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四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算法的理解;2、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每人至少选作1 题,多做不限;2、每人单独完成,可以讨论,但每人的设计内容不得彻底相同,抄袭或者有2 人/多人设计彻底一样者,不能通过;3、设计完成后,应上交课程设计文档,文档格式应是学校课程设计的标准格式,所有学生的封面大小、格式也必须一样;4、同时上交设计的软盘(或者以班刻录光盘)。

调度算法的摹拟:摹拟各种调度算法,并进行调度性能分析。

摹拟了一个作业调度算法,其中用到了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短作业优先算法(SJF)、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HRN)三种算法。

如下,分别为三种算法的程序流程图。

图1 - 开始界面图 2 –输入作业的信息(名字、提交时间、运行时间) 图3 –选择算法(FCFS 、SJF、HRN)图4、5 –选择FCFS 算法后输出结果图6、7 –选择SJF 算法后输出结果图8、9 –选择HRN 算法后输出结果能体现公平性;一旦一个较长的作业进入系统后就会长期的占用系统的资源,这样如果有优先级较高的短作业需要执行的话需要等待很长期。

比前者改善了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缩短作业的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对长作业非常不利,可能长期得不到执行,未能一句作业的紧迫程度来划分执行的优先级,难以准确估计作业的执行时间,从而影响调度性能。

这种算法是对FCFS 方式和SJF 方式的一种综合平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篇一: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完全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进程控制与描述一、实验目的通过对windows 2000编程,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较好地理解windows 2000的结构。

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windows 2000中进程的“一生”。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6.0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程序1-1windows 2000 的gui 应用程序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下的gui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c++编译器创建一个gui应用程序,代码中包括了winmain()方法,该方法gui类型的应用程序的标准入口点。

:: messagebox( null, “hello, windows 2000” , “greetings”,mb_ok) ;/* hinstance */ , /* hprevinstance */, /* lpcmdline */, /* ncmdshow */ )return(0) ; }在程序1-1的gui应用程序中,首先需要windows.h头文件,以便获得传送给winmain() 和messagebox() api函数的数据类型定义。

接着的pragma指令指示编译器/连接器找到user32.lib库文件并将其与产生的exe文件连接起来。

这样就可以运行简单的命令行命令cl msgbox.cpp来创建这一应用程序,如果没有pragma指令,则messagebox() api函数就成为未定义的了。

这一指令是visual studio c++ 编译器特有的。

接下来是winmain() 方法。

其中有四个由实际的低级入口点传递来的参数。

浙江大学操作系统实验A4纸

浙江大学操作系统实验A4纸

LINUX系统是多进程、多用户和交互式的计算环境。

退出系统文本界面下按<Ctrl-D>键或logout命令shutdown shutdown –h 8:00 shutdown –h +3Shell 是Linux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一种接口。

它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并把它送入内核去执行Shell也被称为Linux的命令解释器(command interpreter)Shell命令可以被分为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1.内部命令是shell本身包含的一些命令,这些内部命令的代码是整个shell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2.内部命令,shell是通过执行自己代码中相应的部分来完成的3.外部命令的代码则存放在一些二进制的可执行文件或者shell 脚本中4.外部命令,shell会到文件系统结构(file system structure)中的一些目录去搜索那些文件名与外部命令的名字相同的文件,因为shell认为这些文件中就存放了将要执行的代码。

Shell 命令搜索路径1.Shell搜索的目录的名字都保存在一个shell变量PATH(在TC shell chsh命令来改变默认登录shell-l选项显示系统可用的shellecho $SHELL /bin/bash passwd修改密码/etc/passwd记录每一个用户的shell程序root:x:0:0:root:/root:/bin/bash[用户名]:[密码]:[UID]:[GID]:[身份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manman -S2 open#选择第二个section1用户命令,2系统调用,3语言函数库调用,4设备和网络界面,5文件格式,6游戏和示范,troff的环境、7表格和宏,8关于系统维护的命令info<Q>退出<Space>滚屏whoam i:显示用户名gzip [opt][filename-list]-d 解压缩文件gzip 1.txt得到1.txt.gz文件gunzip执行解压缩zcat [opt][filename-list]解压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tar-c 建立备份文件-z压缩/解压一个存档文件-v详细地显示文件处理过程:用功能字母x解压文件的过程或存档文件的过程-f Arch 用Arch作为存档或恢复文件的档案文件-x从磁带中解压(恢复)文件;如果没有指定,默认对整条磁带址的特殊的表;模块所声明的任何全局符号都成为内核符号表的一部分;内核符号表出于内核代码段的_ksymtab,其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由C编译器所产生的两个符号来指定:_start_ksymtab和_stop_ksymtab从文件/proc/ksyms中以文本的方式读取内存地址符号名称【所属模块】模块引用计数:计数器存放在module对象的ecount域;当开始执行模块操作时,递增计数器;在操作结束时,递减这个计数器;维护三个宏__MOD_INC_USE_COUNT模块计数+1__MOD_DEC_USE_COUNT模块计数-1__MOD_IN_USE 计数非0时返回真;计数器的值为0时,可以卸载这个模块;计数器的当前值可以在/proc/modules(lsmod)中每一项的第三个域找到模块依赖:一个模块A引用另一个模块B所到处的符号存储管理保护模式下i386提供虚拟存储器的硬件机制i386的地址转换机制:地址总线32(36)位,物理内存4(64)GB;指令系统提供的逻辑地址为48位,虚地址空间64T虚拟内存(4G),内核空间(最高的1G字节由所有进程共享,存放内核代码和数据)和用户空间(较低的3G字节存放用户程序的代码和数据),每个进程最大拥有3G字节私有虚存空间;地址转换(通过页表把虚存空间的一个地址转换为物理空间中的实际地址) 进程用户空间的管理每个程序经编译、链接后形成的二进制映像文件有一个代码段和数据段进程运行是须有独占的堆栈空间进程用户空间linux把进程的用户空间划分为一个个区间,便于管理;一个进程的用户地址空间按主要由mm_struct和vm_area_structts结构来描述;mm_struct结构对进程整个用户空间进行描述;vm_area_structs结构对用户空间中各个区间(简称虚存区)进行描述mm_struct结构首地址在task_struct成员项mm中:struct mm_struct*mminclude/linux/sched.ccount(对mm_struct结构的引用进行计数。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4(含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4(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时钟中断是属于______。

A.硬件故障中断 B.程序中断 C. I/O中断 D.外部中断2.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特权指令______下执行。

A.只能在核心态 B.只能在用户态C.可在核心态,也可在用户态 D.不能在核心态,也不能再用户态3. 空白文件目录法用于______。

A.主存空间的管理 B.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C.虚存空间的管理 D.外设的分配与回收4. 采用SPOOLing技术后,使得系统资源______。

A.利用率提高了 B.利用率降低了C.利用率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出错的机会增加了5. 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实现虚拟存储C.提高外存的读写速度 D.用于存储系统文件6. 为了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问题,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______。

A.约定的方法 B.多级目录 C.路径 D.索引7. 操作系统中______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A. SPOOLing技术 B.覆盖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8. 对磁盘进行磁头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______时间。

A.寻道 B.旋转 C.传送 D.启动9. 加密保护和访问控制两种机制相比______。

A.加密保护机制的灵活性更好 B.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性更高C.加密保护机制必须由系统实现 D.访问控制机制必须由系统实现10.在文件系统中引入“当前目录”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方便用户 B.提高系统性能 C.增强系统安全性 D.支持共享文件11.在磁盘调度算法中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SSTF算法性能最好B.磁盘调度算法的性能与队列中请求服务的数目无关C.对I/O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进行干预处理有利于提高C-LOOK算法的性能D.C-SCAN算法适用于磁盘负载较小的系统12.位示图用于______。

A.页面置换 B.磁盘空间管理 C.文件目录查找 D.磁盘驱动调度13. 在下列有关旋转延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专业班级:软件2014年12月25日目录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3)实验二进程调度 (7)实验三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的实现 (16)实验四存储管理 (22)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一、实验名称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二、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2、通过任务管理器识别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的相关信息。

3、掌握利用spy++.exe来察看Windows中各个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三、实验结果分析1、启动操作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方法:直接按组合键Ctrl+Alt+Del,或者是在点击任务条上的“开始”“运行”,并输入“taskmgr.exe”。

2、调整任务管理器的“查看”中的相关设置,显示关于进程的以下各项信息,并完成下表:表一:统计进程的各项主要信息3、启动办公软件“Word”,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该软件的登记,并将其结束掉。

再从任务管理器中分别找到下列程序:winlogon.exe、lsass.exe、csrss.exe、smss.exe,试着结束它们,观察到的反应是任务管理器无法结束进程,原因是该系统是系统进程。

4、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进程“explorer.exe”,将之结束掉,并将桌面上你打开的所有窗口最小化,看看你的计算机系统起来什么样的变化桌面上图标菜单都消失了、得到的结论 explorer.exe是管理桌面图标的文件(说出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

5、运行“spy++.exe”应用软件,点击按钮“”,切换到进程显示栏上,查看进程“explorer.exe”的各项信息,并填写下表:进程:explorer.exe 中的各个线程6、注意某些线程前有“+”,如图所示:,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前有“+”其器线程下有窗口。

四、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windows系统中进程的管理与操作,我了解了如何切出任务管理器,任务管理器应用与其他与进程相关的知识,明白了有些系统程序不能够关闭,系统中的进程与线程虽然很多,但是其中有许多关联,只要弄清楚其中的关联那么就能够运用好进程与线程,达到我们的目的。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操作系统实验四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四设备管理

图4-1 Lab4_1运行结果讨论:如输入磁盘号为C,显示的磁盘信息是整个硬盘信息,而不是C盘分区的信息。

如输入磁盘号为D,显示的磁盘信息与如输入磁盘号为C显示的磁盘信息相同。

用磁盘I/O API函数读出的磁盘信息是从硬盘的主引导区得到。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磁盘的物理组织,不同磁盘不同的物理构造,如SSD和HDD,了解了其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用户态的程序直接调用磁盘I/O API函数(DeviceIoControl),使程序可以根据输入的驱动器号读取驱动器中磁盘的基本信息。

本次实验调试过程的前半段,我是使用Windows 10进行的,遇到了一些类型转化以及无输出的问题,纠结了很久没有弄出来,但是在Windows Server 2016中,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运行。

以后调试程序应尽量在目标机器上调试,防止出现问题。

附录程序清单清单4-11.#include <windows.h>2.#include <iostream>ing namespace std;4.#include <winioctl.h>5.#include <string.h>6.7.struct Disk //关于 Disk 结构的定义8.{9.HANDLE handle;10. DISK_GEOMETRY disk_info;11.};12.13.Disk disk;14.HANDLE Floppy;15.static _int64 sector;16.bool flag;17.Disk physicDisk(char driverLetter);18.19.void main(void)20.{21.char DriverLetter;22. cout << "请输入磁盘号:a/c" << endl;23. cin >> DriverLetter;//选择要查看的磁盘24. disk = physicDisk(DriverLetter);25.}26.27.Disk physicDisk(char driverLetter) //28.{29. flag = true;30. DISK_GEOMETRY* temp = new DISK_GEOMETRY;31.char device[9] = "\\\\.\\c:";32. device[4] = driverLetter;33. Floppy = CreateFile(device, //将要打开的驱动器名34. GENERIC_READ, //存取的权限35. FILE_SHARE_READ | FILE_SHARE_WRITE, // 共享的权限36. NULL, //默认属性位37. OPEN_EXISTING, //创建驱动器的方式38. 0, //所创建的驱动器的属性39. NULL); //指向模板文件的句柄40.if (GetLastError() == ERROR_ALREADY_EXISTS) //如打开失败,返回错误代码41. {42. cout << "不能打开磁盘" << endl;43. cout << GetLastError() << endl;44. flag = false;45.return disk;46. }47.48.DWORD bytereturned;49.BOOL Result;50. disk.handle = Floppy;51. Result = DeviceIoControl(Floppy,52. IOCTL_DISK_GET_DRIVE_GEOMETRY,53. NULL,54. 0,55. temp,56.sizeof(*temp),57. &bytereturned,58. (LPOVERLAPPED)NULL);59.if (!Result) //如果失败,返回错误代码60. {61. cout << "打开失败" << endl;62. cout << "错误代码为:" << GetLastError() << endl;63. flag = false;64.return disk;65. }66.67. disk.disk_info = *temp;//输出整个物理磁盘的信息68. cout << driverLetter << "盘有: " << endl;69. cout << "柱面数为:" << (unsigned long)disk.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 << endl;70. cout << "每柱面的磁道数为:" << disk.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 << endl;71. cout << "每磁道的扇区数为:" << disk.disk_info.SectorsPerTrack << endl;72. cout << "每扇区的字节数为:" << disk.disk_info.BytesPerSector << endl;73. sector = disk.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 * (disk.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 * (disk.disk_info.SectorsPerTrack);74.double DiskSize = (double)disk.disk_info.Cylinders.QuadPart * (disk.disk_info.TracksPerCylinder) * (disk.disk_info.SectorsPerTrack) * (disk.disk_info.BytesPerSector);75. cout << driverLetter << "盘所在磁盘总共有" << (long)sector << "个扇区" << endl;76. cout << "磁盘大为:" << DiskSize / (1024 * 1024) << "MB " << endl;77.delete temp;78.return disk;79.}。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内存分配与回收、页面置换算法等关键概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存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进行,使用了 Visual Studio 等编程工具和相关的调试环境。

三、实验内容(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1、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内存空间,每次分配时从表头开始查找。

2、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会选择能够满足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为了实现该算法,在空闲分区链表中,分区按照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在查找时能够快速找到最合适的分区。

3、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则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同样通过对空闲分区链表的排序和查找来实现。

(二)页面置换算法模拟1、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FIFO 算法按照页面进入内存的先后顺序进行置换,即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先被置换出去。

在模拟过程中,使用一个队列来记录页面的进入顺序。

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LRU 算法根据页面最近被使用的时间来决定置换顺序,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将被置换。

通过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时间戳来记录其最近使用的时间,从而实现置换策略。

3、时钟(Clock)页面置换算法Clock 算法使用一个环形链表来模拟内存中的页面,通过指针的移动和页面的访问标志来决定置换页面。

四、实验步骤(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的实现步骤1、初始化内存空间,创建空闲分区链表,并为每个分区设置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等信息。

2、对于首次适应算法,从链表表头开始遍历,找到第一个大小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修改分区的状态和大小。

3、对于最佳适应算法,在遍历链表时,选择大小最接近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对链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实验题目:实验一线程创建与撤销 (2)实验题目:实验二线程同步 (6)实验题目:实验三线程互斥 (11)实验题目:实验四进程通信 (17)实验题目:实验五读者-写者问题 (22)实验题目:实验六进程调度 (38)实验题目:实验七存储管理之动态库 (52)实验题目:实验八存储管理之存分配 (57)实验题目:实验九存储管理之页面置换算法 (70)实验题目:实验十设备管理 (85)实验题目:实验十一文件管理之文件读写 (99)实验题目:实验一线程创建与撤销完成人:XXX报告日期:2018年3月31日一、实验容简要描述(1)熟悉VC++、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

(2)使用相关函数创建和撤销线程。

(3)在一个进程中创建3个线程,名字分别为threada、threadb、threadc。

threada输出“hello world! ”。

threadb输出“My name is …”。

threadc输出“Please wait…”,然后sleep 5秒钟,接着输出“I wake up”。

二、程序设计1、设计思路该函数创建一个在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执行的线程。

2、主要数据结构HANDLE CreateThread(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DWORD dwStackSize,LPTHREAD_START_ROUTINE lpStartAddress,LPVOID lpParameter,DWORD dwCreationFlags,LPDWORD lpThreadId);VOID ExitThread(DWORD dwExitCode);VOID Sleep(DWORD dwMilliseconds);VOID Sleep(DWORD dwMilliseconds);三、实验结果1、基本数据lpThreadAttributes:指向一个SECURITY_ATTRIBUTES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返回的句柄是否可被子进程继承。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

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实验报告) 4

实验一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题目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 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一、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1.“Ping”命令是在判断网络故障常用的命令,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

ping命令也可以输入ping/?来打开帮助。

2.ping+IP地址-t:表示将不间断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直到我们强迫其停止(ctrl+c)。

3.ping+IP地址-l +大小: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可以与-t一起使用。

4.ping+IP地址-n+次数:定义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的次数,默认为三次,也可与-t 一起使用。

5.ping+本机IP、网关、路由器、主页服务器等:向这些目标发送数据包,检测连通性。

6.其他用法可在ping/?中查看。

二、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1.打开运行并输入CMD后进入到命令提示符输入界面。

2.输入Ipconfig/?可以查看ipconfig命令帮助,如下图:3.输入ipconfig,点击回车,会显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和缺省网关值(当一个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数据包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数据包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

操作系统实验四存储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四存储管理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实验四存储管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年级2012级
学号B2012102147 姓名王秋指导教师王远帆
实验日期2015-05-20
图1 word运行情况
“内存使用”列显示了该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

启动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实例并观察它的内存需求。

请描述使用第二个实例占用的内存与使用第一个实例时的内存对比情况:第二个实例占用内存22772K,比第一个实例占用的内存大很多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10日内。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4-进程控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4-进程控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控制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加深对进程信号量的理解。

2. 理解进程同步与互斥机制。

3.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控制编程。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1.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Ubuntu操作系统和C语言编程。

2.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trl C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面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代码:
在终端上进行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分析与讨论
了解了计算机进程的管理以及signal()函数的作用。

六、教师评语成绩。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软件系统,它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一致的接口,并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的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2. 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与操作。

3. 学习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及相关原理。

4. 熟悉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知识。

5. 实践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实验内容1.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安装和配置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 基本命令操作:运用命令行界面,学习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常见命令,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

3. 进程调度算法模拟:使用编程语言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不同进程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等,并比较它们的性能指标。

4. 内存管理实验:通过编写程序,模拟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如分页和分段机制,了解内存分配、回收和置换的过程。

5. 文件系统实验: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操作,以及文件的目录结构和存储方式。

6.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工具。

2. 根据实验指导书或相关资料,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完成实验后,及时整理实验报告,并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五、实验心得在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并且对于实验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和技术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实验中的错误和问题也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提高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一,进程管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程序执行的基本单位。

在进程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和通信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进程的创建和调度过程,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进程的。

实验二,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内存的保护和共享等。

在内存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内存分配算法、地址转换技术以及虚拟内存的实现原理。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内存的。

实验三,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存储设备上的文件和目录的部分,它提供了对文件的读写和管理功能。

在文件系统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文件的组织结构、文件的存储管理和文件的访问控制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文件系统的。

实验四,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部分,它包括对设备的初始化、分配和释放等功能。

在设备管理实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设备的管理方法、设备的中断处理和设备的驱动程序设计等内容。

通过编写程序模拟设备的初始化和中断处理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设备的。

总结。

通过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提高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实验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技术资料常州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姓名 xxx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 xxxxxx指导老师 xxx成绩实验时间2012年4月23日——2012年5月7日实验一 Windows XP 系统管理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学习Windows系统管理工具及其使用;2) 熟悉Windows系统工具的内容和应用;3)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

二实验环境需要准备一台运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三背景知识Windows XP的“管理工具”中集成了许多系统管理工具,利用这些工具,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系统维护和管理功能。

这些工具都集中在“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选项下,用户和管理员可以很容易地对它们操作和使用。

在默认情况下,只有一些常用工具——如服务、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数据源 (ODBC) 、性能和组件服务等——随Windows XP 系统的安装而安装。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为了帮助用户管理和监视系统,Windows XP提供了多种系统管理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有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和性能监视等。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 XP。

步骤2: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

在本地计算机“管理工具”组中,有哪些系统管理工具,基本功能是什么:1) 本地安全策略:查看和修改本地安全策略,如用户权限和审核策略2) 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 IIS,Internet 和 Intranet 站点的 WEB服务器3) 服务:启动和停止服务4)计算机管理:管理磁盘以及使用其他系统工具来管理本地或远程的计算机5)事件查看器:显示来自于 Windows 和其他程序的监视与排错消息6)数据源ODBC:添加、删除、以及配置 ODBC 数据源和驱动程序7)性能:显示系统性能图表以及配置数据日志和警报8)组件服务:配置和管理 COM+ 应用程序1. 计算机管理使用“计算机管理”可通过一个合并的桌面工具来管理本地或远程计算机,它将几个Windows XP管理实用程序合并到一个控制台目录树中,使管理员可以轻松地访问特定计算机的管理属性和工具。

操作系统实验四吸烟者问题 201000130133计算机4班郑思雨

操作系统实验四吸烟者问题 201000130133计算机4班郑思雨
int pmtx_sem [3];
//消费者有关的信号量
key_t cons_key;
key_t cmtx_key[3];
int cons_sem;
int cmtx_sem[3];
int sem_val;
int sem_flg;
int shm_flg;
provider部分:
#include "ipc.h"
三个生产者到底哪个应该运行,我们是采取选取随机数的方法进行的,通过随机数来确定应该有哪个进程运行,既有哪个生产者来进行生产。
创建smoker文件,在其中对消费者的一些行为进行定义,先利用系统调用来创建共享内存区域,并设定他的长度并获取共享内存的首地址。
然后设定消费者互斥与同步的信号灯,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初值。当有消费进程在运行而其他消费者请求时,相应的信号灯就会阻止它,当共享内存区域已空时,信号等也会提示生产者不能再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相应的内容。
{
perror("messageQueue set error");
exit(EXIT_FAILURE);
}
}
return msq_id;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hm.h>
int set_msq(key_t msq_key,int msq_flag);
int set_sem(key_t sem_key,int sem_val,int sem_flag);

实验4 Linux 文件权限管理实验

实验4 Linux 文件权限管理实验
对于文件/etc/shadow,该文件的属组(root)不可读、不可写,不可执行
第四部分:其他人权限
对于文件/etc/passwd,其他人可读、不可写,不可执行
对于文件/etc/shadow,其他人不可读、不可写,不可执行
5.尝试向没有写权限的文件写入数据,如图1-5:
图1-5
命令如下:
echo "test" >> /etc/passwd
写标记位:即文件(目录)可以被写,记为w
执行标记位:即文件可以被执行或目录可以被访问,记为x
因为系统有能力支持多用户,在每一方面系统都会做出谁能读、写和执行的资源权力限制。这些权限以三个八位元的方式储存着,一个是表示文件所属者,一个是表示文件所属群组,一个是表示其他人。这些数字以下列方式表示,文件(目录)的每种所属关系均从下表中取一种以组合表示:
真实用户ID (uid)是拥有或启动进程的用户UID。生效UID (euid)是进程以其身份运行的用户ID。
举例来说,passwd工具通常是以发起修改密码的用户身份启动,也就是说其进程的真实用户ID是那个用户的ID;但是,由于需要修改密码数据库,它会以root用户作为生效用户ID的身份运行。这样,普通的非特权用户就可以修改口令,而不是看到“Permission Denied”错误了。
重复上面的图1-11所示步骤,以普通帐号sample创建文件abcd;
重复上面的图1-12所示步骤,到以普通帐号test尝试删除/sample/abcd时,发现这次删除不了了,如图1-14:
图1-14
S位(suid / sgid)
S位分为SUID和SGID,分别作用于属主和属组的权限位。
uid和euid
Linux内核最初是为英特尔386微处理器设计的。现在Linux内核支持从个人电脑到大型主机甚至包括嵌入式系统在内的各种硬件设备。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4.输入top敲回车键来监视系统性能。
5.在主菜单里选择系统工具选择系统监视器来监视系统性能。
评语:
日期:年月日
实验五:vi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vi命令模式、文本编辑模式和最后行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2.掌握利用vi新建和保存文件;熟悉光标的移动,文本的插入与删除等操作。
3.掌握字符串替换;行的复制、移动、撤消和删除等操作。
2.打开f2文件并显示行号。
3.在f2文件的第一行后插入如下一行内容:“With the development of
4.将文本中所有的“eyeballs”用“eye-balls”替换。
5.把第二行移动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一和第二行并恢复删除,并不保存
6.复制第二行,并添加到文件的最后,删除第二行,保存修改后退出vi。
实验内容:
1.利用vi新建文件f2,内容为:
How to Read Faster
When I was a schoolboy I must have read every comic book ever published. But as I got older, my eyeballs must have slowed down or something I mean, comic books started to pile up faster then I could read them!
14.重复上一步操作。
15.查看刚执行过的5个命令。
实验步骤:
1.先安装VMwareWorkstation。安装后,双击图标弹出界面,在界面上单击新建虚拟机,新建一个Linux的虚拟机,按界面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操作。注意:(安装过程ISO镜像操作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进程与线程问题: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和交互性。

然而程序是静态的,并且进程与程序的组成不同,进程=程序+数据+PCB,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程序。

当操作系统引入线程的概念后,进程是操作系统独立分配资源的单位,线程成为系统调度的单位,与同一个进程中的其他线程共享程序空间。

本次实验主要的目的是:
(1)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
(2)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4)了解红帽子(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5)理解线程的相关概念。

要求:
1、请查阅资料,掌握进程的概念,同时掌握进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
知识和线程创建和构造的相关知识,了解C语言程序编写的相关知识;(1)进程:
进程(Process)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

程序是指令、数据及其组织形式的描述,进程是程序的实体。

进程的概念主要有两点:第一,进程是一个实体。

每一个进程都有它自己的地址空间,一般情况下,包括文本区域(text region)、数据区域(data
region)和堆栈(stack region)。

文本区域存储处理器执行的代码;数据区域存储变量和进程执行期间使用的动态分配的内存;堆栈区域存储着活动过程调用的指令和本地变量。

第二,进程是一个“执行中的程序”。

程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实体,只有处理器赋予程序生命时(操作系统执行之),它才能成为一个活动的实体,我们称其为进程。

(2)进程的创建和构造:
进程简单来说就是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它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最小单位。

但是进程是一个动态的实体,它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在于: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运行中的程序,而程序是一些保存在硬盘上的可执行代码。

新的进程通过克隆旧的程序(当前进程)而建立。

fork() 和clone()(对于线程)系统调用可用来建立新的进程。

(3)线程的创建和构造:
线程也称做轻量级进程。

就像进程一样,线程在程序中是独立的、并发的执行路径,每个线程有它自己的堆栈、自己的程序计数器和自己的局部变量。

但是,与独立的进程相比,进程中的线程之间的独立程度要小。

它们共享内存、文件句柄和其他每个进程应有的状态。

线程的出现也并不是为了取代进程,而是对进程的功能作了扩展。

进程可以支持多个线程,它们看似同时执行,但相互之间并不同步。

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而且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

尽管这让线程之间共享信息变得更容易,但你必须小心,确保它们不会妨碍同一进程里的其他线程。

线程与进程相似,是一段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代码,是程序中单个顺序的流控制,但与进程不同的是,同类的多个线程是共享同一块内存空间和一组系统资源的,而线程本身的数据通常只有微处理器的寄存器数据,以及一个供程序执行时使用的堆栈。

所以系统在产生一个线程,或者在各个线程之间切换时,负担要比进程小得多,正因如此,线程也被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

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

2、理解进程的独立空间的实验内容及步骤
Y
(1,对其进行循环加/减操作,并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
源程序如下所示:
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2) 使用系统调用 fork ()创建子进程,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在(1)的基础上修改源码,增加多进程部分代码:
结果:
与(1) 的运行结果不同,多进程情况下,子进程拷贝了父进程的内存区,因此父子进程有各自的内存空间,有各自的变量,互不影响。

父子进程从fork 语句开始分开执行,且一般情况下,父子进程会争夺系统资源,谁先占用资源,谁先执行
(3) 修改程序把 shared 变量定义到 main ()函数之外,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
变量的变化。

结果截图:
和(2)的运行结果相同;
说明父子进程有各自的内存空间,有各自的变量,独立运行。

在多进程情况下,不管是局部变量还是全局变量,父子进程都会有各自的一份拷贝,从而独立运行。

3、理解线程的实验步骤
流程图如下所示:
(1)
是如何与主线程并发运行的。

输出每次操作后的结果;代码截图:
结果截图:
多次运行程序,可以看到会有不同的结果出现;
原因:多个线程是并发执行的,相互独立运行的,多次执行结果可能不相同。

(2)在 main()函数外定义一个变量shared(全局变量),在main()中创建一个线程,在 main()中和新线程shared进行循环加/减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代码截图:
结果截图:
分析:程序中两个进程都对shared变量产生影响,从而使shared的值在重复0和1。

原因:在多个线程中均可使用,说明多个线程共享了一块存储区,从而验证了这多个线程共享了同一进程块。

(3)修改程序把shared变量定义到 main()函数之内,重复第(2)步操作,观察该变量的变化。

直接把全局变量shared改成局部定义,其它的保持不变直接编译出现错误;
代码:
当shared为全局变量时,程序可以正常执行,说明了shared在共享的进程块中,而不是某个线程所独占;然而此时,shared只是改为局部变量,编译时出现错误,不能继续进行操作,需要改动程序,通过传递指针变量消除错误,继续运行。

4. 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

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

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

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
多次执行的话,a/b/c的显示顺序不一定,取决于进程的调度时机:
P1和父进程执行先后次序随机
1)执行p1进程时,先输出‘b’;执行到语句
2)执行父进程时,当执行到语句P2 = fork ( )时,如果创建新进程成功,则又出现一个新进程,即子进程(记为p2),父进程仍然存在。

P2 = fork ( )语句执行完之后,p2和父进程执行先后次序随机。

此时执行p2时,输出‘c’;父进程会输出‘a’。

5、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多次运行,查看结果是否有变化),并分析原因;
结果:
字符串内部字符的数字不会改变;
分析:由于函数printf()输出的字符串之间不会被中断,因此,字符串内部的字符顺序输出时不变。

但是 , 由于进程并发执行时的调度顺序和父子进程的抢占处理机问题,输出字符串的顺序和先后随着执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这与打印单字符的结果相同
6、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代码:
结果:
分析:lockf ( 1, 1, 0 )锁定标准输出设备,lockf ( 1, 0, 0 )解锁标准输出设备,在lockf ( 1, 1, 0 )与lockf ( 1, 0, 0 )中间的for循环输出不会被中断,加锁与不加锁效果不相同。

7、分析总结
(1)对于fork()语句的使用还是不够熟练和清楚;
(2)注意shared 的全局性和局部性,而且在作为局部变量时,应注意print_thread_id()函数和pthread_create()函数的使用,因为后者的第四个参数是指针型变量,故在传递shared的值时应注意指针的使用;
(3)vi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