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3-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5年1月,广东媒体称广东省正在编制《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该规划将积极借鉴海内外先进经验,增创珠三角发展新优势。
据此回答1~2题。
1.珠三角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下列符合其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A.大城市辐射→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B.政策吸引→世界产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C.矿产分布→资源开采加工→工业化→城市化D.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答案 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是在外商投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选B。
2.《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的内容可能包括()①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②与港澳、泛珠三角区域深化合作③增加产业向长三角的转移④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 A解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雷同化显著,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区位优势明显,要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泛珠三角的深化合作。
选A。
[2015·杭州联谊学校联考]“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属于工业化后期为了进一步振兴国家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
读图回答3~4题。
3.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是()A.金融危机发生,美国的制造业大量外迁B.美国国内制造业日趋“空心化”,就业机会增多C.发达的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不断萎缩D.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下降以及产业发展规律的作用答案 A解析“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属于工业化后期为了进一步振兴国家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占GDP 比率很低,说明金融危机后大量的制造业外迁,就业机会减少;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是上升的。
故选A。
4.下列产业部门在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中没有明显优势的是()A.微电子工业B.精深制造业C.玩具制造业D.生物制药业答案 C解析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如新能源、环保、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从而重新拥有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新工业体系;劳动力导向型的玩具制造业不具备优势。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3: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工业化水平指工业在GDP中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二、三阶段2.由示意图可推测,第三阶段( )A.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B.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C.现代服务等产业发达D.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读图,回答3~5题。
模式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模式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模式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模式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3.在上图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四种典型模式中,“浙江温州模式”是( ) A.模式a B.模式bC.模式c D.模式d4.模式a、c所在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5.“十二五”期间,模式d区域发展的重点是(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C.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D.鼓励其率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
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B.南北低、中部高C.东高西低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C.南京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15.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GDP的对比图,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可判断( )A.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B.1978~200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C.1978年以后我国工业化呈现下降趋势D.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最大2.2008年后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化说明( )①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②城镇化的发展抑制了工业化的提高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④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1选D,2选C。
第1题,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GDP迅速增长,故可判断工业增加值仍在不断增加,只是所占比重降低;结合工业化率的概念,可判断各年份中2012年工业增加值最大。
第2题,200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城镇化率仍持续上升,说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
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提高的速度减缓,但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4.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3选D,4选A。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上海模拟)下表为上海市与纽约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口结构(%)比较表,读表回答1、2题。
1.上海市与纽约市相比()A.第一产业发展水平更高B.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小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较少D.批发零售业更有优势2.下列不属于上海发展批发零售业区位优势的是()A.交通便利,利于物流和人流集聚B.人口多,消费水平高,市场需求旺盛C.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产品丰富D.是我国经济中心,辐射能力强(2014·德州模拟)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4.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D.产业结构升级5.“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2014·莆田模拟)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8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2002年200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珠江三角洲 6.0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京津冀10.0 45.7 44.3 9.5 47.2 43.3大东北12.8 49.7 37.5 12.5 50.4 37.16.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7.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工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资源密集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5: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后作业一、选择题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解析第1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
第2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答案 1.D 2.D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
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4.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第3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
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4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精)
4.京津冀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 A.河北完善路网,提升产业承接能力 B.北京加强产业集聚,增强吸引力 C.天津外迁企业总部,缓解环境压力
(
)
D.河北以生态建设为重,美化环境
【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根据各机场的旅客 吞吐量分析,京津冀区域旅客吞吐量差异最大,发展最 不平衡,C对。仅有吞吐量,不能表示“珠三角”地区城 市化水平高,A错。“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高,B错。 北京的交通辐射能力最强,D错。第4题,京津冀地区加 快经济一体化的合理措施是河北完善路网,提升产业承 接能力,A对。北京加强政治文化职能,增强吸引力,产 业分散出市区,B错。天津增强工业职能,加强环境治理 力度,C错。河北以承接工业转移为重,加强生态建设, 美化环境,D错。
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❶(下表)。
表
小城市 中等 城市 大城市 超大 城市
等级
Ⅱ 人口 <20 (万人) Ⅰ 20~ 50
特大城市
Ⅱ 100 ~ 300 Ⅰ 300 ~ 500 500~ 1 000
50~ 100
≥ 1 000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
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
)
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
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1选A,2选C。第1题,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 业城市,天津市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好, 产业协作条件好,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应重点发展 先进制造业。第2题,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政策 。 _____
(3)良好的区位条件。
毗邻港
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演练测试卷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是“长沙2001年和2012年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据此回答1~2题。
1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2.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答案:1.C 2.B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接近棉花产地B.接近能源基地C.先进的技术水平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B.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3.D 4.A(2017·湖南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联考)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核心城市,下图为成都、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
李克强表示,和其他城市群发展不一样,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特殊。
如果把长江看成一条龙,重庆至成都是龙尾。
龙尾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不住,将影响大半个中国。
据此回答5~6题。
5.据材料推断,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A.壮大优势产业集群B.生态建设环境治理C.基础设施互联互通D.成本共担利益共享6.成渝城市群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核心城市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①信息商务②机械制造③金融信贷业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答案:5.B 6.A(2017·山东枣庄质检)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7~9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B.劳动力成本低C.水资源丰富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2.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D.发展资金不足答案1.D 2.A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问题。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4.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B 4.D5.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答案 5.D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6~7题。
6.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7.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答案 6.B7.C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8~9题。
8.从图中可知,该地()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市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9.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答案8.C9.A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2017年高中地理课时达标训练(八)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达标训练(八)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巩固]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 B.②C.③ D.④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 B.改革开放的政策C.大量的外来民工 D.香港的产业转移4.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佛山市政府印发的《佛山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跃”工作方案》中提出,至2017年,广州、佛山两市要基本实现同城化。
据此完成5~6 题。
5.广佛同城产生的影响有(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②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缩小④加强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6.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读下图,完成7~8题。
7.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沿街店面”是( )A.澳门 B.香港 C.新加坡 D.台湾8.如果把珠江三角洲比作图中的“后院手工作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后院手工作坊”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②“后院手工作坊”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③“沿街店面”承担产品加工、制造和装配④“沿街店面”承担承接订单、原材料、设备、设计和销售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作业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五)(2017·浙江金华期末)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读表完成1、2题。
地区城市化率(%) 工业化率(%)甲86.3 25.2乙37.8 41.4丙44.9 56.0丁67.8 49.31.A.甲B.乙C.丙D.丁2.甲代表的省区最可能是()A.北京B.贵州C.四川D.广东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其值为正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领先于工业化水平;其值为负说明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丙地城市化水平滞后最严重。
第2题,城市化水平滞后程度=(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化率,甲城市化率高,工业化率低,可能是北京。
(2017·浙江模拟)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下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完成3、4题。
3.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4.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A.中原城市群B.长株潭城市群C.成渝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根据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格局,错位发展、分工协作主要体现了城市群内部城镇间的协调发展。
第4题,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分工协作,城市等级体系完善,最接近该理想模式。
(2017·济南期中)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5、6题。
5.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6.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共6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据此完成1~2题。
1.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第1题,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2题,广佛同城化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答案 1.D 2.A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4.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5.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3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二角洲地区为例、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F。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 化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③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向型工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 •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 基础设施落后C. 严格的户籍制度D. 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了辽宁省与广东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差异的原因。
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
第 2题,辽宁省资源导向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广东省劳动力导向型 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两省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问题。
2015 -山东联考下列资料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 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
据此完成3〜4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 GDP 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3. 1990年以来,该省()A. 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B. 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 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D. 环境承载力下降4•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C. 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D. 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结合图表资料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
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选项B错误; 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是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呈增长状态,选项C错误;随经济的发展该省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选项D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三十五(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年广东部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1~2题。
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D.全国著名的侨乡解析:1.D 2.B [第1题,广东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省内气候条件并无明显差异。
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三角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珠三角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4.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④模式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 )A.美国硅谷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C.德国鲁尔区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解析:3.C 4.C [第3题,依靠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外资企业建立,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是浙江温州地区;依托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是苏南地区;依托森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是东北地区。
第4题,④模式对应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经验。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3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Ⅰ城市化发展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①③.①②.③④.②④.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①③.①②.③④.②④【答案】【解析】第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在阶段Ⅲ的变化趋势不同;阶段Ⅱ城市化发展速度比阶段Ⅰ快。
第题,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显增大。
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广州.香港.深圳.澳门.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③城市数量增多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①②.③④.①③.②④【答案】【解析】第题,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
第题,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广州市。
第题,根据图中显示的城市化标志进行判断。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完成~题。
.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①.②.③.④.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②④③①.④③①②.③④②①【答案】【解析】第题,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第题,由图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项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由以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安庆模拟)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187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C.属发展中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该图反映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为发达国家。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870~1948年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增长。
该国工业化水平先升、后降、再升。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
第2题,③~⑤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说明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接近棉花产地B.接近能源基地C.先进的技术水平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B.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3选D,4选A。
第3题,轻纺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为廉价的劳动力。
第4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当地落后产业的转移。
(2015·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6.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5选D,6选A。
第5题,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
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
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
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D不合理。
第6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
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
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
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
(2016·洛阳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D.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下列产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9.长江三角洲城市采用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空间模式,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解析】7选D,8选B,9选C。
第7题,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大经济圈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
第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应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9题,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0、11题。
10.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A.能源资源丰富B.第三产业基础好C.水陆交通便利D.产业技术领先11.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B.依托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海外国际市场C.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D.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解析】10选C,11选D。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铁路线密集,有长江穿过,水运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图示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技术相对其他城市群较落后。
第11题,该区域应该大力发展依靠资金和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故A错;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故B正确;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本身的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不应该各城市都发展相同的工业,这样必然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竞争能力不足,故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5·厦门模拟)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材料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
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
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
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城镇化构想。
作为我国的核心地区,京津冀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十分重要。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央提出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经济,北京兴办了几千家工业企业,涵盖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集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于一体,造成大城市病。
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应把自身的部分职能分到周边卫星城市,同时坚持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相关问题,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竞争合作的区域发展格局。
材料三京津冀一体化构想。
(1)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2)造成北京“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是什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说出一体化构想中北京合理的发展方向和部分产业外迁对北京和河北分别产生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而京津冀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
第(2)题,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和发展缺乏规划,使得北京出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
治理“大城市病”一方面要治理和美化环境,一方面要合理协调发展。
第(3)题,从材料可知,北京的发展方向是分散城市职能,发展为技术和知识中心。
部分企业外迁可以缓解北京的发展压力和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可以促进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
(2)原因: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缺乏合理规划。
表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突出。
措施: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3)分散经济职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占优势的知识型发展区域。
北京: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减轻城市环境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挥资源优势,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