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资料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4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整理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4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整理知识点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一、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感觉的含义:感觉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过程,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知觉的含义:知觉指大脑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产生对事物整体认识的过程。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

二、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影响因素:(□简答题)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因素活动目的与组织三、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记忆的含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1、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2、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4、记忆按感知器官可分为: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嗅觉记忆型味觉记忆型肤觉记忆型混合记忆型5、按意识类型可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1有意回忆。

记忆的过程:在记忆的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

遗忘的含义: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确认。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就是一切知识与经验的基础,就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瞧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就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就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就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瞧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就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您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您还就是能知道您的朋友在说什么,这就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就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就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就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有意义学习的概念。

(江南博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正确答案:B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体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正确答案:B 【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正确答案:A 【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实质。

陈述性知识解决的主要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成人的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这主要是() A.情绪 B.兴趣 C.态度 D.个人的知识经验正确答案:D 【解析】个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人的时间知觉,成人相对于儿童来说,其知识经验更加丰富,故时间知觉比儿童更加精确。

吃了糖后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味觉对比的现象。

智慧树知到《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以及()。

答案: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心理过程包括()答案:认识(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答案: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

()答案:对5、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将可能性转变为()。

答案:现实性第2章单元测试1、注意的基本功能是()。

答案: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2、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答案:有意后注意3、注意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

答案:注意的起伏4、我们经常能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一边玩手机,这种现象是()。

答案:注意的分配5、间接兴趣是指对()感兴趣。

答案:结果6、无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7、有意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对8、有意后注意需要意志的努力。

()答案:错9、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答案:对10、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可以维持学生的有意后注意。

()答案:错第3章单元测试1、感觉包括外部感觉和()。

答案:内部感觉2、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这是()。

答案:嗅觉适应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答案:7±2个组块5、下列属于保持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的有()。

答案:记忆的回涨现象、随时间推移,记住的越来越少、有些细枝末节的忘了,主要内容还记着、全部忘没了6、主体的情绪、态度等状态影响记忆效果。

()答案:对7、干扰说认为,导致个体产生遗忘的主要原因在于所记忆的材料受到()作用所致。

答案:前摄抑制、倒摄抑制8、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动作、表象等形成对事物的间接的和()的反映。

答案:概括的9、定势对问题解决都起消极作用。

()答案:错10、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称为()。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思维导图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思维导图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注意
注意的广度 1-知识对象的特点
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源自中学生学习心理认知过程
感觉 知觉 注意
瞬时记忆,时间短,容量大 特点 短时记忆,时间短,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 识记,有意识记(主要方法),无意识记,机械识记(死记 硬背),意义识记(理解记忆)
记忆的过程 保持,巩固的过程 再现(回忆和再认)。回忆:过去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他们在脑中重新呈 现。再认:过去的事物在眼前,能把他们加以确认的过程
创造性培养 思维
创造性的培养方法 课程环境塑造个性
创造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问题解决
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注意就 容易分散,工作就难以进行下去
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 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 需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二重要的活动则必须要有意注意参与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持续时间越长,越稳定,但感受性 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变换,成为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精品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精品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江南博哥)1[单选题]心理学家指出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OA.警觉反应阶段B.抗拒阶段C.衰竭阶段D.结束阶段正确答案:C知识点: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熟悉)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

2[单选题]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A.广泛性焦虑障碍B.强迫症C.创伤后应激症D.恐慌障碍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熟悉)参考解析: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3[单选题]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o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正确答案:C知识点:第6章》第1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了解)参考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4[单选题]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正确答案:A知识点:第6章>第1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了解)参考解析: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

5[单选题]焦虑症等属于中学生常见的()。

A.心理困扰B.心理障碍C.心理疾病D.精神疾病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6章》第1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熟悉)参考解析:焦虑症属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6[单选题]小刘老怀疑自己的手脏,所以一天不停地洗手,这种行为属于()。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各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各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 素,他们属于____。
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 _和____等三个过程。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 究的核心内容。
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 ____和____。
3、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 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 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 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 程,一是____,一是____。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 、图表 B 、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 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
习的( )
A 、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消退律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 是( )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 是( )
A 、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 、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
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一个(

A 、动物的存在 B、生物的存在 C、物的存在 D 、意
识的存在
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弗洛依德 二、填空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章节习题:中学生身心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章节习题:中学生身心发展

第一章中学生身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 )个高峰期。

A.一B.二C.三D.四2.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 )的间断现象。

A.阶段性B.连续性C.定向性D.顺序性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具有( )。

A.差异性B.灵活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4.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这是( )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

A.幼儿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5.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的前提是( )。

A.平等B.相容C.互利D.信用6.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 )、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A.相互认识B.产生好感C.情感确认D.情感探索7.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A.相互原则B.平等原则C.真实原则D.相容原则8.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 )A.认知障碍B.能力障碍C.智力障碍D.人格障碍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年末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B.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C.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等D.交往能力的障碍限制了中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关系的理解10.下列关于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场所和方式B.中学生异性交往要自然适度C.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应尽量减少异性交往D.中学生异性交往要留有余地11.初中生到( )岁左右,心脏、肺脏发育就接近成人水平。

A.12B.13C.14D.1512.青少年生理上成熟的标志是( )。

江苏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考试试题

江苏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考试试题

江苏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考试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__。

A.引起学习动机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2、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棱3、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的决赛前。

S国的教练在排兵布阵,他的想法是:如果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好,并且伤势已经痊愈,那么让4号队员出场;只有4号队员不能出场,才派6号队员出场。

如果决赛时6号队员出场,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A:4号队员伤势比较重B:4号队员的竞技状态不好C:6号队员没有受伤D:如果4号队员伤已痊愈,那么他的竞技状态不好4、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___ 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5、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次课程改革。

A:六B:七C:AD:九6、英语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愿望,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高尚的动机E:重视个别差异7、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单因素论B.二因素论C.群因素论D.三维结构理论8、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9、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A:抽象思维B:逻辑思维C:形象思维D:概括思维10、以下不属于受教育者义务的是。

A:遵守法律、法规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保持身心健康1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只受到后面对前面的 干扰,所以只有倒摄 抑制
只受到前面对后面的 干扰,所以只有前摄 抑制
/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课本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P126
四、记忆 (四)遗忘
选择题
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
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
痕迹衰退说 干扰抑制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同化说
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 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 是不均匀的,有先快后 慢的特点。
/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让过儿先后学习两组难度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 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 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课本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P125
四、记忆
选择题
(三)记忆的过程
识记类型(开端)
遗忘
识记
有无目的: 无意VS有意 方法: 机械VS意义
B:转移
C:动摇
D:起伏
/ / 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课本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P119
二、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及分类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选择题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任何一种有效的活动都必须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辨析: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的注意,教学中必须避免学生的无意注意。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方面。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单位时间内注意到事物对象的数量。
第一节 认知过程
3、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程度 常规思维: 创造思维:也叫创新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成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例: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 A、概括性 B、灵活性 C、间接性 D、直觉性 答案:C
第一节 认知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对知觉对象进行理解,并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等。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二、注意 (一)概念 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其根本特点就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任何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被动的,不自觉的;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 主动的,自觉的。受主观因素影响。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中学生心理的认识过程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然而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我们正是依靠感觉把客观事物精确地分解为个别属性,并对其细微差别做出精细的鉴别。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

例如,听一首歌曲,我们除了反映它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这些个别属性外,还反映这些属性之间在时间延续、空间定位和运动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从而组合成为曲调和旋律稳定、完整的一首歌曲,这就是知觉。

所以,知觉和感觉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性质。

我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越丰富,获得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其反映的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面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从生理基础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在多种分析器的参与下,通过反映事物多种属性并整合后才形成知觉。

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一)激发功能
(二)指向功能 (三)维持功能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二)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三)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四)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五)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力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 系,而是倒U性曲线关系。
涵,对于认知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及其特 性要重点掌握。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 肤觉。 2.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三)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明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转暗)和暗适应(照明 开始或由暗转亮)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主讲老师:秘秘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目 录
01 02 03
认知过程 学习概述
04 05 06
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 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知识点 认知过程 学习概述 学习动机 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 学习理论
2014 下 3 0 1 0 1 0
2014 上 2 0 1 0 0 0
2013 上 1 0 1 1 1 0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
(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三、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划线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要点(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要点(心理学部分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学生学习心理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三者的关系?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

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学的萌芽(1)灵魂论(2)人性论2.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3.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主要观点:●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意识流”——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整体组织性,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元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古典行为主义:华生主要观点:●心理是一个黑箱,不能直接观察,因此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第一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A.感觉B.直觉C.知觉D.思维2.个体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感受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4.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后效C.感觉适应D.联觉5.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

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6.“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7.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音乐时会产生相应的视觉。

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直觉D.联觉8.(2014年真题)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9.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0.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声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13.(2011年真题)王铭在吵闹的教室仍能专心读书。

这是()。

A.选择性注意B.分配性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4.(2012年真题)王老师讲课时,迟到的钱冰突然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15.(2013年真题)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16.杨柳被教室窗外小鸟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

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7.注意转移比较困难的情况是()。

A.事先有注意转移的信号B.后继的活动吸引力大C.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D.后继的活动意义重大18.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称为()。

A.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9.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

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0.人们游览过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A.动作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情境记忆2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逻辑记忆B.言语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2.下列哪种记忆具有容量大、形象鲜明、易衰退的特点?()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操作记忆23.工作记忆是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它的信息容量一般为()。

A.2~7个组块B.5~9个组块C.5~7个组块D.没有限度24.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是()。

A.外显记忆B.内隐记忆C.陈述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25.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属于()。

A.陈述性记忆B.逻辑记忆C.形象记忆D.程序性记忆2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进行操作的记忆是()。

A.长久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27.下面不属于记忆过程的是()。

A.识记B.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再现D.复述28.小明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联系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弄清楚三角形的意义,最后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保留在记忆中。

这种记忆方法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29.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贝尔B.阿特金森C.艾宾浩斯D.班杜拉30.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干扰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31.学习程度达到()时,学习效果最好。

A.50%B.100%C.150%D.200%32.某同学读书10遍刚刚好能背诵下来,他需要再读()遍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A.5B.10C.20D.1533.对学习材料的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遗忘多,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系列位置效应D.双重记忆34.由于考试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属于()。

A.干扰说B.提取失败说C.压抑说D.消退说3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

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双重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36.(2014年真题)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37.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A.提取失败说B.动机说C.消退说D.同化说38.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过度复习B.及时复习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3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

A.间接的、概括的B.直接的C.表象的D.内在联系的40.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就能确诊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因,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41.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42.新手在刚开始学开车时会在头脑中一边思考油门、离合和刹车的动作步骤,一边进行实际操作。

这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43.画家在创作时总会在头脑中先思考所要创作的作品形象,然后根据这一形象进行创作。

这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44.能够超越生活经验的局限、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45.小明在解答一道数学题时,经过多次分析都没能找到解题思路。

他在休息时突然对问题答案做出了一种猜测,并利用这种猜测成功地解答出了问题。

此时,小明的思维方式属于()。

A.分析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46.为了解决教师布置的一道物理难题,某学习小组5名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最终集思广益解决了难题。

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A.分析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47.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学习英语,这种思维方式属于()。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48.有一位营销员在某家饭店观察欧洲人饮茶时发现,由于欧洲人鼻子较大、鼻梁较高,每当茶水剩余不到半杯时,茶杯的边沿就会碰到鼻子。

由此,他发明了一种斜口杯,风靡全欧洲。

他运用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49.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A.思维的具体化过程B.思维的概括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抽象过程5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A.概括B.分类C.抽象D.比较51.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是()。

A.概念B.内涵C.外延D.判断52.下列不属于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智力B.动机C.认知风格D.敏感性53.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灵感出现于()。

A.准备期B.酝酿期C.豁朗期D.验证期54.()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桑戴克B.皮亚杰C.马斯洛D.阿特金森55.皮亚杰认为,()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A.图式B.意象C.表征D.概念56.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从而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这是图式的()过程。

A.表征B.同化C.顺应D.平衡5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其正确顺序是()。

①具体运算阶段②形式运算阶段③感知运动阶段④前运算阶段A.④①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58.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9.(2013年真题)赵明能根据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的原理,推出A、B和C 的关系。

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小张最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60.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想法一致。

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A.自我中心主义B.直观形象性C.知觉的集中性D.不可逆性61.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能逐渐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获得长度、体积、面积和重量的守恒概念。

这表明儿童已经达到了认知发展阶段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3.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中,()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64.最近发展区是指()。

A.现有水平B.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C.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D.以上都不对65.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桑戴克D.苛勒6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67.下列不属于问题解决特点的是()。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平衡性68.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