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 说课(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设置的根本意图。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效层面上的着力点。
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
因声求气重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融会贯通就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种渠道。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
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教材总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18篇)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
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
据此,建议: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
二、课时安排,仅供参考。
总课时36课时【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赏析指导”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感知〖“赏析指导”的要素〗1、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3、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4、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5、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6、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7、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赏析示例”的要素〗把握诗歌的结构意脉,准确理解主旨。
〖“自主赏析”的要素〗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鉴赏:开头环境的渲染、诗中即景起兴、反问、比喻等手法的作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内容、风格的异同。
感悟:1、整体梳理本单元双基要素,发现“赏析指导”的知识短文太过笼统、简单,而“赏析示例”强调的又过片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ppt精品课件
一、教材解读 二、教学建议 三、教学示例 结 语
教材解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 系列3:新闻与传记 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 (任意选修四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
教材解读
(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高
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1)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专题教学内容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意旨 10)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意境)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声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48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11(理解形象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体会灵活性和趣味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49
教材解读
(2)明白教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赏析指导(短文):总领 赏析示例(诗作):示范 自主赏析(诗文作品):教师指导下学生赏析活动的 具体凭借 推荐作品: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 学鉴赏活动。 “自主赏析”部分都附有“探究•讨论”和“相关链 接”,提供同学们自主赏析的凭借。 “探究•讨论”问题设计层级明显,注意多方面比较、 引申,符合单元要求和认知规律,极富价值。 “相关链接”资料广泛丰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 探究的空间。
教材解读
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 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 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目标: 积累· 整合 感受· 鉴赏 思考· 领悟 应用· 拓展 发 现· 创新 本书教学定位: 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 探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概念与分类。
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欣赏方法。
4. 诗歌散文中的意境、情感与哲理。
5. 分析与解读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及作者。
2. 鉴赏法:欣赏古代诗歌散文的经典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意境、情感与哲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心得与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其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视频、音频、文本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相关的诗歌散文欣赏作业。
3. 创作展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古代诗歌散文特点的作品。
4.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课时讲授一个章节,穿插相应的欣赏和讨论活动。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特点。
3. 作品欣赏:播放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欣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案例案例一:《登鹳雀楼》欣赏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简介。
2. 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选读。
3. 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欣赏方法。
2. 阅读法: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作品、评论和研究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和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
4. 第7-8周:分组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第9-10周:进行诗歌散文创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2周: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第3-4周:选读古代诗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3. 第5-6周:学习诗歌散文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一)教学准备 1.研究课程标准—— 抓“根本” 2.研究教材———— 抓“工具” 3.研究学情、生情— 抓“对象” 4.研究高考———— 抓“方向”
教材解读 (一)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评价的 基本依据。 2. 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工具。 3. 课程标准“总” 的规定:课程性质、课程 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课程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 4. 课程标准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 具体规定。
诗、文集中编排12 按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互文” “一课一得” 注重学法指导.每个单元三个层次:赏析示例,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诗歌每个单元10首诗,赏析示例1首,自主赏析4首, 推荐作品5首。
教材解读
(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高
度
从总体上把握教材
(1)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专题教学内容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意旨 10)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意境)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声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48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11(理解形象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逻辑性和抒情性)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体会灵活性和趣味性)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49
广 度 多角度拓展教材,拓展思维的宽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简介及教学建议
简介及教学建议
壹
教材总体介绍
编写指导思想
• 在义务教育阶段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 展阅读,以求提升审美境界,为形成一定的传统 文化底蕴奠定坚实的基础。 • 适应高中生文言文的学习要求,着重从文学鉴赏 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诗文。有计划 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能力。
• 音读—义读—情读—美读
2.“诗歌素描”
(理解、感悟、语言转换训练)
◎曾冬《唐诗漫步》
◎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白话散文
(三十年代国立清华大学考题)
曾冬《唐诗漫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 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 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 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 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 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 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 深了。雨渐渐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 孤独的夜晚。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略) 【引导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解决“基本口 粮”】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含义。(略)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真正读懂古诗, 为进一步欣赏打下基础】
四、思考下面的问题,理解作品的主旨。 【结合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方法进一步探究这首诗 的主旨。三个问题可以看作探究主旨的路 径,学生经由对三个问题的回答,不仅能 更好地鉴赏这首诗,而且也可从中学会一 些鉴赏的方法】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0-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部分
作者 荀子 韩愈 陆游 孔子 年份 2010 篇目 《荀子•劝学》 《杂说(四)》 《游山西村》 《论语》
《蜀道难》 《醉翁亭记》
2011
体裁 散文 散文 诗歌 散文
课标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李白 诗歌 欧阳修 散文
2012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散文 《师说》 韩愈 散文 《遇永乐》 辛弃疾 诗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安排
主体部分,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
每个单元各举一篇 诗歌或散文为例, 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供学生参考鉴赏。 附1.“探究· 讨论”:指点方法,提示要点。 附2. “相关链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 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 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 动】
二、说教材
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体 系
注重积累
(朗读、背诵、摘抄、评注)
注重对话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注重专题
(前后勾连,把握重点)
注重读写结合
(赏析与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论鉴赏文章 读书笔记 作业完成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 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
过 程 性 评 价
评 价 建 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教材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投影显示“欣赏”片断)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1、提问学生2、教师补充“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四、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七、品味诗歌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松柏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二)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本单元杜甫的一首诗《蜀相》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诵读指导:节奏与平仄(课后练习)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参考: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深入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教学资源:相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文本资料、图片、视频等。
【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新课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诗歌的起源,介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同阶段的诗歌特点)2. 中国古代散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散文的起源,介绍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等不同阶段的散文特点)【作品欣赏】1. 诗歌欣赏:《登鹳雀楼》(王之涣)(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艺术特色)2. 散文欣赏:《醉翁亭记》(欧阳修)(朗读散文,分析散文的结构、修辞、情感等艺术特色)【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体验和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 教师点评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或散文进行深入阅读,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教材说明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
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感受其中的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4. 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5. 实践活动:编写诗歌散文作品,进行鉴赏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学会鉴赏方法,欣赏名篇佳作。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深层含义,运用鉴赏技巧,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欣赏名篇佳作,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编写诗歌散文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第三课时: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4. 第四课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一)5. 第五课时: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二)六、教学内容6. 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7. 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8. 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9. 诗歌散文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0. 实践活动:诗歌散文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七、教学重点与难点7.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8. 教学难点:探讨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分析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八、教学方法8.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及其艺术特色。
9.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散文的美。
10. 讨论法:探讨诗歌散文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思考作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欣赏艺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概述第一节:诗歌散文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诗歌散文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2. 第二章:诗歌欣赏第一节: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第二节: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第三节:名篇欣赏与分析3. 第三章:散文欣赏第一节:散文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散文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第三节:名篇欣赏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名篇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散文创作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参考书籍: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书籍、论文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概述(2课时)2. 第二章:诗歌欣赏(4课时)3. 第三章:散文欣赏(4课时)4. 第四章:诗歌散文的审美特征(2课时)5. 第五章:诗歌散文的创作方法(2课时)6. 第六章:名篇欣赏与分析(4课时)7. 第七章:古代诗歌散文的传承与影响(2课时)8. 第八章:古代诗歌散文在现代社会的价值(2课时)9. 第九章:实践与创作(4课时)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把握时代特点、分析作品结构、品味语言风格等。
3. 重点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诗或散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 作品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作品,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含经典诗文选篇。
2. 参考书籍: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 音频、视频资料:经典诗文朗诵、表演等视频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第二课时:欣赏唐诗,分析作品意象和情感。
3. 第三课时:欣赏宋词,讨论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说课(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说课(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语文教学必须有一种“大单元”意识,以“文本”为依托,构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层级序列,达到文言知识结构化,教学目标明确化,课堂落实具体化,训练反馈集中化。
作为必修学习的最后一本教材,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和总结,帮助学生为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文化经典研究》的学习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进行下一步自主学习归纳方法,引导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汲取养分,在沉思中固守精神家园。
一、该单元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修订版)》中教学目标分析中关于“阅读与鉴赏”中阐述“文言文阅读是教学难点”,总体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积累巩固、迁移综合、鉴赏审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1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均为古代抒情散文。
尽管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读懂文章内容,悉心体会,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2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并引导学生写一些鉴赏性文字。
3 .对于文章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鼓励学生探究性阅读,尊重个性化理解,拓展思维空间。
二、学情与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必修四个模块的学习应该积累了一定文言知识,掌握了一定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在本模块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文言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深度,读出个性。
2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单元学习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立足文本,披文入情,同时调动学生自我的生活体验,对接古人,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学习难点在于启发学生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古代散文诗歌欣赏》教学建议
《古代散文诗歌欣赏》教学建议万州上海中学高二备课组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是几本选修教材中份量最重的一本。
他的重要地位来自于他本身的难度与高考中举足轻重的分值。
一、教材使用的感受1、教材的作用。
主要立足于对必修部分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古诗文的积淀,以便于提升学生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另外彰显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要点,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形势。
2、编排更系统、更集中。
单元编排各有所侧重,一个单元重点突破一个方面,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
3、选材多样化且更注重典型性。
体现在题材多样、体裁多样,且多为作者的代表作。
4、教学方法导向方面更加注重精讲和自学。
比如,编写大多有诵读提示,并且很具体。
要求老师传授的少了,学生探究的多了。
比如推荐的作品课后有意安排了比较阅读的相关习题,切实把握这一资源,我们便会发现这样更便于学生知识的自主延伸,更便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5、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具体到一首诗,比如杜甫的《蜀相》,你既可以在第一单元使用,重点突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也可以在第二单元重复使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把握、去赏析,同一资源使用率提高了。
7、存在的问题。
针对单元主题不是很强,再加上新内容,备课难度加大,重点也难以把握。
二、教材分析:在前五个必修教材中,古代诗歌有4个单元,22首古代诗歌;古代散文有5个单元,共计17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是在必修教材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
1、书的结构体系。
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文集中编排。
诗歌三个单元,也有三个研究的主题: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专门探究诗的主旨;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专门研究把握诗的意境;三是“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专门研究体会诗的声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说课(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语文教学必须有一种“大单元”意识,以“文本”为依托,构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层级序列,达到文言知识结构化,教学目标明确化,课堂落实具体化,训练反馈集中化。
作为必修学习的最后一本教材,通过对第二单元的学习和总结,帮助学生为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文化经典研究》的学习做好文言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进行下一步自主学习归纳方法,引导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汲取养分,在沉思中固守精神家园。
一、该单元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修订版)》中教学目标分析中关于“阅读与鉴赏”中阐述“文言文阅读是教学难点”,总体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积累巩固、迁移综合、鉴赏审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1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均为古代抒情散文。
尽管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但是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
读懂文章内容,悉心体会,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2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并引导学生写一些鉴赏性文字。
3 .对于文章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鼓励学生探究性阅读,尊重个性化理解,拓展思维空间。
二、学情与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必修四个模块的学习应该积累了一定文言知识,掌握了一定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在本模块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文言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深度,读出个性。
2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学习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立足文本,披文入情,同时调动学生自我的生活体验,对接古人,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学习难点在于启发学生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分析与教学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归去来兮辞》
这是 41 岁的陶渊明出任彭泽令仅八十余天弃官归隐后所作,是陶渊明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
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辞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用典故,重在抒情。
2 、《滕王阁序》
这是 26 岁的王勃南下省亲之际赴洪州都督严公滕王阁之邀宴席上的即兴之作。
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其基本主题就是两个字:赞美。
赞美所在的滕王阁,赞美滕王阁上看到的美景,赞美宴会的盛况,赞美眼前的主人,赞美与会的嘉宾。
而写到自己时则是抒发人生感慨: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命运之悲,伯乐难遇、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悲,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身世之悲,壮志难酬、舍国为家的痛苦抉择。
在大起大落、腾挪跌宕的笔势下,交织着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他于痛
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在逆境中吟唱,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本文是典型的骈体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
但因文章融入作者对现实与人生的新的感受认识,真情实感贯穿文章中,而使骈偶形式有了充实的内容,变得灵动起来,充满生命气息,文采绚丽而斐然。
3 、《逍遥游》
《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
本文节选的是文章第一部分,提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无待”,从而实现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的“逍遥游”,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里。
这种想象实则是庄子对现实人生困境的一种超脱,是庄子向往的理想人格和精神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灵魂上的逍遥,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困扰的无知无欲恬淡超然的心理状态,是无限趋近而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本文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多用比喻,在想象和夸张中营造雄奇开阔的意境,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富有感染力。
同时善用寓言,多有对比,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使说理更透彻明了,更充分有力。
4 、《陈情表》
这是晋初散文家李密辞不应征,上给晋武帝的表。
“表”是古代的一种公文,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在此表中,李密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能远离,所以暂不能应召;还陈说辞命不就并非有意矜尚名节,留恋旧朝。
两者的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意在表白心迹和恳切陈情,可知“陈情”确是表文的特点。
此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恰切地表达了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此表饱含深情,尤其是将自己进退两难、忠孝难全的狼狈处境和祖孙真挚深厚的感情写得婉转凄恻,催人泪下。
此表措辞委婉,尽显说辩艺术,通过“以弱动人”“以颂求人”“以诚宽人”“以计安人”等策略,层层递进,最终打动了武帝,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之愿。
四、学生的背景知识与认知问题
从学生的背景知识来看,学生对于四篇文章的作者了解不尽相同:对于陶渊明及其思想有一定了解,对于王勃作品的风格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庄子及其思想了解不是很多,对于李密相对陌生。
学生主要的认知问题在于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了解不多,尤其是写作时的背景知识不多。
其次,由于学生经历有限,缺乏与作者相同或相似的的生活体验。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单元编选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很具有代表性。
根据选文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1 .注重诵读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诵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单元所选课文在内容上和文体上的特殊性,教学中更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
学生可以通过节拍和用韵的变化,领悟作品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借助精词和妙句的推敲,品味作品语言的生动和传神;揣摩句式和语气的不同,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2 .运用测评手段
适当运用测评手段,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成绩比照,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根据对形成性评价的分析,反思教学内容与手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 .读写结合
走进文本,提供素材,对话古人,对接情感;走出文本,联系自我,抒写自我,嫁接生活。
这一进一出,体现了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呈现,写作基于文本,拓展联系自我。
读写结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比如,教授《滕王阁序》就可聚焦佳
句,展开画面,亦可由古思今,激励自我;教授《逍遥游》就可驰骋想象,虚中悟理;教授《陈情表》就可推人及己,创设情境,措辞委婉,自陈无奈;教授《归去来兮辞》就可质疑探究,陈明作者“乐情”抑或“苦情”等。
总之,读写结合,在阅读后滋养心灵,通过写作凝练思想。
东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