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千万,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

大多数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有老人在家帮助他们监护未成年子女,只有极少数的进城务工者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可以信赖的亲戚照管。

在留守家庭中,祖父母或亲戚成为教育儿童的主体。

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有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大的精力;代理家长处于情面不便管孩子。

这就造成了教育主体的弱化。

正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惯、研究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

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影响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又监护人历久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恰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的核心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家庭教育主体交由父母在家的正常儿童比有了弱化,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精力、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缺陷。

恰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本来应由父母担负的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交给了祖辈、兄弟姐妹、以至邻居,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平衡和弱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

家庭因素是导致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往往被转嫁给了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

这些家庭成员可能由于年龄、健康或知识水平等问题,无法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在道德教育方面缺乏引导。

学校教育因素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缺乏良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德育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难以融入当地社区,他们在学校中常常受到排斥或歧视,缺乏同龄伙伴的交流和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道德发展。

社会环境因素也对留守儿童的德育产生不良影响。

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相对宽松,道德教育的力度不足,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可能缺乏监管和约束,自由意志发展较早,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面对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问题。

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引导孩子。

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组织开展更多的德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社会教育。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德教育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意识。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和法律保护等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机会。

加强留守儿童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学校、家长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和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和跟踪制度,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和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在农村家乡长期独自生活。

这类儿童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情感疏离、安全隐患等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乡村学校普遍条件较差,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师。

2. 情感疏离问题。

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缺失,缺乏家庭呵护和陪伴。

3.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4. 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在农村村庄中独自居住,容易成为各类不良人员的目标,面临被拐卖、虐待、性侵等危险。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不仅仅是人口迁移背景下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教育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留守儿童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提高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其智力、体质和美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4. 保障社会稳定。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预防和减少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减少社会治安问题。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解决:1. 政府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篇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

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

2005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00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

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强奸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

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

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

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

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讨
南 昌高专学报 2 1 0 0年第 1 ( 期 总第 8 ) 20 6期 09年 2月出版 Ju a o acagC lg N . s m 8) Fb 0 0 o nl r nh n o ee fN l o u 6 J( e. 1 2
农村 留守儿童德 育 问题探 讨 木
陈珊 丽
了一 个 特 殊 的 未成 年 人 群 体— — 留守 儿童 。根 据 有 关 资 料 显 示 , 国农 村 留守 儿 童是 相 当大 的一 个 群 体 。 统 计 , 我 据
福 建 义 务 教 育 阶段 的农 村 留守 儿 童 目前 有 6 , 名 , 1 2万 其
形 成 以拥有 金 钱 为 目标 的 价 值 观 。 调查 显 示 :1 6 2 . %的留 6
中 图分 类 号 :4 0 G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5 (0 00 — 0 6-3 10 — 3 42 1 ) 10 8 - 0
伴 随 着我 国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进程 的深 化 ,随 之 产 生
易受 到 坏人 的利 用 。在 价 值 观 的定 位 上 . 由于 留 守儿 童 只 看 到 父 母 是 因 为 钱 的 原 因 才 与 自己 分离 ,导 致 他 们 较早
打 牌 等方 面 。
2 道 德 情 感冷 漠 、
道 德 情 感 是 一 个 人 根 据 一 定 的 道 德 标 准 .在处 理相 互 道 德关 系 和评 价 自己或 他 人 的行 为 时 所 体 验 到 的 心理
守如德 化 县 , 村 留 农 守儿童 57 7 6人 , 占全 县 中 小 学 生 数 的 1.% ; 春 县 现 2 4 永
漠 少 情 ,缺 乏社 会 责任 感 的 情感 体 验 。调 查 显 示 :只 有 1. 39 2的 留守 儿 童 对 自 己在 校 的 表 现 非 常 满 意 ,对 学 习 “ 没有 要 求 ” “ 其 自然 ” 比例 占 2 . %。 和 顺 的 37 3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一、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通常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或亲戚家中,与父母分隔千里。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的指导,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叛逆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品德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品德教育策略1.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非常重要。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通过心理老师、班主任等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协同的心理疏导网络,尽可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2. 加强道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加强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应该开设有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通过讲述正能量的故事、开展志愿活动、举办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强化家庭教育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

鼓励父母利用假期回家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活动,帮助父母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亲情的滋润,学校应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温暖。

在课堂上,老师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在日常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困境,积极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5. 提供学习机会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学习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学校应该加大助学力度,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补课补贴等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人都离开了农村,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逐渐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成为了农村教育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德育教育需要特别加强和重视。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方法及策略。

一、帮助留守儿童合理规划时间留守儿童通常没有家长在身边监护,时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合理规划,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自我管理时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规划习惯。

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业余兴趣爱好班级,利用假期开展文化、体育、科技、才艺等特长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自我认知与心理素质。

二、注重心理疏导与关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孤寂与疏离,容易产生自闭、孤独和心理扭曲等问题,这也容易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与干预,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同时,可以开展寻宝游戏、故事会、课外活动等方式,增进学生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注重实践探究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因此,优质教育资源及学习条件不足。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实践探究教育,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兴趣。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工作和生活,学会科学思维,促进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拓展。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的不在场,他们也缺乏了家庭的关怀和教育。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协调家长参与学校和教育,建立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和关怀。

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需要促进他们的合理时间管理、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等。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

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德育论文——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留守儿童及学困生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两个人群都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重压力,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和学困生两个角度,探讨他们在德育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1.1 家庭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无法亲自照顾他们的成长,导致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形成心理上的孤独感。

这种缺乏关爱的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和抑郁情绪的产生,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当共同努力,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

该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关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1.2 缺乏家规和家庭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明确的家规和家庭教育,容易陷入品德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

他们往往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同,对自身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

解决办法: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

通过制定学校德育规划、开设相关课程和德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拥抱积极价值观、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追求卓越、努力奋斗的意志。

二、学困生的德育问题2.1 学习压力大学困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学习焦虑。

他们常常面对着严峻的学业压力,既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又面临同学的排挤和嘲笑,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产生厌学情绪。

解决办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学校应当为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准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要注重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化解学习上的困扰。

2.2 缺乏自律能力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自律能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无法持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一些留守儿童会因为缺乏家庭教育而对社会的规则和道德产生误解,表现出不尊重他人、不守纪律的行为。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对物质的追求过于强烈,出现了价值扭曲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研究成绩下降,智力发育滞后。

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普遍较差,智力发育也存在滞后的问题。

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研究环境都受到了限制。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祖辈的教育,但由于祖辈的教育水平和方法有限,很难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此外,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也存在问题,研究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和家庭教育,提高其研究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

本文主要观点是指出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包括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忽视、研究上的困难、行为偏差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提出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2、改写后的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的孩子。

虽然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受教育条件,但有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些长时间在外的父母会因为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内疚,于是采取放任孩子和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的方式,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出现不良惯和错误的人生观。

据调查,12%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想读书,而是想自己去赚钱。

留守儿童在研究上也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委托监护人或者文化水平低或者事务繁忙,他们很难得到研究上的帮助。

这使得一些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年幼儿童的研究影响尤为明显。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道德约束的缺乏,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

样 ‘ 不 了学 ,今 后 跟 爸 妈 一起 外 出打 工 挣钱 ”等 ,极 易 上
大一部 分具有 只单 向地 接受 爱,不去 施爱 ,想不到如 何感 助长一些成绩不好 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 “ 读书无用论 ” 思想。
恩 回报 , 整 天 得 过 且 过 , 不 思 进 取 ,对 他 人 缺 乏 诚 信 , 片 父母作 为德育第一任老师 的榜样示范作用效果大大削弱 。 面 强 调 个 人 利 益 , 依 赖 性 强 , 对 家 庭 、 朋 友 、 邻 居 、 社 2、 父 母 外 出 务 工 , 孩 子 的抚 养 一 般 采 用 “ 隔代 教 养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 部学 院学报 第 1 期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
王 娟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江苏 苏州 2 0 0 1 0) 5
摘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 章丛 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 、存在 的 问题及产生的原 因和相应 的对 策三个方面论述 了如何解决好农村 留守儿童 的道
在 处 理 相 互道 德关 系 和 评 价 自己 或他 人 的行 为 时所 体验 到 的 心 理 活 动 ” [J15 调 查 中我 们 发 现 , 留 守儿 童 群 体 中 很 。1P3 在
达给孩 予,使他们产生对社会的偏差认识 。有些长期在外务 工的父母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 的教育观念 :如 “ 读不读 书都
而与家 人的交往会大大减 少。 [P 93 因而学校要尽可能掌 ”]21 3 [ 0 让他们 的心灵有集体 的归属感 ,以最大可能地消弭因父母外
混 搅 在 一起 ,抽 烟 、 酗酒 、赌 博 、抢 劫等 。 有 些 孩 子 由 育孩子的责任 。加之年龄代沟比较大 ,对待孩子,一般在物 .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缺乏家长的教育照料,往往导致他们缺乏健康的人格发展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针对这一问题,农村小学需要通过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和措施,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了解留守儿童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他们通常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和自主性。

学校应当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其特点的德育教育方案,通过关爱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展情感教育,建立关爱支持系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怀,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倡导同学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建立关爱支持系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鼓励。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心理辅导、小组交流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往往缺乏劳动纪律和责任感。

为了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劳动,留守儿童可以学会自理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单一,心理压抑,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会、科技创新比赛、文艺表演等,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父母双职工现象的日益普遍,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这些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也同时呈现出了日益严重的趋势。

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亲情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关注度不足,让留守儿童成为亲情缺失的受害者。

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陪伴、温暖关爱的伴随,情感失落、空虚无助之感。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使得他们的心理构成受到冲击。

二、缺乏规划和管理能力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缺乏一定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难以化解矛盾,使得自己的行为受限。

三、社交环境较差由于私教环境所限,留守儿童的社交环境通常较差。

长期缺乏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交往经验有限,难以获得交往技巧和技能。

与此同时,缺乏良好的人际支持,使得留守儿童的悲观、消极情绪增加,心理状况与健康受到威胁。

四、文化教育缺失由于家庭只注重经济支持,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缺失成为存在的难题。

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容易走走偏门、盲目跟从,对社会存在自己的偏见与误解,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对策:一、社区服务治理建立社区服务治理的机制,通过社区志愿者、社工人员、教育家、家长牵头组织等方式提供留守儿童的心理服务、陪伴、生活技能培训、体育培训、艺术表演、游戏活动等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陪伴、理解、鼓励、引导、激励、支持等形式,尽可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情。

二、学校教育通过学校的教育,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予以帮助。

在学校进行德育指导、人文课程等多样化的教育和培养,让留守儿童能够增长修养、提高道德品质、拓展视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家庭对策通过家庭关爱、造福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福利关怀。

父母可以开启视频聊天或留言反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鼓励。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陈塘中学黄海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成因、其在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年龄偏大的祖辈们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孙子们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认为初期投入太大,又不能预测并保证效应,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另外,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例如我班的喻海灿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识字不多的奶奶照管,由于奶奶的溺爱,从小就养成了说谎、不完成作业、不劳动、不尊敬长辈、甚至于有时还和奶奶对着干的坏习惯。

由一个人见人爱变成了一个人见人嫌的孩子,就连老师的教育也当成了耳边风。

(2)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但就是这个最佳时期,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以及他们所提供给孩子的各种榜样,极大地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的品德形成,这就要求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注意讲究一些——寓德育于言行中。

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

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

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不在身边常年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独自生活的一类儿童。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亲情关爱和教育的引导,通常情况下不仅身体上的健康容易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心理和品德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社会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

一、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家庭观念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让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

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2. 自我封闭因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缺乏互动,很难与其他孩子建立友情,自我封闭也会导致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不易与外界沟通和交流。

3. 缺乏社交能力因为缺少社交经验和机会,留守儿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在学校内也很难同其他同学相处融洽。

4. 自私自利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自我中心思想较重,善良度较低,往往表现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

二、留守儿童品德发展应采取的教育方式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问题,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探讨具体的教育方式:1. 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品德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

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以降低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某些地区的公益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成为他们倾诉内心的安全港。

2. 家庭关爱家庭是留守儿童品德发展最重要的营养源,父母应该多回家看望孩子,并在家庭中注重教育孩子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加强家庭信任和亲情关爱,才能有效地渡过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

3. 亲子互动教育留守儿童应该加强和父母的联系,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并注重亲子互动教育,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教会更多的干净、厨房、居室维护等基本素质。

4. 社会教育留守儿童要融入社会,需要从经验中积累和学习,社会和各地的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学习和学习能力促进的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绪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

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几年陆续报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留守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留守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留守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农民纷纷拥入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被留在了家乡,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作为农村留守小学生,这些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发展,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与农村人才的培养,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对农村留守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究问题成因,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一、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问题及其思想品德的基本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也取得了全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学生德育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有所提高。

但由于受到城乡经济差异的影响,因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导致的德育发展差异仍然十分明显,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发展状况仍然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在主流稳定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日常思想道德发展不相协调的音符。

(一)农村留守小学生德育问题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道德情感缺失、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品行失范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道德情感严重缺失。

情感缺失是农村留守小学生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对学习、生活都缺乏热情和激情,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对什么都很无所谓,整天牢骚抱怨。

另外,往往只是单向地接受爱,而不去施爱,不懂感恩与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诚信与责任心,对家人、朋友和同学冷漠少情,内心孤僻,有时很自私任性。

2.道德认识出现偏差。

大部分农村留守小学生道德认识发生严重偏差,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感到委屈,甚至哭闹,而不是考虑所提的要求是否正当。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原因与对策研究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或其他原因,长期比较孤独地与父母分离的儿童,他们通常由近亲属或其他村民陪伴起居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德育教育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缺乏父母关爱: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在外,留守儿童面临着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的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

这导致他们在情感、社交等方面存在缺失。

2. 监护缺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比较薄弱,他们可能面临着安全和保护方面的风险。

缺乏有效的监护和照料,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发展不完善。

3. 社会环境影响: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较为贫困的农村环境中,这种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如缺乏教育资源、机会不平等等。

针对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1. 加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体系,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2. 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亲属和村民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鼓励亲属和村民多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照顾,提供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保护: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不足的问题,要加强社会和政府的监护和保护措施。

建立留守儿童安全保护网络,加强留守儿童的社会保护,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4. 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教育援助,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留守儿童德育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监护和保护措施、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等对策,可以改善和弥补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绪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

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几年陆续报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2.研究意义“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旺。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着手,力求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1.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被留在农村生活和教育,需要他人照顾的14周岁以下的孩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为了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对其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

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就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特殊的、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2]。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绪论 (1)(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选题依据 (1)2.研究意义 (1)(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2)1.农村留守儿童 (2)2.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2)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3)(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 (3)1.家庭的德育施教情况 (3)2.学校的德育施教情况 (4)(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道德状况 (4)1.道德行为失范 (4)2.价值观扭曲 (5)3.心理状况堪忧 (5)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6)(一)家庭因素 (6)1.留守儿童缺乏健全的父母的关爱 (6)2.父母因工作压力无心顾忌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6)3.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 (6)(二)学校因素 (6)1.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7)2.教师对德育课的本质认识不够 (7)3.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7)(三)社会因素 (7)1.道德教育的公平性较低 (7)2.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够重视 (8)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8)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 (8)(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 (8)1.在孩子身上注入足够的情感和关爱 (8)2.家长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 (9)3.家长应掌握正确德育的方法 (9)(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9)1.将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 (9)2.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9)3.学校要关心并尊重留守儿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0)(三)政府应积极承担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责任 (10)1.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渠道 (10)2.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10)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问题 (10)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1.家庭的德育施教情况人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并且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3]。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家庭德育的核心是品德教育。

由此可见,家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家庭教育观念一般会出现两种类型,一是溺爱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基本都是隔代监护,即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

因为隔代的主客体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加之父母不在身边,使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大于教育,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不做严格的要求,孩子怎么高兴就怎么做,不愿给孩子施加其它压力,生怕孩子受委屈。

这种溺爱无形中导致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如:好吃懒做、跋扈嚣张、以自我为中心等,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怨恨祖辈,甚至对祖辈拳脚相向。

加之,眼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更会加剧内心的不平衡感,不仅怨恨自己的监护人,更会怨恨在外辛苦打拼的父母。

另一种监护观念就是放任型,这种监护观念在亲朋监护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亲朋与孩子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只要在自己的监护下吃饱穿暖,健康安全,只图能够给孩子的亲生父母一个交代,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等问题不闻不问,导致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没人关心、疼爱的野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消极堕落,内心封闭。

2.学校的德育施教情况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从踏进校园那一刻起,学校教育在我们一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育中的“教”字,不仅仅是教知识,还包括教能力,教做人做事,“育”则强调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即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除了教课本知识外,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然而,我国一直存在教育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原因等,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其受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4],城市里的孩子往往都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但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缺乏,在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上没有专业的老师,往往由其他科任老师代替,这些教师自身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并且没有认识到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农村中的教师年龄一般来说偏大,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相对比较落后。

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把学生卷面成绩的高低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

这样的学校教育往往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的德育效率低下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道德状况1.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志[5]。

道德行为也称伦理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即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在道德实践活动方面的引导,容易做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行为:(1)不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行为举止文明,待人礼貌才能同样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举止不文明,不礼貌,经常表现为:欺负弱小、诋毁老师、破坏公共财物、言语辱骂他人,旷课,逃学,这些都是不文明、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2)违纪违法行为。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违法乱纪现象更加严重,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诱惑。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日常不良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从而发展成违法违纪行为,如:小偷小摸,赌博,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甚至吸毒贩毒等,他们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法律法规,单靠学校的力量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2.价值观扭曲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

通俗地说 ,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意义, 最有价值的看法。

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系统, 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扭曲的价值观念。

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养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点。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一个很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变落后的生活现状。

所以他们就会误以为父母完全是为了金钱而离开他们,导致孩子形成拜金主义价值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渴望自己多挣钱,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早些出门打工,因此辍学的留守儿童非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