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禁毒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省人大常委会将组织对《海南省禁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跨年度的执法检查。为充分做好执法检查的准备工作,使执法检查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成立调研组,分三个调研小组,于XX年12月5日至19日分别对全省18个市县实施条例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要求公安厅、司法厅等省直有关单位书面报告了相关工作情况。调研活动除听取市县政府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外,还召开了有财政、教育、文化、公安、工商、工会、妇联、团委、中小学校、村(居)委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戒毒所、康复农场、派出所、无毒社区,个别走访了吸毒人员、戒毒脱瘾人员及其家属(监护人),查阅了大量禁毒工作文件资料,抽查了吸毒人员建档卷宗。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对我省实施条例开展禁毒工作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实施的基本情况

XX年省政府在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创建无毒岛的目标。为逐步实现这一目标,XX年省三届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海南省禁毒条例》。自XX年10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各市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禁毒工作,将

禁毒工作提高到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的高度,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禁毒工作职能部门遵循“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在宣传、打击防范、戒毒康复、无毒社区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毒品流入的势头得到有效堵截,吸毒人员急增的势头得到缓解,现有吸毒人员得到有效掌控,戒毒康复设施逐步完善,“四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初步建立。为创建“无毒岛”、打造“平安海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广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各市县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把禁毒宣传教育深入到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一是每年“”国际禁毒日集中进行广泛宣传。不少市县在这一天举行集会,市县主要领导到会作禁毒宣传讲话,充分阐述开展禁毒斗争的目的、意义,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二是创办禁毒教育基地,形成禁毒教育的固定场所。省禁毒委、海口、琼海、屯昌等地方和单位创办了禁毒教育基地。海口市在17个乡镇(农场)建立了禁毒教育馆,龙华区金宇街道办事处与企业联手,在辖区街道开设了60米长的禁毒长廊。三是免费发放《条例》单行本和有关毒

品危害的宣传册。四是妇联共青团组织积极主动牵头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妇联以创办妇女禁毒会为重点,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积极构筑禁毒的家庭防线。共青团组织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征文比赛;救助吸毒青少年“一助一”帮教活动;“手拉手”共筑禁毒长城活动等。教育引导青少年拒绝毒品,远离犯罪。五是教育系统坚持把中小学生作为禁毒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每学期进行2课时的禁毒教育。琼海市还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编发了毒品知识教材《为了明天更美好》,让禁毒教育“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

(二)强化堵源截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各级禁毒执法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禁毒委关于在全国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总体部署,实行多警种协作的机制,以“打团伙、摧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为目标,注重打击零包贩毒犯罪,严整涉毒娱乐场所,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控,全方位提升堵源截流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斗争。近两年多来,全省公安机关持续组织了“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堵源截流战役”、“严打跨区域贩毒活动专项行动”、“飓风行动”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侦破了一大批犯罪案件,捣毁了一大批犯罪窝点。两年多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毒品刑事案件5491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759人,缴获海洛因29006克。同时,各地也打击了一大批零包贩毒犯罪。海口、三亚、

琼海、万宁、文昌、澄迈六市县公安机关破获此类毒品案件1759宗,占全省总数的%。海口、三亚两市公安机关以破大案和堵源截流为主攻方向,着重打击跨区域的贩毒犯罪和团伙贩毒犯罪,仅XX年1-11月,共破获重、特大毒品案件和贩毒团伙案件95宗,占全省同期破获毒品大要案的87%。海口市从XX年10月至XX年底,共破获网络、团伙、重特大案件336起,先后摧毁了27个跨区域的特大贩毒团伙,捣毁了10个毒品加工窝点,掐断了“缅甸-云南-海南”、“越南-广西-海南”和“广东-海南”三条主要贩毒通道,为全省堵源截流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打击新型毒品犯罪。近年来,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各市县集中开展了整治涉毒娱乐场所的专项行动,通过明察暗访、交叉查访和清查管理,依法取缔和整治了一批涉毒问题严重的娱乐场所,遏制了娱乐场所新型毒品的蔓延势头。仅XX年下半年,全省公安机关统一开展为期半年的“飓风行动”,共清查公共娱乐场所2597家,查缉新型毒品41起,查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381人。两年多来,全省共查处、整改取缔涉毒公共娱乐场所28家。三是加强对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商务、海关、食品药品监督、工商等部门广泛参与禁毒人民战争严管战役,组织开展对醋酸酐、亚胺企业调查摸底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

市场管理。药品监督部门对全省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特殊药品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杜绝精神麻醉药品流入非法市场。三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合禁毒部门,查处1起私贩精神麻醉药品案,缴获地西泮(安定)针剂8箱共2965支。

(三)大力开展禁吸收戒工作,加强对社会面吸毒人员的控制。各市县把禁吸收戒工作作为建设“平安海南”的有效手段,积极开展“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行动,有效控制社会面吸毒人员,促进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一是摸清吸毒人员底数。两年多来,我省禁毒部门坚持对吸毒人员的排查摸底工作,并按“见面排查、见面登记”的要求,对辖区吸毒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对戒毒出所人员列为重点人口管理,定期进行尿检,纳入工作视线。海口、琼海、澄迈、琼中、乐东、白沙等市县建立了禁毒信息员报告制度,基本做到不瞒报、漏报、错报,牢牢掌握对吸毒人员的管控。目前,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949人。二是强化“两个一律”措施。各市县严格执行“两个一律”的规定(凡吸毒者,一律强制戒毒;凡复吸者,一律劳教戒毒),做到发现一个强戒一个,复吸一个劳教一个。不少市县在收戒工作中采取奖励措施,每报一名劳教戒毒的奖励150元;每报一名强制戒毒的奖励100元,想方设法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XX年以来,全省共收戒强制戒毒人员24182人,劳教戒毒人员5481人。

三是省公安厅开办安康医院,使患有传染病吸毒人员得到有效收戒。该医院于XX年12月投入使用,总造价500多万元,建筑面积5100平米,收押规模300人,截止XX年12月底,该院已收治患有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吸毒人员206人,其中海口市125人,三亚、万宁、儋州等九个市县81人。目前,该院仍在收治的吸毒人员136人。据省禁毒委提供的情况反映,通过收戒患传染病吸毒人员,部分市县的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XX年5月以来,先后收戒百余名传染病人员后,海口市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续下降,社会效果十分明显。

(四)有效解决吸毒人员的自愿戒毒及回归社会的问题。针对当前吸毒人员复吸率仍居高不下,戒毒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各地积极采取各种帮教措施,让吸毒人员树立戒除毒瘾的信心,帮助其回归社会。一是因地制宜,创办集戒毒、康复、训练、劳动和心理矫正为一体的戒毒康复农场。目前,全省有海口、三亚、万宁、琼海、文昌、澄迈、儋州、乐东,建立了适合戒毒康复需要的农场或工场。海口市四个区共投入1385万余元建设戒毒康复农场,新建面积7554平米,改造面积10794平米。三亚市戒毒康复农场总面积1963亩,一期工程共投入资金1330万元,其中市政府投入1150万元,建成包括办公楼、戒毒学员宿舍楼、医疗室、食堂、水库和养殖管理站等设施,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吸毒人员戒

毒脱瘾后可进入该农场学习生产技能,强制戒毒人员期满后自愿留场的,安排留场就业。该农场建成两年多来,先后收戒学员3380人次。戒毒康复农场的创设,是以强制戒毒所为依托,以留场就业为手段,以健康回归为目标,是我省在禁毒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新模式,得到了国家禁毒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二是普遍建立以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村(居)委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机制,使解除强制性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定期有人谈话,定期进行尿检,建立相应的帮教档案,扶持自谋职业,帮助安排就业。营造一个使戒毒人员走向新生活的社会环境,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通过实施一系列帮教措施,不仅使吸毒人员成功戒除毒瘾,也使新滋生的吸毒者逐步减少。海口市美兰区连续三年无新滋生吸毒人员。三是各级领导带头帮教。许多市县四套班子成员,乡镇(街道)领导,带头投身于帮教工作,与戒毒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教。五指山市原市委书记陈揩同志与吸毒脱瘾人员陈雄结对帮教。与其进行帮教谈话20余次,曾两次送陈雄到市扶贫学校接受就业培训,陈揩同志还以自己的私人收入作担保,为陈雄贷款8000元,资助其开办小电焊作坊,实现自谋职业,彻底戒断毒瘾。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帮教等措施,全省共有12241名吸毒成瘾人员达到戒断3年以上标准,现有吸毒人员减少至13708名,比XX年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速度也明显减缓,

至XX年全省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949名,当年新增吸毒人员仅974名,比XX年底的24975名仅增长%。因毒品问题引发的“两抢一盗”等刑事案件已由XX年的占80%以上下降为占45%左右,XX年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为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的负增长。

(五)以创建“无毒市县”、“禁毒优秀市县”和“无毒社区”为载体,促进“无毒岛”建设。

深入开展创建“无毒市县”、“禁毒优秀市县”和“无毒社区”活动,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无毒岛”战略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是禁毒工作全部内容的最终体现。全省各市、县政府认真按照国家禁毒委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部署,坚持贯彻四禁并举(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堵源截流、严格执法、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无毒岛”的奋斗目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措施。把创建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中,紧密结合建设“文明生态村”、“文明社区”、“安全小区”等活动,确定创建目标,落实创建责任。广泛开展“无毒社区”、“无毒学校”、“无毒村(居)委会”、“无毒街镇”等创建活动。海口市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有针对性地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推进了全市创建工作的开展。从XX年起,首推创建“禁毒优秀街镇”活动,有效调动了基层的创建热情,当年

就有永兴镇等17个街镇被市政府授予“禁毒优秀街镇”称号。在广泛开展创建活动的同时,海口市禁毒委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指导,对一些重点单位派员具体指导。全市上下形成了有信心创建、会创建的良好局面。目前,该市的龙华区、美兰区、秀英区被省政府授予“禁毒优秀市县”,海口保税区、琼山区大坡镇、龙华区遵潭镇、秀英区永兴镇被省政府授予“无毒社区”荣誉称号,有186个单位被市政府评为“无毒单位”。昌江县在XX年、XX年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禁毒优秀市县”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再接再励,于XX 年提出创建“无毒县”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琼中、保亭、洋浦等“无毒县(区)”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双零”报告制度,落实社区禁毒防控机制,及时发现、打击吸贩毒活动,有效巩固来之不易的禁毒成果。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努力,全省先后有6个市、县、开发区建成了“无毒市县”(琼中、保亭、五指山、白沙、东方、洋浦开发区);琼海、昌江、龙华区、美兰区、秀英区等市县(区)先后被授予“禁毒优秀市县”荣誉称号;有173个社区建成了“无毒社区”,占全省现有乡镇、街道、国营农场总数的%。禁毒工作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向纵深发展。

二、条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禁毒警力不足。一方面是总的编制少,需要增编,

一方面是公安机关内部警力配置不合理,给禁毒岗位安排的警力太少。我省各市县禁毒大队人员编制大多是26名不等。文昌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995人,禁毒大队只有7人,其中4名还是协警。定安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095人,禁毒大队只有3名民警。保亭县戒毒所还没有正式在编的民警。其他市县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这一问题。

(二)经费保障不足。一是不少市县财政将禁毒经费与公安机关的其他业务经费捆在一起下达,没有按照条例所规定的将禁毒和强制戒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二是有的市县禁毒经费靠临时报批,零敲碎打来对付(陵水、万宁、临高)。三是戒毒人员的生活费用偏低,有的地方强制戒毒所的戒毒人员每天只有4元生活费。

(三)戒毒场所建设和戒毒康复设施配备滞后。一是戒毒场所狭小,不能适应全员收戒工作需要。定安县强制戒毒所与治安拘留所合二为一,面积只有674平米,强制戒毒的床位102个,收戒了133人,临高县强制戒毒所床位150个,收戒了200人以上,一间24平米的房间收住了20人。二是戒毒方式单一,没有配备必要的设施。条例规定的医疗康复设施,心理矫治,体能恢复设施基本没有落实,强制戒毒的手段大多仅靠关押式的所谓干戒。三是海口市劳教所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加强。该所现在主要承担着吸毒劳教人员的收戒任务,自96年建设以来已有10年历史,至今没有干警办公

场所,没有相应的医疗等场所。该所占地面积不小,但建设10年了,监管区内一棵树、一块绿地都没有。

(四)“四位一体”的帮教机制落实难,帮教措施没有完全到位。一是以尿检为主要内容的,由镇(街道办事处)干部、村(居)委会干部、派出所民警、家长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在落实上出现脱节,往往主要靠公安机关一位,其它三位的跟踪帮教措施没有跟上。二是戒毒人员强制戒毒出所交接制度落实不好,特别是在农村的戒毒人员出所后即流落社会,漏管失控的情况居多。三是戒毒人员出所后无业可就。地方政府拿不出相应的岗位供就业,使这些人无所事事,很容易重蹈覆辙,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

(五)患有传染病吸毒人员的收戒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各市县强制戒毒所没有条件收戒患有肺结核、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的吸毒人员,这些人大多数流散在社会上,据三亚市禁毒委提供的数据反映,三亚市目前因患有各种传染病和严重疾病不能收戒的就有156人,其中爱滋病患者56人。省公安厅设立的安康医院虽已启用,但由于设施尚不完备,收戒能力受限,不能完全满足收戒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执法检查活动安排意见

本次调研使我们对全省禁毒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有了基本的把握,对各市县工作开展的特点和不均衡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问题。在此

基础上,依照《监督法》对执法检查的要求,提出执法检查活动安排意见。

(一)执法检查的时间安排在XX年5月进行。分为市县自查和省重点检查两个阶段,省重点检查活动在一周内完成,于XX年7月向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报告本次执法检查情况,并提请审议。执法检查各环节的具体时间将在执法检查方案中确定。

(二)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确定为五个方面。一是堵源截流,打击毒品犯罪的情况;二是禁吸收戒,落实“两个一律”的情况;三是接茬帮教,落实“四位一体”帮教机制的情况;四是创建“无毒市县”、“禁毒优秀市县”和“无毒社区”的情况;五是禁毒工作的经费保障和设施建设情况。

(三)执法检查的重点市县确定为9个。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定安县、澄迈县、临高县、儋州市、陵水自治县。这样确定是基于几个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是禁毒任务重,在全省禁毒工作中占有相当份量的市县;二是禁毒工作总体情况或某一方面取得成绩的市县,通过执法检查,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禁毒工作总体相对落后或者某个方面亟待改进的市县,通过检查,督促改进。

(四)执法检查的方法步骤。一是召开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省政府负责同志关于实施《条例》开展禁毒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布署执法检查工作,会议由执法检

查组组长主持,执法检查组全体成员参加;二是执法检查各小组赴各市县开展检查工作,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走访和实地察看,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三是各小组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各小组的汇报,研究向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稿。四是由执法检查组向人大常委会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7月召开的常委会审议;五是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省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必要时就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条例》实施主管机关交换意见。

(五)执法检查组的组成。执法检查组组长由常委会分管领导担任,分三个小组进行检查。各小组组长由常委会副主任担任,每个小组配常委会委员2名,作为执法检查组成员。每个小组负责三个市县,检查结束后,各小组形成本小组的执法检查分组报告。

为了组织好本次执法检查活动,使执法检查真正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内司工委拟于XX年3月、4月组织有关同志赴兄弟省市考察禁毒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