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江月》古诗词赏析
《江月》古诗词赏析《江月》古诗词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精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朝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描写夏天的诗句】稻花香里说熟年,听取蛙声一片_全诗赏析
【描写夏天的诗句】稻花香里说熟年,听取蛙声一片_全诗赏析出自南宋诗人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单从名义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外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常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不用一个典故,档次部署也完整是听天由命,平平淡淡。
然而,恰是在看似平庸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浑厚的情感。
在这里,读者也能够领略到稼轩词于雄壮豪放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吐露出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涯的酷爱。
这正是作者忘记于大天然所得到的快活。
这是一首描述田园景色的词,读后让咱们感想到一种安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示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气象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忽然呈现,表示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披发着浓烈的生活力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城市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浏览这首词,要留神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薄暮,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习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舒适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凡的景物,然而经由作者奇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回旋在个别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由于月光亮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做作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啼声也是有其必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渐渐吹拂时,往往特殊感到幽静。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风景刻画得令人悠然向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康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原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乐岁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比喻星辰大海的诗句
比喻星辰大海的诗句
以下是比喻星辰大海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出处:
1.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寺的高耸,也表达了诗人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这句诗通过星辰和雨滴的对比,表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这句诗的意思是: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这句诗通过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苦心境。
4.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这句诗的意思是: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的筵席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这句诗回忆昨夜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这些诗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星辰和大海的壮丽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
星7字诗词
星7字诗词
关于星的七字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意思和出处:1.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意思: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 出处: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 意思: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 出处: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所作,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悲叹。
3.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
- 意思: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 出处: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寺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些诗词都通过对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意境,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思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思“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1、天外:天边【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原文、赏析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思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思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意思是;星光暗淡,七八颗星挂在天边,山下还有几滴雨落到地上来了,指秋天快要过去了,春天即将到来之时的景象.
一些著名诗人曾对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做出了很高评价,认为它“寄托深而措辞婉”,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深情关切,同时也写得含蓄蕴藉、意味隽永,被称为“诗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唐诗评选》),足见其艺术魅力非凡.
今天,我们就重读这首千古流传的佳作,再次体会一下李商隐细腻哀怨的感伤情怀。
开篇七言绝句,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清冷幽寂的深秋寒夜景色,通过如水般凄迷茫然的晨雾、秋天分外低垂压抑的阴云以及不时传来淅淅沥沥淅沥沥的阵雨,组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神秘气氛,仿佛全诗笼罩于阴郁浓重的悲愁氛围中.中间的五言律诗,则进一步描摹了北国风云变幻的塞外奇景和忧愁幽深的心境:诗人用似乎很闲散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回忆家乡情事的忧闷;却又把日常生活当成望眼欲穿的慰藉与期待:既希冀遥远的团聚,但内心中对聚会的眷恋又充溢着矛盾的复杂感受:正说明他思绪飘渺迷惘难以平静。
最后四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人浓墨重彩刻画出凄凉黯淡的环境,渲染了冷寂孤独的气氛,倾诉了长夜难眠的苦衷,道出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激动。
结尾二句更是耐人寻味,使诗歌显得余音袅袅,回肠荡气。
- 1 -。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西江月》知识点整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全文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考试范围】
1、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词充分反应顾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一句好在何处?答:作者通过嗅觉和听觉捕捉了夏夜的景物特征,将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②【注释】①黄沙:指黄沙岭,在上饶西面。
②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转拐弯处。
【译文】明月之光惊起了枝头栖息的喜鹊,半夜里凉风习习,蝉也随着叫唤。
稻花香里传来一片欢快的蛙声,象是在向人们汇报一个大丰年。
七八个星星镶嵌在很远的天边,两三点细雨飘洒到了山前。
那片熟悉的茅顶酒店现在怎么不见了?拐弯过了溪桥,它就在土地庙的树林子边!【集评】清·许昂霄:“后叠似乎太直,然确是夜行光景。
”(《词综偶评》)现代·顾随:“稼轩之词,固以意胜。
以意胜,则不能无所谓。
此稻花香中蛙声一片,固与《鹊桥仙》中之‘千顷稻花,‘一天风露”同其旨趣。
然彼早酿成,此曰丰年,彼为因,为辛苦,此为果,为享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真乃鼓腹讴歌,且忘帝力于何有,千秋之盛事,而众生之大乐也。
而稼轩之所以为稼轩者乃于是乎在。
尚何须说‘别枝惊鹊’、‘半夜鸣蝉’之簇簇新,与夫稻花、鸣蛙之于鼻根、耳根,异乎其他诗人词人所染之香尘、声尘也耶?复次,过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联,粗枝大叶,别具风流。
元遗山《论诗绝句》盛称退之《山石》句之有异于女郎诗。
持以较此,觉韩吏部虽然硬语盘空,而饰容作态,尚逊其本色与自然。
”(《倦驼庵稼轩词说》卷下)【赏析】此词为稼轩农村词中较有代表性的名篇。
优美的夏夜之景,以轻快灵活的抒情笔调出之。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似乎随意拾取,略加点染,置入画面,粗枝大叶,别具风流。
疏淡的自然景色适足以反映作者胸次旷达,略无纤尘。
闲情与美景融合在一起,几乎不可分。
其长处不止情景逼真,更在于境界高洁、清新、自然、平淡。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全
诗词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的上阕着重于“夜”的静态描绘: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枝,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凉爽的晚风吹来,远处的蝉也在不住地鸣叫。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词人对“夜”的动态描写。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在为丰收的年景欢呼。
这两句以动衬静,将夏夜的静谧与人们的喜悦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
词的下阕主要描写了“夜行”途中的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绘了夏夜星空的高远和细雨的淅淅沥沥。
在这静谧的氛围中,词人突然发现了一座旧时的茅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充满了惊喜之情,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找到了茅店的情景。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
这首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意境。
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词汇,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声音的描绘,让读者自行感受到夏夜的美妙。
同时,词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情感,通过对“丰年”的期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辛弃疾的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1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注参考:1、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578-579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
手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对仗工整。
上句的“七八个”对应下句的“两三点”,两者都是数词与量组的组合,而后名词“星天”与“雨山”相对,方位介词“外”与“前”相对;同时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共同勾勒出一幅清幽寂静的夏夜乡村图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 2
“七八个星天外”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如下:
地平线上的月亮升到树顶,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传到了远处的蝉。
在稻花香中,人们谈论着一年的收成,耳边一片蛙鸣,仿佛在一个丰收年。
以前茅店在森林附近,路转西樵。
译文:
皎洁的月光掠过枝头,吓得枝头的喜鹊直跳,凉爽的晚风仿佛听到了远处的蝉鸣。
稻花香中,耳边传来蛙鸣,仿佛在讨论今年是个丰收年。
几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山前开始下起了毛毛雨。
老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边。
当道路转到小溪源头时,它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出自南宋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半夜鸣蝉。
稻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南宋诗人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
出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一作:溪桥)
1全文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