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70e82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7.png)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有关牙周病的知识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学已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牙周疾病基本和扩展性教学内容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加深对牙周病学基本理论和临床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牙周病学》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计划的拟定、治疗方法、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等。
牙周疾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非常高。
口腔医学专业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要点,在繁忙的工作中才能规范操作。
4.课程作用:通过《牙周病学》的教学,掌握口腔牙龈炎和牙周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牙周病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牙周炎课件-2024鲜版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牙周炎课件-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89b4a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c.png)
2024/3/27
8
分类方法及各类特点介绍
慢性牙周炎
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病程较长,症 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 出血、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如糖尿病型牙周炎、掌跖角化-牙周破 坏综合征等,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 相关。
侵袭性牙周炎
一种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牙周炎,病程 进展迅速,早期即出现牙齿松动和移 位。
2024/3/27
24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辅助工具推荐
牙线使用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使用时将牙线轻轻压入牙缝,紧贴牙面上下 滑动,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龈。
漱口水选择
选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漱口水,可以在刷牙后使用,每次含漱1-2分钟,有助于抑制口腔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
危险因素
吸烟、精神压力、遗传因素、免 疫系统异常等均可增加患牙周病 的风险。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2024/3/27
临床表现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红肿、疼痛,牙齿松动、 移位,咀嚼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牙周脓肿、牙齿脱落等并 发症。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口腔检查(如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 等)以及X线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牙周病的诊断 。同时,还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对 口腔健康的影响。
对于牙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 导,加强口腔清洁和护理。
牙齿敏感处理
对于牙齿敏感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或激光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同时,建议患者使用抗 过敏牙膏和软毛牙刷进行口腔清洁。
牙槽骨吸收处理
对于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植骨术或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方法进行修复。同时,应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保健指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
口腔牙周病学总结
![口腔牙周病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941959be1e650e52ea99aa.png)
第一章绪论1.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口腔医学中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specialt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
2.牙周病学(periodontics):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3.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4.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5.牙周炎(periodontitis):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牙龈炎:特点:a 局限于牙龈 b 原因明确,疗效良好 c 病变可逆重要性:a 极普遍70%~90%,治疗工作量大B 易复发,但可预防C 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牙周炎年轻人应重视牙龈炎及时治疗。
牙周炎:特点:a 侵犯和破坏深层牙周组织B 患病率高,不易早期发现C 病变可停止,不能完全恢复重要性:a 多个牙受累,成人拔牙首位因素B 疗程长,保持疗效困难C 老龄社会中,患病率增高D 影响功能、美观、生活质量F 可能会成为某些全身疾病诱因早诊断,早治疗。
6.治疗原则:A 牙体和牙列的修复工作、正畸治疗、种植牙、牙颌面手术等均应该在原有的牙周病变得到控制并保持健康状态的基础上方可进行。
B 设计和操作应保护牙周组织,决不可伤害之。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
(合称牙周支持组织)2.牙龈(gingiva):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咀嚼黏膜,有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组成,包括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三部分组成。
3.游离龈(free gingiva),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称龈沟(gingival crevice)。
4.临床健康的牙龈龈沟组织学深度平均为1.8mm,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fc41c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c.png)
牙周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习 惯、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 。
牙周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牙周病临床表现包括牙龈红肿 、出血、牙齿松动等。诊断方 法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
牙周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牙周病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牙菌 斑、控制感染、恢复牙周组织 功能等。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 疗(如口腔卫生指导、洁治、 刮治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 疗等。
牙周炎症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引发全身性感染。
05
现代科技在牙周病学中 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
数字化成像技术
如CBCT、口腔内扫描仪等,提供 高精度、三维的牙周组织影像, 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牙周手术,提 高手术精度和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和恢复时间。
新型治疗方法和技术展望
1 2 3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具有抗炎、杀菌、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 作用,可望成为牙周病治疗的新手段。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具有促进牙 周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为牙周病治疗提供了 新的思路。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牙周组 织再生和修复提供了可能,未来可望应用于临床 。
生长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
03
应用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物质等,调控牙周组织再生和修复过
程。
人工智能在牙周病学中前景展望
智能诊断和治疗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智能化的牙周病诊断和治疗,
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患者管理和随访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管 理和随访,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
口腔牙周病学
![口腔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76b191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1.png)
口腔牙周病学口腔牙周病学,也被称为牙周病学,是牙科学中研究和治疗口腔牙周组织疾病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种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病等。
本文将讨论牙周病的原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的过度聚集和牙齿周围软组织对细菌成分过敏反应。
当牙齿表面的细菌聚集形成牙菌斑,并逐渐矿化为牙石时,会引起牙龈发炎,进而造成牙周炎和牙周病。
此外,吸烟、压力、饮食不良和遗传因素也与牙周病的发生有关。
牙周病的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
早期的牙周病可能没有症状,但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龈肿胀、红斑、出血和口臭等症状。
牙齿松动、牙缝扩大和牙石形成也是牙周病的常见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可能导致牙齿脱落和颌骨吸收。
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牙龈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清除牙菌斑和牙石,消除牙周炎症,刺激受损组织再生。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病,如牙齿松动、牙周囊肿和骨组织破坏等。
手术治疗包括牙周组织移植、牙周病外科和牙槽骨整复术等。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2次,每次2分钟,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齿之间的区域。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帮助防止龋齿的形成。
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也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举措。
此外,戒烟、均衡饮食和减少日常压力也有助于牙周病的预防。
总之,口腔牙周病学是研究和治疗口腔牙周组织疾病的重要学科。
牙周病的发生与牙菌斑的过度聚集和牙周组织对细菌成分过敏反应密切相关。
牙周病的症状可能从轻微到严重,包括牙龈肿胀、出血和牙齿松动等。
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洗牙检查。
通过综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牙周病。
牙周病学一些名解
![牙周病学一些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7630163169a4517723a363.png)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另一名称periodontics是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学科。
牙周病:特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
牙龈: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由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组成生物学宽度:龈沟底与牙槽嵴顶的恒定距离称生物学宽度,约2mm游离龈:又称边缘龈,呈圆领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膜龈联合: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黏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称膜龈联合。
龈谷: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的部位称为龈谷。
沟内上皮:也称龈沟上皮,为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结合上皮:呈圈领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
当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他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于牙釉质相附着,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亦称为上皮性附着。
附着丧失:当有牙周袋形成时,探针深度超过3mm,而且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发生附着丧失主动萌出:牙向牙合面方向运动。
被动萌出:由于牙龈缘的根向移位使临床牙冠延长。
CEJ:釉牙骨质界,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
口腔正常菌群(固有菌群):寄生在口腔中的细菌,能产生营养功能,他们一般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称之为口腔正常菌群或固有菌群。
牙周致病菌:在个性牙周病的病损区,常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菌,他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LTX:白细胞毒素,Aa产生的外毒素,可损伤牙龈内及外周血中的多行核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使白细胞死亡,释放溶血酶,进一步破坏牙周组织软垢:为疏松的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粘的沉积物,通常沉积在牙面的颈1/3区域,或在牙邻面及错位牙不易清洁的区域,不需涂布显示剂肉眼可见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d993e6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3.png)
牙周炎的病因和病理
通过口腔检查、X线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判断牙周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诊断
以消除炎症、控制感染、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目标,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洁治、刮治、调整咬合、药物治疗等。
牙龈炎的诊断通常通过口腔检查和牙周探针来进行。口腔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龈的颜色、质地和出血情况,而牙周探针则可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和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间隙。
诊断
治疗牙龈炎的方法包括口腔卫生指导、牙石清除(洁治)和局部药物治疗。口腔卫生指导包括教患者如何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牙石清除是通过手工或超声波设备去除牙齿和牙龈上的牙石。局部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菌药物或其他减轻炎症的药物。如果牙龈炎严重或慢性化,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治疗,如牙龈切除术或牙周刮治术。
牙龈炎与牙周炎
研究如何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生物材料等的研究和应用。
牙周组织再生
研究牙周微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以及与牙周疾病的关系,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牙周微生物学
研究牙槽骨吸收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促进牙槽骨再生的方法,为解决牙周组织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治疗
牙龈炎的诊断和治疗
03
牙周炎
牙周炎
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涉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和吸收。
分类
根据病程和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
牙周炎的定义和分类
病因
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等局部刺激因素,以及遗传、吸烟、糖尿病等全身因素。
病理
科目牙周病学
![科目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d2253401804d2b160b4ec069.png)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案讲稿科目:牙周病学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授课内容:第五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授课时数:100分钟【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的内容;2、掌握正常牙龈和牙龈炎的不同表现;3、掌握牙周袋形成的机制及龈袋与牙周袋的区别;4、掌握牙槽骨破坏的机制、病理、形式及临床表现;5、了解牙齿松动和移位的原因;6、了解牙周病的活动性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1、牙龈炎症的临床表现;2、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的机制及表现。
【教学难点】牙周袋和牙槽骨破坏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激光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一、引言:在座的自己是否患有牙周病?在我们了解牙周病的表现后就会有答案。
牙周病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源: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阿米巴原虫等。
(5’)牙周病的症状―牙周组织-病因-病理表现的关系。
(5’)(一)、二、牙周病的主要症状:Ø牙龈炎症Ø牙周袋形成Ø牙槽骨吸收Ø牙齿松动、移位(5’)牙龈炎症:正常牙龈的色、形、质;(多媒体彩图)(5’)牙龈炎症色、形、质的改变与治疗效果比较;(多媒体彩图)(15’)龈沟深度、牙周探诊(PD)与CEJ的关系。
(多媒体图)(5’)(二)、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龈袋—CEJ—AL的关系:(多媒体图)(10’)牙周袋的组成、类型和牙槽骨的关系:(10’)(三)、牙槽骨吸收破坏的机制:(10’)牙槽骨吸收的方式、程度与骨下袋的类型:(多媒体彩图)(10’)四)、保持正常牙位的因素:(5’)牙齿移位松动的原因:(5’)三、牙周病的活动性:(5’)四、小结:(5’)【思考题】对照牙周病的症状,请每位同学检查自己是否患有牙周病?【课后记】。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7cd5d1679e31433238689333.png)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牙周病学牙周疾病的病因学始动因子--牙茵斑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由细菌和基质组成。
牙茵斑生物膜紧密附着、抵抗杀灭、营造合适的微环境。
获得性膜的形成细菌的黏附和聚集菌斑的成熟12小时可被菌斑染色剂着色,9天形成生态群体,10-30天成熟达高峰。
细菌附着紧密,难以清除抵抗力强,耐受干燥,屏障作用,影响宿主防御成分或药物渗入。
始动因子--牙茵斑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实验性龈炎的发生与菌斑堆积的情况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有效;动物实验研究;宿主免疫反应。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菌斑分类接触组织优势菌致病性龈上菌斑釉质或龈缘处牙骨质G+需氧菌和兼性菌龋病、龈炎、龈上牙石附着性龈下菌斑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G+兼性菌和厌氧菌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非附着性龈下菌斑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G-厌氧菌和能动菌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进展前沿慢性龈炎:放线菌。
妊娠期龈炎:中间普氏菌(Pi)。
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Pi)、齿垢密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福赛坦氏菌(Tf)。
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聚集杆菌(Aa)。
标黄为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1.伴放线聚集杆菌(Aa)革兰氏阴性降低宿主抵抗力;骨吸收作用;组织破坏作用。
2.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公认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菌具有附着和凝聚的有关因子,使细菌能附着于宿主组织细胞——细菌致病先决条件。
抵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侵入牙龈上皮细胞。
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
3.福赛坦氏菌(Tf)革兰氏阴性梭形球杆菌常在重症牙周炎附着丧失处的龈下菌斑中检出,吸烟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
它能产生大量的毒性产物和酶,如吲哚和胰蛋白酶样酶等,导致组织损伤。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概论
![口腔医学牙周病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bca0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2.png)
目录
• 牙周病学简介 • 牙周病的病因与病理 • 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 • 牙周病的预防与保健 • 牙周病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牙周病学简介
牙周病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健康、疾病和治疗。 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维护整个口腔乃至全身的健康至关重要。
牙周病发病机制研
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 牙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提 供了理论基础。
牙周病诊断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 的应用,牙周病的诊断技术得到 了显著提高,能够更早、更准确 地发现牙周病。
牙周病治疗方法
除了传统的机械治疗外,药物治 疗、激光治疗和再生治疗等新型 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提高了牙周病的治疗效 果。
牙周病的未来展望
1 2
预防与控制
未来将更加注重牙周病的预防与控制,通过普及 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意识,降低牙周病 的发病率。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牙周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 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3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关系的研究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探 索牙周病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潜在影响。
牙周病的病理过程
初期病变
牙龈炎症,血管扩张,轻度水肿。
中期病变
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炎症,牙齿松动。
晚期病变
牙周袋形成,牙齿脱落。
牙周病的病理变化
01
02
03
牙龈炎症
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等。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的硬度和高度降低, 牙齿松动。
牙周膜炎症
口腔牙周病学
![口腔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67d2bd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b.png)
口腔牙周病学口腔牙周病学是牙医学中研究和治疗牙周组织疾病的学科,是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口腔牙周病学的概念、分类、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1. 口腔牙周病学的定义口腔牙周病学是研究口腔牙周组织病变(如牙龈炎、牙周炎等)的学科。
它包括牙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口腔牙周病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牙周病,维护人们口腔健康。
2. 牙周病的分类牙周病根据疾病程度和牙周组织的受累程度,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种不同类型。
牙龈炎是牙周病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肿胀和牙龈退缩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龈炎可以演变为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周病的进阶阶段,炎症扩展到牙周深层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甚至引起牙槽骨吸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3. 牙周病的病因牙周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最主要的病因是牙菌斑的积聚和牙石的形成。
牙菌斑是一种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组成,它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牙龈间隙中,不断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刺激牙周组织发炎。
牙石则是牙菌斑的矿化产物,固着在牙齿上,难以自行清除,使得牙周炎症加剧。
除了牙菌斑和牙石,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牙周病的发生,如吸烟、压力、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和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
对于易患牙周病的人群和高危因素的存在者,需要更加重视口腔卫生和定期检查。
4. 牙周病的诊断牙周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口腔检查和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
牙医会观察牙龈的颜色、形状、出血情况和牙结石的存在情况,检查牙齿的松动程度和牙周袋的深度。
此外,X光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也可以用于诊断牙周病的程度和病变的性质。
5.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牙周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炎症、消除病因和恢复口腔健康。
牙科医生通常会采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牙和局部抗菌治疗。
科目牙周病学
![科目牙周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5d7715a45177232f60a2f7.png)
科目:牙周病学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授课内容:第十二章牙周基础治疗第十三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第十四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授课时数:350分钟【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牙周基础治疗的内容及地位;2、了解牙周基础治疗的作用及重要性;3、了解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松牙固定的方法;5、掌握牙周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适应症。
6、掌握牙周手术治疗的优势、目的、原则、时机;7、了解牙周手术治疗的方式和种类;8、掌握牙周翻瓣术的适应症和要点;【教学重点】1、牙周基础治疗的内容及作用;2、牙周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适应症。
3、牙周翻瓣术的适应症和要点;4、牙周手术治疗的方式和种类。
【教学难点】1、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2、牙周手术治疗的方式和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激光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一、牙周基础治疗的概念和内容:(15’)二、牙周基础治疗的目的、作用和地位:(15’)三、菌斑控制的方法及效果:(多媒体彩图)(30’)四、牙周洁治、刮治的要点及作用:(多媒体彩图)(30’)五、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法:(25’)六、松牙固定的原理和方法:(多媒体彩图)(25’)七、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方法适应症及缺点:(40’)八、牙周病的全身药物治疗(25’)九、局部药物治疗(25’)十、牙周手术治疗的优势、目的、原则和时机:(8’)十一、牙周手术的切口设计、缝合及塞治技术:(多媒体彩图)(15’)十二、牙周手术的方式和种类:(多媒体彩图)(16’)十三、牙周翻瓣术的适应症及要点:(多媒体彩图)(16’)十四、牙龈增生和牙龈退缩手术:(多媒体彩图)(8’)十五、牙槽骨手术:(多媒体彩图)(8’)十六、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多媒体彩图)(6’)十七、生物学宽度原理与牙冠延长术:(多媒体彩图)(12’)十八、牙周组织愈合机理与GTR手术原理、方法;(多媒体彩图)(8’)十九、GTR发展状况:(4’)小结:(29’)【思考题】1、牙周基础治疗的内容及作用。
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edac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9.png)
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关于牙周病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菌斑,这是一种由食物残渣、细菌和唾液形成的粘性物质。
2. 牙周病的早期阶段: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
3. 牙周病的分类: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
牙龈病:仅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
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4. 牙周病的治疗原则:
A. 牙体和牙列的修复工作、正畸治疗、种植牙等。
5.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理特性。
6. 牙周微生物学:研究牙周病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包括牙菌斑的构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在牙周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 牙周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牙周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
8. 牙周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教育、定期口腔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等。
9.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等疾病存在一定关联。
10.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洁治、刮治、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总结,可以了解到牙周病学的基本概念、病因、分类、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33ccaec281e53a5902ff13.png)
4. 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 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牙冠、釉牙 骨质界或牙根上,龈沟 底(结合上皮的冠方) 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 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 2mm±.
5. 龈牙接合部(dento-
gingival junction)是指
牙龈组织借结合上皮与
牙面连接,良好地封闭
了软硬组织交界处
龈的顶部。无角化有上皮钉突
3.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龈沟上皮的根方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
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 上皮附着(epithelial
attachment):结合上皮靠基
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或牙骨
质形成的有机性附着
10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临床学科
2
第一章 绪论
4. 广义的牙周病:
泛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 牙周炎(periodontitis)
5. 狭义的牙周病:
• 破怀性牙周病(destructive periodontal diseases): 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破坏的牙周炎
7
8
❖
牙 周 病 易 发 部 位 龈 谷
9
-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1. 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 覆盖于游离龈顶端、外表面和 附着龈表面角化或不全角化的
复层鳞状上皮
2. 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
3
第一章 绪论
6.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牙周病学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授课章节:第2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授课时数:自学目的要求:掌握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教学重点:1.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应用解剖。
授课方式: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自学)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
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附着装置(attachment apparatus of the tooth)。
▊第一节牙龈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一)游离龈(free gingiva)(二)附着龈(attachen gingiva)(三)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形态和功能分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1、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2、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3、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学宽度4、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称之为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
(二)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三)牙龈的结缔组织1、牙龈的胶原纤维:龈牙纤维(dentogingivsl fibers,DGF)牙周膜纤维(dentoperiosteal fibers,DPF)环形纤维(circular bibers,CF)越隔纤维(transseptal fibers,TF)2、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3、牙龈的血液供应第二节▊牙周膜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它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牙槽动脉的分支经牙槽骨而进入牙周膜。
一、牙周膜纤维Sharpey纤维。
耐酸水解性纤维(Oxytalan)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有五组:1、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功能是将牙槽窝内牵引,并对抗侧方牙合力2、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亦称水平纤维3、斜纤维(oblique fibers)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它们可承受咀嚼压力,并将该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传递到牙槽骨上。
4、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位于根尖区,从牙骨质量放射状进入牙槽窝底部的骨内。
具有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5、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存在于多数牙各根之间,有防止多根牙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二、牙周膜的细胞成分牙周膜中有四种类型的细胞:结缔组织细胞、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与神经、血管相关的细胞。
结缔组织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三、牙周膜的基质第三节▊牙骨质一、牙骨质的结构二、釉牙骨质界三、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第四节▊牙槽骨第五节牙周组织的增龄变化第六节▊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一、上皮屏障二、吞噬细胞三、龈沟液四、唾液附: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讲稿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
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附着装置(attachment apparatus of the tooth)。
第一节牙龈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一)游离龈(free gingiva)又称边缘龈,宽约1mm,呈邻圈状包绕牙颈部。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称龈沟(gingival sulcus或gingival crevice),从牙面上分开。
在无菌动物或长期严格的菌斑控制情况下,龈沟的深度几乎为零。
健康牙龈探诊深度约为2~3mm。
(二)附着龈(attachen gingiva)与游离龈相连续,均有角化上皮,附着龈与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
附着龈缺乏粘膜下层,而由富含胶原纤维的固有层直接紧附于牙槽骨表面的骨膜上,血管较少,因此,附着龈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附着龈的表面有桔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牙龈上皮角化的程度越高,点彩越明显。
部分人甚至点彩缺如;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
(三)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龈外展隙中,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总处略凹下,称为龈谷(gingival col)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形态和功能分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1、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也称牙龈表面上皮,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和外表面,以及附着龈的表面,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以不全角化上皮多见。
2、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亦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项部,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沟内上皮有上皮钉突,但缺乏颗粒层和角化层,且常有许多细胞呈水样变性。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在沟内上皮的根方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称为结合上皮。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或牙骨质相附着。
光镜下,结合上皮由非角化复层上皮构成。
无角化层,也无上皮钉突,儿童时期其厚度仅3~4层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层数增加至10~20层,这些细胞可分为基底层和基底上层,其厚度向根方逐渐变薄,结合上皮的冠根方向长度约0.25~1.35mm。
电镜下,桥粒数目较少,结合上皮通过内侧基板和外侧基板分别与牙面和牙龈的结缔组织附着。
组织化学显示:结合上皮基底板的层粘边蛋白(laminin),它可促进上皮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4、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学宽度★骨的沉积与牙的主动萌出相伴随,当牙主动萌出或人工牵引使牙继续萌出时,牙槽嵴顶随之增高;当将牙压入牙槽窝时,牙槽嵴顶亦随之发生吸收;其结果是结合上皮附着水平与牙槽嵴的关系不变。
结合上皮的根方距牙槽顶的距离保持在1.07mm左右。
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
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
沟(袋)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龈下根面龋、牙冠和牙根折断,延长临床牙冠长度时,可以通过手术去除部分牙槽骨,手术中确定应去除的牙槽骨量,不仅应该考虑术后义齿修复所需的临床牙冠长度,正常龈沟深度以及手术本身,使手术中留下的牙槽嵴顶至临床牙冠边缘的距离足够。
5、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而连接,良好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地贴附于牙面。
鉴于此点,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称之为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
在用牙周探针探测健康的龈沟时,探针常会穿透到结合上皮内约达1/3~1/2,而不是将结合上皮从牙面剥离,致使临床探诊深度大于组织学的龈沟深度。
在进行洁治术和刮治术时,刮治器也很多容易穿透或撕裂结合上皮。
(二)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口腔龈上皮在一生中不断进行更新。
细胞有丝分裂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其周期为24小时,表现为早晨最高,傍晚最低口腔龈上皮的更新时间分别为:;牙龈上皮10~12天,腭、舌和颊部为5~6天,结合上皮1~6天,上皮更新的时间与其厚度有关。
(三)牙龈的结缔组织牙龈组织是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没有粘膜下层,其结缔组织称为固有层,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约占牙龈结缔组织中蛋白总量的60%,I型胶原构成了固有层的大部分,并使牙龈组织具有一定强度的张力。
IV型胶原束在I型胶原之间分布,并与基底膜和血管壁的IV型胶原相连续。
1、牙龈的胶原纤维:龈牙纤维(dentogingivsl fibers,DGF)牙周膜纤维(dentoperiosteal fibers,DPF)环形纤维(circular bibers,CF)越隔纤维(transseptal fibers,TF)2、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正常牙龈结缔组织中,细胞成分约占总体积的8%,而成纤维细胞约占细胞总体积的65%。
3、牙龈的血液供应是源于牙槽骨间隔的血管、牙槽骨骨膜表面的血管以及牙周膜的血管。
龈谷区则为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襻。
第二节牙周膜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它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牙槽动脉的分支经牙槽骨而进入牙周膜。
一、牙周膜纤维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由胶原构成的主纤维,主纤维呈束状排列,一端埋入牙骨质内,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从而将牙悬吊固定在牙槽窝内,主纤维的末端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部分称为Sharpey纤维。
主纤维主要由I型胶原纤维和耐酸水解性纤维(Oxytalan)组成。
胶原纤维使组织具有韧性和强度。
Oxytalan纤维分布于胶原纤维之间。
该纤维在邻近牙骨质处数量多,并与牙体长轴平行排列,有的一端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另一端在血管壁上,围绕血管形成网状,具有调节血液流量的作用,在咀嚼压力下能保持血液的通畅。
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有五组:1、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功能是将牙槽窝内牵引,并对抗侧方牙合力2、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亦称水平纤维3、斜纤维(oblique fibers)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它们可承受咀嚼压力,并将该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传递到牙槽骨上。
4、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位于根尖区,从牙骨质量放射状进入牙槽窝底部的骨内。
具有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5、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存在于多数牙各根之间,有防止多根牙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牙周膜的纤维在静止状态下略呈波纹状,互相协调,当牙承受垂直压力时,除根尖纤维外,几乎全部纤维呈紧张状态,并将此力传递至牙槽骨,可担负较大牙合力;当童根牙在受到侧向压力时,以位于牙根的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的转动中心为支点,磨牙的转动中心位于诸根之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