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交通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南昌市区停车泊位现状分析及资源开发管理的研究

南昌市区停车泊位现状分析及资源开发管理的研究

出。 据有关部 门透露 : 截至 2 0 0 9年底 , 昌市约有机动车 5 万 南 3 2 目前 南 昌市 道路 交通状况 . 辆. 但停 车泊 位 只 有 14 5 1 79个 . 中道路 临 时 停 车 泊 位 17 9 其 14 根 据市 委 常 委 召 开 的 治理 八 一 大 道 及 周 边 地 区交 通 拥 堵 个 城市停 车泊位总量 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巨额“ 口” 给城市 问题 的会议精神 , 缺 . 按照市委 “ 居民优先 , 公交优先 、 机关 优先 、 交 通 和 发展 带 来 巨 大压 力 解 决南 昌“ 停车 难 ” 问题 迫在 眉睫 主干道优先 .保证畅通优先及 洪城路早晚高峰大货车禁行” 的 1南 昌市 道路 交通存 在 的 问题 与造成 道 路拥 堵的 指 示 . 局 及 时 制定 解 决 八 一 大 道 及 周边 地 区交 通 拥堵 问题 . 交管 的方 案 , 主 管 部 门逐 步 抓 有 关 方 案 的落 实 , 一 、 造 交通 拥 各 第 改 原 因 堵 严重 地 段 的道 路 ;第 二 、优 化 公 交 线 路 和 调 整公 交 站 台 ; 第 1 交 通 存在 的问 题 . 1 将八一广场作为环 岛来组织 , 渠化交 通 、 调整交通流 向 . 协 目前 . 昌城 区拥 有 机 动 车 3 南 0多万 辆 . 每 年 以 1%的速 三、 并 7 第 对 度 增 长 . 南 昌 市 道路 建设 速 度 过 缓 . 一 尖 锐 矛 盾 引 发 的交 调 信 号 : 四 、 八 ~ 大 道从 民 德 路 至 永 叔 路 口实 行 主 干 道 线 而 这 采 第 适 通 问 题 , 纳 有 以 下几 点 : 一 、 要 干 道 交 通 流 集 中 , 峰 时 协 调 控 制 . 用 最 大 绿 波 带 控 制 方 式 : 五 、 当削 减 交 通 流 归 第 主 高 对 进 0 段 交 通 量 大 , 堵 严 重 , 八 一 大 道 、 京 路 、 京 路 、 子 路 量 . 部 分 车 辆 实 施 禁 行 、 入 八 一 大 道 的 支 路 设 置 10米 人 拥 如 南 北 孺 行 隔离 护栏 和警 告 标 志 . 防止 行 人 在路 口任 意 穿 行 和 非机 动 车 等: 第二 、 几个主要交 叉口交通混杂 。 通行能力低 , 拥堵严重 , 如 第六 、 合理 优化 信号配时, 更新改造信号机 , 在 福州路与八一大道交汇 口、 孺子路 与八 一大道交汇 口, 顺化 门 进入专 用车道 ; 立交桥 、 坛子 口立交桥等。 三、 第 旧城 区大部分路段商业网点过 信号机时钟 统一 的基础上进行联动控制并设置相位差 、第七 、 0 10米 范 围 内不 设 公 于集 中、 流 、 流量大 , 速低于 2 人 车 车 O公 里 时 . 分 路 段 在 广 场 周 边 道 路 路 面 30米 不设 停 车 泊位 .0 部 1 里/ , 以下 : 7月 份 实 地 调 查 , 据 统 计 , 5公 4 时 据 数 目前 , 昌 中 交 站 台 ,机 动 车 一律 停 放 在 广 场 地 下停 车 场 及 周 边 院 内停 车 南 心 城 区 现有 公 共 临 时泊 位 数 仅 为 3 5 个 . 多 、 11 车 泊位 少 的矛 盾 场 。 通 过 一 年来 的具 体 实施 . 一 大道 及 周 边 地 区 的 道路 通 行 八 非 常 突 出 。据 了解 , 动 车 数 量与 泊 位 数量 的合 理 比例应 为 1 机 : 比 0 通 1 ~ .。按最低 1 1 计算 . .1 2 5 :. 2 目前南 昌市 中心城 区f 位缺 口数 能 力 明 显提 升 , 以前 减 少 3 %的交 通 延 误 和 停 车 次 数 过 自 0 但 将近 2 万个 ; O 如以北京 、 上海 等城 市 6 %的标准计算 , 昌市 八 一 大 道 的 时 间缩 短 2 %. 可 以说 这 只是 暂 时 或部 分缓 解 了 0 南 缺少泊位 9 4 0个以上 . 60 而公共临时泊位的缺 1更 大 另一方 交通拥堵 分析南 昌市 的交通现状及造 成道路交通拥堵 的原 2 1 解 认 统 全 面 , 昌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 南 特别是在高峰期 . 上下 凶. 决 道 路 交 通 拥堵 问题 , 为 应 抓 紧 时 间 , 筹 考虑 . 方 班车辆 以及临时 占道停放车辆将原本就不是 十分 宽敞的通行 位 的实 施 如 今 南 昌正 在进 行 大 规 模 的 旧城 改 造 ,老 城 区停 车 场 太 道变的更为拥挤 。从上述看来 . 现有的泊位容量 已远跟不上机 动 车数 量 急 剧 增 长 的步 伐 ,整 个南 昌 的泊 位 容 量 严 重 不 足 . 面 少 .而 以前 规 划 新 的 大 型停 车 场 由于 用 地 的关 系又 不 大 现 实 , 临着严峻的考验 根据东湖区 、 西湖 区及 青云谱区 ( 属城区范 这 个 老 大难 问题 就 随着 南 昌车 辆 保 有 量 的增 加 而越 来 越严 重 。 南 围) 的统 计 资料 得 出 . 四个 被 调 查 地 区共 有 汽 车 泊 位 3 5 个 . 通过分析发现. 昌市区停车泊位主要 了以下几方 面的问题 : 11 21 车 泊 车位 的供 求矛 盾 突 出 .停 汽 车泊 位 中人行 道 泊 位 2 0 19个 近 几 年 来 . 着南 昌 市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昌市 民的 生 活 随 南 1 . 成道 路拥 堵 的原 因 2造 加上燃油价格的下 降, 政府新 出台的政策优惠 , 依 据南 昌 市 地形 、 貌 、 城 区 的 道 路 结 构 和交 通 现 状 的 水平 H益上升 , 地 老 购 调查, 造成南 昌市道路拥堵 的原因从客观来看 : 第一 、 昌市道 买 车养 车越 来 越 容 易 . 买 私 家 车 已不 像 原 来 一 样是 少 数 富 人 南 20 南 路 网 络 存 在 断 头 路 、 腰 路 、 形 交 叉 口多 , 点 不 畅 : 城 区 才 能 够 承 担 的代 步丁 具 了 。有 关 数 据 显 示 ,0 9年 . 昌市 私 蜂 畸 结 旧 5 5 6台 .同 比上 年 上 涨 了 9个百 分 点 。然 人 口密 度 高 达 5 人 / 方 公 里 . 均 道 路 面 积 约 27 平 方米 , 家 车 数 量 已达 到 19 0 万 平 人 .6 与之形成鲜 明对 比的是, 昌市 中心地段 比较 繁华 的商业 南 与 国标 规 定 的 60 1.平 方 米, 相 差 甚 远 :南 昌市 旧城 区没 而 . . 35 ~ 人 每 0 0个 , 加 有快速路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路 比为 3 2928 道路等级 比例 区 . 片 区 可供 市 民停 放 车 辆 的停 车 位 加 起 来 不 到 30 :.:., 可 严 重失 调 , 国标 快 速路 、 于 道 、 干 道 、 而 主 次 支路 比例 为 13 4 上 停 车 场 的大 部 分 车辆 不 是 临 时 停 放 . 供 市 民上街 停 车 的泊 ::: 缺 导 1: O 主干 道 建 设 , 道 数 4 %不符 合 国标 , 路 宽 度 4 %不 符 合 车 位 更 是减 少 许 多 由于车 位 供 需失 衡 , 口较 大 , 致机 动 车 车 0 道 5 违 章 占用非 机 动 车道 、 人行 道 停 车 的现 象 非 常 普遍 。 同时 . 多 许 国标 ; 国 内其 它 大城 市 相 比 , 昌市 万 车 拥 有 道 路 长 度很 低 ; 与 南 扰 路 网密 度 远 小 于 国标 规定 的 6 7公 里 , ~ 平方 公 里 .也 远 低 于 国 机 动 车 为寻 找 停 车泊 位 不 得 不 在 市 区 街道 上 反 复 徘 徊 , 乱 了 加 内其 他 大 城 市 : 旧城 区高 峰 小 时交 通 路 网供 需 饱 和 。 二 、 行 交 通 秩 序 . 剧 了道 路 拥挤 第 慢 2 . 散地 点停 车 场 缺乏 2集 交 通 设 施 缺 乏 或 设施 不合 理 。 缺乏 必要 的公 交 优 先措 施 与 场 站 南昌市各个商业 区购物商场 、宾馆酒店 、汽车销售点 、 学 设 施 ; 三 、 车 场 供应 不 足 , 第 停 结构 失调 。从 主 观 来 看 一 是 交 通 休 由于 不 能 提 供 足够 的停 车 泊 位 , 导 管 理 不 到位 , 乏必 要 的交 通 分 流 , 缺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被称作"水城"
轨道交通:南昌地铁由5条线组成,建设将分两阶段进行,其中,2016年建成由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组成的十字形骨架网络,2020年前建成3条线的一期。

在运行上,南昌地铁高峰时行车间隔2分钟,平峰行车间隔4分钟,最大时速80公里。

近年来,随着南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矛盾日渐凸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赶不上交通流量的增长速度。

2008年,南昌市制定了《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明确了建设1号线、2号线的目标。

专家们认为,南昌市呈单中心组团式空间布局,中心区人口稠密,道路资源不足,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交通环境压力大,急需进行城市空间结构战略性调整。

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促进城市“一江两岸、双城八片”组团式空间发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网络系统的形成,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

根据快速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南昌地铁远景规划线网为网格+放射状结构,由5条线组成,其中1号、2号、3号线为主骨架线路,4号、5号线为辅助线路。

全网线路总长约168公里,共设站128座,其中换乘站15座,设置四条过赣江通道,主城区平均线网密度0.35公里/平方公里。

其中,近期建设规划年限定为2009年至2016年,主要建设1号、2号线,设置四条过江通道,1号线九成为地下,2号全线走地下。

五年内实现三大目标抓好五大工程。

南昌战略实施方案

南昌战略实施方案

南昌战略实施方案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地缘战略地位。

为了进一步推动南昌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战略实施方案,以确保南昌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昌市现状分析南昌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南昌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金融业等发展较为滞后。

同时,南昌市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南昌市战略目标南昌市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加快南昌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使南昌市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竞争力和良好发展环境的中心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南昌市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以加强南昌市的经济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南昌市的交通状况,以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进入南昌市。

3.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以提高南昌市的人才储备。

4.提高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

三、南昌市战略实施为了实现南昌市的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下列措施:1.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是南昌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南昌市需要加大对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发展新型服务业和金融业,增强南昌市的经济竞争力。

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南昌市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暖、供电等,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南昌市需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

3.培养人才要提高南昌市的人才储备,需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发展优质教育,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人才留在南昌市。

同时,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4.提高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南昌市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

同时,要积极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四、南昌市战略落实南昌市应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将上述措施细化到具体的项目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和部门,确保南昌市战略的落实。

南昌地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南昌地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南昌地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南昌市于2015年启动了地铁建设,并成功开通了首条地铁线路。

本文将对南昌地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南昌地铁已经开通了2条线路,分别是1号线和2号线。

1号线全长28.87公里,共设有21个车站,连接了南昌市中心的东湖、西湖两大湖区以及重要的商业、居住区域。

2号线于2020年开通,全长30.52公里,共设有22个车站,连接了南昌市南部的昌北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为该区域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目前,南昌地铁运营时间为每天6:30至22:30,并且还未实行全天候的运营。

南昌地铁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南昌地铁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问题。

首先,目前的两条地铁线路无法覆盖整个城市的交通需求,尤其是城市的新兴区域和人口密集区。

其次,南昌地铁的运营时间还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夜间。

此外,站点间距较大,造成一些居民离地铁站口的距离较远,需要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前往地铁。

另外,南昌地铁的发展还受到地质条件、资金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昌地铁,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继续扩大地铁网络覆盖范围,开通新的线路,特别是连接新兴区域和人口密集区的线路,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地铁的运营时间,开通全天候运营,给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选择。

此外,应该缩小站点间距,增加地铁站点,提高市民离地铁站口的便利程度。

另外,南昌地铁的发展还应考虑环保因素,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未来,随着南昌市的进一步发展,南昌地铁的建设和发展将呈现出一些趋势。

南昌市区域分析范文

南昌市区域分析范文

南昌市区域分析范文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也是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潜力。

南昌市区域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和交通状况等。

首先,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地理位置优越。

南昌市的东部和南部分别与鹰潭市和九江市相邻,西部和北部与新建县和进贤县相接。

该市地处赣江上游,依山傍水,交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

其次,南昌市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南昌市区面积约为3300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常住人口约为900万。

人口主要分布在市区内的各个区县,市区人口较多的主要有东湖区、青山湖区、西湖区等。

其它区县也有较大人口数量,但总体而言,南昌市人口分布相对较平衡。

南昌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已发展成为江西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南昌市以工业制造业为主,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南昌市积极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等。

该市的GDP持续增长,居全省第一位。

在城市规划方面,南昌市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

市区内有多个大型公园和绿地,如青山湖公园、东湖风景名胜区等。

市区内还有一些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旧址等。

同时,南昌市还加大城市更新和改造力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南昌市的交通状况良好,交通枢纽较完善。

南昌市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有北京至深圳、沪昆高铁等经过。

市内有多个火车站,其中南昌西站是该市最大的火车站之一、此外,南昌市拥有成熟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方便市民出行。

总的来说,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南昌市持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力度,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

南昌市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形象,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南昌市交通拥堵因素及对策分析

南昌市交通拥堵因素及对策分析

经济社 会 蓬勃 发展 的关 键 时期 . 南 昌市 出现 了前 所未 有 的 道路 交 通拥 堵 现象 , 不 仅 是老 城 区 日趋 明显 的人 、 车、 路、 环境 之 间 的矛 盾 .而 且新 城 区也 已失 去 其往 日的道路 畅
通之 情 景 道 路交 通 拥堵 问题 成 为 了抑 制南 昌市 社会 经 济进一 步 发展 、 市 民生 活 质量 进一 步提 升 的瓶 颈 。
2 0 0 1年 。 江 西省 委 、 省 政 府提 出南 昌要 做 好建 设 现代
区域 经济 中心 城市 和现 代 文明 花 园英雄 城市 “ 两 篇文 章 ”
者 的 实地 调查 研 究 、 网络 文献 检 索 等方 法 。 认 为 主 要有 以
下 三大 因素 . 且 作如 下分 析 。 ( 一) 城 区 内单位 布局 不合理 在处 理城 市道 路交 通拥 堵 问题方 面 . 道 路交通 管理 部 门往 往关 注 或只 能关 注 的是 “ 人、 车、 路” 道路 交 通要 素 , 而 对 于“ 环境 ” 这 一要 素关 注较 少 , 甚 至无 能为 力 。 事 实上 , 作 为道 路交 通 四要 素之 一 . “ 环境” 在现 代城 市 道路交 通管 理
网结 构 不科 学 和 交通 设 施 设 置 混 乱 等 三 大 因素 不 无 关 系 。破 解这 些 问题 . 政 府 决 策 层 和 相 关职 能部 门要 在 实地 调 查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科 学 地 分 析 其 因素 , 并 有 针 对 性 地 通 过 合 理 布 局 人 口 密 集 型 单位 、 改善 路 网结 构 水 平 、 科 学设 置 城 市 道路 交通 设 施 等 措 施 来缓 解 交通 拥 堵 问题 。 确 保 南 昌 市社 会 经 济 进 一 步发 展 、 市 民生 活 质 量进 一 步提 高 。 关键 词 : 南 昌市 ; 交通 拥 堵 ; 因 素 分析 ; 对 策 思 考 中 图分 类 号 : U 1 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5 3 7 ( 2 0 1 3 ) 0 4 — 0 47 0 — 0 3

南昌居民出行调查工作总结

南昌居民出行调查工作总结

南昌居民出行调查工作总结
近期,南昌市政府开展了一项关于居民出行习惯的调查工作,旨在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习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总结。

首先,调查显示大部分南昌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行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这表明南昌市的交通环境相对友好,鼓励了居民选择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

同时,也反映出南昌市民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私家车的增加导致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发展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引导居民选择更加环保和便捷的出行方式。

此外,调查还发现了一些居民出行的痛点和需求,比如出行信息不足、出行安全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出行安全保障,让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和安全。

综上所述,南昌居民出行调查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习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和保障。

希望南昌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让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安全和舒适。

南昌交通调研报告

南昌交通调研报告

南昌交通调研报告南昌交通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南昌市交通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南昌市的交通状况。

二、研究内容1. 交通流量通过对南昌市主要道路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了南昌市交通流量的变化趋势和高峰时段。

据统计,每天上下班时段的交通流量最为庞大,主要集中在城市主干道和交叉口。

2. 交通拥堵南昌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

根据调研结果,南昌市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主要有江东大道、红谷滩大道和解放西路等。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车辆过多、道路狭窄以及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

3. 公共交通状况调研还发现南昌市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包括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

但是,公共交通线路的终点站较少,导致有些居民无法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

此外,南昌市的公交车班次相对较少,尤其在非高峰时段,乘客等待时间过长。

4. 交通安全南昌市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调研发现,不少驾驶员存在违章行为,如闯红灯、违规停车等,这对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一些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设置较为混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道路宽度,尤其是主干道的拓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在交叉口设置红绿灯或者提升信号灯智能化程度,也能缓解交通流量过大导致的拥堵。

2.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终点站,使更多的居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增加公交车班次,特别是在非高峰时段,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3.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来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应加强交通信号的合理设置,提高交通信号智能化技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结论南昌市的交通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利以及交通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南昌市的交通状况。

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努力提升南昌市的交通水平。

南昌城市公共交通初步调查及研究

南昌城市公共交通初步调查及研究
W U J n W ANG in u , La g ( . col f ngm n, ahn n esyo i c 1 Sho o ae e tHuzo gU i ri S e e& Tc nlg , u e Wu a 30 4 Ma v t fc n ehooyH bi hn4 0 7 ;
2 Istt o eP r nn nt o cma t i e ao a o ae agJ gi ae ag 30 2 .ntue fh e e t i P l e n Sa o dN tn l f n h ,i x N hn 0 0 ) i t ma U o i f 市未来公 共交通发展提 出了策略 。
关键词 : 昌; 共 交通 ; 查 ; 略 南 公 调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4 1 1 U 9 . 7 文献标识码 : A
The Pr lm i a y I e tg to a s a c f r ei n r nv si a in nd Re e r h o t t a c o ng h ng he Ciy Tr f fNa c a i

它 有着 22 0多 年 的 历 史 和 深 厚 的文 化 底 0
蕴, 是国务院命 名 的“ 历史文化名城 ” 也是一座 , 举世 闻名 的英 雄 城 。 南 昌 位 于 东 经 15 2 ~ 1。7
163 北 纬 2 。9 1。5, 8O ~2 。 1 , 江 西 省 中 部 偏 9 1 处
Ab ta t Na e a gi ec ptl f in x rvn e ti a n e3 ag s i e n C ia As sr c : n h n st a i a g i o ic ,i s mo gt 5 lr etct si hn . h aoJ p h i

浅谈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以南昌为例

浅谈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以南昌为例

浅谈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以南昌为例发表时间:2016-09-28T10:51:11.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胡建勇[导读] 私人车辆的迅猛增加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混乱,空气污染加重,能源形势严峻的罪魁祸首。

文章通过对南昌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讨论先建地铁还是先建高架的问题,进而引出对城市交通发展时序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其他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上海同济大学摘要:私人车辆的迅猛增加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混乱,空气污染加重,能源形势严峻的罪魁祸首。

文章通过对南昌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讨论先建地铁还是先建高架的问题,进而引出对城市交通发展时序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其他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地铁;高架桥;发展时序城市道路交通是任何一个城市都面临的共性难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全球各城市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所形成的共识。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资源人均指标很小,城市环境容量有限,发展公共交通是未来我国城市的不二选择。

但同时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是先解决公共交通问题,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还是先解决私人交通问题,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混乱,即是先建设地铁还是先建造高架,笔者认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南昌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随着南昌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车流量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以八一广场为中心,沿着八一大道、洪都中大道、阳明路、南京路、北京路、洛阳路及解放路向四周发散,这些路是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路段,目前市中心的平均时速仅为23公里,远低于人们心里的一个理想时速要求。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的计算,截至2011年年底最新的数据显示,南昌市城市道路公里数为700多公里。

根据国际通用的路网最大容量计算方法,南昌市目前的道路情况最多能承受64万辆机动车,但从南昌市车管所得到的数据是,截止至2012年,南昌市民用车辆拥有量57万辆,而这个数字还在以平均每天200~300辆的速度增长。

南昌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修改)

南昌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修改)

南昌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毛瑞明针对省城交通拥堵的状况,去年4月南昌市启动了“畅通省城”活动。

一年多过去了,客观地说,南昌市某些路段交通拥堵状况有些好转,但整体上没有多大改观,甚至有些城区、路段显得更加拥堵,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

当然,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项涉及道路规划设计、公共资源配置、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寻求解决当前拥堵状况的治理对策,更要谋划长远保持畅通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逐渐缓解南昌市交通拥堵这一现代城市“顽症”。

一、南昌市城区的交通状况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南昌市城区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0万,注册机动车保有量逾68.9万辆,外加外来车辆以及军用车辆10万辆,南昌市城区内机动车总共保有量在80万辆左右,且平均每天有250辆新汽车获准上路。

再加上注册和未注册的非机动车130万辆,南昌市城区道路上至少有210万辆各类车辆行驶。

如果按南昌市城区面积每平方公里拥有1.45万人口、0.22万辆机动车的比例进行分析,我们怎么也想象不到南昌市城区道路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特别是老城区的八一大道、阳明路、民德路、洪都大道坛子口立交桥和洪城路等主干道,几乎每天有规律地拥堵2-3次,每次拥堵时间至少在5-10分钟,有时甚至超过30分钟。

新城区也不例外,如红谷滩新区的红谷大道、碟子湖大道等,其拥堵程度并不亚于老城区。

二、南昌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南昌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造成的原因,既有城市规划的历史原因,也有交通管理的现实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城区内单位布局不合理。

在处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方面,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往往关注或只能关注的是“人、车、路”道路交通要素,而对于“环境”这一要素关注较少,甚至无能为力。

事实上,作为道路交通四要素之一,“环境”在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起着战略性的影响作用。

单位布局属于道路交通要素“环境”广义概念范畴,其合理的布局自然有利于城市道路交通,反之,影响或严重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

南昌市滕王阁交通现状简介

南昌市滕王阁交通现状简介

南昌市滕王阁交通现状简介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赣江之滨,与美丽的赣江仅一江之隔,它
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唐后
主李煜时期。

《滕王阁序》中描述了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上所
作的《滕王阁序》,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诗句将滕王阁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推到了
极致。

2008年9月18日,经过历时三年多的重建,滕王阁作为
南昌新十景之一重新对外开放。

滕王阁交通现状:
一、在南昌城区内的交通:
1.市内交通:
1.公交车:可乘坐26路、28路、31路、35路等公交车到中山路与赣江北路口站下车。

2.出租车:乘坐出租车可到达中山路与赣江北路口站下车。

二、在火车站周边地区的交通:
1.公交车:乘坐18路公交车到八一广场站下车,可步行到
达火车站广场,再乘出租车到火车站。

—— 1 —1 —。

南昌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南昌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南昌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背景和目的南昌是江西省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南昌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南昌市的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南昌的环境改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现场调查:我们组织了一支调查团队,深入南昌的各个地区,实地观察并记录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等。

2. 数据统计:我们收集了南昌市相关环境监测站点的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趋势。

3.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南昌市居民的问卷调查,通过访问和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居民意见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1. 空气质量根据南昌市环境监测站点的数据统计,空气质量问题是南昌市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特别是在冬季取暖期间,燃煤污染严重,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升高。

此外,交通尾气、工业废气等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噪音污染南昌市的噪音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和交通干道周边。

高峰时段,汽车、喇叭声以及施工噪音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不适和困扰。

此外,一些商业区和娱乐场所的营业时间延长也加剧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3. 水质污染南昌市的水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湖泊和江河等水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化学物质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

特别是一些工业废水的排放,对水质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四、原因分析南昌市环境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高密度的工业活动:南昌市的工业发展迅速,但在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了一些企业的排放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交通状况不佳:南昌市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车流量大、道路狭窄等因素导致了交通噪音和尾气排放的增加。

3. 居民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

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

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也是该省最大的城市之一。

如今,南昌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城市,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病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南昌城市病现状及治理分析。

1、交通堵塞随着南昌人口的增多,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

南昌市道路网有限,道路狭窄,交通流量高峰期交通拥堵严重。

2、空气质量差南昌市平均每年只有181个良好天气日,PM 2.5浓度和NO2浓度较高,臭氧浓度也有所升高。

3、城市垃圾困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南昌市的城市垃圾问题越来越突出。

许多电子垃圾、塑料制品等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城市垃圾处理模式陈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4、一些小区有过期物业南昌市一些小区的物业管理比较松散,物业公司的配件设施维修不及时,甚至出现违规行为,导致一些业主不信任物业服务,影响了小区的社区环境卫生。

解决南昌交通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公共交通和改善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南昌应该通过增加公共交通投资和加快地铁线路的建设,同时应对南昌市道路网络进行规划升级。

此外,南昌还可以通过控制住宅区的土地密度和楼盘的数量来减少车辆流量和交通堵塞。

2、空气污染问题南昌市应采取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以促进大气质量的改善。

南昌市可以通过实施更多的环保措施和减少空气污染源,如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等措施,以减少南昌市的空气污染。

3、垃圾问题南昌市应该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垃圾分类,同时应该加强垃圾处理措施的建设和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南昌市应该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投递机,增强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效果。

同时,南昌还应该建设地下化垃圾处理设施,以减少城市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4、物业管理问题物业管理市场应当引入市场化机制,通过坚定维修法规、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估机制、强化物业公司管理责任等措施,来鼓励物业公司合理收费和向社区业主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于违规操作、把控不严的物业公司,可以采取取消许可证、断绝资金等方式予以惩罚。

结论。

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

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

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
陆荣秀;莫振龙;秦鸣
【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1
【摘要】根据南昌市2000年至2003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时空分布、事故形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南昌市的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若干措施.
【总页数】4页(P56-58,62)
【作者】陆荣秀;莫振龙;秦鸣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3
【相关文献】
1.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J], 孙平;宋瑞;王海霞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J], 吴毅洲;陈鹏
3.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朱永鹏
4.武汉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J], 易丹; 梁源
5.浅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J], 左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交通现状分析
2.1南昌市基本概括
2.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南昌,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江西省省会,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国家航空、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

截至2015年,南昌下辖6个市辖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3个县,城市建成区面积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0.29 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南昌之名源于“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之意,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是国务院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被誉为“英雄城”。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设南昌行营,南昌一度成为全国军政中心。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摩托车在南昌诞生,标志着南昌成为新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

南昌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相毗邻
的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枢纽性区位优势,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乘坐高铁,南昌至南京和杭州2小时,至上海3小时。

南昌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2016年,国务院设立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按照规划南昌顺应国家级赣江新区的设立,不仅把梅岭纳入城区,更把城市边界引向鄱阳湖。

2.1.2 行政区划分
截至2016年6月,南昌市下辖: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新建区6个市辖区,和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3个县,以及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包括青山湖区、新建区、永修县、共青城市部分)。

其中市辖区下辖红谷滩新区、高新区、南昌经济开发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新区。

共有29个街道、47个镇、33个乡,499个社区、1141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29个街道、10个镇、2个乡,389个社区、167个行政村。

南昌市行政区划分现状如图所示。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经济现状
2016年主要指标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实现生产总值1809.88亿元,增长9%;省口径财政总收入382.55亿元,增长1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4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2.5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1926.91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4.08亿元,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15.44亿美元,增长12.2%;出口总额225.74亿元,负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1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3元,增长9.9%。

与中部省会城市比,1-5月,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均位列前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出口总额均位列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列第二位。

2.2.2 南昌市人口规模
2月27日,记者从南昌市统计局获悉,据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测算,末,南昌市常住总人口524.02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

受单独二胎政策影响,南昌市人口出生率初步改变了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提高了0.03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总人口性别比为107.18(以女性为100,即男女比例达到107.18: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97。

从城乡看,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9.3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减少3.71万人。

2.3 综合运输现状分析
历年以来,南昌市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位南昌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1铁路运输系统现状
南昌铁路交通发达,南昌铁路局为中国重要的铁路局之一,南昌是京九铁路经过的唯一省会城市,京九铁路、沪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昌福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昌吉赣客运专线(在建)、昌景黄高铁(建设中)、昌长城际铁路(规划)等都在南昌交汇。

南昌南郊向塘站有98股道,为全国第二大铁路货运编组站。

2.3.2 公路运输系统现状
南昌市拥有数千辆空调公共汽车,是国内线路最完善的公交系统之一,也是国内五星服务公交运营系统,拥有亚洲最先进的GPS定位报站系统,通过公交车专用智能语音播报显示车站牌,实时准确到站信息。

随着南昌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渐开通,南昌市交通管理局的交通发展思路演变为“轨交、公交、大巴与微公交相辅相成”。

3.3水路运输现状
南昌水运交通便利,水路可通赣江、抚河、锦江和鄱阳湖沿岸城镇及长江各重要口岸(武汉,重庆,上海,南京)。

设立18座观光轮渡码头。

建设和运行6座大型换乘码头(滕王阁南昌港、秋水广场码头、中山桥码头、生米国体中心码头、昌南新城码头、阳明公园(八一桥)码头)水路运输最大内河装载能力为1000吨,可由九江沿长江水域经上海港出海。

2.3.4航空运输系统现状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是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
中国重要的枢纽干线机场、国际客货运枢纽。

201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534.8万人次。

2012年10月28日起执行航线40条,通达国内外41个机场,新通航
了西宁、银川2个城市,增加了南昌飞西安、乌鲁木齐、青岛、上海、郑州、三亚、厦门、海口、昆明、珠海、武汉等11个城市的航班密度,每周航班量将达到1238架次,日均176架次。

到2016年又增加了南昌到莫斯科、洛杉矶等国际航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