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DCM架构

合集下载

MDC系统介绍

MDC系统介绍
由 以 上 数 据 反 映 出 的 是 : 2016 年 MES与采集系统实施后,在车间管理与 生产人员持续优化的情况下,通过采集 系统加强生产监控,实现了非常明显的 增产增益成果。
现场交流
苏州德铂思电子科技 张晟
谢谢 THANKS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MDC系统介绍
目录
1 什么是MDC系统 MDC的定义——制造数据采集管理系统(Manufacturing Data Collection and Control)
4 DC-MDC硬件 DC物联网网关与DC交换机、LoRa\NB-IoT通讯中断
2 德铂思DC-MDC系统介绍
5 DC-MDC案例与实施效果
3)DC-LoRa传输集中器与终端
案例与实施效果
案例与实施效果
案例企业:常熟泓淋电线
该公司在 2015年下半年正式 启动实施MDC系统之前,已使用MES条 码系统。但系统数据主要依靠工人手工 录入,效率低下,且误差率高,对生产 数据分析造成很大困扰。
当时主要问题如右图所示:
通过MDC系统的实施,该公司成功 解决底层生产数据获取的便捷性与准确 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严谨的 流程管理与数据分析,极大提升了生产 效率与车间管理水平。
案例与实施效果
● 经济效益成果
自客户公司2016年3月,系统正式 上线运行以来,逐步将全公司生产部门 纳入系统管理,取得了较明显的管理成 果。
以上线运行时间最早,数据统计全 部 依 赖 DC 物 联 网 采 集 的 铜 线 车 间 为 例 , 通 过 获 取 ERP 内 2015-2017 年 铜 线 车 间人工成本与产量(kg)数据,可以较 明 显 的 看 到 在 2016 年 、 2017 年 缴 库 总 量相当的情况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 例 由 16 年 1.13% 下 降 到 17 年 的 0.38% , 金额下降192万(相当于每月16万)。

物联网与大数据(演讲稿)

物联网与大数据(演讲稿)
于海超
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浪潮
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业界对物联网的解读虽不同,但对物联网产业链划分趋于一致,即 DCM三层体系或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中大数据的特点
数据流程复杂 所有权复杂,安全和隐私 数据的时空特性:本地产生、本地消费 海量数据,连续流动,实时响应 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并存
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合的市场驱动力
10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分析
的定位
定位
致力于物联网、 大数据方面的 整体解决方案, 并提供相应软 硬件和优质服 务。
深入行业用户, 带动可持续的新 商业模式发展。
物联网整体架构
的公共安全整体架构
物联网产品缩影——视频管理平台
物联网产品之——交管警务平台
有序 安全 畅通
指挥
控制
通 讯 技 术 移 动 终 端 技 术 视 频 图 像 技 术
服务
网 络 技 术 自 动 化 技 术 全 球 定 位 技 术
GIS
存 储 技 术
计 算 机 技 术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交 通 工 程 原 理
数 据 分 析 技 术
管控平台
物联网的发展背景
大数据的本质
在线
大数据 实时
全貌
智慧城市:人体 物联网:神经网络 云计算:大脑 大数据:思维
物联网带来大数据
大数据
人和机器的智慧融合 信息和物理世界的智慧融合
每个人都是数据产生者、拥有者和消 费者 数据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原材料 数据中提取出信息和智慧
信息化与三大产业的智慧融合
物联网推动大数据的发展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分析

试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

试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

试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摘要: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物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物联网最广泛的应用是智能家居,无论是在物联网的大潮下还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有着广阔的前景,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分别对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居家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居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随着电气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人们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了家居环境当中,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智能居家这一名词的诞生。

随着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家居建筑的建立,使全世界建立智能家居的序幕被揭开。

自此以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也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智能家居当中,使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内容也变的丰富起来。

但是智能家居并没有因此变得普及,其原因在于产品的价值相对较高,并且在人们生活中,其提供的服务可有可无,这就使人们的购买欲望降低。

从智能家居自身方面看,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在于没有完善的技术支撑,使其没有办法为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

但是由于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这就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智能家居系统架构把住宅当作平台,将计算机、网络通讯、综合布线等先进的技术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联系在一起,综合运用,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安全和高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家居。

它不仅可以为家庭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而且还可以使原先被动静止的家居生活结构变的智能化,使信息达到全方位的交换和使用。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家居智能化,就离不开智能家居系统的运用。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以应用模块的方式存在,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信息处理层三个部分,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DCM 三层架构,如图 1 所示。

其中信息处理层是整个系统对外展现的窗口,提供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它包括许多通用组件,如报警监控、实时监控、视频监控及系统查询、配置、管理等; 网络传输层提供用户界面所需的经逻辑处理后的所有数据,它控制与其他子系统的通信和中心数据库的连接及业务处理。

物联网安全模型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安全模型及关键技术

特别策划D I G I TAL COMMUN I C AT I O N /201018物联网安全模型及关键技术刘宴兵 胡文平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4000650 引 言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1],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 ,I O T )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hing t o thing,T2T )、人到物品(hu man t o thing,H2T )、人到人(hu man t o hu man,H2H )之间的互联。

核心共性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以及关键应用是目前物联网研究的重点。

与其他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具有能力脆弱、资源受限等特点,这使得物联网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并且当国家重要基础行业和社会关键服务领域(如电力、金融、交通、医疗等)重要社会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物联网及“感知型”业务应用时,物联网安全问题必然上升到国家层面。

所有这些都导致很难直接将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算法和协议应用于物联网。

考虑到当前物联网安全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主要研究集中在单个技术如感知前端技术(如RF I D 、传感技术)、个体隐私保护等方面,论文首先给出物联网安全层次结构;其次,对层次结构涉及的物联网关键技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1 物联网安全层次结构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主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通信的对象扩大到了物品。

根据功能的不同,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大致分为3个层次,底层是用来信息采集的感知层,中间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顶层则是应用/中间件层[2]。

由于物联网安全的总体需求就是物理安全、信息采集安全、信息传输安全和信息处理安全的综合,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数据新鲜性,因此本文结合物联网DC M (device,connect,manage )模式给出相应的安全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并对每层涉及的关键技术安全问题进行阐述。

图1 物联网安全层次结构物理安全层:保证物联网信息采集节点不被欺骗、控制、破坏。

DCM:物联网产业链三驾马车

DCM:物联网产业链三驾马车
RFID: 他们认为物联网概念是1998年MIT 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来的,中 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丐"的物联网概念股5虎 都是做RFID戒智能卡的公司 传感网:这个人群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 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 "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无锡正在力 争成为中国传感网中心 M2M人群:中国三大通讯营运商在推M2M 这个理念,自劢控制行业相关企业也是推劢 力,关注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两化 融合系统等,同方2004年开始M2M软件, 提出物联网DCM戓略
无线通讯:也可分为短距离(包括近距离(NFC),一般是窄带)接入技术的无线网状网 (Mesh,ZigBee等10多种),RFID,和WIFI/WiMAX等和中长距离的GSM和CMDA( 2G/3G/4G),和卫星通讯技术等两大类
国外有独立的MMO(M2M Mobile Operator)物联网营运商
点 "物违网"vs."物联网",现状:"Networks of Things" 其他相关术语: M2M,传感网,感知中国,智慧地球(Smart Planet),两化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 Ambient Intelligence, Haptic/Ubiquitous/Utility /Context-Aware Computing, X-internet(可执行互联网),Building2.0,Smart Grid 等
软件产品("M")
路灯管理系统
ezSLMS
高效的LED灯具应用于工程实施中,
使同方在光电产业的前端技术得 以应用,最终实现同方光电的产 业化和觃模化. 同方光电环境致力于城市照明, 景观建设的总体觃划不工程实施, 业务范围涵盖城市,建筑环境照 明工程领域的诸多内容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

感知中国:物联网掀起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之系列专栏文章第五期: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周洪波1.物联网DCM三驾马车之感知层前期文章中把物联网产业链分为DCM三个大业务层面,同时DCM也是一个物联网系统的典型技术架构。

本期将介绍DCM三层架构的感知层(Device)和传输层(Connect)。

感知层由传感器和部分与传感器连成一体的传感网(无源传感器)组成,处于三层架构的最底层,这也是物联网最基础的联接和管理对象。

最广义来说,传感器是把各种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非电量可以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等。

一说到传感器,可能大家就会往“小”的方面想,如前文提到的“电子尘埃”。

在物联网的大概念下,一个泛在的物联网系统,随着参照物的不同,传感器可以是一个“大”的“智能物件”,它可以是一个机器人,一台机床,一列火车,甚至是一个卫星或太空探测器。

这也是为什么在笔者DCM划分中我们用“Device”,即设备或装置,来描述物联网底层的原因,笔者认为,这样描述更符合物联网目前的战略地位。

传统的、狭义的传感器种类已有很多,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

有源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无源程序传感器不起能量转换作用,只是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数的量。

每一类传感器又可做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的细分。

物联网关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下表是我们按应用方式的一个分类。

200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688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其中从事MEMS(因为在iPhone和Wii等产品中的成功使用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研制生产的企业已经有50多家。

我国的传感器同国外水平相比,新品研制仍落后国际水平5-10年,而规模生产技术则落后10-15年。

传感器解决的是“上行”的感知和监测问题,要实现控制,还需要“下行”的执行器(Actuator),如阀门等,实现完整的“管控一体化”。

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器模块、门禁报警器、电控锁模块和出门按钮模块 六个部分组成,门禁管理模块的结构如图 2 所示。
(1)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整个智能门禁无线 节点供电,釆用的是 3.7V 的锂电池。
(2)RFID 读卡模块:RFID 读卡模块采用的是 NFC 读卡,NFC 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负责 读取学生校园卡数据。
(2)在实验课上,老师通过人工方式了解学生
基金项目:成都市教育局第一批市属高校重点教学实验(实 训)项目(成教函[2015]11 号);成都农业科技职 业学院教改项目(JG2016-06)。
作者简介:文燕(1979-),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应 用技术。
出勤情况,不仅费时,还容易出错。 (3)各实验室之间无法共享资源,实验室之间
共享资源率低,尤其是一些高端精密设备、跨实验 室设备使用程序复杂,导致某些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4)现有实验室门锁、窗帘和灯光都釆用机械 销匙和手动的方式开关,不能进行智能化的远程控 制,对于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也不能够完整记录。
(5)在实验室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对环境实时 监测功能,对于实验设备的工作与存放环境不能够 及时检测或发出预警,从而给实验室造成毁灭性的 损坏。
102 2019 年第 1 期
第 46 卷第 1 期 Vol.46 No.1
时代农机
TIME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 年 1 月 Jan. 2019
息化、智能化的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 就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取 代高校实验室传统的管理方式,增加对实验室环境 实时监控和对实验室的智能控制等功能,让实验室 的管理智能化,简化实验室管理流程,提高实验室 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实验室的利用率,为 实现现代高校的“智慧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解读物联网三层框架(PPT 23张)

解读物联网三层框架(PPT 23张)

物联网
第二层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将物体接入 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 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感知层
(D)
第一层是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射频识别、 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 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
IOT基本模型
智能卡 二维码
近距离 通信
传感器技术
跟踪定位
条形码
网关设 备
高速 数据 网络
因特网
GPS
物联网三层构架
应用层
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中间件和智能算法等。
物联网
网络层
涉及通信技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互联网技术,自组织通信技术等。
感知层
涉及感知信息的末梢传感器、RFID、 M2M终端、通信网和传感网之间的网、条 形码、二维码和MEMS(微机电系统)等 技术。
WSN体系结构:逻辑分层结构
WSN应用:安全监控(如矿井、瓦斯)
思考
RFID、WSN和IOT区别
第二部分 物联网应用与问题
物联网应用领域
城市管理
智能家居
物联网
环境监测
国防军事
智能交通
工业监控 医疗监护
防灾减灾
物联网应用示例——食品安全
给放养的牲畜中的每一只动物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 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肉品上,消费者可通过手机 阅读二维码,知道牲畜的成长历史,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已 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终端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 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 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Thank You !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Web4.0:物联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MAI)、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eve ryThing)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TaaS服务。

笔者预计,物联网及其相关的TaaS业务,在基于Semantic Web技术的Web 3.0基础上,将构成Web 4.0的主体[1]。

物联网发展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已存在的一些各行业基于各种行业数据交换和传输标准的连网监测监控,两化融合[2]引等MAI应用系统;2.中级阶段:在物联网理念推动下,基于局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的跨行业、跨业务综合管理大集成系统,包括一些基于SaaS模式和“私有云”的M2M营运系统;3.高级阶段:基于物联网统一数据标准,SOA,Web Service,云计算虚拟服务的on Demand系统,最终实现基于“公有云”TaaS: “Thing as a Service”。

第1章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第1章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数据中心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配套设备,还包括冗余的通信数据连接、环 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安全装置,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通过高度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即使持续的数据服务,为物联网提供良好的支持。
(4)、综合应用层(例子)
智能物流
A
智能交通
B
绿色建筑
C
智能电网
D
环境监测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 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来 发展将会体现出四个特点: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在 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 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 智能物流的发展会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 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 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 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四个智能机理,即信息的智 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智能运用技术。
标签本身访问的缺陷:任何用户都 可以通过合法的阅读器读取RFID标 签。
通信链路的安全。
移动RFID的安全:主要存在假冒和 非授权服务访问的问题。
网络层安全
物联网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转 发和传送,它将感知层获取的信 息传送到远端,为数据在远端进 行只能处理和分析决策提供强有 力的支持。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他与之配套 的设备(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 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有严格的标准:1.选址和布局,2.缆 线系统,3.可靠性分级,4.能源系统,5.降温系统。

图解物联网---物联网的架构

图解物联网---物联网的架构

图解物联⽹---物联⽹的架构⼆、物联⽹架构1、物联⽹的作⽤ 实现物联⽹时,物联⽹服务⼤体上发挥着两个作⽤。

第⼀是把从设备收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并对采集的数据进⾏分析。

第⼆是向设备发送指令和信息。

本章将会为⼤家介绍如何构建物联⽹服务,以及⽤于实现物联⽹的重要要素。

2、整体结构 物联⽹⼤体上有3 个构成要素,如图2.1 所⽰。

⼀个是设备,另⼀个是⽹关,再来就是服务器。

⽹关指的是能连接多台设备,并具备直接连接到互联⽹的功能的机器和软件(图2.2)。

如今,市⾯上有很多种⽹关。

在多数情况下,⽹关凭借Linux 操作系统来运⾏。

选择⽹关时有⼏项重要的标准,我们来⼀起看⼀下。

接⼝ 第⼀重要的是⽤于连接⽹关和设备的接⼝。

⽹关的接⼝决定了能连接的设备,因此重点在于选择⼀个适配设备的接⼝。

有线连接⽅式包括串⾏通信和USB 连接。

串⾏通信中经常⽤的是⼀种叫作D-SUB 9 针(pin)的连接器,⽽USB 连接中⽤到的USB 连接器则种类繁多。

⽆线连接中⽤的接⼝是蓝⽛和Wi-Fi(IEEE 802.11)。

此外,还有采⽤920 MHz 频段的Zigbee 标准,以及各制造商们的专属协议。

⽹络接⼝ 我们⽤以太⽹或是Wi-Fi、3G/LTE/5G 来连接外部⽹络硬件 相对于⼀般计算机⽽⾔,⽹关在CPU 和内存这些硬件的性能⽅⾯⽐较受限。

我们需要确定让⽹关做哪些事情,也需要考虑到它的硬件性能。

软件 使⽤Linux 操作系统来运⾏⽹关,还有⼀个叫作BusyBox 的软件,它运⾏起来占⽤内存少,集成了标准的Linux 命令⼯具。

电源 ⽹关基本上都是使⽤AC 适配器当电源的,有些⽹关本⾝会搭载电池3、服务器的结构 在功能⽅⾯,物联⽹服务⼤体上可分为3 个部分,为前端部分、处理部分,以及数据库部分(图2.3) ⾸先,前端部分包括数据接收服务器和数据发送服务器。

数据接收服务器接收设备和⽹关发来的数据,转交给后续的处理部分。

物联网 管理信息系统共40页文档

物联网 管理信息系统共40页文档
原理: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 动物体的自动识别。
基本组成:射频识别标签、射频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 特点: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
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可实现全球范围内 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物联网专题展示
第三小组 2011.11.1
组成:传感器节点、接收发送器、Internet或通信卫星、任务节点 等部分构成。
用途:解决物联网中的数据感知问题,对物品的各种状态进行实时 的信息收集。其短距、低耗的特点使得但见无处不在的网络变为可 能。
物联网专题展示
第三小组 2011.11.1
(三)关键支撑技术——MEMS技术
13
微机电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必须同时考虑多种物理混合作用的研发 领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领域,其尺寸更小,最大不超过1cm,甚 至仅仅几个微米,其厚度就更加微小。
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
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QoS管理等。
物联网专题展示
第三小组 2011.11.1
(二)物联网技术框架
10
物联网专题关键支撑技术——RFID
11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快速读写、 长期跟踪管理功能。
(三)关键支撑技术——组网技术
14
现场总线技术 WIFI技术 蓝牙技术 GPS技术 PLC技术: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语音信号的一种方式
物联网专题展示
第三小组 2011.11.1
(三)关键支撑技术——智能技术
15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分析后所 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 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 这也是物联的关键技术之一。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智能 和空间智能。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

2011.923浅析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潘禄生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733006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产业的革新,物联网已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所以规范和强化物联网信息安全是现在亟待解决的制约其迅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射频识别;信息传感0 引言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

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 基础设施分开,而在“物联网”时代,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的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1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 物联网智能安防、安监通用平台的建设,设备的接入和管理,中间件、体系结构和标准的确立。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1基本概述“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2基本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 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dcm 协议中的continuity of content -回复

dcm 协议中的continuity of content -回复

dcm 协议中的continuity of content -回复DCM协议中的continuity of content(内容连续性)——保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引言:DCM(Data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协议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DCM协议中,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机制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DCM协议中的"continuity of content",即内容连续性。

将逐步回答这一主题,从概念介绍到实际应用。

一、概念介绍1.1 DCM协议概述DCM协议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指导方针,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1.2 内容连续性定义内容连续性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的丢失、损坏或重复传输。

二、保证内容连续性的方法2.1 序列号机制在DCM协议中,引入了序列号机制,通过对每个数据包进行编号,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顺序。

接收方可以根据序列号来检查数据包是否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

2.2 确认应答机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DCM协议引入了确认应答机制。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会发送一个确认应答消息给发送方,告知其数据包已经成功接收。

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应答消息,将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

2.3 差错检测与纠正为了预防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DCM协议采用了差错检测和纠正机制。

通常使用校验和、循环冗余检验等技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包中的错误。

2.4 流量控制机制为了避免数据包的丢失或超负荷,DCM协议引入了流量控制机制。

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信号交互,控制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保证数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实际应用3.1 网络通信在网络通信中,DCM协议的内容连续性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物联网DCM架构

物联网DCM架构

传感器
•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 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 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 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 对象的信息,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 和传输应用。
高速 数据 网络
因特网
GPS
物联网三层构架
应用层
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中间件和智能算法等。
物联网
网络层
涉及通信技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互联网技术,自组织通信技术等。
感知层
涉及感知信息的末梢传感器、RFID、 M2M终端、通信网和传感网之间的网、条 形码、二维码和MEMS(微机电系统)等 技术。
物联网(IOT)的基本定义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通过有线与无线 方式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 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三层构架DCM
应用层 ( M) 网络层 (C)
第三层是智能处理,就是对海量的感知数 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 决策和控制。
RFID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阅读器向查询范围 内的电子标签发送查询信号,电子标签接收到信号 之后,凭借感应电流提供的能量发送储存的标识信 息,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处 理,以进行对物品信息的查询、统计、管理FID 系 统由 Tag 芯片、天线、读卡器所组成,接 收信息并传至计算机系统处理
WSN应用:安全监控(如矿井、瓦斯)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目录展开图书信息书名: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作者::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08686开本: 16开定价: 元内容简介《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全面、客观、公正、系统地描述了物联网理念和产业兴起的历史渊源、相关技术及其共性、应用和业务模式等内容,是作者多年研发实战经验的总结。

同时对云计算、SaaS、SOA 等热点技术和产业与物联网的关系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有助于理清物联网理念、技术和产业覆盖范围,有助于促进物联网知识的普及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不仅适合作为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其他对物联网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周洪波,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软件专家,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公司CTO、董事。

1993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EMBA,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09年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称号并受聘为“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

作为中国物联网/M2M产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之一,2003年以来带领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开发出国际先进的“ezM2M物联网业务基础平台”,以及30多个物联网行业应用套件,获各类奖励20多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同方十年十大突出贡献标兵”称号。

作为云计算和中间件等领域的资深软件专家,早年曾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和美国IBM,BEA等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经理;是目前仍被全世界高性能和超级计算机广泛使用的核心软件PVM/MPI开发组(ORNL)早期成员;参与了1996年IBM公司打造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负责调度子系统;曾在美国硅谷创业型公司创新性地采用并行计算系统实现了当时世界首例“人类基因组”全面注释,并参与创建了以此为(云计算)后台的首例生物计算服务(SaaS)门户,被《旧金山纪事报》、CNN、TIME等媒体广泛报道。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上期专栏把物联网应用分为三大类:RFID相关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以及M2M两化融合相关应用,同时也描述了物联网典型的“管、控、营一体化”功能化应用场景。

本期将从技术架构角度分别描绘三大类应用的典型场景。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特约撰稿周洪波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世界早已经迈入了3I时代(IBM提法),即Instrumented(工具植入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系统等), 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我们只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5A化(anywhere-任何地点, anything-任何事物, anytime-任何时间, anyway-任何方式, anyhow-任何原因)的物联网世界。

图1中描述的这个宏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但从更深层的技术架构来说,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下面分别细述。

图1:跨越时空的技术架构和部署场景。

“1”代表客户端,可以是PC,PDA等,坐落在美洲;“2”代表运行在“云”服务器上的SaaS或非SaaS信息系统,坐落在非洲;“3”代表末端,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坐落在亚洲。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

按瑞士ETH Fleisch教授的划分,RFID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它比条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它们都属于提高“输入”效率的技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

Auto-ID中心的EPCGlobal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而不只是针对RFID。

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现服务(包括ONS和P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IOT)的基本定义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通过有线与无线 方式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 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三层构架DCM
应用层 ( M) 网络层 (C)
第三层是智能处理,就是对海量的感知数 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 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
第二层是可靠传递,就是通过将物体接入 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 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感知层
(D)
第一层是全面感知,就是利用射频识别、 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 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
IOT基本模型
智能卡 二维码
近距离 通信
传感器技术
跟踪定位
条形码
网关设 备

RFID技术
是物联网中让物品“开口说话”的关 键技术,物联网中,RFID标签上存储着规 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 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 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
RFID基本组成部分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 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 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 标签信息的设备,既可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 动的;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 射频信号。
WSN应用:安全监控(如矿井、瓦斯)
思考
RFID、WSN和IOT区别
第二部分 物联网应用与问题
物联网应用领域
城市管理
智能家居
物联网
环境监测
国防军事
智能交通
工业监控 医疗监护
防灾减灾
物联网应用示例——食品安全
给放养的牲畜中的每一只动物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 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肉品上,消费者可通过手机 阅读二维码,知道牲畜的成长历史,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已 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高速 数据 网络
因特网
GPS
物联网三层构架
应用层
涉及人工智能、云计算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中间件和智能算法等。
物联网
网络层
涉及通信技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RFID、 M2M终端、通信网和传感网之间的网、条 形码、二维码和MEMS(微机电系统)等 技术。
传感器
•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 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 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 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 对象的信息,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 和传输应用。
RFID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阅读器向查询范围 内的电子标签发送查询信号,电子标签接收到信号 之后,凭借感应电流提供的能量发送储存的标识信 息,阅读器将获得的信息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处 理,以进行对物品信息的查询、统计、管理等操作。
以汽车收费站监控的例子说明。 RFID 系 统由 Tag 芯片、天线、读卡器所组成,接 收信息并传至计算机系统处理

终端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 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 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WSN系统概念
网关--负责建立和管理 网络以及与PC机之间通 信,向网络传达PC机发 送的控制命令及把网络 中的请求反馈给PC机 路由--负责连接整个网 络及中继数据和指令 终端--负责目标控制和 数据采集,也可能负责 本地数据融合
WSN体系结构
WSN体系结构:平面拓扑结构
WSN体系结构:逻辑分层结构
解读 物联网三层框架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三层架构
物联网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
物联网的应用与问题
第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
概念起源
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 早提出,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 (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网 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 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示例——人体健康
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 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 心通过手机,提醒您去医院检查身体。
物联网的技术难点

技术标准问题
世界各国存在不同标准。

数据安全问题
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必须重点考虑。

IP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 IPv4资源 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