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思想家、文化人以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强调返璞归真,反对炫耀和虚伪。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关于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即强调不要追求过度的功利和利益,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随遇而安,不要过度的追求虚荣和地位。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等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和追求,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过多的物质,而要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天道。
这对于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纾解压力,调整心态的重要方法。
在追求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时,不要过度焦虑和追求,相信“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也许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平和、自在。
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反对雕琢和强加的行为。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迷失在各种社交网络的舆论风暴中,追求名利和虚荣,而忽略了最本真的自己。
老子的思想就是要我们返璞归真,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不要被外界的知识、技能等所束缚,要放慢节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本真的性格,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样的自然和谐的态度,不仅可以使自己更加舒适地面对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也会让自己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真实和舒展。
老子的道家思想反对炫耀和虚伪,强调返璞归真。
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大学生们可能会为了追求虚荣和地位,而过度追求名利。
而老子的思想则告诉我们不要追求虚荣,要保持真实,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在校大学生们,尤其是面临着激烈的学术和就业竞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而要应对这种现象,老子的思想则是要告诉我们,不要虚荣,真正的目标是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这也会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更加从容自在。
道德经与心理健康

道德经与心理健康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
它主要阐述了"道"和"德"的哲学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内省自省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这是一种放松、接纳、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于缓解现代人的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无为而治,人们可以学会放下过度的追求和欲望,减少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其次,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观。
这种观念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满意度,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再次,道德经提倡"内省自省",这是一种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内省自省,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从而提高自尊和自信,增强心理韧性。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从而实现心理健康。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人们渴望找到一种指导自己人生的哲学思想。
而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人生的指导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将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的指导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
他认为,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节奏紧张,心理压力增大。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通过放松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平静。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和追求,而是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他认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人,能够在无为中获得无限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需要不断努力和奋斗。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灵活应对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强硬的解决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无欲则刚”,主张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他认为,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可以使人们摆脱欲望的束缚,达到内心的自由。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物质和权力,不断追逐外在的成功和满足。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人们陷入无尽的欲望,导致内心的焦虑和不满。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追求和奋斗,而是在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摘要】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从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注重平和、自然、无为而治的养生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于忙碌,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导致身心失衡。
老子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和。
这种养生理念可以应用于当下的保健养生方法中,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的养生智慧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简朴、平和的生活方式。
老子养生智慧的实践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保持运动、充分休息等方面。
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老子、养生智慧、当代社会、启示、理念、应用、影响、实践方法、现实意义1. 引言1.1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老子养生智慧所传达的理念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老子则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老子养生智慧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可以体现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他提倡适度饮食,保持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这可以帮助人们预防一些疾病。
老子养生智慧还可以带给当代社会一些启示,如如何保持心态平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通过学习老子养生智慧,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带给人们启示和指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的一些章节中,他认为养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强调养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身心的调和,通过调整心态、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健康。
老子提倡“至柔”、“至静”、“至毋为”,即要追求平和、自然、无为的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使身心能够达到内外的平衡。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智慧。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因此理解《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对于他们寻找方向、树立信念意义重大。
首先,《老子》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压力和竞争。
《老子》中提倡“守静”,强调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学会宽容与包容。
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因素,人们常常因为争斗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需要。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就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业和生活中找到内在的平静和满足的关键。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正视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其次,《老子》告诫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坦然的心态。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老子》中有一句名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这句话意味着圣人也许没有任何期望,也许会失望,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心的关怀。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同时以柔和之道,以更好的态度去应对困境,走出困境。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和对待方式。
只有正视困难,积极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眼前的困境,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再次,《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当代大学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物质享受,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老子》在书中反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环境和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老子》强调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们容易忽视与他人的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原创

老子思想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李连军儒家、佛家、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其中道家老子的许多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为人处事,仍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老子教我们要无为,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种思想,在现在这种复杂而压力大的社会,对于调节心态,面对失败和压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忙于追求,去学习,去工作,去竞争,然而身心疲惫,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自己,顺其自然,去放松自己,释放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更大的压力。
孔子让我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与其为不可能的事情去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调节自我心态上,用自己的能力做好目前的事情,当面对无法面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心灵清空,做到顺其自然,否则就会太过执拗,心里最后崩溃,这样是无法长久下去的。
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也是如此,教育的作用不是无限大的,有些学生能教好,而有些学生就不能教好,对于朽木不可雕的学生,我们能做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导他,教育他,如果实在教育不了,也没有办法,并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老师谁都能教好的话,那么把罪犯交给老师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和警察干嘛?所以作为老师不要太强迫自己去改变所有学生的思想,把积极向上的学生,引导到成功的路上,把走歪路的学生引到正确的路上,如果有些学生累教不改,那也只能放弃,教育不是万能的。
对于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如此,很多事情往往会超出我们的能力,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当然这并不是消极应对,而是积极去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一放,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不要一味地勉强自己。
作为班主任在面对高三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诉我们的学生,一定要认清现实,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合理,不要以为自己成绩稍好一点,在高考报名的时候就不顾现实,去报考名校,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成绩,根据自己在整个广东省的成绩排名,再看各个学校往年的录取情况,量力而行才可以。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老子为人处世的道家思想及其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借鉴意义【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观和处世智慧的思考,对当今在校大学生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顺应自然、谦逊自律,与其说是不作为,不如说是在做中无为。
他提倡顺势而为,认为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也反对攀比竞争,主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真正的自我修养。
对待权力和名利,他提倡淡泊,认为贪婪和功利只会让人迷失方向。
大学生应该学习老子的谦逊、自律和无为而治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挑战,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内心修养。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人生观、大学生、无为而治、顺势而为、自然、自我修养、攀比竞争、权力、名利、淡泊、借鉴意义、谦逊、自律、智慧。
1. 引言1.1 老子对人生观的思考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对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老子认为人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他强调无为而治,即通过不操之过刚的方式来处理事务,避免强行干预,以此来实现事物的自然运转和最大效果。
老子认为,人生何其短暂,世事难料,因此应该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要贪图名利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他主张顺势而为,随遇而安,不必逆流而动,不必强求成功和得失,只需顺势而行,顺其自然,秉持一颗淡泊的心态。
老子的人生观对当今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老子的思想提醒他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过分攀比和竞争,要顺势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坚韧。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面对挑战,也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1.2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的启示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其对当今大学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应付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名利的欲望等。
浅谈道家思想在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中的作用.doc

浅谈道家思想在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中的作用-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老聃创立了道家学派。
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保存了他的学说,也有人以为《道德经》为老子所作,故道《道德经》又称为《老子》。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小与人争,知足常乐。
在古代是一种修身养性,与世无争的修养;在现代,这种思想依然需要我们去传承,去领悟它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最佳状态,使人们回归大自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重,思想越来越浮躁,我想作为现代人是否应该停下脚步,看看老子的《道德经》,从中寻找一份心灵的静土。
一、婚姻家庭对于婚姻而言,现代年轻人大部分在为生计而忙碌着,大家似乎对婚姻已淡忘了,往往有时间停下来想想时,发现已过三十,似乎错过了结婚的年龄了。
因此有的人草率而婚,而有的人则不婚。
人们似乎无法寻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人生伴侣,这也是很多人经常说我们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思想的趋使,有的人已经把纯真的爱情放在了其次,而把金钱放在了首位,这种非常态的心理也困扰着人们的婚姻观。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多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出道气,一生出阴阳,二生出阴阳合气,三生出万物,万物多阴抱阳,阴阳相互冲动,而达到和谐。
而现代人的婚姻观是否缺失了所谓的和。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应该把工作与婚姻处理好,使二者和谐。
只有道法自然,遵从自然规律,才小会导致很多孤男寡女。
可见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的思想值得现代青年们去感悟,从而使其心气平和,树立一种良好的婚姻观。
从古至今,家庭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家庭中,我们尊崇以和为贵。
古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而现代大部分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
夫妻之问,父母与孩子之问,密小可分。
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然而家庭的稳固性却越来越差。
夫妻,子女存在一种攀比心理,也使彼此不断争吵,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对今天的人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尽管距今已有数千年,但老子的思想依然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对当代人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返璞归真,主张遵循自然之道。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物质和功利,追求高薪、名誉和地位,但却忽略了内在的平衡和个人的真实需求。
老子的思想引导我们回归自然,摒弃虚浮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平衡。
当代人应当通过减少物质欲望,减少对外在影响的依赖,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
只有当我们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在的真实和平衡,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安宁。
二、无为而治:积极无为的处世哲学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主张通过顺势而为,不强求主观的干预。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过于焦虑和努力,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
老子的无为而治强调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涉自然和外界的事物,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和情境下,顺势而为,以最小的力量达到最大的效果。
当代人应当学会放下过度的控制欲望,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当我们不再过度努力和控制一切,而是顺时应变,善于选择和把握机会时,我们才能达到更好的成就和更轻松的心态。
三、柔弱胜刚强:温和和平的处世智慧老子的哲学思想赞扬柔弱胜过刚强,主张以温和、合作和平的方式处理事务。
在当代社会,竞争与冲突日益加剧,人们常常以强者的姿态对待问题和他人。
然而,老子的思想提醒我们,通过柔弱和相互理解,我们能更好地处理矛盾、减少摩擦、促进和谐。
当代人应当以柔弱和平为导向,通过理解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以和平和善意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需求时,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他人和社会。
浅析老子贵柔思想及其对心理疏导的启示

浅析老子贵柔思想及其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浅析老子贵柔思想及其对心理疏导的启示提要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
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
老子的贵柔思想几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
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
关键词老子;谦下守柔;心理疏导;作者简介乔伟艳,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原理。
江西南昌330063一、老子贵柔思想及其特点老子及其思想概况老子的思想以自然为宗,主张“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从天道、地道、到人道,强调了人要顺应自然,法天而行,天道无为而无不为。
人和社会的种种危机,也往往是把人“物〞化了,使得人与人之间凝聚的感情淡化了。
社会的多元化和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人心、家庭也产生了变化。
老子的守柔、顺下、不争等的贵柔思想实在是值得省思。
老子贵柔思想的挖掘阐释1.谦下守柔的思想。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
〞“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1老子认为自然之道贵柔弱,不贵强梁;贵卑下,不贵高大。
有生命力的居于柔软,死亡的居于僵硬。
强大者往往接近于死亡,弱小者往往充满活力。
为了让人们理解新生事物柔弱但一定能战胜衰老之物的道理,老子特别取出新生婴儿之柔弱以及柔水穿透坚石的形象加以比喻。
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1“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1在辨证开展的过程中,幼稚、柔嫩、弱小的事物,常常是充满生命力的事物。
《道德经》:内心焦虑浮躁?三句话老子告诉你解决办法

《道德经》:内心焦虑浮躁?三句话老子告诉你解决办法梁晓声在《忐忑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到:“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集体陷入了一个焦虑、忐忑的年代。
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
”至2020年,疫情在我国和全球显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因生死而开始关注生存状态、教育与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在面临“金钱荒”、“治病荒”、“房贷信贷荒”、“教育何从?”等综合性生存状况。
其实,生活中诸多的焦虑和浮躁,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坎;生命中诸多的痛苦,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如何借助祸患,更加认识自我,回归自我,体悟到“生命本真”?读懂道德经中的这三个方法也许可以帮您卸下心浮气躁,从汲汲营营的状态中抽身而出,重新审视真我。
降低期待,悦纳自己就是活着最好的姿态《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懂得知足常乐,才能降低自己的焦灼和痛苦感。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最完美的期待,为了这个期待,每个人都努力去追求。
但是,“过度期待”在子女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的人口倒三角的结构下,成为常态,也成为年轻一代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当期望高不可攀的时候,失望终究会变成习惯,而丢失生命最美的样子,最终丢掉了自我。
焦虑像扼住咽喉的魔鬼。
一有不如意,心里的弦就会崩断。
何不知足常乐,降低期待,悦纳自己和所爱之人,悦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平凡中更实际,更平和地往前走?平凡的喜悦虽微笑,但也能点燃星火照亮未来的路。
调理好心态,兴许会有逆转和惊喜发生。
先“接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不随外界的价值性的评判而左右摇摆;然后再“接受”人们——“接受”人们因为价值化了而左右摇摆的行为。
因为心路不同,自然也不关乎自己的所谓“荣”所谓“辱”。
即是“悦纳”,悦纳自己,然后悦纳他人。
从而与自己和解。
做人做事,且慢一拍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但是随着科技发达,人的欲望在无止境的膨胀,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人们就想着突破生命成长的规律,要么一步登天,要么一飞冲天。
老子:停止内心对话,定静下来,焦虑就会消失

老子:停止内心对话,定静下来,焦虑就会消失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焦虑的共同特征,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浑身不对劲,却又吃得特别多。
”这调侃着实说出很多人的心声,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出自《庄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人不知道,老子用幽默的方式,教人放下焦虑。
这个方法管用,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1、老子的幽默:你为什么带那么多人一同来呢?有一个人心中焦虑,有很多疑惑不得解。
别人建议他去请教老子。
他担着粮食,走了七天七夜,才到了老子的住所。
老子问他:“你为什么带那么多人一同来呢?”他一惊,猛然回头看,后面一个人都没有。
老子说:“你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这个人羞愧地低下头。
原来,老子说的是他心中的焦虑。
焦虑的人,心中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所以老子以幽默的方式问他:“为什么带那么多人一同来呢?”2、对外界的干扰,要闭心;对内在的干扰,要闭耳目。
老子给出了放下焦虑的办法:被外物束缚和干扰的,就应该闭其心防止侵入;被内在物欲束缚和干扰的,就应该闭其耳目来杜绝心思外驰。
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像我在网上写作,最常见的,就是被人辱骂。
网络暴力,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现象。
这是一种外界的干扰。
应对方法,就是闭上自己的心门,防止入侵。
别人骂我,我不入心,也就不会受到伤害。
这就对应老子说的:“被外物束缚和干扰的,就应该闭其心防止侵入”。
内在的欲望,比如说,物质欲。
如果经常去逛街,逛淘宝,看见喜欢的东西,肯定忍不住想买。
老子说:“被内在物欲束缚和干扰的,就应该闭其耳目来杜绝心思外驰。
”孔子《论语》中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确是有道理的。
3、停止内心的对话,放下焦虑,回归本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毫无意识地陷入焦虑。
可能是考试的焦虑,可能是工作的焦虑,可能是感情的焦虑,有压力,就会产生焦虑。
失去定静的人,就会心生焦虑,会有不同的声音在心中冒出来,停止内心的对话,是关键。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

老子智慧与当代大学生心理调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日益弱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并由此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从一定程度上讲,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成长烦恼阶段。
如何调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老子思想介入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问题研究,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适策略。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但主要表现在名利纷争、追赶时尚与网络沉迷、爱情与情感困惑,抗挫折逆境能力差、诚信缺失与理想危机等方面。
面对上述各种心理问题,老子为我们提供了下列智慧。
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与“有无相生”的智慧对大学生“理想真空、精神贫血和价值悬浮”问题的矫正。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在他们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上,故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做起。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流行着一个频率极高的词语,那就是“郁闷”。
产生“郁闷”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学习成绩不理想、失恋、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入党、当学生干部、各种“考级”、师生同学关系不好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郁闷”情绪的根源。
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郁闷”,究其根本,却反映了今日中国大学的精神品位,也反映了今日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贫血。
大学生本应该是富有理想,充满朝气并有着极强探求知识欲望的一个群体,“五四”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富有理想与朝气,每当国家或民族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时代的前头,并担当起应有的职责。
可今日的学子,他们的理想基本都是个人的小事,在大事大非面前,与大多普通民众一样,要么狭隘,要么冷漠,社会上一切不健康和消极的东西,在大学校园和大学生身上都有反映,有的甚至比社会上的同龄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人生理想完全架空。
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

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阮芳 6号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品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急剧地加快,现代人中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地人群也急剧增加。
据调查表明,患精神疾病地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地首位,约占20%,并且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缓解心理压力,调治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类面临的课题老子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治智慧。
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治疗精神极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缓解心理疾病意义一、心理焦虑的危害焦虑是在社会生活中, 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事物、情境作出的一种特殊反应, 是一种带有烦躁郁闷等不愉快色调的适应行为。
当人的生存面临危险或威胁时, 焦虑是人们作出的最普通的情绪反应。
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对将来适度的担心和考虑是必要的,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过度焦虑才会成为一种疾病。
而且, 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现实环境中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 而是祀人忧天似的虚无空想。
焦虑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
有人甚至说当代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
据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水平和自杀分数、恶性程度、人际关系有相关性。
焦虑水平高的人恶性程度越高,犯罪危害性越大,以及反追自杀的可能性越大。
同时,其人际关系也就越差,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更加激发其走上犯罪的道路,从犯罪学的角度上分析,要解决罪犯的犯罪问题,降低犯罪率,必须解决导致其焦虑水平的原因,及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通过国家政策进行控制。
当然,也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从而达到减轻缓解,甚至是消除的效果。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对缓解心里焦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老子的幸福观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可以知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的,并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老子认为,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宗师之一。
其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启示。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追求高速发展和高效率,但这种追求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焦虑。
而《老子》中提到的无为而治则是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逆自然之道,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反思。
在职场中,人们可能会更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更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寻求平衡和调适。
《老子》中强调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老子》中所倡导的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思想更是与之契合。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方向,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类行为和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老子》中所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领导方式提供了借鉴。
在现代社会,管理者往往追求快速的目标实现和高效的团队运作,但这种方式有时可能会带来压力和矛盾。
而《老子》中提到的无为而无不为则是强调的官方不越位、不干预,讲究依循自然,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领导方式提出了反思。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能会更注重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注重给予员工更多的自由和尊重,更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政府管理中,管理者可能会更注重依法治国,守住规矩,不越位,倾听民意,更注重民主和参与。
这种领导方式可能会使组织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老子》中提倡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合作与共赢的重要性,而《老子》中所提出的柔弱胜刚强则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现代意义

老子道德经现代意义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品,本来是给政治家和统治者参考的一本经典著作。
然而,它的普遍思想和价值观几乎适用于任何人和任何时代,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老子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即通过放弃冲突和控制的欲望来达到和谐和平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紧张局势,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提醒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自己、接纳自然的变化和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减轻压力,取得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效果。
其次,老子道德经强调“清静无为”的修行方式,即通过消除内心的杂念和冲突来获得内心的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面临心理问题和焦虑困扰,老子道德经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寻找内心平静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老子道德经还强调“无欲无求”的人生观,即通过不追求物质欲望和名利之争来达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然而这些追求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不满和焦虑。
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提醒我们要追求内心真正的需求和价值,而不是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左右。
总的来说,老子道德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老子《道德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

教学研究
老子 《 道 德经》对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的启示
潘 月游 ’ 王 丽 丽
1 . 吉林农 业 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2 . 长春 财经 学 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2 2
摘要 :文化对心理健康 具有制约作 用。老子 《 道德经》尽管一直 以来遭受颇 多质疑甚至毁贬,但其 “ 道法 自然 ”之精髓也不 乏人 生智慧。对 大学生摆脱浮躁 、平衡 情绪、建立 良好人 际关系、完善 自我发展 目标具有深刻的心理 学启迪 。 .
关键 词 : 心 理健 康 :文 化 :道 德 经
对人 具有不 容质疑 的绝对意 义。人应 该因循 自然本性 的原
则 ,过 顺 乎 自然 的 生活 。 “ 天 之道 ,利 而 不害 ”( 第8 1 章) , 人 类 开 发 利 用 自然 、创 造 生 活 、 实现 自我 只能 选 择 符 合 自然
规律的道路 。“ 以辅万物之 自然,而弗敢为 ”( 第 6 4章 ) ,人 对世 间万物 只能 “ 辅 ”而不能主观地 “ 为” ,要按 自然 的原 则行事而不能有所违背。这才是有道德 的行为 。 “ 道法 自然 ”给我们 的启示就是要遵从人 的自然本性。 自然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 、真思想 ,不虚伪 、不造作 。喜 怒哀乐七情六欲 自然表达 ,不压抑,不娇 纵。听从 自己的生 理信息、心理信息 , 按照 自我意识行事 。该说什么就说什 么, 无须看人下菜, 找好 自己的位置。 这样就是个 身心健康 的人 。 否则 自然情绪被仁义礼法或世俗 陈规所局限,使人失去本真 状态,会 导致人产生严重的如何富有 ,如 何聪明,我偏偏与
观《老子与心理健康》有感

观《老子与心理健康》有感老子,一位春秋末期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他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的历史。
而今天,我们通过探讨老子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念,来谈谈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理念中,老子强调了顺应自然、不妄为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扰,而这些压力和困扰往往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过度追求和强制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子所提倡的那样,顺应自然,不过度追求物质和名利,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平静和安宁。
这种平静和安宁的心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老子提出的“虚无”思想,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老子看来,“虚无”是万物之母,一切的存在都是从虚无中产生的。
这种观念启示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空灵和虚无,不要被过多的欲望和杂念所困扰。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和名利而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而这种焦虑和不安往往来自于内心的虚无感和空洞感。
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子所提倡的那样,保持内心的虚无和空灵,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满足。
此外,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对我们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这个思想中,老子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这种观念启示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外界的干扰而陷入焦虑和不安之中,而这种焦虑和不安往往来自于内心的浮躁和不稳定性。
如果我们能够像老子所提倡的那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健康。
最后,老子提出的“贵柔守弱”的思想,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这个思想中,老子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柔弱和谦虚,不要过于自信和自负。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自信和自负而陷入困境和失败之中,而这种困境和失败往往来自于内心的脆弱和不稳定性。
总结老子思想

总结老子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这本书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天地自然运行,人类应当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干涉。
他比喻道德修养为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因此人们要像水一样,不要争斗,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老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常常过于焦虑和追求,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放松心态,顺其自然。
其次,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人们只有追求道,才能达到内心的超然和解脱。
道是难以捉摸的,但是老子认为,只有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才能接近道。
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功利和成就忙碌,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老子的思想,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真理和道德。
第三,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他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最强大,例如水可以把最坚硬的石头磨损。
正因为如此,“不争”的精神使得他的思想更有力量。
老子的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常常以为暴力和强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事实上,柔弱的力量更能够化解矛盾和产生和谐。
最后,老子强调了“自我”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自我是超越了一切的,不受外界的影响,自成一体。
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人们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真实的自己。
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在这样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到底是谁,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总之,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他的思想主张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帮助消除焦虑

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帮助消除焦虑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焦虑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找到内心的平静。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元素,如道家思想、儒家哲学、禅宗佛教以及传统艺术和自然观,如何帮助我们消除焦虑,实现心灵的和谐。
道家思想与自然和谐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经》,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不抵抗,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追求物质和社会地位而感到焦虑。
道家思想提醒我们,放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减少焦虑,找到内心的宁静。
都市居民的“周末农夫”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感到焦虑。
然而,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周末农夫”的生活方式在都市人群中流行起来。
这些人利用周末的时间,前往郊外的农场或乡村,参与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活动。
他们放下都市生活中的物质追求和社会地位的竞争,回归自然,体验农耕的乐趣。
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减少了焦虑。
这体现了道家思想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抵抗,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儒家哲学与人际和谐儒家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孔子提倡的“仁爱”和“礼”的概念,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儒家哲学教导我们,通过培养仁爱之心和遵守社会规范,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从而减轻焦虑。
儒家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是追求平衡和谐的重要原则。
在《中庸》一书中,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这段话强调了中庸之道在天地万物中的根本地位,认为达到中和状态是万物生长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往往源于过度的自我主张或对他人的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阮芳 6号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品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急剧地加快,现代人中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地人群也急剧增加。
据调查表明,患精神疾病地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地首位,约占20%,并且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缓解心理压力,调治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类面临的课题老子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治智慧。
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治疗精神极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缓解心理疾病意义一、心理焦虑的危害焦虑是在社会生活中, 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事物、情境作出的一种特殊反应, 是一种带有烦躁郁闷等不愉快色调的适应行为。
当人的生存面临危险或威胁时, 焦虑是人们作出的最普通的情绪反应。
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对将来适度的担心和考虑是必要的,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过度焦虑才会成为一种疾病。
而且, 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现实环境中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 而是祀人忧天似的虚无空想。
焦虑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
有人甚至说当代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
据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水平和自杀分数、恶性程度、人际关系有相关性。
焦虑水平高的人恶性程度越高,犯罪危害性越大,以及反追自杀的可能性越大。
同时,其人际关系也就越差,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更加激发其走上犯罪的道路,从犯罪学的角度上分析,要解决罪犯的犯罪问题,降低犯罪率,必须解决导致其焦虑水平的原因,及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通过国家政策进行控制。
当然,也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从而达到减轻缓解,甚至是消除的效果。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对缓解心里焦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老子的幸福观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可以知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的,并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老子认为,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这里所说的福并不是人的幸福感,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福。
祸与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祸正是福的依靠,福正是祸的潜藏之处。
在老子看来,幸福必须符合道与德的原则。
(一)知足常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在这里老子用马来隐喻天下万物。
揭示:祸害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
所以,懂得满足而感到心满意足,就能经常处于满足的状态了。
需要或欲望都不是确定不变的,人产生正常的需要和欲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贪欲却是祸害的源泉。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说:知足。
只要你懂得知足的那种自我满足的境界,就够了。
知足,就是“为腹不为目”——只求满足基本需要,不再外求额外的享受。
知足,就是“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知足,就是“世路狭处,让他一步;滋味浓时,让人三分。
”[2]——就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知足才能不辱。
知足是遵循“道”的大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
老子他为什么都能“纵横自在无拘碍”?就是因为他能“心不贪荣身不辱”。
(二)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三宝”,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我讲的道的内容中,有三项是最珍贵的,必须牢牢地加以把握:第一项叫做仁慈宽容;第二项叫勤俭节省,第三项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仁慈能产生勇气,节俭能富足,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长为万人拥戴的领袖。
)”老子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最珍贵的德性,但这三点也是人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如若按德行而生活,我们就会有幸福和最好的善。
”[3](三)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三、老子的道德观(一)“诚信不欺”“诚,信也”,“信,诚也”。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论诚信侧重于“真”、“信”等方面。
待人要真诚,说话要遵守信用,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4]。
老子倡导诚信待一切,呼唤质朴真纯的道德,这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信”是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它是人立身处世之本。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诚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花言巧语不一定是老实话。
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一定真有知识。
老子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识别人诚信、善良、博学的方法。
这套哲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二)无为而无不为,无知无欲老子把“无为”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和人的至善品德。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他认为,人人做到“无为”即朴素无欲,无所作为,即能“天下将自定”。
[5]这些话表面上是称颂作为世界的本原的“道”的,其实也是指人道的,把“无为”看作是圣人的最高美德。
老子主张“绝仁去义”,抛弃世俗人为的虚华的仁义道德,以复归人类朴素无华的道德状态。
对名利的超越。
提倡“绝巧弃利”,认为只有弃名弃利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实现对名利的超越。
老子所谓的“无知无欲”,并非取消一切欲望,而只是取消那些有害于生命的、过度的、不合理的欲望。
也就是“少私寡欲”。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生活。
对于奢侈品的追求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女性对于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男性对于高尔夫球的钟爱。
这些都不符合人民利益,价值不高,是特定人群为显示成分的畸形心态表现。
另外,拜金主义是与老子思想相背离的,他主张不贪求,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道德经》里说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6](圣人不积攒财物,财物用于扶持别人,自己更加充实。
越是乐于助人,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老子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观点。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他不会为自己而积累财富,而是尽力帮助照顾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帮助照顾他,他自己也会更为充足了;他会尽力给予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尽力给予他,自己反而更丰富了。
有时候,给予并不就是失去,施舍反而带来更大的收获。
算小帐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也许我们常说的“施比受有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是这个道理。
四、老子思想的心理调治意义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俘虏?或深陷其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为了金钱而丢了性命。
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平凡朴实的心态,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会偏离正轨。
借鉴和运用老子的“道”认知自我和分析分析自我,并取其精髓陶冶自我,针对浮躁、焦虑和自卑等负面心理或心理障碍的成因,道家道教原典中“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宽容不苛”、“祸福相倚”、“不与物迁”、“宠辱不惊”、“各尽其性”、“各当其分”、“厚积薄发”等思想具有心理调治意义,这些思想对于保持心理健康、稳定心理品质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人们缓解心理困扰。
老子的道德论以"道"为核心,从“上善若水、慈朴为宝、道法自然、轻名弃利、柔弱不争”五个方面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到老子道德思想的精髓,注重对道的理性自觉,达于人生之最高境界,直到现在老子的思想仍然对我们的社会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老子道家思想抱朴守真、尚俭抑奢等伦理道德主张取消心理保健功能,老子认为,应该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启示人们认识心理调节与道德调节的密切联系,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心理保健的积极意义,认识人生意义失落、价值错位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从而促进心理保健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互联、互动,以图为陷入心理困扰、心理疾患以及精神空虚、意义失落的现代人类提供治疗之方;为反腐倡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奠定心理基础;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建立起方便、经济且适合中国人性格特征的自我心理调节、道德调节机制。
老子思想注重养德调心、心德互养。
其意义治疗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返朴归真,因性而为;“为人”、“与人” [7]超越自我;不与物迁,宠辱不惊;清心寡欲,不为物累。
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启示人们自觉地追寻人生的意义,将心理治疗与精神层面的意义治疗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
老子的思想不仅对个人调节心理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对调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修养及其责任感各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构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和谐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文献:[1] 张绪通. 黄老智慧[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 22.[2] 马书臣. 浅析领导工作中的“无为”——以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为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5) .[3] 曾宪年. 老子“爱民治国”思想的现代解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3) .[4] 刘韶军. 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老子》御批点评[M].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286.[5] 周德宝. 老子和谐社会思想多重向度探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6] 陈华. 道家管理思想新探[J]. 长治学院学报, 2008,(01) .[7] 曾宪年. 老子领导思想研究[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