高中语文_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选自《左传》,是充分代表《左传》叙事记言特色的一篇文章。所以本课设计以落实文言基础、鉴赏人物语言和感受人物个性为教学目标,以诵读并赏析人物辞令为重点,在文言结合、读赏结合中欣赏体会辞令之妙、体悟人物勇于担当,忠义爱国的个性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识记以下实虚词用法及意义:贰、鄙、封、阙、图、微;了解特殊句式:夫晋,何厌之有?
2、能够鉴赏优美的人物辞令,体会论辩技巧,体悟人物勇于担当,忠义爱国的个性特点。
3、能够鉴赏叙事过程中的铺垫手法,体会叙事的完整性和详略得当。教学重点:见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见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标注相应字音,将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标注到课文里,并标出你不能理解的语句,与同学互助交流。
2.讲述本文的故事梗概。
一、导入:联系所学,题解《左传》,明确目标
由初中所学《曹刿论战》引出《左传》,带领学生回忆复习《左传》文学常识(“传”;作者;体例等)。介绍《左传》的两大艺术特色,借此明确教学目标:“相比较《春秋》的简短记事,《左传》叙事更加完整,详略得当(第2张幻灯片显示)。这节课我们再学习《左传》的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进一步体会《左传》的这一写作特点。”
本环节学生活动:师生互动问答
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测,落实字音,掌握背景,梳理大意。(第3张幻灯片显示)
(课下注释较为详尽,这里强调注释之外的易错字音)
1.(第3张幻灯片显示内容如下:)
(1)多音字
无能为.也已夫.晋,何厌之有君之薄.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阙.秦以利晋(2)通假字
共.其乏困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
2.本文叙事详备,我们按照记叙的要素梳理一下:
时间:春秋
人物:秦、晋、郑
地点:见ppt第4页,秦晋围郑形势图
事件:起因——两点,“以其无其于晋,且.贰于楚也”(交待围郑原因,暗示郑国只得罪了晋国一方,为后文烛之武选择秦伯作为突破口做了
铺垫;两军分兵驻扎,为下文烛之武能单独面见秦伯做了铺垫。)开端——秦晋围.郑
结果——秦还,晋亦去之
本环节学生活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②师生互动问答
三、品读课文:鉴赏叙事,分析辞令,感受人物(第5张幻灯片显示)
问题:从开端的秦晋围郑,到结尾的秦晋先后还去,造成这一事件反转的关键人物是谁?(生——烛之武)。
(一)“退”字前加词——分析什么形势下“退”,诵读赏析前两行。
看课文题目《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在什么形势下退秦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前两行,找出最有概括力的一个词语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国危”(另:朝中惶恐。详略)
本环节学生活动:①学生朗读课文前两行。
②师生互动问答
(二)“退”字前加词——分析怎么“退”,诵读赏析125字。(重中之重,反复读)
问题:秦晋围郑,烛之武用125字完成了反转,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同学们自读125字,看烛之武是怎样分别从郑、秦、晋三个角度分析此举的意义的。
郑:既知亡矣。(明知郑国必亡,烛之武为什么还要来见秦伯?郑国事实上并未亡,可见烛之武见秦伯,对于退秦师的结果是胸有成竹的,这里可以见出烛之武的智慧。)略
秦:原想——亡郑,强秦
烛析——亡郑,强晋,阙秦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存郑:有益于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晋:亡郑,强晋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问题:如果把最后一句话改为“亡郑则阙秦,唯君图之”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原句侧重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利害,用意是离间秦晋,以达到烛之武的目的:不仅是让秦退兵,而且还要让晋退兵。只有瓦解秦晋同盟,把秦拉到郑国一边,达到让秦戍郑的目的,才能确保郑国安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印证了烛之武的计划完美无缺,目的达成。
本环节学生活动:①一生诵读烛之武的言辞,余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②师生互动问答
③有感情地自由诵读烛之武的言辞,体会劝说艺术(三)“烛之武”前加词——鉴赏人物形象(烛之武)
明确:(1)智:三寸之舌退却百万之师,成功完成反转。
(2)忠(义):曾经个人的小利不能得到满足,有些怨气,但国难当头,置个人小利于度外,而将国家大义承担起来。有了这一段这个小插曲,使得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3)勇:“夜缒而出”(展开想象,添加修饰语,见ppt第6.7.8页)本环节学生活动: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②师生互动问答
对联: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情荡衷肠化干戈
(四)“秦师”前加词——感悟晋侯、秦伯的人物形象,诵读赏析“秦伯说……亦去之。”
明确:从另一个角度看,什么样的秦师主要取决于什么样的秦伯。烛之武能成功劝退秦师,他的劝说对象秦伯的智慧,甚至是及时调整、随后撤兵的晋侯也都为这场战争的消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见二者都不愧为明智之君。
本环节学生活动:①有感情地朗读“秦伯说……亦去之。”
②师生互动问答
同学们在这三处添加的词语让我们对整个事件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人物言辞特征鲜明,动作描写简省,让我们领会了通过言行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