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毕设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文献综述

毕设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文献综述

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综述前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臂在产业自动化方面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机械臂在复杂、枯燥甚至是恶劣环境下,无论是完成效率以及完成精确性都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也因此,机械臂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第一台产业用机器人发明以来,机械臂的应用也从原本的汽车工业、模具制造、电子制造等相关产业,向农业、医疗、服务业等领域渗透。

按照不同的标准,机器人分类方法各异。

操作性与移动性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构成[1]。

根据机器人是否具有这两个能力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1)仅具有移动能力的移动机器人。

比如Endotics医疗机器人、Big Dog、PackBot,以及美国Pioneer公司的研究型机器人P2-DX、P3-DX、PowerBot 等。

(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

比如Dextre、PUMA560、PowerCube机械臂等。

(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

如RI-MAN、FFR-1、以及勇气号火星车等[2]。

机械臂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执行机构,工程人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臂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研究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机械臂或移动车作为机器人主体部分,同末端执行器、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以及软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一个机械臂的系统可以分为机械、硬件、软件和算法四部分。

机械臂的具体设计需要考虑结构设计、驱动系统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仿真、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研究等部分。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精确的机械臂系统,不仅能为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也更易于维护和维修。

机械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提高机械手的精度、速度、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 成本挑战:降低机械手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应用挑战:拓展机械手的应用领域,如医疗、航天、深海等 机遇: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机械手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械手在实践中 的应用与案例分 析
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工业机械手的结构:包括驱动 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
医疗机械手的结构:包括驱动 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
机械手的驱动方式
电动驱动:通过 电机驱动机械手, 具有速度快、精 度高、稳定性好
等优点
气动驱动:通过 压缩空气驱动机 械手,具有成本 低、结构简单、 维护方便等优点
液压驱动:通过 液压油驱动机械 手,具有输出力 大、控制精度高、 稳定性好等优点
机械手的设计方 法与优化策略
机械手的设计方法
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机械手的 运动机构、驱动机构、控制系 统等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 控制器、执行器等
运动规划设计:包括路径规划、 运动控制等
优化策略设计:包括机械手的 性能优化、效率优化等
机械手的优化策略
提高机械手的精 度和稳定性
优化机械手的运 动轨迹和速度
机械手的研究现 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机械手 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
发展趋势:机械手将朝着智能化、 自动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以满足 不同领域的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外研究现状:在机械手的智能化、 自动化和柔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展,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成果展示:机 械手的功能、 性能、应用等
实践经验:遇 到的问题、解 决的方法、收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六足步行机器人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六足步行机器人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学院(系):年级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步行机器人,简称步行机 ,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 , 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 , 仿生学 , 机构学 , 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 . 在崎岖路面上 ,步行车辆优于轮式或履带式车辆 .腿式系统有很大的优越以及较好的机动性 , 崎岖路面上乘坐的舒适性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所以 ,这类机器人在军事运输 , 海底探测 , 矿山开采 , 星球探测 , 残疾人的轮椅 , 教育及娱乐等众多行业 ,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5]: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闰尚彬,韩宝玲,罗庆生针对仿生六足步行机器人关节较多,其步态轨迹规划和关节控制量计算都较为复杂的现状,采用Solidworks软件与MSC.ADAMS 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样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与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三角步态的适用性和所选择的三次样条曲线作为机器人足端点轨迹曲线方案的可行性.韩宝玲王秋丽罗庆生基于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机构学特性的研究,采用数值分析法求解了机器人步行足的足端工作空间,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计算了机器人的灵活度,从两方面综合衡量六足仿生步行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并以六足步行机器人各腿节比例关系的确定为例,介绍了六足步行机器人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苏军陈学东田文罡研究六足步行机器人全方位行走步态,分析其静态稳定性;规划了典型直线行走步态和定点转弯步态,确定了直线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弯步态最大转角;进行了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及实地步行实验。

机器人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机器人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机器人毕业设计参考文献以下是一些关于机器人毕业设计的参考文献:1. "Robot Operating System for Mobile Robotics Applications" by Anis Koubaa2. "Robotics: Modell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by Bruno Siciliano, Lorenzo Sciavicco, Luigi Villani, Giuseppe Oriolo3. "Robotic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Challenges" edited by Jadran Lenarčič, Baochuan Li4. "Introduction to Autonomous Robots: Kinematics, Perception, Localization and Planning" by Nikolaus Correll5.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Analysis, Systems, Applications" by Saeed B. Niku6. "Robotics, Vision and Control: Fundamental Algorithms in MATLAB" by Peter Corke7. "Principles of Robot Motion: Theory, Algorithms, and Implementations" by Howie Choset, Kevin M. Lynch, Seth Hutchinson, George Kantor, Wolfram Burgard, Lydia E. Kavraki, Sebastian Thrun8. "Robotics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dited by Abul Hasan Siddiqi, Mahesh Chavan, Anish Goel, Anurag Mishra, Prashantha Jayaram, Navin Kumar, Rajesh S. Bansode9. "Introduction to Mechatronics and Measurement Systems" by David G. Alciatore, Michael B. Histand10. "Fundamentals of Robotic Mechanical Systems: Theory, Methods, and Algorithms" by Jorge Angeles请注意,具体参考文献的选择应根据你的研究主题和方向进行调整。

本科毕设步行机器人文献综述

本科毕设步行机器人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作者所在系别机械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者所在班级B08111作者姓名郭建龙作者学号20084011132指导教师姓名韩书葵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完成时间2012 年 2 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说明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Quadruped walking robot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walking robot is givena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for complex terrain structure,analysis of the gait of the robot,given way to judge the stability of the robot in this form of gait.DH transform the kinematics of the robot forms of expression.The use of software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walking robot kinematics,robot joint exercise in the form in this form of gait,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robot control.Keywords: r obot kinematic analysis gait stability1 MDTWR双三足步行机器人图2 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孟庆鑫、袁鹏等进行了两栖仿生机器蟹的研究,从两栖仿生机器蟹的方案设计到控制框架构建,研究了多足步行机的单足周期运动规律,合于两栖仿生机器蟹的单足运动路线规划方法,并从仿生学角度研究了周期性节律性图3 AMBLER 图4 DANTE-II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在DARPA资助下,研制自主水下步行机所示。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文献综述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05级机电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9年3月2号一、课题国内外现状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

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4]。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5]: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雷静桃等在文献[1]中对美国、日本等机器人研究大国及我国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静等在文献[10]中分析了国内外腿式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腿式机器人在机械结构、稳定性和控制算法方面的现有研究方法,给出了腿式机器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腿式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安丽桥等在文献[9]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脚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曾桂英等在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的结构设计, 并针对六足行走方式, 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计及PLC控制设计。

马东兴等在文献[11]中研究了一种背部带关节的新型四足机器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 /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规划了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并且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该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步态仿真,同时利用单个AT89C52单片机成功实现对四足机器人5个舵机的独立控制以及舵机的速度控制。

(完整word)机械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完整word)机械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吉林化工学院文献综述300X200X120°物料机械手的设计300X200X120° Material mechanical arm design 性质: R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机电工程学院教学院: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别:11410209学生学号:学生姓吉国光名:机自1102专业班级:指导教王集思师:职实验师称:起止日2015.3。

1~2015。

3.28期:吉林化工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摘要: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工业机械手被广泛应用。

工业机械手可以用于机床间传送工件;各类有自动夹紧、进刀、退刀和松开的功能半自动车床,上下料操作;还可以用于对人体有害的工作环境。

它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持久耐劳、动作准确、通用性好、灵活性好等优点。

而工业机械手技术的高低更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能较鲜明地体现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构思.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程技术吸收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等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集成技术。

工业机械手的设计更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设计对程控通用机械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分手部、手腕、手臂、液压驱动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五部分,每部分都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计算,根据要求及相关标准进行了部件材料和器件的选择。

关键词:机械手;手部;手腕;手臂引言:在当前的物料搬运设备中,可分为对大型物件和对小型物件.这两者的搬运设备选择主要针对搬运设备能提起的重量.对于小型物件而言,又可分为不易损坏和易损坏两个类型。

在之前的生产搬运过程中,传统的搬运设备往往不能满足易损坏物品的要求。

因为易损坏的物品对搬运设备的力度、精度、轨迹有着严格的控制,所以企业往往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

人工搬运虽然可以满足易损坏物件的安全,但是这种搬运方式往往效率低,费用高。

这阻碍企业实现自动化和提高自身竞争力。

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

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

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摘要: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之一,它能够完成一系列重复性、高精度的工作任务。

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运动学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报告对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了研究,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建立和运动学分析。

通过对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机器人的运动规律,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运动学模型;运动学分析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装备之一,它能够完成一系列重复性、高精度的工作任务。

ABB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物流等领域。

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运动学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运动学研究着重于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包括机器人的位姿控制、运动轨迹生成、路径规划等方面。

二、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ABB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自由度的机器人,通常包括基座、臂部和末端执行器。

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是描述机器人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它能够准确描述机器人的位姿和关节角度之间的关系。

在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中,通常采用封闭链的方法来描述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

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可以通过机器人正解和逆解的方法得到。

三、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学分析,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和路径。

在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正解法、逆解法、Jacobi矩阵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求解机器人的位姿和关节角度,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的应用ABB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在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运动规律,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和路径规划。

工业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工业机器人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机器人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替工人进行一些复杂、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业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谈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就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业1 引言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常用于焊接,喷漆,上、下料和搬运。

工业机器人延伸和扩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脑功能,它可代替人从事危险、有害、有毒、低温和高热等恶劣环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单调的重复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搬运小车以及自动检测系统可组成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

2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运用(1)恶劣工作环境及危险工作军事领域及核工业领域有些作业是有害于人体健康并危及生命,或不安全因素很大而不宜由人去做的作业,用工业机器人去做最合适。

例如核工厂设备的检验和维修机器人,核工业上沸腾水式反应堆燃料自动交换机。

(2)特殊作业场合和极限作业火山探险、深海探密和空间探索等领域对于人类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只有机器人才能进行作业。

如航天飞机上用来回收卫星的操作臂;用于海底采矿和打捞的遥控海洋作业机器人。

(3)自动化生产领域早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上主要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喷漆。

用得最多的制造工业包括电机制造、汽车制造、塑料成形、通用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工业。

随着柔性自动化的出现,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下面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具有高效、精准、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领域。

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参考文献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篇经典的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供读者参考。

1.《机器人学基础》(第二版)该书是机器人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机器人学教授John J. Craig所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等方面。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该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该书是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著名教材,由清华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教授们合著。

该书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和控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等方面。

该书还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控制、编程等方面,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工业机器人技术手册》该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手册,由日本机器人制造商FANUC公司编写。

该书介绍了FANUC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系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的编程和控制等方面。

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4.《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该书是机器人控制领域的著名教材,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授Richard M. Murray等人合著。

该书介绍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控制器的设计、传感器的选择、控制算法的设计等方面。

该书还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5.《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分析》该书是一本案例分析类的机器人技术书籍,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编写。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面。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2)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通过小组初步讨论决定控制计算机使用研华的主机,运动控制卡选用ADT(深圳众为兴),电机选用伺服电机.
(3)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
主要采用VC进行编程,构建一个控制系统平台,在程序中给定坐标后,实现机械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进行上下料的搬运工作。

之所以使用VC,一方面,ADT 的运动控制卡支持VC进行编程,另一方面,使用VC进行编程比较灵活,易于改进和变化。

(4)电路图部分
根据所选的硬件设备,使用Protel进行绘制.
三、作者已进行的准备及资料收集情况
在设计之前,翻阅了多篇关于机器人方面的书籍.对于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其在机器人上的应用都有了相关的了解,这为建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模型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在此期间,还自学Protel和Solidworks等软件,为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做好了准备。

还借了《单片机基础》、《48小时精通Solidworks2014》、《工业机器人》等书籍便于今后设计过程翻阅参考。

四、阶段性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计划
第1周:阅读相关文献(中文≥10篇,英文≥1篇),提交文献目录及摘要。

第2周:翻译有关中英文文献,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第3~6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提交设计结果.
第7~11周:硬件元器件的选型、I/O口接线图,提交设计结果
第,12~14周:软件编程,装配图。

第15周:工程图绘制,工程图。

第16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工业机器人对生产制造的影响及展望”摘要:本论文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影响、展望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代替人类完成某些惯常性劳动的机器人。

它首先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使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环境的温和性。

因此,在当前生产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第一次出现在生产制造的工作中,这一时期的机器人体积较大,动作比较单一,且机器人工作的精度和可靠性都不高。

到了7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瓶颈期,如果不进行技术的提升就难以发展下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步实现了自我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随着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工业机器人。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4.0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三、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结构形式分为:立式、平行、关节、梭形和柔性等。

2.根据控制方式分为:手控、数控和自动化等。

3.根据功能特点分为:搬运、组装、垂直放置、输送和焊接等。

四、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现状与影响1.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生产流水线中,机器人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不仅保障了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精度。

2.改善工作环境和保障员工安全在传统的生产制造中,常常存在一些特别危险或高温、高压、高粉尘等不良生产环境。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引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生产制造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课设作为一种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些工业机器人课设方面的参考文献,以供你参考和借鉴。

一、工业机器人概述:1. Woodson, W. E., & Schott, R. J. (2019). Introduction to Robotics. New York, NY: Springer.该书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机器人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还提供了广泛的实例以帮助读者理解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Asfahl, C. R. (2016). Industrial Robotics: Theory, Modelling and Control. Hoboken, NJ: Wiley.该书探讨了工业机器人的理论基础、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

它详细介绍了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相关知识,对于设计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系统非常有帮助。

二、工业机器人应用:1. Khatib, O. (2016). Springer Handbook of Robotics. New York, NY: Springer.这本手册涵盖了机器人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其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涉及到了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装配、焊接、包装等方面的应用。

2. Siciliano, B., & Khatib, O. (2008). Springer Handbook of Robotics. New York, NY: Springer.该手册包含了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挑战。

其中的章节涵盖了机器人视觉、语音识别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为理解和应用机器人在工业环境中的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课设参考文献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的机械设备,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医疗保健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应用和挑战。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2.1 人机协作随着人工智能和感知技术的进步,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机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任务。

2.2 柔性制造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制造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柔性制造意味着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灵活地进行任务切换和调整。

这种柔性制造能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3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数据驱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和自主性。

2.4 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智能化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使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智能地完成各种任务。

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3.1 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工业机器人可以在汽车生产线上完成各种组装和焊接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电子制造在电子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检测和包装等任务。

工业机器人的高度精确性和稳定性使其在电子制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医疗保健工业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机器人手术助手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3.4 其他领域工业机器人还在航空航天、军事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四、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挑战4.1 安全性工业机器人在与人类工作人员协作时,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机器人需要具备安全感知和避障能力,以避免对人类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4.2 可靠性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六篇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六篇

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六篇工业机器人毕业论文范文1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试验员化工化学类毕业论文试验角色转变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行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理工科尤其是化学化工学科而言,毕业论文试验又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培育同学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以及训练专业科学讨论思维与方法的重要环节[1]。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试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试验,不同于单学科试验。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理论学问和试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同学把所学学问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原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讨论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试验的指导和管理常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

而且,同学还有可能由于试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试验过程拖拖拉拉,同学的侥幸心理、畏难心情等也会影响同学毕业论文的质量。

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安排问题,势必会影响试验员的工作乐观性,不利于毕业论文试验的顺当开展。

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试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试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育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讨论的话题。

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试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试验资源规划师,实现试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试验室开展试验的同学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试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急。

因此,试验室管理人员,必需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试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同学毕业论文试验的正常开展。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综述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综述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综述摘要:本文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定义、特点、作用及研发历程,并分析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总结了工业机器人研发中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引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介绍其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涉及到多种学科,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具有高科技和精密制造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成果主要包括:1)仿生学技术的应用,如模拟人类运动轨迹和姿态调整,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运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如基于模型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实现了对机器人精确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提高了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

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

在汽车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焊接、装配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电子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进行精密零件的加工和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在医疗设备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操作、康复训练等方面,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虽然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例如,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还有待提高;机器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实现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降低成本,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是现代制造业和未来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文献综述

机器人文献综述

机器人文献综述摘要:机器人是一种由主体结构、控制器、指挥系统和监测传感器组成的,能够模拟人的某些行为、能够自行控制、能够重复编程、能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定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设备。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也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机器人历史机器人分类移动机器人技术一、引言[1]机器人是当代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典型体现,也代表着制造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是一种由主体结构、控制器、指挥系统和监测传感器组成的,能够模拟人的某些行为、能够自行控制、能够重复编程、能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定工作的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设备。

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机器人已有百万之多,并且次数目仍在快速增长。

其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的制造业、军事应用逐步扩展到服务业、空间探索等。

二、机器人历史的发展[2]2015年,国内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出台,其中提到,我国要大力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包括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

那么机器人发展阶段又如何呢?20世纪20年代前后,捷克和美国的一些科幻作家创作了一批关于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共处中可能发生的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使得机器人在人们的思想中成为一种无所不能的“超人”。

1954年,美国的戴沃尔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机器人实验装置,发表了《适用于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一文,并获得美国专利。

1960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根据戴沃尔德技术专利研制出第一台机器人样机,并定型生产Unimate(意为“万能自动”)机器人。

同时,美国“机床与铸造公司”(AMF)设计制造了另一种圆柱坐标形式的可编程机器人Versatran(意为“多才多艺用途搬运机器人”)。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公司从美国购买了机器人的生产许可证,日本从此开始了对机器人的制造和开发热潮。

工业机械手文献综述

工业机械手文献综述

工业,它的过去与未来约翰霍兰德每年春天,大学和学院产生很多工科学生在令人兴奋的自主机器人领域找到了一席之地。

有些人选择他们认为可以获得此职位的技术学科,而另外一些进入了特别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在机器人上提供程序和学位。

很少有人意识到,至少直到他们真正的开始工作,几乎不存在真正的这样的工作。

因此,那些最坚定的机器人工程师为了提供他们的思想生活最终走出去形成机器人公司。

坏消息是,对这些努力成功的统计数字是暗淡。

好消息是,为了赢得胜利金戒指仍然存在!我在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正在考虑探索的勇敢的心灵,有可能的话,给你如何面对商界的启示。

要意识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你至少在机器人设计上有你商业策略的创意。

如果这一挑战不能让你兴奋,它不是激发团队或者个人,就是浪费你的精力。

在这项技术的讨论中,我们不断重复观察到得模式。

这在生意上也是真的,所以抽出时间去研究过去,很可能有助于未来我们的成功。

为了了解我们再哪里,我们还必须明白,我们从何处来,又是如何走到这里。

1机器人的历史今天,单词“机器人”是用来描述令人眼花缭乱的硬件和软件。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定义:一台机器可以通过编程做有用的工作,那么机器人的历史是用世纪来衡量而不是用年。

比如,约瑟夫在1801年发明了利用打孔卡编程的纺织机。

机器人这个名字不会再另外一个120年里被创造,然而,当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利用罗博陶”来形容一个机械仆人。

在捷克单词罗博陶”是转换农奴和努力之间的事。

不久以后关于机器人的漫画,科幻书籍和电影开始出现,如果不是经济,机器人这个词在当地被牢固的建立。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工业机器人的发明人是乔治迪沃尔,在1954年创建了通用可编程机械手。

在1956年,德沃尔和恩格伯格形成尤尼梅申,从此一个产业诞生了。

恩格伯格虽然是一名工程师,他在促销宣传上也有天赋。

使用机器人一词描述这些机械臂后来才成为市场营销的新方法之一。

经过多年试图通过传统的工业销售营销渠道出售这些革命性的设备,恩格伯格带着公司的机器人之一出现在约翰尼卡森的“今夜秀”节目,反应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

ABB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

ABB IRB 6600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研究报告目录1机器人结构简介 (1)2机器人的运动学 (2)2.1、机器人正运动学 (2)2.2、机器人逆运动学 (8)2.2.1求各关节到末端的坐标变换矩阵 (8)2.2.2求Jacobian矩阵各列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机器人结构简介ABB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实现喷雾、涂胶、物料搬运、点焊等多种功能,是典型的机械臂,在网络上可以查找到较多的相关资料。

本次作业就选取ABB IRB 6600机器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结构进行简单简介。

图1图2ABB IRB 6600是六自由度机器人,具有六个旋转关节,底座固定,通过各关节的旋转可以完成三维空间内的运动。

图1是ABB IRB 6600机器人的照片及工作范围图,图2是其结构简图和各轴的转动的参数。

2机器人的运动学在这部分中运用所学知识对ABB IRB 6600 机器人进行D-H建模并求出对应的转换矩阵,并运用Jacobian 法进行逆运动学分析,求出Jacobian变换矩阵。

2.1、机器人正运动学为了计算方便把机器人各关节前后两连杆共线作为初始状态,画出结构简图如图3图3图3中的关节7实际上是末端执行机构。

运用学过的D-H建模方法建立模型,建模过程中为了方便画出各关节坐标系,将部分连杆进行了拉长,且由于部分关节坐标的Z 轴垂直于纸面,所以用X轴Y轴画出坐标系,用右手定则既得到对应的Z轴。

最终建立模型如图4:图4 根据图4的可以得到对应的D-H参数表:由此算出各关节变换矩阵:⎥⎥⎥⎥⎦⎤⎢⎢⎢⎢⎣⎡+-=100010000)cos()sin(00)sin()cos(21111110h h T θθθθ ⎥⎥⎥⎥⎥⎦⎤⎢⎢⎢⎢⎢⎣⎡----=100000)sin()cos(01000)cos()sin(22'22221θθθθh T⎥⎥⎥⎥⎦⎤⎢⎢⎢⎢⎣⎡-=1000010000)sin()cos(0)cos()sin(3333332θθθθh T ⎥⎥⎥⎥⎦⎤⎢⎢⎢⎢⎣⎡+-=100000)cos()sin(1000)sin()cos(44544443θθθθh h T ⎥⎥⎥⎥⎥⎦⎤⎢⎢⎢⎢⎢⎣⎡-=100000)cos()sin(01000)sin()cos(55'55554θθθθh T⎥⎥⎥⎥⎦⎤⎢⎢⎢⎢⎣⎡-=100000)cos()sin(10000)sin()cos(6666665θθθθh T ⎥⎥⎥⎥⎥⎦⎤⎢⎢⎢⎢⎢⎣⎡=100000001000007'776h h T将这些关节坐标变换矩阵连乘就得到了由基坐标系到末端的坐标变换矩阵:T T T T T T T T 7665544332211070=但是由于矩阵规模较大,不便用矩阵形式写出,所以把malab 计算得出的矩阵用分项的形式写出:11sin(θ1)*sin(θ6) + cos(θ6)*(cos(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 sin(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a=12cos(θ6)*sin(θ1) - sin(θ6)*(cos(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 sin(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a=13sin(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cos(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a=14h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h6*(cos(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 -sin(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h7*(cos(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 -sin(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 h2’*cos(θ1) - (h4 +h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 + h7’*(sin(θ1)*sin(θ6) +cos(θ6)*(cos(θ5)*(cos(θ1)*sin(θ2)*sin(θ3) - cos(θ1)*cos(θ2)*cos(θ3)) +sin(θ5)*(cos(θ1)*cos(θ2)*sin(θ3) + cos(θ1)*cos(θ3)*sin(θ2)))) - h3*cos(θ1)*sin(θ2)a=21cos(θ6)*(cos(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sin(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 cos(θ1)*sin(θ6),a=22- cos(θ1)*cos(θ6) - sin(θ6)*(cos(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sin(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a=23sin(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cos(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24sin(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cos(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h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h7’*(cos(θ1)*sin(θ6) - cos(θ6)*(cos(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sin(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 h6*(cos(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 sin(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h7*(cos(θ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sin(θ5)*(sin(θ1)*sin(θ2)*sin(θ3) - cos(θ2)*cos(θ3)*sin(θ1))) + h2’*sin(θ1) - (h4 + h5)*(cos(θ2)*sin(θ1)*sin(θ3) + cos(θ3)*sin(θ1)*sin(θ2)) - h3*sin(θ1)*sin(θ2)=31a-cos (θ6)*(cos(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sin(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32asin(θ6)*(cos(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sin(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33acos(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 - sin(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34ah1 + h2 + (h4 + h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 - h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h3*cos(θ2) + h6*(cos(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 -sin(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h7*(cos(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 - sin(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h7’*cos(θ6)*(cos(θ5)*(cos(θ2)*sin(θ3) + cos(θ3)*sin(θ2)) + sin(θ5)*(cos(θ2)*cos(θ3) - sin(θ2)*sin(θ3)))041=a 042=a 043=a144=a用各关节转角的初值来检查变换矩阵内的正确性:设:0654321======θθθθθθ代入各关节变换矩阵可以求出各矩阵初值)0(1==-i ii i T a θ,由于T76中没有关节变量,所以保持不变记为矩阵g图 5将图5中的初值矩阵连乘可以得到基坐标系到末端坐标系的变换矩阵:g a a a a a a T ⨯⨯⨯⨯⨯⨯==65432170)0(θ计算结果见图6:图 6观察图6中的矩阵,检查初始状态末端坐标系),,(777Z Y X 在基坐标系),,(000Z Y X 的位姿,很容易看出:),,(777Z Y X 在),,(000Z Y X 中的坐标为),0,(7654321'7'5'2h h h h h h h h h h ++++++--,并且7X 与X 反向,7Y与Y 反向,7Z 与Z 同向,这与D-H 建模图(图4)中所得到的结果相同,可以确定计算过程是正确的。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动化设备,具备智能技术,所以工业机器人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将大大的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科学研究,资源勘探方面,工业机器人可替代人的大部分工作,因此促进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国防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强调零伤亡战争的今天,机器人可替代士兵前往危险的前沿地区,而且没有人性的一些弱点,增强了战斗力,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

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

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

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

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现代机器人工业史上的几个标志事件1954年:美国人戴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械手,并注册了专利。

1959年:戴沃尔与美国发明家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万能搬运机器人,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万能伙伴机器人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公司和丰田公司分别从美国购买了工业机器人Unimat和Verstran的生产许可证,日本从此开始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和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综述前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机械臂在产业自动化方面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机械臂在复杂、枯燥甚至是恶劣环境下,无论是完成效率以及完成精确性都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也因此,机械臂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从第一台产业用机器人发明以来,机械臂的应用也从原本的汽车工业、模具制造、电子制造等相关产业,向农业、医疗、服务业等领域渗透。

按照不同的标准,机器人分类方法各异。

操作性与移动性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构成[1]。

根据机器人是否具有这两个能力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1)仅具有移动能力的移动机器人。

比如Endotics医疗机器人、Big Dog、PackBot,以及美国Pioneer公司的研究型机器人P2-DX、P3-DX、PowerBot 等。

(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

比如Dextre、PUMA560、PowerCube机械臂等。

(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

如RI-MAN、FFR-1、以及勇气号火星车等[2]。

机械臂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执行机构,工程人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臂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研究大体是两个方向:其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多传感器、多控制器,先进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其二是与生产加工相联系,满足相对具体的任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采用性价比高的模块,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系统的经济、简洁、可靠,大量采用工业控制器,市场化、模块化的元件。

机械臂或移动车作为机器人主体部分,同末端执行器、驱动器、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以及软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一个机械臂的系统可以分为机械、硬件、软件和算法四部分。

机械臂的具体设计需要考虑结构设计、驱动系统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仿真、轨迹规划和路径规划研究等部分。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精确的机械臂系统,不仅能为生产带来更多的效益,也更易于维护和维修。

主题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分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两部分。

正运动学分析是指对于给定的一个机械臂,根据其连杆参数和各个关节变量来求解末端执行器相对于给定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分析是指根据机械臂已知的连杆参数和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来求解机器人各个关节变量的大小。

一、 机械臂正运动学分析可以把任何机器人的机械手看作是一系列由关节连接起来的连杆构成的。

我们将为机械手的每一连杆建立一个坐标系,并用齐次变换来描述这些坐标系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通常把描述一个连杆与下一个连杆间相对关系的齐次变换叫做A 矩阵。

一个A 矩阵就是一个描述连杆坐标系间相对平移和旋转的齐次变换。

如果表示第一个连杆对于基系的位置和姿态,表示第二个连杆相对于第一个连杆的位置和姿态,那么第二个连杆在基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可由下列矩阵的乘积给出:212T A A = 同理,若表示第三个连杆相对于第二个连杆的位置和姿态,则有:3123T A A A =在历史文献上,称这些A 矩阵的乘积为T 矩阵,其前置上标若为0,则可略去不写。

于是对于六连杆机械手,有下列T 矩阵:6123456T A A A A A A = (1.1)一个六连杆机械手可具有六个自由度,每个连杆含有一个自由度,并能在其运动范围内任意定位与定向。

其中,三个自由度用于规定位置,而另外三个自由度用规定姿态。

表示机械手的位置和姿态。

六自由度链式(6R)机械臂是具有六个关节的空间结构,为描述末端执行器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可以在每个关节上建立一个坐标系,利用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末端执行器的位置。

一般采用D-H 法来建立坐标系并推导机械臂的运动方程。

D-H 法(四参数法)是1995年由Denavit 和Hartenberg 提出的一种建立相对位姿的矩阵方法。

利用齐次变换描述各个连杆相对于固定参考坐标系的空间几何关系。

用一个4×4的齐次变换矩阵描述相邻两连杆的空间关系,从而推导出末端执行器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等价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建立操作臂的运动方程。

C.R. Rocha, C.P. Tonetto, A. Dias 等人比较了D-H 运动学建模方法和基于螺旋理论的运动学建模方法,相比于D-H 法建模,螺旋理论法对于整个链需要两个框架,而D-H 法只需要一个框架;螺旋理论法坐标系可以随意选取而D-H 法不能;螺旋理论法关节变量可能表示绝对位移等。

相比于D-H 法,螺旋理论法在运动学建模与分析也有一些优势,但没那么流行也没有一套标准化的公式方法[3]。

图1-1表示了三个关节,每个关节都是可以转动或平移的。

第一个关节指定为关节n ,第二个关节为关节n+1,第三个关节为关节n+2。

在这些关节的前后可能还有其他关节。

连杆也是如此表示,连杆n 位于关节n-1与n+1之间,连杆n+1位于关节n+1与n+2之间。

为了用D-H 表示法对机器人建模,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为每个关节指定一个本地的参考坐标系。

因此,对于每个关节,都必须指定一个z 轴和x 轴,通常并不需要指定y 轴,因为y 轴总是垂直于x 轴和z 轴的。

此外,D-H 表示法根本就不用y 轴。

通过右乘表示四个运动的四个矩阵就可以得到变换矩阵A ,矩阵A 表示了四个依次的运动。

由于所有的变换都是相对于当前坐标系的(即他们都是相对于当前的本地坐标系来测量与执行),因此所有的矩阵都是右乘。

从而得到结果如下:()()()()111111,0,0,,0,0,++++++⨯⨯⨯==n n n n n n n a x Rot a Tran d Tran z Rot A T θ⎥⎥⎥⎥⎦⎤⎢⎢⎢⎢⎣⎡⨯⎥⎥⎥⎥⎦⎤⎢⎢⎢⎢⎣⎡-=+++++10001000010000110000100000011111n n n n n d C S S C θθθθ⎥⎥⎥⎥⎦⎤⎢⎢⎢⎢⎣⎡-⨯⎥⎥⎥⎥⎦⎤⎢⎢⎢⎢⎣⎡⨯+++++10000000000110000100001000111111n n n n n C S S C a αααα(1.2) ⎥⎥⎥⎥⎦⎤⎢⎢⎢⎢⎣⎡--=++++++++++++++++++100001111111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d C S S a S C C C S C a S S C S C A ααθαθαθθθαθαθθ(1.3)图1-1[4]比如,一般机器人的关节2与关节3之间的变换可以简化为:⎥⎥⎥⎥⎦⎤⎢⎢⎢⎢⎣⎡--==1000033333333333333333332d C S S a S C C C S C a S S C S C A T ααθαθαθθθαθαθθ (1.4)在机器人的基座上,可以从第一个关节开始变换到第二个关节,然后到第三个……,再到机器人的手,最终到末端执行器。

若把每个变换定义为,则可以得到许多表示变换的矩阵。

在机器人的基座与手之间的总变换则为:n n n R H R A A A A T T T T T 321132211==- (1.5) 其中n 是关节数。

对于一个具有六个自由度的机器人而言,有6个A 矩阵。

为了简化A 矩阵的计算,可以制作一张关节和连杆参数的表格,其中每个连杆和关节的参数值可从机器人的原理示意图上确定,并且可将这些参数代入A 矩阵。

表1.1 D-H 参数表 # θ d a α 123456二、 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运动学正解相对比较容易,采用D-H 方法建立运动学模型,通过变换矩阵就可以求得末端在基坐标下的唯一坐标值(包括位置和姿态)。

逆运动学的求解过程是根据已知的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姿,求关节变量,,,,,的过程,它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的基础,也是运动学最重要的部分。

然而运动学逆解的求解要比正解复杂得多,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存在性:对于给定的位姿,至少存在一组关节变量来产生希望的机器人位姿;如果给定机械手位置在工作空间外,则解不存在。

• 唯一性:对于给定的位姿,仅有一组关节变量来产生希望的机器人位姿。

对于机器人,可能出现多解。

• 多重解: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避免碰撞的前提下,通常按最短行程的准则来择优,使每个关节的移动量为最小。

• 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的数目取决于关节数目、连杆参数和关节变量的活动范围。

一般,非零连杆参数越多,运动学逆解数目越多(多至16个)。

• 由于工业机器人前面三个连杆的尺寸较大,后面三个较小,故应加权处理,遵循多移动小关节、少移动大关节的原则。

由于机械臂逆运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要建立通用算法是相当困难的。

有关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的求解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解析法[5,6]、几何法[7]、符号及数值方法[8]、几何解析法[9]等。

总结在机器人学的研究中,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复杂运动控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

而运动学分析对机械臂运动控制又尤为重要。

关于机器人正运动学与逆运动学问题上,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也有了广泛的参考资料。

在正运动学分析上,已经有了对机器人运动进行建模的标准方法,D-H法;而在逆运动学分析上,由于逆运动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没有通用的解决方法,我想在具体问题上发展新的逆运动学解法仍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任务。

除了对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的了解,我们还需通过机械臂仿真工具来更准确地分析运动学。

除了运动学分析,要完成机械臂的设计,仍旧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要综合考虑整个设计过程,运动学分析就要基于前面的工作,如机械臂结构和控制系统等,还要考虑后续工作,如运动轨迹规划和仿真等。

参考文献[1] Siegwart R., Nourbakhsh I. R. Introduction to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M].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4[2]史先鹏,张波涛,刘士荣等. 面向任务的冗余移动机械臂的运动规划[C]. 第2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476-480.[3] C.R. Rocha, C.P. Tonetto, A. Dia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navit–Hartenberg and the screw-based methods used in kinematic modeling of robot manipulators [J].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7 (2011):723–728.[4] Saeed B. Niku 孙富春等译.机器人学导论:分析、控制及应用(第2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5.[5] Paul R P, Shimano B E, Mayer G. Kinematic Control Equations for Simple Manipulators.[J] IEEE Trans SMC,1981,11(6):499-455.[6] Paul, Richard P.. Robot Manipulators, Mathematics, Programming, and Control[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81.[7] Fu K S, Gonzalez R C, Lee C S G. Robotics Control Senses Vision and Intelligence[M]. New York: Mc Graw-Hill, 1987, 78-82.[8]Dinesh Manocha,John F Canny. Efficient Inverse Kinematics for General 6R Manipulato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4,10(5):648-657. [9]贺鹏耀. PUMA560逆运动学方程的新解法[J]. 机器人. 1989,10(3):1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