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计算办法

合集下载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

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及计算方法一、常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电力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原煤 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液化天然气 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液化石油气 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汽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柴油 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热力 0.0341千克标准煤/千克二、主要能耗的计算1、电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用电量(千瓦时)×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时÷1000=?能耗(吨标准煤)2、煤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用煤量(吨)×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能耗(吨标准煤)1吨=1000公斤;1公斤=1千克3、天然气(气态)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天然气(立方米)×1.3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1000=?能耗(吨标准煤)4、液化石油气(液化气)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液化石油气(千克)×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1000=?能耗(吨标准煤)5、汽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用油量(升)×0.73×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折标系数)÷1000=用油量(升)×0.0010741=?能耗(吨标准煤)汽油,1升=0.73千克6、柴油计算能耗(吨标准煤)方法:用油量(升)×0.86×1.4571千克标准煤(折标系数)÷1000千克=用油量(升)×0.0012531=?能耗(吨标准煤)柴油,1升=0.86千克三、主要能耗指标计算方法1、能耗消费总量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1)电能耗+(2)煤能耗+(3)天然气能耗 +(4)液化石油气能耗+(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其他能耗 = 综合以上相加【注:热力如果只有费用,没有热力值,不计算在内。

】2、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油消耗量)÷建筑面积能耗:1吨标准煤=1000千克标准煤【其中:用油消耗量=(5)汽油能耗+(6)柴油能耗】3、人均能源消耗指标计算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4、能源消费量上升、下降百分百比能耗上升、下降百分百比=(今年能源消耗总量 - 去年能源消耗总量)÷去年的总能耗例如:12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是1000,13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是500,那肯定是下降了,用500-1000/1000=-50%,也就是说13年比12年下降了50%5、人均综合能耗同比计算人均综合能耗同比(%) = (今年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去年人均能源消耗指标)÷去年人均能源消耗指标= ?%6、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同比计算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同比(%)=(今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去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去年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指标=?%7、用水定额同比计算用水定额同比(%)=(今年的总用水量-去年的总用水量)÷去年的总用水量=?%。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燃料消耗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发动机或燃烧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量。

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燃料消耗量计算公式。

1. 燃料消耗量 = 总行驶里程 / 百公里油耗这是一种常见的计算燃料消耗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车辆的总行驶里程,并除以车辆的百公里油耗,可以得到车辆的燃料消耗量。

百公里油耗可以通过车辆的油耗表或计算机系统得到。

2. 燃料消耗量 = 总发电量 / 发电机的热效率 / 燃料的热值对于发电机来说,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总发电量除以发电机的热效率再除以燃料的热值得到。

其中,发电机的热效率可以通过实测或理论计算得到,燃料的热值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手册或实验室测试得到。

3. 燃料消耗量 = 燃料流量 / 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对于内燃机来说,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燃料流量除以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得到。

燃料流量可以通过实测或流量计得到,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可以通过实测或理论计算得到。

4. 燃料消耗量 = 发动机功率 / 发动机的热效率 / 燃料的热值对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如船舶或飞机的燃料消耗量计算,可以使用发动机功率除以发动机的热效率再除以燃料的热值的方法。

发动机功率可以通过实测或计算得到,燃料的热值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手册或实验室测试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公式只是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实际的燃料消耗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况条件、环境温度、燃料质量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计算。

总结起来,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来计算燃料的消耗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并考虑各种因素对燃料消耗量的影响,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能耗计算方法

能耗计算方法

能耗计算方法
1. 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设备或系统的实际能耗数据,如电能表、水表、气表等仪表的读数,来确定能耗量。

这种方法最准确,但需要安装相应的测量设备。

2. 间接计算法:通过其他相关数据来推算能耗。

例如,对于电动机,可以通过测量其运行时间、负载和功率因数,结合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计算出能耗。

3. 模拟和建模法:使用计算机模拟或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能耗。

这种方法常用于设计阶段或优化能源消耗。

4.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能耗的趋势、模式和相关性。

可以借助统计工具和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回归分析等,来预测未来的能耗。

5. 行业标准和指南:许多行业都有针对特定设备或系统的能耗计算标准和指南。

这些标准通常提供了一些公式和方法,可以根据设备的特性和运行条件来估算能耗。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能耗计算的准确性都受到数据质量、测量设备的精度以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能耗计算时,应尽量收集准确的数据,并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以获得可靠的能耗评估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能耗计算方法可能因行业、设备类型和应用场景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能耗计算。

能源消耗节能量计算方法及公式

能源消耗节能量计算方法及公式

能源消耗节能量计算方法及公式
节能量计算原则上应优先采用效率法,或可测试的单耗法,并用账单法进行验证。

1效率法按照公式(1)计算:
Q s= Q n×k×(η2-η1)÷η2 (1)
式中:
Q s——设备或系统节能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Q n——基期设备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单位为吨、立方米或千瓦时(煤、油单位为吨,气单位为立方米,电单位为千瓦时);
k——能源折标准煤系数。

η1——基期设备或系统运行效率;
η2——统计报告期设备或系统运行效率。

2单耗法按照公式(2)计算:
ΔE C=M j×(e j-e b) (2)
式中:
ΔE C——产品节能量,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M j——基期产出的合格产品数量;
e j——基期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e b——统计报告期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方法
1.能源消耗总量指标法:这是最常用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计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总量除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得到每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能源消耗总量指标=能源总消耗量/产品数量
2.单位产值能耗指标法:这种计算方法强调了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和单位产品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将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总量除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总价值,得到每单位产品的能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值能耗指标=能源总消耗量/产品总价值
3.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法:这种计算方法更加关注每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

它通过将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总量除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再除以产品的重量或体积,得到每单位产品的能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单位产能能耗指标法:这种计算方法主要用于能源消耗与能源输送不相称的行业,如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等。

它以单位时间内所提供的单位产品能量输出量作为计算基础,得到每单位产品的能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能能耗指标=能源总消耗量/单位产品能量输出量
无论使用哪种计算方法,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指标的计算都需要准确记录能源消耗量和产品生产量,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同时,
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计算方法,以准确衡量单位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并为能源消耗的合理管理提供支持。

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公式

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公式

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公式以能源消耗总量计算公式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方法。

能源消耗总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国家所使用的全部能源的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能源消耗总量 = 产量× 能源单位消耗量其中,产量表示能源的生产量,能源单位消耗量表示单位产量所消耗的能源量。

在实际计算中,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方法会根据不同的能源类型和具体的情况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以煤炭和石油为例,分别介绍它们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方法。

对于煤炭来说,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确定煤炭产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煤矿的生产情况来获取。

2. 其次,确定煤炭的能源单位消耗量。

煤炭的能源单位消耗量取决于煤炭的品质和使用方式。

一般来说,高品质的煤炭消耗的能源单位较低,而低品质的煤炭消耗的能源单位较高。

3. 最后,将煤炭产量乘以能源单位消耗量,即可得到煤炭的能源消耗总量。

对于石油来说,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方法类似:1. 首先,确定石油的产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石油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来获取。

2. 其次,确定石油的能源单位消耗量。

石油的能源单位消耗量取决于石油的质量和使用方式。

不同类型的石油消耗的能源单位也会有所差异。

3. 最后,将石油产量乘以能源单位消耗量,即可得到石油的能源消耗总量。

除了煤炭和石油,其他能源类型(如天然气、核能、水力能等)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方法也是类似的。

根据具体的能源类型和情况,确定产量和能源单位消耗量,然后进行相乘运算,即可得到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对于能源规划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计算能源消耗总量,可以评估能源供需情况、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节约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能源消耗总量的计算是根据产量和能源单位消耗量进行相乘运算得出的。

通过准确计算能源消耗总量,可以为能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能源消耗是衡量一个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环境友好型的重要标准。

能源消耗的计算公式是衡量一个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工具,通过该公式可以对能源消耗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能源管理政策和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

一、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是通过能源消耗量和能源利用率两个指标来进行计算的。

能源消耗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总量,通常以吉瓦时(GWh)或者吨标准煤(tce)为单位。

能源利用率是指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能源消耗与能源生产之间的比值。

能源利用率的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能源类型进行不同的计算,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率。

其中,能源消耗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总量,能源利用率是指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二、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具体应用。

1. 电力消耗计算公式。

电力消耗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电力消耗=电力消耗量/电力利用率。

其中,电力消耗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力总量,电力利用率是指电力的有效利用程度。

2. 煤炭消耗计算公式。

煤炭消耗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煤炭消耗=煤炭消耗量/煤炭利用率。

其中,煤炭消耗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煤炭总量,煤炭利用率是指煤炭的有效利用程度。

3. 油气消耗计算公式。

油气消耗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油气消耗=油气消耗量/油气利用率。

其中,油气消耗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油气总量,油气利用率是指油气的有效利用程度。

三、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能源消耗计算公式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消耗计算公式可以对某一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评估能源利用的情况。

2. 制定能源管理政策,能源消耗计算公式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制定能源管理政策和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能源消耗量、能源效率提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

1.能源消耗量计算公式:能源消耗量=能源用量×能源单位成本其中,能源用量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的能源数量,如电力用量、石油用量等;能源单位成本是指单位能源的价格。

2.能源效率提升计算公式:能源效率提升率=(原能源消耗量-改进后能源消耗量)/原能源消耗量能源效率提升率表示能源消耗量通过技术改进或设备更新等手段降低的程度。

一般来说,能源效率提升率越高,节能效果就越好。

3.排放因子计算公式:排放因子=排放量/能源消耗量排放因子表示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能源消耗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也不同,如燃煤排放因子高于天然气。

4.排放强度计算公式:排放强度=排放量/GDP排放强度表示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评估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

排放强度越低,代表单位经济产出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越少。

在实际的节能减排计算中,以上公式通常会结合具体的能源类型、行业和测量单位等因素进行修正和改进。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如能源转换效率、能源价格波动等。

因此,节能减排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节能减排计算公式的应用有助于评估各种节能措施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策略。

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节能减排计算公式,可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统计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的基本情况,反映其数量关系及其构成。

化学工业是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耗的大户之一,通过能源统计,可以对化工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能源管理、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节约政策等提供依据。

一、能源构成能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

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石油、水等;属于物质资料的能源是经过加工、制造产生出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产品,如焦炭、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等。

能源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按能源的成因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

一般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经过开发但没有经过加工转换而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又称人工能源。

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生产出来的能源,如焦炭、洗煤、焦炉煤气、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蒸汽等。

(一)当前列入统计中的能源有以下几种:(1)原煤:指经煤矿开采并除去矸石(50毫米以上)和杂物(黄铁矿)后,未经洗选加工的煤炭。

原煤包括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不包括石煤、矸石煤、泥炭等低热值煤。

(2)洗精煤:指原煤经洗选、分等级加工处理,降低了灰分、硫分等一些杂质,适合某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

包括冶炼用炼焦精煤和其他用炼焦精煤。

(3)其他洗煤:指原煤洗选后,洗精煤以外的其他洗煤产品。

包括洗混煤、洗中煤、洗块煤、洗末煤等。

(4)型煤:指用烟煤、无烟煤、褐煤及其他各种煤炭制成的固体煤制品。

(5)焦炭:指由炼焦洗精煤经高温干馏制得。

包括机焦和土焦。

(6)其他焦化产品:指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

如煤焦油、精苯等。

(7)焦炉煤气:指在炼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

(8)其他煤气:指除焦炉煤气以外的煤气。

主要有发生炉煤气。

(9)天然气:指以油、气田开采的一种可燃气体。

(10)液化天然气:指对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由气态变成液态。

(11)原油:指天然原油和人造原油。

天然原油指直接从油井开采出来,未经炼制加工的一种褐、黑色粘稠的可燃性矿物油,包括从天然气回收的凝析油。

人造原油包括:①用油母页岩经干馏后所得的原油和从干馏瓦斯中回收的轻质油和重质油;②经过低温干馏或合成炼制的煤炼原油。

(12)汽油:指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其他洗油。

(13)煤油:指灯用煤气、喷气燃料油和其他煤油。

(14)柴油:指轻柴油和重柴油。

(15)燃料油:包括船用燃料油、重油和其他燃料油。

不包括作为燃料油使用的原油和柴油等。

(16)液化石油气:指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主要成分为甲烷、乙烷、丙烷和氢气。

(17)炼厂干气:指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主要成分同液化石油气。

(18)其他石油制品:主要有润滑油、石蜡、凡士林、石油沥青、石油芳烃、白油、溶剂油等。

(19)热力:指可供热源的热水以及过热或饱和蒸汽。

包括工业锅炉、热电站、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蒸汽和外购蒸汽。

(20)电力:指火电、水电、核电及其他动力能发电。

包括公共电厂、企业自备电站和余热发电生产的全部电量。

(二)不列入企业统计中的能源(1)耗能工质从能量利用角度观察,耗能工质可分两类:一类作为能量形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压缩空气、电石、乙炔等;另一类不作为能量使用的耗能工质如自来水、深井水和氧气等。

但生产这些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能源,利用这些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

另一方面,这些物质的使用能够替代或减少其他能源的消耗,而这些物质不属于通常所指的能源之列。

(2)余热余气余热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可被利用的热能。

可以回收的余热有六种。

①高温废气余热如各种加热炉、窑炉排出的烟气热等;②高温产品及高温热渣液的物理热。

如炙热焦炭熄焦、金属轧制过程散发的热量;③冷却介质余热如电站冷却水等;④废气废水余热如工业锅炉排出的高温气体及各种高温炉体冷却水所带的物理热;⑤化学反应余热如合成氨生产中的交换气反应热乙烯裂解产物急冷降温放出的热量等;⑥放散的可燃气体如合成氨生产中的弛放气等。

二、能源购进能源统计与原材料统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能源也是原材料的一部分,都同样要作购入、消费和库存量的统计,一些规定也不尽相同。

但是,为了加强能源统计工作,还应对能源统计的各部分作出系统的解释,特别是能源消费量等指标,由于原材料统计中的消费量指标不划分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也不对最终消费作进一步的划分,而这些对于计算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研究能源构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能源购进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外购的并用于企业消费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能源购进量的统计原则(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

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谁购进,谁统计”。

凡属本单位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包括作价购进的加工来料。

凡属本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办理完入库手续,即计算购进量;什么时间办理入库手续,什么时间计算购进量。

(3)购进量中不包括:①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②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③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期领用本期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④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

(二)购进量金额购进量金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

其金额以购货发票上的总金额(含增值税)计算,统计原则、范围与购进量相同。

统计购进量金额须注意以下几点:(1)价值量指标要与实物量指标相一致,即计算实物量的,亦计算价值量。

(2)已验收入库尚未结算,购货发票未到,购进量以实际验收数量计算,购进金额以货物的上期平均价或合同价格乘购进量计算,待结算后再作调整。

三、能源消费能源消费量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使用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

(一)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1)谁消费、谁统计。

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

企业的能源消费,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就计算消费。

(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

既在第一次投入使用时,计算其消费量。

对于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消费量也不计算。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的消费不作能源消费统计。

(5)企业自产的能源。

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炼焦厂用焦炭生产合成氨,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

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

(二)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包括范围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作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还要包括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

1、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别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

(3)用于生产维修、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2、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不包括:(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

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

(2)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

(3)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式中,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炼油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

不包括水电、核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三)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包括范围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是指工业企业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

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房、保健站等消耗的能源。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包括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动力,所使用的能源数量,如用于制造合成氨作为原料使用的无烟煤、焦炭和重(轻)油、天然气;作为动力使用的蒸汽、电力等。

(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如洗涤用的汽油、柴油等。

(3)在生产过程中不作为原料也不作为燃料使用的工艺用能,如通风设备用电和汽轮机用蒸汽等。

(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

(5)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检修及大修过程中使用的能源。

(6)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等。

(四)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包括范围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是指在工业企业中,非工业生产用能和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用能;如这些单位是独立核算单位,其用能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中。

具体包括:(1)本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改造、维修等过程用能;(2)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用能(3)企业所属的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等单位用能。

若车队是独立核算单位,其用能不应统计在“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中。

(五)运输工具能源消费运输工具能源消费是指在厂区内、外进行交通运输活动的车辆所消费的成品油。

但是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成品油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车辆用油”中,它的消费应为交通运输业消费。

(六)能源消费的两种形式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耗,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

(1)终端消费是对中间消费而言。

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

(2)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

其特点是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消费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仍是能源。

四、能源加工、转换自然界的能源,除少部分直接利用外,大部分都要进行加工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