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患者30例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翼状胬肉30例临床治疗探讨

翼状胬肉30例临床治疗探讨

察患者 的面色 、 血压 、 脉搏 、 腹部体征 , 以便及 时发现出血 , 并及 时采
取必要措施止血 , 以免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
参考 文献 :
【 1 ]朱 江 帆 普 通 外科 内镜 手 术 学l M】 济 南:山 东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1 9 8 [ 2 】保 学 忠 三 孔 法 腹 腔 镜 胆 囊 切 除 -  ̄l J ]中 国 临床 学, 2 0 0 7 , 1 4 ( 3 ) : 3 4 6 ~ 3 4 7 .
2 _ 2 胆囊 三角区血管出血 分离胆囊 三角时, 胆囊 动脉损伤出血较为 多见 , m血原 因有 : 操作 人员操 作不 当, 误分 、 误切或撕裂血 管 , 胆囊 动脉 结构变异 , 后支 动脉漏夹 , 钛夹 夹闭不 紧或滑脱 以及胆囊 三角 严重水 肿 、 粘连 、 组织充血 等导致 解剖结构不清使分 离 、 钳夹血 管困
3预 防 和 出血 处 理
深, 多位 于胆囊 管右下后方 , 因此在处理完前 支 , 一定要小心处 理后 支, 在遇有胆囊 动脉难 以从 胆囊管 上分离 出来 时 , 可在 夹闭胆囊 管
时, 两枚钛夹问呈 4 5 。 ~ 9 0 。 , 均与胆囊管呈 9 0 。 方 向夹 闭之 , 可避 免出 血, 操作过程中器械应 少接触钛 夹处 , 以防钛夹被拉松后脱落造成大 血, 当胆囊三角出血 时 , 应尽快找 到出衄点 , 并行钛夹钳闭止血 , 若 出血较多 , 血点寻找 困难 , 应 吸引器吸引后止血或纱布压迫止血后 再夹闭处理 , 若上 述方法均不奏效 , 可立 即改为开腹手术止血。
3 3胆囊床 出血 的预防和处理 总之 , L C术中要仔细谨慎 , 科学规范 地操作 , 一旦发生 出血 , 应视具体情况采取 不同的措施彻底止 血 , 结 束手 术前 , 必 须常规检 查胆囊 床和胆囊三 角区 的创 面 , 环视全 腹脏 器, 确认无 意外 损伤和出血后抽 m器械 , 结束 手术 , 术后仍需 密切观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8例临床分析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8例临床分析
华北煤炭 医学院学报 20 年 1 月第 1 卷第 6 08 1 O 期
J o h h aCMM d MU i  ̄t20 oe br1( ) a i o ei n e i 8Nvm e, 6 N Cn c v y0 0
・1 85
核相当。年青人的切 口只需人工晶体那 么大小。术毕在切 口两
于众所周 知的原 因 , 尚不 能普及 到基层 医院。无 缝线 白内障手
术使用器械简单 , 手术时间短 , 口小 , 切 并发症少 , 经济安全 。而
且适合 于各级硬核 的白内障 , 基层 医院医生无 需特别培 训即可
很快掌握手术技巧 , 者最 为关心 的术后 视力 远期与 pao无 患 hc
体核 , 增大水流 量 , 晶体核 会顺流进 入隧道 , 出核 出。一 般取 环
核用时 2 0—3 。 0秒
显著差异 _ 。确是一 种更适 合 我 国国情 的 白内障复 明手术 方 2 J 式, 应大力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 何 1 伟, 徐 玲, 张 欣. 适合中国 国情 的非 超乳 小切品囊外 白内 障摘 除术 [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0 ,:2 J. 2 5211 0 [ ] 邰春平 , 2 万延英 , 潘瑜 , 小 切 口白内障摘 除缝 合与否 对术后 散 等. 光 的影响[ ] 中国实用 眼科杂志 , 0 , : 9 J. 2 532 0 4
进边缓慢注水 , 环头 到这 晶体核顶 端时 , 万别急 于 “ ” 千 挖 出晶
后又不按 要求 及时复诊的患者。笔者认 为 自内障是一种内眼手 术, 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眼 内并发症 。小切 口虽然很安全 , 但住 院
观察 2~3天是对医患双方的负责。 随着社会人 口老年化 的进程的加快 , 晶状 体混浊导 致视力 丧失 的人数逐 年增多 。超声 乳化技术 治疗 自内障效果显著 。由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分析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分析

年龄 3 9 ~ 7 5 岁, 部分 患者伴有 高血 压等全 身疾 病。患者 胬肉
头部均侵入 角膜 缘 2 . 5 mm以上 , 分 为两组 , 年 龄相当 , 行翼
状 胬 肉切 除术患者 5 5例 6 6眼 , 行翼 状胬 肉切 除加 自身球结 膜瓣 移植术 5 7 例6 8眼 , 术后随诊观察 。
用 眼 不 卫 生 及 未 完 全 恢 复 用 眼过 度 有 关 。虽 然 各 种 手 术 都 不
膜 下注少许 利多卡 因使 之与 T e n o n 囊分离 , 在颞 上方取一 大 小约 ( 6  ̄ 9 ) mm×( 4 ~ 6 ) mm的球 结膜 瓣上 皮 面 , 刚好 覆盖 鼻侧
暴 露 的巩膜 区 , 用 1 0 — 0丝线 在上 、下 方及 鼻侧 泪阜处 将移
纯翼状 胬肉切除术及翼状 胬 肉加 自身球结膜瓣 移植 术 , 现报
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术 中病例均未 出现 内直 肌损伤 、角膜穿破 、移植片移位
并发 症 , 术后 角膜无 感染 、无 睑球粘 连等 , 术后 1 个 月基本 完全 恢 复。随访 6 — 2 4个月 , 行单 纯胬 肉切 除术 5 5例 6 6眼
1 . 2 方法 术前 控制全身疾 病及 眼局部抗 生素滴 眼液预 防
翼状胬 肉切除术 复发率 下降 , 虽然后者较前 者手术时间延长 ,
但移植 的球结膜瓣 制造了一个光 滑的平面 , 不仅利 于泪液 的 均匀分 布 , 也 阻止 了纤维血 管的再次生长 而起到一种 屏障 的 作用 。单 纯的翼状 胬肉手术虽然术 后复发率 高 , 但 比较适合 患者年龄 大及 胬 肉体部无肥厚增 生的患者 。另外 就本组手术
诊 及住院患者翼状胬 肉 1 1 2例 ( 1 3 4只眼 ) , 女7 5例 , 男3 7例 ,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位于眼睑、鼻翼、口唇等处。

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手术治疗。

本文将分析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

第一种手术方式是传统切除手术。

传统切除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手术将疣体完全切除,再做缝合处理。

传统切除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疗效稳定。

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导致组织损伤、疤痕形成以及复发率较高等问题。

第二种手术方式是电烧灼术。

电烧灼术是一种使用电烧灼器械将疣体灼烧破坏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具有疗效快、创伤小的优点。

电烧灼术的原理是利用高温灼烧疣体,破坏其生长和再生能力。

电烧灼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包括难以精确掌握火力、易造成烧伤及感染等。

第三种手术方式是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器对翼状胬肉进行破坏和消除的方法。

激光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稳定。

激光治疗可以精确控制治疗深度和范围,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激光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治疗费用较高、术后可能出现红肿、水肿等反应。

第四种手术方式是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是利用液氮将翼状胬肉冷冻破坏的方法。

冷冻疗法的优点是手术简便、成本低、创伤小。

冷冻疗法可以使翼状胬肉迅速坏死脱落,疗效较为显著。

冷冻疗法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包括术后可能出现水肿、红肿、水泡等反应。

四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均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需综合考虑病情、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因素。

术后的个体护理和随访也非常重要,以避免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

准确评估翼状胬肉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有效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翼状胬肉患者30例治疗分析

翼状胬肉患者30例治疗分析

翼状胬肉患者30例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4-04-03T15:19:48.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罗汝[导读]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户外活动人群。

罗汝(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558300)【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

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I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翼状胬肉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48-01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户外活动人群。

翼状胬肉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红且有不适感,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散光以及视力下降。

在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然而依旧存在复发现象。

我院对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共26只眼,女性患者有13例,共20只眼。

年龄范围为33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53.2±11.2)岁。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

组织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病例分析

组织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病例分析

组织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比较人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70例(82只眼)分成2组:干细胞移植组35例(45只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羊膜移植组35例(37只眼)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

随诊观察612个月。

结果:干细胞移植组治愈44只眼(96%),复发1只眼(4%);羊膜移植组治愈36只眼(96.3%),复发1只眼(3.7%)。

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复发率低,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人羊膜移植【中图分类号】R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54-02 翼状胬肉是一种复发性眼表疾病,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最常用的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如翼状胬肉切除巩膜暴露法、翼状胬肉头部转位法等,均存在复发率高等缺点。

我科从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选择翼状胬肉患者46例(52只眼)对其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诊观察612个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6例(52只眼)均为我院眼科患者,其中男20例(22只眼),女26例(30只眼);年龄28~71岁,平均52.6岁;单眼40例,双眼6例。

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均36mm。

术前裂隙灯检查:翼状胬肉厚度较薄15只眼,中度肥厚29只眼,重度肥厚8只眼;无充血者40只眼,充血者12只眼。

1.2分组: 随机将46例翼状胬肉患者分成2组。

干细胞移植组23例(25只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男10例(11只眼),女13例(14只眼)。

羊膜移植组23例(27只眼)采用人羊膜移植治疗,其中男10例(11只眼),女13例(16只眼)。

1.3材料: 人羊膜制备和保存方法:羊膜取自剖宫产孕妇的胎盘,HbsAg、HCV、HIV及梅毒均阴性,以无菌技术取材,将胎盘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浸泡于50mg·L-1、链霉素50mg·L-1及两性霉素B2.5mg·L-1的生理盐水中30min,分离羊膜与绒毛膜,使羊膜上皮面朝上平铺于粘贴无菌手术贴膜的纸片上,修剪成5cm﹡8cm,放置于纯甘油瓶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摘要】讨论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治疗和疗效观察。

方法:1125例(1145只眼)翼状胬肉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组I25例(28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下转位术。

组II500例(508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组III510例(519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和自体球结膜移植。

分析治疗后复发率及眼部并发症。

结果:治疗术后6个月随诊,组I28只眼未发现复发及并发症,组II48只眼出现翼状胬肉复发(9.4%)行2次手术,组III31只眼出现翼状胬肉复发(5.97%)行2次手术。

治疗后12月随诊,组I28只眼未发现复发及并发症,组II508只眼(除8只眼出现轻度结膜增生)和组III519(除5只眼出现轻度结膜增生)移植片和球结膜紧密生长良好,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光滑。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和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21-0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surgical treatments for pterygium.Methods 1125 patients (1145 eyes) with pterygium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methods. The groupI of 25 patients (28 eyes) underwent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subconjunctival dislocation. The group II of 500 patients (508 eyes) underwent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 The group III of 510 patients (519 eyes) underwent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utografting of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 and conjunctiva. We compared three groups recurrence rate and complication of eyes. Results The three group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group I of 28 eyes had not relapse and complication of eyes. The recurrent rate was 9.4% (48/508) and underwent second operation in the group II. The recurrent rate was 5.97% (31/519) and underwent second operation in the group III. Then all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he group I (28 eyes) still did not have relapse and complication of eyes. Close adhesion of the pedicle graft to the bulbar conjunctiva was observed and grew well, conjunctiva was flat without congestion, and corneal epithelial wound was smooth in the group II (508 eyes) and III (519 eyes).Conclusions : underwent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utografting of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 and conjunctiva.postoperatiov recurrence rate is low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pterygium Surgical treatment clinical result翼状胬肉[1]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与鼻侧的睑裂区。

使用湿房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使用湿房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 1 7 眼) ,女 1 9例 ( 3 3 眼) ; 年龄 1 9~ 7 6 岁 ,平 均 4 6 岁 ;2 4 例 为 双 眼 干 眼 ,4 例 仅 右 眼干 眼 ,2 例 仅 左 眼 干 眼 。 病程 半年 ~ 4 年 。泪 液 生 成 不 足 型 l 6 例 ,蒸 发 过 强 型 1 4 例。 1 . 2 方法 ( 1 ) 非手术治疗补充人工泪液 ,在人工泪 的发展过程 中, 先后出现两类 人工泪液 。纤维素醚类如 1 % 甲基纤维素、羧 基 或 羟 丙 基 甲基 纤 维素 ,增 加 泪 液 黏 度 ,减 轻 泪液 排 失 或 空 气蒸发。聚乙烯醇 ,不增加黏度 ,其具有成膜性质,可延长 水分在 结膜囊 内的停 留时问。防止眼表液体丧 失利用残存泪 液或 滴入 人工 泪液做 成湿房 , 防止蒸发 , 如配戴湿 房眼镜 ( 上 海悦家 ) 。维生素 A 缺乏症补充维生 素 A 。睑外翻或缺损等 用手术矫正 ,干性角膜炎或 s j o g r e n 综合征多见于停经期 妇女,口服雌激素常可改善干眼症状 。s j o g r e n 综合征多为 自身免疫 ,故可试用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如糖皮 质 激 素 、环 孢 素 A 等 。 增 泪 疗 法 予拟 副 交 感 药 , 如 毛 果 芸 香碱、新 斯的明、胆碱酯酶抑制剂等 。近年多用盐酸溴苄环 乙胺 ( 必嗽平 ) ,或 二 氯 乙 烯 以刺 激 泪 液 分 泌 。 临 床 上 较 常 用 以增 泪 的 其他 药 物还 有 肾 上腺 素 、麻 黄 素 、烟 草 酸 、 大麻 叶、氟尿嘧啶等 。 其 中必 嗽平 的效果较好 , 如在 s j o g r e n综
变性而形成胬 肉,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原发性翼状
胬 肉与 干 眼 关 系 密 切 ,可 能存 在 因果 关 系 。眼 表 功 能 的 改变 对 翼 状 胬 肉 的发 生 发 展 有 促 进 作 用 ,是 胬 肉生 长 或 复 发 的 危 险 因素 之 一 。 目前 ,对 于翼 状 胬 肉 的治 疗 ,临 床 上 仍 以手 术 切 除为 主 ,但 因 其 有 术 后容 易 复 发 ,会 给 视 功 能 带 来 更 大 的 损 害 ,可 引 起 干 眼 或加 重 原有 干 眼症 状 和 体 征 等 特 点 ,临床 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认为原发性翼状胬 肉患者确诊后不应急 于 手 术 治 疗 ,对 于 视 功 能 影 响不 大 、胬 肉未 侵 及 瞳 孔 缘 的 非 活动性翼状胬 肉患者 ,若同时患有干 眼症 ,可先使用人工泪 液 或 抗 炎 治 疗 缓 解 干 眼 症 状 , 改 善其 眼表 泪 膜 功 能 情 况 ,而 后根据胬 肉生长情况再行手术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胬肉发 展 和 防 止 复 发 ,值 得 进 一 步 临 床 观 察 和 研 究 。 泪 腺 分 泌 不 足 或 泪 液 蒸 发 过 多 ,通 过 泪 膜 病 变 而 造 成 的 眼表 鳞 状 化 生 。 常见原因有 : 维生素 A 缺乏; 眼局 部 病 变 : 严重 的结膜炎症 、广泛 的结角膜化学伤所致或热烧伤所致的 结膜腺体及泪腺排泄管 口破坏、睑外翻 、睑裂 闭合不全或睑 板腺功 能障碍 ;自身免疫病。许 多严重干 眼患者对治疗十分 敏 感 ,少 量 补 充 人 工 泪 液 即 可 收 到 明 显 效 果 , 当然 ,如 果 已 有严重 的组织改变 ( 如有持续大面积角膜染色或溃疡形成 ) , 则一 开 始 应 综 合 治 疗 。因而 他 认 为 不 论 干 眼 患 者 的 病 情 轻 重

36例翼状胬肉手术效果的临床观察

36例翼状胬肉手术效果的临床观察

36例翼状胬肉手术效果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翼状胬肉36例(共42只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

第一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第二组,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

结果术后随诊6-36个月,第一组有1只眼复发(5.5%);第2组有2只眼复发(1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均能有效阻止胬肉复发。

但前者在手术安全性、舒适性、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疗效复发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以及头部转移术,术后常易复发,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术后复发率已大为降低。

我院于2006年5月-2011年10月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并对比二者疗效。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翼状胬肉36例(共42只眼),男姓14例,女性2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7.2岁,原发性翼状胬肉3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6例。

1.2手术方法随机分为2组。

第一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第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

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予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

第一组:沿翼状胬肉角巩膜缘处剪开球结膜,分离巩膜处球结膜与翼状胬肉,分离翼状胬肉与巩膜、角膜的粘连处,剪除翼状胬肉,暴露角膜及巩膜创面、巩膜面烧灼止血、于上方角膜巩膜缘分离4mm×6mm带有角膜缘干细胞和相邻区域球结膜的眼表联合移植片,不带结膜下组织。

将移植片上皮面朝上,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一侧置于角膜缘,铺平后用10-0尼龙线四角各缝合一针,固定于浅层巩膜面,另一侧缘与剔除胬肉的球结膜缝合两针固定于浅层巩膜面,取材处不缝合。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翼状胬肉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目的:比较治疗翼状胬肉三种不同术式的疗效,探寻翼状胬肉治疗的最佳方法。

方法:137例(156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C组,A组64眼行单纯翼状胬肉摘除术,B组52眼行翼状胬肉摘除+新鲜人羊膜移植术,C组40眼行翼状胬肉摘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6~12个月。

对三组术后行门诊随访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A组64眼复发18眼,复发率28.13%;B组52眼术后复发6眼,复发率11.54%;C组40眼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7.50%。

A组与B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新鲜羊膜移植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显著。

标签:翼状胬肉;羊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仍是治疗翼状胬肉常用方法。

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式繁多,为探讨不同术式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我们对2002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行单纯翼状胬肉摘除术、翼状胬肉摘除+新鲜人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摘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137例(156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和住院翼状胬肉患者共137例156眼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

其中,男性55例63眼,女性82例93眼。

年龄40~71岁,平均55.5岁。

分为A、B、C三组,A 组64眼行单纯翼状胬肉摘除术,B组52眼行翼状胬肉摘除+新鲜人羊膜移植术,C 组40眼行翼状胬肉摘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1.2 羊膜的制备无菌条件下取产前已进行血清学检查无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健康剖宫产孕妇胎盘,用含庆大霉素(2 000 U/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去除血凝块,将羊膜分离出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其平铺贴附于无菌粘贴纸上,上皮面朝上并剪成2 cm×2 cm大小放入无菌有盖的小缸内,缸底放有2 000 U/ml的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湿纱布垫,置于4℃冰箱内保存,24 h内使用。

翼状胬肉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治疗进展在临床上翼状胬肉属于一种眼科常见疾病,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由于其高发以及术后复发率高已经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并展开了诸多研究,本文便从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标签:翼状胬肉;治疗进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翼状胬肉为目前临床上眼科常见疾病,为结膜、结膜下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且会向角膜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研究的目的,从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详见下文。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只适用于胬肉早期或较小的胬肉。

目前在临床上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包括有:①激素治疗。

曾有研究指出,翼状胬肉的发生会受到免疫学的影响,而激素可对免疫过程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可对淋巴细胞固缩、破裂以及溶解造成一定程度破坏。

目前在临床上经激素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的效果相对理想,应用也较为广泛,然单独使用并不多见,多以辅助方式进行[1~3];②平阳霉素治疗。

平阳霉素属于一种光谱抗肿瘤药物,其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效果,能够对DNA、RNA的合成进行抑制,致使DNA分级,对新生血管进行有效抑制,从而抑制胬肉的生长。

③丝裂霉素C治疗。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素分离出来的一种毒副作用小的抗代谢药物,研究证实丝裂霉素C可同DNA分子双螺旋形成交联,对DNA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对DNA复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阻止有丝分裂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实现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目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02%,④中药治疗。

近几年中医药发展迅速,以传统中医辨证角度同局部症状、全身症候向结合,实火宜泻,虚火宜清,并配合应用外用药物可实现对翼状胬肉的有效治疗[4]。

2 物理治疗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翼状胬肉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①冷冻治疗。

在零下40℃条件下经冷冻头与翼状胬肉头颈部接触,可对其新生血管造成破坏而导致胬肉萎缩。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 现最早 、 最典 型神经营养 因子家族成员 之一的 N C F 是一 种 由 l l 8 个 氨基 酸组成 的蛋 白质 , 在早期应用的几分钟至 几小时 内可 以上调 神经细胞 基因转 录
临床研究
臻 臻 豢 豢 豢 ; 健 i i ' i i 康 i i i 导 i i i i } i 叵 i i i ’ ;
பைடு நூலகம்
鬟 2 0 1 4  ̄ ; ; 矍
水平 , 促进神经细胞代谢 , 在晚期应用对神经 元有丝 分裂有促进 作用 , 对神经 元 合 神经生长 因子治疗 。 的修复 和分 化有诱 导作用 2。高压氧可使脑组织修复加速 , 促进 毛细血管再 生 1 . 3疗效评价标 准: 患者所有不 良症状 消失 , 肌 力提高到 3级 以上 , 生 活基本 自理为 痊愈 ; 症状 和加快侧 枝循环形成 , 缓解 脑缺氧 ; 在高 氧分压下 , 可促进 毛细血管 再生和侧 支 有利于改善患 者 的昏迷状 态 , 促 进意识 恢 复。对颅 脑损 伤的 急性 明显减轻 , 发病时间短间隔时 间长 为显效 ; 症状有所 改善为有 效 ; 症 状无改 善为 循环 的形 成 , 期、 恢复期 、 后遗症期等各病程 阶段 高压氧 战略均 有疗效 , 早 期治疗 效果 更佳 。 无效。总有效率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例数 × 1 0 0 %。 近年来研 究证实高压氧治疗可通过 抑制 炎症反 应和凋 亡来保 护脑组 织 J 。研 1 . 4统计学 处理 : 所有数据均 通过 S P S S I 6 . 0软件统计 分析 , 计量数 据以均数 ± 标准差形式表 究结果 显示 : 治疗组疗效显 著优于对照组 , 联合组疗 效又显著 优于治疗 组 , 说明 示, 两 组间均数的 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 资料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 采用 x 检验 , P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 疗重 型颅脑损 伤可 以明显改 善重 度脑损 伤患 者I 临 < 0 . 0 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床状 态 , 减少后遗症 , 降低致残率 , 提高生活质量 。 2 . 结 果 综上所述 , 对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尽快 进行高 压氧 治疗 , 可 以 明显改善 临床 联合组共 4 1 例, 治愈 l 7 例, 显效 1 1 例, 有效 l 1 例, 无效 2例 , 总 有效率 为 症状 , 联合神经 生长因子进行治疗 , 减 少病死率高 及后遗症 发生率 , 改善患 者 的 9 3 %; 治疗组共 4 3 例, 治愈 1 2例 , 显效 l 4例, 有 效 8例 , 无效 9例 , 总有 效率 为 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治疗 时间短 , 远期疗效及 不 良反应 还待进 一步 8 0 %, 对照组共 4 l 例, 痊愈 5 例, 显效 1 0 例, 有效 l 1 例, 无效 1 5例 , 总有效率 为 研究。 6 3 %。三组疗效 比较 见表 1 。 表 1 三组治疗后疗效 比较 ( 例。 %) 参考文献 ‘ [ 1 ] T i r a s s a P , M a n n i L , 0 e L , e t a 1 . C h O l e c y s t o k i n i n一 8 a n d n e t v e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发生在角膜边缘处,会导致视力模糊、刺痛、泪液增多等症状。

治疗翼状胬肉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分析四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别为传统手术、激光治疗、冷冻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临床疗效,以期为翼状胬肉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传统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传统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常见方法,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组织。

传统手术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切口较大,需要缝合伤口。

传统手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对患者的角膜组织损伤较大,恢复期较长。

激光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激光治疗是一种非接触性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激光器对翼状胬肉进行烧灼,使其变性坏死并脱落。

激光治疗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术切口,对角膜组织的损伤较小,恢复期较短。

但是激光治疗的疗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激光器的类型、病变部位和大小等因素,疗效不稳定。

药物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药物治疗通常采用眼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通过滴眼或涂抹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

药物治疗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术切口,对角膜组织的损伤较小,恢复期较短。

但是药物治疗的疗效较为缓慢,且容易复发。

上述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各有优缺点。

传统手术虽然疗效稳定,但对角膜组织的损伤大,恢复期较长;激光治疗和冷冻治疗操作简单,对角膜组织的损伤小,恢复期较短,但疗效不稳定;药物治疗操作简单,对角膜组织的损伤小,恢复期较短,但疗效较为缓慢且容易复发。

在选择治疗翼状胬肉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的部位和大小等因素,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术前和术后应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定期复查,以及避免因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

希望本文所述对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分析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分析

眼翼状胬肉50例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眼翼状胬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临床特点。

方法:将50例手术切除眼翼状胬肉标本和7例正常球结膜标本用10%尔马林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结果:50例翼状胬肉标本中增生与变性并存,36例原发型胬肉基质浅层以增生为主,基质深层有变性.14例复发型胬肉基质层以增生为主。

结论: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免疫有关,表现增生与变性两种改变,故术前术后应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术中尽量将胬肉切除干净,防止复发。

标签:翼状胬肉;临床特点;HE染色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疾病之一,睑裂区域的增生组织向角膜中央生长,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长入瞳孔区则严重影响视力。

关于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结论性研究,紫外线是翼状胬肉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但并非唯一致病因素。

本研究就是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翼状胬肉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0例翼状胬肉为即墨市中医院眼科手术室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原发型36例,复发型14例;生长部位:鼻侧49例,颞侧1例;男性15眼,女性35眼;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岁。

正常球结膜均取自无其他眼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

1.2方法将标本用10%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

2结果2.17例正常球结膜组织学特征正常球结膜组织层次清晰,分为上皮层、基质层,上皮近角膜缘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有散在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50例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50例翼状胬肉标本中有44例(30例原发型和14例复发型)的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6例(均为原发型)标本的上皮层不同程度的变薄,并伴有程度不一的角化。

36例原发型胬肉基质层有增生和变性两种改变。

基质浅层主要有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和大量新生血管构成。

治疗翼状胬肉36例疗效分析

治疗翼状胬肉36例疗效分析

治疗翼状胬肉36例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3-02-26T14:59:28.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海茹[导读] 总之,翼状胬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疾患。

王海茹(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山西洪洞 041600)【摘要】目的采用手术切除疗法治疗翼状胬肉,使患者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

方法选取36例翼状胬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翼状胬肉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

结果翼状胬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结论翼状胬肉主是因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比较直接,如果术后护理得当,复发率是相当低的。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218-02目前对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在继续研究中,但诸多学术研究表明,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眼部软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

有的学说注重于患者自身身体因素的考虑,比如,遗传、营养缺乏、过敏等;有的学说侧重于外界因素的考虑,比如,眼部长期受风尘、花粉、阳光照射等孤独刺激。

但不论何原因,翼状胬肉带给患者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

有翼状胬肉的患者由于胬肉赘生,可能使视力散光,或者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侵犯角膜,遮蔽瞳孔区域,而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非常严重的病例可以使眼球运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形象、健康、心理、工作等。

笔者就临床接纳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术后跟踪调查,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36例翼状胬肉患者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为20~72岁,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72岁男24例,占66.67%,女12 占33.33%。

单眼发病30人,双眼发病6人,单眼双侧生长胬肉1眼。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头部、脸部、颈部等部位的皮肤。

它是由表皮下的毛发发生炎症反应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和痒痛。

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本文将主要对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进行分析。

第一种手术方式是外科手术切除翼状胬肉。

这种手术方式的疗效较好,可以完全切除翼状胬肉,并且切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由于翼状胬肉的位置特殊,常常位于面部、颈部等地方,所以切除翼状胬肉的手术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手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外貌要求和手术风险。

第二种手术方式是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的热作用、光敏作用和机械作用,将翼状胬肉组织发生疾病的细胞破坏。

激光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适用于患者翼状胬肉面积较小的情况。

激光治疗对翼状胬肉的疗效并不是特别理想,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并且容易造成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

第三种手术方式是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是利用液氮或低温冷却器将翼状胬肉组织冷冻,从而破坏胬肉的细胞组织。

冷冻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较快,而且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的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冷冻治疗对翼状胬肉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冷冻治疗只能破坏胬肉的表皮层和部分真皮层,无法完全切除。

第四种手术方式是电疗治疗。

电疗治疗是利用高频电流将翼状胬肉组织破坏,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

电疗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疗效确切,并且可以同时治疗炎症和感染,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电疗治疗的适应症较窄,只适用于部分面积较小、发展较浅的翼状胬肉。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各有优劣。

外科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疗效较好,但有一定的外貌影响;激光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差,需要多次治疗;冷冻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但无法完全切除;电疗治疗的疗效确切,但适应症较窄。

在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并且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不适感。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是由于结膜组织的增生形成的。

虽然翼状胬肉一
般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影响,但它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视觉障碍。

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常
使用的手术方式有四种:电凝、手术切除、激光消融和冷冻手术。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的
疗效进行分析。

电凝是一种使用高频电流烧灼翼状胬肉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研究发现,电凝手术有效率高达90%以上,且复发率极低。

电凝手
术的并发症少,恢复期短。

电凝手术对翼状胬肉的清除彻底,效果稳定,不易复发。

电凝
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手术切除是一种传统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

手术切除可彻底清除翼状胬肉,但创伤
较大且有一定的手术风险。

手术切除后需要进行缝合,恢复期较长,需要较长的术后护理。

手术切除手术并发症较少,但复发率较高,达到10%左右。

手术切除手术适用于较为严重
的翼状胬肉病例,但对于轻度翼状胬肉,不推荐使用手术切除手术。

电凝、手术切除、激光消融和冷冻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常用的四种手术方式。

这些手
术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

电凝是操作简单、创伤小、复发率低的
一种手术方式;手术切除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翼状胬肉病例;激光消融和冷冻手术适用于轻
度和中度翼状胬肉。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治疗翼状胬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翼状胬肉35例的手术治疗

翼状胬肉35例的手术治疗

剪去 除角 膜表 面 的胬 肉头部 组 织手 术治 疗翼 状 胬 肉 ,该 手 状胬 肉发病 因素 主要 与 I型 、III 变态 反应 有关 ,或 者与
术方式 应 用玻璃 棒烧 灼止 血 ,手 术操作 简单 ,患者 创伤 小 , 角膜 缘局 部 的干 细胞缺 乏 ,导致 结膜 屏 障作 用消 失 ,引 发
复发 率低取 得较 好 的临床 效果 。
结 膜 异常 。引起 翼状 胬 肉 的屈光 因 素 ,有 报道 认 为胬 肉的
】 资 料 和 方 法
发 生 与患 者本 身 的屈光 状态 也存 在着 一定 的关 系 。远视 Ii艮
1.1 研 究 资料 。选 取 我 院治 疗 的翼 状 胬 肉患 者 35例 (38 与胬 肉 的形成 密切 相关 。本 次研 究 中患者 多 为远 视眼 ,足
体结 膜 移 植 ,并 应 用 局部 照 射 B射 、丝 裂霉 素 药 物 治疗 从 而形 成纤 维母 细 胞 、淋 巴细胞 、浸 润细 胞大 量增 殖形 成 等 12]。近年 来 ,我 院 为了降 低手 术 复发 率 ,采用 显微 角膜 赘 肉形成 。引起 翼状 胬 肉 自身 因素 ,免疫 学研 究 表叫 ,翼
多为静 止期 胬 肉 ,头 部达 角膜缘 1.5-3 mm 。
翼状 胬 肉手 术 中应 注意 的事 项 :在 于.术 中应 减 少结 膜
1-2 方 法。在 胬 肉颈部 结 膜下 应用 利 多卡 因浸 润麻 醉 ,再 组 织 的损 伤 ,并 彻底 清 除胬 肉的 成纤 维 细胞 和 ff【L管 增生 与
残 留组 织 ,保 持 角膜 创 面平 整光 滑 ,最后 分 离结 膜 下 增 生 除残 留组织 ,使 角膜创 面平 整 ,缩短 角膜创 面的 上皮 的愈合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35例分析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35例分析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35例分析
李为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6(6)4
【总页数】2页(P712-713)
【关键词】翼状胬肉/外科学
【作者】李为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7.33
【相关文献】
1.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及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分析 [J], 潘智;黄光初
2.翼状胬肉剥离及自体结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300例临床分析 [J], 叶周来
3.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传统方式与微创手术方式对比分析 [J], 肖云凌
4.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分析 [J], 刘宇; 魏晓萍; 闫思瑞
5.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石开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翼状胬肉患者30例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03T15:19:48.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罗汝
[导读]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户外活动人群。

罗汝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558300)
【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

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I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翼状胬肉治疗分析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248-01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户外活动人群。

翼状胬肉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红且有不适感,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散光以及视力下降。

在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然而依旧存在复发现象。

我院对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共26只眼,女性患者有13例,共20只眼。

年龄范围为33岁到78岁,平均年龄为(53.2±11.2)岁。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

I组15例,共22只眼;II组15例,共2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患者如果存在胬肉充血情况,可以采用滴眼液进行消炎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麻醉方法进行选择。

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采用降压药对血压进行控制,之后再进行选择表面局部麻醉,降压无效的患者,则实施全麻处理。

两组患者均实施角巩膜胬肉组织切除术。

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完成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选择同侧的上方球结膜游离结膜瓣,将其上皮朝上进行平铺处理,并使用10-0眼科缝线缝合残留的结膜以及间断结膜,并将其在浅层巩膜上作好固定处理。

II组患者主要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患者在完成胬肉组织切除后,选择位于同侧上方且具备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组织移植瓣,其大小以及角膜缘的长度需要适应植床以及手术显露的要求。

并使用10-0眼科缝线将移植瓣的两端缝合和固定,确保其上皮朝上,且能够对应角膜缘干细胞以及手术区域角膜缘,并将残留的结膜以及其余移植瓣进行间断缝合。

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对眼部进行包扎,维持48小时,并使用消炎滴眼液进行治疗,术后10天到15天,需要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拆线。

1.3 临床疗效评估
(1)痊愈:患者经治疗,手术区域光滑,结膜平整光亮,不存在充血症状,角膜光滑,不存在新生的血管以及胬肉组织。

(2)复发:患者结膜处出现充血症状,且表现为形态肥厚,创面处出现异常血管以及息肉生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在目前,翼状胬肉主要是因眼部受到慢性刺激所致,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切除。

然而单纯的手术切除术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角膜表面以及结膜下胬肉组织的残余所致。

角膜缘干细胞能够有效对新生血管进行抑制,避免异常结膜源性组织的不断生长,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有效重建以及修复角膜缘上皮组织,从而使眼部干细胞以及角膜恢复正常,对结膜上皮以及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抑制,防止进入血管,因此翼状胬肉的复发明显减少[1]。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然而II组的复发率相比I组明显更低,且II组的痊愈略高于I组患者,这主要是因为角膜缘干细胞向丢失区域进行转移,从而有利于角膜缘干细胞的生长和创面修复,有利于角结膜细胞逐渐恢复正常,并对病变组织进行抑制,最终减少了患者的复发率[2]。

综上所述,对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明显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成仲夏,刘铭.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9):1258-1259.
[2]宋小平,李育广,危高生.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5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