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三中11-12学年上学期高一第四次学分认定历史(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清三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学分认定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
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
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3.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王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功臣
C. 先代贵族
D. 姻亲
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
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7.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 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8.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0.唐朝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机构众多,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官多职,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明朝废除丞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
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4.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15.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可能发生( )
①一个中国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公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①②③B.②③C.②D.③④
16.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比例代表制④少数人的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是平民长期与贵族斗争的成果 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D.量刑有法可依对平民有利
18.清雍正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其表现为()
A.废丞相,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B.设议政王会议
C.设军机处D.设南书房
19.看古装戏时你会经常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
从理论上讲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周武王
2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1.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2.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某国”是()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23.罗马的兴衰成败已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传存。
罗马的基本法是()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C.《查士丁尼法典》D.万民法
24.以下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D.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25.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主要是指()
A. 光荣革命胜利
B.《权利法案》颁布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进行议会改革
26.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27.“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
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8.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都掌握实权
B.国(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C.国家元首和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D.都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
29.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的创举”是指()
A. 确立现代政党制度
B. 实现民族国家独立
C. 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D. 开创联邦制共和政体
30.“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31.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行政权 B.立法权C.司法权 D.外交权
32.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入法国1875年宪法的实际意义是()
A.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反映了保皇派势力强于共和派势力D.进一步巩固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33.建立近代新制度并非一帆风顺,被称为“各种政体实验场”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4.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3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一对联指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3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
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38.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获取商品市场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B.鸦片问题是引发战争的借口
C.英国是侵华急先锋,美国是积极的追随者
D.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是割占中国领土
39.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 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 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
C. 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地区
D. 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打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4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这主要是由于
它( )
A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或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
2.答卷前将试卷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1.(23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国和美国作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
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6分)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2分)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2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3分)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2分)
42.(17分) 回首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替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 (2分) 你还知道19世纪列强发动的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举
2例)(2分)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1911年10月到1912年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主要
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3分)
(3)清朝后期,我们国家饱受苦难,历尽沧桑,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分)
(4)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各阶层奋起反抗,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材料四: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的看法?(2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10BCCDA CACBB 11—20CDACB ACCAB 21—30AAACB BCBDB
31—40BBBBD CCDBD
41.(分)
(1)图示一:秦朝三公九卿制(2分)图示二:三省六部制(2分) 图示三:元朝行省制(2分)(朝代、制度各1分)
图示二的分工权利:门下省:封驳审议(审议、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拟定诏书。
(3分)
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专制皇权。
(2分)
(2)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2分)
三权分立。
(2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3分)
(3)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3分)
(4)材料一通过分权加强专制,材料二、三通过分权保障民主。
(2分)
42(17分)
(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
(2)①1911、10、10发动武昌起义②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③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分)
(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分)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无产阶级队伍迅速
壮大;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