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2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通用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学会本课10个绳子,两条绿线内所谓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
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出示古诗《游子吟》)教师适当设疑: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1、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那好!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
(生自由读课文)2、刚才,你们读书可认真了,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谁能勇敢的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谁读的最棒。
(师生评价)3、(课件出示生字词)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里来了,你们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4、生字词读的很准确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三、深读感悟1、指名读第一至二自然段。
2、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课件: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从昏暗的油灯以及衣服上细密的针脚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b、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给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第二幅图片,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a、同学们请看图,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孟郊)、动作(双手拉住孟姣)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母亲舍不得孟郊离去)b、从母亲说的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如果你是孟郊的母亲,此时你想对孟郊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果你是孟郊,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c、那母亲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个别读、齐读)(3)出示图片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生学会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慈爱和辛劳。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的恩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的?(2)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词语,体会母亲的辛苦。
(3)指导朗读,读出母亲的慈爱和辛劳。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母亲送孟郊时说了什么?(2)理解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3)分角色朗读母子的对话,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生机勃勃”“沐浴”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结合插图,想象孟郊看到小草沐浴着阳光生长,想到母亲的关爱,体会他的心情。
(4)指导朗读,读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孟郊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敬爱。
(3)指导背诵《游子吟》。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五)总结全文1、总结课文内容,再次强调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了解母亲是怎样关爱孩子的,了解母亲的伟大;2.通过情境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教学互动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4.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视母爱,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母亲的恩情》的意义和情感表达;2.复述小说《母亲的恩情》的情节;3.理解小说《母亲的恩情》中感恩母爱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母亲的恩情》中的抽象情感表达;2.讲述小说《母亲的恩情》中的细节。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初一入门:听音乐准备情感教育;2.看图片:看母亲的慈爱模样,引导学生从形象层面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导入“今天,我们要读的《母亲的恩情》的第二部分,请大家先看看这个标题,它写了什么内容?”3. 学习1.讲故事:教师讲故事,讲述小说《母亲的恩情》的情节;2.听读:学生边听边读,根据故事情节全面理解故事;3.交流讨论:提问学生关于母爱、感恩母爱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4.细节描述:引导学生描述故事中的细节,教师适时补充;5.综合练习:以小组竞赛方式练习语文四种能力(听、说、读、写)。
4. 巩固学生自由发挥口语表述,如:“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母亲爱的力量呢?请在纸上画一幅关于母爱的漫画,表达你们心中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5. 结束总结全文,强调母爱的重要性,以小品或配乐展现母爱的伟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1.学习态度:听课认真积极,热爱小说;2.学习情况:能听懂、理解小说;能描述出小说中的细节;3.参与度:参与集体活动,积极回答问题。
2. 作业评估1.绘画作品:表达情感、展示思想;2.作文:写一篇题为《感恩母爱》的文章,讲述学习该小说后的感想,不能少于100字。
六、教学反思该教学模式基于情景教学法,重点在于建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对母亲感情的共鸣。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对母亲恩情的感知和珍惜;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母亲的恩情》的复印件;2. 班级展示板;3.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关于母亲的动情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2. 教师引入课题,通过亲身经历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二、课文阅读(10分钟)1. 教师提醒学生课文的主题是“母亲的恩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母亲的表现和孩子的感受;2.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辅助解答遇到的生词和理解难点。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母亲的恩情如何体现;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的付出和无私的爱;3.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母亲的恩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和文字描述,展示母亲的辛勤劳动和关爱;2. 学生观看图片和文字描述,用心感受母亲给予的恩情;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享,学生可以选择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感想。
五、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布置课文《母亲的恩情》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2.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辅助解答疑问;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回答,进行答案解析和讨论。
六、写作表达(25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个人感受,写一篇感谢母亲的作文;2.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写作框架;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教师进行个别指导;4. 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文,班级进行欣赏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 教师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或者写一封感谢信;2. 学生可以带回家,将自己写的作文和感谢信亲手送给母亲。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母亲的深情厚爱;2.学生能够读准生字词,熟练掌握基本语音和语调,准确朗读课文;3.学生能够完成有关本课文的一些简单的语文练习。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准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基本语音和语调;2.精细化的阅读理解。
教具准备1.课本2.白板、黑板3.字卡齐备4.相关练习材料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教师进入教室,与学生们进行问候,为课堂环境营造浓厚的关注和支持氛围,准备相对应的教学资源。
然后,在墙板上张贴今天的课题〔母亲的恩情〕字样,然后简单描述下母亲的恩情,让学生们思考,了解母亲的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技巧指导根据上次课的学习情况,教师提醒学生预习并朗读每天构成的课文,以熟悉基本的语音和语调。
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失误率较高的语言,并进行单项练习,以归纳正音和口齿清晰。
讲解课文1.安排学生朗读第一个自然段。
2.清晰地讲解和理解下一篇文章的一个概括情况。
解释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对未来的发展和结果。
3.继续分段朗读,学生要听清,以便识别文章中的生字词。
4.教师要在朗读过程中,指出重组的基本语音、语调、停顿、语速等因素,并以白板、黑板上的标记片段来解释这些说法。
拓展训练1.学生们随机挑选生字词进行排除,从而熟悉新的词汇和熟练掌握正确的发音。
2.学生们将文章共商到一起,理清故事情节和发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母亲的感情。
3.学生们根据学习目的,完成相关的语文练习,并进行自我纠正和订正,以保证技巧的熟练。
课堂总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就是本节课的体现。
教师回顾上次课的简要总结,并详细描述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应对讲解的发音、语调、语言和我的思考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最后,学生们可以复述下母亲的恩情,以让母亲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体会。
教学评估1.学生准确的发音和语调;2.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教学设计
4.课堂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知识点的巩固。
5.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请父母签字确认。
6.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母爱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母亲的恩情》的学习。
2.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价值观方面: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字词,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但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设计《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尚需引导,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恩情。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付出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母爱,体会母亲的恩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母亲的恩情;
3.学生能够理解一篇小故事,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的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母亲的恩情;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一篇小故事,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教材、课件等;
2.教师准备好课堂小结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1.通过谈论和提问导入;
2.提问:“你们都有母亲,你们都爱自己的母亲吗?为什么?”;
3.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表达“爱”、“亲情”等情绪词汇。
2.讲授(约15分钟)
1.宣读文章,并指导学生阅读;
2.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3.将学生的理解结果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化到文章本质上。
3.练习(约15分钟)
1.与学生一起主动学习;
2.让学生通过一些互动游戏,理解文章中母亲的恩情;
3.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实际体验;
4.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爱”这个主题的理解。
4.总结应用(约10分钟)
1.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
2.学生可以在总结中阐述自己对文章和故事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阅读教材P32~P33;
2.书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的母亲,其中体现母亲的爱。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9、母亲的恩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抚摸沐浴、游子吟等。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3、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我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
师板书,“恩”是前鼻音,“情”是后鼻音,读准这个词。
4、“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
(指名读,再齐读)二、预学——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母亲的恩情。
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出示:孟郊、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慈爱;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几根白发、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2)带读,开火读、齐读(3)读第三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4)读第四行,你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吗?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互学——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呢?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
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一首诗中,就是——《游子吟》,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四、展示——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课件字体变色:补针根抚摸报,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word版教案【可编辑】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回报母亲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感悟课文中母亲对子女的爱。
2. 学会回报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母亲的恩情》课件或黑板。
2.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亲的认识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或表达对母亲的爱。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母亲的恩情》。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情感。
三、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强调母亲的恩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回报母亲的恩情。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回报母亲的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亲的恩情。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悟。
3. 布置作业:以“母亲,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母亲的认识和感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如何回报母亲的恩情,以及课堂小结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学会尊重和回报母亲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爱化为行动。
六、课堂活动:感恩卡片制作(10分钟)1. 教师分发彩纸、笔等制作工具,引导学生制作感恩卡片。
2. 学生发挥创意,在卡片上写下对母亲的感谢之情和祝福语。
3.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将卡片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母亲的恩情,懂得感恩和回报。
2. 通过故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和感激,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回报母亲、关爱家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2. 如何引导学生实际行动去回报母亲和家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让学生谈谈对母亲的印象。
2. 讲故事《母亲的恩情》(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母亲恩情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
3. 讨论与分享(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亲的恩情,以及如何回报母亲。
4. 观看视频《母亲的一天》(5分钟)播放一个关于母亲日常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母亲的辛苦。
5. 小组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恩情,如做家务、关心母亲的健康等。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恩情的认识,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回报母亲和家人。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恩情》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故事。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母亲的恩情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和家人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为母亲准备礼物,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开展家庭亲情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
八、教学资源1. 故事、视频等教学资源。
2. 作文纸、评价表等学习用品。
九、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恩情”的含义,引导孩子们懂得感恩。
2.能够初步理解“遮风挡雨”“慈爱关怀”的意义。
3.能够初步掌握对话、朗读课文的技巧,并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够初步品味文本背后所传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恩情”的含义及感恩的重要性。
2.“遮风挡雨”“慈爱关怀”的意义。
3.对话、朗读课文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准备:语文课本、朗读卡片四、教学流程设计1. 教学引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母爱的形象图片,引导学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和妈妈交往的点滴回忆,营造出“母爱的包容与关怀”等热点氛围。
2. 课文讲解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呈现课文中相关语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
3. 操作实践1.学生课本上学习阅读独立朗读部分,并根据朗读卡片朗读出对话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感受“恩情”这个词汇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恩情需要感恩回报。
3.学生完成绘制“母爱的形象”的任务,并根据自己理解尝试描述说明。
4.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效果,对话部分进行短暂分享和讨论。
5.学生朗读完成后,谈谈读后感,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领悟的主题,以此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4. 巩固练习让学生围着主题词“母亲的恩情”发挥想象,用语言描述释放自己的情感,同时锻炼高效表达和简洁的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后巩固教师留给学生适当的作业,以复习课堂内容,巩固语文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课堂围绕“母亲的恩情”这个主题,用心引入教学氛围,以朗读、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全面的落实了“语文是交际的工具”的目标。
同时本节课也在帮助学生升华气质,提高形象意识,加强了孩子们听说读写理解的技能提升。
《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 案例: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补缀着。
”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补缀衣服。
师:〔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哇……学生开场感慨。
生: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假如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
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那么,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
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生:意恐迟迟归。
师:好,自己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读起来了,我在学生的座位边转了一圈,看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地读着,有的拿起笔圈了词语,心里非常快乐,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情景出现了,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铅笔,在第一小节上面的图上,旁假设无人地涂着。
他先给图上的针脚又添了些,觉得还不够,再添几笔,自我欣赏觉得不错,然后在孟郊母亲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长长的,都拖到了地上,接下来,又开场给她眯得很小的眼睛上画圆圈。
虽然这些我都可以理解,孩子就是喜欢在书上插图乱涂乱画,而且他给图上的针脚画密些,很明显,刚刚还是认真听讲的。
可上课时间,哪个老师看到都会生气。
“不要生气,不要生气。
”我先抑制住自己不发火,然后开场想方法,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还是各有各的长处,老师的眼睛,就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那么学生的“亮点”也就不能发出光芒,只有发现了闪光点,才能运用闪光点去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管这个学生他不在认真的读书,但是假如这时我去当场批评他的话,可能当时他会注意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但是过后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也许他会因此对语文产生厌倦。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语文教案Chinese Lesson Plans《母亲的恩情》教案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教育机构《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
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3)引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三、过渡: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
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引读:孟郊听了——。
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4、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
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
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什么?读出小草的茂盛。
2、他还看到什么? 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这又细又密的针脚”让孟郊想到了什么? ①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么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②指导朗读。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4.词汇积累:请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短语中,选择五个,用它们造句,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5.情感体验: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体验母亲的辛勤付出,并记录下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6.艺术创作:以母亲的恩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现母爱的伟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5.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家庭、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课堂讲解,深入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恩情,体会母爱的伟大。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4.朗读指导,培养语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7.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家人分享,让家人了解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布置要求:
1.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最好,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作业完成后,请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将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母亲的恩情教案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亲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母亲无私的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1.课文《母亲的恩情》2.PPT课件3.教学视频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妈妈的吻》歌曲,营造温馨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2.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阅读,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母亲在这些场景中表现出了哪些特点?3.感悟母亲形象(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形象。
(2)小组讨论:母亲在课文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4.感受母爱(1)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母爱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小组讨论:母爱在课文中有哪些体现?5.学会感恩(1)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2)小组讨论:如何感恩母亲?6.口语表达(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
7.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母亲的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指导,给出写作建议。
(3)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
8.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母亲的恩情》,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节课氛围温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今后教学中,需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母亲的恩情》故事情节,感知故事思想内涵。
2.学习正确表达方法,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母亲的恩情》故事情节并表达思想内涵是比较困难的。
2.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字音、语调等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在进入教室后首先问候学生,并询问他们今天过得如何。
然后,老师会用一个小故事来告诉学生“爱的伟大”这个主题概念。
最后,老师问道:你们有没有听过《母亲的恩情》这个故事呢?
2.学习内容
(1)读故事
让学生听老师朗读《母亲的恩情》故事,并在读完后提问。
学生不但要回答问题还要总结故事大意。
(2)故事分析
让学生对《母亲的恩情》这个故事进行分析,尤其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母亲的恩情是如此伟大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孩子们是怎样回报母亲的?
(3)语言表达
将学生分组,并让他们分别讲述故事的不同段落。
在讲解故事后,让学生总结其思想内涵,每组再报告他们的总结。
归纳出所有的总结,并请同学们找出所说的故事中一些关键词和短句。
(4)再读故事
让每个学生再次读一遍《母亲的恩情》这个故事。
3.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小组讨论、朗读等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与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本课的评价可以在实施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评价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成果的质量等等。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一、导入课文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7、比赛读书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四、教学生字1、读读生字词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
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本文通过叙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逢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古诗《游子吟》。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
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
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
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
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第一至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借文悟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儿子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文悟诗,理解《游子吟》的意思。
能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能力目标: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感情。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谁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里有一首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二、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
1.出示古诗,学生自己读读古诗。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孟郊怎么会写下这首古诗的呢?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13自然段。
三、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13自然段。
2.师:这个小故事里还藏着这首诗的意思呢,现在请大家把课文和诗对照起来读,看谁能自己从课文中读懂诗句。
你在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读懂的,用横线把句子划下来。
[
3.学生再读13自然段,诗文对照着读。
四、精读1、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诗
1.出示前四行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交流:谁读懂了这四行,你从故事中的哪儿读懂的?
3.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
师:请同学们在好好地读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母亲很爱、很关心自己的儿子。
生: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母亲辛苦一天肯定已经很累了,但是她不顾自己的劳累,夜很深了还在缝补儿子的衣裳,我体会到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生:夜很深了,母亲本来应该休息了,但是她还在忙着缝补儿子的衣裳,由此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生:母亲是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补衣裳,看得出她缝得十分仔细,非常认真,把自己对儿子的深深的爱都缝进了衣裳中了。
师:在孟郊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要出远门,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针脚细密,儿子就会早点回家,不然儿子就会迟迟不归。
这一针针一线线缝入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盼啊!
生:母亲一边缝着衣裳,一边还在想着儿子这次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的心中牵挂着的是儿子,我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师: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位母亲深夜缝衣的情景。
生: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
师:假如你就是孟郊,亲眼目睹了母亲在深夜里一针针一线线密密缝衣裳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
生:母亲真好!
生:母亲对我的爱真深啊!
师:母亲熬夜逢衣为的是(儿子),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的还是(儿子)
师:这么深深的爱,这么浓浓的情,就是恩情,指名有感情地读好词语恩情。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母亲的恩情。
生:学生再看录像,深入感受母亲的恩情。
(2).指导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意。
[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注意读好还在、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过渡:母亲的恩情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请你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
4.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自己体会。
5.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生:第二天一大清早,母亲亲自把孟郊送到村外。
联系上一个自然段母亲深夜还没有休息,现在大清早又不顾劳累亲自送到村外,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送别)。
这就是当时母子俩在村外依依惜别的情景。
生: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是为儿子操劳而增添的呀!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多深哪!
生:母亲拉着儿子的衣服舍不得儿子离开,她叫儿子要早点儿回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出示句子: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谁能读好母亲的这句话?指名读评议指名读
师:母子马上就要分别了,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回说些什么呢?
生:郊儿,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当心生病。
生:郊儿,你远行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生:郊儿,你可要时常给家里写信呀,娘会一直盼着你的来信的呀!
生:郊儿,你晚上看书学习不要太熬夜,要当心身体。
师:千言万语化为了一句话,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好凝聚着母亲全部感情的这一句。
生:齐读句子。
6.指导朗读前四行诗句。
师:母亲的恩情令孟郊感动,他一直深深地铭记在心不能忘怀,在几十年后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四行诗,谁来代孟郊深情地吟一吟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齐读
五、精读第三小节,体会孟郊的感激之情,理解后两行诗句。
1.出示多媒体画面(孟郊远行路上)
2.师生接读
师:孟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远行的路,心里百感交集,这时他看到学生接读
师:一路走,一路想,想到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孟郊忍不住深情地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学生接读
3.后两行诗你理解了吗?你从哪儿读懂的?
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交流后出示文字: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想想: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谁?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什么?
生:自己读这段话思考,交流:孟郊由小草想到了自己,由太阳的光辉想到了母亲的慈爱。
师:再读句子,孟郊写的是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其实,他想说的是(自己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师:孟郊对母亲充满了感激,谁能读好这段话。
生:指名读评议指名读齐读
师:于是,孟郊又充满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两行诗。
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行诗。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师:母亲的恩情如此深厚,让孟郊难以忘怀,一生都铭记在心,于是在50岁那年,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怀,让我们来读好这首诗。
2.学生自己练读指名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5.背诵古诗
七、指导书写古诗中的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迟、寸,指名读。
2、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3、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子,并自己尝试写一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
20xx年××市走进新课程阅读教学专题展示活动观摩课
20xx年××市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