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贵族类型和特点
解读《理想国》第八卷
![解读《理想国》第八卷](https://img.taocdn.com/s3/m/b9067184cc22bcd126ff0cf2.png)
第四种制度
三种人
第一种人,听任发展,在民主国家里比在寡 头国家里更为强暴 第二种,每个人在追求财富的时候,天性中 节俭的人变成了富翁 第三种,所谓“平民”了。他们自食其力, 不参加政治活动,没有多少财产。在民主 社会中这是大多数。要是集合起来,力量 是最大的。
第三种人时常集会分享好处---头头的出 现,开始从中得到好处,---劫掠者与被 掠夺者斗争的开始---推选出的平民保护 人顺理成章成为领袖人物
• “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者掌权,便叫做贵族 政治;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个人掌权 ,便叫做王政”。在这种政体之下,尊崇统治者 ,完全不让战士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 非战争活动,重视教育,特别是文艺和德育被视 为与国家品质息息相关的。实行公有制,共产、 共妻、共子。规定统治者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竞 技和战争等等,这都是“贵族政体”的显著特征 。而这样的政体也正是著者所推崇的,在其看来 ,之后的四种政体都是由“贵族政体”蜕变且堕 落而形成的。
慑于僭主 的淫威, 不敢有异 端思想, 对僭主敢 恨不敢言
在柏拉图 看来已经 是城邦最 后的祸害
柏拉图指出当时的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 主政制、僭主政制都是非正义的政制,只 有建立哲学家的王政或贵族政制才是正义 的善的理想的政制。 他得出了这五种政治制度下的人的幸福程度 ,他们依次是:王者型、贪图名誉型、寡 头型、民主型、僭主型。
• 柏拉图企图改革旧的贵族政制,主张建立 新的以哲学家为国王的正义的国家,他以 正义论作为区分政制的标准,认为凡是按 照全城邦公民利益的、各等级按其本性做 自己的事并保持和谐一致的政制就是正义 的政制;凡是只照顾统治者利益的、各等 级不按其本性做自己的事而互相干扰的政 制,就是非正义的政制。
• 他认为只有把权力和知识、政治和哲学结 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因为哲学家懂 得辩证法,能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掌握 实在的知识或真理,特别是掌握正义本身 、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神圣的原型描绘 出理想的政治制度和治国方略。 • 柏拉图认为政治体制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 之上,因为在他看来“城邦和个人性格之 间都是相似的”,
三种贵族类型和特点
![三种贵族类型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3108ccad51f01dc281f168.png)
八世纪以前比较混乱,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8世纪查理大帝建立封建帝国。
封建贵族的泛指和特指。
①封建贵族的泛指,呈现出了一种模糊性。
例如:把不同身份的人如地主、领主、骑士、诸侯、高级僧侣、富人都称之为贵族,不是很合适。
而马克·布洛赫的“13世纪以前都不存在贵族”的说法又过于极端。
问题的症结是:多年以来史学界不断争论的是一个以特权、世袭为特征的过于求全的贵族定义,而对贵族结构的变化则缺乏了解。
马克·布洛赫的贵族定义:贵族是一个社会等级,特征是特权和世袭制度。
根据这个标准,他认为13世纪前不存在贵族阶级。
因为就阶级定义而言,13世纪之前的欧洲没有一个世袭的。
家谱清晰的贵族权贵等级只是在13世纪之后,加洛林王朝的显贵的后裔(指查理曼时期经常派人去地方当官,而帝国崩溃后则自成贵族)、地方上的地主和不同起源的骑士,才共同构成一个有着共同生活习惯的贵族阶级。
何为封建贵族:贵族的封号也被人当做衡量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准。
大贵族是公爵、侯爵、和伯爵,这些人被称为诸侯。
小贵族是骑士。
他们主要的职业是打仗,为国王和诸侯服务。
公爵的来源:一个是部落首领(如斯瓦本公爵);皇帝的姻亲关系等受封公爵。
侯爵的来源:领地大,但不如侯爵公爵地位高,是边远地区的边疆地方官。
伯爵的来源:地方官在帝国崩溃后各自为一方贵胄。
大贵族(公侯伯)都要由国王来分封。
小贵族(骑士)有的由国王来分封(帝国骑士),有的由大贵族分封。
骑士一般没有资格分封骑士,但有的地方也有。
贵族的谱系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贵族封号和社会地位。
仅有贵族封号而无贵族血统的人,不是“真正的贵族”。
以此可以区分:大贵族和小贵族;旧贵族和新贵族;行政官和均是者;贵族大家族的兴起。
贵族世袭制度在十世纪以后兴起。
职业和财产的状况也是衡量贵族身份的标准。
职业:均是、行政、司法。
财产:王室领地、诸侯领地、贵族庄园。
鼓足是地方上的统治者。
贵族地位强盛,王权的相对衰弱(二者是对应的关系)。
欧洲的贵族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cdc72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76.png)
欧洲的贵族文化一、封地和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些大家都知道的爵位排列,偶就不说了偶感兴趣的是爵位和领地的关系欧洲国家,一个大国也不过50万平方公里,而一个小国只有5万平方公里,那一个男爵,到底有多少领地呢?话说男爵的领地,在欧洲的习惯是30个到50个骑士领的规模,恩恩,在这里我们就必须想象一下,一个骑士领到底有多大——查资料查不出直接的数据,但是这里面有二个因素可以借鉴首先,我们必须说明独立领地的最基本单位——庄园QUOTE:庄园里最主要的是土地,另外还有农舍、谷仓、牛栏和马厩,还有手工作坊,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从种粮食到纺纱、织布、缝纫、烘面包、酿造啤酒,从饲养牛羊鸡鸭到做袜子、鞋子、水桶、碟、盆、酒杯、铁器、锅、菜刀等,全部在庄园内部进行,只有少数和外部进行交往,甚至给庄园外的人送信,也是由庄园里的隶农去做。
只有在城市中,才有专门的送信的人。
在乡村中,自己拥有土地的自由民是极少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土地的隶农。
每一个庄园里的土地都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种是领主保有地。
它们是庄园里最好的土地,隶农每星期有固定的几天在它们之上耕作,这些土地的农产品归领主所有。
第二种是隶农的份地。
每个隶农家庭都拥有一块份地,隶农用一定时间耕作,份地上的农产品归隶农所有,养活自己的一家。
第三种是公地。
它包括所有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荒地和森林。
公地的所有权一直是模糊不清的,反正在中世纪时,庄园里的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庄园内所有农民──不论是隶农还是自由农,都受到该庄园贵族领主的管辖,都对该庄园的贵族领主有着依附关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根据资料,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庄园的规模一般情况下并不大,一个大庄园的土地面积大概就在1000亩—1500亩之间(包括领主保有地、隶农的份地、公地),而一个小庄园的土地面积只有500—600亩左右,由于欧洲中世纪以庄园为基本经济单位,通常把一个庄园称为一块地产(当时城市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呢),因此,一个半独立的骑士,其领地很可能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庄园QUOTE:一副骑士盔甲,就相当于一个农场(庄园)的三年收入基本上如果这样看的话,那一个男爵的领地,大概就是50个或者100个庄园了QUOTE:男爵领有大有小,历史上在英国,大的如威廉王的半血缘的兄弟莫尔坦拥有793处地产,年收入达2500英镑(日后升为伯爵),小的如德文郡的罗伯特持有15处地产,年收入仅为26英镑。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fb6d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2.png)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在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贵族是中世纪法国社会的重要阶层,他们拥有土地、财富和政治权力,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贵族间的权力斗争、贵族与国王的关系以及地方贵族与皇室的对立等。
本文将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并以此探讨中世纪法国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群体。
他们分为三个阶层:高等贵族、低等贵族和地方贵族。
高等贵族主要指的是国王和王室的亲属、贵族会议的成员以及军队的指挥官等,他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低等贵族则是指那些没有亲戚关系的贵族,他们通常在地方上担任官职或参与地方军事活动。
地方贵族是指那些在地方上拥有土地和权力的贵族,他们通常对国王和高等贵族不太忠诚,因而经常与国王发生冲突。
在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间的权力斗争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由于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他们经常会在政治上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之间的争斗时常不可避免地引发内乱和战争。
在法国的百年战争期间,贵族之间的争斗导致了国家的内乱和分裂,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方贵族与国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地方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大量的权力和财富,他们通常都不太愿意接受国王的统治和管理。
地方贵族经常与国王产生对立和冲突,导致国家治理的混乱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国王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统一法律和税收制度等。
中世纪法国的贵族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如贵族的生活奢华、贵族对农民的剥削以及贵族与教会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中世纪法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和重要的议题。
贵族的存在和行为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虽然中世纪时期的法国贵族问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问题也促使了法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英国贵族等级的由来和权限+英国贵族称谓的演变
![英国贵族等级的由来和权限+英国贵族称谓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6d3f95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c.png)
英国贵族等级的由来和权限+英国贵族称谓的演变公爵(Duke):在西方“公爵”是一种意译,即“当地的最高爵位”。
所以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
公爵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归属古罗马的地方部落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
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14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
15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公爵拥有其领地内全部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他们在中世纪时仅为国王名义上的臣属。
所以,国王往往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Marquess):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
称呼起源于查理曼大帝时期,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
起初由国王任命,时间一久就成为了半独立状态。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侯爵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
侯爵的权力、地位一度和伯爵不相上下。
在英国,拉丁语的“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
直到10-14四世纪(各地不尽相同,在英国要到15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
所以,与其他爵位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是最少的!侯爵大都出身于地方的大家族,不同于公爵往往仅为半独立状态,但可任命当地官员。
伯爵(Earl or Count):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
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成为割据一方,可世袭的大封建主。
在英国,伯爵这一爵名,来源于北欧的丹麦,是历史最久的爵位。
1237年黑太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伯爵一直是英国的最高爵位。
后来,伯爵的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成为贵族的第三等级。
伯爵的权力和侯爵相差无几,也是半独立状态、可任命当地官员。
但特殊的是——有的伯爵经常是公爵的委托代理人,其代表公爵时权力甚大,常常由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转而成为统治者!公爵、侯爵、伯爵三种贵族为高等贵族——他们均拥有大量的领土,能实行独立或者半独立的统治。
古代欧洲贵族阶级划分
![古代欧洲贵族阶级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54e1f3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a.png)
古代欧洲贵族阶级划分
古代欧洲贵族阶级划分多以血统和土地财产为基础。
在中世纪,贵族阶级被分为两类:非继承贵族和继承贵族。
非继承贵族是由国王任命的高级官员和骑士组成,他们的权利和地位基于国家的授予。
继承贵族则是通过血统继承财产和地位的贵族,他们的权利和地位基于家族的传承。
另外,贵族阶级也按照权力和地位的高低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英国和法国,贵族阶级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在德国和意大利,贵族阶级分为亲王、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而在西班牙,贵族阶级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
除了这些等级以外,贵族阶级还有其他的区别。
在英国,贵族阶级分为王室贵族和非王室贵族。
王室贵族是指与王室有血缘或联姻关系的贵族,如亲王、公主、公爵和伯爵。
非王室贵族则是指没有这种关系的贵族,如子爵和男爵。
在法国,贵族阶级分为贵族和士绅。
士绅是指没有领主地位但有财产和地位的贵族,如领主和骑士。
总之,古代欧洲贵族阶级划分多以血统和土地财产为基础,同时按等级和其他因素进行区分。
这种阶层分化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趋于消失,但历史上的贵族文化和传统仍然影响着欧洲社会。
- 1 -。
贵族的十个特征
![贵族的十个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3f0e5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a.png)
贵族的十个特征
贵族的十个特征
一、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二、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三、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四、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五、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七、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
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八、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九、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
西方的官爵、服饰的相关介绍
![西方的官爵、服饰的相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78eb0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0.png)
西方的官爵、服饰的相关介绍西方的官爵、服饰、建筑的相关介绍国外的爵位等级爵位是欧洲封建君主国内分封贵族的等级制度。
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
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
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
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
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
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
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
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
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
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
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
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
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
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
人可分为三种三类
![人可分为三种三类](https://img.taocdn.com/s3/m/29a475c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7d.png)
人可分为三种三类
从人类进入文化阶段开始到现在,人这个站立着的有思维的动物就有了级别的区分,用三种和三类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每个人所在地位子,免得人类天天这么迷茫,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为什么先用三种后用三类呢,这是有原因的,种即是血统,是传承,是基因,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作用几乎是难以改变的。
三种:贵族(有钱有气节、无钱有素质)、平民(有钱无素质)、奴隶(无钱无素质).
三类:修身(代表意识形态)、争利(代表生产关系)、活命(代表生产力).
贵族,有权势威望,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这是良好的家教传承,来自于上天的赐予,也有后天拼搏得到的,但却很少,并不是有钱就是贵族,有了几个钱,手脸还是泥污没净,在装腔作势是没有用的,那只能吓唬一下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平民:赖父母庇荫,不用劳动,也可以丰衣足食,很清闲的生活,
让自己悠闲自得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什么事那就看自己的修为了,做点事业未尝不可,吃喝嫖赌也是人生。
奴隶:那些出生于穷困潦倒的底层阶级,天天为了生活奔波,为了活命,天天为一日三餐算计的人就是奴隶,一天不用自己的手去劳动就没有饭吃,披星戴月,只是为了别人做嫁衣.
修身:这类人没有多少欲望,知识面广,学问修为深厚,并不一定学历高就能做的到,从衣着到吃食都以得体,简洁,合口营养,闲暇看书下棋,研究多种为自所用的资料.
争利:这类人是好事者,大到帝王将相,小到无名小卒,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社会关系很广,但没有节操,认贼作父,有奶是娘,左右逢源,一旦无利可图,无油水可捞,立即翻脸断交。
活命:这类人最可怜,但也没有办法,谁也无法改变他们,只知道出力,让人家付钱,并希望给予的越多越好,给少了就骂人,天天抱怨自己没有机遇,怀才不遇,老子天下第一。
网络图文。
英国贵族的爵位种类和等级
![英国贵族的爵位种类和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58258f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8.png)
英国贵族的爵位种类和等级
英国贵族的爵位种类和等级非常丰富多样。
按照等级,英国贵族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
其中,公爵是最高级别的爵位,而男爵则是最低级别的爵位。
在这五个等级中,公爵和侯爵是最高级别的爵位。
公爵和侯爵都是由国王颁发的,而且他们通常都是贵族中的最高领袖。
伯爵是第三级别的爵位,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贵族中的重要成员,他们掌握着很多的实权。
子爵和男爵则是最低级别的爵位,他们通常是贵族中的较为普通的成员。
但是,在英国贵族社会中,即使是最低级别的爵位,也比普通人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
在英国贵族社会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爵位。
比如,女爵爵位是由女性继承的爵位,他们通常是从父亲或丈夫那里继承的。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爵位,比如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爵位,以及一些特殊的名誉爵位,比如勋爵。
总的来说,英国贵族的爵位种类和等级非常丰富多样,每个爵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无论是哪种爵位,都代表了英国贵族社会中的一种身份和地位。
- 1 -。
贵族特征你有吗?
![贵族特征你有吗?](https://img.taocdn.com/s3/m/c4e41a1b4431b90d6d85c70c.png)
貴族特徵你有嗎?
一、守時: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
他們懂得,即使是無意遲到,對其他準時到場的人來說,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二、談吐有節:注意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總是先聽完對方的發言,然後再去反駁或者補充對方的看法和意見。
三、態度和藹:在同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望著對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東西,看書報,心不在焉,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四、語氣中肯:避免高聲喧嘩,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氣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扯開嗓子說話,既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影響周圍的人,甚至使人討厭。
五、注意交談技巧: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確同意,也不當著他人的面指責對方是“瞎說”、“廢話”、“胡說八道”等,而是陳述己見,分析事物,講清道理。
六、不自傲:在與人交往相處時,從不強調個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現自己的優越感。
七、信守諾言:即使遇到某種困難也不食言。
自己談出來的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身體力行是最好的諾言。
八、關懷他人:不論何時何地,對婦女、兒童及上了年紀的老人,總是表示出關心並給予最大的照顧和方便。
九、大度:與人相處胸襟開闊,不會為一點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鬧意見,甚至斷絕來往。
十、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種不幸時,儘量給予同情和支援!。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80ba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1.png)
浅析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
中世纪时期,法国的贵族是统治阶层,拥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巨大权力。
法国贵族的特点是虚荣、奢侈和剥削,他们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顾及民众的疾苦。
法国贵族主要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城市贵族和教会贵族。
贵族主要来自于皇室和高阶领主家族,他们拥有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权力,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过程。
城市贵族则是拥有城市土地和财富的富商,他们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贵族并列。
教会贵族则是指教会高级官员和修道院院长。
法国贵族的权力主要来自于拥有土地和封建关系。
贵族拥有庞大土地和农奴,农奴需要为贵族耕种土地,一定比例的作物收成将会被贵族剥夺。
此外,贵族还拥有重要的军事力量,他们往往拥有自己的军队,参与国家战争,并对周围居民进行保护。
贵族还通过战争掠夺和收取税款谋取巨大财富。
尽管法国贵族拥有巨大的权力,但他们的影响在中世纪后期逐渐减弱。
这主要是因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以及城市的崛起和商业的繁荣使得城市贵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国王也加强了对贵族的控制,使得贵族的特权和权力逐渐被限制。
总之,中世纪时期法国贵族问题是一项复杂的问题,贵族拥有极大的权力和特权,但是这些权力在后期逐渐受到限制。
虽然贵族问题在历史上已经成为过去式,但仍有许多其它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https://img.taocdn.com/s3/m/b2e5fc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a.png)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剧变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他们的特点和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各国贵族的背景与特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小国,而这些小国的统治者多为贵族。
各国贵族主要由王族、大夫和诸侯共同组成。
1. 王族:王族是各国的君主家族,拥有独特的统治地位。
他们以血缘关系来维系家族利益,并通过婚姻联姻来扩大势力范围。
2. 大夫:大夫是各国的富裕贵族,通常是国家的重臣。
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
3. 诸侯:诸侯是各国的领地和势力的统治者。
他们将自己的领地视为独立的国家,在外交、军事等方面有相对的独立性。
不同国家的贵族阶层在权力和地位上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他们在各自国家的政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官僚阶层的组成与作用除了各国贵族,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了官僚阶层。
官僚阶层是为了解决政权扩张和统治需要而形成的新阶层,主要由官吏组成。
1. 官吏选拔:为了确保官吏的公正和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行官吏的选拔。
各国设立了状元、秀才等科举考试,以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2. 官吏职责:官吏在政府中负责行政、司法和军事等工作。
他们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管理国家事务、制定政策和执行命令的责任。
官僚阶层的出现使得各国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运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专权的影响。
三、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贵族与官僚阶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1. 争斗与合作:各国贵族和官僚阶层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贵族们通过选拔优秀的官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官吏则依靠贵族的支持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2. 社会稳定与制度建设:贵族和官僚阶层共同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制度的建设。
他们通过制定法律、征收税收、发展经济等手段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三代贵族及其表现
![三代贵族及其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004bf7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8.png)
三代贵族及其表现
中白
俗话说三代养出一个贵族,因此,三代贵族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第一代贵族象日本人,表面规矩,西装笔挺,说话鞠躬弯腰,然而这些贵族由于品行不够,急于表现自己,压力巨大,因此一些细节上还可以看出他们是倭寇,比如最明显的是一转眼,他们就会在豪华的马路旁面揭开裤子撒尿。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一代贵族,他们虽然有些钱,然而动不动脏话就出来;虽然有些地位也有些学历,动不动就大赌大赢大输之类的话;虽然他们也搞些慈善事业,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赚过钱,拿股民的钱还自称富翁富婆之类,透支老婆的声誉,还自称名人高手之类。
第二代贵族象欧洲人,虽然有些原罪,偷过别人的抢过别人的,然而已经修炼得内外一体了,已经知道赎罪了,文明是由外而内的,他们受到良好教育或家境比较好,比较文明礼貌和尊重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拘谨,面对竞争稍显颓废。
这种人我们旁边也比较多,他们比较诚实可信、职业化程度高,人文底线比较高,有知识、有学识,只是有时太注重形式主义,动不动英语冒出来。
第三代贵族象美国人,表面上阳光、强势、口无遮拦,有些强势,但也真情,正是场合可以西装笔挺,运动场上也可以挥汗如雨,鸡尾酒会温文尔雅,到了乡间也倒是入乡随俗,有时不太注意,有些破绽,没有太多的顾忌和技巧层面,然而战略上总是占得先机,他们是典型的大雅若俗,大智若愚,如果一时糊涂,会把他们看作农民兄弟的。
这样的贵族经常就在我们身边,可惜的是,我们总是用日本人的要求要求他们,因而不是庐山真面目。
我就认识几个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主,一句话,高人,不光懂的人觉得高,他自己也活得高。
说了这么多贵族,倒不是自己想成为贵族,精神上的自立和贵族,应该是必要的。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b36fdd3a79563c1ec4da7101.png)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在中国历史上,贵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政治观念和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贵族一词相当古老。
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
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
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真正的贵族是要讲家世和社会背景的。
假如以有无爵位来判定贵族,世界上尚存在贵族的国家已经屈指可数。
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垂临人间,特权时代终结,传统贵族已经逐渐湮灭,新贵族则被赋予崭新内涵。
亚里士多德在对古希腊诸城邦各种政体的比较研究时指出,凡少数人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的政体,称为“贵族政体”。
贵族制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存在于奴隶制国家的贵族共和制;另一种是存在于封建制国家的贵族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公元前5~公元1世纪的罗马共和国。
国家最高官员是执政官,由公民大会从贵族中选出2人,任期1年;其他高级官员大部分也是选举的。
但选举事宜以及国家的立法、行政大权由奴隶主阶级中少数显赫贵族代表组成的元老院所掌握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因此各地都有不同的阶级制度。
中国历史悠久,爵位随朝代更替有所变化。
大致上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爵位制度是帝制的一部份。
明朝以后,又在五爵之上增设亲王和郡王两个等级。
1912年清朝灭亡后,爵位制度亦被继立的中华民国所废除。
在中国历史上,贵族政治或者说世家寡头政治,曾经流行过两次。
第一次是周朝克商之后分封诸侯,建立宗法制,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诸侯在本国之内为大宗,大夫为小宗,这样层层分封,各在其位,“子子孙孙永宝用”。
这种贵族政治,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非常类似,持续了四五百年,到了战国时期,总算宣告破灭。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多半是贵族,偶尔有孔子这样的士人,也是破落贵族的后裔;战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学问家则有半数以上是平民,其中“去贵族化”最得力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消灭了六国的所有贵族。
8中世纪欧洲贵族详解
![8中世纪欧洲贵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6d0787948d7c1c708a145d1.png)
等级贵族
12世纪-14世纪贵族结构出现变化: 1. 比较完善的贵族特征:财产、血统、世袭、贵 族职业、贵族生活方式,形成贵族的标识。
何谓封建贵族
马克·布洛赫的贵族定义:贵族是一个社会等级, 特征是特权和世袭制度。根据这个标准,他认为 13世纪前不存在贵族阶级。因为,就阶级定义而 言,13世纪之前的欧洲没有一个世袭的。家谱清 晰的贵族权贵等级。只是在13世纪之后,加洛林 王朝的显贵的后裔、地方上的地主和不同起源的 骑士,才共同构成一个有着共同生活习惯的贵族 阶级。
·
马 丁
路 德
文艺复兴的四个基本价值观念 体现出近代精神
个性-创新、求新求异、根基、勇敢、 自然、内涵 理性-传统理性和动态理性、平衡、高 峰体验、精度、深度、广度、强度、高 度 人性-人的类性、人道主义、人文主义 诗性-浪漫主义、极度诱惑和极度克制 之间动态平衡
市民知识分子能振兴欧洲纲领
要和平,不要战争 要秩序,不要紊乱 要丰裕,不要饥饿 要文化,不要愚昧 要美德,不要腐败
等级贵族
3. 骑士贵族和大贵族合并后形成贵族等级。两 者之间通婚。骑士阶层上升。
4.功名的重要性导致地主的骑士化。地主要成 为领主,要争取一个骑士的身份。身份性地主和 非身份性地主之间出现鸿沟。骑士的身份更加尊 贵。
5. 等级贵族与其他自由公民只见那划分出严格 的界限。贵族与非贵族之间形成鸿沟,非贵族难 以进入贵族等级,成为贵族一部分。
等级贵族集团瓦解。
等级贵族瓦解的原因
1 君主和政府收回贵族的行政权、军事权和司 法权
泰国古代贵族等级
![泰国古代贵族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fbfbd56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png)
泰国古代贵族等级在泰国古代也存在着贵族等级,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泰国古代贵族等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泰国古代贵族等级1.泰国合十礼氛围3大类,跪拜式、下蹲式、站立式。
跪拜式合十礼常见于平民拜见皇室和僧侣,下蹲式合十礼为女性拜见长辈、老师或上级,站立式合十礼常用于同辈或同级间的行礼。
在泰国,站立式合十礼最常见。
根据合十时,双手高度的不同,站立式合十礼又分为四类,一:高位合十礼,即拇指位于眉心,双掌指尖位于额头发迹处。
平民向皇室、僧侣时使用。
二:中位合十礼,双手拇指位于鼻尖,双掌指尖位于眉间处,常用于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行礼时使用。
三:低位合十礼,双手,拇指位于下巴处双手指尖位于鼻尖处,常用于同辈或同级之间行礼使用。
四:胸前合十礼,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常见于长辈、上级等还礼使用。
2.在特定场合泰国平民遇见皇室成员需行跪拜礼,平民向皇室行礼后,皇室一般点头或在胸前合十即可。
在不便行跪拜礼的情况下,平民需向皇室成员行高位合十礼,即拇指位于眉心,双掌指尖位于额头发迹处。
3.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
注意,地位较低或年轻者,应先向对方行礼。
4.在行礼要求上,唯有和尚不受约束,不必向任何人还礼,即使面见泰王和王后,也不用还礼,只是点头微笑致意。
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行礼。
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需跪拜在地。
5.晚辈从长辈面前经过,需要行礼,并弯腰走过以示尊敬。
长者在坐,晚辈应坐地或下跪,头的高度不可超过长辈。
泰国贵族爵位王族的爵位王族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是王族成员一出生既具有的爵位,一种是国王封赐的爵位。
王族出生后的爵位是根据本人同国王的血统关系的亲疏而定。
凡出生于王室者,不论是王子、王女或王孙,均称为昭(即亲王)。
昭又依次分为昭法、帕翁昭、蒙昭三个等级。
每个等级又份为数等,简介如下:1、昭法,是高等王室成员出生后的爵位,分为两等:第一等是王后或者东宫娘娘所生的子女。
春秋战国的世家与豪族
![春秋战国的世家与豪族](https://img.taocdn.com/s3/m/de965d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f.png)
春秋战国的世家与豪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一个剧烈变革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世家与豪族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家与豪族展开探讨,包括其起源、特点及其对社会演变的影响。
一、世家与豪族的起源世家与豪族起源于古代中国社会的贵族阶层。
在春秋战国时期,田地的流转与私有制的确立使得社会出现了财富差距的扩大,富裕阶层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世家与豪族。
二、世家与豪族的特点1. 继承血统: 世家与豪族通常通过世袭的方式将权力和财富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族的纯正血统,婚姻往往在同族之间进行,以加强家族的团结和传承。
2. 控制土地: 世家与豪族通常拥有大量田地和财富。
他们以土地为基础,通过种植农作物来积累财富,并控制着大片土地的农业生产。
3. 政治影响力: 世家与豪族在政治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他们通常担任各个国家的要职,参与国家决策并干预国家政策。
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政治联盟和斗争,争夺政治地位和利益。
4. 文化繁荣: 世家与豪族拥有广阔的财富和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条件。
他们积极推动文化繁荣,支持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发展。
三、世家与豪族对社会演变的影响1. 社会分化: 世家与豪族的崛起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
他们与贫穷人民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2. 政治剧变: 世家与豪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促使各国之间发生频繁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不同世家和豪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了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
3. 高尚文化的发展: 世家与豪族对文化的重视促进了当时文艺的繁荣。
他们赞助学者和文化人物,鼓励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这些文化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社会风气的演变: 世家与豪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奢侈生活和享乐主义思想导致了道德风气的衰败和社会道德的沦丧。
四、春秋战国世家与豪族的演变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家与豪族也经历了自身的演变。
法国古代贵族
![法国古代贵族](https://img.taocdn.com/s3/m/dd8a9f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8.png)
法国古代贵族在古代,法国已经出现有贵族之说,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法国古代贵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法国古代贵族(1)社交礼仪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
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
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
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
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
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
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
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
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
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
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贵族
![贵族](https://img.taocdn.com/s3/m/e8c987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6.png)
“我们跟国民党相反,他们是以一个贵族的姿态、老爷派头在人民中出现,我们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 在人民中出现。”
这是1958年9月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
1 基本解释
03 反义词
目录
02 引证解释 04 英文翻译
目录
05 政治学含义
07 东方
06 爵位
贵族,最初指的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 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基本解释
(1)权贵的家族。多指帝王的内外亲族,或中央或地方的大豪族。 (2)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以及现代君主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有特殊权位或世袭权位。
东方
中国
日本
中国自三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和后世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大分裂的社会有共同点,贵族拥有爵位、领地,在 自己的领地内作为君主,而同时又对高一等级的君主效忠服役。其代表性制度为周代的五等爵制,主要规定了在 天子(在周朝指整个古代中国的君主)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天子是天下共主、除了作为贵族拥 有自己的直辖领地外,统辖所有的诸侯,而诸侯按照爵位等级治理领地、统辖下级附庸贵族。诸侯封建制度到了 东周开始逐渐乃至全面崩溃,如春秋时期的楚国,本为子爵,因不满其国大爵小,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于公 元前704年称王;其后其他六个主要诸侯国也纷纷称王,周天子仅为名义上的“天子”。自秦汉中国开始实行完 全的郡县制之后,后世朝代皆以郡县制为主;然而历朝为安抚改朝换代之功臣、嘉奖有特殊贡献之文武官员,仍 时有分封之举,然而此后封爵贵族对于领地事务的控制已大大不如三代时期的自主性、绝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世纪以前比较混乱,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8世纪查理大帝建立封建帝国。
封建贵族的泛指和特指。
①封建贵族的泛指,呈现出了一种模糊性。
例如:把不同身份的人如地主、领主、骑士、诸侯、高级僧侣、富人都称之为贵族,不是很合适。
而马克·布洛赫的“13世纪以前都不存在贵族”的说法又过于极端。
问题的症结是:多年以来史学界不断争论的是一个以特权、世袭为特征的过于求全的贵族定义,而对贵族结构的变化则缺乏了解。
马克·布洛赫的贵族定义:贵族是一个社会等级,特征是特权和世袭制度。
根据这个标准,他认为13世纪前不存在贵族阶级。
因为就阶级定义而言,13世纪之前的欧洲没有一个世袭的。
家谱清晰的贵族权贵等级只是在13世纪之后,加洛林王朝的显贵的后裔(指查理曼时期经常派人去地方当官,而帝国崩溃后则自成贵族)、地方上的地主和不同起源的骑士,才共同构成一个有着共同生活习惯的贵族阶级。
何为封建贵族:贵族的封号也被人当做衡量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准。
大贵族是公爵、侯爵、和伯爵,这些人被称为诸侯。
小贵族是骑士。
他们主要的职业是打仗,为国王和诸侯服务。
公爵的来源:一个是部落首领(如斯瓦本公爵);皇帝的姻亲关系等受封公爵。
侯爵的来源:领地大,但不如侯爵公爵地位高,是边远地区的边疆地方官。
伯爵的来源:地方官在帝国崩溃后各自为一方贵胄。
大贵族(公侯伯)都要由国王来分封。
小贵族(骑士)有的由国王来分封(帝国骑士),有的由大贵族分封。
骑士一般没有资格分封骑士,但有的地方也有。
贵族的谱系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贵族封号和社会地位。
仅有贵族封号而无贵族血统的人,不是“真正的贵族”。
以此可以区分:大贵族和小贵族;旧贵族和新贵族;行政官和均是者;贵族大家族的兴起。
贵族世袭制度在十世纪以后兴起。
职业和财产的状况也是衡量贵族身份的标准。
职业:均是、行政、司法。
财产:王室领地、诸侯领地、贵族庄园。
鼓足是地方上的统治者。
贵族地位强盛,王权的相对衰弱(二者是对应的关系)。
此外,贵族的声望也特别重要。
贵族家族的兴衰,常因继承、地位、诠释的变化而变化。
欧洲贵族家族的不稳定性。
贵族的等级制度:1525年皇帝查理五世把西班牙的贵族分为三等:大贵族(诸侯)20人,有封号的贵族(几百人),骑士和绅士(上千人)——这就是西班牙的贵族集团。
封建贵族的谱系模糊。
德国历史学家卡尔·施密特研究修道院祈祷书上万个要僧侣起到的姓名。
特点:1贵族谱系突出有显要事迹的人;2贵族在称呼上很随便,有时跟父姓,有时跟母姓。
3这些人分别属于很多贵族家族。
4财产按父系来继承,但儿子和女儿都能够分割财产。
51100年后,开始强调父亲的兴和父系单亲继承制。
法国历史学家杜比的研究:世纪的贵族与以前的贵族有继承关系。
马康纳地区的研究证明了这点。
2.杜比受布洛赫影响,以为13世纪前欧洲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贵族阶级。
年他研究了法国cluny 200平方公里内1080-1100年间105个富人的状况,发现他们的后裔在12世纪被称为骑士。
对这些人上溯发现来自的六个家族已经分化为24个家族。
由此杜比认为:1100年的贵族是一个世袭集团。
杜比的研究修正了布洛赫12世纪的骑士是一个新兴阶级的看法。
围绕着施密特和杜比的发现,学者们开始对13世纪前欧洲不存在贵族阶级的看法产生怀疑。
封建贵族谱系不清的原因:(从财产关系来论述)1。
封建财产不是私有财产,导致财产继承的复杂化。
2.两者的区别:封建财产的继承是有限制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是没有限制的。
如果无法服兵役,无法继承财产。
采邑的所有权属于封君。
采邑理论上不可自由买卖。
附庸死后,不经过封君同意,原则上不能自动把采邑传给儿子。
采邑层层分封导致多级附庸制度。
多级制度下继承的损耗:一个德国男爵有20个领主,另一个人有43个领主。
这些领主来自于贵族的本领,无法把全部领地让儿子继承。
一块采邑上有多重分封关系,造成财产所有权
关系的不明确。
给继承带来困难。
【等级贵族】12-14世纪贵族结构出现变化:1.比较晚上的贵族特征:财产、血统、世袭、贵族职业、贵族生活方式,形成贵族的标识。
2.大贵族集团和骑士集团实行集团间合并。
nobility和aristocracy的区别。
前者指某人从国王或者大贵族那里获得的贵族身份,主要指接受采邑的武士;厚着来自希腊语,指“最好的”。
“最优秀的”,引申为大贵族家族。
武士一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直到十二世纪后,才具有真正的贵族等级意识。
本来打仗的武士也过起了贵族的生活。
骑士们创造出自己的文化。
3.骑士贵族和大贵族合并后形成贵族等级。
两者之间通婚。
骑士阶层上升。
4.功名的重要性导致导致地主的骑士化。
地主要成为领主。
要争取一个骑士的身份。
身份性地主和非身份性地主之间出现鸿沟。
骑士的身份更加尊贵。
5.等级贵族与其他自由公民之间划分出严格的界限。
贵族与非贵族之间形成鸿沟,非贵族难以进入贵族等级,成为贵族一部分。
6.全牛的观念。
要求家谱、封号、财产、职业和生活方式的统一。
【等级贵族形成的原因】1.封建财产想私有财产的转移。
2.地方割据加剧,促使大贵族和武士之间联盟。
2.不再分封地位低下的人为骑士。
提高分封骑士人的等级,只有大贵族、国王可以分封骑士,骑士不再分封他人为骑士。
4.贵族拥有特权,可以免交赋税。
贵族与领地结合后,拥有领地裁判权。
贵族拥有了领主、地主和法官三种身份。
成为有别于其他阶层的特殊阶层。
拥有两种封建权力和三种政治权力,即领主权、地主权、行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
【等级贵族的职业】1.利用三种身份和五种权力进行统治,成为统治者。
2.打仗是贵族的天职,用mile来表示距离,因此其实有别于用脚走路的农民。
相当与现代有车族。
3.贵族生活方式:严格遵守贵族契约;体现贵族行为规范;要有忠诚、勇气、绅士行为等美德;要有慷慨、优雅、热情等骑士风度;要具有文化素养,能够社交、写爱情诗、背诵文学片段。
这是对大贵族宫廷生活的模仿。
三、权贵贵族封建社会后期,三个原因导致贵族结构的变化:1.王权的加强。
2.贵族集团内部分化。
3.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出现城市显贵。
*等级贵族的瓦解。
【等级贵族的瓦解原因】1.君主和政府收回贵族的行政权、军事权和司法权。
2.政府臣民关系取代封建附庸关系。
3.黑死病之后农业危机导致的农业秩序危机,领主向地主转化。
4.商人阶级崛起,乡绅阶级崛起。
5.贵族经商,贵族和城市显贵合流。
6.专业化的官僚出现。
7.国王的朝廷的重要性(6和7之间是因果关系,官僚阶级逐步取代世袭贵族)。
8.等级贵族和等级外显贵的通婚。
【新的贵族团体——权贵贵族】1.旧贵族和新贵族之争。
2.以实际权贵和财富衡量贵族身份,可以用钱或者官职获得贵族身份。
3.贵族的城市化,因为国王的朝廷在城市。
4.文艺复兴新文化促使贵族转变,人文主义者成为贵族的教师,文艺复兴文化开始取代骑士文化(忠诚、爱情和绅士行为)。
5.权贵贵族又呈现出开放性,富裕人士和官员可以通过社会流动成为贵族。
不宜过分强调这个时期的贵族领地、封号和血缘。
【结论】三种类型:一种是封建贵族(不能继承财产的,等级谱系模糊的);一种是等级贵族(内部是融合的,外部是禁止通婚的);一种是权贵贵族(有钱有权皆可成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