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专题5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第五章 专题强化 综合应用力学两大观点解决多过程、板块、传送带模型(课前预习)
2.方法技巧 (1)“合”——整体上把握全过程,构建大致的运动图景; (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子过程对应的基本规律; (3)“合”——找出各子过程之间的联系,以衔接点为突破口,寻求解题最优 方案.
命题点二 传送带模型
1.设问的角度 (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然后利用 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 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 (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 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守 恒定律求解.
命题点一 多运动过程问题
1.分析思路 (1)受力与运动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不同运 动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2)做功分析:根据各种力做功的不同特点,分析各种力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 的做功情况; (3)功能关系分析:运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选择 合适的规律求解.
2.功能关系分析 (1)功能关系分析:W=ΔEk+ΔEp+Q. (2)对W和Q的理解: ①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x传; ②产生的内能:Q=FfLeabharlann 相对.命题点三 滑块—木板模型
1.模型分类 滑块—木板模型根据情况可以分成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和斜面上的滑 块—木板模型. 2.位移关系 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沿同一方向运动, 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沿相反方向 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 3.解题关键 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 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课件2:专题五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物理
【例2】如图所示,一粗糙斜面AB与圆心角为37°的光 滑圆弧BC相切,经过C点的切线方向水平.已知圆弧 的半径为R=1.25 m,斜面AB的长度为L=1 m.质量 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外力F=1 N作 用下,从斜面顶端A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 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物块沿圆弧滑至C点抛出,若 落地点E与C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1.2m,C点距离地面 高度为h=0.8 m.(sin 37°=0.6,cos 37°=0.8,重力 加速度g取10 m/s2)求:
物理
(2)从B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有 mgR(1-cos 37°)=mv-mv,vB=2 m/s (3)从A点到B点由v=2aL,得a=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37°+Fcos 37°-μ(mgcos 37°-Fsin 37°)=ma 代入数据,解得μ≈0.65
物理
【突破训练 2】如图 2 所示,AB 为倾角 θ=37°的斜面轨道,轨道的
解得 x=12.4 m
解法二
Fcos 37°-μ(mg-Fsin 37°)=ma1
v2=2a1x
v2=2a2(L-x)
解得 x=12.4 m
物理 μmg=ma2
(3)在妈妈撤去力时小孩和雪橇的动能最大, 解法一 由动能定理得 Fcos 37°·x-μ(mg-Fsin 37°)·x=Ek (写成-μmg(L-x)=0-Ek 也可以) 解得 Ek=72 J
物理
解析 (1)由 x=12t-4t2 知,物块在 C 点速度为 v0=12 m/s 设物块从 D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所做的功 为 W,由动能定理得: W-mgsin 37°·CD =12mv0 2 代入数据得:W=12mv0 2+mgsin 37°·CD =156 J
高三-物理-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学习方法点拨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而运动过程只涉及运动和力 的问题或只要求分析物体的动力学特点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 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动力学观点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 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能量观点
精题讲解
如图所示,从 A点以v0=4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 (可视为质点),当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的光 滑圆弧轨道BC,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 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 kg,A、B 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 m、h=0.15 m,R=0.75 m,小物块与 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0.2,g=10 m/s2.求: (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大小;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精题讲解
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 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和DE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段的圆 心为O点,圆心角为60°,半径OC与水平轨道CD垂直,水平轨道CD段粗 糙且长8 m.一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点以3 m/s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点刚 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形轨道BC,经CD轨道后冲上DE轨道,到达 E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0 kg,B、E 两点与水平面CD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和H,且h=2 m,H=2.8 m,g取10 m/s2.求: (1)运动员从A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轨道CD段的动摩擦因数μ;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如不能,则最后停在何处?
原创1:专题五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终静止,摩擦力做功使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有:
Ff l 相=12(M+m)v2t 得 l 相=5.5 m
⑨
小车从物块碰撞后开始匀减速运动,(每个减速阶
段)加速度 a 不变 aM=FMf=0.5 m/s2,vt=aMt
得 t=23 33 s 答案 (1)3 m/s
○ 10 (2)43 N (3)5.5 m
专题五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 程问题
考点一 应用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 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 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 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 求解.
【例 1】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粗糙斜面 AB 的下 端与光滑的圆弧 BCD 的 B 点相切,圆弧轨道的半径 为 R,圆心 O 与 A、D 在同一水平面上,C 点为圆弧 轨道最低点,∠COB=θ,现在质量为 m 的小物体从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FNmax=3mg+12mgcos θ 最终小物体将从 B 点开始做往复运动,则有 mgR(1-cos θ)=12mv′2,FNmin-mg=mv′R 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FNmin=mg(3-2cos θ)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 C 时,对 C 点的最大压力
距 D 点高度为Rco4s θ的地方无初速度地释放,已知小 物体恰能从 D 点进入圆弧轨道.求:
(1)为使小物体不会从 A 点冲出斜面,小物体与斜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少? (2)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scionsθθ,则 小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3)小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 C 时,对 C 点的最 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各是多少?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解析版)--2025高考物理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目录题型一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1题型二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板-块模型及传送带模型问题 16题型一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力学三大观点对比力学三大观点对应规律表达式选用原则动力学观点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到运动细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 =v 0+atx =v 0t +12at 2v 2-v 20=2ax 等能量观点动能定理W 合=ΔE k涉及到做功与能量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E k 1+E p 1=E k 2+E p 2功能关系W G =-ΔE p 等能量守恒定律E 1=E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I 合=p ′-p 只涉及初末速度、力、时间而不涉及位移、功动量守恒定律p 1+p 2=p 1′+p 2′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1.(2024·湖北·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小球A 以初速度v 0=2gR 竖直向上冲入半径为R 的14粗糙圆弧管道,然后从管道另一端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02=gR 冲出,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左端连有轻质弹簧的静止小球B 发生相互作用,距离B 右侧s 处有一个固定的弹性挡板,B 与挡板的碰撞没有能量损失。
已知A 、B 的质量分别为3m 、2m ,整个过程弹簧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A 球接触弹簧开始计时,t 0已知)。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12kx 2,x 为形变量,重力加速度为g 。
求:(1)小球在管道内运动的过程中阻力做的功;(2)弹簧两次弹力最大值之比F 2:F 1;(3)小球B 的初始位置到挡板的距离s 。
【答案】(1)-32mgR ;(2)7:5;(3)35t 0gR 【详解】(1)设小球在管道内运动的过程阻力做功为W f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3mgR +W f =12⋅3m v 02 2-12⋅3mv 20解得W f =-32mgR(2)当A 、B 第一次共速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簧弹力最大,设压缩量为x 1,A 、B 共同速度为v 共1,从A 刚接触弹簧到A 、B 共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3mv 02=(3m +2m )v 共112kx 21=12⋅3m v 02 2-12⋅(3m +2m )v 2共1此时弹簧弹力为F 1,有F 1=kx 1由图乙可知,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 与挡板相撞,设此时A 、B 速度分别为v 1、v 2,从A 刚接触弹簧到弹簧恢复原长,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3mv 02=3mv 1+2mv 212⋅3m v 02 2=12⋅3mv 21+12⋅2mv 22解得v 1=15gR ,v 2=65gR此时B 原速率反弹,当A 、B 第二次共速时,弹簧压缩量再一次达到最大,设压缩量为x 2,A 、B 共同速度为v 共2,从B 刚反弹到弹簧第二次压缩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3mv 1-2mv 2=(3m +2m )v 共212kx 22=12⋅3mv 21+12⋅2mv 22-12(3m +2m )v 2共2此时弹簧弹力为F 2,有F 2=kx 2联立解得F 2:F 1=7:5(3)设A 、B 一起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任意时刻A 、B 速度分别为v A 、v B ,根据动量守恒可得3mv 02=3mv A +2mv B 在任意一极短时间∆t 内,有3mv 02Δt =3mv A Δt +2mv B Δt 所以3mv 02Δt =3m Δx A +2m Δx B 等式两边求和得3mv 02t 0=3ms A +2ms B 由图乙可知,t 0时B 与挡板发生碰撞,此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故从t =0到t =t 0时,A 、B 位移相同,即s A =s B =s联立解得s =35t 0gR 2.(2024·河北·三模)滑雪是人们在冬季喜爱的户外运动。
第五章 专题强化 综合应用力学两大观点解决三类问题-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B.4mg
C.5mg
√D.6mg
1234
1.(2020年全国I卷)一物块在高3.0 m、长5.0 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 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 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 )
√A. 物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点以v0=1.2 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 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块经过C点时ຫໍສະໝຸດ 速率vC;图5答案 6 m/s
(2)若木板足够长,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木板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答案 9 J
√A.煤块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1.3 s
B.煤块到达B点时对滑轮的压力大小为mg
√C.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长度是0.8 m √D.若使煤块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的角速度ω至少为7.5
rad/s
模型2 倾斜传送带问题 例3 (多选)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 动,两边倾斜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 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 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6
(2)从小物块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0=3.0 s摩擦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答案 23.04 J
要点精练
1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
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1,在高点时对轨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热点专题5利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综合问题课件3.ppt
bc段为直线,在t1=0.1 s时滑块已上滑x=0.2 m的距离,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 (2)压缩弹簧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
解析:(1)由图象可知0.1 s物体离开弹簧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a=ΔΔvt =0.22--01.1 m/s2=10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μ=0.5.
跟踪训练 2
(多选)(2016届贵州省贵阳市模拟)如图a所示,小物体从竖
直弹簧上方离地高h处由静止释放,其动能Ek与离地高度h的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高 度从h1下降到h2,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h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轻弹簧劲度 系数为k,小物体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5时,动能又回到0,说明h5是最低点,弹簧的弹力到达最大 值,一定大于重力的2倍,所以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小物体下落至高
度h4时,物体的动能与h2时的动能相同,由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在h4时弹簧
的弹力一定是重力的2倍;此时弹簧的压缩量Δx=
2mg k
,小物体从高度h2下降到h4,
(2)设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B,则由动能定理有mgH=12mv2B-12mv2A,可 得vB=20 m/s.
(3)竖直圆轨道光滑,研究小球从C点到D点,设小球到达D点时的速度为vD.由动 能定理可得-2mgR=12mv2D-12mv2C
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mg=mvRD2 由上面两式可得FN=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在D点对轨道的压力为3 N,方向竖直向上.
例 1 (2016届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B为竖直圆轨道的左端点,它和
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图1
【例 1】如图 1 所示,已知小孩与雪橇的总质量为 m=20 kg,静止于水平冰面上的 A 点,雪橇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g 取 10 m/s2) (1)大人先用 30 N 的水平恒力拉雪橇,经 8 秒到达 B 点,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L.
解析 (1)对小孩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设大人的力作用了 x 距离后撤去,小孩到达 B 点的速度恰好为 0
解法二 解法一
由动能定理得
Fcos 37° - μ(μ mg - Fsin 37° )= ma · x- (mg - Fsin 37° )· x - 1μmg(L-x)=0 μ mg= ma 解得 x= 12.4 m 2 v2=2a1x v2=2a2(L-x) 解得 x=12.4 m
F-μmg=ma a=0.5 m/s2 1 2 L= at 2 解得 L=16 m
图1
【例 1】如图 1 所示,已知小孩与雪橇的总质量为 m=20 kg,静止于水平冰面上的 A 点,雪橇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g 取 10 m/s2) (2)若大人用大小为 30 N,与水平方向成 37° 角的力斜向上拉雪橇,使雪橇从 A 处 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1)问中的 B 处,求拉力作用的最短距离.(已知 cos 37° = 0.8,sin 37° =0.6)
解法一
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Ek=72 J
Fcos 37° · x-μ(mg-Fsin 37° )· x=Ek
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 由动能公式得
1 Ek= mv2(v2 在上一问中的运动学公式中已经有表示) 2 解得 Ek=72 J
图1
例 2.质量为 m=1 kg 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 的传送带上的 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 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 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 B 点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 B、 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 R=1.0 m,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 θ =106° ,轨道最低点为 O,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 h=0.8 m,小 物块离开 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 后经 1 过 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 .(g=10 m/s2, 3 sin37° =0.6,cos37° =0.8)
高中物理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解析版)
压轴题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用力学三大观点(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检验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准。
2.在命题方式上,高考通常会通过设计包含多个物理过程、涉及多个力学观点的复杂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能量转换和守恒、动量变化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3.备考时,学生应首先深入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理。
其次,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对多过程问题的训练,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
考向一:三大观点及相互联系考向二: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如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如位移x,时间t)问题,不能解决力(F)的问题。
(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
(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特别方便。
考向三:用三大观点的解物理题要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1.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
选取研究对象后需根据不同的条件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离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专题五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为管道的最高点且在O的正上方。一小球质m=0.5kg,
课 堂
在A点正上方高h=2.0m处的P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
互 落至A点进入管道并通过B点,过B点时小球的速度vb
动 探 究
为4m/s ,小球最后落到AD面上的C点处。不计空气阻 力。g=10m/s2。求:
(1)小球过A点时的速度vA 是多大? (2)小球过B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多大,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课 堂
第14讲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
互 动
多过程问题
探
究
随 堂 巩 固 检 测
返回目录
第14讲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基 础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Fra bibliotek知 识
1.速度公式:v= v0+at .
梳 理
2.位移公式:x= v0t+12at2 .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02 = 2ax .
方向如何?
(3)落点C到A点的距离为多少?
返回目录
第14讲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析】(1)对小球,由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2gh v2 A
vA = 2 10 m/s
(2)小球过B点时,设管壁对其压力为F,方向竖
课 堂
直向下,由向心力公式:
互 动
F+mg=m vB2
,解得F=5N,方向竖直向下
面的压力可视为大小为 F 的恒力,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摆锤在上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在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摆锤所做的功;
(3)橡胶片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返6回目录
第14讲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解析 (1)选从右侧最高点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进行
专题:应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专题:应用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学业要求】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
同时新高考注重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故知新】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各物理过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
3、动力学观点适用于 。
4、你能说出哪些高中物理模型?【课堂探究】(1)构建模型:下列三种生活实际情境可联系物理中的哪种模型?(2)依题意,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受力的不同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分过程?(3)对每个分过程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对应的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示意图或v—t 图。
情境一:冰库工作人员在水平滑道上移动冰块的场景如图所示,冰块先在工作人员斜向上拉力作用下运动一段距离,然后工作人员放手让冰块向前滑动,冰块自行滑到目的地。
设冰块的质量为20kg ,冰块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运送冰块距离为16m ,工人拉冰块时拉力与水平方向成530角向上。
某次拉冰块时,工人从滑道前端拉着冰块(冰块初速度可视为零)向前匀加速前进4.0m 后放手,冰块刚好能滑到滑道末端静止,已知sin530=0.8,cos530=0.6,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运动 力桥梁—运动情况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①②③④ 受力情况分析 ①受力分析顺序: ②力的处理方法: ③牛顿第二定律:情境二:在游乐场,有一种大型游乐设施跳楼机,如图所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提升到离地最大高度64 m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开始下落过程可认为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受到一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4 m高处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游客和座椅总质量为1500 kg,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为20 m/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情境三:可爱的企鹅喜欢在冰面上玩游戏.如图所示,有一企鹅在倾角为37°的倾斜冰面上,先以加速度a=0.5 m/s2从冰面底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向上“奔跑”,t=8 s时,突然卧倒以肚皮贴着冰面向前滑行,最后退滑到出发点,完成一次游戏(企鹅在滑动过程中姿势保持不变).若企鹅肚皮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已知sin 37°=0.6,cos 37°=0.8。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A) Word版
特别策划计算题突破(二)——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A)1.(2016·盐城三模)如图所示,用长为1 m的轻质细线将质量为100 g的小球悬挂于O点.小球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A处,此时细线偏离竖直的夹角为60°.现撤去外力,小球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B时,细线被O点正下方0.25 m处的光滑小钉子挡住,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到最高点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且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π≈3.求小球:(1)在A处时,所受外力的最小值.(2)从A运动到C过程空气阻力做的功.(3)动能最大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弦值.2.(2017·泰州期初摸底)如图所示,在某竖直平面内,光滑曲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于B 点,BC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r=0.2 m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管口D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100 N/m的轻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恰好与管口D端平齐.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放在曲面AB上.现从距BC的高度为h=0.6 m处静止释放小球,它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球进入管口C端时,它对上管壁有F N=2.5mg的相互作用力,通过CD后,在压缩弹簧过程中滑块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0.5 J.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小球在C处受到的向心力大小.(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3)小球最终停止的位置.3.(2015·南师附中)如图,在高h1=30 m的光滑水平平台上,质量m=1 kg的小物块压缩弹簧后被锁扣K锁住,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E p.若打开锁扣K,物块将以一定的水平速度v1向右滑下平台,做平抛运动,并恰好能从光滑圆弧形轨道BC的B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形轨道.B点的高度h2=15 m,圆弧轨道的圆心O与平台等高,轨道最低点C的切线水平,并与地面上长为L=70 m的水平粗糙轨道CD平滑连接;小物块沿轨道BCD运动并与右边墙壁发生碰撞,取g=10 m/s2.(1)求小物块由A到B的运动时间.(2)求小物块原来压缩弹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E p的大小.(3)若小物块与墙壁只发生一次碰撞,碰后速度等大反向,反向运动过程中没有冲出B点,最后停在轨道CD上的某点P(P点没画出).设小物块与轨道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μ的取值范围.4.(2014·江苏卷)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特别策划计算题突破(二)——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A)1.(1)小球在A处静止,受共点力平衡,当F1与细线垂直时最小F=mg,F1=F sin α,解得F1= N.(2)设小球从A到C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W,根据动能定理得mg+W=0,解得W=-0.125 J.(3)设空气阻力为f,则|W|=f·Lα+f·Lα,小球从A向B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当重力的切向分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设小球速度最大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θ,据题意mg sin θ=f,得sin θ=0.07.2.(1)小球进入管口C端时它与圆管上管壁有大小为F=2.5mg的相互作用力,故小球受到的向心力为F向=2.5mg+mg=3.5mg=35 N(2)在压缩弹簧过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设此时小球离D端的距离为x0,则有kx0=mg,解得x0==0.1 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x0)+m=E km+E p,得E km=mg(r+x0)+m-E p=6 J.(3)在C点,由F向=m,得=7 m2/s2.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m,解得BC间距离s=0.5 m.小球与弹簧作用后返回C处动能不变,小球的动能最终消耗在与BC水平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设小球在BC上的运动路程为s',由动能定理有0-m=-μmgs',解得s'=0.7 m.故最终小球距离B为(0.7-0.5 )m=0.2 m处停下.(或距离C端0.3 m)3.(1)s(2) 50 J(3)≤μ<【解析】(1)设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t,则h1-h2=gt2,t= s.(2)由R=h1,所以∠BOC=60°.设小物块平抛的水平速度是v1,则=tan 60°,v1=10 m/s,故E p=m=50 J.(3)设小物块在水平轨道CD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根据题意,该路程的最大值是s max=3L,路程的最小值是s min=L,路程最大时,动摩擦因数最小,路程最小时,动摩擦因数最大,由能量守恒知mgh1+m=μmin mgs max,mgh1+m=μmax mgs min,解得μmax=,μmin=.即≤μ<.4.(1)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45°,侧向加速度大小a x=μg cos45°,匀变速直线运动-2a x s=0-,解得s=.(2)设t=0时刻摩擦力与侧向的夹角为θ,侧向、纵向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x、a y,则=tanθ.很小的Δt时间内,侧向、纵向的速度增量Δv x=a xΔt,Δv y=a yΔt,解得=tanθ。
5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4.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A 静止在离地面高 h 的水平桌面的 边缘,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B 沿桌面向 A 运动并以速度 v0 与之 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 离开桌面,其落地点离出发 点的水平距离为 L,碰后 B 反向运动,求 B 后退的距离.已知 B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 g.
7.如图 T1-10 所示,质量 m=2 kg 的小球以初速度 v0 沿 光滑的水平面飞出后,恰好无碰撞地进入光滑的圆弧轨道,其
中圆弧 AB 对应的圆心角θ=53°,圆半径 R=0.5 m.若小球离
开桌面运动到 A 点所用时间 t=0.4 s.(sin53°=0.8,cos53°=
0.6, g=10 m/s2)
图 T1-8
解:物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时做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加 速运动,碰撞时物块再传递一部分能量给长木板,以后长木板 减速,物块加速直到速度相同为止.设木块和物块最后共同的 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
设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则 ΔE=12mv20-12(m+M)v2 因相对滑动而产生的内能为 Q=μmg·2s,在碰撞过程中损 失的机械能为 ΔE′,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ΔE=Q+ΔE′ 则 ΔE′=2mm+MMv20-2μmgs 代入数据得 ΔE′=2.4 J.
(舍去)
所以 v1=v0=2 μgl,v2=0.
1.有一传送装置如图 T1-5 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保持 以 v=2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之间的距离 L= 10 m,现有一物件以 v0=4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物 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件从传送带的左端运 动到右端所用的时间 (取 g=10 m/s2).
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技术介绍
目的和背景
应对复杂系统
多过程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种复杂系统中,如机械、 化工、航空航天等。通过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 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
提高效率和性能
针对多过程问题的特点,采用动力学和能量方法有 助于优化系统设计,提高运行效率和性能。
推动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多过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计算资源需求
多过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通常 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如何高 效利用计算资源也是一个需要 解决的问题。
多过程问题的挑战
01
02
03
04
过程间相互作用
多过程问题中,不同过程之间 往往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增 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分析难度 。
数据获取与处理
对于多过程问题,获取全面、 准确的数据是关键。同时,如 何有效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也 是一个重要挑战。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 的变化量,即Ft=mv2−mv1。
动量守恒
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 中,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写出运动学方程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写出相 应的运动学方程,如位移、速 度、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式 。
列出动力学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动量定理 等动力学原理,列出物体所受 合力与加速度或动量与时间的 关系式。
求解运动方程
01
初始条件
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给出物体 运动的初始条件,如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等。
高中物理 综合应用力学两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 课件 高考物理课件
于竖直平面内,其末端与长度L=0.7 m的粗糙水平导轨BC相连,BC与竖 直放置、内壁光滑的半圆形管道CD相连,半圆的圆心O在C点的正下方, C点离地面的高度H=1.25 m.一个质量m=1 kg的小滑块 (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下滑,小滑块与BC段的动 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滑块在水平导轨BC段运动的时间; 答案 0.2 s
木板和小物块,木板长为L,下端位于挡板AB处,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木 板和物块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 2 力加速度为g.
(1)若木板和物块一起以某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
木板上端恰能运动到C点,求初速度大小v0; 答案 见解析
图2
解析
答案
(2)若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使木板上滑 且与物块间没有相对滑动,求拉力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
2.(2017· 苏北四市期中)如图5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固定挡板 P,质量
为m的小物块A与质量不计的木板B叠放在斜面上,A位于B的最上端且与P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答案
(3) 若半圆形管道半径可以变化,则当半径为多大时,小滑块从其下端
射出的水平距离最远?最远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答案 0.2 m 1.7 m
解析
答案
随堂测试
1.(2017· 南京市、淮安市5月模拟)如图4所示,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 1 kg和4 kg的物体A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非弹性轻 绳的一端固定且离 B 足够远,另一端跨过轻质滑轮与 A 相连,滑轮与 B 相连,初始时,轻绳水平,若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31 N作用下 运动了4 m,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物体B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高中物理专题课时作业专题五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专题三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1.如图1所示,AB 段为一半径R =0.2 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EF 是一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上有一质量为0.1 kg 的薄木板CD ,开始时薄木板被锁定.一质量也为0.1 kg 的物块(图中未画出)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B 点后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平行于薄木板的方向滑上薄木板,在物块滑上薄木板的同时薄木板解除锁定,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物块和薄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已知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g =10 m/s 2,结果可保留根号)求:图1(1)物块到达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2)物块滑上薄木板时的速度大小;(3)达到共同速度前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及从物块滑上薄木板至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答案 (1)3 N ,方向竖直向下 (2)433m/s (3)2.5 m/s 2 4315s 解析 (1)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12m v 2B,解得:v B =2 m/s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B R解得:F N =3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 N ,方向竖直向下.(2)设物块滑上薄木板时的速度为v ,则:cos 30°=v B v解得:v =433m/s. (3)物块和薄木板下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mg sin 30°-μmg cos 30°=ma 1对薄木板:mg sin 30°+μmg cos 30°=ma 2设物块和薄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 ′,则:v ′=v +a 1t =a 2t解得:a 1=2.5 m/s 2,t =4315s. 2.如图2所示,一物块质量m =1 kg 自平台上以速度v 0水平抛出,刚好落在邻近一倾角为α=53°的粗糙斜面AB 顶端,并恰好沿该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0.032 m ,粗糙斜面BC 倾角为β=37°,足够长.物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 点离B 点所在平面的高度H =1.2 m .斜面AB 和斜面BC 在B 点用一段平滑的小圆弧连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不计在B 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sin 53°=0.8,cos 37°=0.8,cos 53°=0.6,g 取10 m/s 2.图2(1)求物块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2)若取A 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求物块第一次到达B 点的机械能;(3)从滑块第一次到达B 点时起,经0.6 s 正好通过D 点,求B 、D 之间的距离. 答案 (1)0.6 m/s (2)-4 J (3)0.76 m解析 (1)物块离开平台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v y =2gh =2×10×0.032 m /s =0.8 m/s由于物块恰好沿斜面下滑,则 v A =v y sin 53°=0.80.8m /s =1 m/s v 0=v A cos 53°=0.6 m/s.(2)物块在A 点时的速度v A =1 m/s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μmg cos 53°H sin 53°=12m v 2B -12m v 2A 在B 点时的机械能:E B =12m v 2B -mgH =-4 J. (3)物块在B 点时的速度v B =4 m/s物块沿BC 斜面向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1=g (sin 37°+μcos 37°)=10 m/s 2物块从B 点沿BC 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1=v B a 1=0.4 s ,然后沿斜面下滑,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g (sin 37°-μcos 37°)=2 m/s 2B 、D 间的距离:x BD =v 2B 2a 1-12a 2(t -t 1)2=0.76 m. 3.如图3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 点以v 0=1.8 m /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 点时,恰好沿C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 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3 m/s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2 m ,C 点和圆弧的圆心O 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图3答案 (1)22.5 N ,方向竖直向下 (2)32 J解析 (1)设小物块在C 点的速度为v C ,在C 点由v C =v 0cos θ,解得v C =3 m/s 设小物块在D 的速度为v D .从C 到D ,由动能定理得mgR (1-cos θ)=12m v 2D -12m v 2C ,解得v D =5 m/s设在D 点轨道对小物块的作用力为F N :F N -mg =m v 2D R解得F N =22.5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2.5 N ,方向竖直向下.(2)设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 ,则μmg =ma a =μg =5 m/s 2设小物块由D 点向左运动至速度为零,所用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v D =at 1x 1=v D 2t 1。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第五章 第4课时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专题三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1.能熟练分析物体在各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2.会分析相邻过程的关联量,能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点.3.能够根据不同运动过程的特点,合理选择物理规律.【知识要点】一动力学方法的应用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而运动过程只涉及运动和力的问题或只要求分析物体的动力学特点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例1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邻近平台的一倾角为α=53°的光滑斜面顶端,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0.8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x;(3)若斜面顶端高H=20.8 m,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所示如图,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水平直轨道运动,到B点后撤去力F,物体飞出后越过“壕沟”落在平台EG 段.已知物块的质量m=1 kg,物块与水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段长L=10 m,B、E两点的高度差h=0.8 m,B、E两点的水平距离x=1.6 m.若物块可看做质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1)为使物块越过“壕沟”,求物块在B点最小速度v的大小;(2)若θ=37°,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拉力F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3)若θ大小不确定,为使物块恰好越过“壕沟”,求力F的最小值(结果可保留根号).考点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例2 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3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 和DE 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 段的圆心为O 点,圆心角为60°,半径OC 与水平轨道CD 垂直,水平轨道CD 段粗糙且长8 m .一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 点以3 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形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0 kg ,B 、E 两点与水平面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和H ,且h =2 m ,H =2.8 m ,g 取10 m/s 2.求:(1)运动员从A 运动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2)轨道CD 段的动摩擦因数μ;(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如不能,则最后停在何处?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从B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B 、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R =1.0 m ,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小物块离开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后经过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13.(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 (1)求小物块离开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 1的大小;(2)求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求P 、A 间的距离;(4)求斜面上C 、D 间的距离.【拓展训练】1.如图1所示,AB 段为一半径R =0.2 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EF 是一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斜面上有一质量为0.1 kg 的薄木板CD ,开始时薄木板被锁定.一质量也为0.1 kg 的物块(图中未画出)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B 点后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平行于薄木板的方向滑上薄木板,在物块滑上薄木板的同时薄木板解除锁定,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物块和薄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已知物块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g =10 m/s 2,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物块到达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2)物块滑上薄木板时的速度大小;(3)达到共同速度前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及从物块滑上薄木板至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2.如图所示,一物块质量m =1 kg 自平台上以速度v 0水平抛出,刚好落在邻近一倾角为α=53°的粗糙斜面AB 顶端,并恰好沿该斜面下滑,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h =0.032 m ,粗糙斜面BC 倾角为β=37°,足够长.物块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 点离B 点所在平面的高度H =1.2 m .斜面AB 和斜面BC 在B 点用一段平滑的小圆弧连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不计在B 点的机械能损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sin 53°=0.8,cos 37°=0.8,cos 53°=0.6,g 取10 m/s 2.(1)求物块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2)若取A 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求物块第一次到达B 点的机械能;(3)从滑块第一次到达B 点时起,经0.6 s 正好通过D 点,求B 、D 之间的距离.3.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 点以v 0=1.8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 点时,恰好沿C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 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v =3 m/s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2 m ,C 点和圆弧的圆心O 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 53°=0.8,cos 53°=0.6.求:(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4.(2014·福建·21)如图所示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 段轨道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 在B 点水平相切.点A 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 的半径为R ,圆心O 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 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 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1)若游客从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 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 点,OD =2R ,求游客滑到B 点时的速度v B 大小及运动过程中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 f ;(2)某游客从AB 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 点,又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 点后滑离轨道,求P 点离水面的高度h .(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 向=m v 2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考纲解读 1.能熟练分析物体在各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2.会分析相邻过程的关联量,能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点.3.能够根据不同运动过程的特点,合理选择物理规律.考点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例1如图1所示,AB和CDO都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O、A处于同一水平面.AB是半径为R=2 m的1/4圆周轨道,CDO是半径为r=1 m的半圆轨道,最高点O处固定一个竖直弹性挡板.D为CDO轨道的中央点.BC段是水平粗糙轨道,与圆弧形轨道平滑连接.已知BC段水平轨道长L=2 m,与小球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让一个质量为m=1 kg的小球P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线OA高H处自由落下.(取g=10 m/s2)图1(1)当H=1.4 m时,问此球第一次到达D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当H=1.4 m时,试通过计算判断此球是否会脱离CDO轨道.如果会脱离轨道,求脱离前球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如果不会脱离轨道,求静止前球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解析(1)设小球第一次到达D的速度v DP到D点的过程对小球根据动能定理得:mg(H+r)-μmgL=m v2D/2在D点对小球列牛顿第二定律:F N=m v2D/r联立解得:F N=32 N(2)设第一次来到O点时速度为v1P到O点的过程对小球列动能定理方程:mgH-μmgL=m v21/2解得:v21=12 (m/s)2要能通过O点,须mg<m v2/r临界速度v20=10 (m/s)2故第一次来到O点之前没有脱离.设第三次来到D点之前没有脱离,且设第三次来到D点的动能E K对之前的过程列动能定理:mg(H+r)-3μmgL=E K代入解得:E K=0故小球一直没有脱离CDO轨道设此球静止前在水平轨道经过的路程s对全程列动能定理方程:mg(H+R)-μmgs=0解得:s=8.5 m.答案见解析考点二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有的运动过程只涉及分析力或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问题,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往往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求解.例2如图2所示,x轴与水平传送带重合,坐标原点O在传送带的左端,传送带长L=8 m,匀速运动的速度v0=5 m/s.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x P=2 m的P 点.小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Q点后恰好能冲上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N点.若小物块经过Q处无机械能损失,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2(1)N点的纵坐标;(2)从P点到Q点,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系统产生的热量;(3)若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某些位置,最终小物块均能沿光滑圆弧轨道运动(小物块始终在圆弧轨道运动不脱轨)到达纵坐标y M=0.25 m的M点,求这些位置的横坐标范围.解析(1)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μg=5 m/s2设小物块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所用时间为t t =v 0a=1 s 运动的位移Δx =v 022a =2.5 m <x PQ在N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mg =m v 2NR从Q 到N 的运动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12m v 20=mgy N +12m v 2N 又R =y N 2解得y N =1 m(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 x =v 0t -Δx =2.5 m产生的热量Q =μmgx =12.5 J(3)设在坐标为x 1处将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刚能到达圆心右侧的M 点, 由能量守恒得:μmg (L -x 1)=mgy M 代入数据解得x 1=7.5 m当小物块恰好到达与圆心等高的右侧时 μmg (L -x 2)=12mgy N代入数据解得x 2=7 m若刚能到达圆心左侧的M 点,则必定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 ,μmg (L -x 3)=mgy N +12m v 2Nmg =m v 2NR,可解得x 3=5.5 m故小物块放在传送带上的位置坐标范围 7 m ≤x ≤7.5 m 和0≤x ≤5.5 m答案 (1)1 m (2)12.5 J (3)7 m ≤x ≤7.5 m 和0≤x ≤5.5 m突破训练 如图3所示,为一传送装置,其中AB 段粗糙,AB 段长为L =0.2 m ,动摩擦因数μ=0.6,BC 、DEN 段均可视为光滑的,且BC 的始、末端均水平,具有h =0.1 m 的高度差,DEN 是半径为r =0.4 m 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N 沿竖直方向,C 位于DN 竖直线上,C 、D 间的距离恰能让小球自由通过.在左端竖直墙上固定一轻质弹簧,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质量m =0.2 kg ,压缩轻质弹簧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和弹簧不粘连),小球刚好能沿DEN 轨道滑下.求:(g 取10 m/s 2)图3(1)小球到达N 点时的速度; (2)压缩的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 答案 (1)2 5 m/s (2)0.44 J解析 (1)小球刚好能沿DEN 轨道滑下,则在半圆最高点D 点必须满足:mg =m v 2Dr从D 点到N 点,出机械能守恒得: 12m v 2D +mg 2r =12m v 2N+0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 v D =2 m/s ,v N =2 5 m/s.(2)弹簧推开小球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W 等于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E p ,根据动能定理得W -μmgL +mgh =12m v 2D -0代入数据得W =0.44 J.即压缩的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0.44 J.26.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力学综合题例3 如图4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块轻轻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 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从B 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圆弧轨道.B 、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R =1.0 m ,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O ,A 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 =0.8 m ,小物块离开C 点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0.8 s 后经过D 点,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13.(g =10 m/s 2,sin 37°=0.6,cos 37 °=0.8)图4(1)求小物块离开A 点时的水平初速度v 1的大小; (2)求小物块经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传送带的速度为5 m/s ,求P 、A 间的距离;(4)求斜面上C 、D 间的距离. 审题与关联解析 (1)对于小物块,由A 点到B 点,有v 2y =2gh 在B 点,有tan θ2=v y v 1所以v 1=3 m/s(2)对于小物块,从B 点到O 点,由动能定理知 mgR (1-cos θ2)=12m v 2O -12m v 2B其中v B =v 21+v 2y =32+42m /s =5 m/s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在O 点,有F N -mg =m v 2O R ,所以F N =4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F N ′=43 N ,方向竖直向下 (3)对于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的过程有μ2mg =ma 设P 、A 间的距离为x P A ,则x P A =v 212a =v 212μ2g =1.5 m(4)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sin θ2+μ1mg cos θ2=ma 1解得a 1=10 m/s 2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有mg sin θ2-μ1mg cos θ2=ma 2解得a 2=6 m/s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v C =v B =5 m/s小物块由C 点上升到最高点历时t 1=v Ca 1=0.5 s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D 点历时 t 2=0.8 s -0.5 s =0.3 s 故x CD =v C 2t 1-12a 2t 22解得x CD =0.98 m答案 (1)3 m/s (2)43 N ,方向竖直向下 (3)1.5 m (4)0.98 m高考题组1.(2013·北京理综·23)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 =kx (x 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 为常量).质量m =50 kg 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 0=0.10 m ;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Δt =2.0 s ,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 1.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图5(1)求常量k ,并在图5中画出弹力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3)借助Fx 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 1和W 的值. 答案 (1)5000 N/m 见解析图 (2)5 m (3)W =12kx 2 1.1 m 2.5×103 J解析 (1)运动员静止在蹦床上时受力平衡,则mg =kx 0. 代入数据得:k =5000 N/m Fx 图象如图(2)运动员从x =0处离开床面,离开床后做竖直上抛运动,且腾空时间为2 s ,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h m =12g ⎝⎛⎭⎫Δt 22=12×10×⎝⎛⎭⎫222 m =5 m (3)由图象可知弹簧弹力做功应为Fx 曲线下的面积,其规律为W =12kx 2.在运动员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12kx 21=mg (h m +x 1) 代入数据得:x 1=1.1 m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 =mg (h m +x 0)-12kx 20≈2.5×103J 模拟题组2.如图6所示,半径R =0.9 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B 与长为L =1 m 的水平面相切于B 点,BC 离地面高h =0.45 m ,C 点与一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连接,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从圆弧顶点A 由静止释放,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 =10 m/s 2.求:图6(1)小滑块刚到达圆弧的B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的大小; (2)小滑块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 (3)小滑块从C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设滑块到B 点时速度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 12m v 2B=mgR 在B 点:F N -mg =m v 2BR得F N =3mg =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在B 点对圆弧的压力大小为30 N (2)由动能定理,12m v 2C =mgR -μmgLv C =2(gR -μg L )=4 m/s.(3)滑块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其下落h 的时间为t ,则 由h =12gt 2得t =0.3 st =0.3 s 内滑块的水平位移x =v C t =1.2 m. 而斜面的水平长度x 0=h cot θ≈0.78 m因为x >x 0,所以滑块不会落到斜面上而直接落到地面上,所以小滑块从C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0.3 s.3.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的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长为L =2.0 m 的粗糙倾斜轨道AB ,通过水平轨道BC 与竖直圆轨道相连,出口为水平轨道DE ,整个轨道除AB 段以外都是光滑的,其中AB 与BC 轨道以微小圆弧相接,如图7所示,一个小物块以初速度v 0=4.0 m /s ,从某一个高度水平抛出,到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物块与倾斜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7(1)小物块的抛出点和A 点的高度差;(2)为了让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 ,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R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从水平轨道DE 滑出,求竖直圆轨道的半径R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0.45 m (2)R ≥1.65 m (3)R ′≤0.66 m解析 (1)设抛出点和A 点的高度差为h ,从抛出点到A 点时有: v y =2gh ,且v yv 0=tan 37°联立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h =0.45 m. (2)小物块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A =v 20+v 2y =5 m/s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mgL sin 37°-μmg cos 37°·L =12m v 2B -12m v 2A 要使小物块不离开轨道并且能够滑回倾斜轨道AB ,则小物块沿圆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能超过圆心,即: 12m v 2B≤mgR , 解得R ≥1.65 m(3)小物块从B 运动到轨道最高点机械能守恒: 12m v 2B =12m v 2+mg ×2R ′ 在最高点有:m v 2R ′≥mg由以上各式解得R ′≤0.66 m ,此时小物块不离开轨道,且能从水平轨道DE 滑出.(限时:45分钟)1.如图1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 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 点.已知在OM 段,物块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物块滑到O 点时的速度大小;(2)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最大压缩量为d 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3)若物块A 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答案 (1)2gh (2)mgh -μmgd (3)h -2μd 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2解得v =2gh .(2)在水平滑道上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μmgd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E p +μmgd以上各式联立得E p =mgh -μmgd .(3)物块A 被弹回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仍为W =μmgd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μmgd +mgh ′所以物块A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h -2μd .2.如图2所示,长l =1 m 、厚度h =0.2 m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面上,固定在水平面上、半径r =1.6 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PQ 的底端与木板A 相切于P 点,木板与圆弧轨道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现将小物块B 从圆弧上距P 点高度H =0.8 m 处由静止释放,已知A 、B 质量均为m =1 kg ,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g 取10 m/s 2.求:图2(1)小物块刚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P 处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物块从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木板所做的功; (3)小物块刚落地时距木板左端的距离. 答案 (1)20 N (2)49J (3)0.42 m解析 (1)对B 下滑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 =12m v 2,解得v =2gH =4 m/s小物块滑到最低点P 处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N -mg =m v 2r解得F N =mg +m v 2r =2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20 N(2)从小物块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1=μ1mgm=μ1g =4 m/s 2 小物块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2=μ1mg -μ2·2mg m =2 m/s 2木板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又由l =x B -x A x B =v t -12a 1t 2x A =12a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13s(t =1 s 舍去) 对A 由动能定理得W =μ1mg ·12a 2t 2=49J (3)B 离开木板后以v 1=v -a 1t =83 m/s 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至落地所需时间由h =12gt ′2,得t ′= 2h g=0.2 s 木板A 将以v 2=a 2t =23 m/s 、加速度a 3=μ2mg m=μ2g =1 m/s 2做匀减速运动,物块B 落地时,两者相距Δx =v 1t ′-(v 2t ′-12a 3t ′2) 代入数据得Δx =0.42 m3.如图3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坐标系xOy 内的光滑轨道由半圆轨道OBD 和抛物线轨道OA 组成,OBD 和OA 相切于坐标原点O 点,半圆轨道的半径为R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OA 轨道上高H 处的某点由静止滑下.图3(1)若小球从H =3R 的高度静止滑下,求小球刚过O 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2)若用力传感器测出滑块经过圆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 ,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压力F 与高度H 的关系图象,取g =10 m/s 2.求滑块的质量m 和圆轨道的半径R . 答案 (1)7mg ,方向竖直向下 (2)0.1 kg 0.2 m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 v 20在O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0R解得F N =7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刚过O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mg ,方向竖直向下(2)由题图乙可知,当H 大于0.5 m 时,小球才能通过D 点.当H 1=0.5 m 时,有mg (H 1-2R )=12m v 2D 1mg =m v 2D 1R解得R =0.2 m当H 2=1 m 时,有mg (H 2-2R )=12m v 2D 2F 2+mg =m v 2D 2RF 2=5 N解得m =0.1 kg4.如图4所示,AB 为一光滑固定轨道,AC 为动摩擦因数μ=0.25的粗糙水平轨道,O 为水平地面上的一点,且B 、C 、O 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B 、C 两点的高度差为h ,C 、O 两点的高度差也为h ,AC 两点相距s =2h .若质量均为m 的两滑块P 、Q 从A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v 0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达B 点或C 点后分别水平抛出.求:图4(1)两滑块P 、Q 落地点到O 点的水平距离.(2)欲使两滑块的落地点相同,滑块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3)若滑块Q 的初速度v 0已满足(2)的条件,现将水平轨道AC 向右延伸一段L ,要使滑块Q 落地点距O 点的距离最远,L 应为多少?答案 (1)2v 20-2gh ·h g v 20-gh ·2h g (2)v 0=3gh (3)154h 解析 (1)滑块P 从A 到B 过程机械能守恒:12m v 20=12m v 2B+mgh 得v B =v 20-2gh 从B 点抛出后:x 1=v B t P ,2h =12gt 2P得x 1=2v 20-2gh · h g滑块Q 从A 到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s =12m v 2C -12m v 20 又μ=0.25,s =2h ,得v C =v 20-gh从C 点抛出后:x 2=v C t Q ,h =12gt 2Q 得x 2=v 20-gh · 2h g(2)依题意有:x 1=x 2,解得:v 0=3gh所以滑块的初速度v 0应满足v 0=3gh(3)由动能定理得:-μmg (s +L )=12m v 2-12m v 20滑块Q 从水平轨道AC 向右延伸的最右端抛出后:x =v t Q ′,h =12gt Q ′2,距O 点的距离为d =L +x 从而得d =4h 2-hL +L ,当L =154h 时,d 取最大值为17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