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合集下载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讲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讲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隆尧实验中学班步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的第七课,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处在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这节课上承《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秦王扫六合》,因此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我们理解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变迁都非常重要。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二、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不利因素: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感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知识;采用分组合作及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非一帆风顺的。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附说课步骤方法要求】人教版历史七级《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范文

【附说课步骤方法要求】人教版历史七级《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历史七级《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通过“立木为信”、“舌战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进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讨论、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稿)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世界领先情况,培养学生学会综合、概况历史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使学生学会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学分析《大变革的时代》这一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了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重点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秦朝的统一这一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所以说商鞅变法揭开了统一国家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变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商鞅与反对变法贵族的辩论为主题,采用角色扮演和辩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境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意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激进学生与时俱进、树立敢于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精神。

4、重点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包括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变法所遇到的重重阻力,特别要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

5、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因果关系有较大的困难。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系统的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他们的历史常识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故事书以及部分语文教材,有强烈的求知欲而缺乏足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应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隆尧实验中学班步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的第七课,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处在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这节课上承《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秦王扫六合》,因此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我们理解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变迁都非常重要。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二、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不利因素: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铁器牛耕的使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商鞅变法;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学会评价历史人物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感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知识;采用分组合作及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非一帆风顺的。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的重要一课。

教材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才使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勃兴局面,才能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教材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进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大变革的时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7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有三目:第一目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第二目是著名的都江堰。

第三目是介绍了商鞅变法的情况,作为各国度的典型,课文主要是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来讲的。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

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理念、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意图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教材已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

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才使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勃兴局面,才能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的重要一课。

二、教学理念1、倡导自主先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2、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对社会背景的学习感受变法的社会趋势,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标划识记完成知识积累,通过创设情境法、图示法等直观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变法背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为封建社会的形成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四、学习目标1、以本课课题"大变革"中的"变"字为主线,引导学生找出这时期发生的变革或变化有哪些。

2、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情况及都江堰的构造原理,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知道从本节课的人物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些什么。

五、教学方法和意图本课我主要围绕都江堰、商鞅变法两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两位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人物——李冰、商鞅通过回忆《春秋战国的纷争》,引导学生找出这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战征频繁)这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提起变革你会想到哪些方面的变化?由此介绍这一时期的第二个特点:社会变革巨大。

借此引出课题: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期”,在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政治、军事上的变革,这节课重点讲讲经济上的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讲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讲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的历史教师,我叫于丽萍。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包括列国纷争、生产变革、社会变革和文化勃兴,本课所学习的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大变革的核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初步理解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依次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和商鞅变法。

教材将都江堰安排在了商鞅变法的前面,而都江堰修建于商鞅变法一百年后,所以我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时序原则,将都江堰调整到商鞅变法之后学习。

用于进一步体现商鞅变法后,秦国重农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和问题情景,学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广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

(2)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都江堰的巧妙设计。

(3)通过图示演示的方法,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揭示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生产工具的改进、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倡导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历史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第 7课大变化的时代说手稿法官,教师:早上好!今天,我说的课的主题是第七版的第七版的书的大变化的时代。

这里,我主要从教学分析,学习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方面对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现状和作用: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

本课程受制于春秋战国第六课,在 8-9中国文化课下,第十课秦王刘,是要了解封建制度,建立和开始一个重要的教训。

在第六课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变革中引入了教科书。

然而,经济是基础。

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才是最根本的变化,它将导致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形势,也为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坚实的基础。

(包括发展生产力 (包括促进铁, 养牛和建设水利工程 ; 生产力的发展使许多荒地作为私人土地被收回, 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改变了发展生产力。

剥削的方式, 封建主义的出现 ; 新兴业主阶级,他们争取政治和经济利益,已在改革运动的国家掀起,特别是以商阳改革为代表的改革运动,使封建制度成立。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春秋期间广泛使用铁牛养殖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掌握尚扬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讲故事,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阳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新兴地产阶级的政治改革,巩固自己的利益,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用法查看评估变化和历史数字的能力。

(2工艺和方法:学前学生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或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 Flash 动画, 课件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铁,牛耕和都江堰水利建设农业展览的重要性(特别是广泛使用铁的意义 ; 通过立场为信, 舌战争部长等角色扮演, 上阳改革秦国强强大, 终于他秦向“打破法律的死亡,他的法律改革毫无价值?对于课堂辩论和其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 ; 通过数据搜索, 筛选, 分类和分析, 讨论, 比较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大变革时代的重要事件;(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大变革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2)引导学生分析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大变革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学生发表对大变革时代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背景、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3. 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变革的时代》;2. 多媒体课件:大变革时代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各位历史同行早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请各位指教。

一﹑关于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二单元中重要的一课,最能体现出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变革,同时也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通过简要介绍三个内容,即: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著名的都江堰﹑商鞅变法。

让学生了解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从而认识当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即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从而加深理解本课的课题:《大变革的时代》。

2﹑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在众多变法中效果最明显,是中国历史较为成功的变法,为秦以后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重点。

3﹑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材仅说明出租田地的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地主统治代表了奴隶主统治,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

这样的陈述使学生很难理解。

因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二﹑关于教学目的分析。

4﹑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以上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观评价变革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5﹑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6、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让同学们认识到:改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勇于投身于改革的英雄,定会受后人的敬重。

初中历史大变革时代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大变革时代教案范文

精选初中历史大变革时代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大变革时代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变革时代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大变革时代历史事件的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大变革时代的定义,概括其主要特征,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如诸侯争霸、铁器的使用、诸子百家的兴起等。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变革的意义。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与变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朝的统一和变革,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如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教学方法:通过纪录片观看、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秦朝的变革。

第四章:汉朝的巩固与发展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巩固与发展,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巩固与发展,如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儒家思想的兴起、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朝的重要性。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革与发展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革与发展,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与发展,如三国鼎立、南北朝的更替、佛教的传入等。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更生动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第六章: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统一与变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统一与变革,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五代十国的政治动荡。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第七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变革与民族关系,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奴隶主
社会阶级改变
新兴地主
奴隶
社会矛盾改变
农民
●整合知识 课堂小结
• 铁农具 • 牛耕 • 水利工程 生产力发展
封建地主 农民
生产关系变化
各国变法
封建社会形成
教学评价
三大块 六个变 重点突出
谢谢指导
教材内容
1 2 3 4
社会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封建剥削方式与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历史作用 封建制度的确立
学情分析
1
2 3
有巨大潜能和发展空间 认知活动自觉性较差 认知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
有利因素
4
不 利 因 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标 过程与方法 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标
用人力和牛耕来耕地,如果是你,你更愿意用哪种耕 作方式呢,为什么?
●变变变变 背景呈现
三变:兴修水利的变
• 1、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 2、主持修建者: 李冰(秦国) • 3、位置: 四川都江堰市岷江中游 • 4、作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 府”也
●变变变变 背景呈现
了解铁器牛耕 的使用、都江 堰水利工程、 掌握商鞅变法; 应用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理 论解释历史现 象,学会评价 历史人物
由感性知识 入手,引导 学生上升到 理性知识; 采用分组合 作及探究式 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商 鞅变法,激 励学生解放 思想、开拓 创新,并理 解改革是需 要勇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 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难点:我国封建社 会的形成
教法
问题探究法 依据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 情节性等特点,和初一学生 启发式教学法 的实际情况,运用图片、视 频、材料等教学手段,提高 创设情境法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针 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有机 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易公教育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历史说课稿:大变革的时代
---易公教育资料平台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或者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铁器的广泛应用的意义);通过“立木为信”、“舌战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自己却被秦国以‘谋反罪’车裂而死,他为变法献身值不值?”进行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的查找、筛选、归类和分析、讨论、比较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从而也加深对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方面的认识。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倡导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强调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化害为利,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

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

初中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转变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
1.有利因素: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而且,厦门市区的中学生普遍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来搜集和整理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样便于老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

2.不利因素:
七年级学生经过只有一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但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


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通过指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及兼并战争的基本情况(出示战国时代几次主要战争发生地的示意图),请学生简单讲述三次战争(特别是长平之战)的交战双方及结果。

然后设疑:为什么秦国由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乃至打败东方六国,最后统一全国?
秦国能够抓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并进行政治变革,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从而我导入了新课: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板书】
2.讲授新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板书】
首先,通过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学生感受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具体表现。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使用图片展示、分析、比较、数据说明等形式来说明铁器相对木器、石器、骨器、青铜器等来说进步许多,而牛耕相对与人力来说学生容易理解的多,通过课后小男孩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易公教育江西教师考试培训第一品牌
掌握牛的脾气这个故事来说明那时候人类已经可以支配牛为自己服务了。

讲述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代变革的决定因素以后,再重点讲述秦国发展强大的两个关键因素:经济上兴修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政治上任用商鞅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

二、著名的都江堰【板书】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水利过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还在造福人类。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它的构造原理,可以通过录像展播或者图片展示等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说明都江堰的修建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

同时,通过李冰父子修堰的感人事迹和后人对他们的敬仰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三、商鞅变法【板书】
在讲述“商鞅变法”这个内容的时候,我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这样的过程讲解,来说明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的三个主要内容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分析讲解等方式来说明这次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巩固小结
东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耕牛)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
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的国家。

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思维拓展
让学生思考“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可是,他后来死与自己亲自制订的酷刑,他的死到底值不值?有什么启发?”教师从“对国家”和“对个人”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牺牲或者挫折有时候很难避免。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变革。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五、教学设计反思:
1.设计中要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他们的功与过。

特别是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变法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江西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