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 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b. 原子与其离子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石油炼制、乙烯》名师教案
石油炼制乙烯教学目标(1)了解乙烯的用途,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并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和电子式。
(3)了解并掌握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中的淀粉、油脂、化学燃料、蛋白质等就有一定的了解。
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知识,为对乙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重点:学生对乙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有一定认识,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课前的自主学习借助书本和“未来教室”的多媒体资源,分小组讨论,完成讲义相应内容(1)查阅乙烯在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应用(2)查阅乙烯的主要来源(3)根据乙烯的结构模型,书写乙烯电子式、结构式,并预测其可能的性质(4)列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建议。
【导入】情景导入【情景引入】如何让青涩的香蕉尽快变熟变软?这里面真正起作用的是谁?【学生回答】可以和熟的香蕉或苹果放在一起。
因为熟的水果会产生乙烯。
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和调节植物的生长。
【提问】乙烯来源哪?【学生讲述】乙烯来源于化石燃料—石油。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它可以制取乙醇、汽油防爆剂1,2-二溴乙烷、食品保鲜袋等等。
【小结】据统计,我们国家75%以上的产值都来源于乙烯及乙烯制品,所以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设计意图】从常识引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未来教室”的平台,进行全班分享;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借助平板进行网络搜索。
【活动】乙烯性质预测阅读材料预测乙烯的化学性质材料1:1901年俄国的植物学家Neljubow证实照明煤气灯中的乙烯能促进树叶脱落、果实成熟。
材料2:果农常用是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有效成分为KMnO4,它可以抑制水果成熟,延长保鲜期,减少长途运输中水果腐烂。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教案汇编【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目录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1)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四步教学法教案 (6)专题一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四步教学法教案 (11)专题一第二单元共价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16)专题一第二单元离子键四步教学法教案 (20)专题一第三单元同分异构现象四步教学法教案 (25)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四步教学法教案 (29)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四步教学法教案 (34)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一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39 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二课时四步教学法教案44 专题二第三单元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49)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能电能四步教学法教案 (54)专题二第三单元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59)专题二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四步教学法教案 (6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甲烷天然气的利用.69 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1课时) (74)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的炼制乙烯(第2课时) (79)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法教案年级组别高一化学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一单元元素周表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ⅣA ~Ⅶ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
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非常棒(一线教师整理) - 副本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整体设计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简单的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其元素种类。
2.过程与方法本课时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及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我们已经学习过原子的结构,即原子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在核外围绕原子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由核内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一个原子可以表示为X AZ 的形式。
【提问】1.请说出在X AZ 这个表达式中各字母的含义。
2.说出字母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3.请说出X AZ 表达的含义。
[回答]1.X 表示元素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2.等式关系(1)Z=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A=质子数+中子数3.表示一个质子数为Z ,中子数为(A-Z )的X 元素的原子。
导入新课[分析]从微观角度看世界,物质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甚至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提问】如果已知该微粒是一个带B 个电荷的离子(B 为正值表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B 为负值表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用B AZ X 表示该离子,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否还是Z ?[结论]不是。
原子失去电子转变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转变为阴离子,质子数不变,核外电子数目改变。
[评价]学生的回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还为Z 。
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搞清楚由原子变成离子是有电子的得到和失去的。
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可以为下面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打好基础。
[练习] 请计算11Na +、16S 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多少? [解答]11Na +、16S 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18。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范例(最新6篇)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范例(最新6篇)知识与技能:篇一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高二化学必修二教案范例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使学生了解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教学重点乙炔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分子的三键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乙炔的球棍模型认识乙炔分子的碳碳叁键结构;2.实验验证乙炔的化学性质;3.类比、分析得出炔烃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将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小球,在碳碳原子之间又连了一根小棍,得到了乙烯的含双键的共平面结构,现在如果通过反应使C2H4分子中再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的这种C2H2分子的球棍模型。
碳碳原子以叁键形式结合。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分子就是乙炔分子。
在该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之间有3个共用电子对,即以叁键形式结合,据此,请大家写出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按要求书写乙炔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并由一名学生上前板演:一、乙炔分子的结构和组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C2H2H-C≡C-H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2H2↑+Ca(OH)2乙炔可以通过电石和水反应得到。
实验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投影显示]实验室制乙炔的几点说明:①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验气密性,只有气密性合格才能使用;②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③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④作为反应容器的烧瓶在使用前要进行干燥处理;⑤向烧瓶里加入电石时,要使电石沿烧瓶内壁慢慢滑下,严防让电石打破烧瓶;⑥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向烧瓶里加水时要使水逐滴慢慢地滴下,当乙炔气流达到所需要求时,要及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加水;电石是固体,水是液体,且二者很易发生反应生成C2H2气体。
高中化学《化学》的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二
《化学2》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化学2》是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化学1》之后的又一门必修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2》教材共分4个专题。
这4个专题通过12个单元来组织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
下面从教材内容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教学设计。
一、《化学2》教材内容分析本文从教材编写思路、内容目标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每个专题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1.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编写思路:“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专题和《化学1》的内容相衔接,从原子、分子、离子层次探究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和本质原因。
教材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必须具备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因此,本专题首先研究单个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探究微观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然后从微粒的相互结合方式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后,把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分别研究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探索几种常见晶体的结构和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本专题教学内容涉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结构、同分异构现象等物质结构常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深广度,只作一些粗浅的介绍,不宜拓宽加深。
应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常识,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例如,关于周期律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已经见过的元素周期表,研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利用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了解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动力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了化学反应的快慢和反应的限度,然后从热力学的角度简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结合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联系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阐述了能源科学发展与化学学科的关系。
内容目标:教学建议:本专题的教学可从生产、生活事例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中的热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2(新课标】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了解热值的概念。
2.了解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氢能源的应用前景。
4.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氢能源的应用前景。
难点:热值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
第2课时
一、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1.热值
①定义: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
②单位:kJ · g -1
③常见燃料的热值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主要能源
2. 我国的能源现状
①我国非常依赖化石燃料
②煤炭消费能源占比下降,石油稳定,天然气逐步增多,其它能源消费明显提升。
③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
节约现有资源;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优质新能源。
3. 新能源的利用
二、氢燃料的应用前景
1. 氢能优点:热值高、绿色燃料
2. 面临困境:制氢不易、储氢难
3.应用前景:
三、太阳能及其利用
1.光合作用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高三化学:专题二-专题四教案(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化学2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通过实验不断总结、发现、归纳知识的要点,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增强学生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化学反应,有的反应进行得轰轰烈烈,而有些反应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投影图片]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变化[思考]比较下列反应的快慢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Fe+H2SO4=FeSO4+H2↑[疑问]从这些化学反应我们能看出反应快慢?[答]从这些方程式,我们看不出反应快慢,但我们可以从制取氢气反应中气泡产生快慢的宏观现象来判断[学生实验]体验上述四个反应的快慢[小结]这些反应不仅可以从气泡产生的快慢来判断反应快慢而且,也可以由固体量减少的快慢或者其它宏观现象来判断Zn+CuSO4=ZnSO4+Cu 溶液蓝色褪去的快慢CaCl2+Na2CO3=CaCO3↓+2NaCl 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过渡] HCl+NaOH=H2O+NaCl 那么中和反应如何描述呢?有没有更准确的描述反应快慢的方法呢?化学中还有这样一个物理量专门用来准确描述化学速率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它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阅读课本[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表达式:v=△C/△t3、常用单位:mol/(L·S)、mol/(L·min)、mol/(L·h)[投影练习]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变成1.0mol/L,在这10s内A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2、向4L容器中充入0.7molSO2和0.4molO2,4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则VSO2=____________.[小结]在具体的运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2、一般计算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3、不用纯液体和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它们“浓度”是不变的4、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N2+3H2=2NH3中,VN2 :VH2:VNH3=1:3:2[过渡]一个小问题练习3、下列过程,我们想它更快一点的是 ( )A.钢铁腐蚀B.食物腐坏C.炼钢D.塑料老化[思考]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希望某些反应更快一点,而某些反应更慢一点,那我们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家大胆猜想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板书]根据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过渡]这么多因素可能影响反应速率,如何验证某一个因素是否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又是如何影响的?[板书]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生讨论,要求借助桌上所给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
高三化学专题二-专题四教案(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化学2教学设计第二部分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知道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验中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通过实验不断总结、发现、归纳知识的要点,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增强学生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化学反应,有的反应进行得轰轰烈烈,而有些反应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投影图片]快慢差别很大的化学变化[思考]比较下列反应的快慢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Fe+H2SO4=FeSO4+H2↑[疑问]从这些化学反应我们能看出反应快慢?[答]从这些方程式,我们看不出反应快慢,但我们可以从制取氢气反应中气泡产生快慢的宏观现象来判断[学生实验]体验上述四个反应的快慢[小结]这些反应不仅可以从气泡产生的快慢来判断反应快慢而且,也可以由固体量减少的快慢或者其它宏观现象来判断Zn+CuSO4=ZnSO4+Cu 溶液蓝色褪去的快慢CaCl2+Na2CO3=CaCO3↓+2NaCl 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过渡] HCl+NaOH=H2O+NaCl 那么中和反应如何描述呢?有没有更准确的描述反应快慢的方法呢?化学中还有这样一个物理量专门用来准确描述化学速率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它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阅读课本[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表达式:v=△C/△t3、常用单位:mol/(L·S)、mol/(L·min)、mol/(L·h)[投影练习]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变成1.0mol/L,在这10s内A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2、向4L容器中充入0.7molSO2和0.4molO2,4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则VSO2=____________.[小结]在具体的运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2、一般计算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3、不用纯液体和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它们“浓度”是不变的4、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N2+3H2=2NH3中,VN2 :VH2:VNH3=1:3:2[过渡]一个小问题练习3、下列过程,我们想它更快一点的是 ( )A.钢铁腐蚀B.食物腐坏C.炼钢D.塑料老化[思考]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希望某些反应更快一点,而某些反应更慢一点,那我们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家大胆猜想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板书]根据学生回答内容板书[过渡]这么多因素可能影响反应速率,如何验证某一个因素是否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又是如何影响的?[板书]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学生讨论,要求借助桌上所给器材和药品设计实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化学必修2教案蔡本松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全套 苏教版22(精品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全套苏教版22(精品教案)高一化学必修2教案全套苏教版22(精品教案)第3单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以乙酸乙酯为代表,了解酯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油的结构和水解反应。
从生活经历和实验探索出发,了解油的组成特征,了解油的共同性质和特征反应。
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索化学物质的过程及其变化,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乙酸乙酯的水解,油的组成、结构和水解。
三、设计思路将酯化产物乙酸乙酯引入酯中,为进一步研究油脂奠定了基础,为乙酸乙酯油皂的制备(实践)提供了知识线索。
教学设计遵循这一知识的因果顺序,强调酯和油之间的结构差异以及水解反应的相应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酯和油之间的从属关系。
油是一种酯。
为了加强学生对油水解的理解,增加了肥皂制备实验,不仅确立了有机化学反应的实用价值,还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创建场景]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
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交流与讨论]主要有机物及其主要成分的每日摄入量: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意大利面、蔬菜、肉、油和鸡蛋。
人们习惯于将糖、油和蛋白质称为动植物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为了从化学角度理解这些物质,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些基本营养素的化学组成。
【导言】花香从何而来?走过某家厨房,麻油炒菜,香气扑鼻,香气来自什么物质?烤肉四处飘香,来自什么物质?[板书]一、概念[解说]酯: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把它看成高级脂肪酸跟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脂肪:动物脂肪,固体油:植物果实,液体油[复习]酯的形成,研究酯的结构()【过渡】上节课,我们介绍了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通过控制某些条件,反应可以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黑板书写]稀硫酸[问题]根据平衡运动的原则,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回答]添加碱和氢氧化钠[讲述]非常好,请同学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2 石油炼制 乙烯 教案设计(1)
教学设计乙烯【教材分析】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
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与乙烷结构对比,强调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有一个键容易断裂的特点,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前一节课,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为本节课不饱和烃的引入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乙烯的来源。
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
认识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深化学习具体物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加成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讨论、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探究乙烯分子结构特点解,根据原子守恒得出乙烯的分子式,再根据价键理论,自行拼出乙烯的球棍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分子结构。
(引导)乙烯具有和烷烃不同的性质是由于结构上怎样的差异导致的?进一步加深分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
(强调)结构简式和电子式的书写规范。
(提升归纳)乙烯和乙烷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乙烯有碳碳双键,正因如此,导致其分子的组成不同,乙烯比乙烷少了两个氢原子,乙烷属于饱和烃,则乙烯属于不饱和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化学2》,教学内容是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能源问题的学习,把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从中了解能源问题与化学科学的密切关系,认识能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初步有了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已经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如何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同时通过学习一些物质性质(如镁条燃烧)及化学反应,对通过实验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以学生已知知识为平台,通过设置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学习本节的价值。
本节的难点是热化学方程式,但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内容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具体介绍。
因此,本节课对热化学方程式只要求懂得用它来判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即可。
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如下图)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困难,特别对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理解会存在偏差,这里的教学需要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深入浅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懂得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光能等。
(2)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等多角度,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3)读懂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在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思考和判断。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获取信息,并应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3)通过学习以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高中优秀化学教案必修2
高中优秀化学教案必修2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等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速率方程的确定和反应级数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了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
二、讲授(30分钟)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4.反应级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三、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资料:化学教材、习题集、实验器材。
教学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多个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1微粒质量/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27-19质子 1.673×10 1.007 +1.602×10-27中子 1.675×10 1.008 0-31-19电子9.109×10 1/1836 -1.602×10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
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31?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kg?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8氢核外电子2.2×10m/s-2-10?乒乓球半径:4×10m;原子半径:n×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
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自学检测:完成表2表2电子层序1 2 3 4 5 6 7 号电子层符号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到,电子能量由到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思考与交流:看表3,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表3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各电子层的电子数核电荷元素名元素符数称号 K L M N O P2 氦 He 210 氖 Ne 2 818 氩 Ar 2 8 836 氪 Kr 2 8 18 854 氙 Xe 2 8 18 18 8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练一练:1(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和15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你知道其中的规律吗, 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表,1 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序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递增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数数规律层电子数1~2 1 1 2 23~1011~18设疑: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联系呢,是否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呢,2.进行新课二、元素周期律讲述: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
交流与讨论:下表是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有怎样的变化规律,表,2 1~18号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符2号(11H He ,2)原子半径0.037 nm元素10符号3Li 4Be 5B 6C 7N 8O 9F Ne (3,11)原子半径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nm元素18符号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Ar (11,18)原子半径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nm1(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具有相同的原子,其半径随的递增而。
设疑:你对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是怎样理解的,你的解释是:过渡: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呢,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讲解: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自主阅读:请阅读教材P页信息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5表,3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性质强弱判断依据1(金属性2(1(非金属2(性3(?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根据实验:完成表格表,4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现象反应物Na Mg Al与冷水反应与水反应与热水反应与盐酸反应与水或酸反应强弱趋势问题:根据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试判断金属性强弱变化规律。
你的结论是: ?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过渡: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存在递变规律,那么非金属元素是否也存在相似递变规律呢,探究活动:研究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表,5 硅、磷、硫、氯元素的气态氢化物Si P S Cl 14151617单质与氢气高温磷蒸气与加热光照或点燃反应的条件氢气能反时发生爆炸应而化合气态氢化物化学Si H P H HS HCl 432式最低化合物价 ,4 ,3 ,2 ,1 气态氢化物热稳不稳不稳定受热分解稳定定性定?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探究活动:阅读并分析表,6,根据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结合表,5,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规律及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递变规律。
表,6 原子序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11121314151617原子最外层电1 2 3 4 5 6 7子数Mg(OHSiOAl(OHH最4化学式 NaOH PO HSO HClO H34244) ) 高234价最高,1 ,2 ,3 ,4 ,5 ,6 ,7 氧化合价化两性酸碱性中强中强酸性物强碱氧化弱酸强酸强弱碱酸更强的物水化物?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 3(元素周期律?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以又将元素周期表称之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直观地反映了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进行新课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交流与讨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横行称为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种元素,元素周期中,纵行称之为族。
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族,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1周期(共种元素) ?周期第2周期(共种元素) ______( 个)第3周期(共种元素) 周期第4周期(共种元素)( 个横行,个周期) 第5周期(共种元素) ______( 个)第6周期(共种元素)______(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种元素)?族主族( 个;用表示 ) 族副族( 个;用表示 ) ( 个纵行, _个族) 第族( 个,共列)___ __族( 个,共列)练一练:找出氯、硫、钠、铝,氖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所在的周期和族),分析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的关系。
除氖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氯、硫、钠、铝,氖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氯:第周期、第族;硫:第周期、第族;钠:第周期、第族;铝:第周期、第族;氖:第周期、第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关系是: 。
活动与探究:下表是? 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热稳定性,根据表中所提供信息,探究下列问题。
? 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形成和热稳定性元素 F Cl Br I 气态氢化物H与F混H与Cl混与I混H222222H与Br混22形成的难易合,在冷暗合,光照或合,加热时合,加热时程度处剧烈化合点燃时发生化合,同时发生化合并发生爆炸爆炸又分解组成 HF HCl HBr HI热稳定性很稳定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1(你认为? A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变化有什么规律,2(试分析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有何变化, 问题解决:1(? A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增加,金属性,非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