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备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选编的诗词,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
1.感知整体美: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设计展开教学。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对家乡的眷恋;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析辞藻美: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聆听音乐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倾注着作者无限的情愫,以音乐衬托这份情感,配乐朗读,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读书,和课外阅读的渗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学习中扩展材料,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整合口语交际与习作,畅想“二十年后回故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
1 收集阅读“思乡”的文章。
2 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时安排:
课时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和热爱。《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远的南京,不仅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深远。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于清丽自然中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已经也由此更加深长。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
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3.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句呢?(生试背)
2 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3、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找出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四、紧扣诗眼,读悟诗意
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1)从前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什么?读一读,读出距离短路程近。相机用简笔画画出京口、瓜洲、钟山的地理位置图。
因此,作者想回家。(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2)读后两句,想象画面。
假如你来到江边,望者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引读
“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可是,他能还吗?(板书:不能还)再读后两句。
五、深入诗境,读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推敲用词的准确。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