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文献综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涉及农村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中学教育的一个难点,更是社会各个部门所不可忽视的。

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厌学、流生、问题青少年,这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

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影响到《义务教育法》的深入实施。

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政府及社会各界也是责无旁贷,面对“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我校小勐统中学现在有88名在校“留守儿童”,几乎是每一班有有“留守儿童”,面对现实问题,政府在经费调控、政策扶持、社会管理方面积极主动,切实解决问题,寻求新对策。

第一,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解决“留守儿童”住宿问题。

第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三方面缺一不可。

(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学校是儿童少年成长的乐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各环节,这要求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上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学校“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建立学校热线,教师、学生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有助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及时沟通,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障碍能及时破解,亲情教育也得到一些弥补。

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

四是要落实帮助“留守儿童”的责任机制。

同时学校要建立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的后勤保障机制,使儿童在学校不仅有丰富的学习生活保障,而且能养成节俭、卫生的生活习惯等。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报道、概念界定、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一、国内相关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报道综述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从以下数据就能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新浪爱问网页:搜索“留守儿童”找到网页约324000个,(用时0.026秒);;当然除了网络之外,电视、报纸等也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

以下是对相关报道的综述。

(1)新华社报道:2004年2月,江西省都昌县一对夫妇双双到东莞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妻妹家中。

2月19日,孩子从两米多高的床上摔了下来。

因未能及时发现脑内淤伤,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2)《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6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3)延庆县珍珠泉乡八亩地村的孩子珍珍特别想外出打工的爸爸,经常睡到半夜要找爸爸,有时候做梦还会喊“爸爸救我”。

可当她爸爸回来时又认生,躲在一边不出声。

(中国儿童信息中心)二、国内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背景及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叶敬忠1[②]等,段成荣2[③]等,周爱民2005)。

李雯婷(2005)【1】和段成荣等(2005)【2】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刘允明(2005)【3】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反应为小学和初中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共3篇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共3篇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父母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得大量的农村儿童留守在乡村老家中。

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日渐突出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多重的学业问题,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表现1. 学校资源不足农村小学、初中通常较少,学校的科学设施、名师优质教学资源也缺乏。

留守儿童的学校通常比城市里的学校条件差,他们得不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难以获得好的学习经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2. 家庭环境贫困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比城市孩子的家庭贫困,孩子们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

家里一般没有人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也没有人带他们参加各项兴趣班、课外辅导等课程的。

他们面临着个人的孤独感和学习上的压力,难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3. 缺乏社交和情感支持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通常缺乏交流和分享的对象。

而且常常缺乏对应的感情支持,对来自远方孤苦伶仃的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的对策1. 加强校园教育教育部门应该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配置足够的资金支持,让留守儿童能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积极引进名师、优选课程、设立兴趣班,给孩子们丰富、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2. 增加家庭教育辅导学校和政府要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辅导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作业。

通过网络教育、电子教育等方式,把城市里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入农村。

3. 加强心理干预由于留守的孩子经历了长期的孤独感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为此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心理扶持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服务。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家庭需要选择远离家乡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而留守儿童则成为家庭生活不可避免的问题。

据最新的统计,中国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000万,其中80%的留守儿童是由父亲或母亲独自在外工作导致的。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家庭教育的方面,也涌现出大量的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1.教育质量不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时间和方式都受到限制,导致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不如城市孩子。

留守儿童经常在乡村小学就读,由于缺乏适当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普遍偏低。

同时,由于家长经常在外地工作,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时间也非常有限。

2.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长期与亲人分离,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孤独、自卑、自闭等。

同时,缺乏家庭教育,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3.家风教育不足因为留守儿童和家长分离过久,导致家风教育不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成长导向和家庭教育中需要的传递。

父母相对缺席较长时间,自然在道德与行为方面也难以掌握孩子的想法。

二、对策研究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要解决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来实现。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为乡村小学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此外,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2.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建立国家级的心理辅导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保护他们的身心发展。

3.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为了解决家风教育不足的问题,可以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成长需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同时,积极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中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5篇

中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5篇

中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5篇中国留守儿童状况讨论报告(精选篇1)序言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今年八月我被分到__区__镇__村担当村主任助理一职,从今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宽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来自__农村,高校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

在这片盼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进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原因,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非常关注。

工作后乐观调研,把握分析状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同时,乐观参加本镇__届优秀高校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当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将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学问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乏随即消逝,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始终坚持下去的。

__镇__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淌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据统计,__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准时进行指出批判教育纠。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简单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化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盼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心,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暖和。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急躁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看孩子们。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以及职业机会的增多和动态性的加强,许多农民工和行业工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城市打工,留下了他们的孩子在农村。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长时间不得父母照顾,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情感发展、教育成就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1.缺乏足够的父母关爱。

留守儿童通常失去跟父母亲的相处时间,故造成缺乏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和关爱,这要求学校和社区对留守儿童进行亲情关怀,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缺。

2.教育质量地区不平衡。

由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与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比存在巨大差异。

总体来说,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老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这使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不如城市孩子。

3.家长对孩子不够关注。

由于家长在外打工忙于挣钱,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够,留守儿童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也缺乏类似城市一样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和社交交友机会。

二、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的对策研究1.爱心关怀计划。

学校和社区应该合作开展爱心关怀计划,鼓励家长和老师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定期到学生家里看望学生,以家庭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留守儿童公共休息时间建立社区活动中心,提供免费学习、娱乐、交流机会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

2.智能化教育。

留守儿童学习时间比较有限,同时由于家庭教育帮助不足,学校可利用智能化教育手段帮助他们轻松学习,例如使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讲堂,并创造专业教学网站,可以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在线资源。

3.多元化教育。

农村教育的真正重点应该是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报考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以培养他们人才素养、领导才能当中的高品质人才。

三、结论通过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复杂多变,但是全社区需要和爱心人士一起协力解决这个问题,以达到乐见其成的目标。

留守儿童论文及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及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及文献综述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家中由亲戚或奶奶爷爷等其他成年人照顾的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激增,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逐渐凸显。

本论文将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综述和讨论。

一、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据统计,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他们缺乏父母关爱,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其次,他们面临着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辅导;最后,他们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增加了犯罪和青少年问题的风险。

二、留守儿童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学习压力和思想孤立,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亲子交流和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能受到严重损害。

此外,留守儿童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情感空虚,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可能对他们的未来造成长远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各级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需要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1. 家庭关爱加强:父母尽量减少外出打工时间,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和陪伴,创造更温暖的家庭氛围。

2. 学校支持与帮助:加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制定更贴合他们需求的教育方案,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3. 社会关怀与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帮助中,开展关爱活动,提供爱心陪伴和心理支持。

4. 制度保障:政府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政策,确保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多方合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只有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其存在与发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深化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回顾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探讨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留守儿童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留守儿童现象的背景与成因留守儿童现象,即在农村地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导致子女被留在户籍所在地,无法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现象,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特产物。

这一现象的背景和成因错综复杂,涉及到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文化背景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

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这一过程中,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许多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导致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

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也是留守儿童现象的重要原因。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等,旨在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地区差异等原因,许多留守儿童仍然面临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困境。

文化背景和个人选择也对留守儿童现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厚,父母往往希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困境,许多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以维持家庭生计。

一些农民工由于自身教育水平有限,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高,也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心理、生活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无人督促,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部分地区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使得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许多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3.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方面。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家庭照顾,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此外,部分地区农村生活设施不完善,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1. 经济发展与就业压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

为了生计,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子女被迫留守家乡。

这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较为匮乏,使得许多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3.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许多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导致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和福利。

例如,可以制定关于父母关爱和教育支持的政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爱。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到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子女也面临着留守现象。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子女。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教育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心理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缺乏安全感和亲情的滋润。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遇到困难,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者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缺乏足够的监护和家庭教育,他们常常缺乏自律能力和学习动力。

加之农村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也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

一些研究者提出,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化辅导和关爱。

三、社会关系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缺乏亲密的家庭关系。

他们可能更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困境。

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独和无助。

研究表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和关爱至关重要,同时,加强校园社会工作和心理辅导的力度,也能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社会关系问题。

四、解决办法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

其次,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加强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心理支持,也是改善留守儿童状况的重要途径。

最后,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关键词 : 守儿童; 育 ; 留 教 问题
中 图分 类 号 :9 3 5 C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对 于 留守 儿 童 教 育 管 理 中存 在 的 问题 , 目前 主要 的
留 守 儿 童 的 概 念 界 定
自上世纪 8 0年代农 民大规模 进城 务工 以来 , 留守 “ 儿童” 的概念越来越为大家关注和熟知。
的都 包 括 在 内 , 枫 、 善 同将 父 母 外 出务 工 时 问 界 定 为 胡 李

原 因, 也有学校 、 区、 社 家庭 等多方 面 的原 因。社会 制度 方面 , 学者们都 承认 城乡 二元分 割是 出现 留守 儿童 的根 本原 因。城市化 、 工业化是 中国发展的必然趋 势 , 随这 伴 种趋势的是城市对 于进城 务工人 员 的需 求。然 而, 当大
人 员 缺 乏 , 理 存 在 漏 洞 。他 们 调 查 发 现 , 中 小 学 教 师 管 “
定的共识 。叶敬忠 、 潘璐 综合 关于留守 儿童 的学术研 究 ,
认 为 留 守 儿童 概 念 界 定 需 要 把 握 四个 要 点 : 母 外 出 、 父 父 母 外 出 时 间 、 童 居 住 地 和 儿 童 年 龄 。 对 于 父 母 外 出 和 儿
统计 局 主要 统 计 1 以下 的儿 童 。 5岁 二 留守 儿 童 教 育 问题 及 原 因 学 术 界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总 结 出 的 留 守儿 童 教 育 问 题 主
要 有 两 个 大 的 方 面 : 守 儿 童 自身 在 教 育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留
不够 , 政策法规滞后 、 政府 已经颁布 的公共政 策落实不到
儿童居住地 , 学者 们普遍 认为 留守儿童是 父母 双方或 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因追求工作机会而将孩子留在家乡由其他亲属或外出务工的父母照顾的儿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潮流不断增加,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困境,寻找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家庭的陪伴与关怀,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成绩常常较差。

由于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留守儿童通常只能接受基础教育,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是落实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资源的供给。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培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该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还应重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留守儿童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家庭也应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

父母无法亲自照顾留守儿童,但他们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父母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照顾,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子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失学辍学等风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背景的复杂性,使得其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指导。

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较大隐患。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必要深入了解其教育现状和影响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这不仅是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障,也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1.2 问题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家长期被留守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境。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的教育难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支持,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学习资源匮乏,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造成教育机会不公平。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引导,容易走上不良的行为道路,增加社会治安压力。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个体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成长条件,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问题意义】的重要性迫使我们深入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寻找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揭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同时探讨教育改革与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教育文档资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教育文档资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1978年以来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尽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为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水平, 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指标体系,有必要对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国内研究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喜忧参半,申继亮、武岳通过量化研究发现,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压力事件水平上显著高于非农村留守儿童,但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并未发现留守本身给儿童的发展造成任何直接的不良影响,大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而抹杀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2]。

总体上看,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基本的心理特征陈广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远离父母少亲情、独立性差怕吃苦、自私心重难合群、过度自尊少谦虚、极端自负怕挫折等[3]。

农村留守儿童消极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弱、意志力不强、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寡言、悲观、孤僻;任性、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态度冷漠、神经过敏,有的还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而充满怨恨。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分离的儿童。

他们通常在家乡的亲属照料下成长,缺乏足够的家庭陪伴和关爱。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口流动。

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许多儿童被迫留在家乡。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有近60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约一半。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情感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此外,留守儿童还存在教育问题、身心健康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困扰。

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问题与家庭因素、社会支持以及教育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研究指出,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普遍存在着经济困难、父母关系不和谐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些组织和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例如,一些中小学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班,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3.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很大,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机会较少。

因此,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向。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途径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例如,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质量;设立更多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等。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来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四)报告结构安排 (5)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6)(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7)(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8)(三)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 (10)(四)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11)(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2)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3)(一)教育资源匮乏 (14)(二)教育方法不当 (15)(三)亲子沟通障碍 (16)(四)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18)(五)家庭教育指导不足 (19)四、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20)(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21)(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3)(三)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 (24)(四)完善家庭教育监管机制 (25)(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6)(六)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27)五、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0)(二)对政策与实践的启示 (31)(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四)案例分析 (33)(五)实践意义与价值 (35)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隔代监护或亲友托管,这种监护模式往往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农村家庭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和执行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3、社交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容易形成不良 的社交习惯,如孤僻、内向、暴力倾向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4、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在独自生活或与他人生活时,容易面临各种安全问题, 如意外伤害、拐卖、性侵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进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进展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留守 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结论与展望
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守 儿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摘要
摘要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迫留守在家乡的儿童。 这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术界的和研究。本 次演示旨在对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 究方向。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根据搜集到 的文献资料,留守儿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1、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且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容易出现自卑、社交困难等情况。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1、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长期 外出务工或离异导致儿童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家庭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和,提 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2、社会因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和支持也是影响其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和关爱,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 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以规模大、迁移远、居住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民工潮”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产生。

90年代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再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知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上得以深入发展。

本文从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两个维度对近十年文献的研究取向及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展现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整体特征。

一、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综述的背景截至2013年,检索出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研究综述共有29篇,其中对留守儿童整体进行综述的有16篇,就某一方面进行综述的有13篇。

在这13篇文献中,有6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综述,2篇对社会性发展问题进行综述,2篇对学业问题进行综述,1篇对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综述,1篇对犯罪问题进行综述,1篇对体育教育问题进行综述。

对于某一问题研究方法的综述,需要兼顾文献数量和对该问题研究的成熟度。

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

基于这样的考量,以“留守儿童”为题名检索200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共334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44篇,博士学位论文9篇。

一般而言,博硕学位论文研究的方法和视角较为多样,且有与学位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发表,为了排除其对综述的干扰,尽量准确地呈现已有研究方法的整体分布,故不选用博硕论文。

就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而言,CSSCI来源期刊的载文比普通期刊更具代表性。

因此对CSSCI来源期刊2004-2013年的内容进行检索,以“留守儿童”为题名,筛选出与“教育”有关的文献共131篇,以此作为综述的依据。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类分析,按方法视角划分,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文章有59篇,约占45%;主要采用思辨研究的有57篇,约占44%;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有8篇,约占6%;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有7篇,约占5%。

按学科视角划分,主要从教育学研究的有53篇,约占40%;主要从社会学研究的有53篇,约占40%;主要从心理学研究的有17篇,约占13%;主要从法学研究的有8篇,约占6%。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方法视角1.调查研究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现状的调查。

2004年吴霓课题组在甘肃、河北、江苏三省挑选了5个县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揭示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存在的问题。

[1] 段成荣与周福林对2000年人口普查的全国所有户中的10%进行了抽样调查,对于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

[2] 还有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的调查,有学者通过分析鄂西北农村208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指出,虽然大多数家庭在物质生活上满足了孩子,但是极少关注子女的精神生活;家长的文化和道德水平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先进合理,但是存在背离实际教育的行为;家庭教育很少注重方式和技巧;家长只在乎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等现状。

[3]此外,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地区之间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选择了不同区市进行调查,其中王玉琼等人对河南鲁山、叶县的4个乡镇4所学校共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道德以及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

[4] 陶红等人分析了宁夏农村的发展状况,指出家庭关爱与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范。

[5] 还有学者研究了贵州、陕西、山东、吉林、四川、黑龙江等省份的情况。

2.个案研究受区域之间教育差异的影响,对于解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应略有不同,除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外,一些学者开始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

吕绍清对150名留守儿童父母和儿童进行的访谈,表现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做出的留守决策、自己正经历的留守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些认识揭示了留守儿童自身在生活与心理上存在的双重冲突。

[6] 同时,有研究者通过对19名留守儿童及监护人、12名教师的半结构式访谈,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除了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之外,生活照顾、监护人学习管理、家庭气氛、父母关爱等方面均对留守儿童心理适应造成了消极影响。

与祖辈缺少沟通、祖辈监管不力、祖辈放任管教,留守儿童的母亲心情变差、命令与训斥增多、严厉惩罚增多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儿童快乐感、安全感减少,孤独、心烦等负性情绪增多。

[7]在对微观主体展开研究的同时,还有对中观层次即以学校为主要对象进行的研究。

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进行研究,展现了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儿童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危机,提出政府应保障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兼顾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利益等政策建议。

[8] 另有学者选取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的四个村落及周边学校为基本个案进行纵向研究,分析了媒介暴力对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男童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具体设想。

[9]3.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是学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首选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基于对大量文献的分析,以较全面的理论评述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有学者总结出留守儿童在儿童的基本权利保障方面、人格发展方面、学习成绩方面、道德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呼吁政府要主动担负相应的责任,以实现社会关怀;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总结已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经验;以教育部门为中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以寻找事实基础。

[10] 通过深入反思,有研究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具有多因性,但是根源在于对儿童的忽视。

并从“儿童忽视”的视角对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和社会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提出要开展关于预防忽视的社会教育,加强立法与执法,建立专门机构和组织,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法律保护。

[11]另外有学者从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现状出发,依托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共享工程,提出建构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构想。

认为构建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改善留守儿童文化环境的需要。

呼吁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协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以提高留守儿童的信息素质。

[12] 还有学者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提出“乡村育儿院”的培养模式,实行留守儿童学前培养的社会化。

[13]4.比较研究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类型与层次上具有的发展差异,比较研究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方法。

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中,流动儿童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要好于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男生、非独生子女以及高年级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差一些,而流动儿童则不存在这些差别。

[14] 但是在受教育机会上,留守儿童显著偏高,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显著降低;与母亲在一起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是与父亲在一起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儿童受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流动的儿童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女童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童,但是儿童类型对受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

[1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而言,那些父亲或母亲出国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质量和心理成长方面状况较差,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更低,班主任与他们的交流更多,更看重金钱,不快乐、希望高中毕业后出国挣大钱的人也更多等。

[16] 而在不同监护类型上,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较小。

[17]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学科视角1.教育学从教育学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学者占多数。

首先有从教育层级进行的研究,在家庭教育方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弱化和缺失是引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区教育上,有学者提出通过完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建设,从体制与制度落实上来化解留守儿童的教育危机。

[18]对于不同教育内容展开的调查。

有学者从德育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19] 有学者关注留守儿童正确解读信息、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培养。

[20]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视角的迁移,传统课程之外的教育内容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提出以城市图书馆援助为主,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构建图书馆三级支撑体系的建议。

[21]2.社会学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研究,是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项以广西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的调查表明,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亲戚与同辈群体。

[22] 另一项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两省四县进行的调研表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化、教育社会化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区域经济水平、教育投入、社会文化、家长流动特征等,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23] 有学者基于结构网的理论,认为建构学校、社区、家庭及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社会支持网络模式,能满足留守儿童在心理发育、个体发展和社会保护等方面的现实需要。

但是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深挖传统社会资源,加快政府制度建设,引入社会模式,才能使社会支持网络发挥最大的功效。

[24]值得一提的是,段成荣带领团队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应该从相关制度改革入手,为他们进入城市与父母团聚创造有利条件,平等地享有城市的公共教育资源和保障;应该提前规划农村学前教育;在重点关注西部较落后的省份的同时,也应重视东部较发达省份的农村地区。

[25]3.法学越来越多研究者从法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全力保障问题进行研究。

除受教育权之外,留守儿童还普遍面临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等诸多权利全面缺失的不利状况。

[26] 这些基本权利的缺失,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障碍、行为习惯较差以及安全隐患。

因而要依靠加强立法,适时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和国义务教育法》,构建亲属监护责任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完善留守儿童法律服务体系。

[27]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的法律调整原则是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法治建构的关键,要努力建构创新包括亲权监护主导的多元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国家控制的留守儿童多中心福利制度、受教育权为核心的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保障体系、留守儿童平等发展权等的可诉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