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三 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课标导读主线架构课程 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任务1.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敦煌地区的位置及风成地貌的分布区。

(区域认知)2.结合敦煌风成地貌案例,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

(综合思维)3.结合风成地貌区的景观特点和气候特点,分析风成地貌区人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

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

”这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写的《同马参戎游鸣沙山月牙泉歌》中描写敦煌风貌的诗词。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吗?它的沙粒是从哪里来的?一、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1.地理背景:(1)敦煌的地理位置: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

西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2)敦煌的气候特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2.风蚀地貌:(1)成因: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

(2)特点:“顶平、身陡”。

(3)主要类型:(连线)【点拨】 风蚀蘑菇的成因一般情况下,越靠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空气中挟带的沙尘等颗粒也越丰富,对岩体的风力侵蚀作用越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

二、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1.位置: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

2.沙丘:(1)形成: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2)分类。

类型 景观图地貌特点新月 形沙 丘形状类似新月,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翼。

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纵向 沙垄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 金字 塔形 沙丘形似金字塔状的沙丘,具有三角形的斜面,每个沙丘由3~4个斜面组成 【思考】 沿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而上,经顶部至背风坡下部,沿途沙粒粒径大小有何变化? 提示:沿迎风坡至沙丘顶部沙粒粒径逐渐减小;沙丘顶部至背风坡下部沙粒粒径逐渐增大。

【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P69图3-2-3,【思考】:(1)图中的植被有什么特征?提示:稀少、叶小而稀疏、根系庞大、耐旱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思考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3.三家工厂的区住选择各有什么优点?像图5.7中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在我国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

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0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图5.8)。

思考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试解释其原因。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总结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知识清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他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四大地区的差异①四大地区的划分:东部:沿海10省区(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6个省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区(新、内蒙古、陕、甘、宁、青、臧、川、渝、滇、贵、桂);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交通、市场等)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生思考总结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生思考总结自然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学生思考并回答:1、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
2、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产能大。
科技发展,人类索取资源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市场需求大
学生回答:不可再生资源
学生讨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
学生思考并回答:开源:新能源 ..........
节流:节约、提高利用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供给减少
需求增加
利润大带动生产
积极:索取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增多
局限:会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让学生学会总结各种资源的概念并会判断
让学生学会看材料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让学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可再生资源: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光能。
(导入)课文图1.10
(提问)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
(提问)价格上涨为什么会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提问)如何看待新技术革命对解决资源短劫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总结:我们人类索取自然资源应当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应该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学生思考并回答:是自然资源:岩石、森林
例如: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因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ppt教学课件

收集 ―――→
遥感地面系统
信息处理 ―――――→
传输
信息分析
⑪ 专业图件 、统计数字
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 和辐射的⑫ 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4.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 ⑬ 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⑭ 模式的转化和发展, 提供了条件。
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以及人力和财力投入等方面分析,遥感具 有哪些特点? 答案 通过与传统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方法相比较,我们可以知 道遥感的特点:(1)“站得高,看得远”,感知的视野宽,范围大; (2)无论航空器还是航天器,运行的速度都较快,能在短时间内收 集大量的信息,并能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输和信息处理,具有获 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的特点;(3)从总的方面看,遥感的运用比 传统的方法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练习巩固
以下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是( D ) A.RS B.GPS C.GIS D.Windows 解析 Windows是电脑操作系统,不是地理信息技术。
自主预习
1.概念:人们在⑦ 航空器 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
地表物体进行⑧ 远距离 的感知。
2.主要环节
目标物 ―反―物射―体―⑨辐―电―射―磁和―波→ ⑩ 传感器
123456
3.GPS的基本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 间信息,GPS接收机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 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信息。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 不属于GPS具有的优势是 ( ) A.测量精度高 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 C.全天候操作 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A.在测量珠峰高度 B.在河西走E 廊寻找地下水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结构 D.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B 解析 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应具备以下三个数据:经度、纬度 和高度。
考向② 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2018 年 11 月 19 日,第 41 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 17 颗组网卫星,同时 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据此完成 4~5 题。 4.下列不属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特点的是( ) A.全能性 B.间断性 C.全天候 D.实时性
6.图二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 1 800 平方米 B.增加了 1 800 平方米 C.增加了 2 700 平方米 D.减少了 2 700 平方米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冰川区域—“2”,2009 年比 1973 年共减少了 3 个方格, 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所以冰川减少的面积为 2 700 平方米,故 D 项正确。
答案 B 解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天候、实时性、连续性等特点。
5.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①卫星信号接收机 ②北斗卫星 ③传感器 ④车载移动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成部分包括卫星信号接收机、北斗卫星、地 面监控系统三部分。
答案 B 解析 可利用卫星影像分析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范围和云层的移动。
考点 2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 最初是为军事应用而建立的。据此完成 1~2 题。 1.利用 GPS 信号接收机确定地理位置,需要连接的空间卫星数量最少 为( ) A.3 B.4 C.5 D.6
答案 B 解析 利用 GPS 信息接收机确定地理位置,至少需要 4 颗卫星。
答案 D
解析 GIS 是对已知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遥感图像、野外考察、 室内实验等信息源那里获得数据,然后进行分析表达,并依据数据分析做出 预测。可根据现有火情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 方案,故 D 项正确。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全册) (共155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全册) (共155张)

三 角
棉花
或至 水产发 业基地(运 发达 通便利
三熟 达
入矿产)

松 不是 玉米
嫩 很好 春小



大豆
一年 一熟
西部降 是我国重化 不太 水少, 工业基地 发达 草原广 (石油煤铁) 布发 展牧业
精品课件
铁路发达
(滨洲线 滨绥线 京哈线)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收集 传输 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
资源调查、
专业图件 统计数字
5.应用领域: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精品课件
6.特点
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手段多、信息量大、用途广、地面限制少
7.分类
摄影法 宽波段摄影 多波段摄影
光学机械扫描(多波段扫描仪) 被动方式 扫描法电子束扫描(反束光导管摄影机)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关于区域 1.什么是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精品课件
层次性
差异性
2.区域的特征:整体性
可变性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区域范围: 有大有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数字地球
A.含义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B.数字地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精品课件
可视电话、网络购物、无纸交易、 电视会议、视频点播、居家办公、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 知识点播。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8)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23)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26)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9)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30)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36)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4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49)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55)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57)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58)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61)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66)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7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7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74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79)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83)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89)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8)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03)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2)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8)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2)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5)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7)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5)第三节城市化 (31)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39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42)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47)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51)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55)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7)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58)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62)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65)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74)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77)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78)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82)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87)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9)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90)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99)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105)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7)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15)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7)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8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3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4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6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55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6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6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66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76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86)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7)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88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94)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101)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01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02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07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9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24)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5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31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38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46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56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6)2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63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72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79)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2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5、地理区域与地理位置:区位:狭义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广义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包含了位置的概念。

6、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黄土高原]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①人口压力,②人类活动不当。

直接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地区人类活动后果过度樵采干旱区、绿洲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草原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毁林、毁草开垦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用水不当绿洲盲目扩大开垦规模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气候干旱地区灌溉不当次生盐渍化荒漠化表现自然原因人为因素土地沙漠化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土壤次生盐渍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石质荒漠化石质山地,降水强度大坡地开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地区措施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生物措施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风沙林带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工程措施利用柴草、树枝等设置沙障,拦截沙源、阻挡沙丘移动各地因地制宜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地区主要的人为因素治理措施农作区灌溉不当、过度开垦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牧区草原掘井、过度放牧减少水井数量,降低载畜量绿洲地区过度樵采、上游用水过量多渠道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开垦、樵采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解决农民燃料问题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1、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复习课件

不理解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对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分析 不透彻,导致分不清区域的共性和差异而失分。
需牢固掌握区域的含义、特征和地理环境特点等, 对区域的全面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清楚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类型。 (2)区位特征:首先确定位置和范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分析自然 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最后落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 (3)区域共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区域差异,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 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同。 (5)区域边界形状。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解析 第8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
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
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9题,甲河位于法
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
不能正确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时漏答知识 点或者面面俱到;
二是分析措施时不能从生态环境问题的 根源入手,对症下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 ②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 ③土壤条件(肥力等); ④植被原因; 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
答案 2.B 3.D
(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期中)下图是某区 域发展过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回答1~2题。
1.从上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 )
①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②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③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④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计算的重要基础设施,运转和冷却 耗电量大。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数”是数 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全国共规划了京津冀枢纽、 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和张家口集群、中卫集群 等10个数据中心集群。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算力 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 示意图,图乙为宁夏中卫位置 示意图。
针叶林气候区
做到采育结合
自然资源 我国分布
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
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
焦炭等。第(2)题,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
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因此可认为
是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资源的统计图表、资
源分布图,分析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综合分析自然
2.掌握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质 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特
3.利用要求 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 供给资源的__极__限___。 特别提醒: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 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 资源。
知识点
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 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 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 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地球表面空间单位。

2、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3、类型:均质区、功能区、行政区域。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不同区域的比较——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

2、地理环境对农业潜力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RS)1、工作原理: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进行感知。

2、应用范围:资源普查、环境与灾害监测。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工作原理: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导航定位。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功能:导航、定位。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工作原理:专门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

2、功能:查询、修改、补充、完善。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概述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类型:水蚀、风蚀、冻融、海蚀等。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概述1、主要成因: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大风日数增加),地表疏松;人为因素——滥伐林木、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矿区不注意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等。

2、次生沙漠的形成: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带或绿洲外围,因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活动而成为沙源,加上大风日数多而集中,促使沙漠扩张。

3、沙漠化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进而导致土地贫瘠,甚至出现沙丘成移动状态,最终造成农业减产,农民被迫背井离乡,产生荒漠化问题,同时影响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 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遥感(RS)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一、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 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事物进 行远距离的感知。
2.主要工作环节和功能:
例3.对农作物进行估产属于遥感应用 的哪一领域 ( A ) A.资源普查 B.灾害监测 C.环境监测 D.工程建设及规划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 定位的系统。
2. 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例1.下图是卫星甲和卫星乙在某一时刻所 覆盖的区域,其服务范围大小( C )
A.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B.甲大于乙 D.无法确定
例2.关于遥感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遥感是人们利用肉眼在地面事物进行感 知 B.遥感是人们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遥远 的宇宙事物进行感知 C.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航空器或卫星 D.遥感技术能监测洪涝灾害的发展变化, 便于人们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 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 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及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 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 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 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 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传感器(关键装置) 收集、记录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辐射或反射电磁波 目标物 信息处理和分析 遥感地面系统
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 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 卫星 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 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 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 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例5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 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图层。据此完成下 面的题目。 1)该专题研究可能 是( A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 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 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 在下列图层中应增 加 (D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 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 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③ C.②③ D.②④
地理信息
基础
管理、查询、 更新、分析、 应用、评价
地理信息 技术
数字地球
由不同图层构成的地理信息
地形 植物分布 水系 土地利用 居民点 资源分布 。。。。。。
研究某区域的特征
空间部分——卫星星座
由21颗工作卫星 和三颗在轨备用 卫星组成,它们均 匀分布在六个轨 道平面内。全球 人任何时刻,地 平面上空至少有 四颗GPS卫星。
手持式GPS定位仪
应用: 车载导航系统
3.特点及应用: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广 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 通、测绘、军事、通讯、城市等 (如目前所使用的汽车卫星定位 系统)。
裸露的
树木
水体 草丛 地表
路面
建筑物
3、遥感的应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 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 影像监测汶川地震 、 舟曲泥石流。
资源调查
4、遥感的优势和特点
(1)获取信息速度快 (2)探测范围大 (3)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 财力、提高效率ຫໍສະໝຸດ 不仅可闻其声,而且可见其人。
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浏览 世界各地的商品,办理商品 邮购。
多媒体会议系统将在世界各地的 与会者组织在一个虚拟的会议大 厅里,人们远隔万里也可以举行 会议。
通过互联网实现老师、媒体、学 生的自主交流,任何人均可享用 网上的教育资源。
小结:
遥感 获取
全球定位 系统
定位、导航
例4 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 便捷的技术是( B ) A. 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 空间分析 可视化表达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 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管理 空间分析 可视化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