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牙周病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牙周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章节:第2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授课时数:自学

目的要求:

掌握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教学重点:

1.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应用解剖。

授课方式: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自学)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附着装置(attachment apparatus of the tooth)。

▊第一节牙龈

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

(一)游离龈(free gingiva)

(二)附着龈(attachen gingiva)

(三)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形态和功能分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1、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

2、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3、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学宽度

4、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称之为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二)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三)牙龈的结缔组织

1、牙龈的胶原纤维:

龈牙纤维(dentogingivsl fibers,DGF)

牙周膜纤维(dentoperiosteal fibers,DPF)

环形纤维(circular bibers,CF)

越隔纤维(transseptal fibers,TF)

2、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

3、牙龈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牙周膜

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它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牙槽动脉的分支经牙槽骨而进入牙周膜。

一、牙周膜纤维

Sharpey纤维。

耐酸水解性纤维(Oxytalan)

牙周膜主纤维束的位置有五组:

1、牙槽嵴纤维(alveolar crest fibers)功能是将牙槽窝内牵引,并对抗侧方牙合

2、横纤维(horizontal fibers)亦称水平纤维

3、斜纤维(oblique fibers)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它们可承受咀嚼压力,并将该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传递到牙槽骨上。

4、根尖纤维(apical fibers)位于根尖区,从牙骨质量放射状进入牙槽窝底部的骨内。具有固定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5、根间纤维(interradicular fibers)存在于多数牙各根之间,有防止多根牙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二、牙周膜的细胞成分

牙周膜中有四种类型的细胞:结缔组织细胞、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与神经、血管相关的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三、牙周膜的基质

第三节▊牙骨质

一、牙骨质的结构

二、釉牙骨质界

三、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增龄变化

第六节▊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一、上皮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龈沟液

四、唾液

附:

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讲稿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附着装置(attachment apparatus of the tooth)。

第一节牙龈

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

(一)游离龈(free gingiva)又称边缘龈,宽约1mm,呈邻圈状包绕牙颈部。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称龈沟(gingival sulcus或gingival crevice),从牙面上分开。在无菌动物或长期严格的菌斑控制情况下,龈沟的深度几乎为零。健康牙龈探诊深度约为2~3mm。

(二)附着龈(attachen gingiva)与游离龈相连续,均有角化上皮,附着龈与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附着龈缺乏粘膜下层,而由富含胶原纤维的固有层直接紧附于牙槽骨表面的骨膜上,血管较少,因此,附着龈呈粉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附着龈的表面有桔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牙龈上皮角化的程度越高,点彩越明显。部分人甚至点彩缺如;点彩是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三)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龈外展隙中,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总处略凹下,称为龈谷(gingival col)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形态和功能分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1、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也称牙龈表面上皮,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和外表面,以及附着龈的表面,为角化或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中以不全角化上皮多见。

2、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亦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项部,为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沟内上皮有上皮钉突,但缺乏颗粒层和角化层,且常有许多细胞呈水样变性。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在沟内上皮的根方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称为结合上皮。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或牙骨质相附着。

光镜下,结合上皮由非角化复层上皮构成。无角化层,也无上皮钉突,儿童时期其厚度仅3~4层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层数增加至10~20层,这些细胞可分为基底层和基底上层,其厚度向根方逐渐变薄,结合上皮的冠根方向长度约0.25~1.35mm。

电镜下,桥粒数目较少,结合上皮通过内侧基板和外侧基板分别与牙面和牙龈的结缔组织附着。

组织化学显示:结合上皮基底板的层粘边蛋白(laminin),它可促进上皮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4、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学宽度★

骨的沉积与牙的主动萌出相伴随,当牙主动萌出或人工牵引使牙继续萌出时,牙槽嵴顶随之增高;当将牙压入牙槽窝时,牙槽嵴顶亦随之发生吸收;其结果是结合上皮附着水平与牙槽嵴的关系不变。结合上皮的根方距牙槽顶的距离保持在1.07mm左右。通常将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约2mm。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在病变情况下,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牙槽嵴顶亦随之下降。沟(袋)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保持不变。

龈下根面龋、牙冠和牙根折断,延长临床牙冠长度时,可以通过手术去除部分牙槽骨,手术中确定应去除的牙槽骨量,不仅应该考虑术后义齿修复所需的临床牙冠长度,正常龈沟深度以及手术本身,使手术中留下的牙槽嵴顶至临床牙冠边缘的距离足够。

5、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而连接,良好

地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地贴附于牙面。鉴于此点,将结合上皮和牙龈纤维视为一个功能单位,称之为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

在用牙周探针探测健康的龈沟时,探针常会穿透到结合上皮内约达1/3~1/2,而不是将结合上皮从牙面剥离,致使临床探诊深度大于组织学的龈沟深度。在进行洁治术和刮治术时,刮治器也很多容易穿透或撕裂结合上皮。

(二)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口腔龈上皮在一生中不断进行更新。细胞有丝分裂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其周期为24小时,表现为早晨最高,傍晚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