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新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10—2020)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人才发展成就 (1)

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1)

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2)

(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

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2)

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 (2)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3)

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3)

(三)发展形势分析 (4)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1、总体目标 (6)

2、具体目标 (6)

三、主要任务 (9)

(一)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 (9)

1、突出培养一批高精尖关键技术人才 (9)

2、大力培养一批领导与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 (10)

3、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12)

(二)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的三大战略高地 (13)

1、构建重点区域人才集聚高地 (13)

2、构建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4)

3、构建重点企业人才集聚高地 (15)

(三)打造人才成长成才的三大基地 (15)

1、打造高校高端人才储备基地 (15)

2、打造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锻造基地 (16)

3、打造一线娴熟产线操作人才实训基地 (16)

(四)建立人才创新创业的三大平台 (17)

1、建立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17)

2、建立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 (18)

3、建立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18)

四、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 (19)

(二)加大经费投入 (19)

(三)优化发展环境 (20)

(四)完善相关政策 (20)

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010—2020)

前言

为更好地发挥人才在重庆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核心作用,打造与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订本纲要。主要阐述规划期内重庆市重点产业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取向,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激励全市各级各类人才共同奋斗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本纲要是政府推进重点产业人才事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本规划重点产业是指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加工、电子信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6+1”支柱产业,以及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人才发展成就

1、人才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近年来,重庆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了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才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末,重点产业从业人员达189万余人,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各类技能人才等在内

的重点人才9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49.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33.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1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4%。

2、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的决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若干政策的意见》、《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科研经费、收入、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支持人才的引进与发展,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1、急需紧缺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重庆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结构升级,伴随而来的是一批高精尖人才和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制约重点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瓶颈”。如汽车摩托车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在紧缺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仍需大量人才支撑;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未来重庆的支柱产业,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急需大量系统设计(SA)、项目管理(PM)以及桥梁软件工程师(BSE)等中高端人才。

2、人才资源分布不尽合理

从区域分布看,重庆主城区高层次人才的密度大,主城区

以外的各区县人才数量偏少。从产业分布看,传统产业人才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较少,全市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一线人才严重不足。从企业分布看,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具有高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相对不足。此外,有相当多的人才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与重点产业关联度不高。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侧重于抓重点产业的技术项目和资金,对重点产业的人才建设关注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发展工作的领导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重点产业人才工作机制。二是人才发展政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直辖以来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优化人才环境的政策,但还没有一个针对重点产业人才建设的政策文件。现有养老、住房、医疗、户籍等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一些紧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三是现阶段人才培养对象、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等比较单一,适应重点产业发展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

4、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专门为重点人才发展搭建的平台层次低、数量少,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对重点人才

的吸纳能力有限。全市重点产业需进一步加强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的结合,需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服务等平台建设。

(三)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开局,重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通过实施“大投资、大支柱、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战略,重庆着力打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能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2009年出台的《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九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6+1”重点产业的定位,明确了“6+1”重点产业今后要重点发展壮大的53条产业链。到2015年,重庆“6+1”重点产业将实现总产值2.5万亿元,到2020年,重点产业将实现总产值4万亿元,力争突破5万亿元。未来五至十年,全市“6+1”重点产业将进一步扩张和提升,所需要的产业人才也将成倍增长,特别是对掌握产业链高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研发等方面人才,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人才已成为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竞争已经演变为产业人才的竞争。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重庆市重点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以世界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建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