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归纳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07bbd31580216fc710afd03.png)
指令条数
MIPS×106
MFLOPS:表示每秒百万次浮点操作次数,用下式计算:
MFLOPS=
程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浮点操作次数
程序执行时间×106
MIPS是单位时间内的执行指令数,所以MIPS值越高说明机器速度越快。
MFLOPS是基于操作而非指令的,只能用来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而不能体现机器的整体性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归纳
张齐整理
第一章
一、
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二、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吞吐量: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单位是字节/秒(B/S)。
响应时间:表征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度量
利用率:表示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占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用1k*4的片子2114组成2k*8的存储器需4个芯片
地址线——(211=2048)需11根(片内10根,210=1024,片选1根)
数据线——8根控制线——IO/ M和WR
六、只读存储器
七、
1.存储器的模块化组织
一个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主存储器是线性编址的。这些地址在各模块中有两种安排方式:顺序方式、交叉方式
为提高访问效率:命中率h越接近1越好,r值以5—10为宜,不宜太大。命中率h与程序的行为、cache的容量、组织方式、块的大小有关
例: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19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100次,已知cache存取周期为50ns,主存存取周期为250ns,求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CPU对cache写未命中时:为包含欲写字的主存块在cache分配一行,将此块整个拷贝到cache后在cache中对其进行修改;拷贝主存块时虽已读访问到主存,但此时并不对主存块修改,统一地将主存写修改操作留待换出时进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7aa50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c.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硬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计算机硬件组成: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存储器(主存)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包括:内存储器(CPU 直接访问),外存储器。
2、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3、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包括:计算程序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4、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5、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注:1、冯诺依曼结构: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
2、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和处理器的结合。
3、指令流: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流向控制器。
数据流: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由内存流向运算器。
二、数字计算机的软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11)1、系统软件:包括服务性程序、语言程序、操作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程序: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设计。
三、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吞吐量: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用bps度量。
2、响应时间:表征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度量。
3、利用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在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4、处理机字长:常称机器字长,指处理机运算中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运算的位数,如32位机、64位机。
5、总线宽度:一般指CPU从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互连的内部总线一次操作可传输的二进制位数。
6、存储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通常是字节)的总数目,通常用KB、MB、GB、TB来表示。
7、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数信息量,一般用B/s(字节/秒)表示。
8、主频/时钟周期:CPU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按照规定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多长时间完成),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6eb4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1.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7. 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解:P9-10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早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不在同一芯片上,现在的CPU内除含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外还集成了CACHE)。
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
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逻辑单位。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通常主、辅存容量分开描述)。
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指令字长:一条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整理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8bcb8fa76e58fafbb00301.png)
一.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1945年,数学家冯诺依曼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二.计算机硬件框图1.冯诺依曼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2.现代计算机转化为以存储器为中心各部件功能:1.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2.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3.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处理运算结果4.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鼠标键盘)。
5.输出设备可将机器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打印机显示屏)。
计算机五大子系统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由于运算器和控制器在逻辑关系和电路结构上联系十分紧密,尤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出现后,两大不见往往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合起来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把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简称为I/O设备。
现代计算机可认为由三大部分组成:CPU、I/O设备及主存储器。
CPU与主存储器合起来又可称为主机,I/O设备又可称为外部设备。
主存储器是存储器子系统中的一类,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可以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另一类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又称外村。
算术逻辑单元简称算逻部件,用来完成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单元用来解实存储器中的指令,并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来执行指令。
ALU和CU是CPU的核心部件。
I/O设备也受CU控制,用来完成相应的输入输出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13b3d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1.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x《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一、算术逻辑单元1、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算术逻辑单元(ALU)是一个对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数据进行算术和逻辑操作的硬件单元,它执行CPU中算术逻辑操作的所有活动。
主要有:加减乘除运算以及位操作(AND,OR,NOT)等。
2、算术逻辑单元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由控制单元(CU)、累加器(Accumulator)、比较器(comparator)、移位器(Shift)、全加器(Full-Adder)、多位加法器(Multiple Adders)、多位乘法器(Multiple Multipliers)、掩码器(Mask)、屏蔽器(Shifter)等组成。
3、算术逻辑单元的运算过程(1)算术运算:它包括加减乘除运算,算术运算主要是把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累加器中,进行算术运算以后,将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然后传输到输出总线上。
(2)位操作:它包括AND,OR,NOT,异或等,位操作是把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屏蔽器中,通过屏蔽器进行位操作,将结果存放在累加器中,同样传输到输出总线上。
(3)比较:算术逻辑单元还可以进行比较运算,以及移位,比较运算是把两个操作数从输入总线传到比较器中,比较两个操作数的大小,将结果存放在标志位中,寄存器中存放比较结果。
二、指令周期1、指令周期的概念指令周期是指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需要完成的时间,也就是说,指令从被CPU读取到完成执行的时间段称为指令周期。
它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条指令完成执行的时间。
2、指令周期的分类指令周期可以分为主周期和子周期两种,主周期是指一条指令完成执行所需的最少时间,而子周期是指每一步执行完成的时间。
3、指令周期的作用指令周期是指系统的处理速度,它是用来评价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
在进行计算机系统设计时,可以根据指令周期调整处理器的结构,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078e2a033d4b14e84246867.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80个重要知识点汇总1、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设备和各类总线等。
1)中央处理器(处理器/CPU):核心部件,用于执令的执行。
2)存储器:内存和外存3)外部设备(简称外设,也称I/O设备):输入、输出设备。
4)总线:用于在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2、软件1)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O/S)2)应用软件: 电子邮件、文字表格软件等。
3、计算机层次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ISA(简称体系结构或系统结构):连接软件和硬件的一个“桥梁”,是一台计机可以执行的所有指令集合。
微体系结构(简称微架构):具体实现的组织。
是由逻辑电路实现的,而逻辑电路又是按照特定的器件技术实现的。
编程语言低级语言:和运行计算机底层结构密切相关。
例: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是一种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语言,通过用简短的英文符号和二进制代码建立对应关系。
高级语言:和底层计算机结构关联不大,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是高级语言。
翻译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
汇编程序:也称汇编器,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解释器):将源程序中的语句逐条解释,转换成机器指令执行。
编译程序(编译器):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汇编或机器语言目标程序。
4、冯诺依曼结构基本思想(1)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
存储程序: 指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入主存并能自动执行的过程。
(2)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自动执行指令。
存储器:存放数据和指令输入、输出设备: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机。
(3)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表示指令和数据。
5、冯诺依曼结构模型机通用寄存器组:由若干个通用寄存器组成,用于存放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
标志寄存器:用来存放ALU运算得到的一些标志信息。
程序计数器(PC):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IR):用于存放从主存储器读出的指令。
主存地址:每个存储单元的唯一编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d3152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8.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科复习总结★第⼀章计算机系统概论本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以及计算机的⼀些主要指标等需要掌握的内容:计算机软硬件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概念、冯.诺依曼的主要思想及其特点、计算机的主要指标本章主要考点:概念1、当前的CPU由哪⼏部分组成?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cache (⾼速缓冲存储器)2、⼀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哪些部分?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3、什么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各由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电⼦元器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
主要包括运算器(ALU)、控制器(CU)、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组成部分。
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档的总称,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应⽤软件和⼀些⼯具软件。
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完善与扩充,⼀部分软件⼜是以另⼀部分软件为基础的再扩充。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内,可按地址寻访●指令和数据⽤⼆进制表⽰●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来表⽰操作的性质,地址码⽤来表⽰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机器以运算器为中⼼,输⼊输出设备和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5、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机器字长:CPU ⼀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 中的寄存器位数有关●存储容量:存储容量= 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的位数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反映存储字长主频吉普森法●运算速度MIPS 每秒执⾏百万条指令CPI 执⾏⼀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FLOPS 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第⼆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本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以及应⽤。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36c3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f.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以下是一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可以根据规模、用途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超级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等。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它包含了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
4. 存储器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从高速缓存到主存再到辅助存储器,层层递进,速度和容量逐渐增大,成本逐渐减小。
5. 数据表示和运算:计算机使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并且可以进行不同进制间的转换。
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机使用算术逻辑运算对数据进行操作。
6. 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方式。
常见的指令集体系结构有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
7. CPU的工作原理:CPU执行计算机指令的过程包括取指令、译码指令、执行指令和写回结果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ALU)完成的。
8. 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9. 总线:计算机内部各个硬件部件之间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总线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0. 中断和异常:中断是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响应外部事件的一种机制,可以中断当前的执行流程。
异常是由于程序错误或硬件错误而引起的计算机响应机制。
以上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它们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非常重要。
(全网做比较最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及知识网图(点赞收藏
![(全网做比较最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及知识网图(点赞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7d123f2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a.png)
(全网做比较最全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及知识网图(点赞收藏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知识网图冯诺依曼机的特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按地址寻址。
3、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5、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通常,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在特定条件下可根据运算结果或根据设定的条件改变执行顺序。
6、早期的冯诺依曼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通过运算器和存储器传送数据。
不同级别的语言:机器语言: (二进制语言)计算机唯一可以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汇编语言:用英文单词或其缩写代替二进制的指令代码,易于人们记忆和理解。
高级语言:为方便程序设计人员写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方案和解题过程的程序。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1、把程序和数据装入主存储器。
2、将源程序转换成可执行文件。
3、从可执行文件的首地址开始逐条执行指令。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机器字长: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通常与CPU的寄存器、加法器有关。
数据通路宽带:指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信息的位数(指外部数据总线的宽度,与CPU内部的数据总线宽度有可能不同)主存容量:指主存储器所能存储信息的最大容量,通常以字节来衡量,也可用字数字长来表述存储容量。
运算速度1、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2、响应时间:指从用户向计算机发送一个请求到系统对该请求做出响应并获得所需结果的等待时间。
通常包括CPU时间(运行一个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与等待时间(用于磁盘访问、存储器访问、I/O操作、操作系统开销等时间)主频和CPU时钟周期:1、CPU时钟周期:2、主频:CPI:执行一条程序所用的时钟周期数CPU执行时间:指运行一个程序所花费的时间。
CPU执行时间 = CPU时钟周期数/主频=(指令条数CPI)/主频MIPS、MFLOPS、GFLOPS、TFLOPS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知识网图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二进制只有0和1两种状态,使用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就可以表示二进制的每一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知识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8dd7ca50e2524de5187ea6.png)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1 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实体--——物质基础软件:各类程序和文件---硬件功能的完善与扩充1.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虚拟机:通过配置软件扩充机器功能后所形成的一台计算机编译(translation):将编写的源程序中全部语句一次全部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后,再执行机器语言程序解释(interpretation):将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后,立即执行它,然后再翻译执行下一条语句。
即边解释边执行,不生成目标代码。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指令和数据都存放于存储器中,并可按地址访问。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1)运算器组成:算术逻辑部件ALU:完成各种运算功能,核心部件为加法器。
寄存器组:存放数据,三个基本寄存器:累加器(ACC)、乘商寄存器(MQ)、操作数寄存器(X)。
(2)主存储器主存(内存)的组成: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
存储体→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元)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存储的一串二进制代码。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字所含二进制代码的个数。
主存的工作方式:按地址存取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位数由存储单元的个数决定。
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其位数与存储字长相等。
(3)控制器取指分析执行控制器的组成:PC(程序计数器)、IR(指令寄存器)CU(控制单元)(4)I/OI/O子系统包括各种外部设备及相应接口1.3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1.3.1 机器字长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通常与寄存器的位数有关。
1.3.2 存储容量包括主存和辅存容量。
主存容量: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数(bit)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1.3.3 运算速度常用的衡量单位:1)主频(MHz):CPU的时钟频率,即一秒钟内所含的时钟周期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97f5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f.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2.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布尔代数是一种逻辑运算的数学体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逻辑运算的。
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与、或、非、与非等。
逻辑电路是基于这些布尔运算的组合与设计电路,并且逻辑门是构成逻辑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与门、或门和非门等。
3. 数据表示和编码方式: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表示和存储数据。
十进制数可以转换为二进制数,通过位于和非显示十进制数。
计算机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字符和数据,例如ASCII码、Unicode等。
4.计算机中的算术运算: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算术运算是通过逻辑运算和位操作实现的,例如加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
5.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设备。
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容量呈反比,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在速度和容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6.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外部世界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中断机制和设备控制器实现与CPU的数据交换。
7.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执行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运算。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控制器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运算器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
8.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按照程序顺序依次执行指令,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解码、执行和访存。
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交互的接口。
9.总线和IO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IO结构包括存储器映射IO和端口映射IO两种方式。
10.中断和异常处理:计算机中断是指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其他程序或处理异常情况。
知识点整理----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点整理----计算机组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e2d3e9551810a6f52486f5.png)
一、系统概述(一)计算机发展历程(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1.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三)性能指标1.吞吐量对网络、设备、端口、虚电路或其他设施,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以比特、字节、分组等测量)。
2.响应时间3.CPU时钟周期(Clock Cycle):又称节拍没冲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主频的倒数4.主频: 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Speed)。
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
5.CPI (Clock cycle Per Instruction)表示每条计算机指令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
6.CPU执行时间7.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某机器每秒执行300万条指令,则记作3 MIPS8.MFLOPS (Million Floationg-point Operations perSecond,每秒百万个浮点操作)衡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对于一给定的程序,MFLOPS的定义为:MFLOPS=操作浮点数/(执行时间*10E6)(10E6位10的6次方)。
1.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
2.机器周期:(又称cpu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
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
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因而又称总线周期3.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7829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a.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提供了基础。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是由五大基本部件组成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其中,输入设备负责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内部,输出设备负责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外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运算器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而控制器则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二、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用于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和数据,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保存数据。
在主存中,数据的存储方式可以通过地址访问,而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又由多个位构成。
三、指令的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基本过程是将指令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过译码后,交给运算器执行。
在执行指令之前,需要将指令和数据从辅助存储器加载到主存中,这样才能被运算器处理。
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获取操作数、执行指令和写回结果五个阶段。
四、运算器的工作原理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它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
ALU用于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而寄存器用于存储运算所需的操作数和结果。
五、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部,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工作。
它通过解析指令中的操作码和地址码,产生各种控制信号,将其送往各个部件,以实现指令的执行。
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通常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FSM)来描述,通过不同状态和状态转移来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
六、总线的作用和类型总线是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的通道。
它可以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被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而控制总线则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0e74c4f01dc281e43af068.png)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主要内容:(一)数据信息的表示1.数据的表示2.真值和机器数(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四)算术逻辑单元ALU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2.3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2.3.1 浮点数的表示(1)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浮动的数据,通常以下式表示:N=M·RE其中,N为浮点数,M为尾数,E为阶码,R称为“阶的基数(底)”,而且R为一常数,一般为2、8或16。
在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数据的R都是相同的,于是不需要在每个数据中表示出来。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浮点数真值:N=M ×2E浮点数的一般机器格式:数符阶符阶码值 . 尾数值1位1位n位m位•Ms是尾数的符号位,设置在最高位上。
•E为阶码,有n+1位,一般为整数,其中有一位符号位EJ,设置在E的最高位上,用来表示正阶或负阶。
•M为尾数,有m位,为一个定点小数。
Ms=0,表示正号,Ms=1,表示负。
•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尾数通常用规格化形式表示:当R=2,且尾数值不为0时,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
对非规格化浮点数,通过将尾数左移或右移,并修改阶码值使之满足规格化要求。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阶码通常为定点整数,补码或移码表示。
其位数决定数值范围。
阶符表示数的大小。
尾数通常为定点小数,原码或补码表示。
其位数决定数的精度。
数符表示数的正负。
浮点数的规格化字长固定的情况下提高表示精度的措施:•增加尾数位数(但数值范围减小)•采用浮点规格化形式尾数规格化:1/2≤M <1 最高有效位绝对值为1浮点数规格化方法:调整阶码使尾数满足下列关系:•尾数为原码表示时,无论正负应满足1/2 ≤M <1即: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一定要为1。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09f92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9.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1. 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实现。
本文档旨在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知识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2. 计算机系统概述2.1 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2.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 数据的表示与处理3.1 数制与编码3.2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表示3.3 数据的运算方法3.4 逻辑运算与逻辑电路4. 指令系统4.1 指令格式与指令类型4.2 指令的执行过程4.3 指令集体系结构4.4 程序的编写与执行5. 存储系统5.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5.2 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5.3 缓存存储器5.4 虚拟存储器6. 中央处理器(CPU)6.1 CPU的功能与组成6.2 时钟与同步6.3 算术逻辑单元(ALU)6.4 控制单元(CU)6.5 寄存器与寄存器组7. 输入/输出系统7.1 I/O接口的作用与分类7.2 轮询与中断7.3 直接内存访问(DMA)7.4 人机交互设备8. 总线与互连网络8.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8.2 总线协议与标准8.3 互连网络的设计9. 并行组织与流水线9.1 并行处理的概念9.2 流水线的基本原理9.3 超标量与超级流水线9.4 并行处理的挑战10. 性能评估10.1 性能指标10.2 阿姆达尔定律10.3 性能提升策略10.4 能效比的重要性11.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关键知识点,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框架。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
12. 参考文献[1] Patterson, D. A., & Hennessy, J. L. (2017).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MIPS Editio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Morgan Kaufmann.[2] Stallings, W. (2015).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Pearson Education.[3] Tanenbaum, A. S., & Austin, T. (2012). 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 Pearson.请注意,本文档是一个简化的总结,实际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可能会包含更多的细节和深入的讨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4443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3.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解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的组件、功能模块、数据传输和处理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硬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各种接口。
而软件部分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等。
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计算机的各种指令和数据处理操作。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其中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而运算器负责数据的运算和处理。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时所需的数据和指令。
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而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
而输出设备则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展示给用户,如打印机、显示器和音响等。
二、数据传输与控制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指的是计算机内部和外部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计算机通过总线系统实现各个组件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1. 内部总线内部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指令和数据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本身,而控制总线则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2. 外部总线外部总线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包括系统总线、I/O总线和存储总线等。
系统总线连接CPU、内存和I/O设备,用于传输指令和数据。
I/O总线则用于连接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三、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取指令、译码、执行和存储结果等几个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 取指令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将其存储在指令寄存器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c99b2858fb770bf78a5596.png)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1)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五个部件组成;2)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指令和数据;3)存储程序工作方式;4)五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
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
2.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字长,主频,主存容量,RASIS特性,兼容性。
第三章系统总线1.总线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功能部件的一组共享的信息传输线;一个部件发出的信号可以被连接到总线上的其他所有部件所接收。
总线按连接部件不同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按传输信息不同分为:数据总线(双向,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和存储字长有关,总线宽度)、地址总线(由CPU输出,单向)、控制总线。
2.总线性能指标:(1)总线宽度:它是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2)总线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单位为MBps(3)时钟同步/异步:总线上的数据与时钟同步工作的总线称同步总线,与时钟不同步工作的总线称为异步总线。
(4)总线复用:为了提高总线的利用率,优化设计,特将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共用一条物理线路,只是某一时刻该总线传输地址信号,另一时刻传输数据信号或命令信号。
(5)信号线数:即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种总线数的总和。
(6)总线控制方式:包括并发工作、自动配置、仲裁方式、逻辑方式、计数方式等。
3.总线裁决:决定哪个总线主控设备将在下次得到总线使用权的过程称为总线裁决。
•两类总线裁决方式: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裁决方式:使用总线控制器;分布式裁决方式:控制逻辑分散在各个部件或设备中。
集中式裁决方式: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查询。
总线通信控制:同步通信(通信双方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异步通信(采用应答方式,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
第四章存储器1.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容量,速度,价格。
存储器的分类2.按存储介质分类:1)半导体存储器(双极型和MOS型)2)磁表面存储器3)磁芯存储器4)光盘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类1)随机存储器2)只读存储器(静态SRAM,动态DRAM)3)串行访问存储器3.半导体只读存储器:掩膜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和编程的ROM(EPROM)电擦除电改写只读存储器(EEPROM)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4.主存的指标存储容量,存储速度(时间和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
![知识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4bbbc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d.png)
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冯.诺依曼思想体系――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存储程序,按地址出访、顺序继续执行二、总线的概念。
按传送信息的不同如何划分;按逻辑结构如何划分三、冯.诺依曼结构(普林斯顿结构)与哈弗结构的存储器设计思想四、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实际机器与交互式机器)五、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六、cpu和主机两个术语的含义,完备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硬件、软件的功能分割七、总线概念和总线分时共享资源的特点、三态门与总线电路第二章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一、真值和机器数的概念数的真值变为机器码时存有四种则表示方法:原码表示法,反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移码则表示码。
其中移码主要用作则表示浮点数的阶码e,以利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和对阶操作方式二、一个定点数由符号位和数值域两部分组成。
按小数点位置不同,定点数有纯小数和纯整数两种表示方法。
几种定点机器数的数值则表示范围。
三、浮点数浮点数的标准表示法:符号位s、阶码e、尾数m三个域组成。
其中阶码e通常用移码表示(其值等于指数的真值e加上一个固定偏移值)。
规格化浮点数(原码,补码则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的区别)五、处理字符信息(符号数据即非数值信息),七、常用的bcd码:8421码、2421码、余3码、格雷码(有权码,无权码,特点)八、检错纠错码:奇偶校验(掌握奇偶校验原理及校验位的形成及检测方法),海明码的纠错原理(理解)第三章指令系统一、指令格式: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的地址码结构(3、2、1、0地址指令的区别),非规整型指令的操作码(扩展览会操作码)二、编址方式(位,字节,字…)三、操作数串行方式――立即串行、轻易串行、间接串行、寄存器串行、寄存器间接串行、相对串行、基址寻址、变址寻址、页面寻址四、指令串行方式――顺序对串行方式、弹跳串行方式五、指令类型及功能六、不同的计算机的i/o指令差别很大,通常有两种方式:独立编址方式,统一编址方式第四章数值的机器运算一、为运算器构造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算术运算通常采用补码加减法,原码乘除法或补码乘除法。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73f8ff58fafab069dc02fb.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复习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分类(P1)通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和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P5)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五大部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存储器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计算机软件(P11)系统程序——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课件+作业第三章内部存储器存储器的分类(P65)按存储介质分类: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非易失性: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随机存储器RAM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只读存储器ROM ——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 ——静态RAM 、动态RAM只读存储器ROM ——MROM 、PROM 、EPROM 、EEPROM Flash Memory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辅助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存储器的分级(P66)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速度、容量、价格/位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67)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 ×每单元位数N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时间单位为ns。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位/秒、字节/每秒,是衡量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技术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第一章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
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
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 (X1X0)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
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
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
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
P18P18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
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11111 (2)x=10111 y=11011 (3)x=11011 y=-10011P63 设阶码3位,尾数6位,按浮点运算方法,完成下列取值的[x+y],[ x-y]运算. (2)x= 2-101*(-0.010110)y=2-100*(0.010110)P29 溢出的判断: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双符号位法(变形补码)。
任何正数,两个符号位都是“0”,任何负数,两个符号位都是“1”,如果两个数相加后,其结果的符号位出现“01”或“10”两种组合时,表示发生溢出。
最高符号位永远表示结果的正确符号。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单符号位法。
P304.运算器可以执行哪些运算?算术运算:加法,减法运算,乘法,除法运算。
逻辑运算:逻辑与,或,非运算等。
5.数据的不同进制表示。
P18一、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基本做法是,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
这种做法称为"按权相加"法。
二、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由于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不同,所以先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后,再加以合并。
1.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
具体做法是:用2去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零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采用"乘2取整,顺序排列"法。
具体做法是: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个积,再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如此进行,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先取的整数作为二进制小数的高位有效位,后取的整数作为低位有效位。
三、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三位二进制数,得一位八进制数。
101010011=(101)5(010)2(011)3=523四、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一位八进制数,得三位二进制数。
523=(101)5(010)2(011)3=101010011五、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四位二进制数,得一位十六进制数。
1101000101100=(1010)A(0010)2(1100)C =A2C 六、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一位十六进制数,得四位二进制数。
A2C =(1010)A(0010)2(1100)C =1101000101100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整数:除2取余用2辗转相除至结果为1将余数和最后的1从下向上倒序写就是结果例如302302/2 = 151 余0151/2 = 75 余175/2 = 37 余137/2 = 18 余118/2 = 9 余09/2 = 4 余14/2 = 2 余02/2 = 1 余0故二进制为100101110二进制转十进制从最后一位开始算,依次列为第0、1、2...位第n位的数(0或1)乘以2的n次方得到的结果相加就是答案例如:01101011.转十进制:第0位:1乘2的0次方=11乘2的1次方=20乘2的2次方=01乘2的3次方=80乘2的4次方=01乘2的5次方=321乘2的6次方=640乘2的7次方=0然后:1+2+0+8+0+32+64+0=107.二进制01101011=十进制107.第三章1.主存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
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反映了主存的速度指标。
2.存储器容量的扩充方法及应用。
P731.字长位数扩展2.字存储容量扩展P101 1.设有一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片组成,需要多少片?(3)需要多少位地址做芯片选择?解:(1)220*32/8=222=4M字节(2)(1024K*32)/(512K*8)=2*4=8片(3)1位5.要求用256K*16位SRAM芯片设计1024K*32位的存储器。
SRAM芯片有两个控制端:当CS有效时,该片选中。
当W/R=1时执行读操作,当W/R=0时执行读操作。
解:需要(1024K*32)/(256K*16)=4*2=8片SRAM芯片,需要log2 (1024K /256K)=2位地址做芯片选择7.某机器中,已知配有一个地址空间为0000H-3FFFH的ROM区域。
现在再用一个RAM芯片(8K*8)形成40K*16位的RAM区域,起始地址为6000H。
假设RAM芯片有CS和WE 信号控制端。
CPU的地址总线为A15 -A0,数据总线为D15 -D0,控制信号为R/W(读/写),MREQ(访存),要求:(1)画出主存地址框图。
(2)画出组成连接框图。
解:(1)需要(40K*16)/(8K*8)=5*2=10片SRAM芯片,log2(40K /8K)≈2.2取3位地址做芯片选择(2)3.双端口存储器和多体交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P 86双端口存储器采用空间并行技术,具有两组相互独立的控制电路,进行并行的独立操作。
多体交叉存储器采用时间并行技术,具有多个相互独立,容量相同的模块,各模块的读写过程采用流水线方式重叠进行。
4.cache存储器的原理、映射方式、写回方式及相关的计算。
P93 CPU与cache之间的数据交换是以字为单位,而cache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是以块为单位。
一个块由若干字组成,是定长的。
当CPU读取主存中一个字时,便发出此字的内存地址到cache和主存。
此时cache控制逻辑依据地址判断此字当前是否在cache中:若是,此字立即传送给CPU;若非,则用主存读周期把此字从主存读出送到CPU,与此同时,把含有这个字的整个数据块从主存读出送到cache中。
P94 映射方式 1.全相联映射方式 2.直接映射方式 3.组相联映射方式cache的数据块大小称为行,主存的数据块大小称为块。
行与块是等长的。
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中,将主存中一个块的地址(块号)与块的内容(字)一起存于cache的行中,其中块地址存于cache行的标记部分中。
这种带全部块地址一起保存的方法,可使主存的一个块直接拷贝到cache中的任意一行上。
直接映射方式:一个主存块只能拷贝到cache的一个特定行位置上去。
cache的行号i和主存的块号j有如下函数关系:i=j mod m式中m为cache中的总行数。
在直接映射方式中,cache将s位的块地址分成两部分:r位作为cache的行地址,s-r位作为标记(tag)与块数据一起保存在该行。
组相联映射方式:将cache分成u组,每组v行。
主存块存放到哪个组是固定的,至于存到该组哪一行是灵活的,即有如下函数关系:m=u*v组号q=j mod u块内存地址中s位块号划分成两部分:低序的d位(2d=u)用于表示cache组号,高序的s-d 位作为标记(tag)与块数据一起存于此组的某行中。
P99 写回方式 1.写回法 2.全写法 3.写一次法写回法:当CPU写cache命中时,只修改cache的内容,而不立即写入主存;只有当此行被换出时才写回主存。
全写法:当CPU写cache命中时,cache与主存同时发生写修改,因而较好地维护了cache 与主存的内容的一致性。
写一次法:写命中与写未命中的处理方法与写回法基本相同,只是第一次写命中时要同时写入主存。
P102 9.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42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80次,已知cache存储周期为40ns,主存存储周期为240ns,求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