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三环路与惠工路节点下穿桥K5409框构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三环路与惠工路节点下穿桥K5+409框构桥施工组
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编制依据
(1).市三环路与惠工路节点下穿桥工程设计图纸;
(2).我公司现场实地调查资料;
(3).我公司所拥有的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工程实践积累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4).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施工规、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规和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严格按施工图及其说明要求施工,保证质量达到优良;
(2).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规、条例;
(3).遵守国家和铁道部、铁路局关于安全生产、行车组织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4).尽量避免和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当地百姓生产和生活的干扰。

由于施工所影响的当地交通、电力系统等,我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并使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1.3.采用的规、标准
(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JTJ 041-2000);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29号 2007年4月1日);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50086-2001);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
(7).《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1.4.主要技术标准
地形等级:平原;
主线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Ⅰ级,辅道、匝道为Ⅰ级次干道;
桥涵设计荷载:框架为公路Ⅰ级、框架上为为铁路中-活载;
桥式及孔跨:(17.45+17.45)m钢筋混凝土连续框架桥;
最小净高:车行道净高≥5m,辅道净高≥2.5m,人行道框架桥净高2.5m;
高程系统:1954年高程系统;
设计活载:公路:公路-Ⅰ级;
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1g;
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5.工程概况
1.5.1.工程概况及围
东环城路与惠工路节点下穿桥工程处于惠工路、东环城路、河东路、长吉北线交汇处,本段道路部分设计东三环路段北起河东路,南至四通路,河东路延长线段西起已设计河东路与东三环路交叉口,东至长吉北线,惠工路延长线段西起现状惠工路与东三环路交叉路,东至长吉北线。

是连接在市市区与(北线)方向(包括兴隆山)、(102国道)方向两个出入口的‘咽喉’。

河东路-长吉北线、惠工路-长吉北线方向为市中心区去往、102国道方向车辆的主导流向,车流量较大,而现状该方向在三环路为“错位交叉”路口,造成进出车流不畅,容易引发交通堵塞。

涉铁部分:工程围为D3+360-D3+620,包跨下穿长图、38#、煤10、68#等线、下穿惠工路及转向匝道框架桥,框架桥左侧有1-5m的人行通道;以及设计围施工便道及交通疏解(含施工便道与铁路相交的临时道口);因框架桥顶进引起的线路改移设计;铁路通信、信号等排迁设计;U形槽及梯道上设置雨
棚。

1.5.
2.工程地质情况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市东三环路,场区地形较为平坦,地面标高最大值198.80m,最小值197.73m,地表相对高差1.07m。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第四系冲击阶地地貌单元。

本场区勘察深度围,地基土自上而对其岩土特征描述如下: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粗砂、粉砂质泥岩。

该区抗震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液化判别深度按20m 考虑,本场地经判别,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沙土均为不液化地层。

场地在沙土层中含有教丰富的地下水,本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7m,最大冻深1.9m。

根据钻孔ZK-2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空隙潜水,略具承压性,该地下水无侵蚀性。

1.5.3.主要工程数量
东环城路与惠工路节点下穿桥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1.6.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如下:
施工组织机构图
1.7.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规划
1.7.1.施工现场布置
项目部驻地采取租用当地民房,施工队伍驻地采用在桥体附近搭设临时房屋的形式,同时在桥体附近建设临时施工场地,场地设置钢筋加工区、材料仓库等区域。

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的进展和总体要求,为便于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分批逐步到位。

1.7.
2.临时通讯及交通
1.7.
2.1通讯
项目部和各施工队驻地均安装有线。

管理人员均配备手机,并配置相当数量的无线对讲机,确保项目部、施工队、生产区和作业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1.7.
2.2交通
本地区公路交通较为发达,主要有G1高速,国道G102、G302以及省道S102、S304等,同时市交通道路众多,均为施工材料的运输提供了方便。

1.7.3.施工用水用电
本工程地表及地下水源丰富,施工用水采用化验合格的地表水或打井取水。

根据施工需要,工地设315KVA变压器2台,就近接引地方电源,用以解决工地施工用电和生活用电,同时备用200kw发电机一台。

1.7.4. 混凝土搅拌站
在工地附近设搅拌站1座。

搅拌机站设两台120m³/h混凝土搅拌机。

1.7.5.钢筋加工厂
在东环城路D3+820线路的右侧及D3+300线路的左侧附近设2处钢筋加工厂。

1.7.6.临时用地
临时用地计划表详见“附表四临时用地计划表”。

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1.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于2013年3月1日开工,于2014年9月30日竣工,本工程计划施工总日历天数为571天,满足工期要求。

2.2.节点工期安排
本工程开工时间是2013年4月1日,竣工时间是2013年10月30日。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和方法
3.1.施工总体方案
依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图纸资料、技术规,按照本标段自然特征、工程特点、工期要求以及交通运输的需要,制定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红线铁路及地方的房屋拆迁、管线排迁工作先头进行,并对东三环
辅道、长图便线、煤10线及68#线道岔进行改移。

第一步同时施工1号框构第3节及3号框构,开挖1号框构第3节基坑、3号框架桥顶进工作坑,后背采用浆砌片石后背。

对于煤10#、煤68#的线路采用H型钢纵挑横抬的方式进行加固,横抬梁H型钢支点采用钢轨桩,限制顶进中线路横移,并在框架顶进前,各线路间每隔2米左右用圆木或方木顶紧;框架顶进采用500T千斤顶56台。

人形通道2#、3#顶进节框架预制同步施工。

第二步3#框架桥顶进就位后人行通道2#、3#节设2孔D24型便梁,采用中继间法顶进人行通道2#及3#节。

同时施工2号、4号框架桥以及1号框构第2节、3节,均采用现浇形式。

待2号框架桥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恢复长图线,拆除长图便线及长图便线防护桩。

相对应人行通道施工与框架桥同步施工。

第三部框构两侧U型槽及雨棚施工。

总体施工方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供水、供电、生产生活用房、交接桩和线路复测、复核技术资料、解决通讯、组织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进场,建设施工场地,迁移管线、电缆、光缆等。

第二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主要进行便线的改移,箱体预制,箱体的现浇,线路加固,箱体顶进,电力设施施工等。

第三阶段:工程收尾移交阶段。

主要完成清理、修补、竣工资料整理编制及交验等工作。

3.2.桥涵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施工措施
3.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是迅速形成施工生产能力并掀起施工高潮的关键,为此我单位十分重视施工准备工作,投标文件中所安排的人员、机械、设备已经落实。

我单位一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开展现场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及时组织施工调查、审核图纸,提报材料计划、做好后勤保障等,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安排;制定周密的阶段性工期和逐日工作计划,采取顺排任务、倒排工
期的方法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⑴.技术准备
施工复测:我单位将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安排,及时办理桩位、水准点交接,并配置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骨干,迅速进行补充勘测及贯通测量,将测量结果及时报监理单位审查。

施工图会审: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工程管理部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调查施工现场,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熟悉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并将存在疑问及时报监理、设计及建设单位,同时申请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充分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细致调查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均衡劳力机具和相关专业的衔接和配套,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送建设单位审定后组织实施。

检验试验:按合同约定的分工围,项目经理部试验室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时进行检验试验,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厂家,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提报产品合格证、检验试验结果等相关资料,为按时开工和保证工程质量创造必要条件。

⑵.资源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按投标承诺及时进场、如期上足。

根据我单位的具体情况,人员和机械设备能够保证按期投入现场,且机械设备保养良好,按照需要及工程进度提前进场。

开工前将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容的培训教育,培养专业技术骨干,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材料供应和后勤保障系统,安排好吃、住、行工作。

对主要材料按建设单位指定的厂家进行购置,主要设备实行招标采购,将招标结果和检验试验结果报建设单位审批同意后进行采购。

组织前期供应和储备,并确定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验收、仓储和保管。

加强物资的进场和现场保管,事先作好考察和调研。

杜绝一切不合格的材料和构配件进场。

材料堆放与库房的位置相对集中和便于管理、便于使用,
减少二次倒用。

落实资金来源,筹备充足的资金,保证材料购置、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进场以及临时工程建设等各项准备工作顺利进行。

⑶.现场准备
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租赁临时用地。

修建临时道路,打施工及生活用水井,设置变压器引入施工用电,建设住宿及办公用房、钢筋加工区、简易搅拌站等。

及时与工务、电务等部门签订施工配合协议,进行管线的迁移工作。

3.2.2钻孔桩施工
U型槽抗拔桩、基坑防护、线路的防护均采取钻孔灌注桩,桩径分别为1m、1.25m和1.5m。

1)桩位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每个桩的坐标,然后以最近的相邻导线点为基点,用全站仪测出各桩的中心点,基准点必须浇筑混凝土固定牢靠,并做好保护装置。

从绝对标高点引入临时水准点,测出护筒口标高,并作好测量记录。

2)钢护筒安装
在桩位处用推土机整平压实原地表后,放出桩位,安放钢护筒。

护筒采用10mm钢板卷制而成,直径大于桩径20cm,护筒采用埋置法,测量定出钻孔中心后,人工开挖桩周围土方,护筒与孔壁用粘土分层填实,填时要对称均匀,防止护筒偏移,护筒长2.0m,顶端高出地面30cm。

3)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时,钻机底盘下设枕木并定出四边位置,枕木基本水平,待钻机就位后再进行微调,使钻头中心与桩基中心线一致,确保钻机垂直度,钻
机调平后,安装配套设备,接通水电,调试检查。

4)泥浆制备、循环
泥浆泵选用6BS型,泥浆选用优质粘土造浆。

泥浆可以重复使用,但需调整指标,出浆在沉淀池自然沉淀。

沉渣用抓斗或反铲装车运走,以利环保。

5)钻孔
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我项目部将配置4台旋挖钻机。

旋挖钻机地盘为伸缩式自动找平装置,并在操作室有仪表准确显示电子读数,当钻头对准桩位中心十字线时,各项数据即可锁定,勿需作调整,误差控制在2㎝。

钻机就位准确,调制合格后即开始钻进。

每钻进1次深度控制在60㎝左右,刚开始要放慢速度,并注意放斗要稳,提斗要慢,特别是在5—8m 段控制垂直度,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防止塌孔。

钻进至设计深度后,将钻头凿在原处旋转数周,将孔底虚土尽量收入斗,进行清理,一般用沉渣处理钻斗(带挡板的钻斗)来排出沉渣,若沉渣时间较长,则应采用水泵进行浊水循环。

钻孔桩成孔后需检查孔径、孔深和垂直度,孔深可采用测绳下悬挂测锤来测量,孔径和垂度用孔规检测。

孔规可用Φ20钢筋制作,外径略小于桩设计直径2cm左右,长度4-6m。

如图:
6)清孔
终孔检查后,及时清孔避免泥浆沉渣增多。

采用换浆法清孔,提升钻头30cm,维持泥浆循环进行换浆清孔。

清孔过程中,注意孔水位应高出孔外水位 1.5~2.0m,以防坍孔并及时调整泥浆比重,以达到满意的清孔效果。

摩擦桩桩底沉渣厚度要求不大于10cm,清孔结束后,孔底泥浆的沉淀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规定,清孔后及时安放钢筋笼浇注砼。

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不应大于2%,相对密度为1.03~1.10之间,粘度为17S~20S。

7)验孔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记录,进行下道工序工作,验孔时,其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3cm。

8)钢筋笼加工及安放
钢筋笼根据设计长度分节吊装,吊点设于上部三分之一处,并拉揽风绳控制方向,防止碰撞孔壁。

导管用径30cm制式钢导管,最下一节长3 m,其余每节长1.5 m,节间以螺旋丝扣连接,吊装方法同钢筋笼。

9)封底
导管安装完毕再次测量复核孔深,制备砼,按计算的封底砼用量备足后,上料剪球,测量计算,确认封底成功后转入正常灌注。

10)正常灌注
正常灌注每灌一斗砼测量一次孔深,并做好记录,按计算和实际灌注情况提卸导管,注意始终保持导管埋入砼大于1.5 m且小于6m。

提卸导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11)防止塌孔的措施
(1).备足钻机配件,经常检修,使钻机处于完好的状态,保证连续钻进,不使一个孔的钻进时间太长;
(2).始终保持孔有足够的水头(即孔水位不低于孔外地表水或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
(3).注意地质的变化,特殊情况时要加大泥浆比重或投入粘土,以快速增加泥浆护壁能力;
(4).标高清孔合格后,立即下放钢筋笼浇筑砼。

12)防止断桩的措施
(1).筑前导管要试拼,进行承压、抗拉、水密性试验,其压力不小于孔底净水的1.5倍;
(2).搅拌设备,满足浇灌进度要求和浇筑的连续性,经常检查砼的塌落度。

(3).测量导管埋深,防止导管埋深过大或拔出。

(4).施工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一指挥,保证连续灌注。

3.2.3.长图便线施工
1)概况
轨道结构采用有砟轨道,改建既有长图线为60kg/m钢轨、Ⅲ型钢筋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

专用线为50kg/m钢轨、Ⅱ型钢筋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

既有道岔均为木岔枕。

施工便线轨枕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760根。

扣件采用弹条Ⅰ型扣件。

专用线铺设新Ⅱ型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520根,扣件采用弹条Ⅰ型扣件,半径小于300m曲线。

改建长图线采用双层碎石道床,最小道床厚度为50cm,表层厚度30cm,底层20cm,道床顶宽3.4m,边坡坡度1:1.75。

专用线采用单层碎石道床,道
床厚0.25m,顶宽2.9m, 边坡坡度1:1.5。

2)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措施
(1)人工铺轨
采用人工铺碴、摆放轨枕、铺设线路、人工铺设道岔的施工方法。

道碴采用分两层摊铺。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推土机摊铺平整,压路机碾压。

轨料采用工程列车运输并沿线散布,人工抬运入槽、连接扣件后,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初步整道。

a.施工准备
复核路基断面尺寸、平整度、高程,核实线路中线测设贯通情况,确认路基合格后钉设线路中心桩并采取保护措施,桩距为:直线为25米,曲线为20米,缓和曲线为10米。

确定底碴供应的碴场,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

落实面层道碴场的产量, 严格控制道碴的质量,道碴材料质量符合《铁路道床底碴》(TB/T2897)及《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的有关规定。

认真落实好施工所需劳力、材料和机具,检查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完好状态,编制好装车及运输供应计划。

b.铺碴
根据线路中心线桩,按设计道碴宽度放出两侧道碴边线,设置道碴厚度控制桩。

道碴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长图线底碴和面碴一次铺至设计厚度,推车机摊铺整形,压路机压实。

专用线道碴一次铺至设计厚度。

c.散枕
由人工抬运散枕,按设计数量散布准线路中线,并使轨枕与线路中线垂直,在定位枕端拉上麻绳,其余轨枕均匀。

摆枕时每25m摆放一根定位枕,采取人工撬拉的办法使轨枕中心位置对用撬棍按轨枕间距大致拨正摆齐。

d.配轨
丈量每根钢轨的实际长度,并以此作为配轨的依据,配轨的原则为:同一轨节选用长度偏差相同的钢轨配对使用,并应前后左右随时调整抵消。

两股钢轨接头采用对接式,曲线股使用厂制标准缩短轨调整接头位置,铺设位置根据配轨计算确定。

直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cm,曲线段轨缝相错量不大于40mm加缩短轨的缩短量的一半。

e.铺轨
用自制的抬轨钳人工抬入承轨槽,并进行联接。

轨枕位置用白漆标于里程前进方向左侧钢轨轨腰侧,曲线地段标于外股钢轨轨腰侧,另一侧用方尺定位。

一侧钢轨扣件上紧后,用轨距尺按规定的轨距调整另一股钢轨位置。

轨缝宽度根据铺设时的温度计算预留。

f.上碴整道
人工上碴整道时分两次进行,第一遍上碴整道,道碴填盒后,进行起道、拨道、串碴作业,使轨道基本平直圆顺,消除三角坑和反超高。

补碴后进行第二遍起道、方枕、串碴、拔正轨道方向,用液压捣固机振捣后整理道床,使轨道各部尺寸逐步达到验收规要求。

补碴进行上碴整道时,重点整道、第一遍上碴整道、第二遍上碴整道、线路整修四道工序形成流水作业。

重点整道容为:方正枕木,紧固配件和扣件,串实承轨处枕下底碴消灭反超高和三角坑。

上碴整道作业后,即可补满道碴进行第二遍上碴整道作业。

上碴整道顺序:每次上碴整道应先补充枕盒部分道碴,然后起道、方枕、串碴、拔正轨道方向、捣固道床、回填清理道碴和稳定线路。

轨道各部尺寸应在第二遍上碴整道后,经线路整修逐步达到验收规要求。

具体做法如下:整道前应先设置水平桩用于起道时控制标高,水平桩在直线上每50m设
一个,在曲线上每20m设一个。

上碴填盒:用自卸汽车将道碴沿线均匀卸车。

人工进行上碴填盒。

起道:起道时按水平桩将一股轨面起至设计标高(曲线先起股),再用道尺调整另一股标高,左右均匀进行,校正好左右水平,找平坑洼。

曲线外轨超高必须在缓和曲线全长围顺接,岔后附带曲线(无缓和曲线)超高必须在直线上顺坡。

不允许出现三角坑及反超高。

串碴:整节钢轨抬起后,立即向轨枕下面串碴,串满串实,没有悬空吊板现象,串碴时注意砼枕的中部必须留出一定宽度的凹坑(Ⅲ枕枕盒需要填满)。

拨道:先将线路中心桩处拨移到位,然后目视指挥拔直拔顺,曲线按中心桩拨道到位圆顺后,再用弦线(圆曲线用20m弦线,缓和曲线用10m弦线)检查正矢,超过允许误差时及时调整,不允许有反弯及“鹅头”。

拨道前必须预先检查拨道地段的轨缝,进行必要的调整轨缝工作。

道床捣固:砼轨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围、木枕为400mm围均匀捣固,钢轨下、钢轨接头处、曲线外股应加强捣固。

但轨枕中部60cm围严禁捣实。

道床捣实后及时补填轨枕端部碴肩及轨枕盒的道碴,使道床达到基本稳定。

整理道床后,使盒道碴面比木枕低30mm。

机车压道及整修:线路基本达标后进行机车压道,压道后再进行沉落整修,使道床密实且断面符合设计要求,轨道配件齐全,做到坡角线、碴肩线及钢轨三线平行。

坡脚线用石灰浆洒出白线。

质量检查:上碴整道过程中,应对线路的方向、标高、水平、轨距、轨缝、接头错牙、曲线正矢及超高、枕木方正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直至达到规要求。

进行线路应力放散施工前,同线路设备管理单位工务段签订相关安全协议,并委托工务段对线路加固影响围进行应力放散。

放散完成后,按已批准的封锁点计划,进行线路改移连接,及时补充道碴,机械打镐捣固,经现场工务、电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共同会签同意线路开通后,按规定程序,通知车站,放行列车,驻站人员进行消点登记,点后三次列车分别限速15km/h、25 km/h、45 km/h。

3)预铺道岔(没有这一项)
根据设计情况进行咽喉区道岔定位测量,放出各道岔的岔心、岔前,岔后的位置,并钉出其控制桩。

平台搭设:在预铺道岔位置搭设平台,在平台上铺道岔,平台搭设高度应使道岔轨面与既有线轨顶一致,并应确保不侵限。

铺设顺序:先钉直股并拔正拔顺,再根据支矩钉曲股钢轨,由转辙器、导曲线、辙叉部位顺序钉联。

铺设要求: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导曲线应按规定设置超高,不得有反超高。

道岔拔接前,尖轨必须钉固,严禁扳动。

质量检查:检查各部位配件是否齐全,检查道岔轨距、导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轨缝处钢轨错牙,尖轨动程及密贴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3.2.
4.工作坑开挖与基坑排水
施工前了解现场有碍于施工的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情况,联系产权单位,探测出其位置走向予以明示,或做相应的改移。

基坑最大挖深约12m,工作坑前方开挖边坡为1:1.5,设2m宽缓坡平台并采用0.5m厚草袋防护,工作坑两侧采用围护桩进行防护。

框构主体施工基坑开挖前一个月,在基坑四周及基坑开挖围,设大口井降水,间距7-8米,井深25m,管径0.8m,采用2吋潜水泵抽水,水位降至底板以下0.5-1m,降水井抽水期间应注意观察基坑边坡稳定及铁路路基沉降情况,避免发生坍塌现象。

工作坑开挖前,先准确测设开挖边线,并按工作底板两侧以外各加宽1m,以便设置排水沟。

为防止雨水浸入工作坑,工作坑顶部四周地面低洼处用土填平,并做成反坡,距坑顶边缘1m处设临时截水沟,将雨水引至自然排水地段。

工作坑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底找平,自卸车运输,工作坑开挖按规要求施工,在靠近线路一侧,基坑开挖边坡按1:1.5设置,基坑顶边缘距既有路基坡脚须留有不少于2m的护道,以保证既有路基安全。

工作坑两侧采用钻孔桩加锚索防护。

必须预留出土通道,出土通道两侧采用钢轨桩防护。

挖掘机开挖要预留0.2m厚土方由人工开挖。

在工作坑四角设置积水坑,采用污泵进行排水。

3.2.5.工作坑底板、润滑层及后背梁制作施工
工作坑开挖达到高程后,立即灌注工作底板。

设导向墩及锚梁,工作底板中心线与桥设计中心线一致,工作底板宽度比箱身两边墙外沿各宽1m,工作板长度,前端较箱身长1m,后端与后背梁相连,并加设连接钢筋,增加整体性。

为预防箱体顶进下沉量过大,工作底板设置向顶进方向1‰的上坡。

工作坑底板施工前,先清除基底浮土,严格复核基底标高。

钢筋在现场进行制作绑扎,砼采用砼输送泵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灌筑时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得大于捣固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尽量缩短间歇时间。

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按灌注中断处理,同时留置施工缝,并作好记录。

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控制顶面平整度,用1∶3水泥砂浆抹面、整平,拉线检测,确保2m长度围凹凸差不超过3mm。

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安排专人洒水养护。

润滑隔离层在工作底板凝固且表面干燥后方能施工,先喷2mm厚机油石蜡,用直尺刮平,接着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0.2m并使接茬口朝路基方向,润滑层施工完毕后,用1∶3水泥砂浆抹面一层对其进行保护。

顶进后背采用浆砌片石后背,分配梁为C25钢筋混凝土,部钢筋与滑板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