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复习问答题
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
题
1. 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肾脏在 持内环 稳态中的作用 中的作用。 2. 根据尿生成的原理,讨论利尿剂可通过哪些途径 根据尿生成的原理,讨论利尿 可通过 利尿剂 使尿量增多。 使尿量增多。 3. 急性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急性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 4. 当尿量增多或减少时,如何分析引起尿量变化的 当尿量增多或减少时 如何分析引起尿量变 原因。 原因。 5. 试分析肾功能衰竭时,对尿生成有何影响? 分析肾功能衰竭时 尿生成有何影响? 稳态有何影响 有何影响? 对内环境稳态有何影响? 6.试 静脉大量输入生理盐 静脉输入少量20% 6.试比较静脉大量输入生理盐水,静脉输入少量20% 葡萄糖溶液和大量喝清水引起尿量增加的机制。 葡萄糖溶液和大量喝清水引起尿量增加的机制。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何谓心肌细胞的自律性?自律性产生的机制 何谓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是什么? 是什么? 3. 简述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简述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4. 以一个心动周期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以一个心动周期为例,简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5. 何谓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 何谓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 6.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复 习 题
8. 试比较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 投射系统的异同。 9. 何谓肌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生理意义? 10. 何谓脊髓休克?有哪些表现? 11. 何谓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是怎样发生的? 12. 试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特点。 13. 举例说明条件反射在动物生存中的重要意义。
生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A. 蛋白质B. 脂质C. 糖类D. 核酸答案:AB2. 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物质?A. 葡萄糖B. 脂肪酸C. 氨基酸D. 氧气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A. 脑B. 脊髓C. 神经节D. 所有选项答案:D4.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哪种节律控制的?A. 呼吸节律B. 睡眠节律C. 心跳节律D. 消化节律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肾脏的主要功能?A. 排泄废物B. 调节血压C. 调节酸碱平衡D. 所有选项答案:D6. 以下哪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A7.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是什么?A. 皮肤和粘膜B. 体液免疫C. 细胞免疫D. 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A.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C. 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D. 所有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选项是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A. 物理消化B. 化学消化C. 吸收D. 排泄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机制?A. 反射B. 适应C. 应激D. 所有选项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依赖于其_________的组成。
答案:脂质2. 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肌动蛋白;肌凝蛋白3. 神经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4. 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_________。
答案:右心室5. 肾脏的两个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_________。
答案: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6.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_________的代谢。
生理学考研题库百度文库
生理学考研题库百度文库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考研题库的建立对于学生复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生理学考研题库的示例题目,供参考:一、选择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B. 反应C. 感应D. 应答3.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是:A. 神经调节B. 内分泌调节C. 神经-内分泌调节D. 自身调节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 人体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式是_________。
3. 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 解释什么是激素,以及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3. 描述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
四、论述题1. 论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防御机制。
2. 分析人体能量代谢的过程及其调节因素。
3. 探讨人体对缺氧的生理反应及其适应性变化。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长时间潜水导致急性缺氧,分析其可能发生的生理变化及急救措施。
2. 讨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对其生理功能的影响。
生理学考研题库的建立需要涵盖基础知识点、关键概念、生理机制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理学的各个方面。
同时,题库还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考试要求。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研,提高自己的生理学知识和解题能力。
生理学考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考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催产素分泌( )。
A、以体液调节为主B、以神经调节为主C、以代谢物反馈调节为主D、受靶腺激素与下丘脑调节肽双重调控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2、分解脂肪为甘油一酯和脂肪酸的是( )。
A、胰蛋白酶B、淀粉酶C、胃蛋白酶D、胰脂肪酶E、辅酯酶正确答案:D3、体液是指( )。
A、血浆B、细胞外液C、组织液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E、细胞内液正确答案:D4、肌梭属于( )。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正确答案:B5、分泌HCl的是( )。
A、壁细胞B、主细胞C、黏液细胞D、幽门黏膜中G细胞E、胃黏膜表面上皮细胞正确答案:A6、NaCl浓缩的部位( )。
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正确答案:B7、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
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8、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酶的激素是( )。
A、促胰液素B、乙酰胆碱C、胆囊收缩素D、胃泌素E、血管活性肠肽正确答案:C9、增强机体对应激刺激耐受能力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B、甲状旁腺激素C、糖皮质激素D、甲状腺激素E、胰岛素正确答案:C10、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O期除极化( )。
A、因Cl-内流而产生B、因Ca2+内流而产生C、因Na+ 内流而产生D、因K+ 内流而产生E、因K+ 外流而产生正确答案:B11、胃大部切除病人易发生( )。
A、恶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β-型地中海性贫血正确答案:B12、糖皮质激素分泌( )。
A、以体液调节为主B、以神经调节为主C、以代谢物反馈调节为主D、受靶腺激素与下丘脑调节肽双重调控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13、肾血流量自身调节接受压力牵张刺激的部位是( )。
A、入球小动脉管壁B、间质细胞C、近球细胞D、出球小动脉管壁E、致密斑正确答案:A14、向心性肥胖的病因是由于( )。
生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题目及答案
题目:请简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答案: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结构,由脂质双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脂质双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由磷脂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亲水头部朝向细胞膜的内外两侧,而疏水尾部则在细胞膜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屏障,使得水溶性物质难以通过。
蛋白质在细胞膜中起到多种功能,包括作为通道蛋白允许特定物质通过细胞膜,作为载体蛋白帮助物质的主动运输,以及作为受体蛋白参与信号传递。
蛋白质可以是内嵌在脂质双层中的,也可以是附着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糖类主要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它们在细胞膜上形成糖链,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例如免疫系统中的细胞识别。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控制物质的进出,以及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通过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膜可以允许某些物质通过,同时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从而保护细胞内部环境不受外界影响。
此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识别并响应外部信号,如激素和神经递质,进而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生理学问答题精选共161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生理学》重点问答题
《生理学》重点问答题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涵盖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各个层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点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何重要意义?答:内环境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这些液体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浓度等指标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
内环境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细胞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细胞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活动。
例如,稳定的温度有助于酶发挥最佳的催化作用;稳定的酸碱度保证了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其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旦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酸中毒或碱中毒会影响细胞的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问题二: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顺着浓度梯度直接通过细胞膜,这一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如钠离子、钾离子等通过离子通道的转运,也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则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差,将其他物质进行逆浓度梯度转运。
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出胞,白细胞吞噬细菌属于入胞。
问题三:简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通常表现为内负外正。
其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但带负电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从而导致膜内电位变负。
动作电位则是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变化。
生理学问答题汇总
生理学问答题汇总来源:网络第二章局部电位有何特点和意义(简答):(1)无“全或无”,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一但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
(2)不能再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递有一定意义。
(3)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
在神经元胞体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其产生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高K 细胞外高Na ,膜对K 的通透性较大,对有机负离子小。
K 外移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
K 外移的增加会阻碍K 进一步外移,从而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静息电位。
第三章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简答)。
血浆中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红细胞膜,水分子可自由透过,故相对稳定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成熟因素及生成调节的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贫血的主要原因。
(1)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造血原料如铁缺乏,或营养不良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3)红细胞成熟因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4)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将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5)肾病时,合成的促红细胞的生成素减少,引起肾性贫血;(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
(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
考研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点?A. 流动性B. 选择透过性C. 稳定性D. 均质性2. 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A. 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B. ATP提供能量C. 钙离子的释放是必需的D. 肌肉收缩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3. 以下哪个激素不是由胰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胃泌素D. 生长抑素4.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哪种途径?A. 糖酵解B. 有氧代谢C. 磷酸肌酸途径D. 脂肪代谢5. 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调节的特点?A. 快速精确B. 作用时间短C. 作用范围局限D. 反应速度快6. 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维持细胞内外的Na+和K+浓度梯度B. 促进Na+和K+的自由扩散C. 阻止离子通过细胞膜D. 促进细胞内ATP的合成7.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A. 甲状腺B. 胰腺C. 肾上腺D. 脑垂体8. 以下哪个过程不涉及细胞信号传导?A. 激素的合成与释放B. 细胞周期的调控C.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 细胞的代谢过程9. 人体在饥饿状态下,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 葡萄糖B. 脂肪酸C. 氨基酸D. 乳酸10.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点?A. 程序化调控B. 细胞核凝聚、碎裂C. 细胞膜破裂D. 炎症反应的发生答案:1. D2. D3. C4. A5. D6. A7. A8. D9. B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过程。
答案:人体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当人体内部或外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感受器(如皮肤和内脏的温度感受器)会感知到这些变化,并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
下丘脑通过比较实际体温与设定点体温,产生相应的调节反应,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会促使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生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A. 磷脂B. 胆固醇C. 蛋白质D. 糖原答案:D2. 人体中,肌肉收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 ATPB. ADPC. 葡萄糖D. 脂肪酸答案:A3. 以下哪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A4. 人体中,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A. 10天B. 30天C. 120天D. 365天答案:C5. 以下哪个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A. 脾脏B. 胸腺C. 淋巴结D. 扁桃体答案:A6. 人体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调节?A. 血压B. 肾小球内压C. 肾小管内压D. 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A. 感觉B. 运动C. 消化D. 调节答案:C8. 以下哪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ED. 维生素B答案:D9.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缓冲物质?A. 碳酸氢盐B. 碳酸C. 磷酸盐D. 硫酸盐答案:A10.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血浆蛋白?A. 白蛋白B. 球蛋白C. 纤维蛋白D. 血红蛋白答案:D11. 以下哪种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血小板D. 神经细胞答案:B12. 人体中,以下哪种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肾上腺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C13.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血浆的主要组成成分?A. 水B. 蛋白质C. 脂肪D. 电解质答案:C14. 人体中,以下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的?A. 维生素BB. 维生素CC. 维生素AD. 维生素D答案:C15.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是维持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 钠离子B. 钾离子C. 氯离子D. 所有以上答案:D16.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是维持血容量的重要物质?A. 红细胞B. 血浆蛋白C. 血小板D. 白细胞答案:B17. 人体中,以下哪种激素是由脑下垂体分泌的?A. 胰岛素B. 甲状腺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性腺激素答案:C18.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A. 脂肪B. 肌肉C. 骨骼D. 血液答案:C19. 人体中,以下哪种维生素是维持正常视力的重要物质?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答案:A20. 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是维持肌肉收缩的重要物质?A. ATPB. 钙离子C. 钾离子D. 钠离子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中,肌肉收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
(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
(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Na+渗漏通道。
(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短暂的、可逆的膜内电位变化。
其波形与形成原理:波形时相形成原理去极相(上升支)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形成超射值(最高点)Na+电-化学平衡电位复极相(下降支K+通道开放,大量K+外流形成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K+外流蓄积,K+外流停止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由生电性钠泵形成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题
生理学问答题40题1.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和Ca++浓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2.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2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的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3.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4.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充足的循环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和心脏射血每搏输出量,心率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②另一个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是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微动脉口径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③同时,大动脉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在心室射血期,心室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大部分用于对大动脉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贮存;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故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第二心脏作用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并将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持续的血液流动;同时,如果仅有心室射血,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在机体内,外周阻力来源于血液向前流动时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和血液内部的摩擦;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在心缩期内仅1/3血液流至外周,约2/3被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把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舒张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②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加大;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大动脉弹性贮器: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5.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时动脉血压有何变化若再分别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中枢端及向心端外周端又会引起什么结果为什么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一般均在迷走神经中上传入中枢,但家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却自成一束,在颈部与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伴行,称之为减压神经相当于主动脉神经;所以,电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切断后的向中端,其传入冲动相当于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兴奋,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将引起减压反射的加强,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由于减压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故刺激其外周端对动脉血压无影响;6..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向心端外周端引起动脉血压变化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一般选择右侧迷走神经进行此项实验刺激心迷走神经外周端即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ACh 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侧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右心房的大部,因而对心率的影响较大;而左侧迷走神经则主要分布到房室传导系统房室结、房室束、小部分心房肌及心底部的心室肌,对心脏兴奋传导的影响大;在实验中,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的ACh一方面使窦房结细胞在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结果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其4期K+通透性的增加使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刺激强度加大时,可出现窦性停搏,使血压迅速下降;刺激去除后,血压回升;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外周端也可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ACh抑制房室交界区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Ca2+内流,使其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兴奋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而减慢心率,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的程度均不如刺激右侧时明显,因而实验时多选用右侧迷走神经;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动脉血压有何影响为什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分布情况:对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内脏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和心脏冠脉等血管,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使其舒张,大剂量时才出现缩血管反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开始血液中浓度较高,对心脏和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皮肤、肾和胃肠等内脏血管收缩,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的代谢,其浓度逐渐降低,对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作用减弱,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发生作用,使之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最后肾上腺素逐渐消失,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8.试述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肺泡表面张力存在于肺泡气-液界面,能使其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量;作用:1是构成肺弹性阻力的重要来源;2根据Laplace定律,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不易稳定;3具有促进肺毛细血管内的水渗透至肺泡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作用: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能维持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9.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氧解离曲线上段:PO27.98~13.3kPa60~100mmHg,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曲线较平坦,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氧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是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5.32~7.98kPa40~6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出大量的O2,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2.0~5.32kPa15~40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10.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变深变慢,这是因为肺扩张反射对吸气抑制所致;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兴奋肺牵张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和频率;当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家兔吸气不能及时转入呼气,出现吸气延长和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11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和N2时,呼吸运动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均能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CO2兴奋呼吸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而起作用的,并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取消了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后,CO2仍能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运动;吸入N2缺O2或低O2只能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而使呼吸运动增强;因此在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吸入N2时可使呼吸运动增强,而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再吸入N2增强呼吸运动的作用则不明显;1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⑸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13.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由哪几方面胃肠激素的作用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1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⑴盐酸: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③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⑵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是水解苯丙氨酸或酪氨酸所形成的肽链,使蛋白质水解成眎和胨;⑶粘液:粘液的作用是保护胃粘膜;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更重要的方面是,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粘液凝胶层,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共同构成了所谓“粘液—HCO3-屏障”;⑷内因子:它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防止小肠内水解酶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到达回肠末端时,内因子与粘膜细胞上的特殊受体结合,促进结合在内因子上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但内因子不被吸收;如果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B12的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15简述胰液的成分和它们的生理作用胰液中主要成分是HCO3-和酶类⑴HCO3-:由胰腺内的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包括: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防止盐酸对肠粘膜的侵蚀;②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⑵消化酶: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①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二者均无活性;但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它们的作用相似,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②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它的作用较唾液淀粉酶强;③胰脂肪酶:可将甘油三脂水解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脂;④核酸酶:可水解DNA和RNA 16.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⑴小肠长,约4m;⑵面积大,达200m2,粘膜具有环形皱褶,并有大量绒毛,上面又有微绒毛;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⑷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丰富;17.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⑴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加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即使轻微的劳动或运动,都将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期耗氧量可增加10~20倍;⑵精神活动: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热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不随意肌张力增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增加引起;⑶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⑷环境温度:人处于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代谢率都将增加,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将增加13%左右;18.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1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尿量明显增加;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20.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醛固酮的分泌增加;①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对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素释放增加;②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和流经致密斑的Na+量减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肾素释放增多;③循环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直接引起肾素的释放;肾素激活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后二者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压和血容量的恢复;21.给家兔体重2.5kg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增加;12.5kg家兔血量约为200ml;2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即进入血液1g葡萄糖,血糖浓度增加500mg/100ml;由此可知,家兔的血糖浓度大大超过肾糖阈;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完全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造成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22.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1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一般无明显变化;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尿量增多;另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也使尿量增多;2口服生理盐水后,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快速、明显的变化;因此,尿量变化不明显;23.大量失血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显著减少;因为1大量失血造成动脉血压降低,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2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循环血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25.叙述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功能;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其特点是经多次换元,弥散性投射,与大脑皮层无点对点的关系,冲动无特异性;其功能为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6.简述脊休克及其产生机制;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比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较复杂的反射恢复较迟;内脏反射也能部分恢复;离断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主要是失去从大脑皮层到低位脑干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27.试述牵张反射的概念、产生机制及类型;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产生机制: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内螺旋形末梢变形导致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梭外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兴奋不能引起。
考研运动生理学 简答题
问答题1.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欧联2.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和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4.运动员血液特征和生理意义5.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6.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7、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8、测定脉搏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9、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10、在呼吸过程中, 呼吸是如何对人体酸碱平衡进行调节的12.氧离曲线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影响因素13、运动时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 如何合理地使用憋气?14.二氧化碳、H离子和氧气对呼吸的影响15.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好16.简述糖酵解过程17、糖的有氧氧化过程18、皮肤的散热方式19、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机能的影响20、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21.试述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及其供能特点?2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3.运动前后运动员应如何补糖更有效24.试述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有哪些途径排出25.简述肾脏的功能26.试述肾脏的血液循环过程及特点27、试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28、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29、长跑后为什么尿量减少30、运动性血尿的成因及影响因素31.分泌功能轴的形成与作用过程32.状态反射在人体运动中作用33.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34.试述个体乳酸阈在运动中的理论及实践意义35.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36.如何评价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37、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38、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39、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40、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41.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42.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43.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应用44.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45.疲劳易产生的部位与判断的生理指标46.准备活动的目的或生理意义47、什么是极点及它的产生原因48、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及产生原因49、人体进入高原的生理反应50、高原应激对心肺功能影响51.高原训练对人体产生生理作用52.试述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53.水环境与运动能力54.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55.如何根据机能评定结果监控运动量56.简述机能评定的常用的生理学指标57、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58、少年儿童循环机能的特点59、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60、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61.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特点62.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基本原则63.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有哪些64.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基本内容65.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66、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
生理学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果内环境的稳态不能维持,疾病就会随之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2、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5-6答: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组织细胞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
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P6-7答: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如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
其意义在于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其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P9-11答: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泵)、出胞、入胞(吞噬、吞饮)等。
2、对比说出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P12-14答: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前提是:细胞内外某些离子的分布和和浓度不平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①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极化,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即K+平衡电位。
②动作电位是在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锋电位,包括一个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40题
生理学问答题40题1、试述钠泵得本质、作用与生理意义、钠泵就是镶嵌在膜得脂质双分子层中得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得活性,其本质就是Na+-K+依赖式ATP酶得蛋白质。
作用就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得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得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得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与保持膜内高K+与膜外高Na+得不均衡离子分布。
其生理意义主要就是:①钠泵活动造成得细胞内高K+就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得必要条件。
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与细胞容积得相对稳定。
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得浓度势能。
其就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得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得其它耗能过程利用,就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得动力。
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与Ca++浓度得稳定有重要意义。
⑤影响静息电位得数值。
2. 什么就是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它们就是怎样形成得?(1)静息电位就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得电位差、动作电位就是膜受到一个适当得刺激后在原有得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得膜电位得一过性波动。
(2)静息电位得形成原因就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得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得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
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得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得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于就是随着K+得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得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就是由K+外流形成得,接近于K+外流得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与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与正后电位。
①峰电位得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得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就是造成膜内负电位得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得较高浓度势能, 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
生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A. 物质交换B. 信号传导C. 细胞分裂D. 保护细胞答案:C3. 人体中,哪种类型的肌肉不由人的意识控制?A. 骨骼肌B. 平滑肌C. 心肌D. 骨骼肌和心肌答案:B#### 二、填空题1. 人体神经系统分为______神经系统和______神经系统。
答案:中枢;外周2. 人体的血液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血浆;血细胞3. 人体中,______是调节体温的主要器官。
答案:皮肤#### 三、简答题1. 简述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案: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体温以及参与嗅觉等。
通过呼吸,人体能够获取氧气,这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
同时,呼吸系统还帮助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2. 描述心脏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答案: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和营养需求,同时带走代谢产物。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血液的循环流动。
#### 四、论述题1. 论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答案: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主要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包括调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等。
内分泌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通过激素的微量调节,影响全身的生理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性激素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等。
####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多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症状,医生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请分析糖尿病的生理机制,并简述其治疗方法。
生理学简答78题
生理简答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 (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可将 3 个移出胞外,同时将 2 个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和膜外高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 (1)单纯扩散: O2 、2 、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2+ 、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2+交换。
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考研98个问答题精选1、试述O2与CO2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与过程[参考答案]O2与CO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
O2与CO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与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1.5%与5%。
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O2的运输:主要以HbO2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O2能与红细胞中Hb发生可逆性结合:Hb+O2→HbO2。
在肺由于O2分压高,促进O2与Hb结合,将O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O2分压低,那么HbO2解离,释放出O2。
2〕CO2的运输:CO2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
化学结合运输的CO2分为两种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与HCO3-的方式。
①HCO3-方式:HCO3-的方式占CO2运输总量的88%。
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局部CO2在红细胞内生成碳酸,HCO3-又解离成HCO3-与H+。
HCO3-在红细胞内与K+结合成KHCO3-。
随着红细胞内HCO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O3-,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O3-。
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响向相反的方向进展,以HCO3-形式运输的CO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
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O2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这一反响无需酶的催化,,反响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与作用。
由于氧与血红蛋白与CO2的结合能力小于复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复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局部CO2就以HHbNHCOOH形式运输到肺部。
在肺部,氧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OOH释放出CO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考研98个问答题精选1、试述O2和CO2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参考答案]O2和CO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
O2和CO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1.5%和5%。
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O2的运输:主要以HbO2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O2能与红细胞中Hb发生可逆性结合:Hb+O2→HbO2。
在肺由于O2分压高,促进O2与Hb结合,将O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O2分压低,则HbO2解离,释放出O2。
2)CO2的运输:CO2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
化学结合运输的CO2分为两种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O3-的方式。
①HCO3-方式:HCO3-的方式占CO2运输总量的88%。
由于红细胞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O2在红细胞生成碳酸,HCO3-又解离成HCO3-和H+。
HCO3-在红细胞与K+结合成KHCO3-。
随着红细胞HCO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O3-,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扩散以交换HCO3-。
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HCO3-形式运输的CO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
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O2与Hb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
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CO2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O2就以HHbNHCOOH形式运输到肺部。
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OOH释放出CO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
在心室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
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
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能影响心室充盈量。
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
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
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
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末期容积也恢复到原有水平。
2)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率在60~170次/分围,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
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亦开始下降。
心率低于40次/分时,心舒期过长,心室充盈接近最大限度,再延长心舒时间,也不会增加心室充盈量,尽管每搏输出量增加,但由于心率过慢而心输出量减少。
可见,心率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而过快或过慢时,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3)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兴奋作用,是使细胞膜对钾的正离子通透性降低和对钙的二价正离子通透性增高,导致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除极加速,同时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2期流的钙的二价正离子增加,有利于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强。
3、试述胃排空的过程、原理、特点和临床意义。
[考点]胃的运动,胃的排空及调节。
[解析]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一般在进食后约5分钟,便有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来说,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的食物排空快;在三种主要营养物中,糖类排空是最快,蛋白质其次,脂肪最慢。
此外,胃容物的总体积较大时,排空的速度较快。
对于一餐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胃排空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胃排空的动力来源于胃的运动。
进食后,胃的紧性收缩和蠕动增强,胃压升高,当胃压大于十二指肠压时,幽门舒,可使胃1~3mL 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进入十二指肠的酸性食物刺激肠壁感受器,通过神经和体液(如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促胰液素等)机制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暂停。
随着酸性食糜在十二指肠被中和、消化产物被吸收,这种抑制作用消失,胃的运动逐渐增强,又出现胃排空。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食糜完全排空,故胃排空是间断性的,能较好地适应十二指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
4、何谓胃排空?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胃排空?[考点]胃的运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解析]胃排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促进因素,又有抑制因素。
(1)促进胃排空的因素:A胃容物增多,使胃扩,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运动加强,使胃排空加快。
B胃泌素也可促进胃运动,使排空加快。
(2)抑制胃排空的因素:A肠—胃反射,十二指肠壁上有多种感受器,食糜中的酸,脂肪,渗透压或食糜对十二指肠的机械扩,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的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这个反射成为肠—胃反射,B另外,食糜对十二指肠,空肠上部的刺激,引起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等,他们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抑制胃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当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容物中酸被中和,食物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向远端推送后,他们对肠壁的刺激逐渐减弱或消失,对胃运动的抑制作用便逐渐消失,胃运动又逐渐增强,胃排空又恢复,使一部分食糜排入十二指肠后,反过来又抑制胃运动和胃排空,如此反复进行,使胃的排空速度很好的适应小肠消化和吸收速度。
5、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有区别?[参考答案](1)突触前抑制是中枢抑制的一种,是通过轴突—轴突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的抑制。
例如,兴奋性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与神经元B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A轴突末梢由于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C构成轴突—轴突突触。
C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神经元B的活动,但轴突末梢C所释放的递质使轴突末梢A去极化,从而使A兴奋传到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少,末梢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与它构成突触的B的突触后膜产生的EPSP减少,导致发生抑制效应。
(2)突触后抑制也称为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所引起的。
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受体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Cl-,K+,尤其是Cl-),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出现超极化现象,表现为抑制。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6、何为突触后抑制?请简述其分类及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突触后抑制:它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抑制,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
这种抑制的形成是由于其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状态。
因此,突触后抑制又称为超极化抑制。
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后抑制,它必须首先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它转而抑制其他神经元。
突触后抑制在中枢普遍存在。
分类及意义: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侧枝性抑制是指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来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通过这种抑制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回返性抑制是指当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回返作用于原来的神经元,抑制原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即同一轴突的其他神经元。
这是一种负反馈抑制形式,它使神经元的活动能及时终止,促使同一中枢的许多神经元之间活动的协调。
7、比较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答:突触传递类似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是一种“电—化学—电”的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过程。
(化学性突触的传递:当动作电位扩布到突触前神经末梢时,使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
进入膜的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有利于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他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以Na+为主),从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EPSP。
当EPSP 的幅值达到一定值时,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提高了突触后膜对Cl-和(或)K+的通透性,主要是Cl-,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发生IPSP,降低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呈现抑制效应。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发挥生理效应后,通过灭活酶的作用而失活,或由突触前膜摄取和进入血液途径终止其作用,保证了突出传递的灵活性。
)1.EPSP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2.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和IPSP都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和IPSP 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
8、试比较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和产生原理。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经突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过程称突触传递,一般包括电—化学—电三个环节。
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其轴突分支末端时,使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流,促使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
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将促使突触后膜提高对Na+、K+、Cl-,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主要使Na+流,从而引起局部去极化,此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当这种局部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即可激发突触后神经元的扩布性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