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扶事件的思考(讲稿)
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共五篇]
![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5b2fe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f.png)
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共五篇]第一篇: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坚守道德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
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
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
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
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
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
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
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
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
“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
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
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
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
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
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
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
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
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
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老人摔倒不敢扶的思考
![老人摔倒不敢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36855977fd5360cbb1adbb5.png)
老人摔倒不敢扶的思考一展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为什么在近年来却出现了老人摔倒不敢扶的怪事呢?自从20**年11月南京“彭宇案”的发生,经媒体报道之后,近几年相同之事越演越烈,河南,福建、广东、武汉、江苏、四川等不断翻版“彭宇事件”,幸运的有摄像记录有证人见证得到了平反昭雪,无铁证的,究竟谁对谁错谁也说不清楚。
官司缠身,经济和身心都严重受损,舆论的压力导致双方身心不得安宁。
至今人们并不知道彭宇到底是不是伤害老人还是好心扶起老人?但是,法律审判结果却是明确的,当更多的好心人因为去扶助老人而被判赔偿的时候,当这些事件被有意无意间若明若暗地不公开的时候,其结果导致了见义勇为者望而却步,是更多的倒地老人在一圈好心人的围观下无人敢扶,从而失去救治的最佳时期。
倒地的老人实实在在地需要社会的帮助,需要路人的辅助,可是就因为个别糊涂之人泯灭良知,以怨报德,是许多好心人不敢贸然上前帮扶,从而导致了不敢扶的正当理由:救助会惹出麻烦,陷入误解的困境。
与其被误解,剪不断,理还乱,不如一开始就袖手旁观,要么冷漠离开。
以前,我们还秉承着做好事不留名的光荣传统。
似乎,短短的几年间,人们不要说做好事不留名了,连做好事都不敢做了。
不敢帮扶老人,不敢将老人送医等。
一个接着又一个问题的拷问,不禁使我们觉得,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取得的物质成果,我们有目共睹,也丝毫无容质疑,但与此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又让我们禁不住提出这样的一个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是怎么了?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如果是进步,为什么曾经还自以为豪的舍己救人、助人为乐和救死扶伤精神,如今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还有无真诚和信任可言?我们是否甘愿为了极少数的极端案例,而牺牲掉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中,作为公众关注的法律,对于显失公平的案例,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同样的,我们的媒体,又在树立良好社会风尚中是否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不能怨人们什么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只有我们人人都起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扶助老人的文明之风才会盛开!扶老人易,扶道德难亦!有网友评论,自“彭宇案”后,社会道德滑坡30年。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8ec39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3.png)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老人跌倒扶不扶。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都曾听闻或目睹过这样的场景:一位老人在街头突然跌倒,周围的人有的匆匆走过,有的驻足观望,而真正上前扶起老人的却寥寥无几。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心中或许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疑惑,有无奈,也有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顾虑。
如今,社会上不乏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欺诈。
曾经有新闻报道,有人扶起跌倒的老人后,却被诬陷为肇事者,要求赔偿高额的费用。
这样的事件让人们心生恐惧,害怕自己的善意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
然而,仅仅因为这些个别的负面事件,我们就应该对跌倒的老人视而不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我们看到一位老人在我们面前跌倒,痛苦地呻吟,我们的良知应该告诉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每一个老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未来的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的亲人在外面跌倒,却无人相助,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扶起老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义务,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它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关爱,以及对善良和正义的坚守。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少先进的科技,而是看它如何对待那些最脆弱的群体。
当我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扶起跌倒的老人,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温暖和安慰。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扶,但是我怕自己没有专业的知识,反而会对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作为的借口。
在遇到老人跌倒时,我们可以先观察老人的情况,如果老人意识清醒,我们可以询问他的感受和需求;如果老人昏迷不醒,我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车辆和行人对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应该为人们的善意提供保障。
关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思考_工作心得.doc
![关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思考_工作心得.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739c01767f5acfa1c7cdb0.png)
关于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的思考_工作心得“老人跌倒扶与不扶”,现在这些事情就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我想每个人都有苍老无力的时候,老人因跌倒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是等待人们的考虑,还是避而远之,也许就在人们考虑的那一刻他就会远离我们,每当我们做梦想起的时候我们还能睡得着吗?如果换成是自己的亲人大家也会一样吗?为什么大家都有不扶的想法,也许现在的社会风气和以往大有不同,现在的碰瓷或许都让大家感到可怕,不敢去扶、害怕、反被讹,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情况有些却是真实的。
也许时间在倒退十几年结果又会不一样,络上频频播放这类事件,都让大家心-中国最强免费!中有所忌惮,请大家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救人需要犹豫吗?难道这不是人的本能吗?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更应该明白救人的重要性,还有被救人的渴望,从我的心里看来帮助一个人会让我们的心里燃起爱心火花,也许小小举动会影响人一生,请大家不要犹豫,让我们的双手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我们一点贡献,不要被现在的不良风气蒙蔽了眼睛,分不清是非,我们更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对摔倒老人的扶助上,还有很多很多,生命中出现的太多无法预料的事情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你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我们要做的是举手投足之间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表现出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信任之花绽放。
信任是一切的基础,有了信任,家庭和睦;有了信任,友情久远;有了信任,陌生人之间更会传递真情,创造爱的奇迹。
加强公民道德素质也很重要,拯救道德。
尽管我们很普通,但我们不能丧失了对道德的追求,应该让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回人间,重新普照大地。
我倡导大家以后遇到这类事件我们都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扶起跌倒的老人,做一名有爱心的公民,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主动的承担起这份责任。
好人难当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这个社会所发生过的丑恶。
但是,不能因为好人难当,放弃当好人;不能因为好人难当,就任冷漠包裹住你原本温热的心;不能因为好人难当,就让漠然蚕食你的道德底线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感染身边的很多人,我想信人心本是善,让我们生活少一些冷漠的场景,多些有爱的画面,记住我们不是被社会改变,是我们要改变社会。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c2ec3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e.png)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老人摔倒扶不扶。
当我们走在街头,看到一位老人突然摔倒,那一刻,我们的内心往往会经历瞬间的挣扎。
扶,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麻烦;不扶,又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选择,却反映出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性考量。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不扶”的心态。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分子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欺诈的现象。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诬陷为肇事者,要求赔偿巨额费用。
这样的事件一经传播,让许多人的心中产生了顾虑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的善举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再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
很多时候,人们更关注自己的事情,对于他人的困难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关注。
这种冷漠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在面对老人摔倒时的选择。
然而,如果我们选择不扶,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对于摔倒的老人来说,可能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加重伤势,甚至失去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怎能因为害怕可能的麻烦而漠视生命的安危?从社会层面来看,如果大家都选择不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荡然无存,社会的温暖和善良也将逐渐消失。
我们生活的社会将变得冰冷、无情,这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那么,到底应该扶还是不扶呢?我的答案是,一定要扶!但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扶。
首先,在扶之前,我们可以细心观察周围是否有目击者,或者用手机拍摄视频,以保留证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如果老人伤势较重,不要盲目扶起,而是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保护好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恶意诬陷好心人的心,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让善良不再受到伤害。
学校和家庭也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培养下一代的善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老人摔倒无人扶的道德思考
![老人摔倒无人扶的道德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ccbeabe650e52ea5418982e.png)
“老人摔倒无人扶”的道德思考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车站台等车,在人群中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扶起她并把她送去医院的小伙彭宇,老太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元,法院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元。
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社会的轰动,随后的许云鹤事件,殷红彬事件、小悦悦事件等更是将社会的思考上升到高潮。
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儒家自孟子以来就强调“性善说”,认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都是善良的。
而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南通的“殷红彬案”……多少个鲜明的案子在撞击着人民的道德判断底线,在“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前面似乎加上了一道无形的阻碍——怕被诬陷的思想包袱。
所以也就酿就了88岁的武汉老人摔倒,众人围观却无人敢扶,最后导致老人窒息而亡的惨剧。
这些案子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思考,而更重要的是改变着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
“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院判决让我哭笑不得,做了好事要给被救的人“赔偿金”,还要戴上“肇事者”的帽子,不禁让我想问问这个社会,“为什么做好事却引火烧身”、“做好事都要自带摄像头吗”、“以后还敢扶老太太,还敢助人为乐吗”这样想来,“小悦悦事件”的发生也许就并非偶然,是社会必然要留给我们的一道伤疤,而且很难保证未来的每一天,中国大地上就不会上演比佛山一幕更让人震惊的事。
现实的社会弥漫着人们互不信任的情绪,人性总是以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判断事实,这也正是人性的弱点,这也正是这一切悲剧的根源。
有网友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爱心,是做好事的环境。
”那么,在福州晋安区三八路中间的护栏旁,一名七十多岁的依伯蜷缩在路面上,苍苍白发里不断渗出鲜血。
道路两边有数十名围观者,他们站着、看着,但就是没有人伸出援手。
许久后,上前向老人伸出援手的是两名七八岁的小孩,这又该做何解释呢是孩子们太傻了吗,还是社会只为孩子们创造了做好事的环境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的爱还没有被社会泯灭,他们的爱还是纯洁的,真诚的。
老人跌倒不扶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四辩(优秀范文五篇)
![老人跌倒不扶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四辩(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fff8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79.png)
老人跌倒不扶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四辩(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老人跌倒不扶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四辩谢谢主席。
很高兴今天能够站101报告厅的舞台上,与对方辩友共同关注社会现象,探讨辩题。
在激烈的辩论中,我方注意到对方辩友的观点存在如下漏洞。
首先,对方辩友对社会问题的定义存在漏洞。
我们说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这样类似的事件在近几年频繁出现,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掀起了舆论对道德问题的热议。
但,是不是说,凡是使社会关系失调,妨碍社会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就等于社会问题了呢?这样的观点显然忽视了人的主观性。
离婚率是社会问题,但离婚必然是不可取的吗?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是社会问题,但它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吗?所以社会问题不等于造成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
反言之,艳照门事件妨碍了社会协调发展,它就是社会问题了吗?错,个人问题也能破坏社会秩序。
正如我方一辩所述,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本身结构缺陷造成的,并且为社会上相当多的人所共识。
据此,对方辩友是不是将社会现象错误地上升为了社会问题呢?其次,对方辩友忽视了人个体的差异性。
对方辩友再三强调老人跌倒无人搀扶是因为人情冷漠,道德滑坡而造成的,对方辩友认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面对躺倒在地上的老人,难道所有路人都抱着一样的想法而见死不救的吗?的确有人冷漠无情视死不理,但我们不能忽视也有人不扶是受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有人不扶是因为没有医学常识,害怕弄巧成拙,有人不扶是因为恰好没有看到。
且不论这样想法对或错,它们都是真实存在并影响路人的抉择的,怎能以偏概全地认为不扶就是人情冷漠造成的呢?而个体的内在差异性却恰好从侧面论证了这个问题的个人性。
最后,对方辩友过分夸大了人性的弱点,把它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多面的。
所谓中国人的劣根性,没有时间观念、不诚信,自私自利等等,这些都是人性中的固有的弱点。
难道美国人就不存在这些缺陷吗?难道就没有守时守信乐于奉献的中国人吗?人性的弱点和光辉始终并存,战争年代有苟且偷生卖国贼也有为国献身的革命烈士,和平年代有冷漠路人也不乏热心志愿者。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b6aa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0.png)
老人跌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老人跌倒扶不扶”。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着复杂情感和伦理道德考量的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遇到过老人摔倒的情况,也许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也许我们会犹豫不决,甚至选择袖手旁观。
那么,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老人跌倒是一种意外事件,而我们的反应则是一种道德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看到老人摔倒,更要看到我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应该明白,扶老人起来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明白,我们也会老去,也会有衰老的一天,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援手。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老人摔倒的原因。
有些老人摔倒可能只是因为自身的不稳定,有些则可能是因为突发的疾病。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给予老人及时的帮助。
如果老人只是因为自身不稳定而摔倒,我们可以轻轻扶起他们,或者帮助他们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如果老人摔倒是因为突发疾病,更要及时报警并帮助老人保持安静,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最后,我们要明白的是,扶老人起来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美德。
而在当今社会,尊老爱幼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当我们看到老人摔倒时,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选择扶不扶,而是要想到老人的孤独、无助和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我们应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用我们的行动来传递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她满脸泥水,手里的菜也散落一地。
当时,我犹豫了一下,但最终我还是伸出了援手,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捡拾菜蔬。
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当我看到老奶奶脸上露出的感激和笑容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庭中,当我们看到老人摔倒时,请不要犹豫,伸出你的援手,给予他们你的关爱和温暖。
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反思
![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97485f3b3567ec102d8ae4.png)
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反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五千年的灿烂与辉煌,五千年的智慧与文化,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悠久的文明,诞生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
也有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道德规范。
“仁者爱人”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个人道德思想。
纵观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国的二百年近代史,一个充满血与火,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历史,大量的财富流失,大量的文化消失,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变成了任人凌辱的“东亚病夫”。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不断跨越式发展,终于步入了强国行列,但由于道德规范的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乃至颠倒,使生活进步了,思想道德却退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屡见不鲜,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一些浮燥的思想,一批急功近利的事件,一个个让人无奈,同时又令人反思,我们是保留传统还是接近社会?社会是否还适合那个好事不留名的雷锋,那个舍已为国的赖宁,那个自强不息的张海迪的精神与思想?中国的传统美德还能保留吗?说了这么多,可是大家还在迷糊,为什么这么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刚刚看了《车主搀扶老人被判赔10万案》的结果,天津红桥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多元。
一审法院判决的理由是“不能确定小客车与王老太身体有接触,也不能排除没接触。
假设双方并未发生碰撞,原告自己摔伤,但被告在并道后发现原告时距离原告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原告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两年前,许云鹤驾车经过天津红旗路时发现67岁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老人事后一口咬定是许云鹤撞伤了自己。
立论稿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
![立论稿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https://img.taocdn.com/s3/m/d61ad6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4.png)
立论稿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第一篇:立论稿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反方一辩立论稿: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很感谢刚才正方一辩所作的立论,诚然,对于摔倒的人伸出援手将他们扶起,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下良好的传统美德,不论这个摔倒的人是老人小孩还是健壮的青年。
但是,时代的辩题就要有时代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下,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他告诉我们,就目前社会现状下去扶是不明智的选择。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对于摔倒的人,不该扶!下面我从三方面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第一:摔倒的人中有很多是有能力自己站起来的,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我们都没有必要去扶。
对于摔倒的小孩,只是轻度受伤,根本不必扶起,如果你总是在一旁看着护着,那么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站起来!有能力里站起来的老人,过程可能会艰辛,但是只有知道不容易,只有减少了这种对外界的强烈依赖性,才能真正减少摔倒的人。
第二:失去站起来能力的人,这类摔倒的人,问题严重,普通民众在不具备专业急救措施技能的情况下,不应该去扶起,以免情况恶化。
这是对受伤者以及自己的负责任,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来帮助摔倒的人,让更专业的人来做这些事情。
第三:故意摔倒的人,准备诬赖讹诈的人,绝对不能扶起。
南京的彭宇案至今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事实经过究竟怎样,我们无从考证,但是从此之后引发的一系列讹诈助人者的事件不得不令大家在遇到摔倒的人时感叹:不是我不想扶,只是我扶不起啊!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当站在社会的角度去剖析思考,单从个人的道德良知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我们支持不该扶,并非是事不关已,冷漠置之,而是以在这种抗拒的姿态避免让良知、道德成为卑鄙者讹诈,诬赖的助推器,是在保护众人的自由民主人权不被道德捆绑,是在迫使社会法制,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试想,我们的道德水平是提高了,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体系来维护,怎能不让人无奈,我们不扶的举止恰是在给立法者以紧迫的要求。
从老人摔倒无人搀扶浅谈对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
![从老人摔倒无人搀扶浅谈对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4f7012b0066f5335a812136.png)
从老人摔倒无人搀扶浅谈对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摘要: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在近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不光是个人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道德问题,而其中反应出来的,也可窥见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
从此类事件着眼,我们也能够发现社会道德现状的种种问题和背后引人深思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法律、制度、教育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搀扶酿成悲剧的消息屡见报端。
这不禁使我们深思,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家、一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一个以“仁义礼智信”为君子标准的国家、一个数千年来都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国家,其人民,为何对老人摔倒屡屡视而不见?导致此现象的根源又在何处?一、何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使人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
道德作为一种评价系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二、原因何在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并非惯例,然而近年来,这样的事件却频繁发生。
那么这样的现象发端于何时?又为何在近几年越来越泛滥?著名的南京“彭宇案”可谓揭开了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序幕。
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人徐寿兰赶公交车时跌倒,到医院验伤,发现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之后,咬定在车站把她扶起并陪同她前往医院的彭宇是肇事者,彭宇因此被徐寿兰告上法庭,最终被判赔偿徐寿兰45876.6元。
老人扶不扶的观点及论证作文
![老人扶不扶的观点及论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97aa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7.png)
老人扶不扶的观点及论证作文《老人扶不扶?扶!》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特别想说,当然得扶啊。
这让我想起来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看到的事儿。
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人可多了,摩肩接踵的。
我正跟一个大妈讨价还价呢,就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喧闹声。
我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他的菜篮子里的菜撒了一地。
周围围了一圈人,可是大家就站在那,没有人上去扶。
我就纳闷了,这咋回事呢?这时候我听到有个人小声说,这可不能扶啊,说不定扶了就被讹上了。
我当时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儿。
那个老人试图自己站起来,但是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再这么下去,那老人得多难受啊。
我也没想太多,就走过去扶那老人。
我一边扶一边说,大爷,您没事吧。
大爷摆摆手说,不小心脚扭了一下,站不稳了。
周围人这时候还在那看着,那眼神好像在说我是个傻子。
我也没理他们,我帮大爷把撒在地上的菜捡起来,又把他扶到旁边的凳子上坐会儿。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大家会对扶老人这么犹豫呢?是,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人扶了老人被讹诈。
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啊。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小撮坏事儿,就把所有摔倒的老人都当成坏人对待啊。
你想啊,如果摔倒的是自己家的老人,大家也都这么看着不扶,心里得多难受。
要是人人都因为害怕被讹诈而不扶老人,那这社会也太冷漠了啊。
我们做人嘛,还是得有点同情心的。
从今儿个菜市场这事儿来说,我扶了大爷,他感谢我,这多正常。
在我看来,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一把,这就是很简单的事儿,就是人性善良的表现,不用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要是大家都能积极点,以后再看到老人摔倒,都勇敢地去扶,那这社会得多温暖啊,这才是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的样子啊。
《扶老人咋就成难题了呢?》说起来老人扶不扶这个问题,简直是太荒诞了。
以前哪有这种事儿啊,现在可倒好,成了一个大家都纠结的难题。
这让我想起我邻居的事儿。
我邻居是个热心肠的大姐。
有一次她跟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起她在路上遇到一个摔倒的老人。
那大姐看到老人倒在路边,脑袋旁边还有一摊不知道是水还是什么别的东西。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问题的思考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问题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09cf1ed19e8b8f67c1cb925.png)
上海政法学院毕业作业报告纸目录一、引言 ........................................................... - 2 -二、正文 ........................................................... - 2 -(一)、当下社会“农夫与蛇”的现象导致后患无穷.................... - 2 - (二)、导致老人倒地没人扶的根本原因.............................. - 3 -1、法律与道德的“相撞”,好人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 3 -2、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 - 3 -(三)、该如何没有后患地扶起倒地老人?............................ - 4 -1、建设见义勇为的保障机制,树立见死不救的法律惩罚............. - 4 -2、公民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 5 -三、总结 .......................................................... - 6 -四、参考文献 ....................................................... - 6 -“老人倒地无人敢扶”问题的思考【摘要】在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见义勇为、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文明被人们抛在了脑后,老人倒地却无人搀扶的现象屡见不鲜。
老人倒地没人帮助是利益驱使还是信任缺失?如何才能没有后患的见义勇为?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法律;道德;见义勇为;体制;信任;公民责任一、引言近年来,自从一起“彭宇案”①发生之后,我们国家的老人摔倒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搀扶,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个向来讲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社会愈演愈烈,使得我们无法再淡定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群体中。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7b80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c.png)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是:“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老人摔倒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选择扶起他们,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我们要明确一点,老人摔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背后涉及到的是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是我们对待社会的责任感。
如果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那么我们就等于选择了放弃我们的社会责任,放弃了对老人的关爱。
而如果我们选择了扶起他们,那么我们就选择了承担责任,选择了关爱老人。
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扶起老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能会担心被误解,被指责,甚至被讹诈。
这些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们是我们现实中面临的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放弃了对老人的关爱,就放弃了我们应有的责任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要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二是要完善我们的社会制度。
我们要提高我们的道德素质。
我们要学会关爱老人,尊重老人,对他们充满爱心。
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老人摔倒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我们要完善我们的社会制度。
我们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让好人好事得到奖励,让坏人坏事受到惩罚。
我们要建立一个信任的社会制度,让人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不再担心被误解,被指责。
我们要建立一个有爱的社会制度,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关爱,让每个人都能学会关爱。
我想说,老人摔倒扶不扶,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只要我们有了道德素质,有了社会制度的支持,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去关爱老人,去温暖社会。
谢谢大家!。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d660f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d.png)
老人摔倒扶不扶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涉及到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的问题——老人摔倒扶不扶。
这个问题或许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却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社会现象。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你会选择扶起他吗?也许有人会说,当然会扶起;也许有人会说,不一定会扶。
而事实上,我们身边确实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件,有人选择伸出援手,也有人选择漠然走开。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这背后反映出了我们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首先,是人们的冷漠和疏离。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变得越来越淡漠,我们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当看到陌生人遭遇困难时,我们往往选择袖手旁观,而非伸出援手。
其次,是对风险的恐惧。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被牵连或者出现意外,而选择不去扶老人。
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道德选择。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其他弱势群体,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帮助。
而这种关注和帮助,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的责任。
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关心他人、多帮助他人。
让我们不再选择冷漠和漠然,而是选择关爱和尊重。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不再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善良不是因为别人善良,而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善良。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让善良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让我们共同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精选5篇】
![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624e7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8.png)
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人摔倒扶不扶议论文【精选5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演讲稿
![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9e3c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6.png)
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
漫步在大街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在行走中需要帮助,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时常可以目睹一些年轻人对这些老人漠不关心、漠视甚至敷衍的现象。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我们都知道,老人是家庭的栋梁,他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他们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有着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然而,长时间以来,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关心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其中,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的现象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年轻人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自私自利的思想,思想观念相对狭隘,缺乏尊重他人的基本素养。
而这种冷漠的态度正是导致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分析。
道德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修养中重要的一环,但遗憾的是现代社会在传承和弘扬传统道德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家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校的道德课程也显得力不从心。
这导致了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对老人敬老爱老的基本道德感恩教育。
因此,在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的情况频发。
再次,现代社会的节奏快、竞争压力大。
人们过于注重自我实现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了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有时候年轻人们会忽略了身边的老人,从而出现大街上看到老人不扶的情况。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从家庭教育做起。
父母、祖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将爱、尊重、关心老人的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增加对老人敬老爱老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发起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度。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组织、志愿服务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尊重老人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1、PPT2:大家好,我是来自劳保0901班的梁凯舒,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小组的。
我们组要带来的是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扶事件的一些思考。
在开始之前,请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的成员,他们是崔贝贝、杨琛、娄金琼、吴洁清以及我。
PPT3: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小组的分工。
在完成这次展示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主要分为讨论、资料搜集、PPT制作这三个部分,在每一部分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分工。
首先…其次…最后的提问环节将由我们全体组员负责回答。
PPT4: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我想先请大家看一些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撑腰体。
撑腰体原话来自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经转载后迅速走红网络,并在网上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模仿改编热潮。
北大版: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跌倒了你就去扶。
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北邮版:你是北邮人,看到老人跌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和他理论,要是你败诉了,这事校长保证,一个网民都讨论不了!
地大版:你是地大人,看到老人跌倒了你就去扶。
他要是讹人,地大校友办去帮你找温校友反映情况,要是败诉了,学校帮你找个金矿!
PPT5:我想请大家来编一个中南财大版本,谁来说一下?
你是财大人,看到老人跌倒了你就去扶。
他要是讹你,财大法学院给你提供法律援助,工商学院给你联络围观证人,新闻学院给你提供舆论支持,要是败诉了,财经系的学院会替你赔偿,刑司学院会替你教育那老人......校团委党委还会给你加德育分!
PPT6: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频频出现八旬老人菜场摔倒无人敢扶窒息身亡、杭州学生帮扶老人被家长训斥等事件。
我们在谴责公众的冷漠的同时也在反思,如果换成自己会不会立刻上前救助,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不去扶起跌倒的老人,于是我们小组对摔倒老人无人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些整理和思考。
PPT7:我们的展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PPT8:第一部分:为什么,我们主要是分析了典型事件和其后续影响。
PPT9:一系列老人摔倒无人扶事件的爆发要从南京彭宇案说起。
2006年11月20日,一位徐老太在等公车时被撞倒摔成了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自己只是做好事将老人送至医院,而法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共计45876.6元。
PPT10:彭宇案有两个争议焦点:一是一审法官以“主观推理”认为彭宇有责任。
二是一审法官颠覆了民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本案证据不足,开庭三次,实际上,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如果证据不足,就应该直接判决原告(老太太)败诉。
而一审法官推理:“从常理上分析,其(彭宇)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
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仅仅好心相扶。
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PPT11:彭宇案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彭宇案成为了“标杆式判决”,对民众产生了心理上约束力,让人们觉得,做好事有风险,扶人前需谨慎。
二是彭宇案有一定的“破窗效应”,它模糊了一个基本价值观———好人有好报。
PPT12:此后一系列老人摔倒无人扶事件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还有前些日子的佛山女童小悦悦被碾压无人前去救助的事件,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是由于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了道德判断受到了冲击。
PPT13:看到这么多的案例事件,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第二部分我们小组将会从公众不敢扶老人和少数老人借摔倒讹人钱财的原因这两方面来讨论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扶情形的原因。
PPT14:我们小组认为,公众不敢扶摔倒老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媒体选择性报道影响了舆论导向
2、司法判决的影响
3、公众缺乏急救知识
4、道德教育遭受冲击
5、公众的社会性及从众心理
PPT15:第一点,媒体选择性报道影响舆论导向。
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新闻标题。
在一些老人摔倒无人扶的事件中,一些媒体为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对老人摔倒讹钱事件的某些细节进行了放大,同时为迎合公众的心理而进行了大肆的渲染和炒作,人为地扩大了事件的不利效应,舆论的力量使大家都认为只要是老人摔倒,都有讹骗的可能,给老人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同时在彭宇案、许云鹤案中,媒体在司法审判之前就迅速地对案件进行判定, 引导了公众的思维与辨别方向。
PPT16:第二点,司法判决的影响。
在彭宇案和许云鹤案中都存在证据不足而法官进行主观推理,进行“自由心证”,在客观上加剧“如果你不是肇事者,为何帮我”的恶意猜想,让公众得出“乐于助人有风险”的结论。
PPT17:第三点,公众缺乏急救知识。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新加坡每八个人中一人掌握急救知识,美国每四个人就有一人掌握急救知识,而在我国相对发达的深圳市,急救知识普及率也只达到1%。
在很多案件中,老人晕倒,众人围观却没有人上前去救。
事后调查显示,不是大家没有想救的心,而是因为缺乏急救知识,不知道如何施救。
PPT18:第四点是道德教育遭受冲击。
“彭宇案”以及后续案件的影响下,家长们都害怕了,因此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也受到了冲击,大人昧着良心教育孩子不要去扶摔倒的老人。
PPT19:第五点是公众的社会性及从众心理。
人越多,人们越容易跟从,因为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形成一种选择的压力,所以人们才在心理上屈从于这种压力,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即使不符合个人的道德准则,如果自己不服从这种社会的压力,反而会被当做异类。
于是当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去扶摔倒老人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不去扶摔倒老人。
PPT20:下面我们看另一方面,出现少数老人借摔倒讹人钱财,一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二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我国的养老保险长期以来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今年的7月1日才进行试点,如果老人没有单位,那么他就可能面临老无所依的情形,而医疗保险也是同样的道理,高额的医疗费用也是少数老人反诬帮助自己的人的一大原因。
PPT21:分析了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扶现象的原因之后,我们进入第三部分,怎么办:如何让公众不为伸出援手而犹豫。
PPT22:我们小组主要列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公正。
2、普及社会急救知识,完善社会救助网络。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关的基金保障制度。
4、提高社会媒体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5、加强社会法治、道德文明建设,提高社会信任度,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PPT23:第一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公正。
首先法院依法作出审慎判决同时,还必须对判决的理由进行合乎法理的详细阐释,做到公平公正。
其次完善相关法规,严惩“碰瓷”行为。
最后可以借鉴西方“好撒玛利亚人法”,探索制定相关免责制度。
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有义务帮助遭遇困难的人,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可免除责任。
PPT24:第二点是普及社会急救知识,完善社会救助网络。
建立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医疗机构教学相结合的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网络。
PPT25: 第三点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关的基金保制度。
首先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合理设计居民个人承担比例,保障居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其次,针对乐于助人产生的被救者的急救医疗费用,可建立专项救助基金并专款专用支出,同时建立追偿制度提供法律保障,即基金部门承担了急救费用后,有依法向其本人及家属追偿的权利。
PPT26:第四点需要促进社会媒体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新闻工作者应加强行业自律,恪守职业道德,避免片面化和极端化。
媒体在报道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时,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解释和协调。
PPT27:最后一点,政府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社会善良风尚的提倡者,要加强社会法治、道德文明建设,提高社会信任度,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PPT28: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扶事件的思考,由于时间、能力有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