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气压带风带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36张PPT)

交通出行
01
航空运输
气压带和风带对飞机航行的时间和路线有直接影响。航空公司需要了解
这些因素,以制定安全、高效的飞行计划。
02
海上运输
在海上,风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了解风带的特点对于船舶航行和货物
运输至关重要。
03
公路和铁路运输
在长途运输中,天气条件(如风暴)可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和
安全性。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活动有助于预测这些天气事件并采取相应
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灾害对人类 生命财产的损失。
指导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保护生态 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其研究成 果可以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的预防措施。
06
未来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数据获取的局限性
目前的气象观测站分布不均,导致某些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数据 缺失或不足,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模型预测的精度
现有的气象模型在预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方面仍存在一定 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非线性过程的理解不足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变化涉及到复杂的非线性过程,目前的研究 对其理解仍不够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1 2 3
增强观测能力
通过建设更多的气象观测站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
改进模型预测
研发更精确的气象模型,提高对气压带和风带变 化的预测能力,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灾害预警提供 更可靠的依据。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 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地域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距海洋较 远终年受 大陆气团
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寒冷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思索
1、副热带高压带是怎样形成旳?它与极地高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2、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旳?它与赤道低压带旳成因是否相同?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空气上升 空气下沉
气压带和风带旳干湿属性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轻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地面 30°N
低气压 地面 60°N
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 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3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 却轻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因为冷热不均
深居内陆
特征 整年高温多雨
整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整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整年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低温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温和湿润 整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整年干燥;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150C
400
400
300
300
200
200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太阳辐射能在高低纬度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假如大气在均匀的地表(地表是平坦的,消除了地势的高度起伏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消除了物质比热容的不同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上运动,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一、图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无论三力平衡还是不平衡,风向始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斜交等压线);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二力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其结果是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与北极之间或赤道与南极之间的三圈环流,全球近地面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等压线与纬线平行,形成的气压带也与纬线平行。

2、近地面气压带和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当近地面是高压带时,盛行下沉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低气压;当近地面是低压带时,盛行上升气流,其高空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其他地方形成高气压。

3、二分日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的宽度。

理论上讲,每一个气压带大约有10个纬度的宽度,每一个风带有20个纬度的宽度。

5、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为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6。

气压带的移动范围。

气压带和风带最大移动范围为10个纬度。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低压带位于5°S-5°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25°N-35°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55°N-65°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5°N至北极之间。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至10°N之间,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N-40°N之间,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N-70°N之间,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位于87。

《气压带风带》课件

《气压带风带》课件

气候变化研究
气候变化监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 变化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气压带 风带的演变,可以监测全球气候 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气候模型验证
气压带风带的演变规律是气候模 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气压 带风带的模拟和分析,可以验证 气候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业与生态保护
农业种植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变化对农业种植有着重 要影响,通过了解气压带风带的规律,可以 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
风带之间的相互作用
信风与西风
信风和西风在各自纬度范围内对气候产 生影响。信风通常干燥,而西风则带来 水汽,形成降水。因此,在信风与西风 的交汇地带,常常形成气候的过渡带, 如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带、山地与平原的 过渡带等。
VS
西风与东风
西风和东风在各自纬度范围内对气候产生 影响。西风通常带来水汽,形成降水;而 东风则干燥。因此,在西风与东风的交汇 地带,常常形成气候的过渡带,如温带海 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
年度性移动
总结词
年度性移动是指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随着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缓慢移动。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的公转,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会沿着纬度方向缓慢移动。这种移动对气候和天气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仍然会对某些地区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北半球的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南移,导致北半球许多 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生态保护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和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 要影响,通过研究气压带风带的演变,可以 了解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提供 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气压带风带的实际应用
航行与气预报
航行安全

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吧!知识点概述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

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常见误区提醒误区提醒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季节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分 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赤道低 气压带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 导致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呈现西北 风和西南风的特征。
在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赤 道低气压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南 移,导致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呈现 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特征。
气压带和风带优秀课件
• 引言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象学中的重要 概念,它们对气候、天气和自然 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02
本课件将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分布、特征以及与气候变化 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不同地区的气候形成过程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 行具体分析。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 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变化。
输标02入题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 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01
03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减缓和适 应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
北半球夏季和冬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01
在夏季,北半球受到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的影响,而在冬季则
受到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的影响。
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02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受到南半球海洋面积较大的影响,因此
分布较为稳定。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03
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夏季受

高中地理课件-第7讲 气压带与风带

高中地理课件-第7讲 气压带与风带

考点互动探究
(3)与图甲相比较,图乙的变化对我国
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答案] (3)C [解析] 第(3)题,比较甲、乙两图 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 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 潮增多;夏季海陆气压差变小,说 明夏季风势力弱于正常年份,则 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 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 现北旱南涝现象。
图7-12
考点互动探究
南亚季风的形成,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外,还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性移动影响,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北半球夏季随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而向北越 过赤道,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冬、夏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考点互动探究
4.世界主要季风气候区的对比
2.[2015•重庆卷]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 响的气压带、风带的变化。寒露时 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 节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此时北
半球已经进入深秋,全球的气压带、 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 风带位置已经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 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 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考点互动探究
(2)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 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B.50°N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答案] (2)B [解析] 第(2)题,北半球冬季风是 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 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 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N附近海 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知识点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产生的压力。

在地球表面上,气压的分布并不均匀,而是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分布规律,这就是气压带。

而气压带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风带的形成。

一、气压带气压带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的转动、不同经纬度的热量分布以及地形的影响。

根据气压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压带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带状区域。

1. 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受到阳光直射的影响,地面上的气体分子被加热后上升形成气压下降,形成低压带。

由于气压低,空气上升,水汽充足,距离赤道越远,雨量越多。

因此,赤道低压带也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2.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以北约30°到40°之间,主要由于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在30°左右下沉形成的压力。

这里空气下沉,水汽减少,降雨较少,天气晴朗。

这也是为什么多数沙漠地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原因。

3. 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北约60°到70°之间,该区域的天气寒冷,气温低,很少有人类居住。

由于经度和季节的变化,副极地低压带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4. 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是气温最低的地区。

由于冰雪的存在,极地高压带的地表气温极低,冬季长时间黑暗,气温更是低至零下50摄氏度左右。

二、风带风带是由气压带形成的,气压差是产生风的主要原因。

高压区的气压较大,而低压区的气压较小,两者之间的压强差就会引起风的产生。

根据气压对称性的原则,风流始终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风的方向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根据风流的方向,我们可以将风带分为赤道东风带、副热带西风带、副极地东风带和极地西风带。

1. 赤道东风带赤道东风带位于赤道附近,又被称为信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赤道附近的空气流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风的切向速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东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集宁一中东校区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跟踪训练
课题:气压带和风带
A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气压带名称A C
盛行上升气流的是
(2)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注出名称
(3)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的方向
2.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中心:A B
(2)如果上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为
1000、1008、1016、1024、1036
(单位:hPa),那么等压线②④
的气压值分别为、
(3)上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
为,此时南亚的风向为
B
1.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气压带名称A B
C 其中盛行下沉气流的是
风带名称E F G
用箭头画出E、G风向
(2)此图为(南、北)半球图
(3)此时,本半球的季节是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材料二
无青藏高原时环流状况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青藏高原隆起后环流状况
(1)“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2)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

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二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
A图表示,B图表示。

(3)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____
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答案:
(2)不同意 3 000万年来,海陆分布大势没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直存在,仍具备形成季风的条件。

(3)冬季夏季
(4)海陆热力性质冬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