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阅读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了解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
2. 访问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的观点和体验。
3. 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根据统计数据,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增加了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问题。
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访问学校教师和学生时,我们了解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一些学校教学质量较好,教师水平高,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一些学校教学质量较差,教师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成才能力的不平衡发展。
3. 学业压力过大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学业压力过大。
他们认为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四、改进措施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教育的质量监管,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应注重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奖励机制,提高其待遇和职业认同感。
3.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适当减少课业量。
同时,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鼓励他们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乡中小学现状调研报告
乡中小学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了解乡村中小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深入了解乡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乡镇的几所中小学作为调研对象。
二、调研结果1.教育资源不足在乡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不足是一大问题。
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室条件较差,很多学生只能在简陋的临时教室上课,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图书馆、实验室等专项教室也几乎没有,学生无法进行多样化的学习。
2.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完善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乡村中小学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
另外,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中小学的师资培训相对欠缺,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亟需提高。
3.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和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限制,无法提供综合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较差,而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则相对较好。
4.学生接受教育机会有限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接受教育机会有限。
由于经济原因或家庭条件等因素,一些乡村中小学的学生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无法进入好的中学和大学。
这将导致他们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增加贫困发生率。
三、调研建议1.提高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增加教室数量,建设图书馆、实验室等专项教室,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2.加强师资培训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鼓励优秀的教师到乡村中小学工作,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3.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乡村中小学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与城市中小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优质资源。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我们进行了一次基础教育调研。
二、调查目的研究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面向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采样100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包含多选题和主观题的问卷,向学校教育工作者发放,共收回87份有效问卷。
2. 访谈调查:我们选择了10所学校进行了访谈,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
五、调查结果1. 教育质量: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2. 教学方法:多数教师认为他们在教学中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他们在教学中缺乏一些创新的方法。
3. 学生负担: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以及一些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4. 家庭教育:根据访谈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但一些家庭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六、调查结论1. 加强教师培训:我们建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减轻学生负担:我们建议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创造更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家校合作:我们建议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的参与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资源均衡:我们建议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实现教育公平。
七、调查展望本次调查只是初步了解了当前基础教育的情况,后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提供更具体的改进方案和政策建议。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共同努力改进我国基础教育。
八、调查建议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精选3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精选3篇)基础教育篇1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汉阴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结合自身在实习三个月的时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历史课课堂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呃高一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各班各50份。
高一(7)班共收回45份,有效卷40份;高一(10)班共收回48份,有效卷47份;高一(16)班共收回50份,有效卷47份;高一(18)班共收回47份,有效卷46份;调查问卷共24小题,均为单选题。
每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总是100%; B、大多时候75% C、偶尔25% D、从不0%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 调查结果下面着重就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教学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
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地区。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二、教育改革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都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
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作有待加强调查表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家校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一些学校也存在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学校和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面临着考试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五、教育公平需不断强化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然而,当前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同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公平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引起更多人对基础教育问题的重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美好,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实现自身的梦想。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重要环节,备受关注。
为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潜在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基础教育调研,并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调研发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许多城市的重点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这使得其学生在竞争中更易取得优势。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师资匮乏、教材不足等问题,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在资源分配上要更公平合理。
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鼓励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和互助,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然而,调研发现,现行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
因此,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三、评价体系过度注重应试能力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应试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偏重应试技巧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力度,引入多元评价,并鼓励学生发展其个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待完善调研显示,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教学安排。
另外,学校的行政干预也较多,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困扰,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指导,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并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背景和目的为了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收集数据和访谈教育者、学生和家长,我们希望揭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农村小学和初中作为调查的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调查范围涵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和家长的看法等方面。
三、教育资源状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很多学校缺少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必备设施,教学材料也相对有限。
此外,农村地区的学生还面临着较长的上学路程和不愿意到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短缺等问题。
四、教学质量问题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农村教育质量,但是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较低。
教育水平低、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质量不均等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很多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尽人意。
五、师资队伍问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培训。
调查显示,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较低,导致有些优秀的教师选择离开农村地区去城市工作。
六、教学设施问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很多学校的教室、操场和活动场所非常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
这对于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造成了困难。
七、学生和家长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不满意。
有些学生表示学校缺乏安全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们则普遍担心孩子的教育质量,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改善。
八、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投入: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
2.增加师资:提供更多的教师培训和支持,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改进教育方法:推行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开展八年了。
八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对各中小学课改实施情况开展了调研。
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
我国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实行改革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基础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要想使教育跟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这我对基础教育改革做了几点调查,结果如下:一、基础教学现状小学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关于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
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小学基础教育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基础学学习大部分内容是过时被淘汰的知识,这在现代学习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视为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
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
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
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第二节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一、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三、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四、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一、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1)表2: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表 (7)表13: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湖南省宁乡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湖南省宁乡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随着中国农村发展的迅速推进,农村基础教育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调查。
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基础教育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一、调查结果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调查发现,农村教职工队伍建设严重不足。
首先,在教师的数量上,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教育需求,导致了师资缺乏、学生人均课程时间不足等问题。
同时,在教师的素质上,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城市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如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等方面表现不佳。
2.农村教育设施状况差农村教育设施方面的评估结果相对于城市教育设施显得不尽人意。
具体来说,教学环境不佳,学校设施老旧,教室破旧不堪,存在课桌椅不足、停电等现象。
同时,基础设施方面设施不完善,如缺乏图书馆、体育馆、科技实验室等,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3.农村学生教育质量低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低于城市学生。
学生素质缺乏,课程学习训练不足,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家庭教育和文化程度也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除了教育投入不足、体制不灵活外,还与一些特定因素有关,如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人口流动、家庭教育等。
另外,我们认为教师素质低下是导致农村教育水平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与城市教师不同,农村教师所接触的环境资源和学习经验都较少,缺乏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导致其教学能力和教育意识都不如城市教师。
三、改善建议为了改善农村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
目前,政府教育支出不足,使得很多农村学校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
同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比重,提高学生在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机会。
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技能,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激励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此外,增加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与维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水平。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24年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发现:
1. 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2. 教育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尽管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科知识、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3. 学生流失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学生辍学、转学等问题。
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和劳动力需求等原因导致一些家庭无法供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质量问题也导致一些学生选择放弃学业。
4. 教师培养和素质提升问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对低的薪资和生活条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
为解决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学生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并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3. 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关爱和辅导,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4. 加强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的努力,预计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将得到改善,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6篇
对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6篇为了更好地分析调查中出现的不足,我们需要写好一份调查报告,学会写调查报告,对于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所帮助,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对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基础教育的调查报告篇1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从如下四个方面做了初步调查:一、调查目的1. 了解八年级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状况。
2. 分析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3. 教师该如何激发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1. 调查对象:遵义县新站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2.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一)知识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即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今天尽管对整个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教育环境里,在几乎相差无几的智力下,学习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有人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奉为座右铭,但有些人却仍持观望态度,临渊羡鱼,得过且过。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好试,考到一个好的大学。
而为了学习西方文化或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人只占到大约18%;约有74%的人选择学习数学是为了考大学,或是为了工作。
而只有8%左右的人学习数学是为了在解决生活问题。
以上的结果都表明,八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比较局限,并非具有远景的目标,而是着眼于现实。
这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高考的关注度所带给学生的压力是分不开的。
虽然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认识不足,但却构成了他们学好数学的重要动力。
(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宁乡市发展现状调查
宁乡市发展现状调查
宁乡市作为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县级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是对宁乡市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经济发展
宁乡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到来。
近年来,该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特别是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结构。
二、基础设施建设
宁乡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城市供水和供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教育和科技创新
教育和科技是宁乡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该市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学校和教师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宁乡市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四、旅游业发展
宁乡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云阳山、兴湘山、沩山等。
该市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旅游投资。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提升了宁乡市的知名度。
综上所述,宁乡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技创新、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未来,宁乡市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之一。
为了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采访了多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了调查。
本文将具体介绍该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一、现状1. 师资力量落后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来自当地村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质量不高,缺少专业化的教学技能。
2. 学校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普遍很差,校舍破旧不堪,缺乏实验室、图书馆、教学仪器等现代教学设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学科课程不够平衡很多农村学校以语文、数学等主科为主要课程,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4. 学生成绩整体较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学生的成绩整体较低,其中表现出众的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各种资源的支持,较难得到更高学历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建议1. 增强师资队伍的技能和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在教师的招聘和培训方面展开大范围的计划。
同时,提高教师工资收入,使其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服务教育事业。
2. 建立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学校建立更完善、更现代化的校园,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如建立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3. 重视全科课程的发展教育部门可以探讨制定具有较强实施性和可行性的政策,促进全科课程的全面发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综合学科的平衡发展。
4.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学生辅导中心和职业指导中心,提供更全面、更多元的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以上是本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建议。
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合作,共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基础教育中的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中的调研报告基础教育中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我就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以下报告。
在对基础教育中的学校条件进行调查时,我发现有一些问题较为突出。
第一,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有些学校的教室条件较差,存在诸如破旧的桌椅、灯光昏暗、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体健康。
此外,实验室、图书馆等学校的功能性建筑也较为欠缺,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有些学校缺乏丰富的图书、参考资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相对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获取有限,教学质量较低。
第三,学校的游戏器具较少。
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较为简单,运动器材不齐全,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调查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值得学习。
首先,一些地区的学校建设有待加强,但通过引进优秀的学校、培训师资、改善硬件设施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其次,一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组织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一些学校注重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和运动器材,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标准,确保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学校能够有足够的教学资料和设备。
此外,学校也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改善教育资源的配备,我们相信能够改善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关于基础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基础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分析,我们收集了广泛的数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综合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基础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结果,并提出对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获得了8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8%。
被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
二、基础教育工作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基础教育工作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
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室设施得到了改善,包括教室的大小和设备的齐全程度。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许多学校加大了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了体育、音乐、美术等非学科课程的开设。
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
其次,在教学质量方面,一些学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此外,一些学生还抱怨学生评价和考试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三、基础教育工作的挑战和建议1. 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2. 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
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
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3. 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非学科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避免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5. 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宁乡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的现状
宁乡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的现状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热情,使宁乡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
一是作到教育工作“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
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
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工作,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
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
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工作,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与发展对策研究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一、教育现状宁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级市,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该地区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教育资源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 教育资源紧缺在宁乡市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小学教育资源仍然十分紧缺。
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和贫困地区,现有的教师、教室、教具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条件有所不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
2. 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一些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很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受到的启蒙教育不够,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难以适应后续的学习过程,学习成绩不如城市学生。
3. 师生流动率高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收入和待遇水平较低,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率相对较高。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育资源等,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师生流动的问题。
二、发展对策为了进一步改善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1.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供给量。
包括增加教师编制、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材和课件的质量等方面,都需要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应该探索多种资金来源的新模式,如公益慈善等,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更加广泛的支持。
2. 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
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知识,如教育教学法、学科知识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3. 加强课程改革应该积极推广课程和教学改革,针对性的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之处,创造不同的教育课程以便于农村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其中包括注重基础教育的实际题材,如农村实际问题、乡村文化及其历史传承、生活技能等,同时也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开展实用型的技能培训,为在工读、学习或转型等方面做好准备。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宁乡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农村小学教育是该地区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来改善教育现状。
首先,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小学往往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
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可以采取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通过奖励和薪资激励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其次,农村小学教育的教育资源不充分。
由于宁乡市农村地理环境相对复杂,交通不便,导致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设备。
二是加强农村小学与城市优质学校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方式弥补教育资源不足。
三是加大对农村小学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发展。
再次,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丰富。
由于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现实情况和需求与城市小学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
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村实用技能课程,如农业生产、手工技艺、家政等,帮助学生培养实际能力和生活技能。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的设置,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教育、环保教育等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最后,农村小学教育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得到重视和改善。
农村的家庭教育环境常常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不够了解。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密切的家校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之,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就能够逐步改善教育现状,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热情,使宁乡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
一是作到教育工作“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
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
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工作,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
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
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工作,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自实施“两基”工作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具体工作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
首先,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
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
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
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
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
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
2001年至2011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1552.3万元,受益学生28.97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355.9万元,受益学生11.7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1157.7万元,受益学生28.97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38.9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
2011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
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8.3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
为了使“两免一补”工作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宁乡县“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
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
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
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
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
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宁乡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
二是制定了《宁乡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
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551”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
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79.1%、85.9%和57%。
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
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
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宁乡任教。
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
在宁乡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教师。
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
从2001年10月开始,宁乡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
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保证经费投入。
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
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8124.4万元;2004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11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宁乡历史上是空前的。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
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04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
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61.9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
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都是学校。
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
县教育部门制定了《宁乡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宁乡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
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工作条例》、《宁乡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工作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
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总结、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宁乡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
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
四是根据《宁乡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
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实施;2011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