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2006.12
一、京剧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几千年来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流变和消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民族,如何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发挥教育功能,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艰巨而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我校多年来本着“让每一位学生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策略,以“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聘请了梅兰芳再传弟子执教,在省内率先建立了校办少儿业余京剧班。

十多年来,小京班出人出戏,成绩斐然,享誉大江南北。

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频频蟾宫折桂。

迄今参加各种纪念、慰问、汇报及同国际友人交流的演出300多场次,前后培养了乐器演奏员和生旦净角色演员600多人。

涌现出李祖威、毛佳卿、贡昕君、凌晨等一批优秀的小演员。

这些小童星有的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有的被南京戏剧学院录取。

她们如雨后的春笋,竞相争辉,成为引人瞩目的新星。

学校的京剧教育得到了市领导的关注与厚爱,在大力支持下,“小京班”荣幸地成为“小杜鹃少儿京剧团”的分团。

“少儿京剧”这朵奇葩花香四溢,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校园内充溢着浓郁的国粹芬芳。

京剧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集中华文化为一体,融生活和艺术为一体,也是联系学校、社会、家长的纽带。

为此,我们作了一个思考,为何不利用学校十多年来的京剧教育资源,让学校在扎扎实实地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呢?
开发京剧校本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课程首先必须是可实施、操作的;其次要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要。

毫无疑问,我校有着良好的京剧艺术基础,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氛围。

在充分酝酿和斟酌后,校领导终于决定了的该校本课程的体系。

开发京剧艺术校本课程,顺应了培养学生特长的需求;顺应了发展我校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的需求;更是为提高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审美能力,艺术化地成就人生准备起跑的动力。

二、京剧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京剧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我们开发和实施京剧校本课程的目的并非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京剧的行家能手,而是想通过京剧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进而内化为自身对艺术、对人生的美的追求。

在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研究:
1、研究课程应包含的内容。

2、研究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3、研究课程组织实施的方式。

4、研究课程的评价制度。

三、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1、校本课程的内容
京剧300多年历史,内容极为广泛和繁多,如何有效地取舍,成为摆在我校开发小组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充分征求学生、家长、领导、京剧艺术家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基础上,我校课程开发小组经过几次讲座、多次会议,首先确立了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
(1)了解一定的京剧艺术知识,形成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和热爱,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目标。

(2)坚持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要求本校所有队员都能获得一定的京剧知识,另一方面又对那些在京剧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

(3)以京剧艺术课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进而形成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

有了目标定位,开发小组商榷了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块:即发现京剧、走近京剧、品位京剧。

“发现京剧”,以兴趣的激发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京剧艺术,初步认识京剧与生活的关系。

“走近京剧”,以了解京剧艺术的美为主要目标,通过揭示京剧艺术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品味京剧”,引导学生在接触名人,欣赏名家名段的同时,接受京剧美的熏陶,并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

针对这三大模块,实验教师们制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即美妙神奇的脸谱世界、绚丽多姿的服装艺术、门类繁多的行当、行云流水的唱腔、精彩优美的身段、抑扬顿挫的念白、利落传神的功夫、传奇逼真的程式、杰出的京剧大师。

这些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最浅显易懂地呈现了国粹的精华。

以上每一部分都是开发小组的实验教师们披星戴月、冥思斟酌,经五次改稿,一次次推翻、一次次提炼,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活动的、灵动的课程读本。

2、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
课程的开发为实施服务。

在有着丰富的内容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将内容重组,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就成了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经实验小组研究,京剧校本课程应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在其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包括学科的综合性、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目标的综合性。

活动性原则确立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的校本课程体系。

选择性原则体现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特点。

开放性原则让课程在实践的检验中成长。

根据以上几个原则,我们把九大部分内容设置为九个单元。

每单元设置不同的部分,便于老师操作、学生学习。

“京剧大天地”引导学生走进京剧世界,激发兴趣,了解内容;“京剧小票友”引领学生深入获取知识,是每单元的主体;“创作天地”给予学生广大的创作空间;“活动展示台”让学生把学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充分展示。

此外还有“我的发现”、“书海拾贝”、“京剧剧场”等众多栏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连教师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3、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各个年级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基础,有选择地、系统地实施校本教材。

有时还以年级为单位,整合几周的综合实践课程时间,开办一次展示活动。

学生或展示创作的各种京剧脸谱,或表演京剧唱段,或自己编排课本剧,或进行京剧知识竞赛,或举办小报展、京剧小票友论坛等。

所有的作品均陈列在“京剧艺术”教育展览馆中,由学生轮流担任讲解员,向全校师生作介绍。

(2)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校的京剧校本课程已经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京剧动作“正反云手”、“踢腿”、“片腿”、“跨虎”等渗入体育教学的动作训练之中;信息课上,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走进京剧天地;语文课上引进京剧名人的故事,唱词、念白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班队活动课上,队员们自己讲一讲,演一演,还编出一张张精美的京剧故事小报;思想品德课上,一些名家小故事,
如关于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学艺的故事,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名家们的成功与刻苦;音乐课上,融入京剧唱腔的欣赏,学唱京歌、学习身段;课间校园的广播不时播放着耳熟能详的京剧名段,同学们吟唱着谱成京歌的古诗词。

校园内气势恢宏的京剧长廊,展现着京剧艺术教育的历程和累累硕果。

美术课上,融入京剧脸谱、服装的色彩造型艺术,引导学生再创作:小小的京剧脸谱却有大文章,它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动。

像黄沙、瓜子、花生壳、红豆绿豆、木屑、毛线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同学们的巧手下,一件件设计巧妙新颖精致的作品诞生了。

在整个制作和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美术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们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参观、实践、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不断给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活动机会。

如在《精彩的身段表演》主题单元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校园京剧网,欣赏京剧大师和我校“小票友”的演出,帮助学生了解京剧表演艺术的方法,“四功五法”,让他们参与表演。

有的学生还参与舞蹈老师组织的中国民族舞、西方芭蕾舞及艺术体操和武术表演等相关活动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京剧艺术的表演之美。

此外,为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在高年级还开展了“课题研究大搜索”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地结成团队并确定课题。

如:京剧历史研究、京剧脸谱分类、京剧流派研究、京剧唱词研究等等。

学生们自主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

如某班“快乐小队”的研究课题是“京剧脸谱色彩的含义”,他们走访群艺馆、京剧票友中心,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到京剧脸谱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彩会代表不同的人物品质和气度,乃至能举例说明。

4、课程的评价
对于京剧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本着“淡化成绩、注重参与”的原则,实行学分制。

分为A、B、C三级。

有选择地在一至三年级开课,到三年级修完A级。

四到五年级修完B级。

六年级毕业时修完C级。

每级里面又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次。

在操作中,坚持学生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把评价的部分权利划分给了学生自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此外,我校充分发挥“雏鹰管委会”的力量,把评价活动分派到各班的雏鹰小队中去,利用班队活动课对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的知、情、意、行进行评价。

最终由学校大队部给学生评定成绩。

此外,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技能奖章”、“艺术奖章”、“知识奖章”等,也是评价的有效手段。

四、京剧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

1、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校一步一个脚印,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性原则。

这些原则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同样也在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行动。

※综合性原则
(1)学科的综合性。

也就是说打破了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

但多学科的综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内容并列在一起,而是学科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京剧艺术是一门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

京剧艺术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结构综合性的机遇。

京剧艺术课程的设置,则强调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综合性的京剧艺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京剧艺术本身,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各个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了解常见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能够在课程中运用和巩固各分科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比如:在《美妙神奇的脸谱世界》这一主题单元的设计中,我们围绕脸谱学习这一核心知识把音
乐、美术、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为一体。

为了能帮助学生熟记一些脸谱,教材引导学生学唱《说唱脸谱》这首歌,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歌声中巩固学过的知识。

我们又通过脸谱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关系,引入了美术中对色彩的运用这一知识。

此外,在安排学习内容时,教材中仅仅呈现了红、黄、蓝、白、黑五种脸谱,学生要想更多的了解脸谱的知识,则可以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网址上网查询、浏览获得,这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就自然的得到巩固和提高。

(2) 学生素质的综合性。

京剧艺术本身既蕴含着理性的思辨力量,又蕴含着感性的情感力量。

京剧艺术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知识与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之和谐发展。

比如:教材中安排了《四大名旦》的主题学习。

其中涉及了梅兰芳创造的梅派艺术体系。

在教材中,我们不仅安排学生了解梅派艺术的成就和艺术特点,还引导学生从梅兰芳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剧目中,充分感受洋溢在梅兰芳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的故事,感受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在让学生欣赏梅兰芳精湛的技艺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立业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的道理。

(3) 发展目标的综合性。

京剧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促使社会文化的发扬光大。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社会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发挥学校对社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作用。

※活动性原则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特征,本课程强调活动性。

强调活动性,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片面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到接受学习与探索学习相结合,从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因此,各个主题单元的设计,避免使教科书成为京剧知识的罗列。

活动的设计都力求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努力将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

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初步的京剧知识和能力、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校本教材《美妙神奇的脸谱世界》单元中,我们呈现了两组脸谱工艺美术作品和一组本校学生作品,意在诱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引导学生利用在美术课上学到的贴贴、画画、剪剪的本领,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色彩制作出书签等各种作品,送给好朋友或张贴在教室里。

通过主动参与,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学以致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人沟通的愉快感。

※选择性原则
京剧艺术课程把教育活动大致划分为两个水平。

一是普及性的基础水平,二是提高性的专业水平。

校本课程把学生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作为两个基本任务。

普及性的基础水平,以每个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共同的、基础性的水平,形成欣赏京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京剧艺术的能力;提高性的专业水平,以那些具备了基础水平并对京剧艺术具有特殊兴趣和专长的学生为教育
对象,要求这些学生能够在京剧艺术方面具有初步的专业水平,为京剧艺术的深入而持久的发展储备专业化的人才。

※开放性原则
课程的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过程,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臻于完善。

京剧艺术课程的开发,将以开发、实验,再开发、再实验……螺旋上升式的过程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修改。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确保课程的开发能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

如,我们采取整体设计,逐步推进的办法,就三个学习模块进行分步试验,最后实现整体优化。

教师充分利用“校园在线”这个平台,及时上传自己实践中的感受、想法,便于其他人使用时根据需要再进行补充和修改。

2、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京剧艺术蕴含着宝贵的学校教育资源。

京剧艺术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京剧艺术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独特的美,从而形成对京剧艺术的肯定态度,进而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形成运用京剧艺术丰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意识,进而具备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吸取京剧艺术中的道德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态度。

3、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发展
(1)、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老师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课程的消费者”,而应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善于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反思。

这有助于教师养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借助相关的理论予以解决的习惯,这无疑将促进教师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分析学校办学宗旨、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来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选择组织课程的内容、决定课程实施的方案、进行课程评价的。

因此,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人员等通力协作,这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合作精神的培养。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的研究。

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育实践,是一种“做中学”的教育研究。

通过这一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京剧艺术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其开发的权力和职责都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从课程开发任务的提出,到课程开发的完成,都将由本校教师为主体进行。

因而,这一课程的开发,将同时把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4、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的发展应是全面而可持续的。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依据我校的资源和教育传统,我们提出以“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作为校园文化的理念,综合设计校园文化的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全面而持久的发展。

京剧艺术正是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京剧艺术课程的开发将与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相适应,发挥其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作用。

例如:校标的设计体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

整体上是一个抽象的脸谱,中间的图案是J K字母的变形,代表“京口实小”,外围的半弧形,象征着京剧小演员在舞台上舞动着水袖,组合在一起,预示着京口实小的京
剧幼苗如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京口实小的京剧艺术教育生机勃勃。

京剧长廊、京剧展览厅、课间音乐欣赏、古诗京歌吟唱配合其他艺术教育课程以及相关措施,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乃至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构建起真正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1.课程开发的经验
(1)校本课程开发是合作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

要真正发挥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和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等等各个方面的合作。

(2)校本课程开发是研究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利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必须同时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因此,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理解为学校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重在改进实践,其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产出,而是为了提高与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

只有把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看作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才能发挥学校的人力等教育资源,在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的同时,又能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才能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

2.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遇到了两个问题。

(1)人力、物力等资源的不足。

由于教师的工作本来就十分繁杂,因此,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一问题还会进一步突显。

此外,教师缺少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因为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校本课程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些力不从心。

当然,资金等硬件资源的缺乏,也给课程的开发带来了不少困难。

比如,由于资金的缺乏,教材的编写和装订等工作一改再改,受到了很多限制。

(2)教师和家长有待形成共识。

在学校中,面临的是全体教师要对校本课程的意义达成共识。

目前,很多教师认为课程开发仅仅是是学校领导和少数骨干教师的职责,自己只要“拿来”教一教就可以了。

要转变长期形成的课程“被动消费者”的角色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学校外,面临的是如何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

长期以来,学生家长中形成了考试第一的意识,这给校本课程的实施也会带来很多困难。

学生学习京剧艺术,开展京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具备了京剧艺术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如今,我们正以京剧艺术课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努力构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使京口实小每一个人都得到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