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思想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的启示

人文社科学院 09思想政治教育班阮芳 6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品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急剧地加快,现代人中产生心理问题和疾病地人群也急剧增加。据调查表明,患精神疾病地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地首位,约占20%,并且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缓解心理压力,调治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类面临的课题老子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治智慧。对于现代人缓解焦虑心理,治疗精神极病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老子思想缓解心理疾病意义

一、心理焦虑的危害

焦虑是在社会生活中, 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事物、情境作出的一种特殊反应, 是一种带有烦躁郁闷等不愉快色调的适应行为。当人的生存面临危险或威胁时, 焦虑是人们作出的最普通的情绪反应。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对将来适度的担心和考虑是必要的,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过度焦虑才会成为一种疾病。而且, 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现实环境中真正存在的实际危险, 而是祀人忧天似的虚无空想。焦虑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病。有人甚至说当代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

据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水平和自杀分数、恶性程度、人际关系有相关性。焦虑水平高的人恶性程度越高,犯罪危害性越大,以及反追自杀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其人际关系也就越差,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更加激发其走上犯罪的道路,从犯罪学的角度上分析,要解决罪犯的犯罪问题,降低犯罪率,必须解决导致其焦虑水平的原因,及社会和经济上的原因,通过国家政策进行控制。当然,也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从而达到减轻缓解,甚至是消除的效果。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对缓解心里焦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老子的幸福观

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可以知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的,并且相互依存,互为前提。老子认为,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

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里所说的福并不是人的幸福感,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福。祸与福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祸正是福的依靠,福正是祸的潜藏之处。在老子看来,幸福必须符合道与德的原则。

(一)知足常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在这里老子用马来隐喻天下万物。揭示:祸害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懂得满足而感到心满意足,就能经常处于满足的状态了。需要或欲望都不是确定不变的,人产生正常的需要和欲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贪欲却是祸害的源泉。“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说:知足。只要你懂得知足的那种自我满足的境界,就够了。知足,就是“为腹不为目”——只求满足基本需要,不再外求额外的享受。知足,就是“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知足,就是“世路狭处,让他一步;滋味浓时,让人三分。”

[2]——就是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知足才能不辱。知足是遵循“道”的大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老子他为什么都能“纵横自在无拘碍”?就是因为他能“心不贪荣身不辱”。

(二)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三宝”,即:“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我讲的道的内容中,有三项是最珍贵的,必须牢牢地加以把握:第一项叫做仁慈宽容;第二项叫勤俭节省,第三项叫做不敢为天下先。仁慈能产生勇气,节俭能富足,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长为万人拥戴的领袖。)”老子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最珍贵的德性,但这三点也是人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如若按德行而生活,我们就会有幸福和最好的善。”[3]

(三)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

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三、老子的道德观

(一)“诚信不欺”

“诚,信也”,“信,诚也”。“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论诚信侧重于“真”、“信”等方面。待人要真诚,说话要遵守信用,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诚信不欺的德育思想[4]。老子倡导诚信待一切,呼唤质朴真纯的道德,这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信”是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它是人立身处世之本。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诚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花言巧语不一定是老实话。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一定真有知识。老子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了识别人诚信、善良、博学的方法。这套哲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二)无为而无不为,无知无欲

老子把“无为”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和人的至善品德。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人人做到“无为”即朴素无欲,无所作为,即能“天下将自定”。 [5]这些话表面上是称颂作为世界的本原的“道”的,其实也是指人道的,把“无为”看作是圣人的最高美德。

老子主张“绝仁去义”,抛弃世俗人为的虚华的仁义道德,以复归人类朴素无华的道德状态。对名利的超越。提倡“绝巧弃利”,认为只有弃名弃利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实现对名利的超越。老子所谓的“无知无欲”,并非取消一切欲望,而只是取消那些有害于生命的、过度的、不合理的欲望。也就是“少私寡欲”。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生活。对于奢侈品的追求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女性对于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男性对于高尔夫球的钟爱。这些都不符合人民利益,价值不高,是特定人群为显示成分的畸形心态表现。另外,拜金主义是与老子思想相背离的,他主张不贪求,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