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环境保护

06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建议与展望
回顾一轮复习成果,查漏补缺
梳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对一轮复习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没有遗漏,并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 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分析一轮复习中的错题,找出薄弱环节
对一轮复习中做过的练习题和试卷进行回顾,重点分析错题和易错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 节,为二轮复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源共享,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绿色生 活方式,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 、低碳出行等,为环境保护贡献
自己的力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如植 树造林、环保宣传、野生动物保护 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保护事业 。
关注环保政策
关注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了解 环保动态,为政府的环保决策提出 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现代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 性的议题。各国纷纷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加 强环境管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未来发展
未来,环境保护将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综合 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和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根据所学知识,确定空白 处应填写的内容。
01
02
03
04
05
题型概述:填空题要求学 生根据所学知识,在空白 处填写正确的内容,主要 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
力。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和要求。
注意填写内容的准确性和 规范性。
简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
题型概述: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 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表达 能力。

2020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之选修-环境保护

2020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之选修-环境保护

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地方病(2)人为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举例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基本观点后果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对立征服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例】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工作,亚洲环境保护产业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

本届展览会集中展示了有关水处理、大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噪声处理、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环境监测、市政环卫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与最新技术产品。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2讲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2讲 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

专题十三环境保护第2讲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1.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简述Ⅰ、Ⅱ、Ⅲ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的不同方式。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地形起伏大,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第(2)题,Ⅰ地坡度小,可修筑梯田;Ⅱ地坡度较大,冲刷量大,应退耕还林;Ⅲ地坡度最大,应以植被保护为主。

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

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①Ⅰ区域宜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用地;②Ⅱ区域宜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牧业用地;③Ⅲ区域以植被保护为主,以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湿地的保护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判断、表达能力。

第(1)题,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要从人口数量、耕地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第(2)题,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即可)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2020年高考地理易错集专题13环境保护

2020年高考地理易错集专题13环境保护

专题13 环境保护1.(2016·全国甲卷·T44)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2.(2016·全国乙卷·T44)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5.(2016·全国丙卷·T44)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之环境保护3(共23张PPT)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之环境保护3(共23张PPT)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 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为防 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 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 是▲。(4分)
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建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环保意识
铅、镉 矿冶区工业 污染严重
例1 (2014江苏)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 镉、汞、铅 3 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 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 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北京市Pb、Cu、Zn最高值均出现在▲, 不同环线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变化 规律为▲。(3分)
二环(1分),由二环向四环呈逐 渐递减的趋势,五环有所上升。 (2分)
变式: (2019苏州模拟)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先后建设了二、三、四、五环等环路,城市扩张
《环境保护》模块 第三讲
一、考试要求
环境污染的危害、成因及措施
水污染
形成原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 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保意识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带来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图24为北京“不同环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 材料二:Cd(镉)、Pb(铅)、Cu(铜)、Cr(铬)、Zn(锌)等重金属是城市
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研究表明,Pb (铅)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Cu(铜)、Zn(锌)、Cd(镉)主要来源于汽油燃 烧、车体的磨损等,交通活动产生的灰尘经外力扬起沉积在周围土壤中,导致土壤中 Pb(铅)、Zn(锌)、Cu(铜)、Cd(镉)含量升高。 (10 分)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地理(经典版)课件:第一编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地理(经典版)课件:第一编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堆放污染土壤;矿坑祼露,破坏高寒草甸,造成生态恶化;易引发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措施:对矿坑进行回填修复;对洗煤池进行清理,修建排水通道;封
育围栏,恢复植被等。
本课内容结束 解析 煤矿非法盗采对环境的危害,可以从破坏高寒草甸、造成生态恶
化、易引发崩塌、泥石流等方面回答,解决措施可以从回填修复、封育围栏、 恢复植被等方面回答。
6.(2019·石家庄二中一模)若尔盖湿地草原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是我国 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当地采取大面积耕翻草
本 课被和土壤腐殖质层。为了追求
经济利益,牧民不断增加牲畜数量。为提高载畜量和草场利用率,人为的开
本课内容结束
本课结束
本课内容结束
费用。 解决措施:提倡“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利用生物和化学
技术制成牲畜饲料、有机肥料或沼气,实现餐厨垃圾循环再利用;用于焚烧 发电,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填埋等。
本课内容结束 解析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的危害可从影响市容、传播疾病、堵塞地下管
道、增加污水处理费用等方面回答;其主要解决途径可从减少餐厨垃圾产生 量、资源化处理等角度分析。
3.(2019·广西名校联合考试)京新高速公路(下图)东起北京,西至乌鲁木 齐。该公路穿越内蒙古中西部沙漠戈壁区,地势十分平坦,但该区生态环境 恶劣,人烟稀少,京新高速公路在此路段修筑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课内容结束
本课内容结束 分析京新高速公路修筑期间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10 分)
答案 该地区气候极度干旱,路基修筑要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建 设和生活物资的运输要规范车辆的行驶路径,减少大气污染;工程建设要防 止土地沙化加剧;人员的大量进入,要处理好生活垃圾。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要点——环境保护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要点——环境保护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要点——环境保护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加试)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问题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分类①原生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原因工业生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向自然环境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产生众多化学物质产生固体废弃物人口的高速增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受到干扰和破坏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不断扩大环境污染加剧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武器的破坏力大幅度提高火药的发明和核能的开发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猎捕工具的改进威胁人类健康产生电子产品垃圾(2)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原因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酸雨污染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危害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腐蚀建筑物;某些情况下还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等物质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植被破坏①危害:不仅损坏了区域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②典型地区:热带雨林地区。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不断消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损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破坏了土壤结构。

(4)荒漠化①原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危害:使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串讲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保护》专题串讲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危害 (1)主要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2)主要危害(以森林为例)3.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生态与资源问题(2)环境污染(3)全球环境恶化【课堂实例】例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 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 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 表示的是:A .滑坡、泥石流B .地震、海啸C .台风、寒潮D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主要资源问题—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2)原因2.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金属矿①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②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的能、水能等);发展洁净能源(如洁净煤)的技术。

3.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1)耕地资源 ①世界耕地需求趁势A.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若进一步开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B.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②中国耕地A.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三 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三 环境保护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 立生态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
暴雨
改坡为梯
降水少、 气候干旱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 能、严禁砍伐、退耕 还牧等
当堂演练
测控导航
考点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夯基固本 提高技能
【应用点拨】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类型
水污染
大气 污染
固体 废弃物
污染 噪声 污染
形成原因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废弃物排入水中
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 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 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 性气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 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 动排出的生产垃圾
【尝试答题】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 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 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 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 能力。(答三点即可)
题号


1
2
3
1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二轮·地理
解析:第(1)题,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 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增 多;变化起伏大。第(2)题,正常情况下,对流运动利于污染物扩散。逆温现象 下,导致污染物在低空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形成霾天气。 答案:(1)雾日数与霾日数的整体变化大致同步。雾日数的变化相对平稳。 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78年后霾日数显著增多;变化起伏大;1998年左 右达最大值,超过200天。(2)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 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 循环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 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1讲 环境问题与自然资源保护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1讲 环境问题与自然资源保护

知识点2 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
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 力和输出焦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解析 煤炭开采会严重地破坏地下水、耕地、植被等环境 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将其转变为电力输出则会对当地大 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合理规划,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解析 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从水质、淡水 储量、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违规超采带来的不利影 响主要从生态环境、地下水水位、森林覆盖率、水源涵养能力、 河流下游水量变化、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等方面思考。 答案 原因:水质优良;储量丰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市 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答出两点即可) 不利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水位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 含沙量增加等。(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 (1)剥离表土及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 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 污染环境。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 经济模式。
知识点3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矿泉水产区。该产区多处于
人烟稀少、植被茂密的原生态环境中,水资源具有储 量大、水质优等特点。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长白山地区 的矿泉水开发,产品畅销全国,但部分企业由于环保意识淡 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规超采现象日趋严重。 分析长白山地区矿泉水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违规超采带来 的不利影响。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2020】最新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环境保护

【2020】最新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环境保护

动物的生存;石油氧
化分解会消耗水中溶
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生存;破坏海滨风
景,影响海滨美学价

例3、[20xx·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

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

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

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

【变式探究】
(20xx·课标卷Ⅰ,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见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高考复习专项练习二轮地理专题突破练十三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高考复习专项练习二轮地理专题突破练十三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专题突破练(十三)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东南丘陵D.内蒙古高原2.在图示景观的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草原退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为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4.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5.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1·山东潍坊二模)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的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某科研小组在三峡库区某地选取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黑麦草和白三叶,通过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研究草本缓冲带的截污能力,为三峡库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图1示意不同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据此完成6~7题。

图16.推测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的原因是()A.阻止入渗流量大B.抵抗冲刷能力弱C.吸收氮、磷能力强D.抑制蒸腾作用强7.草本缓冲带宜布局在图2中的()图2A.居民点B.旱地C.水田D.消落区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使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环境保护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考情报告]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以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情境,结合区域位置示意图、统计图表等,侧重考查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考查题型为综合题。

(2019·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解题思路] 本题以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原工程”为背景,考查工程治理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结合材料中的具体措施分别从整体生态、水文(水质)、大气(局地微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出发,运用“综合思维”,掌握“环境污染类”题目的基本思路1.运用“综合思维”,系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的基本步骤(1)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源。

(2)分析形成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3)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考向 1 美国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污染及其治理(2019·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由题意可知,修建的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考向 2 珠穆朗玛峰固体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2019·海南高考)近年来,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产生的废弃物增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

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登山管理办法等措施,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这和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其他地方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使这里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破坏了生态之后,生态环境就会很难恢复。

考向 3 黑龙江省三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大气污染问题(2019·河南期末)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PM10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及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氮氧化合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废气。

PM10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下图为2006~2017年黑龙江省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图。

概括2006~2017年黑龙江省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答案整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环境保护整治力度的增加;对化工、炼油等高污染产业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汽车的品质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尾气中的污染物质减少;道路条件的改善,秸秆焚烧现象减少;能源利用率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

解析读图判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

原因从环保整治力度、污染产业的治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交通条件的改善、能源利用等方面分析。

考向 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场等由于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对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常州A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下图为该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图。

注: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

指出A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并提出防治对策。

答案途径:①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②土壤污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③有机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流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

防治对策: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漏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

解析从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角度分析A厂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从加强监测、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及提高防御意识及设施等方面来回答对污染的防治措施。

考点二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生态环境保护[考情报告]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常以区域图、热点生态环境事件(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等为背景,或图文结合,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考查题型为综合题。

(2019·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化肥的过量使用。

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

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的土壤置换——客土置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出发,运用“综合思维”,掌握“生态问题类”题目的基本思路1.运用“综合思维”,系统掌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分析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分析人口增长。

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

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

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

考向 1 世界种子库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8·全国卷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

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存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种子库要求保存时间长,受人类干扰少。

遇到的环境风险主要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考向 2 人类活动(传统捕鱼)对生物多样性(越冬候鸟)的影响(2018·全国卷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

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据材料可知,“堑秋湖”捕鱼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建成众多的碟形湖,因而会扩大枯水期湖泊面积,有利于扩大候鸟活动的范围;但碟形湖在1月水干鱼尽,而候鸟在3月才开始陆续迁离,因而在冬季后期会缩小候鸟活动的范围。

针对消极影响,主要采用合理放水、合理捕鱼、加强管理、增强渔民的保护意识,并对渔民的保护行为给予补偿。

考向 3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

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

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解析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强。

种子多、易成活,说明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

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