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介绍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化学式为Na2CO3,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应用中。
它具有很高的溶解度,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解,并具有较强的碱性。
碳酸钠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纺织、化工等行业。
二、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吸入:使用碳酸钠时,应注意避免吸入粉尘。
如果不慎吸入,请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并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
2.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碳酸钠具有腐蚀性,接触皮肤可能导致刺激和灼伤。
因此,在使用碳酸钠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3. 注意储存条件:碳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避免与酸类、氧化剂、可燃物等物质接触,以防发生化学反应。
4. 防止误食:碳酸钠是一种有毒物质,不可误食。
如不慎误食,请立即就医。
5.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碳酸钠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不可将其随意倾倒或混入其他废物中。
三、急救措施1. 吸入:如果吸入碳酸钠粉尘,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保持安静。
如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2. 接触皮肤:如果碳酸钠接触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出现红肿或疼痛,请就医治疗。
3. 接触眼睛:如果碳酸钠溅入眼睛中,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同时,寻求医疗帮助。
4. 误食:如碳酸钠被误食,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信息。
四、应急处理1. 泄漏事故:在碳酸钠泄漏事故中,应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阻止泄漏物进入排水系统或其他敏感区域。
2. 泄漏处置: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清理碳酸钠泄漏物,并将其转移到专用容器中。
废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3. 防护措施:在处理碳酸钠时,应戴上合适的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防止碳酸钠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
五、其他注意事项1. 碳酸钠应远离与酸类和氧化剂等物质的储存区域,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2. 在使用碳酸钠之前,应先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碳酸钠属于危险品,使用者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 6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2001 年 10 月 27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004 年 1 月 7 日国务院第 34 次常务会议通过);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
号(GB6944--2012);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资料: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暂定 5 年修订一次或有国家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时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 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纯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酸、铝、氟。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无资料。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XXX Sodium CarbonatePart One: Chemical NameChinese Name: 碳酸钠English Name: Sodium Carbonate Alternative Chinese Name: 纯碱Alternative English Name: SodaTechnical Data Sheet Code: 1336CAS No.: 497-19-8Molecular Formula: Na2CO3Molecular Weight: 105.99Part Two: XXXHazardous components:Sodium CarbonateContent CAS No.497-19-8Part Three: Hazard SummaryHazard Category:XXX:Health Hazards: This substance is irritating and corrosive。
Direct contact can cause skin and eye burns。
Inhaling its dust and smoke during n can cause respiratory n and conjunctivitis。
as well as nasal mucosal ulcers。
atrophy。
and n of the nasal septum。
Long-term exposure to this substance n can cause eczema。
dermatitis。
corn-like ulcers。
and XXX who come into contactwith this XXX digestive tract burns。
XXX。
bleeding。
and shock。
Environmental Hazards: This substance is non-flammable。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1949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俗名:纯碱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carbonate英文名称: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 497-19-8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碳酸钠;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Soda分子式:NaCO 23相对分子质量:105.99CAS号:497-19-8危险性类别:第类化学类别: 盐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3中国MAC (mg/m):未制定标准3前苏联MAC(mg/ m):2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
但是,这种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碳酸钠的安全使用方法,生产厂家通常会提供一份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是Materials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是一份针对特定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在使用碳酸钠之前,我们应该首先阅读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以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性质安全技术说明书首先介绍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式、分子量、外观性状、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判断碳酸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
二、健康危害碳酸钠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也必须对这些危害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碳酸钠吸入过量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喉咙疼痛、咳嗽、喘息等症状;误食会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接触皮肤和眼睛也会引起刺激和化学灼伤等。
因此,在使用碳酸钠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避免吸入和误食等。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等操作细节,以确保安全。
三、安全措施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介绍一些处理意外事故的措施。
比如,在碳酸钠堆积或泄漏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清理方法,防止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紧急救援的方式和领域,以减少意外发生时的损失。
此外,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详细介绍碳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操作规程,让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安全技术说明书还包括了关于碳酸钠的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
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包装、防撞、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等。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碳酸钠;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Soda分子式:NaCO 23相对分子质量:105.99CAS号:497-19-8危险性类别:第类化学类别: 盐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3中国MAC (mg/m):未制定标准3前苏联MAC(mg/ m):2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纯碱MSDS
说明书名称: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 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carbonate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CAS NO: 497-19-8分子式: Na2CO3分子量:105.99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碳酸钠 497-19-8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 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 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1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CAS No.:497-19-8 中文名称2:纯碱分子式:Na2CO3 英文名称2:Soda 分子量:105.99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臵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碳酸钠497-19-8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600 °C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2.532 g/cm3
n) 溶解性 / 水溶性 完全溶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S-phrase(s)
S22;S26
2.3 其它危害物
-无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质
分子式 - Na2CO3 分子量 - 105.99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 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按未用产品处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碳酸钠 CAS No.: 497-19-8 别名: 纯碱;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碳酸钠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中文名称2:纯碱英文名称2: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497-19-8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碳酸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序號:067第1頁碳酸鈉/7 頁一、化學品與廠商資料化學品名稱:Sodium carbonate其他名稱:純鹼、蘇打、鹼灰建議用途及限制使用:用於製造玻璃、化學藥品、醫藥品、食品添加劑、洗滌劑、清淨劑。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名稱、地址及電話: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苗栗縣頭份鎮蘆竹里工業路16號037-629988緊急聯絡電話/傳真電話:0975-009706/037-621090二、危害辨識資料化學品危害分類:急毒性物質第 5 級(吞食)、急毒性物質第 4 級(吸入)、嚴重損傷/刺激眼睛物質第 2A 級標示內容:驚嘆號象徵符號:警示語:警告危害警告訊息:吞食可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嚴重眼睛刺激危害防範措施:勿吸入粉塵若與眼睛接觸,立刻以大量的水洗滌後洽詢醫療其他危害:-三、成分辨識資料純物質:中英文名稱:Sodium carbonate碳酸鈉同義名稱:Carbonic acid, Disodium salt、Bisodium carbonate、Calcined soda、Carbonic acidsodium salt、Carbonic acid sodium salt (1:2)、Soda、Soda ash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497-19-8危害成分(成分百分比):-混合物:化學性質:危害成分之中英文名稱--濃度或濃度範圍(成分百分比)--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吸入:1.若發生危害效應時,應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2.若無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立即送醫。
3.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於再次使用前,須徹底清洗和乾燥。
眼睛接觸:1.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眼睛 15 分鐘以上。
2.立即就醫。
食入:1.若食入,給予患者大量的水,不要催吐。
2.立即就醫。
第2頁/7 頁皮膚接觸:1.將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移除,用水和肥皂清洗患處 15 分鐘以上。
2.若需要,立即就醫。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若吸入有害、黏膜灼傷、呼吸道刺激、皮膚刺激、眼睛刺激。
纯碱(碳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过碳酸钠过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Percarbonate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编码): 1336CAS No.: 15630-89-4分子式: 2Na2CO3·H2O2分子量:246第二部分:成分/组面信息有害物成分 CAS No:过碳酸钠 15630-89-4含量:1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1.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2.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3.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4. 对皮肤有刺激性。
5.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健康危害1.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2.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3. 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食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1. 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2.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3.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4.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1.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2.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3.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4. 用大量水喷洒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2.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3. 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产品介绍
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为白色结晶性固体,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玻璃制造、清洁剂、食品加工、制革、纺织等行业。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碳酸钠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方面的技术说明。
二、安全注意事项
1.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碳酸钠是一种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会引起痛痒、灼伤等反应。
在处理碳酸钠时,务必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2. 避免吸入或摄入:碳酸钠的粉尘在悬浮状态下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导致咳嗽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如不慎吸入大量粉尘或误食碱液,应立即就医。
3.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与酸、氢氧化物等物质混合会产生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在储存和使用碳酸钠时,应与其他化学品严格分开存放,避免混放。
4. 储存要求:碳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热源和火源。
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结晶吸湿。
存放温度一般不应超过50℃。
三、应急处理措施
1.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持续15分钟,然后请医生检查。
2.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使用中和剂中和剩余的碱液,并就医检查。
3. 吸入或误食:将受污染的人员移至空气流通处。
如有呼吸困难,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或吸入给氧。
如误食碱液,不要催吐,立即就医。
4. 泄漏处理:在泄漏或溢出处设置栏杆,防止扩散。
使用适当的吸收剂(例如砂子或其它不燃烧的材料)将泄漏物吸收,然后用洁净的工具集中处理。
四、火灾与爆炸控制措施。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 化学品及企业信息1.1 化学品名称化学品名称:碳酸钠1.2 企业信息企业名称:XXX有限公司地址:XXX市XXX区XXX路X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XX2. 化学品成分信息化学品成分:碳酸钠(化学式:Na2CO3)3. 危险性概述3.1 危害性碳酸钠是一种碱性化学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对人体和环境都可能造成危害。
3.2 接触方式接触方式: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3.3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碳酸钠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皮肤炎症、眼睛损伤和呼吸道疾病。
3.4 环境危害环境危害:碳酸钠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 安全使用指南4.1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良好通风。
- 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以防发生意外反应。
4.2 储存注意事项- 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 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以防发生意外反应。
4.3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抹适量碱性解毒剂。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吸入:立即转移到通风处,并就医。
5. 环保处理指南- 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
- 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
6. 法规信息-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7. 其它信息-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按照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执行。
-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更新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人士。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中文名称2:纯碱
英文名称2:Soda
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CAS号:497-19-8
分子式:Na2CO3
分子量:105.9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碳酸钠 497-19-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
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33 中国MAC(mg/ m):未制定标准前苏联 MAC(mg/m):2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pH值: 熔点(?):851 相对密度(水,1):2.53 沸点(?):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闪点(?):无意义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酸、铝、氟。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激性:
致敏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致畸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其它: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