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读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2、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翠鸟一课,出示翠鸟图片。
2、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强调应注意的关键笔画。
3、“翠”是什么意思?(翠绿)师:绿得发亮,颜色漂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也了解到翠鸟是一种颜色非常鲜艳的鸟。
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吧——
4、字理渗透,解“翠”
(1)老师也查了“翠”,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字理资料:
师描述:这是古人创造的“翠”——就像一只头朝下,收起翅膀,从空中向下俯冲的鸟。
(2)请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文字描述,你对翠鸟有什么新的认识?(原来下面的“卒”同“猝”是速度极快的意思。
翠鸟不光是颜色漂亮,速度也极快)(3)你们知道翠鸟干什么速度快?翠鸟到底是不是捕鱼高手?我们在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深入学习“捕鱼”,领悟写法
1、迅速打开书,找找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在写翠鸟捕鱼?板书:捕鱼
2、抽生读,评价(正音)。
3、体会“反衬”
(1)引导:孩子们,有没有去河里抓过鱼的?抓住了吗?你觉得小鱼怎样?(很机灵,不好抓)这么机灵的小鱼却逃不出翠鸟的手掌心,翠鸟怎样?
(2)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谁找出句子了,给我们读读。
(3)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
(4)老师有疑惑了,作者是写翠鸟机灵,怎么反而说小鱼机灵呢?(反衬)
(5)指导朗读。
4、“对比阅读”感受写法
(1)翠鸟捉住鱼了吗?画出翠鸟捕鱼的句子。
生汇报读。
(2)出示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写翠鸟捕鱼的——
出示句子:翠鸟离开苇秆飞过去,捉住小鱼,飞走了。
(3)比较阅读:哪句写的更胜一筹?好在哪儿?我们来讨论讨论!
生交流:
A体会比喻的好处。
“像箭一样”。
还能像什么一样快?(闪电般)你感受到什么?(速度很快)指导读
B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
并相机板书连续动词。
a、体会“蹬”。
做“蹬”的动作,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怎样?(有力,反应之快)。
b 、体会“叼”。
翠鸟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生做动作感受:把你们的小手当作翠鸟又尖又长的嘴,叼一叼水中的小鱼。
感受翠鸟捕鱼的精准、狠。
c、体会“贴”。
感受翠鸟飞行的轻快。
5、手脚配合带上动作读。
6、男女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都觉得作者写得好,看来准确地运用动词,能把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得更具体,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读起来就仿佛亲眼看见了似的。
对吗?板书:用词准确
三、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1、老师准备了翠鸟捕鱼的视频,我们来感受一下翠鸟的动作。
2、谈观后感,引导感悟写法:
刚刚我们所看见的画面,是人们用慢镜头拍摄的。
实际上翠鸟捕鱼的过程几秒钟就能完成。
那老师就有疑惑了,如此迅雷不及掩耳速度的动作怎么就被作者给捕捉到了呢?(细心观察)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细致地去观察翠鸟?(爱鸟)。
3、小结:作者之所以把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得如此传神,是因为作者爱鸟,花心思细心观察,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细致描写的结果。
四、迁移运用
1、我们也来向作者学习。
请看这样一组图——出示猫捉老鼠画面。
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准确运用动词,说一说猫是怎样捉老鼠的?看谁动词用的最多,最准确。
如果能加上形象的比喻就更妙了!
2、出示动词:盯、趴、跃、伸、扑、按、抛、撕、咬……
3、交流评价。
五、回归课题、呼吁爱鸟
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捕鱼高手——翠鸟。
翠鸟真是人如其名,配得上这样的好名字呀!
2、补充资料——汉江水鸟
鸟儿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我们安康美丽的汉水之滨,也生活着许多珍稀水鸟——
生欣赏汉江水鸟。
3、推荐阅读《安康珍稀水鸟个性化邮集》
板书:
5 翠鸟
捕鱼
蹬……叼……贴……飞……
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