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一、阅读与欣赏(5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6题。
(16分)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分)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隆中对(节选)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子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1)(2)(3)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1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古诗文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21分)(一)默写(11分)1.青青子衿,。
《子衿》2. ,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能够反映作者心境感伤(观潭的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二)诗歌理解与赏析(4 分)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照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三类。
7.下列对《蒹葭》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加点字解释(2分)(1)为.坻()(2)斗.折蛇行()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北冥有鱼》(附答案)
4 北冥有鱼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 (4)亦若是.则已矣(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D.亦若是.则已矣(这样)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其翼若垂天之云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精选题含答案
4. 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 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乐、悲(由乐到悲)。 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 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 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4分 )
甲文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 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 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 “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 轻快迅疾的样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3)悄怆幽邃(
凄凉
)
(4)隶而从者(
跟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技 和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 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0.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练习(5)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丙]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9、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
“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
“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B、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才美不外见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D、心忧炭贱愿天寒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系向牛头充炭直()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13、[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4、[乙]“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二、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班级姓名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7.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练习(2)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6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魏学洢)【乙】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节选自《文与可1画篔筜谷偃竹2记》苏轼)注:①[文与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
姓文,名同,字与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原文略】,做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原文略】,做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最新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汇总(含答案)
漳州立人学校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文言文阅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5.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7.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6.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练习(1)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9-12题。
(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 (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尽: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译文:11、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答:12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2分)答:二、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4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下.见小潭日光下.彻B.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C.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D.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20.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言文专项训练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
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
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 í:急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亟以身蔽母蔽:遮蔽,遮挡B.不知所之之:去、往C.或语之曰或:有人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完成(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其父被掳去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塞翁失马》)B.其如土石何_________(《愚公移山》)C.其一犬坐于前___(《狼》)D.其真不知马也___(《马说》)(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必以分人___(《曹刿论战》)B.环滁皆山也___ (《醉翁亭记》)C.贤能为之用___ (《隆中对》)D.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练桃花源记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幻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联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如何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妙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忱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触感染的成语:。
1(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能够用来形容秋色精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述?由此段描述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现代哪两句诗?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2、顺着、沿着碰到花瓣走尽开阔同“邀”邀请摆、邀请告诉作标记到顺着从前计划不久渡口3、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不用说,更不用说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根究指小孩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5.请你结合文中画线句描绘一下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
然后在结合内容谈谈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第三篇:【甲】林尽水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②强记书传()③生有神力,未冠()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B.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C.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D.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4.甲、乙两文同样写了人物,甲文写桃花源人生活安定和平,而乙文写岳飞年少有志,但写人物的手法不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第四篇:【甲】林尽水源……不复得路。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
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
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1. 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佛须摈落形骸(剔除)B.朗多赍干粮(准备)B. 我等不胜其弊(折磨)D.处处志之(标志)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 得其船,便扶向路C.此处是何世界D.随蒙恬筑长城3.给下列正确的断句。
(限画三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宁有人形骸如此?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1. 甲乙两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试从文章的主题方面再比较这篇短文与《桃花源记》的不同。
(4分)第二课《小石潭记》第一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曰奉壹。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水尤清冽()佁然不动()西折纤秀长曲()如钩;色如鉴()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限画三处)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分)第二篇:【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③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④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钴鉧潭记》注:①亟(qì):多次。
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
③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
④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则崇其台,延其槛,()斗折蛇行()流沫成轮()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B.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C.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D.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4.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印证了这句话?请作简要分析。
(3分)5..以上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__________,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秀;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 的情感,后者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的生活境况。
(3分)第三篇:【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不可久居,【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落入)(4)伐竹取道()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B.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C.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D.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4分)第四篇[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B.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C.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D.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