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进行隔代监护,这种监护模式在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亲情缺失、监护能力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机会不均等。
解决路径针对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设施,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如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亲情缺失隔代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缺失。
亲情的缺失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路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和亲情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监护能力不足祖辈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教育水平有限,难以有效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职责。
他们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解决路径完善监护体系,加强对祖辈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水平。
同时,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如志愿者、社工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关爱。
社会支持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对薄弱,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这不仅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发展机会,也增加了他们面临困境时的风险。
解决路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应共同发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成员中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等长辈经常不在身边,导致许多农村留守幼儿被迫由老人代为照顾和教育。
这种隔代教育的形式对留守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社会和教育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对策,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 农村留守幼儿的数量庞大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幼儿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他们通常是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家乡。
这部分儿童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长期与父母分离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隔代教育的问题在许多农村家庭中,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往往由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代为承担。
这些长辈通常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给留守幼儿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这些留守幼儿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不高、学习能力差和心理问题等现象。
3.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很多留守幼儿所在的村庄或小镇没有合适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
这导致留守幼儿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更多的依赖于家中长辈的隔代教育,局限了他们的成长发展空间。
4. 社会关注度不足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受到的关注度较低。
在公共政策和社会关怀方面,农村留守幼儿的福利保障和教育支持相对不足,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和关心。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疏导对于面临父母分离的留守幼儿来说,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社会应该增加心理辅导师的数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幼儿排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 提高长辈的教育水平对于参与隔代教育的长辈来说,应该加强他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式。
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为他们提供教育资源等方式来提高其教育水平。
3. 加强社区教育服务在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率,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支持。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是当前中国农村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留守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抚养。
这种隔代教育模式给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隔代教育使留守幼儿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在情感上的缺失和不安全感的增加。
爷爷奶奶或其他抚养者可能年龄偏大,对幼儿的教育和照顾水平有所欠缺,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而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常常回家看望孩子,导致留守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疏远,缺乏沟通和交流。
隔代教育还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
留守幼儿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加上留守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般较差,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导致留守幼儿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普遍较差。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问题亟待得到重视和解决。
在本文中,将对农村留守幼儿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并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建议,以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措施,旨在为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改善和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掌握农村留守幼儿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教育现状,为后续问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背景信息。
2. 分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其对留守幼儿成长和教育的影响,以便寻找解决之道。
3. 提出相应的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包括政策建议、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以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建议,包括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全面推动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发展。
农村留守学前教育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论文(共2篇)
第1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现状的原因分析及指导策略近些年来,民生热点不断,留守儿童成为关注焦点。
央视财经频道连同教育部等机构,共同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家长会——《春暖2012》呼唤社会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通过晚会,全国大部分人民应该都认识了那两个留守儿童——金梅和国艳。
因亲情缺失,教育不足,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成长等问题日益突出。
笔者选择了自己的家乡安徽省太湖县某乡的一所幼儿园进行调查,这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无大型工业,以农业为主。
笔者在这里生活学习近20年,较为熟悉这里的情况,而且一些亲戚长辈也正在参与抚养自己的孙子(女),这为此次研究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经过初步的接触和选择,在125人中选择了34人做为重点访谈的对象,其中,幼儿15名,幼儿老师4名,家长代表15人,并从中选择了5人作为深入观察的对象。
在进行观察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同时,笔者联系了太湖县其他两所幼儿园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问卷83份,回收率79%。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运用与以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研究有所不同的方法,结合本地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呈现安徽省太湖县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的现状,了解祖辈家长的教养观念和教养状况,剖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问题产生的多种原因,并据此提出教育对策,为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隔代教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隔代教养人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抚养现状。
根据走访观察,结合问卷,在75份有效问卷中,出奇一致的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家长们认为生男孩生女孩都一样,不过有些家长还是希望有个男孩更好一些。
中国传承已久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太湖县这个小乡镇也能够得以消除和改善,笔者认为是政策和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
笔者访问的这15个学前儿童有13位是独生子女,其中有2位是家中还有一个弟弟。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老一辈人除了家中的基本劳动外将所有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了孙辈的教养上,而被问及老者“您是怎样教育您的孙儿的”90%的长辈告诉笔者是依靠经验而来的。
农村隔代教育课题归纳总结
农村隔代教育课题归纳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家庭迫使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老家由祖父母照料。
这种农村隔代教育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隔代教育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来说明显不足,这使得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教育问题。
首先是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有限,由于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的缺乏,农村孩子的教育水平往往比城市孩子低。
其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孩子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接受好的教育机会更少。
二、教育方法的不合理农村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了解不深。
他们往往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传统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缺乏科学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这可能导致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发展潜力的挖掘和培养,影响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传统的农村家庭中,隔代教育模式曾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这种观念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祖辈对于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观念的传统和现代价值观之间产生了冲突。
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种种困扰。
四、家庭亲子关系的疏离由于长期的隔离和实际照顾上的缺失,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直接的沟通和陪伴,孩子们往往无法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心理和情感上容易存在隔阂。
这种疏离感可能导致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增加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的发生。
针对农村隔代教育课题的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数量,为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加强对农村隔代教育的祖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意识,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3.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鼓励农村家庭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理念的转变。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综述报告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综述报告一、现状隔代教育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朱亚杰发表的论文中认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即隔代教育),但是在祖辈进行“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封建的教育理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无法避免的会使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问题,甚至会出现偏差行为。
张丹丹发表的论文中认为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祖辈一般根据已有经验照顾和教育孙辈,因而在隔代认为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路金平发表的论文中认为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特殊产物,隔代教育是农村家庭在此基础下的自然选择,但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刘海燕认为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个不小的数目,整个隔代教育群体的数量还是呈上涨趋势的;其次,迫于生活的压力,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普遍化,但隔代教育普遍忽视子女的社会化问题。
王媛丽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为了改善生计,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逐渐普遍化、严重化,家庭中直接教育的缺失导致“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化;由于留守儿童祖辈本身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使得隔代教育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二、问题朱亚杰认为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消极方面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认知表现和行为表现。
认知上表现在学习意识以及心理状况两个方面,学习意识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低、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纪律松散;心理状况方面具体表现为一是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关怀,易出现心理失衡;二是留守儿童与父母缺少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与心理怨恨;三是祖辈与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和情感的沟通,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对情感需求,祖辈过度溺爱,留守儿童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的性格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枞阳二中2011年11月24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几点经验“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
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
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身正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
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
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快乐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
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
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一、调查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迁移至城市,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常常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由家长、爷爷奶奶、亲戚等人照顾。
这群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情感上、认知上、心理上、生活技能上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隔代教育,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一种方式,即由爷爷奶奶、亲戚等长辈代替父母教育孩子。
“隔代教育”贯穿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南通地区的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如下:1.教育资源缺乏:南通地区农村隔代教育环境较为落后,教育资源缺乏,其次老师素质参差不齐。
2.教育质量较低:由于教育资源缺乏,许多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只能接受简单的课堂教育,知识面狭窄,而且很多老师的教育水平较低,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3.生活环境落后:许多农村隔代教育的孩子生活环境较为简陋,饮食、卫生等方面都得不到好的保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的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4.孩子的学习压力大:由于隔代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家长很难直接关注教育情况,孩子需要自己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二、对策研究为了改善农村隔代教育现状,提高农村隔代教育质量,南通地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增加教育资源:加强农村隔代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各大高校合作,加强农村隔代教育知识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和操作技能。
2.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文化课、体育课、音乐课等开设小型兴趣班,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发掘孩子潜在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改善生活环境:尽可能提高家庭生活条件,营造安全有保障的生活环境。
同时,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孩子的营养改善和卫生保健。
4.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加强亲子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
引导家长早期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帮助他们共同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留守儿童与隔带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与隔带教育社会调查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这一现象在隔代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区进行了深入了解。
问卷涵盖了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关系、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访谈则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师、社区工作者,了解他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1. 家庭环境: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关系紧张,亲子沟通不足。
监护人往往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缺乏对孩子的全面关注和指导。
2. 教育问题:由于隔代教育的特点,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往往不够科学,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3. 心理健康: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留守儿童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4. 社会参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指导,在社会参与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
四、解决方案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孩子成年前至少一年内回归家庭,加强亲子关系。
2. 社区参与:社区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中来,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
同时,应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的良好氛围。
3. 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定期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
监护人应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许多农村儿童留守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抚养成长。
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儿童中,幼儿占了很大比例。
这种隔代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教育上面临了诸多挑战,虽然他们没有受到家庭的关注,但是在家庭的薄弱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分析1、教育现状由于农村幼儿教育的资源和条件有限,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
有的留守儿童只能由父母送到外面的大城市接受私立幼儿园教育,但也只是在价格高昂的情况下,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弱,甚至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懂得的语言并不是必须的。
2、社会现状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注,对于家庭的爱和温暖感受的需求不能满足,容易在精神和情感上受到伤害。
许多留守儿童对未来的生活和人生缺乏信心和追求的动力,从而导致自闭和其他心理疾病的出现。
同时,攀比心理,自闭和抑郁也是留守儿童常常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分析1、完善农村托幼机构建设由于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和条件的不足,因此,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要积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投入,设立更多支持农村幼儿园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村幼儿园标准,并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
2、加强家庭和亲戚的作用留守儿童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和亲戚的照顾和陪伴。
家长和亲戚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教育信息和支持。
3、组织家长互助会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互助会,加强家长与学校、教师、儿童心理专业人士的交流,指导家长如何更好的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
同时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探讨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采取特殊教育手段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取特殊的教育手段,包括开展特色教育、兴趣培养和特殊扶助,以及加强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成因探讨
152711 农村研究论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成因探讨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现象。
由于种种因素,相应衍生出的隔代教育背景下?r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1.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一些学习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自己不能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一些定力比较强的学生,自控力比较好,放学后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比较优异。
比如调查中一些学生会说到“上学很没有意思,我考试考好了,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就是打电话给他们说他们也不关心,要不就是简单一句很好。
”“我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父母打工不容易,我在家里要好好学习。
”2.心理亚健康,亲子情感缺失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愉悦的亲子互动,可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注,没有倾诉的对象,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心理困惑不知道向谁倾诉,长期的压抑导致自闭心理严重,在与人交往中很难打开心扉,有着很强烈的自卑感。
3.生活上缺乏安全保障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交接的“灰色”地带,农村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安全隐患,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调查中发现每年都有农村留守儿童夏季溺水或者冬天滑冰落水等危险事件曝光。
二、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1.亲子教育缺失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爱,特别是父爱母爱。
父母远离家乡,逢年过节才回家一趟。
平时通过电话联系,大多是问一下“身体好吗?”、“考试考了几分?”等情况,根本不会同孩子谈心,更不必说帮助孩子解决思想、学习上的困难了。
孩子得不到父母亲的关怀,听不到父母的心声,得不到父母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没有父母积极鼓励他们进步,他们会产生低落、孤独、失望等情绪,甚至变得敏感、易怒。
慢慢地,他们与父母越来越疏远,个性和心理也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留守现象的持续加剧,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陪伴孩子成长,而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老人来照顾和教育。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了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1. 父母缺乏陪伴由于大部分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他们无法长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导致留守幼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幼儿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影响其全面发展。
3. 孤独与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幼儿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
4. 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的家庭多数存在着传统观念,认为留守幼儿隔代教育是无可避免的,这种观念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幼儿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社会支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针对留守幼儿的特殊教育项目,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和老人的教育水平,指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和照顾留守幼儿。
2. 增加留守幼儿关爱机构在农村地区建立留守幼儿关爱机构,提供课后托管、心理辅导、文体娱乐等服务,为留守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活动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留守时光。
3. 完善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优质的教育设施,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提高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水平。
4. 增强传统观念的更新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人们的现代教育观念,让更多的家长和老人意识到留守幼儿受教育权益的重要性,尽可能减少留守幼儿的发生。
三、结语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人口、社会、教育、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留守儿童普遍受到隔代教育的困扰,他们在家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便为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普遍偏低。
留守儿童由于家长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容易产生学习上的问题。
他们常常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互动,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3.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他们认为孩子小,无需过多的教育。
他们往往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也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2.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和引导针对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滞后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促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3.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这类机构可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4.加强家庭教育5.发展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可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补充。
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弥补他们学习上的不足。
三、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打工,留下未成年子女独自在家或随亲属生活的现象。
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而且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经常面临诸如生活和教育资源不足、心理孤独等问题。
而对这些留守儿童来说,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本文将浅谈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尤其是在小学和幼儿教育领域。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城市工作,无法参与孩子的日常教育,孩子们无法在学校内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同时,留守儿童所接受的基本教育质量不稳定,缺少可靠的教育保障。
2.隔代教育者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者大多数是祖辈或亲戚,很少有专业教育背景。
这些教育者的教育水平、知识储备以及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体系存在之间较大差距,他们难以提供现代教育所需要的资源。
而且,隔代教育者之间对于教育、行为要求等也存在巨大差异,这将给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负担。
3.心理问题尚未得到关注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陪伴,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这将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等。
但是,这些问题一般难以得到关注和解决。
二、对策措施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教育资源的建设,以隔代教育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实际困难,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为隔代教育者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学习更好地照顾和教育留守儿童。
同时,倡导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政府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与救助。
区域内应设置心理医疗机构,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发现并及时处理其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鼓励家长和隔代教育者多进行布置合适的活动来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健康。
总之,隔代教育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遍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共3篇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隔代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在家照顾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面临着独特的成长问题。
一、隔代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1.缺乏关爱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难以获得家庭的关爱。
而留守老人整日忙于家务,缺乏陪伴,无法给予孩子与伴侣相似的关爱和帮助。
2.教育方式落后留守老人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比较落后,有的老人盲目遵循礼教教育、威权主义教育和传统思想,缺乏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
3.负面影响隔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与老年人相处时间较长,可能受到一些老年人的不良影响,如过于溺爱、宠爱、纵容等,导致孩子情绪、行为失控,产生消极问题。
二、应对措施1.加强教育宣传要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宣传,提高家长和留守老人的认识和意识,营造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同时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
2.挑选适合的老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更需要人际交往和陪伴,选择适合的留守老人非常重要。
应该优先挑选有较好文化素质和适当教育知识的老人,能够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3.规范留守老人的行为留守老人需要遵循家庭教育规范,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情感、认知、道德、习惯和技能的培养,进行行为规范的自我反思和修正。
4.建立亲人通讯平台父母与留守儿童建立互联网通讯平台,可以缓解他们思念父母、渴望家庭关爱的情感,同时也方便了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三、结语隔代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发展。
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的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落后和不足,引导家长和教育者适应当下的环境和需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隔代教育圣人行无言之教。
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人类教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最重的。
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无论走进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自己。
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
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子女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该由谁来坚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呢?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一祖辈监护。
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能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就已很不错,根本无暇去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农村里长年闭塞的生活,落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内容也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祖辈监护人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打骂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要么就对儿童溺爱异常。
大多祖辈年老体弱,不仅要辛苦劳作、操劳家中的全部农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失去了太多的耐心,更不会考虑教育儿童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只是简单地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打骂。
打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人对儿童的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只是打骂,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让他们缺少自信,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
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幼儿的隔代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摘要]: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为在城里高和有关歧视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带着儿女一起颠沛流离,更多的留在农村。
我国目前约有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批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
因为在城里上学的高费用和有关歧视问题,农民工大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打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带着儿女一起颠沛流离,更多的留在农村。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多万。
而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方式。
监护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监护与被监护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二是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
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生活上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少留守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如:一留守,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常与他联系沟通,他和父母间产生严重隔阂,视父母为陌生人,不愿意叫爸妈。
其父母承诺孩子喊一声爸妈奖励10元,但也无济于事。
1+1>2的教育效果。
在家园合作中,教师是宣传者、指导者。
首先,向祖辈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的意义,宣传幼儿身心特点和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传递科学早期教育的新信息,帮助祖辈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能力。
其次,鼓励祖辈家长参与园教,切身感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园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家园同步,促进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报告————————————————————————————————作者:————————————————————————————————日期: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隔代教育圣人行无言之教。
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人类教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最重的。
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无论走进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自己。
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
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子女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该由谁来坚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呢?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一祖辈监护。
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能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就已很不错,根本无暇去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农村里长年闭塞的生活,落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内容也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祖辈监护人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打骂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要么就对儿童溺爱异常。
大多祖辈年老体弱,不仅要辛苦劳作、操劳家中的全部农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失去了太多的耐心,更不会考虑教育儿童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只是简单地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打骂。
打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人对儿童的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只是打骂,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让他们缺少自信,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
还有一部分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不仅不让儿童干活,而且对儿童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骄纵,使得儿童不懂得自我约束,做事情我行我素。
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造成一些孩子利用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溺爱,贪玩好耍,好吃懒做,有的甚至骗钱出去上网打游戏、拉帮结伙干坏事,耽误了学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也有一部分祖辈懂得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使孙辈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也健康茁壮地成长。
他们只是农村中老一辈人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但是他们却应是留守儿童祖辈教育的好典范。
二亲戚朋友监护。
亲戚朋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多数也不能得到全面、细心的教育。
实地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或是儿童的祖辈过世,没有至亲的祖辈可以托付;或是亲戚朋友家能给予儿童成长某些方面的帮助,比如亲戚朋友家离儿童上学的学校近,或亲戚朋友是有知识文化的人,能辅导儿童学习。
第一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大都只能得到叔伯阿姨生活上的照顾,叔伯阿姨本身也有自己的家庭、子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至于代为照管的留守儿童能平平安安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很显然在学习上被压得很紧,如果说这样的亲戚朋友能给予儿童一些教育的话,主要是学习上的辅导。
三自我监护。
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可以说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家”只有他一人坚守着,没有与父母长辈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其家庭教育从何谈起。
《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李天燕在其《家庭教育学》中则指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相互教育”。
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
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
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机会与父母到田间地头去辛勤的劳动,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爱与亲情,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给予他人爱与关心。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内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与同学在一起总是听别人说,感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而有强烈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
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有些学生受不良影视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诱导,不谙世事,对社会充满新鲜好奇的儿童少年很容易干出危险出格的事来。
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
失缺了爱的环境的熏陶,成为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
二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
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漫长的留守岁月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也使他们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
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
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
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造成从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自我中心严重,自私任性,不能与同龄朋友友好相处。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
另外,父母为了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常常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
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即使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会使子女养成乱花钱、沉溺于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三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
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
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
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父母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
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要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崔亮副组长:葛娟成员:胡庆丹、谢慧敏、张慧等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
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加强对我校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
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
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
我校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学校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
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以对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
”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第一,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第二,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
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
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第四,“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