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1)

合集下载

河北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

河北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

河北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2)第二节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一) 中国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尤其是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八条”。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被后人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令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他著有《缀术》,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第一节 科学常识
(三)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 际大奖。以瑞典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 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 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 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 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增设瑞 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
教师资格 中学综合素质
精讲班
主讲老师:李赵宏
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四章 文化素养
本章学习目标是: (1)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3)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
一定的科学素养。 (4)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学史上 重要的作家作品。 (5)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 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 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十二)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
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一节 科学常识
(四)仿生学 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是把各种 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
模型进行研究以制造更好的新型机械和仪器的学
科。
(五)纳米技术 纳米是一个尺度单位,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当 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在1-100nm,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文献:《诗经》、《尚书》、《论语》、《孙子兵法》等。

2.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纨绔文化等。

3.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

4.中国古代文化的节日和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二、世界文化1.欧洲文化的代表性文献:《圣经》、《战争与和平》、《简·爱》等。

2.欧洲文化的主要特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3.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和服、法国的香水等。

三、科学文化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论:观察、实验、归纳、假设、验证等。

2.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重大科学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等。

四、艺术文化1.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分类和发展、音乐的风格和流派等。

2.美术文化:绘画的基本要素、绘画的分类和发展、著名画家和作品等。

3.戏剧文化: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表演形式和剧目、著名戏剧家和作品等。

五、体育文化1.奥运会的起源和发展、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

2.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乒乓球等。

3.国际著名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体操比赛、尤西比奥·恩利克等。

六、文化交流与国际交流1.世界语言的发展和分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2.国际交流组织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等。

七、生态文化与环保知识1.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

2.环保知识: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

这些都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常考的文化素养知识点,对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综合素质考试。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pdf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pdf

教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素养、传统文化】
(一)天文
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节日:
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四大祭祀节日: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
(二)地理
疆域: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岛屿:
我国三大岛屿:台湾岛(最大)、海南岛、崇明岛(河口冲积岛、沙岛)我国三大半岛:辽宁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5-第四章 传统文化素养

第四章传统文化素养第三节传统文化素养一、关于称呼中国古代称谓总览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别称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杏林:医生。

社稷、轩辕:国家。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父母: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昆仲、棠棣(táng dì)、手足。

老师: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门生、受业。

学堂: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东床、东坦、娇客。

2.特殊称谓百姓:布衣、黎民、庶民、白丁。

兄弟排行:伯(孟)仲叔季。

伯:嫡长子;孟:庶长。

朋友称呼:贫贱之交;金兰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竹马之交;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3.年龄称谓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豆蔻:女孩还未成年,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

其他:弱冠(20);而立(30);不惑(40);知天命(50);耳顺、花甲(60);古稀(70);耄耋(80-90);期颐(100)。

2.合称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菊竹。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声:宫商角徵羽。

三教九流: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古代教育1.学校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 第四章 文化修养

《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 第四章   文化修养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第一节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略(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6-第四章 文学素养(一)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6-第四章 文学素养(一)

第四章文学素养(一)第四节文学素养一、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篇(一)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汉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内容丰富多彩。

图2是以汉画像石为图案的纪念邮票,该图表现的神话故事是()。

A.女娲补天B.精卫填海C.嫦娥奔月D.羲和浴日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本题考查艺术知识。

汉画石像邮票表现的神话故事是嫦娥奔月。

故本题选C。

(二)先秦文学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部分。

(1)历史散文《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此书。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4.4: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

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

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

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

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

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

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

春节的庆祝活动多与农事有关。

◇元宵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总结

【综合素质】
第四章文化素养
(考查方式:选择题,共9题18 分)重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文学史
【第一节】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地理常识(一)中国地理
(二)世界地理
四、外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世界古代史
(二)世界近现代史(课本P124)
【第二节】文学常识、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改变世界的3个苹果:亚当、牛顿、乔布斯
【第三节】科学常识、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
伽利略一望远镜近代科学之父
瓦特一蒸汽机
牛顿一万有引力三大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学说
达尔文一《物种起源》爱迪生一电灯汽留声机
伦琴一X射线
门捷列夫一元素周期律
富尔顿m3口
贝尔一电话
居里夫人一镭三、科普知识课本P139
艺术常识【第四
节】。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8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再與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2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2-第四章 科学文化素养(一)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2-第四章 科学文化素养(一)

第四章科学文化素养(一)第二节科学文化素养一、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一)中国科技萌芽期1.蚕丝技术(1)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商贸路线,运送货物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其基本干道。

西汉以长安(东汉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2)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青铜和铸铁技术夏商周时期,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青铜鼎)最为著名。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术。

3.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和郑国渠(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4.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堪称中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

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外国历史学家要研究我国历史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下列选项中,最应该查阅的书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末徐光启所著,这两部都是关于农业生产的书籍;《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本著作。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著作。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医学春秋之前:《黄帝内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春秋战国:扁鹊《难nàn经》,创立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东汉末:华佗: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第四章 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社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回校后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开发了以本土文化为题材的课程资源。

李老师的教育观是()。

A、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B、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导C、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2下课铃响了,按照教学设计还有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实施,钱老师就延长了5分钟。

钱老师的做法()。

A、恰当,保证了学习的基本容量B、不恰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C、恰当,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D、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授课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坐在讲台上操作多媒体,以展示课前准备的精美课件。

从教师观的角度看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B、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C、忽视了课堂效果的提升D、忽视了教师的创造性4吴老师将“基于现象和过程”可视化的学习原理与学情相结合,提出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间搭建桥梁的教学主张,并总结出指导学生展开微型实验设计与实施要注意的事项。

从学生观的角度,吴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A、丰富课程资源B、改善师生关系C、优化教学策略D、注重学习体验5小秦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

父亲稍不顺心就对他进行打骂,甚至拿烟头烫他。

学校了解情况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警告或处分B、对小秦的父亲给予训诚并罚款C、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D、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诉讼6为满足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某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法治教育趣味丛书。

对于该丛书的出版,国家应当给予()。

A、扶持B、奖励C、保障D、审定712岁的杨盼因交通事故导致右腿残疾。

入学时,学校工作人员看他走路一瘸一拐,便对他的父母说,学校不接收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你们带他到特殊教育学校去吧。

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

最新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传统思想文化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传统文化素养(一)——传统思想文化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素养这一节需要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先秦代表思想流派春秋战国。

思想家辈出,学派纷起林立,形成“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源。

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在当时影响也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家说“爱人”,墨家说“兼爱”。

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别。

儒家“爱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爱”是“无差等”的。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仁义”,提倡“忠恕”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VIP专享】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科普常识

【VIP专享】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科普常识

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科普常识第三节科普常识(一)地理知识◇区时◇大气层◇海市蜃楼◇极光◇寒潮◇梅雨◇龙卷风◇台风◇厄尔尼诺◇季风◇地球的结构◇地震◇火山◇地热◇四大洋◇岛屿◇海峡◇海湾◇大陆架◇三角洲◇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运河(详细内容见教材)(二)物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化学知识◇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果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

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2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体是:王水。

◇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

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

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

生理盐水中NaC1的质量分数是:0.9%。

◇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常考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
1.古代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楚辞》、《离骚》等。

2.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山海经》、《道德经》等。

3.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4.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5.传统艺术:中国画、京剧、曲艺、书法、篆刻等。

6.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7.传统美德: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礼仪文化、忍让精神等。

二、世界文化
1.古希腊文化:希腊神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剧。

2.古罗马文化:罗马艺术、罗马法、古罗马民主制度、罗马建筑等。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
大师。

4.文化名城:巴黎、罗马、雅典等世界文化名城。

三、现代社会文化
1.科学技术:蒸汽机、电力、汽车、计算机等。

2.文化现象:全球化、信息化、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

3.自然生态:生态平衡、可再生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等。

4.社会问题:性别平等、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

上述知识点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科目中常考的一些重要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文化素养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圣才出品】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圣才出品】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一、节日与民俗1.基本概念(1)民族民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

(2)民俗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这种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我国传统节日(1)春节春节是指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春节的习俗有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或上元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真题链接】【例4.12 单项选择题】在我国既是农历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2015年上半年真题] A.清明B.谷雨C.中秋D.重阳【答案】A【解析】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粹◇炎黄子孙。

炎指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是神农氏。

黄指黄帝,上古中原部落的人文始祖,姬姓,号轩辕氏。

相传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华夏,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周围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当地政府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公祭仪式。

◇华夏民族。

华夏,中国先民或古代中原的名称。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初期,以羌、夷、戎、狄、苗、蛮等氏族融合而成了华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历代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

相传为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又因为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也称皇历。

◇四时。

也称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

我国自古以来,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第一天。

◇二十四节气。

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不同的视位置决定的。

二十四节气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由政府命令推行。

干支纪年法自实行以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近代,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都是用干支纪年表示的。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具文化内涵、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为岁首,古人因此又称之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今天所称的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春节从除夕开始,持续到元宵节。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人们为了感激过去的一年的收获,抒发对新一年的憧憬,营造了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举国上下充满祥瑞之气。

春节的庆祝活动多与农事有关。

◇元宵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节始于汉代,唐代始赏花灯。

民间有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等习俗。

汤圆也叫元宵,是用糯米粉搓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

汤圆品种丰富,以宁波汤圆最为有名。

◇社日。

古代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祈祷风调雨顺,庆祝五谷丰登。

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又叫春社、秋社。

◇清明节。

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和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柳色舒青,草木向荣,农人忙着春耕播种。

清明节气的第一天为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倾城而出,沐着春雨,前往郊外踏青扫墓。

◇端午节。

中国古代的“卫生节”,又叫端阳,即农历五月初五。

每到这一天,家家打扫庭院,门上悬挂艾枝、菖蒲,洒雄黄酒灭菌。

同时,端午节还是我国最具爱国色彩的传统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自沉汨罗江,楚国人民用竹筒装米,划船至江中投入水里,以祭奠屈原。

◇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情人节,又称为乞巧节。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传这天晚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中元节。

中国古代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盂兰盆节。

起源于佛教传说,一个叫目连的青年为了救地狱中的母亲,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为母亲求愿。

中元节民间习俗放河灯。

◇中秋节。

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又在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中秋之夜,月亮圆满,月光皎洁柔和,亲朋好友于当夜相约,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月圆寓意团圆。

从唐代起,嫦娥奔月的传说融人中秋赏月的习俗里,使节日富于浪漫色彩。

◇重阳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后演化为老年节。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叫重九、九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特别是灶王爷),庆祝丰收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祭拜祖先。

腊八粥源于佛教的传说。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春节的前奏曲。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岁除、逐除。

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皇帝。

帝在战国以前是神的尊号,皇是形容帝的。

到了战国时期,皇和帝成为上古君王的称号。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强调君权神授,从公元前221年起,确立皇帝为国君称号,这个称号一直被历代君王使用,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结束这一称号。

◇爵。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皇亲贵戚以及功臣的最高封赐。

◇三公。

古代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吏,又称傅君、傅相。

◇三孤。

位置卑于公,尊于卿,为三公的副职。

◇上卿。

周代官制,最尊贵的诸侯称上卿。

周宗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秦汉分为九卿,北魏置少卿,历代相沿,清代三品至五品卿为官僚虚衔,至清末废。

◇尚书。

起于战国。

尚即执掌的意思。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职,汉以后地位逐渐提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宋代行政全归尚书省。

明代设六部尚书,清代沿袭。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纂撰述的官职。

唐置学士院,唐玄宗选有文才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有内相之称。

北宋承唐制,相沿至明清。

◇御史。

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汉以后职衔有变化,官署叫御史台,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明清改称都察院。

◇郎中。

战国时宫廷近侍,秦置为官。

隋唐以后,六部置郎中,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宋代称医生为郎中。

◇太守。

战国时郡守的尊称,汉时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此后州郡的建制多有变迁,从唐玄宗以后太守不再是正式的官名。

清代,太守是知州的别称。

◇知府。

即太守,又称知州。

◇司马。

周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

汉武帝时置大司马。

后世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称少司马。

◇太尉。

秦置。

至汉代时为全国军政首脑,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

汉代称大司马。

后逐渐无实权。

◇科举。

隋代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大小官吏,这是国家选拔人才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过历代不断完善,成为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

从隋代至清代,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了20世纪初,科举制走入死胡同,于清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学校和教育制度。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之名源于西周的乡举。

因为考试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闱,考场)。

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桂榜。

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礼闱、春闱。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在会试后的同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

殿试由皇帝或皇帝委派的重臣在殿上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者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金榜。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

◇儒家。

中国学术思想中尊奉孔孟的学说。

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以立身行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倡忠恕、中庸,宣扬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

孔子被奉为儒家创始人,并被封建统治者加以神圣化。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主流,统治中国思想界达2000年。

但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释家。

佛教在中国的别称。

约在西汉时传人中国,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道家。

是先秦时期以尊奉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又称道德家、老庄之学。

道家把“道”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

◇阴阳。

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

他们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或物质,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同时将阴阳赋予道德属性,用阴阳来比喻社会现象。

◇五行。

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作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为多样性的统一。

后人将阴阳说与五行说合流,提出阴阳五行理论,由此推测天体运行、万物生长和历史演变,有唯心主义色彩。

◇八卦。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每卦又与多种事物相联系。

其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两两相重叠组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孟子教导弟子的名言。

儒家主张治天下应当由近及远,由己及人。

从正心修身做起,正人先正己,治国必须先治家,以平天下为最终理想。

◇天人合一。

古代哲学思想。

古人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地共存共生的思想境界。

◇四大名绣。

我国刺绣工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绣品就精美绝伦。

近年来,丝绸之路不断有精美的绣品出土。

著名的织绣工艺品种有: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京剧。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代表了中国戏曲中诸多剧种。

其表演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四种。

人物造型夸张,音乐节奏明快,舞台美术华丽,组成一个十分和谐的整体。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剧目丰富,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目。

◇南戏。

中国最早的正式戏剧。

诞生于北宋末年商业繁荣的温州地区,由街坊小唱发展而成,后流传到南方广大地区。

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等,舞台气氛活跃、热烈。

◇古器乐。

有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史称八音。

◇天下第一楼。

即岳阳楼,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毗邻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风景如画。

◇古都。

中国历史上有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秦、汉、唐等10个朝代曾在此建都,作为都城的时间达一千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茶文化。

茶起源于中国。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认为,品茶应该注重茶的意趣,他被尊为茶圣。

◇五音。

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加上变宫、变徵,共七音。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

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种类及故事等。

◇国画。

中国传统国粹之一。

创作工具是毛笔、墨汁、宣纸。

◇岁寒三友。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青松翠竹经冬不凋,梅花傲雪凌霜,象征在逆境艰难中仍然保持节操的人,因此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四灵。

指我国传说中的龙、凤、麟、龟四种动物。

四灵是中华民族的祥瑞动物。

◇四书五经。

“四书”指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指汉武帝时设立的《易》《书》《诗》《礼》《春秋》。

“四书五经”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仅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六经。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十三经。

指十三部儒家经典。

从汉代始,《诗》《书》《礼》《易》《春秋》列为“五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