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案例——我国的人口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
教学内容:1. 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2.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3. 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有什么了解?中国人口有多少?二、中国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2. 讲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
3. 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这么快?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如东多西少的原因。
3. 提问: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四、中国民族分类和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 讲解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如汉族、壮族、藏族、回族等。
3. 提问: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有什么特点?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春节、壮族的壮族三月三、藏族的藏历新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3.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对这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感想?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人口和民族的特点。
2. 强调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性。
3. 提问:你们对中国人口和民族有什么看法?如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民族观?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有关中国人口和民族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人口》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投影(4)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例淤泥民族中学肖永权案例说明: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
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线和城市。
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个章节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因此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
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看,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严重。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人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请大家读 P11 课文最后一段及 P12 图 1.11“晚婚 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 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 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
二、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明确: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 省的腾冲县划一直线为界。 东西部人口密度呈现差异的原因; 明确:我国东部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 植业,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加之东部地 区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所 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地势高亢,多高原、山地, 地形崎岖,耕地少,气候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多沙漠、 草原,加之西部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因此 西部人口稀疏。 课后作业: 掌握我国人口的特点,并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并
初中地理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要用“教 育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全面了解学生”。要 宽容对待学生,把学生真正当做朋友,和他们交朋友,和 他们谈心,允许他们犯错,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自觉关注那些有自卑感和有交 往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找到归属感和
安全感。
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 2 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 口是加拿大的 42 倍,是美国人口的 4.7 倍,与比我国 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 9 倍, 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 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人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人口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2. 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
2. 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1) 人口数量多【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2) 人口增长迅速【教师活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2. 人口分布【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3. 人口问题【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数据,小组讨论。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程度:初中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
2. 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原因。
3. 了解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集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稀疏地区。
2. 解释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生育率高、医疗条件改善、卫生条件改善等。
3. 解释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包括过度拥挤、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4. 讲解中国为解决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等。
三、讨论(10分钟)
分成小组讨论:
1. 你认为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
2. 你认为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怎样解决?你有什么建议?
四、总结(5分钟)
总结中国的人口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强调每个人对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五、作业(5分钟)
学生回家后写作业:
1. 根据课上讲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人口的简短文章。
2. 思考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并写下你的建议。
评估方式:
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评估学生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一、教学设计的根据与思路〔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才能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才能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才能的训练与浸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的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是对学生进展“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口国情是我国最根本,也是最根底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非常深远。
因此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老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局部知识非常熟悉,老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
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拟燥动,因此对于这种比拟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参加一些比拟深动的例子,来活泼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来自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局部学地理的才能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
初中中国人口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1. 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中国的疆域》内容,让学生思考中国的人口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人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如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等。
2. 教师通过地图和统计图表讲解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等。
3. 教师讲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中国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省份,调查该省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统计图展示给大家。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并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2. 收集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分析标语中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中国的人口》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述
要收集的课堂教学信息有自学时学生的专心程度,
思考的真实性,讨论的可能性,分析数据和绘图能力,
面对图表的归纳和表述能力。
尽量将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转换成问题,让他们在解 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并影响其情感态度。问题 最好是由学生自己解决,老师主要是组织引导,解决不 了的再由老师讲解。由于所教学的学生是经过三层选拔 后剩下的,也不能指望他们就解决了多少问题,但总要 给他们机会,有了解决问题的经历对其知识的积累和情 感的影响肯定要更强一些。
这些都与建设文明富强国家发展的方向不一致。)
三、归纳我国的人口政策
(一)你说要针对我们的人口状况我们应该怎么
办?
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质量。
合起来叫——计划生育。
(二)提高人口的质量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方针中规定的德智体美劳……)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碍等) 学生学习能
1.看图的能力,能发现相同标准的数量。2.快速将 力分析
统计表转换成统计图。3.快速计算每十年的人口差距
(增长速度)的能力。4.看图归纳能力。5.专心听讲能
力。6.分析能力。7.交流倾听能力。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教学策略选
(一)中国人口长期以来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各有什
么特点?
(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吗?比如—— (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是人多 而国弱) 二、中国人口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有哪些优势和哪 些劣势? (1.数量方面,人数多则劳动力也就多,这是优势; “可是人口就真是越多越好吗?” 2.结合下面活动 1 的第一个图,“地球还受得了 吗?”——人数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就相当大,人们 的生活空间也就相对变小——这是劣势之一。 3.我们的资源总量有限,人越多,我们人均的占有 量就越少——一个分数,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的 值就变小,这是劣势之二。 4.“我们有一句俗话“儿多母苦”意思是人越多 发展经济越——困难”——这是劣势三。 5.“一个家庭供一两个大学生和供五六个大学生 哪种更可能——”人口多必然导致教育的难度变大,这 是劣势之四。 6.人口素质低又有些什么好处呢?——应该没有。 又体现也哪些劣势呢—— 人口素质低必然导致劳动力素质低,很多人只能从 事基础劳动,能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口少,这是劣势之
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增长、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迁移和城市化进程。
2.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吗?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多内地少、城市多农村少。
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我国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那么我国人口增长、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呢?二、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人口增长历程:高增长、低增长、负增长。
2.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发展、城市化、政策等因素。
3.介绍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三、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我国人口增长、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统计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课堂活动1.让学生模拟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体验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2.学生分享体验,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强调重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口分布、增长、迁移和城市化进程,那么这些人口地理现象对我国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二、课堂讲解1.讲解人口地理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分析我国在应对人口地理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教案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记着我国人口数目、增添特色、人口散布特色、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添情况及原因、人口散布不均的原由【学习要点】人口散布特色及原由【自主学习】1、回想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 P11 图 1-9,思虑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 P12 活动题,思虑:我国人口增添的趋向是什么?原由是什么?4、阅读课本 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散布的特色是什么?原由是什么?人口分界限?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拟订该国策的原由。
【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课本 P11,达成:1、依据 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_____ ,是世界上人口 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 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出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散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绘制课本 P12 人口增添曲线图,思虑:我国人口的突出特色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添较快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读 1-10 中国人口散布图,找出:1.我国人口散布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 ____到云南 _____ 为界限,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 ___________ 。
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乡村与城镇人口散布特色与变化趋向( 1)特色:人口比重要,人口比重小。
(2)变化趋向:跟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停提升,大批的乡村人口将进入城镇,我国的城镇人口将持续增添。
人口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教师指导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
2000年有12.66亿,2010年达到13.40亿。
(2)增长速度过快。
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学生讨论:(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1982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3.算一算,想一想结合课本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
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
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4.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1)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2)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完全自然条件下,没有现代科技)(砍树、开荒)(3)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4)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漫画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
“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人口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理解中国人口地理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中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2.中国人口的结构和迁移。
3.中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人口结构和迁移。
难点:中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2.中国地图3.人口统计数据图表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地理基础知识。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地图分析和数据解读。
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中国的人口分布是怎样的?”等问题。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中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然后介绍人口结构、迁移和政策等方面。
3.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省份,研究该省份的人口数量、结构、迁移等情况,然后进行汇报。
4.归纳小结:总结中国人口地理的基本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课堂观察等。
2.为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绘制一个中国人口分布图,并标注主要的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
2.论述中国的人口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分析你所在省份的人口数量、结构和迁移情况。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过于复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下次应更加注重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以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更加深入的解释和示范。
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剖析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处理与应对
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剖析——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人口问题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案例剖析的方式来探讨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处理与应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基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案例,从人口增长与控制、城市人口问题和农村人口问题两方面分析人口与人口问题的处理与应对。
一、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潜在挑战。
通过案例剖析,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对人口增长所采取的措施。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人口增长的挑战。
在案例分析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和效果。
例如,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了社会压力和资源压力。
然而,该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老龄化问题和性别比例失衡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口增长与控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
二、城市人口问题城市人口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
通过案例剖析,可以使学生对城市人口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疏解和城市扩张为例。
城市疏解是指将一部分人口和产业从大城市转移至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以减轻大城市的过度拥堵和资源压力。
而城市扩张则是指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即城市的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增加。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城市疏解和城市扩张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措施对城市人口问题的影响。
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探讨城市疏解和城市扩张策略的利弊,进而学会分析和解决城市人口问题的能力。
三、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与人口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人口与城市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了解我国的人口与城市发展一、人口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人口与城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
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人口流动的变化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我国人口与城市发展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合理分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二、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1.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中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也有很高的人口密度;西部地区地势复杂,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导致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我国人口多为农业人口,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的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地区人口则更多涉及工商业。
农业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3. 高龄化和人口老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长寿人口逐渐增多。
这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需要我们加强养老服务和健康医疗领域的发展。
三、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明显。
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来解决。
2. 一二线城市发展更快,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外流问题。
因经济、教育、医疗等各方面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导致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3. 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
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需求增加,土地资源变得稀缺。
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更新,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四、人口与城市发展的战略措施1.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同时,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确保城市发展有序、可持续。
初一地理图表教案:优化人口分布管理
初一地理图表教案:优化人口分布管理优化人口分布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逐渐增强。
但是,这种趋势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人口过度集中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社会矛盾等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人口分布,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发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优化人口分布管理。
一、人口数量问题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4.91亿,其中城镇人口为8.94亿,占总人口比例为60.1%。
人口数量巨大,会带来很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为了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口数量的管理。
在国家层面,可以通过生育政策、移民政策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生育政策可以通过减少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密度,减轻城市压力;移民政策可以通过引导人口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实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在地区层面,针对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城市,可以采取限制人口流入的措施,如限购、限租,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
针对人口流出地区,可以引导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人口密度问题由于人口数量巨大,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高。
人口密度过高,会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因此,我们有必要优化人口密度,缓解城市压力。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人口密度的控制。
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散建设等方式,降低人口密度,提高城市舒适度。
可以考虑建设分散型城市,将城市分为若干个功能区,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舒适。
在建设大型公共设施时,要考虑人口密度的因素。
如建设地铁、公交、医疗、教育、文化等设施时,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来规划,使得公共设施更加平衡、便捷,促进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
三、地区发展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向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增强。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人口问题教案
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人口问题教案引言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少?人口问题一直是让人颇感困惑的话题。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且互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份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人口问题的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教学目标在课堂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 分析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3. 探讨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教学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以下准备: 1. 准备一份教案,并确保与学生分享;2. 准备电子地图或纸质地图,展示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3. 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受人口问题影响的地区照片或视频素材;4. 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例如海报纸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5分钟)为了引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开启课堂: - 你所居住的城市人口多还是少?为什么? - 你想知道其他国家的人口情况吗? -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将帮助教师引起学生的思考,并激发他们对人口问题的探索欲望。
第二步:引入概念(10分钟)在学生对人口问题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可以向他们介绍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概念。
通过使用电子地图或纸质地图,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指出亚洲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北极圈附近的地区人口密度则较低。
第三步:分析人口变动(15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展示照片或视频素材,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人口问题对受影响地区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城市的照片,并说明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的住房短缺和交通拥堵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 人口减少可能会对一个地区产生何种影响? - 你认为全球人口爆炸会有何后果?这些问题将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学改进案例——我国的人口案例说明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很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知道人口的发展所带来的人口问题水平目标:提升阅读各种示意、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水平,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水平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学生理解人口问题;懂得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合,要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我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发展带来的人口问题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用人口的最新报道引入2. 我国人口的分布(1)知道人口密度的概念(2)看图了解我国人口的人口分布情况(3)学生讨论人口分布的规律3.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1)通过数据计算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2)看图知道我国人口增长规律4.我国的人口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使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增强,树立一个准确的人口观。
二期课后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讨论题的量。
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
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
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水准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初探发布者:罗登权发布日期:2010-08-20 12:59:02.0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所以,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理解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
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
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
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
这个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
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使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理解和理解。
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
因为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
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有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
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持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
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水平目标1.学会使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使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相关西亚局势的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展开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相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注重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
(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1.西亚的纬度位置。
2.西亚的海陆位置。
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实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能够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并解决问题。
一孔之见:这是本区的一个优势,也是本节的一个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西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知识讲解中间对学生实行一次思想教育,使学生看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
教师转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看中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外,他们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这里还有什么企图呢?一孔之见:由问题回到热点话题,从中探究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原因,从而引出另一个重难点。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发表观点教师导入:丰富的石油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敏感的地区,谁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意味着控制了这个地区的石油。
(板书:丰富的石油资源)师生互动:观看相关西亚的石油资源的影视图片,共同读图分析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
教师点拨、归纳: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出油多。
教师补充:除了上述几点外,西亚石油成本低,易于开采,运输方便。
因为这些特点,西亚石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产油区所无法比拟的。
提问: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呢?学生活动:读图《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表(1995年)》,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学法指导:读图──合作──探究──归纳一孔之见:西亚石油的这些特点,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垂涎不已,所以西方国家就加紧了对该地区石油的掠夺,使该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提问:西亚这么多石油都是供自己国家用的吗?如果出口,输出路线又是怎样的?学生活动:结合《西亚石油海上运输线路图》,讨论、分析。
师生互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学生结合挂图归纳。
互动中间注意渗透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归纳小结:石油资源是西亚人民的宝贵财富,能够说是西亚人民的命根子。
我们应该站在第三世界人民一边,支持西亚产油国为保护石油资源、维护石油权益的斗争。
学生活动:自由阅读书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明确它在国际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孔之见:增强第三世界的合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又是对学生实行一次思想教育,鼓舞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文化,长大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教师转接:结合前面所学的《东南亚》、《南亚》实行比较,分析并总结西亚的优势。
提问:西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有什么特点呢?西亚的居民、国家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读《西亚地形图》自由讨论。
师生互动:观看西亚的民族风情、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情况的影视图片。
(画外音: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新月形的沙丘;地面上河流很少,有一些地下泉水;气候干热、居民全用肥大的衣服把身体包起来;树木很少……阿拉伯民族,人民信奉伊斯兰教并向真主祈祷,向未来祝福)(板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讨论l: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讨论2: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展示:播放一段相关以色列的节水农业的影视片段和枣椰树的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读书上的阅读内容“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回答:1.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展节水农业?2.以色列是怎样发展节水农业的?它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归纳小结:西亚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炎热,沙漠广布,高原为主。
艰苦的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但西亚人民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区优势: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通过大量开采石油运往世界各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此来补充自然条件的不足。
但是因为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所以西亚的一些产油国都在考虑当石油资源枯竭后如何发展本国经济的问题。
学法指导:先通过读图、观看影视图片作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再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自由讨话探究学习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