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
中科院的研究所信息
中科院的研究所信息中科院(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之一,于1949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科院由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和科学前沿的研究所、实验站、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大科学实验装置和高技术创新企业等组成,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和智力支撑。
中科院的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
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由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组成,包括院士、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
研究所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先进完备,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所还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与国内外其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中科院的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中科院的研究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科院的研究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科院的研究所在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科院的研究所致力于培养和选拔一流的科学家和人才。
研究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中科院的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的科学家来中科院工作或开展合作研究,培养本土科研人员,促进国际科学交流与合作。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科院的研究所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推动科技创新。
研究所积极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工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中科院的研究所作为我国最高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科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创办,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她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新建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型现代化研究生院型大学。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招生纳入国家计划,学位授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国家承认毕业生的学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一所专门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既有管理功能,又是教学实体。
拥有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良的教学设施,是中国科学院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它是由设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本部、分处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构成的网络式教育体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运行模式为:全院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实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
研究生院本部和各地的研究生教育基地是集中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交流、公共管理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培养实体,借助各自的专业特色和科研优势,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10个学科门类,尤其在理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以及农学、医学、管理学、哲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
全院现有26个一级学科授权点,1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44个自主设置的学科专业。
中国科学院有多少个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有多少个研究院?一、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体系中国科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组成。
中国科学院院部负责协调和管理全院的工作,而研究所则是中国科学院的基本单位,负责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数量截至2020年,中国科学院共有104个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的104个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所因其在相关领域的重大成果和卓越贡献而成为科学界的佼佼者。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著名研究院: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称“中国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物理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以物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到了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量子信息等多个前沿领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简称“生物物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致力于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在结构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结构解析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中科院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负责中国科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研究工作。
中科院网络中心在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技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突出贡献,为保护我国信息安全和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在我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研究院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科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简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文名: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正规高校,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现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与其他正规高校一样,招生纳入国家计划,学位授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了我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
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综合优势,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国科学院2000年9月向国务院提出,将当时全院109个研究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并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组建成立。
重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由北京的3个教学园区、京外的5个教育基地、分布全国的100余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组成;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完善了在集中教学园区完成为期一年的课程教学、进入研究所跟随导师在科研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平台和形象、以培养单位为基础和延伸的完整教育体系。
资源整合形成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
目前,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200余名博士生导师、3900余名硕士生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
遍布各研究所的4个国家实验室、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余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依托。
中科院分区标准
中科院分区标准
中科院分区标准是指中国科学院对全球科技期刊进行分类的一种标准。
该标准主要是为了方便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科技期刊中查找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对科技期刊的一种评价标准。
中科院分区标准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一区、二区和三区。
其中,一区是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科技期刊。
二区是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为一般,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一些较为重要的科技期刊。
三区是指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影响力较小,是一些较为普通的科技期刊。
中科院分区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论文质量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的。
影响因子是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大小,是衡量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被引频次是指科技期刊中的论文被其他学者引用的次数,也是衡量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论文质量是指科技期刊中的论文质量高低,包括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多个方面。
中科院分区标准的实施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一区和二区的科技期刊,了
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的分区也是对期刊编辑和出版社的一种评价标准,可以促进科技期刊的质量提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中科院分区标准是科技期刊分类和评价的重要标准,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科技期刊进行阅读和发表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中科院下属属于行政级别
中科院下属属于行政级别中科院(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高学术机构和自然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机构,下设多个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
这些下属机构根据其性质和职能的不同,有不同的行政级别。
本文将就中科院下属机构的行政级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生院中科院下属的研究生院是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
研究生院属于中科院的行政级别,并直接向中科院负责。
二、研究所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根据其性质和职能的不同,行政级别也不同。
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研究领域广泛的研究所行政级别较高,如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等;而规模较小、研究领域相对专业的研究所行政级别较低,如某某研究所、某某研究中心等。
三、实验室中科院下属的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础单位,行政级别一般较低。
实验室一般属于某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的下属单位,其主要任务是为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提供科研支持和技术服务。
四、研究中心中科院下属的研究中心是围绕特定的研究领域或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机构。
研究中心一般属于某个研究所的下属单位,行政级别较低。
五、其他机构除了上述提到的研究生院、研究所、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中科院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机构,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等。
这些机构的行政级别根据其性质和职能而定,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行政级别。
需要指出的是,中科院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行政级别虽然有所差异,但各个机构之间在学术研究和科学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和联系。
中科院下属机构的行政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并不是评价一个研究机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唯一指标。
总之,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根据其性质和职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行政级别。
这些研究机构在推动我国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全称中国科学院高等研究院(简称CASIP),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以集聚国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开展前沿交叉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创新型研究机构。
下面是关于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的700字介绍。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科学院为推进自主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增强科学家国际竞争力而设立的创新平台。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宗旨是通过开展创新性、前沿性的交叉研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学家,促进科研人员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卓越发展。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跨学科交叉为特色,强调开放、灵活的合作机制。
该院旨在培养青年科学家的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并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结果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出。
通过开展前沿交叉研究,中科院高等研究院旨在推动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设有多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聚焦不同的研究领域。
例如,光子学研究所致力于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的研究,通过开展光子学交叉研究,推动光学与光子学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院聚焦于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推动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创新发展。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强调导师制和跨学科培养,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优质的导师团队和广泛的学术资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该院鼓励科学家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与碰撞。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研究环境,鼓励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创新的想法,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解决科学问题。
中科院高等研究院致力于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前沿交叉研究机构,培养出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将为我国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推动中国科学的进步和创新做出贡献。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中科院分区是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内科研力量分布情况而制定的一种行政划分标准,用于推动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优秀科研成果的集中发展。
中科院分区标准主要根据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数量、质量、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不同的区域。
以下是对中科院分区标准的详细介绍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中科院分区标准的主要内容1.科研机构数量:评估一个地区科研机构的数量,并根据其数量在全国范围内逐级划分,数量越大的地区分级越高。
2.科研机构质量:评估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影响力,通过评估机构的师资力量、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指标,来确定科研机构的质量水平。
3.科研能力: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包括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专利发明数量和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
4.科研成果: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引用率和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
二、中科院分区标准的参考内容1.科研机构数量方面的参考内容:根据国内科研机构的分布情况,评估地区内科研机构的数量,包括各类高校、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
参考内容:各级科研机构的数量统计数据,包括各省级、地市级的科研机构数量。
2.科研机构质量方面的参考内容:评估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情况,包括学科专业的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和学科影响力等。
参考内容:各级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情况,包括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等数据。
3.科研能力方面的参考内容: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包括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专利发明数量和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
参考内容:各级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专利发明数量和研发经费投入等数据。
4.科研成果方面的参考内容: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引用率和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
参考内容:各级科研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数据。
三、中科院分区标准的指导意义1.推动科研合作:根据分区结果,科研机构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共享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中科院招收条件
中科院招收条件《中科院招收条件》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小李,他呀,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科研梦,梦想着有一天能进入中科院大展身手。
有一天我们俩闲聊,他满脸憧憬地对我说:“你说像中科院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得啥样的人才能进去呢?”我想了想,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事儿,今天就来说说中科院招收的那些条件。
中科院的招收类型丰富多样,不同的招收途径条件上也会有所差别。
先说说研究生招生吧。
如果是想报考中科院的硕士研究生,首先学业成绩那得相当不错。
一般来说,本科学历是基本要求,本科学校的背景虽然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命运,但如果是重点院校的相关专业,也算是一个优势。
成绩方面,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成绩一定要好,GPA最好能高一些,像那些经常在及格线附近徘徊的同学,恐怕就比较难了。
另外,在科研能力上要有一定的体现。
这怎么说呢?比如说你在本科期间参加过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哪怕是跟着老师打打杂,也能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嘛。
还有就是发表论文啦,要是能在一些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者哪怕是学术会议论文,那可就很加分了。
有一次我认识的一个学长去参加中科院的研究生面试,他就提到自己在本科跟着导师做项目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问题,经过自己琢磨外加导师的指导,写了一篇小论文发表了。
这在面试的时候立马让面试官眼睛一亮呢!英语能力也很重要。
毕竟中科院很多研究成果是需要面向国际的,而且要借鉴大量的国际前沿文献。
考研英语的成绩不能太差,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得有点真本事。
我记得有一对师兄弟一起报考中科院,师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英语的口语不太好,一到英语面试的环节就磕磕巴巴。
师弟呢,虽然整体成绩稍逊一点,但英语流利得像是说母语,在综合考量下,师弟反而被录取了。
在博士研究生的招收上,要求就更高一筹了。
要有更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毕竟博士是要在某个领域做深度研究的。
对科研能力那是要求更强,博士入学前就需要有清晰的科研规划,有自己想深入研究的课题方向。
一般还要求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积累,比如高质量的论文、发明专利之类的。
中科院行政级别
中科院行政级别1. 引言中科院(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作为国家的重要科技力量,中科院设有多个行政级别,以管理和运营机构内部事务。
本文将介绍中科院的行政级别体系,并对各级别的职责和权力进行详细阐述。
2. 中科院行政级别分类根据中科院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可以将其行政级别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2.1 院士作为中科院最高荣誉称号,院士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杰出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
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中科院的顶级荣誉,担任院士是一种兼具荣誉与责任的身份。
2.2 研究员/教授级高工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是中科院内部具有较高权力和职责的行政级别。
他们通常是在自然科学领域或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专家。
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在中科院内负责指导和组织科研项目,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2.3 副研究员/副教授级高工副研究员/副教授级高工是中科院行政级别体系中的中层管理人员。
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并负责指导和管理下属科研团队。
副研究员/副教授级高工需要与上级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协调各项科研活动,并推动团队成员的发展。
2.4 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级高工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级高工是中科院行政级别体系中的初级职位。
他们通常是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具备较好的学术背景和潜力。
助理研究员/助理教授级高工在科研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具体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
2.5 工程师/技师级高工工程师/技师级高工是中科院内部的技术专家。
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开展具体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
工程师/技师级高工通常与科研人员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 各级别职责与权力3.1 院士•参与中科院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顾问等重要职务;•指导青年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进行学术研究;•代表中科院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推动科学普及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中科院分区规则
中科院分区规则简介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中科院下设多个研究机构,如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等,这些机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区。
中科院分区规则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科研工作,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为何需要分区规则中科院是国内科研领域的权威机构,拥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
为了使科研资源能够有序分配,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科院制定了分区规则。
通过分区规则,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重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分区,从而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分区规则的细节一级分区:学部中科院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研究重点将研究机构分为不同的学部,目前共分为数十个学部,如数学物理学部、地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等。
学部是对研究方向的一种整合和归类,具有较高的学科代表性。
二级分区:研究所在每个学部下,中科院设立了多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研任务。
研究所是中科院重要的科研组织单位,拥有一定的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
研究所的设置和命名一般与其所属学部的研究领域有关。
三级分区:实验室、中心和团队每个研究所下面还有进一步的分区,包括实验室、中心和团队。
实验室一般具备较为完备的科研实验设备和条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
中心则多为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领域的研究组织单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研究深度。
而团队则是更小的研究组织单位,由一批科研人员组成,共同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分区规则的影响中科院的分区规则对于科研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分区规则,中科院可以将相关资源集中在一起,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这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促进学科交叉:中科院分区规则的设立,有助于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
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可以选择跨学部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学术交叉人才。
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社科院之间的关系
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社科院之间的关系这仨都是中国最高的学术机构,但所研究的领域不同:中科院是科学技术方面;工程院是工程技术界的;社科院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
三个机构的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不同:中科院与工程院并称“两院”,最高学术称号为“院士”;社科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机构功能官方定义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
第一任院长为胡乔木。
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前,社科院是属于中科院的。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社会学、经济学的重要性,才把社科院单独立出来。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是在接收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的。
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这三所研究院在行政级别上是平级的,都是省部级事业单位。
不同的是工程院只是一个荣誉性、咨询性的学术机构,而社会科学院和科学院则分别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高新技术领域的实践性的研究机构。
各个省级行政单位还设立各自的省级社科院和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和中科院都下设研究生院,工程院不设研究生培养机构。
其他的国家级研究院我所知道的还有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等。
中科院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社科院主要是社会科学方面。
就如理科和文科。
中国科学院主要是探讨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则研究人文和社会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科院职称级别排序
中科院职称级别排序中科院是中国科学院的简称,是我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中科院的科研人员职称级别分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特聘顾问、研究员特聘主任等。
下面将按照职称级别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及介绍。
1. 研究实习员研究实习员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的最低级别。
他们通常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通过实习来积累科研经验并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做准备。
2. 助理研究员助理研究员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的第一级别。
他们通常是在研究所或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才。
助理研究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3. 副研究员副研究员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的第二级别。
他们已经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并在某个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副研究员通常会负责自己的科研项目,并指导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实习员的研究工作。
4. 研究员研究员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的核心力量,也是中科院科研人员的最高级别。
研究员在自己的领域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造诣,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
研究员通常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指导下级科研人员的工作。
5. 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特聘是对研究员的进一步晋升和荣誉表彰。
研究员特聘是中科院对一些学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研究员进行的表彰和奖励,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6. 研究员特聘顾问研究员特聘顾问是对研究员特聘的再次晋升和荣誉表彰。
研究员特聘顾问是中科院对一些科研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员进行的表彰和奖励,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7. 研究员特聘主任研究员特聘主任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的最高级别。
研究员特聘主任是对一些在科研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的研究员进行的特殊表彰和奖励。
研究员特聘主任在自己的领域具有世界级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
总结来说,中科院的职称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员特聘、研究员特聘顾问、研究员特聘主任。
到中科院读研的十大理由
到中科院读研的十大理由1.优秀的师资力量:中科院汇聚了我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他们在各自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经验,能够给予学生最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先进的科研设施:中科院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平台,能够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3.多样的学科交叉:中科院是我国科研领域最大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4.富有挑战的研究项目:中科院的研究项目通常都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5.丰富的科研资源:中科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成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
6.严谨的学术氛围:中科院注重学术严谨性和风气建设,各个研究所和实验室都有完善的学术评价和管理制度,给予学生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引导。
7.国际化的研究环境:中科院与许多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起工作和交流,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圈。
8.丰厚的奖学金和津贴:中科院为优秀的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津贴,帮助他们专注于科研工作,减轻经济负担,提高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
9.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中科院为研究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既有面向学术研究的导师指导制度,也有面向产业和创新创业的导师制度,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10.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就业前景:中科院培养了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其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就业前景广阔。
总之,到中科院读研可以获得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科研设施、多样的学科交叉、富有挑战的研究项目、丰富的科研资源、严谨的学术氛围、国际化的研究环境、丰厚的奖学金和津贴、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以及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就业前景等诸多好处。
中科院行政级别 -回复
中科院行政级别-回复中科院行政级别,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1500-2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一、中科院行政级别概述中科院作为我国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严格的行政管理体系。
中科院行政级别是根据工作职责、管理范围和工作经验等因素确定的,分为多个层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科院行政级别划分的相关内容。
二、中科院行政级别划分中科院行政级别分为六个层级,从高到低分别为:正厅级、副厅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和副科级。
各级别对应的职务名称分别为院长、副院长、副总工、总工、科技处处长、处长、科技科科长和副科级干部。
行政级别决定了干部的权力、职责和待遇。
三、正厅级干部正厅级干部是中科院行政最高级别的职务,主要负责院的领导、决策和管理工作。
正厅级干部包括院长和副院长。
院长是中科院的最高领导,负责全院的工作规划、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
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和部分职能部门的管理。
四、副厅级干部副厅级干部是中科院行政的次高级别,主要负责院的重要职能部门的工作管理。
副厅级干部分为副总工和总工。
副总工协助院长和副院长,负责中科院的科研工作规划和科技创新管理。
总工负责院的技术和科研管理工作,是中科院科研成果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
五、正处级干部正处级干部是中科院行政的中高级别,负责院的各项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
正处级干部包括科技处处长和处长。
科技处处长是中科院科技创新的核心管理者,负责中科院的科研工作规划、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
处长则是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具体部门的工作管理。
六、副处级干部副处级干部是中科院行政的次中级别,协助处级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管理。
副处级干部在各职能部门中担任重要职责,协助处长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协调部门内外的合作与沟通。
七、正科级干部正科级干部是中科院行政的低级别,负责具体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正科级干部包括科技科科长和科技创新工作人员,承担着具体课题的管理与技术支持的职责。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我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
2012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为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公立高等院校。
目前有330余位两院院士、5700余名博士生导师、3900余名硕士生导师,3个国家实验室、8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成立,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同时承担着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职能。
学校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
国科大的2012年12月20日,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3中国一流大学”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榜上有名,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共同入围2013中国一流大学方阵[1]。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六所入围中国六星级大学,荣膺2013中国最佳大学美誉。
在2005年国内首个《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总得分位列第一;在南方一家教育评估机构的另一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每年都被评为综合第一、理科第一。
国科大全日制在学研究生达3.86万名,其中博士生占49%。
依托于中科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17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
迄今,国科大已经培养出了9.97万名毕业研究生,其中博士4.71万名,历届毕业生中,已有103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盘点中科院系的3所科大
盘点中科院系的3所科大1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中科院系”),建于1978年,是教育部直属的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科学院党委所控股的大学,是国内极具影响的一所知名的著名高等学府。
学校位于北京,是一所主要以理科和学术研究为特色,兼有工、农、医、哲、经、体、文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大学急剧发展和完善,多个研究所先后成立,实现了纵深布局,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拥有杰出的学者、科研队伍,设有工学、理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数学、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并设有贵重的电子材料表面工程、海洋实验设施、生物多样性观察等专项设施。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技大学”),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被誉为“飞马之国”。
学校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坐落在最早发达的区域之一的教育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1979年被批准为综合性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下设有理学院、电子学院、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数十个学院。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一体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体系。
3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简称“中矿大”),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设有本、硕、博、后博士研究生院,被誉为有“矿大”之称的“中国矿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矿业类、材料类专业的高等学府。
学校成立于1909年,在诞生那一年就被命名为“上海矿业大学”,200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矿业、材料、化学、信息与控制等,此外,还开设有工程力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管理,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律等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涵盖了工科、理学、管理科学和文科等学科领域。
中科院入学条件
中科院入学条件
中科院是中国科学院的缩写,是我国最高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想要进入中科院,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学术背景优秀。
中科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士,而且要求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能够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
2. 考试成绩优异。
中科院的招生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包括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成绩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3. 学术研究能力强。
中科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科研骨干,因此需要申请者具备优秀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4. 个人综合素质优秀。
中科院也注重申请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包括性格、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总之,进入中科院需要申请者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并且要在考试和个人素质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 1 -。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CAS)是中国最高级别、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机构。
中科院下辖许多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在中国科学界以及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中科院系统内具备较高排名的研究所。
首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下设的第一个研究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广泛,实力强大的研究机构。
该研究所在超导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致力于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该研究所在蛋白质科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重要成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研究所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重要研究工作,为中国计算机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该研究所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国内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这些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国内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合作机会。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研究所也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网北京8月15日电(赵竹青)近日,中科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方案获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
科研业务管理将原来四个业务局加上一个院地合作局,全部打散,重新设置成三个局,新的管理体系重在“理顺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
院长白春礼表示,必须以“勇士断腕的决心”来进行此次院机关改革。
与决心同时提到的,还有“自上而下的表率”和“遵循规律的举措”。
科研体制改革呼声由来已久,其对我国科技创新的阻碍,在多次科技界内部会议和数年来的媒体讨论中不绝于耳。
而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科研院所“国家队”,为包括700余名院士在内的5万余名科研人员服务和管理的中科院,又将如何撬动这块坚冰呢?改革前:九龙治水,效率不高“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科发展。
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不讳言对此前机构的问题作出评价。
他介绍,原先中科院在科研业务管理部分主要设了基础科学局、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生命科学与技术局、资源环境与技术局四个局。
“很明显,前两个局是按照‘创新价值链’来划分的,而后两个局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
从逻辑上讲就不太顺。
”“全院的104个研究机构分别由四个业务局来对口联系,这样一来,每个业务局必然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科技资源,优先向自己对口的研究所布局。
这种管理架构一定会造成条块分割。
”邓麦村表示,条块分割阻断了学科交叉,也就阻碍了创新。
另外,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
“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九龙治水’,一个事情每个部门都要管一点,都管不好。
这也是国务院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很重要的一条,我们也存在这个问题。
”“由于条块分割和效率不高,必然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没有充分尊重并发挥科学家的主体地位和研究所的自主权。
”邓麦村认为,这是原有模式下执行力比较低的原因。
改革后:职能清晰,激发活力改革后中科院机关的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变为三个局级单位——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和科技促进发展局。
邓麦村介绍了这三个局清晰的职能划分。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主要管理全院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代表性产出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科技促进发展局,主抓的是出多少项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解决什么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任务局,主要负责抓总科学院已经承担的重要科技项目,目标非常明确。
这三个业务局按照创新价值链来设置,而每个业务局的处室,按照学科领域来设置。
比如说前沿局下设有生命科学处、数理化处等;科技促进发展局有能源处、新技术处等。
这样,按照科技创新的“价值链”和“学科领域”两个维度,总体上构成了一套紧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
同时,教育委员会、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四个委员会新晋设立,主要提供咨询建议。
“首问负责制”也被作为重点提及。
“比如研究所到机关来办事,首先找到你以后,如果这件事不是你负责的职能范围,对不起,由你负责去找到。
比如记者来,找到前沿局的一个同志,说我要采访一个什么事,尽管不是他分管,他也要带着你去找相关负责的部门。
这样办事效率肯定会高很多。
”邓麦村举例说。
改革过程:酝酿已久,水到渠成“这次的改革和1998年的改革对比起来看挺有意思。
”邓麦村说,1998年实施创新工程的时候,机构有小改革,不是这么大面积,是从研究所基层改起,有人员重新上岗等等。
“那是从研究所自下而上的改革,而这次,是从院机关改起,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而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则感慨,“原来都觉得确实应该改,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力度,因为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格局。
但最后发现真是挺好,挺顺利,大家都很支持。
”对此,邓麦村认为,“实际上,这次改革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科院机构改革探索很早就开始了,比如早在2011年就决定把业务局掌握的经费全部由研究所所长去掌握,院里只是抓跨所的一些项目,而资源、经费等早已下放。
邓麦村认为,此次改革顺应了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总体形势,同时“也是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他表示,中科院将通过机构改革,激发研究所活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作为全院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枢纽,中科院机关改革不仅对一线科研工作有影响,还关系到科学院整个科研体制问题。
在未来若干年内,对科学院整个管理系统和科技创新机制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邓麦村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也正进入实施关键阶段。
创新不光是科技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
我们要建设“四个一流”的中国科学院,之前比较强调“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对于“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效益”关注不够。
如何用一流的管理产出一流的效益?如何用一流的管理为创造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根本在于走改革之路。
两会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政府职能转变和大部制改革,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一直强调中国科学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适应当代科技交叉融合协同发展以及重大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的新要求。
着力建设符合“三位一体”中科院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着力建设符合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一三五”规划实施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
此次院机关机构改革正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指示精神,适应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及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新趋势,适应科研管理体系改革、简政放权、充分发挥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创新自主权的新要求,适应当代科技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新特征,适应中国科学院“三位一体”发展架构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推进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建设。
二、这次改革主要希望解决机关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中国科学院有104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2所大学,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完备学科体系,每个组成单元独具特色、各有优势,这是中国科学院发挥建制化优势、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有利条件。
但院机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既有按照学科、又有按照工作性质来设置,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经费切块管理方式也带来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研究单元的协同合作,难以发挥跨所、跨学科统筹布局集中协同攻关、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重大问题的优势。
另外,把研究所按条块划分给业务局联系和管理,把经费切块分配给各业务局,必然会带来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和利益性考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多研究所负责人和科研骨干都曾向院提出改进机关科研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2月份,有研究所负责同志通过院长信箱反映:“目前院机关除了综合管理部门外,专业局的管理方式依然是按条块式划分,不利于发挥科学院的整体优势,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重大问题。
目前所有项目(包括先导专项)都是按大的学科来安排。
例如有的研究项目,仅仅靠地质、大气、环境的学科可能有局限,如果加入化学、物理、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力量,也许更容易突破。
”前不久,国际知名地球化学家、三亚深海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也向院长反映,深海探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多学科配合协同的工作,其中深潜技术属于高技术领域,在海底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现新物种的研究又属于生物领域,研究海底地质构造又涉及资环领域,然而深海所属于高技术口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协调并有效集成院内研究优势。
此外,在综合管理方面,院机关的一些管理职能分割过细、线条过多,界面不清晰,设置不尽合理,导致一些管理工作陷于具体事务管理,很多专项工作需要院机关各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有效进行长远的战略谋划。
这些情况和现象引起了院党组的重视和深入思考。
这次机关改革正是为了从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
三、这次院机关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思路是什么?这次院机关改革以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以实现科学、协同、规范、高效的机关管理为目标,以理顺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为着力点,转变职能,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减少具体事务管理,为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发展规划的全面深入实施,保障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指挥系统和中枢管理支撑。
一是着力理顺关系。
按照科技创新活动规律优化管理职能配置,坚持一件事一个部门负责,减少职能交叉,解决制约科技创新活动交叉协同、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是着力强化协同。
促进研究所、学部和教育机构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推动产出更多重大成果、杰出思想和一流人才。
三是着力提高效能。
简政放权,改变机关切块管理研究所的做法,减少机关对研究所具体事务的管理,机关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面向全院所有研究所,提高机关工作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执行力。
四、这次院机关改革主要有哪些重大措施?一是改革院机关科研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科学、协同、规范、高效”的要求,坚持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优化院机关管理职能,完善科研管理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扩大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创新自主权,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设立科研业务管理和综合职能管理两个序列。
科研业务管理系统按照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及其功能特点设置组建,根据工作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评价方式不同,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
各业务局工作均应覆盖全院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
业务管理按科技创新价值链和学科领域两个维度构成矩阵式管理模式。
三是新设院教育委员会、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等4个委员会,统筹全院科教资源、院士群体和科技专家智力资源,将科技创新、思想库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等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系统,从宏观层面整体谋划和推进全局与长远发展。
为减少职能交叉重叠,提高工作效率,此前院设立的各类领导小组、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原则上停止活动,待院机关改革调整到位后,对确有工作需要的非常设机构另行审批组建。
四是精简机构,机关部门和内设处室数量、局处级岗位设置和机关编制都有所减少,同时取消以前超编的非实职局级领导序列,按照中组部有关要求规范了机关干部管理。
五、科研业务管理改革是否会削弱对部分学科的支持,影响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发展?这次机关改革中,按照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及其功能特点设置组建科研业务管理序列,改变了原管理序列中兼有按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和按学科领域设置科研管理部门的序列,可以避免职能交叉、重叠,理顺工作关系,提高管理效能,并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提供了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有利于中国科学院更好地发挥建制化特点和集团军作战的创新优势。
打破思维定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是这次实施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有人担心,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原设有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改革后按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分别纳入相应的新部门,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发展是否会受到削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