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理论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管理方式和资源调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等。
2.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技术,了解多道程序设计、并发控制、死锁处理等核心概念和算法。
3. 熟悉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实时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安排1. 操作系统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组成部分。
- 介绍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进程管理- 介绍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了解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 学习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方法,包括信号量、互斥量、条件变量等。
- 理解死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包括银行家算法和资源分配图。
3. 内存管理- 了解内存的层次结构和地址映射技术。
- 学习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方法,包括连续内存分配、分段式内存分配和分页式内存分配。
- 熟悉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机制。
4. 文件系统- 理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方式。
- 学习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文件的存储结构、目录管理和文件访问控制。
- 掌握文件系统的缓存管理和磁盘调度算法。
5. 输入输出系统-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工作方式。
- 学习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包括缓冲区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
- 熟悉输入输出设备的特性和性能评价方法。
6. 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 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
- 学习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和模块划分。
- 进行实验和项目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原型。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关键原理;4.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5.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演变1.3 操作系统分类和特点2. 进程管理2.1 进程的定义和特点2.2 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2.3 进程同步与通信2.4 死锁及其避免与解决3. 内存管理3.1 内存的层次和管理需求3.2 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3.3 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算法3.4 内存保护与共享4. 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2 目录结构与文件操作4.3 文件系统的实现与管理4.4 文件存储与磁盘管理5. 输入输出管理5.1 输入输出设备的特点和分类 5.2 缓冲区管理和设备驱动程序5.3 文件IO与设备IO的区别和联系5.4 IO性能优化和错误处理6. 操作系统安全6.1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6.2 安全性漏洞与攻击类型6.3 数据加密和防护机制6.4 安全策略和审核措施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演示:通过操作系统实验,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思考;4. 团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团队项目。
五、考核方式1. 课堂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或理论作业;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操作系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4.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或团队完成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项目。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着重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4. 掌握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和技术,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 操作系统概述(4学时)-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常见例子2. 进程管理(10学时)- 进程的基本概念和进程控制块- 进程的状态和状态转换- 进程的调度算法和调度策略- 进程同步与进程通信- 死锁的概念和避免策略3. 内存管理(8学时)- 内存的层次结构和地址空间- 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基本方法- 页面置换算法和内存页面置换策略- 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地址映射技术- 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展技术4. 文件系统(8学时)-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文件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文件系统的存储管理和数据恢复技术 - 磁盘调度算法和磁盘缓存技术5. 输入输出系统(6学时)-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特点- 输入输出控制器和设备驱动程序- 缓冲区管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输入输出中断处理和中断机制- 输入输出软件和设备驱动的编写6. 分布式系统和并发处理(8学时)- 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分布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通信机制- 并发处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并发控制和互斥访问技术- 进程间通信和进程远程调用技术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项目实践等。
通过教师主导的讲授,引导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治军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李治军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和应用方法,了解当前操作系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常见问题,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组成;3.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4. 了解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并能够对其进行比较分析;5.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简介1.2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2. 操作系统结构2.1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2.2 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3 操作系统的接口和服务3. 进程管理3.1 进程的概念3.2 进程的状态和转换3.3 进程的调度3.4 进程同步与通信4. 存储管理4.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4.2 存储器的管理方式4.3 虚拟存储器4.4 存储器的分配与回收5. 文件系统5.1 文件系统概念5.2 文件系统的组织和访问方法5.3 文件系统的实现技术5.4 文件系统的管理和保护6. 设备管理6.1 设备的分类和结构6.2 设备的管理和分配6.3 设备的中断和处理6.4 设备的保护和控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
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应用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方面综合评定。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学术论文,来考察学生对操作系统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对操作系统实践应用的能力。
六、参考教材1.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2. 《现代操作系统》3. 《操作系统概念》七、补充说明本大纲仅为教学参考,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熟练掌握并应用Unix/Linux操作系统;•学会编写并调试简单的操作系统代码。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第二节:计算机硬件基础•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第三节: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第二章:进程管理第一节:进程和线程•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和特点•进程和线程的状态•进程和线程的调度算法第二节:进程同步与通信•进程同步的概念和原理•进程并发访问的问题和方法•进程间通信和同步的机制和方式第三节:死锁的概念和预防•死锁的原理和特征•死锁的预防第三章:内存管理第一节:内存的物理地址分配•内存的物理地址映射•内存的物理地址分配第二节:动态内存管理•动态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动态内存管理的实现方法第三节:虚拟内存管理•虚拟内存的概念和特点•虚拟内存的实现方法第四章:文件系统管理第一节:文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文件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文件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文件系统的实现•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系统的存储结构•文件系统的缓存管理第五章:Unix/Linux操作系统第一节:Unix/Linux概述•Unix/Linux的历史和发展•Unix/Linux的特点和优势第二节:Unix/Linux基本命令•目录操作命令•文件操作命令•系统管理命令第三节:Unix/Linux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进程管理和服务管理•网络管理和安全管理第六章:操作系统的应用第一节: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实时操作系统•实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第三节: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七版),Silberschatz, Galvin, Gagne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参考书目•《现代操作系统》(第三版),Tanenbaum, Bos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第二版),谢仁发,刘建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UNIX环境高级编程》(第三版),W. Richard Stevens, Stephen A. Rago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方法•讲授课程讲述主要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操作实践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堂讨论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要点。
2024年度《操作系统原理》教学大纲
介绍RBAC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如何通 过角色来管理用户的权限。
2024/2/2
35
加密技术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
解释加密技术的核心思想,包括加密 算法、密钥管理等。
文件加密
描述操作系统中文件加密的实现方法 和技术,如EFS(加密文件系统)。
2024/2/2
磁盘加密
阐述磁盘加密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 括全盘加密和分区加密等。
微型化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 ,微型化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将 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 们需要更加轻量级、高效和安 全。
云计算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的快速发 展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和机遇,未来的操作系统需要 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资源动 态管理和跨平台协作等功能。
人工智能与操作系统融合
优点分析
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允许程序的大小超过可用内存的大小,通过虚 拟内存技术实现。提供了更好的内存保护,每个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内存空间,不能访问 其他程序的内存空间。
缺点分析
需要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如页表、段表等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内存管理算法。在页式 存储管理中,会产生页面抖动现象,即频繁地换入换出页面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34
访问控制机制的实现原理
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列表(ACL)
解释访问控制的核心思想,即主体对客体 的访问权限管理。
描述ACL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如何通过 ACL来管理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强制访问控制(M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阐述MAC的特点和实现原理,如基于格模 型的访问控制。
2024/2/2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操作系统》是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
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实施管理,是所有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的唯一接口,所有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都要得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如UNIX、xinux)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及它们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为今后的进修、应用实务作好技术准备。
掌握:基本概念包括:多道程序设计、并发、分时、作业、进程、互斥与同步、周转时间、吞吐量、重定位、连接、虚拟存储、虚拟设备、死锁、线程。
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资源(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的管理策略。
基本技能:管理系统资源的常用命令、系统配置与维护的方法和技术。
理解重点:进程概念、存储管理(尤其虚拟存储)的各种策略、文件系统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配置。
结合具体现代操作系统加深理解。
了解难点:进程的概念及其与程序的区别、进程间同步与互斥的正确实现、虚拟设备与虚拟存储。
Unix,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功能特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
约佔80%。
实验与自学约佔20%。
教师应该提供自学提纲并适当辅导。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资源。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操作系统课程提供一个全面而结构化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
一、课程目标1.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培养解决实际操作系统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二、课程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2.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和特征2.2 进程调度算法2.3 进程同步和互斥3.内存管理3.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3.2 内存分配算法3.3 虚拟内存管理4.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基本组成4.2 文件的存储和管理4.3 文件系统的调度和优化5.设备管理5.1 设备管理的概述5.2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5.3 设备的分配和调度6.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机制 6.1 安全性的基本概念6.2 用户身份验证与权限管理6.3 数据保护和恢复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编程实践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现一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功能,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操作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操作系统教程》高清影印版,陈向群- 《现代操作系统》第3版,Andrew S. Tanenbaum参考资料:- 《操作系统导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公认的经典教材-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第3版,Remzi H. Arpaci-Dusseau, AndreaC. Arpaci-Dusseau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20%):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0411290课程名称(中/英文):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8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其中的重要算法辅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概论;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分析、比较操作系统实现方法优劣的基本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提高深入编程和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等;操作系统的各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原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2.课程教学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主要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主要内容:阐述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基本特性;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2.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理解操作系统目标、作用和功能;。
3.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1.2 课程学时:36学时1.3 课程分类:必修课1.4 建议先修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1.5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特性,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培养学生使用和管理操作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概述与原理2.1.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2.1.2 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2.1.3 进程管理与调度2.1.4 内存管理与虚拟存储2.1.5 文件系统与输入输出2.1.6 设备管理与中断处理2.1.7 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应用2.2 操作系统实现2.2.1 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2.2.2 操作系统的启动与初始化2.2.3 进程控制与同步2.2.4 存储管理与地址转换2.2.5 文件系统的实现与管理2.2.6 设备驱动与中断处理2.2.7 操作系统性能优化与调试2.3 操作系统应用与案例分析2.3.1 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中的应用2.3.2 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2.3.3 操作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分析2.3.4 操作系统的案例研究和实践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3.3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探讨操作系统的相关问题与应用场景3.4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系统相关的编程与调试实验3.5 课程作业:安排学生完成操作系统相关的设计与实现作业四、教材与参考资料4.1 主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4.2 参考资料:- 《现代操作系统》-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概念》- 《操作系统导论》五、考核要求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与作业完成情况等5.2 考试成绩: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5.3 实验成绩:学生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的20%5.4 作业成绩:学生作业评分,占总成绩的20%六、课程评价与改进6.1 学生评价:定期进行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6.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6.3 课程改进: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总结,不断改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技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思想;2、熟悉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和组织;3、理解并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能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5、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2、进程管理:进程的概念、创建与终止、并发控制;3、内存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4、文件系统:文件的概念、组织和访问、磁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安全性;5、网络: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服务,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6、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机制和攻击方式,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系统地介绍课程知识和理论;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五、考试方式本课程的考试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作业: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期中考试:通过书面考试,检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4、实验实践:完成实验和实践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操作系统概念》(第9版),由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 B. Galvin和Greg Gagne合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同时,学生可以参考以下参考书:1、《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3版),由陈渝和谌卫军合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现代操作系统》(第4版),由Andrew S. Tanenbaum合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3、《操作系统概念》(第8版),由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B. Galvin和Glenn H. Babb合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24《Linux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01引言Chapter课程背景与意义0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常用命令。
020304理解Linux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核心原理。
学会配置和管理Linux服务器,包括网络配置、安全设置、软件安装与卸载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和解决常见问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01020302 LinuxChapter由Linus Torvalds 于1991年首次发布,至今已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超级计算机等领域Linux操作系统基于Unix思想,具有模块化设计、多任务、多用户等特点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简介Linux发展历史及现状01020301020304开放源码强大的网络功能高度可定制高稳定性和可靠性Linux 特点与优势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服务器领域嵌入式设备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和大数据03 LinuxChapter虚拟机软件选择与安装虚拟机软件介绍VMware Workstation、VirtualBox等虚拟机软件安装步骤下载、安装、配置虚拟机软件虚拟机网络配置设置虚拟机网络模式,如桥接模式、NAT模式等Linux发行版选择及下载Linux发行版介绍发行版选择建议下载Linux镜像文件系统安装步骤详解创建虚拟机配置虚拟机硬件安装Linux系统安装后配置基本配置与优化建议网络配置设置Linux系统的网络参数,如IP地址、DNS等系统更新与软件安装使用包管理器更新系统、安装常用软件系统优化建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调整系统参数等,提高系统性能安全配置建议设置防火墙、禁用root远程登录等,提高系统安全性04 LinuxChapterls cd pwdtouch cp mvrm find显示文件内容。
cat文本编辑和处理命令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more/less显示文件的开头/结尾部分。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策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操作系统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状态和转换。
2、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
3、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4、线程的概念和实现。
(三)内存管理1、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内存分配算法和策略。
3、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
4、页面置换算法。
(四)文件系统1、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3、文件目录的组织和管理。
4、文件的访问控制和保护。
(五)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设备的分类和特性。
3、设备驱动程序的原理和实现。
4、设备分配和回收策略。
(六)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和策略。
2、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保障措施。
3、容错技术和故障恢复。
(七)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1、性能评估指标和方法。
2、操作系统的优化策略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让学生建立起操作系统的知识体系。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操作系统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XXX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64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 16学分: 4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它在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
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概述操作系统的形成、类型和功能;阐述进程管理,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同步和通信、调度和死锁;详细介绍存储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以及对虚拟存储器性能的分析;讨论设备管理、文件系统以及磁盘存储器的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初步掌握设计系统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系统设计和调试操作系统的能力,启发学生将该课程的知识引入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具有分析现行操作系统和设计、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共分为八章。
通过第一章引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特征和发展过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第二章进程管理,使学生了解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程序并不能独立运行,作为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是进程。
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四大特征也都是基于进程而形成的,并可以从进程的观点来研究操作系统;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使学生在了解现代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的数目往往越多于处理机的数据,因此要按照一定的算法动态的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使之执行;第四章存储管理和第五章虚拟存储管理,使学生在了解程序的装入和链接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各种存储管理方法和页面置换算法;第六章I/O系统,使学生掌握四种I/O控制方式、缓冲引入原因、设备分配、磁盘调度算法;第七章文件管理,使学生掌握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目录管理方法,并了解文件的共享和保护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控制;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管理,让学生掌握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提高磁盘的IO速度和可靠性。
操作系统实验课时共16学时,均为基础性实验,使学生综合运用程序设计基础与语言、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的知识以及操作系统课程的知识在各种资源管理调度策略下,设计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模拟程序,使学生加深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机理,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结构设计有更加深入的实践。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学过程中讲授的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准备好需要输入的中间数据;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可能得到的运行结果。
做到在每个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方法;在实验中正确调试程序,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实验后要根据要求做好总结,上交实验报告。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操作系统引论 4 4 0二进程的描述与控制12 8 4三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0 8 2四存储器管理8 8 0五虚拟存储器8 6 2六输入输出系统10 6 4七文件管理8 4 4八磁盘存储器管理 4 4 0 自学合计64 48 16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目的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结构。
熟悉:多道程序设计、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等重要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作用、功能与特性;操作系统各模块功能及特征。
【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和控制【目的要求】了解: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利用硬件方法解决进程互斥。
熟悉:进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线程的概念。
掌握:进程的基本状态转换;进程控制;临界区、临界资源等概念;利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进程互斥与同步;进程通信的概念,各种不同的进程通信类型;线程的实现。
【教学内容】1.前驱图和程序执行。
2.进程的描述。
3.进程的控制。
4.进程的同步。
5.进程通信。
6.线程的基本概念和实现。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目的要求】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层次和调度算法的目标;产生死锁的各种原因。
熟悉:衡量调度性能优劣的作业周转时间、进程周转时间等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中存在的3级调度;调度算法;各种死锁解决措施,特别是避免死锁的方法。
【教学内容】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和调度算法的目标。
2.作业与作业调度。
3.进程调度。
4.实时调度。
5.死锁概述。
6.预防、避免死锁。
7.死锁的检测和解除。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目的要求】了解:层次结构;三种程序链接方式;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熟悉:相关概念:逻辑(虚拟)地址空间,存储(物理地址)空间,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
掌握:三种程序装入方式:绝对装入、可重定位装入、动态运行时装入;连续分配存储管理的几种方式;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教学内容】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2.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4.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5.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6.对换。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目的要求】了解: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熟悉: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页面置换算法;抖动与工作集。
【教学内容】1.虚拟存储器概述。
2.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4.抖动与工作集。
5.请求分段存储器管理方式。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目的要求】了解:I/O系统的组成;Spooling技术;设备驱动程序。
熟悉:缓冲管理;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掌握:I/O控制方式;磁盘调度算法。
【教学内容】1.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2.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
3.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4.设备驱动程序。
5.缓冲区管理。
6.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
第七章文件管理【目的要求】了解:文件共享的含义,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文件保护的相关方法。
熟悉:文件的相关概念。
掌握:文件的逻辑结构;单级目录结构、两级目录结构、树型目录结构以及各自的目录查询技术。
【教学内容】1.文件和文件系统。
2.文件的逻辑结构。
3.文件目录。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管理【目的要求】了解:文件存储空间的三种方法。
熟悉:提高磁盘I/O速度的途径;提高磁盘可靠性的技术。
掌握:外存的5种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1.外存的组织方式。
2.磁盘存储空间的管理。
3.提高磁盘I/O速度的途径。
4.提高磁盘可靠性的技术。
5.数据一致性控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操作、习题解析、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并配合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保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算法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种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
六、课外习题及自主学习1.课外习题(考研真题)(1)某博物馆最多可容纳500人同时参观,有一个出入口,该出入口一次仅允许一个人通过。
参观者的活动描述如下:Cobegin参观者进程i;{…进门;…参观;…出门;…}Coend请添加必要的信号量和P、V(或wait()、signal())操作,以实现上述叙述中的互斥与同步。
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说明信号量的含义并赋初值。
请添加必要的信号量和P、V(或wait()、signal())操作,以实现上述叙述中的互斥与同步。
要求写出完整的过程,说明信号量的含义并赋初值。
(2)某系统有R1、R2和R3三种资源,在T0时刻有4个进程P1、P2 、P3和P4,它们占用资源和需求资源的情况如下表示。
最大资源需求量已分配资源数量R1R2R3R1R2R3 P1 3 2 2 1 0 0P2 6 1 3 4 1 1P3 3 1 4 2 1 1P4 1 2 2 0 0 2 此时,系统可用的资源向量为(2,1,2)。
①试写出T0时刻系统的资源分配矩阵②如果此时P1和P2均发出资源请求(1,0,1),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该如何分配资源给这两个进程?说明理由。
(3)某计算机主存按字节编址,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都是32 位,页表项大小为4 字节。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使用一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逻辑地址结构为:页号(20位)页内偏移量(12位)则页的大小是多少字节?页表最大占用多少字节?②若使用二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逻辑地址结构为:页目录号(10位)页表索引(10位)页内偏移量(12位)设逻辑地址为LA,请分别给出其对应的页目录号和页表索引的表达式。
③采用①中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一个代码段起始逻辑地址为0000 8000H, 其长度为8KB,被装载到从物理地址0090 0000H开始的连续主存空间中。
页表从主存0020 0000H 开始的物理地址处连续存放,如下图所示(地址大小自下向上递增)。
请计算出该代码段对应的两个页表项的物理地址,这两个页表项中的页框号以及代码页面2的起始物理地址。
(4)某请求分页系统的页面置换策略如下:系统从0时刻开始扫描,每隔5个时间单位扫描一轮驻留集(扫描时间忽略不计),本轮没有被访问过的页框将被系统回收,并放入到空闲页框链尾,其中内容在下一次被分配之前不被清空。
当发生缺页时,如果该页曾被使用过且还在空闲页框链表中,则重新放回进程的驻留集中;否则,从空闲页框链表头部取出一个页框。
假设不考虑其它进程的影响和系统开销,初始时进程驻留集为空。
目前系统空闲页框链表中页框号依次为:32、15、21、41。
进程P依次访问的<虚拟页号,访问时刻>是:<1,1>、<3,2>、<0,4>、<0,6>、<1,11>、<0,13>、<2,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访问<0,4>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②访问<1,11>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说明理由。
③访问<2,14>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说明理由。
④该策略是否适合于时间局部性好的程序?说明理由。
(5)假设计算机系统采用CSCAN(循环扫描)磁盘调度策略,使用2KB的内存空间记录16,384个磁盘块的空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