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112d77f1922791688e82c.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529d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7.png)
国开电大2024年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答案:B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答案:A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D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C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体系,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二、简答题答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8a22f6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1.png)
.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不仅遵循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还通过自身的智然和创造力•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
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和直观的形式 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的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特别是毛泽东,他在£论持久战3中强调了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内通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2024年国索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蓦本夙理低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试卷A
一、的述■(本・共1小■,每小・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 出:“从的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法点是:对对思、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2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椰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 日‘自觉的能动性‘,地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生调物质 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A卷](https://img.taocdn.com/s3/m/9beae8f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f.png)
[客观题局部]一、判断题(第1—30题。
每题1分,共30分。
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 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1、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与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开展。
( A P32、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根底上,使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
(B P103、马克思与恩格斯不仅提醒了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且还作了详尽的细节描绘。
( B4、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及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A P165、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意识决定物质。
( B6、规律具有稳定性即可重复性,而历史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社会历史的开展是没有规律可言的。
( B P5459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A P43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A9、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 A10、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都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B P7611、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尊重客观规律。
( B12、绝对真理指的是人类追求的最后真理。
(B13、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 B P3914、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A P1101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A16、科学技术不仅在于造福人类,还在于“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与统治的权力〞,而使技术的胜利要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
( A1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5a2b25901020207409cb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 )1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https://img.taocdn.com/s3/m/42204c29f524ccbff12184c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机读卡上涂黑正确选项的序号。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社会发展规律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历史观是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1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14cb758e9951e79b89276f.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答案一、选择题CACAB CBBDC CCDAD DCCCC CCCDD BBCCC CCADD CBCDB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判断正误并阐述理由)1、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错误(2分)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4分)2、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错误(2分)该命题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是正确的,但过分否认感性认识,这是错误的,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
3、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正确(2分)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
(4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分)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使用价值的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其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分)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这个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一定的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前者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后者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卷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f8b5a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6.png)
XXXX ─XXXX 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试卷(A 卷)专业:全校年级:2025考试方式:开卷学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框内,否则无效;必须工整的写上班级、姓名和序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阅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B.物质C.人的本质D.规律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B.朴素唯物主义C.唯意志论D.形而上学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辩证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4.“刻舟求剑”的错误表现在剑主人认为:A.事物永恒运动B.运动和静止统一C.运动就是静止D.事物永恒静止5.“望梅不止渴”,这是因为:A.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本身B.人对事物的反应等于事物本身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精神物质具有同一性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现意识具有:A.决定性B.能动性C.预见性D.主动性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复杂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8.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绝对性和相对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9.“乐极生悲”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量变引起质变B.态度决定人生C.细节决定成败D.性格决定命运10.“守株待兔”寓言表现出故事中主人公: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C.主观能动性D.客观实在性11.“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着重说明了:A.认识滞总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和认识合一12.关于“百闻不如一见”的认识正确的是:A.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可信B.感性认识都是可信的C.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直观生动D.感性认识未必反映事物本质13.根据认识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和“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不等于真知B.熟知就是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4.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解读以下正确的是:A.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B.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决定社会发展15.“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这说明:A.文化决定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B.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C.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D.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国家文明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https://img.taocdn.com/s3/m/099c80e34afe04a1b071dee5.png)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选择题后面的答题卡内。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有没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4.唯物主义认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来考察,物质的唯一特征是A.本质的可知性B.本原的统一性C.形态的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科学证明,人脑是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9.主要矛盾是指A.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B.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C.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D.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10.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B.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1肯定方面是A.事物中的矛盾的次要方面B.事物中的积极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之日趋发展壮大的方面12.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14.客观真理是指A.永恒真理B.真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16.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工具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技能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D.生产工具18.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19.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C.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20.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163】A卷](https://img.taocdn.com/s3/m/10f55961f61fb7360b4c65c3.png)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来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劳动创造的。
4.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 “五讲四美”的主要内容: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10.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2.垄断的实质或目的在于攫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家竞争的结果使利润率平均化,超额利润的获取是暂时的;但在垄断产生后,持久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则成为可能。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4.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fc7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与答案及评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与答案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5017e4bb4cf7ec4afed08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科学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连续性和间断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生产力,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说明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1、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的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1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统治的主要途径是A、通过“个人联合”B、通过“参与制”C、通过人事参与D、开办股份公司1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即事物的客观规律C、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固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D、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二、多项选择题答案: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有哪些?2、简述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https://img.taocdn.com/s3/m/c4daa5a1680203d8ce2f246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 辩证法理论D 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产品的分配形式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A 唯物主义B 宿命论C 唯意志论D 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8、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1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劳动工具的状况B 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A卷](https://img.taocdn.com/s3/m/321e74595acfa1c7aa00cc7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期末试题(A卷)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C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的标准。
(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终考大作业及答案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终考大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758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e.png)
2024春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终考大作业及答案・、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衣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C论持久战》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J清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字数不少于1200字参考答案:对实践的理解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核心概念,是理解世界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关键,马克思在《关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对实践的能动性进行了强调,进一步丰富了对实践的理解。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实戕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它不同「•动物的本能活动,而是人类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它们对对软、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意味若,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更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性活动去接触、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同时,人们又根据这些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去改造世界,使世界发生符合人类需要的变化<1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就是实践的本质所在.二、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它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https://img.taocdn.com/s3/m/fb9ffabb1a37f111f1855bf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中的“合理内核”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4.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5.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6.哲学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7.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8.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9.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C )A.对立统一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不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11.“我思故我在”是(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正确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卷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A)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B)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B)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C)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C)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D)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B)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B)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4.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A.地理环境B.社会意识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25.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C))A.逻辑学 B.自然科学 C.艺术 D.语言学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A.社会关系B.社会劳动C.意识D.语言28.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D)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9.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31.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I(v+m)>ⅡCB.I(v+m)=ⅡCC.Ⅱ(c+v+m)=I(v+m)+Ⅱ(v+m)D.I(c+v+m)=I(v+△v)+Ⅱ(v+△v)32.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D)A. 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D)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全部预付资本D.剩余价值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 )A.交换价值B.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36.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B)A.V∶C表示B.C∶V表示C.Pm∶A表示D.m∶V表示37.商品必须是(A)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38.公式W……P……W '表示的是产业循环的(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实现阶段39.私人垄断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C)A.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D.金融寡头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D)A.国际卡特尔B.国际托拉斯C.国际辛迪加D.跨国公司二、多项选择题:4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4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ABD)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科学社会主义4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ACD)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43.下列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BCD)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44. 剩余价值(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4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BCD)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
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4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9.简述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论述题:50~5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试题后相应位置上。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第四,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