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教学文案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1:介绍在物联网系统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各个组成部分,六域模型架构被广泛采用。
该模型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六个不同的域,以便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系统的运行和交互。
2:感知域感知域是物联网系统的最底层,负责收集和感知现实世界中的数据。
它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用于处理的数字信号。
2.1 传感器传感器是感知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等。
2.2 执行器执行器是感知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响应从其他域发送过来的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例如,执行器可以控制灯光的开关、调节温度等。
3:网络域网络域负责将感知域中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其他域,并从其他域接收指令。
网络域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它们协助数据在各个域之间的传输。
3.1 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物联网系统中常见的网络技术。
它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包括蓝牙、Wi-Fi、LoRa等。
3.2 有线网络有线网络使用物理电缆连接设备,如以太网和局域网。
它可以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4:管理域管理域负责对感知域和网络域进行管理和维护。
它包括各种管理系统和服务,用于监控设备状态、配置网络设置和进行故障排除。
4.1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感知域中的所有设备,包括设备的注册、识别和监控。
4.2 网络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域中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
它可以检测网络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5:应用域应用域是物联网系统中的最终用户所使用的域。
它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用于处理感知域中采集到的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
5.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用程序负责对感知域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它可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相应的报告和统计数据。
5.2 服务提供服务提供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如智能家居控制、健康监测等。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1. 感知域(Perception Domain):该领域是物联网的底层基础,包括传感器、智能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感知域收集并传输物理世界的信息,是物联网系统获取数据的源头。
2. 网络域(Network Domain):该领域负责将感知域中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系统中,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网络域包括传输介质、通信协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3. 云域(Cloud Domain):该领域是物联网的核心部分,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的感知域数据。
云域提供了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支撑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决策和高效管理。
4. 应用域(Application Domain):该领域是物联网的应用层,将云域中处理后的数据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
应用域包括各类物联网应用和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健康等。
5. 安全域(Security Domain):该领域负责保护物联网系统的安全和隐私。
安全域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网络防火墙等安全机制,以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6. 管理域(Management Domain):该领域负责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管理域包括设备管理、资源调度、故障排除等管理功能,以保证物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1.全球一体化:六域模型将物联网整体架构抽象为六个领域,并强调了这些领域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高度融合。
2.模块化设计:六域模型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标。
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得物联网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3.安全和隐私:六域模型将安全域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并将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视为物联网系统的关键要素。
该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机制,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和隐私。
4.系统管理:六域模型将管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并赋予其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的功能。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1. 引言1. 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复杂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来描述其结构与功能。
2.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物联网领域内最常用且被广泛接受的六域模型架构,并详细阐述每个域所涵盖的内容。
2. 六域模型概述物联网六大核心领域能够全面覆盖整个系统。
它们分别是感知层、传输层、网络层、服务支撑平台层、应用及数据处理平台层数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级。
3. 感知层(Perception Layer)- 定义:感知设备将环境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并进行采集。
- 包括:a) 传感器节点: 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重量测量装置等;b) 执行机制: 控制执行单元如开关控制电路板或驱动程序.4.通讯运输协议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这一部分主要贡献于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包括:- 无线通信技术:Wi-Fi、蓝牙等;- 网络协议:TCP/IP, HTTP, MQTT等。
5.网络层(Network Layer)物联网中各个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交流。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a) 设备管理: IP地址配置与维护;b) 路由选择算法.6.服务支撑平台层 (Service Support Platform)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架构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提供必需的功能。
主要有如下几点:a)身份认证机制b)资源发现与管理7.应用及数据处理平台层数(Applic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Platforms)在该领域内实施了大量智能化控制策略,并将感知到信息转换为可操作性强且易于理解或使用形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数据存储和查询b)分析工具集合8. 安全与隐私保护级别(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Level)随着物联网规模扩大,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初识物联网说课稿
初识物联网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初识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前沿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课位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入门阶段,是学生首次系统地接触物联网概念,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为后续深入学习网络技术、编程应用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1. 物联网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发展及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三个核心要素(感知、传输、处理)。
2. 物联网的架构:介绍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框架。
3. 物联网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4. 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培养信息安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及应用领域。
2. 掌握物联网的三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物联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关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2.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3.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问题。
(二)难点1. 物联网三个核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物联网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物联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物联网技术需要关注安全问题?”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物联网的奥秘。
2. 问答法:在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时,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课堂互动性。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一、引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借助六域模型架构,对物联网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并对每个域进行细化说明。
二、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⒈感知域感知域是物联网系统中最底层的一层,负责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数据采集。
它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
在感知域中,物联网设备不仅可以感知和监测环境的各种参数,还能够与环境进行交互,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其他域中。
⒉网络域网络域负责将感知域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和通信。
它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和技术,如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域起到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将感知域中的数据传输到其他域中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中。
⒊数据处理域数据处理域是物联网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负责对从感知域和网络域中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包括各种数据分析、挖掘和处理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
数据处理域能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决策和推断,并将结果传输到其他域中。
⒋应用域应用域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顶层,负责根据数据处理域中的结果来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功能。
它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和系统,如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城市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应用域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⒌安全域安全域负责保护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各种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安全域能够防止物联网系统遭受到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⒍管理域管理域是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和运维部分。
它包括各种管理和监控工具,如设备管理、故障诊断和性能监测等。
管理域能够对物联网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及时处理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的图表、表格和示意图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SDChain六域链(物联网)
ISO/IEC 30141 DIS 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 Six Domain
物联网“六域模型” 下物联网产业现有问题
物联网中的芯片、模块、设备、网络、 平台、应用、数据、服务等产业链条 冗长,涉及技术领域庞杂,市场通道 没有被打开,价值传导效应慢;
行业中的各类用户、物体对象、感知控制 设备、服务平台、监管平台、第三方资源 系统等各方之间的协作体系、信任体系和 价值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物联网融入行业 的难度大; 生产厂商或服务提供者构建的中心化物联 网平台,大多拥有未经用户授权即收集和 分析用户数据与控制用户设备的权限,对 用户隐私和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SDChain跨层功能
用户功能 业务功能 管理功能 接入管理 节点管理 账本管理 共识 账本记录 智能合约 加密 数字签名 时序服务 存储 通信 计算 对等网络 用户层 服务层 核心层 基础层 开 发 运 营 安 全 IDE SDK 测试管理 构建管理 策略管理 异常和问题管理 交付管理 跨链服务管理 认证和身份管理 授权和安全策略管理 隐私保护 监管支持 审计实现
智能制造
智慧旅游
中国牵头制定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六域模型” GB/T 33474-2016
ISO/IEC 30141 DIS
2013年9月,中国在ISO/IEC JTC1首次提出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物联网社会化属性的六域模型,并经33个成员国投票,立项成为全球首个 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 2015年1月,美国等蓄意阻挠,利用JTC1一些管理规则漏洞,意图更换主编辑;2015年5月,经过重新投票选举, 沈杰代表中国重新担任主编辑。2015年9月,美国又提出分拆标准,2016年1月,JTC1重新投票,没有通过分拆提 案;2017年2月,通过CD投票;2017年7月,进入DIS投票。
《功能强大的物联网》 教学设计
《功能强大的物联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能够列举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便利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2)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2、教学难点(1)理解物联网中各种技术的协同工作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物联网的应用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物联网相关问题,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如有条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物联网设备操作体验。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展示智能家居生活的视频,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智能家电等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智能设备是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的,从而引出物联网的概念。
2、知识讲解(30 分钟)(1)物联网的概念向学生讲解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2)物联网的组成介绍物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网络、云平台和应用程序。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传感器如何感知物理世界的信息,网络如何传输数据,云平台如何存储和处理数据,以及应用程序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
(3)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以一个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为例,如智能灌溉系统,讲解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检测土壤湿度,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指令给灌溉设备,控制其开启或关闭。
3、案例分析(25 分钟)(1)展示多个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星物种基于“六域模型”和Co
星物种基于“六域模型”和Co星物种 | 基于“六域模型”和Co-Chain技术,「六域链」想打造多方协作的“链上”物联网Odaily星球日报· 4小时前·区块链在物联网落地的过程中,如何满足万物互联带来的异构性特点和高频交互需求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是所有物联网项目的落地挑战,区块链可能是当下改造物联网的最佳方式。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此前的报道中,我们介绍过 IOTEX、COT、CPChain、IOTA等将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的项目。
而 Odaily 星球日报日前接触到的六域链(SDChain)项目,想要将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六域模型”融合,用 Co-Chain 创新技术来打造一条满足物联网需求的公链。
在传统的物联网中,常把物联网分为平台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4 个层次。
六域链则按照“六域模型”,将物联网生态构建可能涉及到的环节分为了六个业务区域: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服务提供域、感知控制域、运维管控域及资源交换域。
六域模型相比传统分层模型的优势在哪里呢?举个例子,以农业物联网为例,传统的方式是根据分层的架构建立一套农业物联网系统,销售给农民并帮助其提高养殖效率。
但由于使用难度高等局限,农民难以长期有效使用和维护这套专业的系统,同时还要独自承担系统所有的成本,农业物联网系统难以大规模推广。
但养殖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可能对于银行、保险、农资企业、销售渠道、消费者等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这时,共享养殖数据,分摊单个使用者的成本,构建农业物联网的生态体系十分重要。
六域模型则是为行业物联网生态构建者提供方法论指导,使其可以按照每一个域的定义和要求,理清六个域涵盖的要素和域域之间的关联逻辑,从而获得一个清晰的行业生态框架。
目前,物联网“六域模型”已经成为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ISO/IEC 30141)和国家标准(GB/T 33474-2016) 的核心内容。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2023最新版)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详细阐述每个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便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二、设备域⒈设备管理:包括设册、配对、配置和监控等功能。
⒉设备通信:涵盖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ZigBee等。
⒊设备安全:确保设备的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
三、感知域⒈传感器管理:管理物联网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设备,包括注册、配置和监控等功能。
⒉传感数据获取:负责从传感器设备中获取数据并进行采样和处理。
⒊传感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传感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云平台中,以供后续分析和应用。
四、网络域⒈网络连接:构建物联网系统内部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⒉网络传输:负责传输感知域采集的数据以及设备域与应用域之间的通信数据。
⒊网络安全:确保物联网系统的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措施。
五、应用域⒈应用开发: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包括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用户界面等功能。
⒉应用集成:将物联网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操作。
⒊应用管理: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应用的运行状态,包括性能监控和故障排除等。
六、管理域⒈系统管理:管理物联网系统的配置、升级和维护。
⒉安全管理:制定和执行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策略,保护系统免于被攻击和滥用。
⒊数据管理:管理物联网系统的大量数据,包括存储、备份和归档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物联网六域模型架构示意图一张。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物联网:指万物互联的网络,通过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各种物理设备的互联互通。
⒉设备域: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管理和控制各类设备的领域。
⒊感知域: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感知和采集环境数据的领域。
⒋网络域: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构建和管理网络连接的领域。
⒌应用域: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开发和集成应用程序的领域。
⒍管理域: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管理和维护系统运行的领域。
《物联网》教案
《物联网》教案教案标题:物联网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架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物联网的基本原理2.1 感知层技术2.2 网络层技术2.3 应用层技术3.物联网的技术架构3.1 硬件系统3.2 软件系统3.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4.物联网实例分析4.1 智能家居4.2 智能交通4.3 智能医疗4.4 智能农业5.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5.1 发展趋势5.2 技术挑战5.3 安全与隐私问题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架构。
2.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四、教学安排1.物联网概述(2课时)2.物联网的基本原理(3课时)3.物联网的技术架构(4课时)4.物联网实例分析(3课时)5.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2课时)6.实践操作(4课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和讨论参与程度。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阅读和案例分析报告。
3.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推荐《物联网导论》等国内外优秀教材。
2.课件:制作详细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和新闻资讯,供学生自主学习。
4.实践设备:搭建物联网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关注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特殊应用场合及其增加条款:1.智能家居–增加条款:设备互操作性保证、家庭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传输、用户定制服务、设备故障维修责任。
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
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再到智慧城市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影子无处不在。
物联网是一个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控制的巨大网络。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联网的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分析其核心组件、关键技术和相互关系,以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物联网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物联网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的概念模型,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核心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标准规范等方面。
通过对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技术,从而为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还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探讨物联网在未来社会的潜在影响和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物联网知识概览,激发读者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推动物联网领域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二、物联网概念模型物联网(IoT)的概念模型是一个抽象化的描述,它揭示了物联网如何通过各种组件和技术相互关联和协作,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
物联网的概念模型通常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获取物理世界中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位置等。
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部署在各种设备、物体和环境中,它们将物理世界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传输。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
这一层涉及到各种网络通信技术和协议,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ZigBee、WiFi、蓝牙、4G/5G移动通信等。
物联网解决方案框架(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趋势。
物联网通过将各种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应对物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介绍一个物联网解决方案框架,旨在为物联网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一、物联网解决方案框架概述物联网解决方案框架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论,它将物联网项目的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规划和管理。
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需求分析2. 设备选型与设计3. 网络架构设计4. 数据处理与分析5. 应用开发与部署6. 运维与优化二、需求分析1. 用户需求调研在物联网项目开发之初,首先要进行用户需求调研。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2. 业务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确定物联网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管理等。
3. 技术需求分析针对业务需求,分析所需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设备选型与设计1. 设备选型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
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性能指标:如测量精度、响应速度、功耗等。
(2)兼容性:设备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成本: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2. 设备设计根据设备选型结果,进行设备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
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等;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固件编程、应用程序开发等。
四、网络架构设计1.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业务需求和设备分布,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2. 通信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如ZigBee、LoRa、Wi-Fi、4G/5G等。
通信协议应满足以下要求:(1)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安全性: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课件
39
• 传感器也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 探测器等,根据国家标准GB 7665-1987。传 感器的定义为:
•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 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由敏 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3部分组成, 有时还加上辅助电源。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40
• 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并 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部分
通信运营商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较低的
人员维护成本、一体化维护优势,是最佳
的建设方和维护方。面向行业提供的物联
网专用服务主要指某些行业单独设立的通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35
• 鉴权包括两个方面:
• 用户鉴权,网络对用户进行鉴权,防止非 法用户占用网络资源。
• 网络鉴权,用户对网络进行鉴权,防止用 户接入了非法的网络,被骗取关键信息。
流系统、车队管理、工业流程自动化、城 市信息化等。
• M2M体系架构分为3层:
• 感知层:包括M2M终端、WSN局域网络、 M2M网关、M2M能力和M2M应用
• 网络层:包括接入网、核心网两大部分和
网络管理、终端管物联理网体系功架构概能述 。
23
• 中国移动M2M定义:M2M是通过在机器内 部嵌入移动通信模块,以SMS/USSD/GPRS等 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 案,为满足客户对生产监控,指挥调度、 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Nhomakorabea2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3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4
物联网体系架构概述
5
感知节点
• 传感单元 • 处理单元 • 通信单元 • 电源/供电部分
“六域模型”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及应用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Mar.2022Vol.45No.62022年3月15日第45卷第6期0引言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农业领域,构建以农业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1⁃2]。
与其他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一样,系统结构设计是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
经营主体、经营类型、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多样性和特定性。
国家标准(GB/T 33474—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ISO/IEC 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基于物联网概念模型,定义了物联网“六域模型”参考体系结构,即用户域、运维管控域、应用服务域、资源存取交换域、感知控制域和物理实体域六部分[3⁃4]。
本文基于国际标准所定义的“六域模型”,建立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家庭智慧农场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
1基于“六域模型”的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通过对国际标准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构建基于“六域模型”的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5⁃8]。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2.06.011引用格式:王旭,周开利.“六域模型”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22,45(6):53⁃57.“六域模型”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及应用王旭,周开利(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摘要: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面分析和对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的深入研究,文中确定了农业物联网的用户域、物理实体域、感知控制域、应用服务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存取交换域的实体集合,提出了“六域模型”农业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架构》课件
数据处理和管理
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清洗、 分析和可视化,提供数据洞见。
IoT应用层
应用场景和需求
如智能农业、智慧医疗、智能交 通和可穿戴设备等。
架构和设计
通过数据交互和应用程序实现应 用场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和可视分析,实 现对设备和应用场景的实时监控 和管理。
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
物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将带来更 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让我们 共同期待物联网的未来。
感谢聆听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关注,谢谢!
物联网体系架构
介绍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探究其中的细节和挑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概述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连接智能设备和机器、数据和分析、云和企业系统的网络,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
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环境监测等。
架构模型
分为设备层、连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每层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物联网体系架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IoT设备层
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智能终端等,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
IoT连接层
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包括通信协议、网关和路由器等。
3
IoT平台层
对设备和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
4
IoT应用层
实现各种智能应用场景,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
IoT设备层
2 协议和技术
3 安全保障措施
包括MQTT、CoAP、HTTP、 Websocket、LoRaWAN、 NB-IoT等。
如认证、授权、加密和密 钥管理等,保障设备和数 据的安全。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1.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业务模式,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物联网系统,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的六个域,包括感知域、物理域、传输域、应用域、管理域和商业域。
2.感知域感知域是物联网系统的起点,也是物联网与现实世界连接的关键。
在感知域,各种感知设备(传感器、监测器等)收集现实世界的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感知域的任务是实时捕获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光强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物理域。
3.物理域物理域是将感知域所获得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有用的物理效应的过程。
在物理域中,物联网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产生相应的响应。
物理域还可以涉及到物理操作,如控制灯光、调节温度等。
4.传输域传输域负责将物理域中产生的数据传输到其他域或者外部网络中。
传输域可以包括各种传输协议,如Wi.Fi、蓝牙、以太网等。
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输域的设计与运行。
5.应用域应用域是物联网系统中的上层领域,包括各种应用和服务。
物联网系统通过应用域实现各种功能,如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应用域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
6.管理域管理域是物联网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负责监控和管理整个物联网系统。
管理域可以包括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等。
管理域的作用是确保物联网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和高效。
7.商业域商业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涉及到物联网系统中的商业模式、商业合作和商业价值创造。
物联网系统的商业域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商业利益等因素,以实现商业成功。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 物联网六域模型图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2.六域模型架构:物联网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框架,包括感知域、物理域、传输域、应用域、管理域和商业域。
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社会化属性的六域模型
跨链合约调用/子区块链请求
SD CC
SD CC
SDFT共识 TX/流程控制/数据存储
六域链的架构与技术---技术特点
分层配置结构,功能模块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替换; SDCC 支持可插拔验证方案,支持注入式的用户协议,可以使用现有共识节点来轻松部署接入 融合新的区块链。 即使只有较小处理能力的参与者,也可参与节点的验证。 在 SDCC 内部使用分流方案来提高接入物联钢设备的通信和存储性能。
互联网社会
信息革命
人与人之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顺畅的信息沟通
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
人类通过机器的制造和不断改良开始改变世界
农耕社会
农业革命
人类通过简单的工具制造和改良从自然界获得食物
“物”的连接广泛性/需求众多、迫切、规模大
智慧农业
食品安全
智慧纺织
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
个人健康
环境保护
虚拟世界的数据和价值交互的可信性 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公共安全 物理世界数据获取信任保障
科研服务
农业 DApp
农产品溯源电商 交易和品牌服务
数字资产发布 农产品市场分析
物联网“连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打造预防式医疗模式,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
用 户 资源交换域 域
医院 健康服务 体检机构 社区医疗 养老机构 医护人员 病患 老人及子女
用户端
APP
媒体咨询、社交
慢性病管理服 务平台
重症管理服务平 台
区块链参考架构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在对等网 络(也称分布式网络、点对 点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 和可信规则,构建可追溯的 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管理 和处理事务的新模式,具有 分布式对等、链式数据块、 防伪造和防篡改、透明可信 和高可靠性等五个方面的典 型特性。
物联网体系架构PPT学习教案
第2页/共39页
3.1 物联网结构
三是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 的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 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四是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 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 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第20页/共39页
3.1.3 管理服务层
5.数据挖掘技术 物联网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更透彻的感知
要求对海量数据多维度整合与分析,更深入 的智能化需要普适性的数据搜索和服务, 需要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潜在有用的且可被人 理解的模式, 基本类型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演化分析 等。这些需求都使用了数据挖掘技术。
读码器
第27页/共39页
3.2 未来的物联网架构技术
通过专业人员对物联网体系结构的长期讨 论,目前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未来的物联网需要一个开放的架构来 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不同系统和分布式资源 之间的互操作性需求。 这些系统和资源既可能是来自于信息和服务 的提供者,也可能来自于信息和服务的使用 者或者客户。
物联网的架构技术一定要同时支持移动的物联网的架构技术一定要同时支持移动的智能与自主的信息过滤自主模式识别自能与自主的信息过滤自主模式识别自主机器学习以及自主判断决策能力要让这些主机器学习以及自主判断决策能力要让这些能力能够达到各种物联网子网络的边缘地带能力能够达到各种物联网子网络的边缘地带而无需考虑数据是在附近产生的还是远程生成而无需考虑数据是在附近产生的还是远程生成第32页共39页3232未来的物联网架构技术未来的物联网架构技术第三在未来物联网架构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第三在未来物联网架构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一方面使得基于事件的处理路由存储要一方面使得基于事件的处理路由存储检索以及引用能力成为可能检索以及引用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还要允许这些能力可以在离线的非另一方面还要允许这些能力可以在离线的非连接情况比如那些网络连接是时断时续的连接情况比如那些网络连接是时断时续的或者根本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下进行操作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目前,包括ISO/IEC JTC1/WG10、ITU SG20、IEEE P2413、IIC、IoT-A、OneM2M等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联盟都在研究物联网的参考体系结构。
这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有关。
从系统组成角度看,物联网是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等六个域组成,即简称“物联网六域模型”。
图1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原理图物联网六域模型是依据由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提出。
该ISO/IEC 30141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草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DIS)投票,2018年1月进入发布阶段的审议。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主要内容有:(1)用户域用户域是不同类型物联网用户和用户系统的实体集合。
具体是指物联网用户可通过用户系统及其它域的实体获取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
物联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源头是用户需求。
设计物联网系统,首先要通过定义用户域来识别用户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需求。
(2)目标对象域通过用户域定义了用户需求,该需求便映射了物理对象以及所需的信息参数。
目标对象域是用户期望获取相关信息或执行相关操控的对象实体集合,包括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
感知对象:是用户期望获取信息的对象;控制对象:是用户期望执行操控的对象。
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可与感知控制域中的实体(如传感网系统、标签识别系统、智能设备接口系统等)以非数据通信类接口或数据通信类接口的方式进行关联,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接口绑定。
(3)感知控制域感知控制域是各类获取感知对象信息与操控控制对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
感知控制域类似层级架构中的感知控制层,但该域完整地定义了前端实际场景中获得对象信息的感知控制系统,可实现针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本地化感知、协同和操控,并为其它域提供远程管理和服务的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
构
物联网的六域模型架构
目前,包括ISO/IEC JTC1/WG10、ITU SG20、IEEE P2413、IIC、IoT-A、OneM2M等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联盟都在研究物联网的参考体系结构。
这些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基本一致,主要与描述物联网的视角有关。
从系统组成角度看,物联网是由用户域、目标对象域、感知控制域、服务提供域、运维管控域和资源交换域等六个域组成,即简称“物联网六域模型”。
图1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原理图
物联网六域模型是依据由中国主导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ISO/IEC 30141-IoT Reference Architecture)提出。
该ISO/IEC 30141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准草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DIS)投票,2018年1月进入发布阶段的审议。
物联网六域模型的主要内容有:
(1)用户域
用户域是不同类型物联网用户和用户系统的实体集合。
具体是指物联网用户可通过用户系统及其它域的实体获取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
物联网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源头是用户需求。
设计物联网系统,首先要通过定义用户域来识别用户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和控制需求。
(2)目标对象域
通过用户域定义了用户需求,该需求便映射了物理对象以及所需的信息参数。
目标对象域是用户期望获取相关信息或执行相关操控的对象实体集合,包括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
●感知对象:是用户期望获取信息的对象;
●控制对象:是用户期望执行操控的对象。
感知对象和控制对象可与感知控制域中的实体(如传感网系统、标签识别系统、智能设备接口系统等)以非数据通信类接口或数据通信类接口的方式进行关联,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接口绑定。
(3)感知控制域
感知控制域是各类获取感知对象信息与操控控制对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
感知控制域类似层级架构中的感知控制层,但该域完整地定义了前端实际场景中获得对象信息的感知控制系统,可实现针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本地化感知、协同和操控,并为其它域提供远程管理和服务的接口。
(4)服务提供域
服务提供域是实现物联网基础服务和业务服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
该域可对感知数据、控制数据及服务关联数据的加工、处理和协同,为用户提供对物理世界对象的感知和操控服务的接口。
(5)运维管控域
运维管控域是实现物联网运行维护和法规符合性监管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
该域可保障物联网的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及保障物联网系统中实体及其行为与相关法律规则等的符合性。
(6)资源交换域
资源交换域是实现物联网系统与外部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以及实现物联网系统信息和服务集中交易的软硬件系统的实体集合。
该域可获取物联网服务所需外部信息资源,也可为外部系统提供所需的物联网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及为物联网系统的信息流、服务流、资金流的交换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