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合集下载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歌词两首 松花江上 保卫黄河》教参备课资料

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歌词两首 松花江上 保卫黄河》教参备课资料

歌词两首教材说明松花江上〔解题〕《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

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

《松花江上》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

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结构分析〕这首歌词共21行,依内容与感情脉络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6行),怀念沦陷的故土。

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层(第7~14行),诉说流亡的凄苦,有家难归。

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层(第15~21行),呼唤光复。

用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喊,渴望收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

〔语意理解〕“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这3行歌词满怀浓重的乡恋之情,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东北是我国原大行政区名,1949年设置,当时辖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热河、松江六省和沈阳、鞍山、本溪、抚顺、旅大五市(后增设长春、哈尔滨两市),1954年撤销。

歌词所说的东北,指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

上段称第二松花江,源自吉林省东南中朝边界的白头山天池,向西北流到扶余县与嫩江汇合后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经黑龙江省南部,在同江县境内入黑龙江。

全长1840千米,流域面积54.56万平方千米。

本句采用借代修辞格,借松花江代指故乡,借森林、煤矿、大豆、高粱,代指发达的工业、农业,概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3行歌词诉说故乡除美丽富饶外,还有令人牵肠挂肚的亲人。

“同胞”,本指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这里引申为同一国家的人。

“衰老”,因年老而体力衰弱。

第1行重复本诗的首句,突出思恋家乡的情感,第2、3行转入对人的怀恋,怀恋所有的乡亲,更怀恋年老体弱的父母。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地天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地天

深重的民族创痛激发歌生松花江是流贯东北的大江。

但是《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却不是诞生在东北,而是远离松花江数千里外的西安。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1931年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这仅仅是个开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年抗战,东北沦陷了整整14年。

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

爱国音乐家张寒晖即是这个伟大民族中的优秀一员。

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四处奔波流离。

他1902年出生于河北定县,在那里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1922年,张寒晖离乡赴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10月,他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而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一度被迫回乡。

1928年,他再次入北平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但因与校方的教育思想难以调和而被革职。

此后几年,他一直在河北定县和西安民众教育馆,从事民众教育、大众艺术等样一首歌,它的威力恐怕远远超过了两个师,因为它的出现影响了整个抗战的局势,这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它在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1936年11月、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

后来这首歌曲迅速传遍全国,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

12月11日,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驱使下,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西安爱国青年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前往临潼请愿,要求蒋介石起兵抗日。

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奉命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

学生们激愤高昂地高唱起《松花江上》,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

张学良闻听此曲大为感动,他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张学良含泪而返,于次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怀着天真的正义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被扣押。

吉林——林海雪原

吉林——林海雪原

吉林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略偏东,地 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松花江干流纵 贯全境。总面积27722平方公里, 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第五 大城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 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 回、朝鲜等35个民族~
吉林的风土人情
观看视频——吉林 Ending….
看看课本!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东与朝鲜、俄罗斯交界。从地形 来看,东南部是著名的长白山地, 西北部是辽阔的松辽平原。 省内平原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 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主要 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等。 其中,玉米分布广,产量高,是 我国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
林业、草原资源
【百草之王】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 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 “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 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 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 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 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 《四百味歌扩》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 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成为无数中医入门的第一句背诵 歌诀。

农作物
吉林省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 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 物 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 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是中国最 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吉林省的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世界著名的玉米带。
长春,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 通中心,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东北地区中 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平原中央,是东北 地区天然地理中心。 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光电之 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 城”、“雕塑城”的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 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行业的发源地。坐 落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 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

《松花江上》歌词 精选民歌军歌

《松花江上》歌词 精选民歌军歌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风暴啊风暴啊
什么时候
才能生回我家乡
以上就是关于松花江上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历史歌曲

历史歌曲

调查成果历史是一条长河, 20世纪是长河中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是一幅画卷,20世纪是画卷中最为妙笔生辉的一角;历史是一本书籍,20世纪是书籍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页。

历史也是一首歌曲,而20世纪是歌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旋律。

20世纪的历史歌曲见证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程,融入了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血液,它激荡着人们的深情,激励着民族的斗志。

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历史就是在歌声中不断前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当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些封尘已久的歌声,那滚滚的硝烟便会在脑海弥漫。

载着对历史的回忆,驾着不同年代传唱的歌声,触摸那渐去渐远的历史,重温那激情四溢的岁月,感受那久已忘怀的时代。

下面,看看我所收集到的音乐形象最为鲜明、传唱最为广泛、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杰作,通过音乐这一小小的侧面,回顾中华民族那段伟大的历史吧。

1.反映红军时期的歌曲《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背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的前途在哪里?路的方向在哪里?所以,战士想念毛泽东,因为在之前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一直是取得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地的老百姓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从《十送红军》的歌词和旋律中流露出来。

《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民歌曲调为主,融入了百姓对红军的热爱、关切、依恋,感人之深,每次用心去听,都能够感觉百姓牵挂的眼泪。

每次静静去聆听的时候都有哽咽的感觉。

《过雪山草地》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越过千山万水,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从歌曲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乐观主义、团结、同甘共苦、不怕艰苦、有理想、有坚定信念的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多的精神,红军战士们战胜了一切困难,迎来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到吴起镇》这首歌可以让人感受那份喜悦。

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6年到达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我和什么聊天作文

我和什么聊天作文

我和什么聊天作文篇一:我和聊天“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曲豪迈的松花江上,把我带回了几十年前。

在南京,有一幢被国民党军队保护的建筑,这便是总统府。

来到南京的我,决定找聊聊天,于是便向总统府走去。

外面,车水马龙,可我并没有被小贩的叫卖声和舞厅里传出的歌声所吸引。

走过一条小巷,再穿过两条街道,就到达了一座有重宾把守的建筑。

大门上面,有两面太阳旗在飘扬,这便是总统府。

正当我准备进入时,一队巡查的国民党士兵发现了我。

大声质问我:“你干嘛的?”说着,还把子弹上了膛。

我倒也镇定自假设:“我找。

”几分钟后,我便出现在了总统府内的一个房间里。

这间房子比拟豪华,地板是木制的,还有架钢琴,隐约透出几分雅致,正中间墙上还挂着孙中山的画像。

不用说,这肯定是的房间。

许久,一位身穿军装,左手拿着拐杖,面容和蔼的人走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

我连忙站起来,自报姓名。

点点头,示意我坐下。

警卫员端来了两壶茶,放到桌子上。

也坐下来,我俩相对而坐。

这时,我接过话茬,问道:“东北三省,这个天然的大宝库,三个月沦入敌手,你难道不心痛吗?"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东北三省,肯定要收回来,但现在,要剿匪。

”说完,他轻轻抿了一口茶。

我心中疑惑重重:“你就不能承受毛泽东的建议,成立联合政府,共同治理国家吗?”吃惊地望着我,但并没有生气。

他说:“日本就像一个兔子,吓唬吓唬它就行了。

可**不一样,它像一头大象,要干倒我这头老虎。

”说完,他还用拐杖恨恨地敲击着地板。

我本想反驳他,可愤怒已将我团团包围。

站起身,向鞠了一躬,便走出了总统府。

想着说的话,心中不由地升起一片怒火。

他不为人民着想,而是为了手中的权力。

这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初衷,我想孙先生知道的话,会伤心欲绝的。

篇二:我和方鸿渐聊天就在昨天,我和方鸿渐彻夜长谈,我深切的感受到他的悲伤、喜悦与无奈。

当我看完《围城》,在书桌前静静沉思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子“我是时光女神,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她微笑地问道。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思想汇报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思想汇报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在每一代东北儿女中传唱,每唱起这首歌都会心潮澎湃,歌曲抒发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对侵略者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的泣诉,是对人民不畏强权奋起反抗的颂扬。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软弱无能旧中国的反思,对新世纪新中国的期望。

20XX年4月14日,我参观了位于沈阳市柳条湖地区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远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一八事件纪念碑,台立式造型的纪念碑,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931年9月18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铭记的日子。

弹痕累累的纪念碑,再现了东北人民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奋起反抗到底的决心。

纪念碑旁是架起一座巨大吊钟,寓意警钟长鸣。

博物馆外墙巨大的青铜浮雕已经使每一名参观者感受到了沉重的历史沧桑。

步入博物馆内,巨大而空旷的大厅令每一个在其中参观的人都自觉地悄声肃然,博物馆内许多历史图片和证物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悲怆,很多还原历史的模型更是触目惊心。

1/ 3残酷的镇压,恐怖的刑罚并没有使中国人民望而却步,<b class=“fwwang_cn“>免费论文反而更加坚定了亿万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统治和残酷暴行的决心。

其中博物馆内的模型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东北抗联在大兴安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看到80年前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绝不投降屈服,令我们肃然起敬。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一位年仅耄耋的老人,手拄拐杖,缓慢的行走,仔细的观看每一张再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犯下的暴行的历史照片,我的性情倍感沉重。

我无法知道老人是否亲身经历了当年的血雨腥风,也没有勇气上前向老人了解当年的种种情形。

作为后人,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理解那个年代的人们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在历史面前,语言显得苍白而无力。

我们能做的仅是用相机记录下老人在那些血淋淋的照片前的沉重,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虽已不能再像小时候立志长大当科学家,科技兴国,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这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贡献力量。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天地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天地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天地作者:孟红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2021年第02期1936年秋诞生于西安的著名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一经面世便唱响古城西安,并迅速传至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风靡中华大地。

它如诉如泣、悲壮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可以说,《松花江上》是抗战期间流行最广的歌,也是至今仍激荡在人们心中的一首不朽之歌。

深重的民族创痛激发呼喊松花江,是流贯东北地域的一条大江。

但是《松花江上》这首歌曲的诞生地不是东北,而是在远离松花江数千里外的西安。

这是怎么回事呢?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美丽富饶的东北很快被日寇侵占,三千多万东北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批东北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而这仅仅是开始。

1936年夏,34岁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受党组织派遣,到西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那年秋天,张寒晖耳闻目睹了西安街头成千上万愤怒的东北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东北难民渴盼早日打回东北、赶走日寇和重返故乡的悲愤情景,通过与东北军官兵及其家属、子弟的朝夕相处,深刻体会到了埋藏在他们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

张寒晖被这些悲凉景象和强烈呼声深深触动,很快以不可抑制的激情谱写出了《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歌词充满悲愤,曲调如泣如诉,唱出了深重的民族创痛,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首歌曲开始是由张寒晖在西安二中的学生中教唱的。

当时正值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西安二中的同学们在游行队伍中唱起这首歌后,立即震动了西安,经辗转相传,很快就传遍东北军。

歌曲松花江上主持人串词朗诵词解说词;松花江上歌词

歌曲松花江上主持人串词朗诵词解说词;松花江上歌词

------------------------------精选公文范文----------------------------- 歌曲松花江上主持人串词朗诵词解说词;松花江上歌词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歌曲松花江上主持人串词朗诵词解说词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高举民族解放大旗的号召,但蒋介石反动派却枪口对内,不顾民族危亡,一心反共,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让。

多少人,家破人亡。

多少人,背景离乡。

请欣赏特别节目《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精选公文范文---------------- 1。

家在东北的歌词

家在东北的歌词

家在东北的歌词家在东北的歌词我相信大家对这首家在东北的这首歌曲应该都不会陌生吧?那么你们有没有听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这首歌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家在东北的歌词嘿嘿嘿嘿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哟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大碗茶大碗的酒左邻右舍在两旁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哎…哟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啊哎…哟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忘记了洗衣裳啊哎…哟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哟我的家在东北家在东北的演唱者信息庞龙,1971年5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中国内地歌手,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教师。

1988年进入了歌坛。

1996年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通俗系演唱专业。

2000年10月发行了首张国语专辑《人生三部曲》。

2004年11月发行国语专辑《两只蝴蝶》。

2005年9月发行专辑《你是我的玫瑰花》。

2014年1月9日推出单曲《爱了一辈子》。

2014年3月17日,发行单曲《家风》。

2014年4月22日,推出最新歌曲《70后》;同年6月07日,推出最新EP以及同名歌曲《藏在记忆里的歌》。

2015年1月底,HIFI专辑《我们在蓝色海上飘》正式发行。

九一八事变史实

九一八事变史实

九一八事变史实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进攻北大营。

东北军“坚决”执行“不抵抗政策”,6小时后,沈阳被占,4个多月后,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全部沦陷,3000多万百姓成了亡国奴。

如今,很多亲历抗战者业已辞世,但他们讲述的这些血与火的故事、他们经历的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不容我们遗忘……今天是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这天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所属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

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今天小编为你一一解读……真相一日本蓄谋已久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确立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

图为会议现场。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把侵占东北作为其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朝鲜、中国的台湾、澎湖、辽东半岛,并攫取在中国设厂、开矿等特权。

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非法获得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驻军权利,并攫取了中国辽东半岛、旅顺、大连及长春到旅顺铁路的权益。

1927年夏,日本政府强化对华侵略政策。

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图谋侵占“满蒙”的“根本政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对日本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占中国野心的大暴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它唱出了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人民 流离失所、家破 人亡的悲痛,也 唱出了全国人民 对日寇野蛮侵占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 日 民 族 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
伟大的爱国者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江泽民
以史为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 它对我们今后解决问题有 何启示?
填 表:
事 件 时 间 地 点 结 果
九一八 事 变
西 安 事 变
哪年, 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 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司凤美
城南中学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中国人民局部 抗战的开始;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 与和平解决的意义。 2、讨论东北沦亡的原因,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能 力;讨论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能够 正确分析问题。 3、牢记历史,感受情境中中国人民的悲愤与抗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做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人 民的局 部抗战 从此开 始
抗日义勇军炸毁日军火车 环境恶劣士气高昂的抗日游击队
抗日义勇军骑兵队
抗日英雄杨靖宇
1、东北沦陷后,东北三千 万同胞过着怎样的生活 2、日寇占领东北后,就满 足了他们侵略的野心了吗
自学思考题:
1. 西安事变是在怎样的历史 背景下爆发的?后来又是怎 样解决的? 2. 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目的、 领导人、提出的要求?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3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3

北 平
简单经过
学生在新华门前 向国民党当局请 愿,并举行示威 游行
结果
影响
镇压
揭露了, 打击了, 促进了。
西安 事变
1936 年12 月12

西 安
张、杨扣押蒋介 石实行“兵谏”, 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和平 解决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然我后方之 外交当局,仍立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 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 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 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 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 置。
日伪军警在焚烧房屋, 驱赶百姓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一篇章 国难当头——九一八事变
瓦窑堡会议
第二篇章 众志成城——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第一篇章 国难当头——九一八事变
事件 时间 地 简单经过
名称

结果
影响
九一 八事 变
1931年 9月18 日
沈 阳
日本关东军 1、制造柳条湖事件 2、进攻北大营,

日 (杨靖宇)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巩固训练
1.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
“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B. 遵义会议
D. 卢沟桥事变
A
2.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

《松花江上》鉴赏

《松花江上》鉴赏

松花江上《松花江上》,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层次:怀故。

开头一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中的“东北松花江”,如今读来好像仅是一个地点的介绍,可是一旦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点了,它是人民亡失家乡的代名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这讲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凡是思乡歌曲,其内容均忘不了写“乡井土”,你看无论是离开家乡谋生还是沦陷的人们,总要携带一包土,以表示思乡之情。

可这是在自己国土上的有家无处归啊,歌词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作为炎黄子孙,一直以“孝”为最高道德规范,如今眼睁睁看到父母双亲遭受凌辱,却不能回去看望,谁之罪?就是那“九一八”!就是那不抵抗的政府!这才使得人们被迫离开美丽而富饶的东北,离开父母,此怀故,是仇恨扎根;也由此过度到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漂流。

“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这也是诉说“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的根由。

“在那个悲惨的时候”,经历了失落故土的悲惨遭遇,经历着丧家的哀痛,经历着逃亡的怆惶,也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

”两个“流浪”,应深沉地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使仇恨感情的积淀。

而后面的一个扩写句式,所加进的“整日整夜”,是流亡所受的艰难煎熬,更是内心痛苦的煎熬,是国耻未雪的仇恨的煎熬。

这是无言的泪,是无声的仇。

所加上的“在关内”,是在诉说看着家乡遭受日本鬼子的蹂躏,看着自己亲人遭受敌人的杀戮,而不能回去和敌人厮杀,这种撕心裂肺的痛,更是难以诉说。

周恩来总理当时曾多次指挥群众高唱《松花江上》,他在文章中指出:“成千成万的青年人无家可归,无学可求,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

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47张PPT)

(蒋被扣留)
张学良喃喃地说:我张学良上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捉蒋只是为了逼 他抗日啊。 (走进里面、面对蒋介石) 张学良(尊敬地、愧疚地):委员长,您受惊了。我只想让您让我们去 抗日。我并没有伤害您的意思。我只是不想看着我们的国家被日本侵吞! 蒋介石(怀疑、生气):没有伤害我的意思?为国家着想?哼哼,你让 我这个国家领袖的颜面都丢尽了。 你若还认我,就立刻把我送回南京, 回南京再谈啊。 张学良(坚定):回去可以啊。但是,你一定要给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 将士们一 个明确的交代:停止剿共,带我们去抗日。 蒋介石(生气、轻蔑):汉卿啊,你不懂政治!你是把政治当儿戏!我怎么 能随便 给你承诺!你走吧,我不想见到你。
人教2001课标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18课
从歌词赏析中揭开那段尘封的往事
主讲教师: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梁闯
一、山河破碎:九一八事变 ——《松花江上》的凄苦乡愁 二、救亡图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义勇军进行曲》的燃血传唱
三、众志成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的民众心声
10
东北军
1928年,随着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 本人炸死,其儿子张学良随即发表通告,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929年,蒋介石将奉军改编为国民 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为东北军,统 帅是张学良,拥有兵力约三十万。
11
东 三 省 沦 亡
1932年,日本 扶植溥仪做傀 儡,建立伪满 洲国。
长春
亲英美派:宋美龄(蒋介石夫人)等主张 与张杨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营救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主张:和平解决!
武力: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内战
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松花江上总结

松花江上总结

松花江上总结: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松花江上简谱篇一: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

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

以此创作出《》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的曲调。

我的家在东北,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篇二: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科版四年下册)工作室成员:爱国小学王晶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并播放东北遭受日本人侵略时的图片,人们残遭迫害、背井离乡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

(伴着歌声)当你听到这凄凉痛苦的歌声,看到这些遭受痛苦的同胞,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二、整体感知: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人教版七下语文8《 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七下语文8《 土地的誓言》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 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 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 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 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 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 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 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 狂风……
运用已知,理解直接抒情。
啊!黄河!
啊!黄河!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 你是伟大坚强,
你一泻万丈,
摇篮!
像一个巨人,
浩浩荡荡,
五千年的古国文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向南北两岸
化,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从你这儿发源; 筑城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多少英雄的故事,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如何读出感情呢?
任务二: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停顿、
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设计朗诵 稿,然后自创朗读形式,在组内开展朗 读,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
任务二:自创朗读形式(可设计领读、轮读、齐读等)
示例:(男领)没有任能够忘记她。
(充满深情,“她”重读)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语气坚定,“必定”“战斗”重读) (女领)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④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 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 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 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 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 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 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 我的手印。
【批注】把自己跟土地融为 一体,旨在倾吐我与故乡的 血脉相连之情。“埋葬”一 词,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 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 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 伤。 【方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营造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 势,以抒发炽热、奔放的感 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编者按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

“九一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创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黄秋耘先生《松花江上》及其赏析文章,铭记历史,勿忘国殇。

松花江上
黄秋耘今年初秋,我去哈尔滨,第二天,便伫立在松花江畔,滚滚东流的江水奔来眼底,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五十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学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着我国东北三省大片领土,我约几个十三四岁志同道合的同学,选择一个星期天下午,坐在香港一间中学校的课堂里秘密开会。

大家在左臂上缠着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低声哼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曲调,脸上淌着热泪,心胸中激荡着悲愤的忧国忧民感情,这种感情恐怕只有离开了祖国,而又经历着国土沦丧的惨痛的人才会深切地体会到的,虽然当时我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孩子。

说起来也奇怪,半个世纪以来,我走南
闯北,差不多跑遍全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省份,甚至出访过日本、北美和西欧好几个国家,偏偏没有看到过松花江,甚至连山海关也没有出过。

东北三省,特别是松花江,是我少年时魂牵梦萦的地方,却缘悭一面。

看来人世间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图转移的,我直到暮年,才有机会来到松花江上一倾积愫。

比之长江黄河,松花江的宽幅和长度都相形见绌。

它只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江流甚至还不如珠江下游处那样汹涌澎湃。

但由于《松花江上》这首流传多年的歌曲的影响,它又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日战争中敌我鏖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江畔那座巍然矗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烈士纪念碑,铭刻着抗日先烈艰苦战斗的伟烈丰功,松花江两岸的土地几乎每一处都浇灌过烈士们的鲜血,我不由得对松花江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种糅合着肃然起敬和悲愤填膺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五十多年前唱《松花江上》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的,只是现在身临其境,面对着曾经一度遍布血海尸山的古战场,就更强烈得多了。

我独自凭栏,禁不住潸然泪下,热泪和松花江的江水汇流在一起。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我仿佛觉得,我的心灵深处,还有一条松花江在奔腾澎湃地鼓荡着,这是当年三千万东北同胞的血泪汇合而成的松花江。

人们看不到它,但愿人们永远不要忘掉
它。

《松花江上》这首“前朝曲”还是有必要经常多唱几遍的。

我们既然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松花江上》不是也有着同样严峻的历史意义吗?有道是,“居安思危”,又说“毋忘在莒”,看来祖国现在仍然需要像《松花江上》那样的歌声。

历史不能忘却蒋春华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过去、放弃未来。

牢记历史,尤其是民族的苦难史和抗争史可以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前行中保有警惕,少走弯路。

黄秋耘先生在抗战期间,积极投入救亡运动,接着又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北平沦陷,回到南方,做过抗日军事工作,是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捧读黄秋耘先生的《松花江上》,我们同样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80多年前,中华民族处于充满着屈辱和痛苦的历史阶段,国土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东三省沦丧,作为爱国学生的作者在香港的一间教室哼唱《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脸上有热泪,心中有忧愤。

一首深沉辽阔的《松花江上》唱出了抗日图存的悲壮,《松花江上》这首歌的旋律,一直回荡在作者心中,多少年仍余音袅袅,松花江也成了作者自少年至今日魂牵梦
绕的地方。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松花江都只是存留在作者心中,出现在作者梦中,却“缘悭一面”。

情感堆积了半个世纪,心中渴望了半个世纪,当作者真的有机会在松花江上一倾积愫的时候,因思慕、因相见而变得激动而不能遏制的心,在一瞬之间便陷入到了对松花江的历史的思索中去了,自然美景不能入作者之目,作者看到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烈士的纪念碑,想到的是抗日先烈的伟烈丰功,是三千万同胞的血泪。

文章由歌曲《松花江上》,写到河流松花江,进而点出,在作者的心灵深处,还有一条松花江在奔腾澎湃地鼓荡着。

这是一条由当年三千万东北同胞的血泪汇合而成的松花江。

作者期望,人们虽然看不到它但人们永远不要忘掉它。

行文至此,主旨渐明,作者告诫今天的我们:要“毋忘在莒”,要居安思危。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漫长的历史中,强盛与衰弱,光荣与屈辱交织,一个伟大民族要想做到长盛不衰,就必须要牢记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70多年过去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塑造的中国人民不渲染仇恨,但是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不寻求报复,但是要给世人以历史的真实。

是历史的使命,让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段充满着硝烟和血腥、屈辱和悲壮的历史。

是的,没有一个人喜欢永远躲在故纸堆中生活,也没有一个民族愿意永远在历史的阴影中
蹒跚前行。

但是,那一页历史实在是过于沉痛。

“毋忘在莒”是齐国不忘失地之耻,终能有“田单复国”之举,这就是记取失败的教训而能成功的明证。

反之,即使如秦始皇那样的雄才大略,并吞六国,但是他没有记取教训,导致分崩离析,造成楚汉之争,最后终致亡国饮恨。

正如杜牧先生说:灭六国的不是秦始皇,是六国自己;亡秦朝的,也不是楚汉,而是秦国自己。

因为他们都没有记取教训,所以都有灭国之恨。

如今,国家强盛了,辽阔的神州大地,再也听不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再也嗅不到令人窒息的硝烟,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华民族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可以忘记历史了,可以安于享乐了。

欧阳修曾在《伶官传序》中写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在中华民族强势前行之今天,我们依然要有忧患意识。

牢记历史,才能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才能奋发图强。

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走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

但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还很漫长,也很艰难,我们会面临许多来自于内部外部的困难和压力,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还需要我们几代人付出艰辛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基于此,作者直
言《松花江上》这首“前朝曲”是有必要经常多唱几遍的,祖国现在仍然需要像《松花江上》这样的歌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就应当注意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就应当居安思危,让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不再重演。

一个国家能以历史为教训,则建国必成;民众能以历史为教训,则做人必成。

(选自《新湘评论》)近期热文你的善良,会为你赢得美好的未来看着妈妈熟睡的脸庞小游戏| 国宝吃月饼大赛,快看看你的熊猫能吃多少?百岁著作《帝国主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