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取向可以追溯到杜威,他明确反对把 外在目的强加给儿童,认为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 内在地决定的,是教育经验的结果。 斯坦豪斯的过程模式给予生成性目标另一种意义。 他认为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引导。”他 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 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生成性目标取向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罗杰斯)中 发展到了极点。
(二)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 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 操作性。 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确立开始于博比特,泰 勒在1949年发表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 书中系统发展了博比特等人的行为目标理念。
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课程编制者通常根据自己对 于儿童发展和学习的理解而将课程划分若干个领 域,然后在每一个方面再逐级地罗列出详细的可 操作的行为目标。
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 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 目标取向,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 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为达成学前教育的 目的服务。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一)对幼儿的研究 明确幼儿的“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一方面考虑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望,同时也要关 注社会生活对幼儿的实际影响和有可能造成的影 响。 (三)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知识有两种价值:学术价值和一般价值,幼儿的 年龄特点决定了应该关注知识的一般价值。 例如:《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
例如:美术欣赏为例,行为目标有: (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 和样式;(2)儿童能够指出他/她自己认为重要的特征; (3)儿童能够对某些自己所画或所做的东西表达喜爱之 情;(4)儿童能够对于观看和讨论他们所认识的艺术家 创作的作品表现出兴趣;(5)儿童能够评价自己的绘画 和手工作品;(6)儿童能够认识和比较不同艺术家的风 格等;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ppt课件
家庭作业合作
与家长合作设计家庭作业,促 进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和发展 。
家长培训和支持
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 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园
的教育理念和工作。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方法介绍
观察法
通过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参 与度和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作品分析法
收集幼儿在不同阶段完成的作品, 分析他们在创造力、想象力和技能 方面的发展。
04
戏剧表演
引导幼儿参与戏剧表演活动, 培养其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 神。
03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主题活动设计思路及案例分享
主题选择
结合幼儿兴趣、生活经验及教育目标,选择 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主题。
设计思路
以主题为核心,构建知识网络,通过多元化 活动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
案例分享
如“春天的秘密”、“动物王国”等主题活 动,通过故事、手工、游戏等形式,引导幼 儿探索、发现、学习。
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和幼儿个体差异时,能够灵活运用组织 协调技巧,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创新意识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
01
创新意识的内涵
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创新是当前幼儿教育的必然
趋势和要求。
02
激发创新意识的途径
通过学习创新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拓展自己
随着课程的进行和幼儿的发展 变化,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标准 ,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 性。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观察能力培养和训练
观察的意义和目的
明确观察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理解观察的目的不仅是 了解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更是为了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幼儿园课程,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核心课程、领域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代表课程类型一主题活动、学科活动、区域活动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活动类型;理解并掌握幼儿园主题活动、学科活动和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与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对上述三类课程进行科学评价与反思。
第一节核心课程设计——以主题(单元)活动为例一、主题活动的内涵(一)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在幼儿园课程中,“主题”,词意指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中心话题中蕴含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探究,使幼儿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主题是其自身及相关内容的集合。
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往往不只是中心议题本身,还包括中心议题所蕴含的或与中心议题相关的各种问题、现象及事件等。
(2)主题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它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3)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
①幼儿发展层面的综合由主题引发的活动可能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展价值,有的侧重语言认知发展,有的侧重大肌肉动作训练,有的偏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些重点不同的活动在一个主题之下被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能够更加有效地促成幼儿的全面发展。
②学科领域层面的综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主题方式开展的活动往往与多学科相关,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领域融合的思想。
③各类教育资源的综合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活动本身,还要对那些完成主题活动要用到的环境、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规划,如墙饰布置、区角设置、实践活动基地创建、家长协助等,主题活动使这些原本零散的资源得到了有序的利用。
(二)主题活动的含义主题活动可被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一系列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
——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所引起的主观体验。 (3)胜任感体验/成就感
——对自己能力的体验 (4)幽默感:
——由嬉戏、玩笑、诙谐等引起的快感。 (5)驱力愉快
——身体活动的需要和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唤醒水平。
❖ 任何游戏活动中,前三种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心理成分和 构成因素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1、儿童的外部行为表现
❖ 第一,表情特征 ❖ 第二,动作特征 ❖ 第三,角色扮演 ❖ 第四,言语特征 ❖ 第五,材料特征
第一,表情特征
非游戏的表情特征
游戏的表情特征
愤 哭 厌烦 茫然 专注 平和 微 嬉 夸张 放声
怒
无聊 发呆 认真 轻松 笑 笑 变形 大笑
第二,动作特征 游戏动作的三种基本类型:
塑胶地
室外游戏环境的要求
室外游戏场地的区域结构
❖ 室外游戏场地应配备必要的游戏活动设施。 ❖ 室外活动场地不应是一块空地,也不应是一些活动设
备和游戏材料的任意置放,它在教师的观念中,应该 是一幅“隐形”的、富有教育理念的游戏结构图。 (参见“户外游戏场地的区域结构”图)
室外游戏设施及材料
室外小型游戏材料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最度的安排上,上午和 下午都可相对地各安排一段较长的自选游戏和自由 活动的时间,都应在1个小时左右,并在制度上加以 保证。
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及零散时间,也可尽可能地利 用起来开展各种游戏。
空间准备
❖创设丰富多样的室内室外游戏活动环境。
❖ 室外游戏环境的要求
❖ 室内游戏环境的要求
案
案例三的分析:
例 分
析
❖ 案例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课程创生取向。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主题为“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第五章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概述”,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分类与功能”,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以及第四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实践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及指导原则。
2. 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幼儿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游戏活动的分类、指导原则及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幼儿游戏活动的功能、指导方法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游戏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 讲解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
2) 解析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3. 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要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例题讲解:1) 出示例题,讲解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幼儿游戏活动,并进行点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幼儿游戏活动,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游戏活动的定义、分类、功能2.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原则与方法3. 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34岁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并详细说明活动目标、内容、步骤、指导方法等。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对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的理解,如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步骤合理、指导方法得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幼儿游戏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即: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它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形式训练说”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确定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就这一价值定位而言,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工具主义知识观。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泰勒建立的目标模式被不断的修正和改造。
惠勒对泰勒模式的课程编制程序的排列方式予以改造,将直线型的目标模式改为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即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内容——组织、统合学习经验与内容——评价——调整目标、确定新一轮目标。
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也正是目标模式的这种特征,会使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而产生很多弊病: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还认识甚少,特别是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预知性。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课程就会自然地强调那些可以用儿童行为明确识别的方面,而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被分解成了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这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目录结构: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3)前言 (3)一、目标模式 (3)(一)代表人物 (3)(二)哲学基础 (3)(三)方法论 (3)(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3)(五)评价 (3)二、过程模式 (3)(一)代表人物 (3)(二)哲学基础 (4)(三)方法论 (4)(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4)(五)评价 (4)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 (5)前言 (5)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 (5)(一)行为目标 (5)1.含义 (5)2.代表人物 (5)3.特点 (5)4.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5)5.实例 (5)(二)生成性目标 (5)1.含义 (5)2.代表人物 (6)3.特点 (6)4.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6)5.实例 (6)(三)表现性目标 (6)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6)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7)前言 (7)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7)(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7)(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7)(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8)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8)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8)(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9)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9)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9)3.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0)(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0)1.学科中心课程 (10)2.儿童中心课程 (10)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11)前言 (11)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11)(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1)(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11)(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12)1.教师对儿童活动的安排 (12)2.教师行为 (12)3.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12)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13)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 (13)(一)目标评价模式 (13)(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14)(三)外观评价模式 (14)(四)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6)(五)差距评价模式 (16)(六)课程评价模式的选用 (16)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17)1.确定目的 (17)2.搜集信息 (17)3.组织材料 (17)4.分析材料 (17)5.报告结果 (17)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前言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实践二:区域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
详细描述
区域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科学区、艺术 区、数学区等,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资源。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给予适 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个性化发展。
评价课程效果
评价目的
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等方面。
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反馈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家长和 管理人员,以便于对课程进行改进和 完善,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 调查法、测试法等,全面了解幼儿的 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04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与案例
实践一:主题活动的课程编制
总结词
主题活动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深入了解主题, 培养其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主题活动课程编制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主题,并围绕主题 整合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背景、目标、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在实践中,教师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思考等方式,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全面发展。
03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方法
目标模式
总结词
目标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编制模式,强调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详细描述
目标模式要求在课程编制过程中,首先确定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教 育活动、制定评价标准,最后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这种模式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保证课 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儿园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课程课程编号:17001357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幼儿教师岗位需求能力为导向,以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策略的运用为目标,以真实幼儿园情境为载体。
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及指导策略,设计与开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对幼儿活动水平给予有效支持。
课程内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课程的类型、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际过程教学重点:目标模式教学难点与关键:目标模式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目标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概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知识拓展要求:掌握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法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课程实施的概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常见问题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第六章幼儿园课程评价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及过程知识拓展要求:掌握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七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章教学主要内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概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重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知识拓展要求:知道如何组织幼儿园主题活动第八章西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本章教学主要内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教学重点: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难点与关键: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知识拓展要求:掌握西方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特点第九章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本章教学主要内容: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教学重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教学难点与关键: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知识拓展要求:了解并识记我国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教学要求:一、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1、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幼儿教育学基础电子课件第五章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也可称为纵向结构,一般从上到下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2.1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相当于幼儿园课程的总 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一般比较宏观,表述得相对比较抽象、概括。《3-6岁儿童学 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于幼儿园各领域课程目标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教育是学制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 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 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园课 程的基础性。
15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从本质上讲,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也有明确的 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但是,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不 是体现在课程表、教材、课堂中,而是体现在生活、游戏和其他幼儿喜闻乐见的活 动中。虽然怎样创设环境、怎样支持幼儿的探索学习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课程的目 的、内容、要求精心设计的,但这些目的、内容和要求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意识和行 动中,幼儿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感受到的主要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 行为,而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 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23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24
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主要有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按照泰勒 的理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的四大要素,课 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将这些要素组织起来,转化为相对具体的静态的课程计划或 动态的教育活动。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
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教育学第五章,主题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类型、组织原则以及实施策略。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5章第1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与类型”和第2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类型及组织原则。
2. 学会运用实施策略,组织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类型、组织原则及实施策略。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组织原则和实施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类型。
(2)阐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3)介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个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
(2)各组展示教学设计,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 内容:(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与类型(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国内外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研究动态。
(2)探索幼儿园教学活动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3)深入研究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的设计,尤其是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环节4.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类型及组织原则,学会运用实施策略。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五章实施)
1.美国“自我概念”课程
幼儿自我概念是指幼儿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美国学前教育工作者 就以幼儿为中心,构建了从幼儿自身开始到家 庭、到学校、再到社区逐步展开的、帮助幼儿 形成健康的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其身心和谐 发展的自我概念课程。 实施: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活动区中的材料探索、 体验与完善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认识。
一、课程计划因素
合理性、明确性、复杂性、和谐性
幼儿园教师的对教材的判断或识别水平,是教 师教育水平的第一体现,这对教师提出了一定 的理论学习要求。
二、一线教师因素
思考题
1.名词: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 2.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哪些?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有哪些? 4.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一般要经历哪几 个阶段?教师主要通过哪些形式参与游 戏?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征有哪些? 6.西方社会幼儿园课程实施有哪些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 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 值观。 忠实取向——计划的课程(建筑施工) 相互适应取向——修改的课程(球赛) 课程创生取向——创生的课程(音乐会)
1.忠实取向中的实施特征
第一,课程计划似“图纸”,实施是按照图纸 建设的过程。 第二,课程在教育实践情境中是被忠实实施的 对象。 第三,幼儿被孤立于课程实施之外。
7.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 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 动手操作能力等。 8.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 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活动区空间安排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ppt课件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的价值:捉迷藏
三、教学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活动课
程实施最重要的途径。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
1、教学情境生活化
2、教学内容综合化 3、教学过程操作化
课程计划
阶段
• 教学层次的课程(实行的课程)
• 儿童体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课程实施
阶段Biblioteka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 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实施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 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
二、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一)忠实取向 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观看教学活动《饼干乐园》,思考
该教学活动
1、教学情境生活化体现在哪里? 2、教学内容综合化体现在哪里?
3、教学过程操作化体现在哪里?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哪里?
5、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和启蒙性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点问题剖析
一、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该不该让老虎吃兔子”
(二)评价一个活动 你从这个活动设计当中,获得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特点和不足?
评价一个活动的基本要点
1、从儿童学习的角度 儿童在活动中的操作表现 儿童在活动中的认知发展 2、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师目标设定的适宜性 教师对教学活动步骤的分解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
幼儿园课程第五章
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
课程设计者在制定课程时,总会尽量考虑周全
些,以便会幼儿提更好的发展机会,但计划赶不上
变化快,再完善的设计也不可能把实施中所有会发
生的问题都预测得清楚准确,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
决定是否调整课程。所以课程实施实质上是一个课
程的“再设计”过程,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 隐喻一:课程计划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 课程实施则是具体的施工。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计划”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预设和生成问题
1、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判断并赋予价值 2、随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展开活动,生成新的
目标与计划,将其在不同时间予以兑现
3、随幼儿的需要生成活动
五、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师幼互动的问题
1、互动中教师要放下权威,与幼儿平等交流 2、教师要学会排除互动中无关问题的干扰
通过这一事件,可以怎么样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让他们先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马上找老师。提醒他们可以运用 协商的方式,每人轮流骑车一圈来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有得玩,也学会等 待他人)
可以怎么样发展孩子的语用技能?(让他们懂得用礼貌的、别人容易
接受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可以借你的自行车用用吗) 可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懂得关爱、同情帮助他人。。。。,
这样会得到赞赏,别人的尊重,自己内心也很开心)
2 、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指在课程实施中的心理气氛。它
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 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 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权威人物,儿童是知识被 动接受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就会对儿童进行严格 的控制和指挥,课堂文化沉闷压抑;反之,视幼儿 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支 持者和引导者,课堂文化就是轻松愉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专门为3-6岁的儿童设计与开发
的课程,这些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与其他阶段的儿童相 比有自己的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决定了幼 儿园课程的特质。 1.基础性、启蒙性 (为发展奠定基础、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观念) 2.全面性、生活性(以实现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为目标,具有全面性)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全面性、启蒙性,突显活动性、生活性) • 1.幼儿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之中 • 幼儿在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幼儿 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 以及入园(离园)。 •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 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幼儿园课程的涵义、要素、特点 • 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 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填空、选择) • 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不论是专门的教学活动还是幼儿自选或自发的 各种游戏活动,以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等。 • 所谓“各种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 程。(《纲要》:“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 (有学者提出:目的性、基础性、发展适宜性、 生活化、 兴趣性、逻辑性、兼顾“均衡”与“优 先”的原则) •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 域的教育作用。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应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 的发展需要,包括身体、知识、语言、社会性、 情感、创造诸方面,并使几方面得到发展。 • 在选择和确定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各领域对幼儿 某方面发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对其他方面的作 用。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力图促进幼儿 的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对幼儿 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 幼儿教育目标(保教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 幼儿园课程目标按纵向层次(结构)分为总 目标、年龄段目标、学期目标、月、周或 (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和教 育活动目标。(填空)
例:“好玩的沙”
——对于单元目标来说,一般有如下要求: 1.表述要明确,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要比 较直接。 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应包括知识的学习、能力 的培养、操作技能和态度情感方面的学习。可以 有重点,但要兼顾各方。(广泛采用布鲁姆等人 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即把教育目标分为三 大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内容,不要 有交叉重复。 ——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叙写则要求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不必面面俱到。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 • 解决“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这个问题 时必须考虑:什么内容最适合幼儿学习? 学习哪些内容最有利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目 标,使幼儿达到预• (一)概念: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 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 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行为方式。 •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 1.课程内容即教材 • 将课程内容看做教材,课程编制者将课程内容重点 放在教材上,会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 性,使之成为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 • 幼儿园课程编制中,较少采用儿童使用教材的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以 及身心达到的水平和学习的需要等。 • 3. 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帮助幼儿学 习、理解和应用。 • 4.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 具有挑战性。 •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既能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 需要,又要能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后面的 学习奠定基础。
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 动的教育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影响课程的基本因素有三个: 知识、儿童、社会 • 静态上,幼儿园课程由四要素组成: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 工作,它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即 课程的实施或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 实施的整个过程。
教学性目标:课程计划中预先设定的,它指明儿童在 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应习得的具体行为。
3、生成性目标:(杜威、斯坦豪斯)
——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表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1、表述的性质:不同的课程目标有不同的表 述方式。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
(题型——比较灵活,可以选择题、填空题、 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考纲要求
• • • • • 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课程的词源 • 在我国,“课程”一词,唐宋时期最初的含义是指 学习的进程。 • 在英语中,“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指“跑 道”或“奔跑,用来规定赛马者的行程。 • [最早(英)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学习 内容的进程。] • ——用来说明“学习内容的进程”,即为儿童设计学 习的轨道。 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
请问:从哪个角度表述呢?
• 1.行为目标 •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 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 (1)核心行为:陈述的时候经常使用“说 出”“比较”、“区分”等行为动词。 • (2)行为产生的条件:如“在集体面前表达自 己的观点”。 • (3)行为表现的标准:如“能够在团体面前声 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行为目标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2.表现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的一般变化,而非特 定的行为。(追求反应的多元性) • 例如,“能避开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喜 欢参加……活动,有求知欲,情绪愉快“。 • 由于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 所以它比较适合表述中远期的目标,比较适合 难以用具体行为表述的那些情感态度类目标。 (适合表述复杂的智力性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 • • (四)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整合性原则) 纵向组织指的是按照课程组织的某些准则, 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 横向组织指的是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 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联为一体。 • 纵向组织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层次性;横向 组织强调各种知识的融合。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较为多见) • 将课程内容看成学习活动,将关注点放在儿童做 些什么方面,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只有一种教材, 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 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常见) • 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学习经验,认为儿童是主动学 习者,决定学习质和量的主要方面是儿童而不是 教材。换言之,儿童能否真正理解和获得课程内 容,主要取决于儿童已有的心理结构,取决于儿 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 • • • (四)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连续性原则) 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 他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 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 式组织课程内容。 •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既要考虑知识本身 的逻辑顺序,又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心 理顺序。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课程总目标 • 课程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课程目标,可以 指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总目标,也可以 是某个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总目标。 •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总目标通常以教育 纲要、课程指南、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 体现。(填空)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2.年龄段目标 • 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幼儿的年龄 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出每一个年 龄段的分目标,年龄段目标又称为学年目 标。 3. 学期目标 • 即年龄段目标在第一、第二学期的分步实 施。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月、周计划目标(单元目标) (时间或内容单元)
表述
近期
教育活动目标
(3-2 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示意图)
具体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 表述角度: 一是,从教师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 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鼓励、引导、帮助、使”……) 二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 应该达到的发展。 (“感受、喜欢、理解、能”……)
(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实施更要贯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具有浓厚的生活特征)
3、整合性 (多学科、多个发展领域相互联系,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其内容有机联系) 4、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活动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一日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 5、潜在性(蕴含在活动、环境、材料中,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发展)
(选择、填空)
•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类型)
1、行为目标:(始于博比特,后泰勒、布卢纳完善)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 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