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中医之路》有感:我的中医之路_读后感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我的中医之路》有感:我的中医之路_读后感_模板
我的中医之路
——读《我的中医之路》有感
苏叶先生
欲知前方事且问过来人
是谁能放开眼孔看破这大千世界
到此须立定脚跟方入此不二法门
初见这幅佛家对联时,我正迷失在众多的各家学说之间,苦于中医之门不得入。
既为各家独特的思考角度所折服,又为彼此理论之间的矛盾而感到困惑,在有了课本的基础上,想要在课外寻找一个能点燃教材的火把,引领我走入中医之门,但未能如愿。
看的书很多,却越看越感到迷茫。
我只能徘徊在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之间,彷徨着,渴望着,漫无目的地寻找着,想去寻找一个答案——我的中医之路在何方。
彷徨过后,我决定问津中医前贤,正所谓:欲知前方事,且问过来人。
缘分让我与此书相遇,而书中的这幅对联更是让我感触良多!
一门深入立定脚跟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佛法尚未昌盛,学佛证道之人并不多,修行的法门也很单一,但能够修行圆满而证道的人却也不少。
而今佛法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学佛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各宗各派的修行法门数不胜数,然而能够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之人反如凤毛麟角。
如今是信息便捷的新时代,我们有着比古人更多来之不易的好书可以阅读,有着比古人更好地学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
但最后能成为良医之人却未必有所增加。
其实,学佛学医皆一道,大道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做学问难的不是有没有路,而是一条路走到底的信念。
方法确有快慢之分,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沉下来的心。
书中,余老师在自学完中医教材后,偶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随手翻阅后,对张氏的学术思想佩服不已,自此奉为圭臬,如痴如醉,以此为法门,夜以继日地学习……如此深入之后,受益良多,据其所言:“在深得‘近代第一人’张锡纯的精粹之后,再转而学习其他中医书——包括文辞古奥、义理深邃的中医‘四大经典’,便不再有多少拦路虎了。
”
反躬于己,自己在学习时,是否能如余老师一般,一门深入,专心致志?答案是否定的,在学习时,我存在两个问题。
一曰:“浮而散”,翻阅书籍时分心太过。
常常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囫囵吞枣,这书还未得其要义,便急着看下一本,最后哪本书也未吃透,看过的书不少,但真正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太少太少!执着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二曰:“急”,自觉要看的书太多。
看一本好书,稍遇文辞不通,医理难解,便觉此书难读,转阅他书,他书又遇疑难,不努力去查阅资料,以求学问,反而轻言放弃。
如此学习只能流于皮毛,不得要领,不能一门深入,一通百通,最终只能望书兴叹,感慨学医不易。
殊不知不通之处,正是用功之时!通过对疑惑问题的了解与思考,最有助于提升自身中医的综合素质。
这不就是我不得入门的原因吗?看书最要静心与专注,浮躁,只能让自己的思维浮于表面,被各家的理论名相所迷惑,而不能真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到彼此理论的共通之处。
那么为何会如此呢?
沉思过后,其实还在于之心境,庄子云: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也。
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而中医典籍是看不完的,不能够学会有所取舍,只能把有限的精力越分越散,怎么能做到一门深入?这暴露出自我心态的浮躁,不能够沉淀,踏踏实实地学习。
学医光凭兴趣和理
想可不行,仰望星空,还须脚踏实地,把心沉下来,专注于当下,定于一,止于一,持之以恒。
一门深入,这正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啊!故此余老师决定学医后,先是自学教材,后是努力加以实践,向老中医学习,即便是在农场锻炼,也常常看书至深夜。
岳美中前辈云:无恒难以做医生。
所言非虚,正是凭借这些苦功夫,在机会来临之时,余老师紧紧抓住,打开局面并稳稳扎根……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在具备了一定的中医能力后,余老师仍整理了乐山名医江老的学术经验,在当时那可是谁都不愿做的事,唯独他踏踏实实地做下来了!并且协办了高徒班,成绩斐然。
我想一个好中医不仅需要良好的医术,还需扛起一份责任。
一份什么责任呢?张载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学问之道继承之后还需开万世之太平。
继承过后,还需要弘扬。
旧社会的许多中医们,对治病经验很是保守,生怕他人得知,丢了饭碗,《千金》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即是一个佐证。
故医圣总结当时的医生“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既不发展也不交流,而致不少宝贵的经验流失,实乃憾事!
而今新世纪的中医需要新的发展,而继承与发扬是至关重要的。
谁来继承?谁来发扬?身为中医学子的我们当仁不让!我们随师侍诊,利用课余时间帮老师整理病案,继承老师们的学术思想,这就是一种传承,但传承过后,还需要发扬,我们可以与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次跟诊心得,放在一个十人的交流会上,大家互相交流,彼此学习,便是跟了十个老师。
放在百人的交流会上,便是跟了百名老师。
难道还有比这种学习来得更为直接的吗?我为人人,人人亦为我,在不断地继承分享交流之中,将更多宝贵的经验公诸于世,从而形成良好的交流的氛围,让众人的火花在此碰撞,就像小雪球,不断积累,最后越滚最大,势不可挡!通过分享交流,我们将一同迎来中医的春天!
勤而行之望为新叶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从《我的中医之路》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了一个中医学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我愿以前贤为榜样,用《我的中医之路》照亮自己的中医之路,定于一,止于一,打牢教材与四大经典的基础后,于各家中精通一家,再博览众家。
以一统百,一以贯之,是我今后学习中医的法门。
中医之门并不难入,难的是定心于一。
既要继承,也需发扬,我将一改过去保守的心态,以毫无保留的心态去和身边的朋友们交流跟诊的心得,学习的感悟,让更多人的人感受到中医的魅力!我想中医是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来变得更加茂盛,而我,愿做这棵树上的一片新叶。
《当幸福来敲门》读后感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题记
这是看完这部电影后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
Chris Gardner的儿子喜欢篮球,Chris Gardner总是有时间就陪他打篮球。
Chris Gardner开玩笑的告诉儿子你以后打不好篮球的就想我一样泯然众人。
他的孩子不开心了,于是Chris Gardner用这句话告诉儿子:“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m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
这部电影是朋友推荐看的,他告诉我“每次怀着不同的心态看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的。
因为总是觉得自己会是世界上众多不幸福人当中的一个,越长大可能就越不开心啊,抓不住命运,把握不住自己。
动人的名字:“当幸福来敲门”,却沿着荒凉与悲戚的路线走着。
一个黑人的主人公,只是有简单的简历:“别人的简历很长,我的只有三行,因为我只能写到高中毕业。
”
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故事开始。
“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冒傻气”——发现在自己面试时帮自己照看扫描仪的嘻哈女孩
带着仪器跑开而将其追回。
“我生活的这部分现在的这一部分叫做疲于奔命”“幸福自己会来敲门生活也能得到解脱”。
“我就是这样一种人——你向我提问,如果我答不上来我就会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保证我清楚该怎样找到答案,我会找到答案的”。
面试官说“假设有个人不穿着正装就跑过来面试然后我却录用了他,你会怎么评价?”“那他的裤子一定很考究”——面试时的机智回答。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父子在篮球场。
“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捍卫它”。
“那些自己没有成材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材”。
“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成为了经纪人。
Thomas Jefferson mentions happiness a couple times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May seem like a strange word to be in that document, but he was sort of… He was an artist. 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几次提到“幸福”这个词,这个词出现在“独立宣言”中似乎有些怪异,但是他似乎是个……是个艺术家。
主人公一直在追求幸福,妻子因为他的穷困离开他,差点把孩子带走。
他最在乎的就是孩子,但是他没有钱。
当他费劲千辛万苦得到了对他来说意味这幸福的工作时,命运跟他开玩笑,原来有六个月的试用期,他真的很难撑过去。
为了付得起房租,他选择了一边做一个试用生,一边继续他的可怜的推销。
当他惊喜的卖出了几台仪器的时候他感觉到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欺骗了他———毫无预兆的这一次他仅有的几乎所有的积蓄都被当作税突然收走了。
此时的他,什么都没有,盼望着用卖仪器的钱付房租给孩子买礼物熬过这段时间的他发现自己似乎走上了绝路。
There is an I in “happiness”,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It’s an I 。
是的他或许会这么问自己:“幸福的幸里面是一个“幸”,不是一个“辛”。
或者理解成,Y=Why=为什么,I=我。
幸福里面没有为什么,只有我。
”他被赶出去了,儿子还很小哭着说不离开。
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亦因为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
乐观的他还是等到了幸福来敲门。
幸福不只是只能追求,它会来敲门。
也许我们的幸福就是在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的过程中悄悄的来到我们的门后,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梦想,信念坚持下去,我们追求的幸福也许不期而至的来敲我们的门。
The pleasures of the mighty are the tears of the poor. 强者的快乐是弱者的眼泪。
Always keep the faith .永远坚持信仰
海的女儿读后感
重温着《海的女儿》,让我不经意间走进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境界。
小人鱼的故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在小人鱼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天真率真的小人鱼,这种天真,在我们的脑子里久久的回味着。
小人鱼有五个姐姐,姐姐们都用那沉船中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她们的花园,而小人鱼却喜欢像天空上太阳的花朵和一尊大理石的雕像,和五个姐姐相比她没有去攀比物质,而是去追逐光明,去追逐爱情。
当她遇见她的王子遇难时,她冒着生命的危险把他救活,当小王子醒来的时候,她却躲在海石的后面,让谁也看不见她那小脸,当时,她没有想让小王子感激和去爱她,她只是想着绝对不能让小王子死去。
她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她的母亲告诉她,只有人类才有一个”不灭的灵魂”。
小人鱼公主却始终对爱怀有坚强的信心,仍旧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
她的想法那么单纯:”为了和他在一起,我永远牺牲了我的声音”。
”我要照看他,热爱她,对他献出我的生命”!小人鱼打动我的还有她的善良。
当老巫婆告诉她,”当你穿过我的森林回去的时候,如果珊瑚虫捉住了你的话,你只须把这药水洒一滴到它们的身上,它们的手臂和指头就会裂
成碎片,向四面纷飞了”。
可小人鱼认为”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当王子把另一位公主误认作当初救他的人,并且最终与其订婚后,她知道自己的幻想破灭了,自己也将会在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变成海里的泡沫。
在那个宣布订婚的晚上,”她知道这是自己看到他的最后一晚。
为了他,她离开了家庭,交出了自己美丽的声音,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而他却一点也不知道”,她在舞会上依旧”笑着,舞着”,因为她不想让心中深爱的人不开心!她最终没有听从姐姐们的劝告,”她把这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再一次把她迷糊的视线投向这王子,然后她就从船上跳到海里,她觉得她的身躯在融化成为泡沫”。
为了所爱之人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也正是小人鱼公主的善良所在。
小人鱼有美丽的皮肤、美丽的眼睛、美丽的声音、美丽的身材,还有美丽的心灵。
她追求的不是外表的美,而是要拥有永恒的灵魂。
小人鱼的善良,化成泡沫随着大海到着世界各处。
知日《设计力》读后感
今日看完,知日系列出版的《设计力》一书,迫不及待的想要整理和分享头脑里的概念,总之,得到一本好书,或者看完一本好书,那种幸福感和兴奋感是无法言欲的。
相信,很多人对于日本美学的印象,是风雅,是禅韵,是寂静,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工业美学上的精致精密,东芝、索尼、现代等等。
三宅一生的衣服,是乔布斯的挚爱;安藤忠雄的建筑,无印良品的衣服日用品,其简约、有机、大方的美,很受森女们的喜爱。
太多太多了,这是我在看书之前,对日本设计和美学的印象。
看完书之后,对日本的设计以及设计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被那些执着的设计师们所打动,他们所有的人,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关怀,关注人与生物的共生,人与人工物之间的体验。
一直对书本中一张永井一正save系列的海报印象深刻。
一条白色的蛇,昂头立在被砍伐殆尽的森林里,它的那种无奈,森林的死气沉沉,仅仅只是黑白两种颜色,仅仅是那些树木的年轮,是他对环境保护的呐喊,让我心疼。
他的save系列平面设计,是以动物为主题,表达他的宇宙观,让我们站在动物的立场,去发现动物和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宇宙,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共同的东西。
这是设计师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设计师通过视觉信息的冲击,可以更直观的向普通传达这样一种讯息。
设计,是一种觉醒的力量。
这本书为什么叫设计力,我想设计已经是一种生产力了吧。
用原研哉(无印良品艺术总监、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的话,“设计师不是产业的掌舵者,掌舵的是经济联合体或者说是经济,但设计师能够让人看到可能性。
”“所有的东西都被静心设计过,()其中包含着人类的智慧,一旦意识到这一点,这些物品看起来就不同了。
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正是设计师的力量所在。
”
设计,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多彩,而且,我也相信,好的设计会带给我们更加贤明的生活方式,而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是整个社会素质的提升。
非常赞赏日本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
因此,在书中总是看到日本设计师对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不能仅仅关注流行,要充分理解自
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从而创造出对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设计。
”是呀,制造价值和输出价值,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而价值,是与文化共存的,如果无法制造价值,就无法领导文化。
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传承发扬的,却很汗颜,虽然我们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世界文化的脉络能贡献写什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是设计,而是文化的方方面面。
不过最近几年来,确实还是感受到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利用的,但是文化与价值的输出,也许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吧。
我自己也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那就是回到原点,从本源中探索美与发展。
源远而流长,怎么能忘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