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与借鉴研究
浅析西方现代芭蕾的审美特征对我国现代芭蕾的影响
![浅析西方现代芭蕾的审美特征对我国现代芭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e94370f03d8ce2f0066232f.png)
作为活跃在 2 0世纪的艺术舞台上 的芭蕾 , 与此时其他艺术 文化一样受到各种现代 流派 、 主义 的影 响 , 交 响芭蕾 、 “ 心理芭 蕾 ’ 的出现成为西方现代芭蕾成熟 的标志。如在 “ 心理芭蕾 ” 的 创作中以挖掘人 的潜在意识为主 , 把现代人 的人 际关系 与生 活 引入芭蕾舞剧之 中, 代表作 品有《 催化剂 》 、 《 游戏卡 》 、 《 足迹》 等 。而受到西方古典与现代芭蕾的影响 , 我 国的芭蕾创作也 以 写实为主, 其 创 作 手法 也 随着 西 方 舞 台剧 的 发展 而 发 展 , 蒙 太 奇 式的剧情转换 、 梦幻与现实场景 的交错等 为我 国芭蕾舞剧渲 染 了浓 厚 的现 代 主义 色 彩 。另 外 , 中 国对 意 境 和 虚 拟 的追 求 与 西 方对再现和临摹 的追求一样 , 这主要体现在舞美与道具上 , 这是 由于舞蹈本身特性 ( 极 大的抽象性和广 阔的可指空间E 3 ] ) 与剧 目表达的需要 , 舞美设计者需要在有 限的空间内帮 助舞者来 制 造不同层次 的更加广 阔的动作空 间, 通过舞者 之外 的视 觉环境 来 实 现 审美 价 值 。 由此我们得出中西方现代芭蕾发展 中的共性 : 在遵循传 统 芭 蕾 舞剧 创 作 的原 则 上 , 结 合本 土 民 族 文 化并 融 入 现代 化 艺 术 技法 , 使 芭蕾 贴 近 大 众 、 贴 近 生 活 。当 然 , 我 们 也 不 能忽 视 两 者 的差 异 : 中 国人 相 信 固态 的 客观 事 物存 在 , 而 西 方人 则 信 仰 非 真 实的主观意识存在 , 所以西方 人在现代芭 蕾剧 目中呼吁精神崇 高, 灵魂的 自由, 而 中国芭蕾受 到传 统美学 “ 中庸 之道 ” 的理念 影响 , 追求以最恰当的 、 无过与不及 的表达来展现过去与现在人 民的现实生活 。笔者认为 , 受到西方现代芭蕾 的美 学理念影响 下 的 西方舞 者 更加 善 于 爆 发 、 精 于流 露 , 而这 也 是 我 国芭 蕾 以及 其 他 艺术 需 要 学 习 与改 进 之处 。 综上所述 , 笔者认为 , 芭蕾这 门外来艺术得 以在我国繁荣发 展, 其原因不仅是 由于借鉴 了大量西方的创作元素 , 更是 因为我 国芭蕾在借鉴与学习中保留了西方芭蕾艺术的精华并发扬 了自 身的民族文化优势。相信如 以这样 的方式继续前进 , 有着灿烂 历史 与民族文化的中国必将在未来成为世界大舞台迎来真正意
建筑史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研究
![建筑史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62e58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1.png)
建筑史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研究摘要: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东方文化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工艺技术在建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日本的和式建筑等。
而西方文化则以其科学精神和工程技术的突出特点闻名于世,如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古罗马的穹顶建筑等。
东西方文化交流使得两种文化的建筑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史视野下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史视野;东西方文化交流;建筑艺术融合引言: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丰富了建筑艺术的内涵。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而建筑正是这些文化的载体。
通过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筑艺术得以借鉴与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从而创造出独具风格和魅力的建筑作品。
例如,伦敦塔桥的中西交融所体现的是中世纪英国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其成为了一座既具古典美感又具现代氛围的建筑象征。
1建筑史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的意义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独特风貌与审美观念。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的融合,不仅令建筑更富创意与多元化,更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建筑史的视野下,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进了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促成了许多重要建筑的诞生。
例如,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地中海地区,希腊、罗马等古代文化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如古希腊的柱廊与罗马的拱形结构都成为了后世建筑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合与演进,成就了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通过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建筑艺术融合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更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包容与互补之美。
东方文化强调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体的表达与进步,对技术与科学有着强烈的追求。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a625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8.png)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以夸张、扭曲和变形的形式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看法。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下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史和风格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之间的异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影响,拓展对表现主义绘画的认识。
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异同,从而推动跨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
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题材差异和艺术手法比较,可以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点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表现主义绘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为跨文化艺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1.2 研究意义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对表现主义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有助于拓宽我们对表现主义艺术的认识。
这种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与融合,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主义绘画,还可以激发我们对艺术创作的启发和灵感,为我们的艺术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艺术的认识,还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异同,探讨两者在艺术理念、风格表现、题材选择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深入分析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资料和案例,探索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诠释方式。
最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增进对中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的发展。
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究
![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98031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9.png)
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究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正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门重要的设计学科,视觉传达设计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策略,以满足数字时代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探究策略引言: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设计以其多元的表现形式、高度的互动性和富有创意的特性,正在对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深入且有力的冲击。
这种变革不仅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此,探究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策略,对于理解并应对这一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新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借鉴、互相促进,并在数字化时代的设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新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都注重创意与表达,通过设计元素和创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1]。
其次,两者都使用类似的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和排版等,这些元素在两个设计领域中都具有关键作用。
再次,新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在传播和展示方面也存在相互交融的现象。
新媒体艺术设计通过数字媒介进行展示和传播,而视觉传达设计的成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它们共同受益于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最后,新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创新和发展方面相互促进。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数字技术和互动性特点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实验性的可能性。
而视觉传达设计的传统美学和品牌传播经验也可以为新媒体艺术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可以说,新媒体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创意、设计原则、技术手段、传播与展示以及创新方面都存在关联和相互作用[2]。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465f91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6.png)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也日益加剧。
外国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诸多借鉴。
本文将从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语言与文字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语言与文字方面。
随着英语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成为中国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此外,其他国家的语言,如日语、韩语等,也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
在文字方面,西方的印刷术、排版技术等传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2.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现代以来,西方科技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从中受益匪浅。
从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同时,西方的科技理念、研究方法等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3.宗教与哲学宗教和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道德观念,还促使中国哲学思想的多元化。
例如,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在中国传入后,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
4.艺术与文学西方的艺术和文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典音乐、油画、电影到现代舞蹈、戏剧,西方的艺术形式不断为中国艺术家所借鉴。
在文学方面,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读者的重要精神食粮。
同时,中国文学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如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等。
5.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渗透到中国。
例如,西方的餐饮文化、服饰风格、节日庆典等在中国日益流行。
同时,西方的消费观念、人权观念、平等观念等也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借鉴1.教育制度西方的教育制度具有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特点。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探索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探索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26135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c.png)
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探索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这座宏大的园林以其精致的设计、完美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以及其中融入的西方文化元素,从而展示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
第一部分:圆明园的园林设计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达350公顷,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其设计决定了园林风格独特、布局优雅的特点。
圆明园的概念构思源自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但其设计师却吸取了西方建筑和园林的元素,将中西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圆明园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设计原则。
在园林的布局上,圆明园采用了“一个主轴、两侧对称”的设计手法,主轴由中、前、后三个部分构成,形成了一条直线穿越整个园林,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感觉。
此外,园林内的建筑、山水、花草等也都遵循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理念,注重自然与人为的统一,以及动静结合的原则。
其次,圆明园吸纳了西方园林的设计元素。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园林内出现了一系列新颖的西式建筑,如西洋楼、翻山堆木等。
这些西方建筑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形式和风格,还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同时,从园林的微观设计上,圆明园的西路和东路设计采用了西式的对称和轴线布局,更加凸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
第二部分:园林设计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时期的重要体现。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明园的设计正是对这种影响的一种有力回应。
首先,圆明园的园林设计中体现了对西方建筑和园林的借鉴。
西方建筑以其雄伟、精致的风格在园林中得到了展现。
这些西方建筑的引入不仅满足了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需要,也为中国传统园林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从而使得圆明园既保持了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精髓。
其次,圆明园的园林设计还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审美理念上的交流与融合。
西方现代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西方现代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878f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7.png)
西方现代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现代美术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20世纪初,随着艺术的逐渐解放,西方现代美术开始崛起,而它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同样,它也开始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产生影响。
在中国,西方现代美术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带来了许多新思潮和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方现代美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与背景20世纪初,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文化和知识。
在这个大背景下,西方现代美术也开始传入中国。
作为开放与自由的象征,现代美术很快成为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新艺术,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积极分子和艺术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1920年代初,许多年轻的艺术家被西方现代美术的新思潮和艺术语言所吸引,他们创立了各种艺术团体和展览活动,开始探索一条中国现代美术的道路。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22年的“北京画会”、1924年的“上海中华艺术团体”、1926年的“南京塑造师范学校”等。
在这些图案中,许多艺术家开始学习西方现代美术的不同风格,如印象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甚至开始追求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艺术。
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所接触到的西方艺术家主要有法国画家塞尚、高更、毕加索,以及俄国的马蒂斯和库尔贝等人。
二、西方现代美术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影响西方现代美术传播到中国之后,一些中国艺术家开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开始研究与借鉴。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现代美术的不同流派和风格开始对中国各地的艺术家产生影响。
其中,对中国现代美术影响最为深远的无疑是法国印象派和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
1.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现代美术一种非常重要的流派,它鼓励艺术家放弃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以令人愉悦的色彩呈现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
在中国,印象派风格的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
当时,一些艺术家开始学习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尤其是塞尚作品的风格和立体感。
近代集美学村“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研究
![近代集美学村“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e1f5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8.png)
近代集美学村“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研究【摘要】近代集美学村以其独特的南洋风格嘉庚建筑而闻名。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入手,探讨了集美学村的历史背景,南洋风格的特点以及嘉庚建筑的典型特征。
通过分析南洋风格在集美学村的应用和研究方法,揭示了南洋风格对集美学村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南洋风格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为集美学村增添了独特魅力,也为中国传统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在研究中将继续深入挖掘南洋风格的价值和影响,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集美学村、南洋风格、嘉庚建筑、历史背景、特点、典型特征、应用、研究方法、影响、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集美学村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摇篮。
近年来,集美学村以其独特的南洋风格建筑而备受瞩目。
南洋风格建筑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亚地区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热带风情。
而在集美学村,这种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该地区独特的文化象征。
1.2 研究意义研究近代集美学村“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南洋风格是20世纪初嘉庚先生在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创造出的一种独特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南洋风格在集美学村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嘉庚先生对建筑风格的创新和追求。
集美学村作为闽南地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群体,南洋风格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承先启后的作用。
研究南洋风格在集美学村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其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价值和影响,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南洋风格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
加深对南洋风格的理解,有利于推动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研究近代集美学村“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集美学村的历史背景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一个融合了东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群。
欧洲文艺复兴对艺术与文化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对艺术与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76455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6.png)
欧洲文艺复兴对艺术与文化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运动,它从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并在15至17世纪逐渐扩展至整个欧洲。
这场运动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当时的艺术风格与形式,也对现代艺术与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以下将从艺术和文化两个方面详细探讨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一、艺术1. 艺术风格的变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艺术的研究与推崇导致了艺术风格的变革。
文艺复兴艺术家追求真实主义与人文主义,将个体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逼真立体,注重光影与透视的运用,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2. 人体艺术的重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与研究人体艺术。
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研究,艺术家们能够更准确地描绘人体,使其具备更强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力。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 创作题材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仍然是艺术的主要内容,但是与中世纪相比,艺术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人物的表情与情感的表达。
此外,他们还开始追求世俗主题的描绘,对自然景观与日常生活进行艺术创作,这丰富了艺术的题材与内涵。
4. 艺术品制作工艺的提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不仅注重作品的内容,也将制作工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们尝试着使用新的材料并改进绘画技法,从而使艺术品更加持久耐看。
这种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成为后来艺术家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二、文化1. 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
人们开始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研究与欣赏,并强调人的自由、尊严与价值。
这种思想对于欧洲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加速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大量的书籍开始面向大众出版,知识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富裕阶层,普通人也能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这对于整个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研究更加深入,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可编辑)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4ad3217927d3240c8447efc6.png)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95专d63密级分类号UDC:单位代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学位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H向郑兴群033学号:001指导教师姓名:廑盘苤塑筮主壹签些盟垫盘堂申请学位级别:墅±―――学科.专业名称:查盐盘堂墨遮盔研究方向:塞墨鱼室内遮盐生壹盐些盘垫盘堂――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一答辩委员会主席2006年6月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摘要设计作为人类生存方式在原始社会就己存在,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基于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为大众需要而设计的设计思潮。
现代设计思潮流派纷呈,风格多样。
本论文主要通过以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后的各种设计运动,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流派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为借鉴,详细阐述现代设计思潮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通过比较、对照不同时期设计思潮与家具设计的特点,来分析归纳现代设计对现代家具的影响。
同时将现代家具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多元化四个时期。
在现代设计前期,家具设计由于受当时设计思潮的影响,在造型上力求简洁自然,强调装饰,反对抄袭。
在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家具设计受现代设计思潮的影响导致设计观念的转变、“机器美学”观的认可、新的生产方式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计的更理性化、科学化等方面。
在现代设计成熟时7期,现代设计对家具设计的影响主要是设计理论的成熟促进了各国各具特色的家具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多元化时期,不同设计思潮影响下,家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途径,一种是“重理”的“功能主义”家具,另一种是重“性”的“形式”主义家具。
总之,现代设计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主要体现在:设计观、造型观、装饰观、材料观、生产观、审美观、科学观,同时现代家具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的互动的,家具设计时刻起到推动或促进现代设计作用,并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研究西方设计思潮对家具设计的影响,来更好地分析现代设计和家具设计的发展历程,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另一方面中国家具业通过借鉴西方现代设计来设计出蕴涵本民族文化的现代家具,使现代中式家具重放光芒。
装饰主义,现代主义与招贴的发展
![装饰主义,现代主义与招贴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3831e09b89680203d825ad.png)
• Captain Duncan
• Battleship Potemkin
• The Idol of the Public
• Ninich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四 荷兰风格派
• 20世纪初叶,荷兰画家,作家设计师凡· 杜 斯堡创立风格派并主编了《风格》杂志。 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 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 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 Suprematism 1915
• Suprematism 1915
• 利西茨基 El Markovich Lissitzky 。 (1890—1940)
• 俄国画家 、建筑师、视觉传达设计师,构 成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探索在抽象 几何形态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形态和 结构秩序,注重画面中纯粹几何形的各种 变化位置移动、穿插方向及其组合排列所 产生的空间关系和力场,追求平面塑造三 度空间的形式结构。他在图形、字体、透 视、摄影、暗房特技等方面深有研究。
• 该学派提出了导向性的教育思想,即现代 设计要与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结台,设计 要为人民服务。强调艺术应该面向生活, 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收进来,体现综合性。 • 包豪斯的设计强调功能主义的思想,影晌 了后来的产品设计、视觉设计、服装设计, 更深刻地影晌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
• Exhibi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Swiss Graphic Designers
• 保尔· 考林 Paul Colin
PAUL COLIN
• Paul Colin Copyright ADAGP France-2008
• 明德 奥地利著名设计师
• 常用的几何图案包括有阳光放射型 (sunbursis)、闪电型(lightning zuggyrates)、曲折型、重叠箭头型 (chevrons)、星星闪烁型(starbursts)、 阿兹台克放射型(Aztec-shape Plinths)、 埃及金字塔型等等。
摄影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研究
![摄影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93b92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e.png)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巩固片段阅读(2021年版)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所以生前的必需品必得件件具备,自然金钱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断出_____A: 古人一定非常重视金钱B: 古人会给死者一些金钱C: 古人墓中可能留有金钱D: 死者的金钱应全部陪葬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文段对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进行了解释,即生前的必需品在死后也要陪葬下墓,金钱不可或缺,由此可推断出古人墓中可能留有金钱,故正确答案为C。
A项表述错误,原文段中提到金钱时是“不可或缺”即必不可少的,而不是“非常重视”的意思,故排除;文段说的陪葬,B项的内容偏离题意,也排除;D项“全部”二字过于绝对,与文意不符,故也排除。
2、单选题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
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
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试问,教育部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是_____A: 各种形式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B: 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C: 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D: 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属于分-总结构,材料首先描述了“补习班”的现状,由此引出地方教育部的纵容,进而质问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
材料由“补习班”层层推进,最终落脚点指向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最后一句反问进行总结。
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A项只是描述现象;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且”补习班“现象不仅是应试教育的折射;D项没有抓住根本,材料的最终指向是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而非地方教育部。
《2024年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范文
![《2024年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1eaf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a.png)
《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篇一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一、引言老上海,一个充满繁华与浪漫的城市,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时装风格。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上海的时装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时期老上海时装的风格、特点、影响及历史价值。
二、老上海时装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910-1920s)在20世纪初的上海,西方的时尚文化逐渐渗透到东方。
这一时期的时装风格受到西方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以腰身、轮廓为主的造型。
材质上,丝绸、棉麻等传统面料被广泛运用。
同时,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的设计风格也受到追捧。
此外,这一时期的时装还融合了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上海风格。
三、老上海时装的繁荣与多元风格(1920s-1930s)随着上海的繁荣发展,时装业也迎来了繁荣期。
这一时期的时装风格更加多元,既有西方的经典款式,也有东方传统的元素。
例如,旗袍作为典型的东方服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改良。
同时,西方的连衣裙、短裙等款式也受到了上海女性的喜爱。
此外,这一时期的时装还注重细节设计,如刺绣、蕾丝等元素被广泛运用。
四、老上海时装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老上海时装不仅具有时尚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
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图案设计,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同时,老上海时装也是当时社会风尚的体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此外,老上海时装还对后来的中国时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灵感与借鉴。
五、老上海时装的工艺与传承老上海时装的制作工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
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
此外,老上海时装的传承也十分重要。
尽管现代社会时尚变化迅速,但老上海时装的经典元素仍然被广泛应用。
设计师们从中汲取灵感,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时装风格。
六、老上海时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老上海时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它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与审美观念。
当代游戏设计对经典艺术的借鉴与扩展——以《纪念碑谷》为研究个案
![当代游戏设计对经典艺术的借鉴与扩展——以《纪念碑谷》为研究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3e2c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3.png)
当代游戏设计对经典艺术的借鉴与扩展——以《纪念碑谷》为研究个案陈栋桦【摘要】《纪念碑谷》作为近年最受欢迎的益智解密类游戏,在游戏创意设计方面有突出表现.通过分析该游戏对埃舍尔艺术作品视错觉、数理几何美学和深层意义等方面的借鉴和应用,并对游戏独特的效果呈现和创意拓展进行解析,探讨游戏美术设计创作方法,并肯定游戏内涵思想的重要作用,为游戏产品品质的提高带来有实践意义的参考.【期刊名称】《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游戏设计;埃舍尔艺术;借鉴;扩展【作者】陈栋桦【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暨福建省高校动漫游戏应用文科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在题材选择、游戏世界观建立、音乐设计和美术设计等方面,游戏对包括经典文学、音乐与绘画作品在内的经典艺术的借鉴由来已久,特别是历史题材的游戏,如《三国志》、《帝国时代》等。
《纪念碑谷(Monument)》是2014年度苹果设计奖获奖作品,并获App Store精选榜单中国区iPad年度最佳游戏荣誉。
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出色,不仅对埃舍尔绘画作品进行深入地展现,而且对其作出独特的衍生与拓展。
《纪念碑谷》构建出的单纯唯美的画面和玄妙的数理世界,并迅速征服受众。
即便在不做广告营销和坚持付费下载的情况下,该游戏也能依靠自身的品质和魅力数周内登上App付费应用榜的冠军宝座。
该游戏的成功,上世纪一位著名艺术家功不可没。
他就是荷兰影响力仅次于梵高的一位国宝级艺术家——埃舍尔。
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和梵高一样,以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闻名世界。
但和梵高率性热烈的风格差异极大的是,埃舍尔以理性科学思维和几何数理的形象表现见长。
他强烈的艺术风格不仅是他蜚声艺术界,更在科学界广富盛名。
《纪念碑谷》的创意灵感正是来自他的作品。
浅论民国时期图案学研究的学术特征
![浅论民国时期图案学研究的学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cd93e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f.png)
浅论民国时期图案学研究的学术特征①姚政邑(北方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 100144)何 洁(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 ]民国时期的图案学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影响,时代背景、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反映了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入中国后的初始状态,图案学术研究呈现出学者身份多样、研究方法单一、成果应用多元的学术特征。
尽管图案学致力于发展现代工业制品的努力并未完全得以实现,但却是中国设计史上宝贵的学术探索经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关键词 ]民国时期;图案学;图案研究;学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2-0159-05收稿日期:2020-12-09作者简介:姚政邑(1981-),男,重庆人,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告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广告理论与视觉传达设计。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民国设计艺术实践研究1912-1949”(15AG005)阶段性成果。
“图案”并非我国汉语系统里的固有词语。
图案一词在1893年由日本人纳富介次郎(のうとみかいじろう,1844-1918)参加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时首次采用,用以指代西方Design 的意义,并在时任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校长手岛精一(てじませいいち,1850-1918)的推动下,广为日本社会所接受。
20世纪初,“图案”一词经由中国留日学生传入我国。
与“图案”一词同时传入中国的还有“意匠”“美术工艺”“考案”“设计”等描述现代设计的日本汉字。
中国人本来并不太清楚英文Design 内涵,“图案”等众多事关现代设计词语的传入又加剧了我国理解和表达西方现代设计意义的困难。
在陈之佛、雷圭元、林俊德、庞薰琹、姜丹书等图案学者的努力下,“图案”一词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当时工业制品“实用与美”问题的理论概括。
姜书竹认为:“图案就是考究形、色、模样三要素,以美的意识为基础,以装饰、制作为目的,使适合于物体,令人起美感的,刻意求工的意匠描出”,[1]这个对“图案”的理解在民国时期较为具有代表性。
原始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权威资料]
![原始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4362e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7a.png)
原始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与借鉴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现代艺术家对原始艺术的发现不是一件偶然的、孤立的事件。
它有着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复,最终出现了整体的风格和性质。
在半个多世纪的过程中,现代艺术家领会了很多样式的原始艺术,利用原始艺术展现了现代艺术中隐含的原始冲动。
一般情况下,学术界对艺术与社会两者在名称和用法上相为呼应,例如部族艺术、土著艺术、民族学艺术及人类学艺术等。
关于“原始艺术”的概念,除了欧洲艺术史上曾将解释为欧洲各国绘画与雕塑发展史的早期阶段外,史学家们通常把“原始艺术”解释为存在于非洲黑人、澳洲、太平洋地区土著的艺术,及某些在美洲、亚洲及印度尼西亚的艺术形式;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原始艺术”是指远古人类所创造的艺术,比如非洲黑人、大洋洲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其他族群的艺术。
按照这个说法,原始艺术的基本范围是指西欧和东方文明圈外的诸多地区,但欧洲的农民艺术和中国的民间美术也都带有很多原始成分,故而宽泛地讲,“原始艺术”应解释为产生自原始社会人们手中的艺术。
原始主义与原始主义艺术“原始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创造的词汇,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遍及欧美的影响许多现代艺术家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原始主义”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某种有“原始”倾向的艺术创作态度与艺术风格,因为它不能固定或代表任何艺术史上的时代和派别,所以很难把它归纳出一种独有的特征。
综观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部族社会的原始艺术(过去或现在)、民间艺术、儿童艺术、朴素艺术(稚拙艺术),都能从中发现类似的风格或特质。
“原始主义艺术”亦可被归类于原始艺术的范畴,内容包含两种族群的艺术活动,一种是生活在20世纪原始部落所创造的,如非洲人、北非爱斯基摩人和台湾高山原住民的艺术;另一种则是生活于现代文明中现代原始艺术,例如法国卢梭的稚拙派艺术,美国的摩西祖母、陕北的库淑兰、台湾的洪通和林渊等人的朴素艺术;此外,现代民俗艺术也包含很大的原始成分,比如中国的民间美术,也可归入原始主义艺术之中。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6a4a4d433d4b14e85246837.png)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内容摘要:重新认识包豪斯精神对于当前设计领域的意义。
包豪斯敏感于时代变化,发展适合机器生产的新方法,以设计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在改革过程中,逐渐清晰现代设计的发展目标: 坚决接受机器生产,专注利用现代材料,探索适宜现代制作手段、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这种敏感的社会关照态度和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决心,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设计界至关重要。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敢于体现某个特定程序原则的艺术学院。
包豪斯提倡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任何风格,系统或教条,而是要建立创造性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其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合成,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某种方向,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包豪斯;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现代设计;装饰;中国设计教育。
纵贯包豪斯的发展,其原则性: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确立了我们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
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
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
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
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2e0e1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范文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开始迎来生机蓬勃的春天,中国也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设计教育国家,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了中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篇一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中国画线条探究艺术设计系毕业论文内容现代艺术设计更加重视功能性和技术,注重写实的表现手法,从而造成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和神韵形态的缺失。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画的线条能够极大的弥补现代艺术设计的不足和缺失。
一、中国画的线条特点中国画擅于用线来表现画中内容,其形式丰富、运用灵活。
在中国画中,运用线的形式来描绘山水的绘画手法被称为“皴法”,国画艺术家会为线条的表现方式命名,由此可见线条的运用在中国画之中的重要地位。
1.复杂与简单相互呼应国画在线条的运用上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
绘画者需要特别重注意主体线条和背景线条的排列关系,注重前后两者的相互呼应。
使整个画面在线条的繁简结合下看起来稀疏有致、张弛有度。
2.柔软与坚硬共同施展从视觉感受方面而言,国画也尤为重视线条的柔软与坚硬。
流畅的线条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国画的水平,在画中合理的将线条软硬结合,能够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美感。
例如,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艺术家顾恺之,在他的著作《洛神赋》之中,顾恺之将线条的软硬共同施展,整幅画笔劲古朴,其线条运用仿佛春蚕吐丝,软硬均匀,运用巧妙。
3.粗细交错相间合理运用粗细线条,使背景和主体物既能清晰的划分开,又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促进整个画面的和谐与生动。
4.虚实变幻结合指的是线条的时有时无。
留白是国画常用的一种绘画技巧,国画的绘画者不仅会在整个画面中采用留白的手法,还会在线条的运用上采用这种手法。
使画面虚实结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二、中国画线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在经济飞速发现的当今社会,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发展和壮大,并且不断的将中国艺术文化融入其中。
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d9587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a.png)
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摘要: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是一项关注当代艺术和手工艺结合的研究。
本论文旨在探讨现代设计理念如何融入工艺美术领域,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分析其影响。
研究发现,现代设计理念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可持续性,这些特点与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通过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工艺美术,创作者能够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作品,同时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启发工艺美术创作者在其创作中采纳现代设计理念,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念、工艺美术、创作、功能性、简洁性、可持续性、艺术性引言: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代表着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审美之间的精妙交汇。
随着时代的演进,艺术家和设计师越来越意识到将功能性、简洁性和可持续性引入工艺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激动人心的主题,通过实际案例呈现现代设计理念在工艺美术中的应用,旨在启发读者思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以及如何在工艺美术领域创造出更具创新和实用性的作品。
在这个不断演变的艺术领域中,我们迎来了新的创造机会和挑战。
一、现代设计理念与工艺美术的交汇点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美术的交汇点代表了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在当今世界中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这个交汇点源于对传统手工艺和当代审美的共同关注,以及对功能性、简洁性和可持续性的新要求。
在这个篇幅有限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探讨现代设计理念如何在工艺美术中发挥作用。
1、现代设计理念与工艺美术的交汇点在于它们都强调创作中的功能性。
工艺美术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产品或作品的实际使用价值。
现代设计理念也强调功能性,但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一共同关注点促使工艺美术创作者在设计中考虑用户需求、舒适性和实用性,以创造更具价值的作品。
2、简洁性是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美术交汇的关键元素之一。
现代设计追求简单而精致的设计,强调清晰的线条和形状。
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影响与借鉴
![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影响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252f6e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8.png)
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影响与借鉴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史中,日本浮世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以生动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种艺术形式在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对后来的西方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浮世绘对西方印象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印象派艺术家们受到了浮世绘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手法的启发,开始追求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及对瞬间印象的捕捉。
例如,著名的法国画家克洛德·莫奈就深受浮世绘的影响,他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浮世绘的色彩层次和快速的笔触,创造出了独特的光影效果。
同时,印象派艺术家们也借鉴了浮世绘的主题选择,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作为创作的对象,展现了对现实的独特观察和表达。
其次,日本浮世绘对西方装饰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浮世绘的细腻和精致的线条、花鸟虫鱼的描绘以及对细节的关注,都为西方艺术家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作方向。
在19世纪末的欧洲,装饰艺术开始流行,艺术家们开始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们从浮世绘中汲取灵感,将日本的装饰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借鉴和融合使得西方装饰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此外,日本浮世绘还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浮世绘的平面构图和简洁的形式语言,使得艺术家们开始反思传统的透视法和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平面和空间的关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几何化。
例如,著名的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受到浮世绘的影响,他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浮世绘的平面构图和明快的色彩,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总的来说,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与借鉴作用。
它对西方印象派的形成、装饰艺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浮世绘的色彩运用、构图手法以及对细节的关注,都为西方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