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B卷)

合集下载

2017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精编文字版)

2017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精编文字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延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选择题1.【答案】B【解析】洛阳白马寺体现了佛教建筑的中国化,鉴真东渡日本体现了文化传播者的坚韧,洛阳龙门石窟和鉴真塑像体现了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见证了佛教在东汉的传播;龙门石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传佛教而开凿的;鉴真塑像见证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

所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故选B。

2.【答案】B【解析】由关键信息“英法”“俄国”“广州”“北京”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向北京进犯;与此同时,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鸦片战争是英国单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的。

故选B。

3.【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因此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故选C。

4.【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即可判断,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A。

5.【答案】A【解析】由关键信息“上海”“暗探和巡捕的骚扰”“新的革命火种点燃起来了”,即可判断“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

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故选A。

6.【答案】B【解析】材料关键信息“28年的斗争历程”,即1921—1949年的斗争历程。

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故选B。

7.【答案】C【解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将解放战争的战场从根据地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故选C。

8.【答案】B【解析】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电力、军工、机械工业、钢铁等重工业项目占据绝对优势。

故选B。

2017河南省中考历史

2017河南省中考历史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解析】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所以与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佛教;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B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因此,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答案】C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据“戊戌变法……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7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吴涛整理(开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017·河南)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017·河南)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17·河南)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2017·河南)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2017·河南)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2017·河南)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 D.西藏和平解放(2017·河南)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2017年历年河南省历史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历年河南省历史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所以与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佛教。

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答案:B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故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B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解析: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知识。

河南省中考2017年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中考2017年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中考2017年历史真题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7·河南)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2017·河南)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17·河南)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2017·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6、(2017·河南)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7、(2017·河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B卷)历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社会经济的发展C.手工业水平高超D.海外贸易的开展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人物地点事件关天培广东虎门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左宗棠新疆收复新疆义和团团民河北廊坊廊坊阻击战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

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4.关于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新旧冲突日益加剧。

新旧的不同,其要点并不在枪炮工艺或政法制度等,而在于思想。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胡适6.1929年,井冈山天寒地冻,红军官兵身穿单衣,食不果腹。

他们依然唱道:“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净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歌词主要反映了( )A.根据地正确的斗争策略B.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土地革命斗争效果显著D.自然条件限制根据地发展7.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八路军、新四军阵亡官兵60余万人。

这主要说明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 )A.坚持持久战B.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开展游击战D.领导人民军队作出巨大贡献8.“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

这表明“一五”计划注重( )A.优先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B.缩小城乡差距C.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结合D.发展第三产业9.1963年,我国制定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

这说明我国( )A.掌握了世界核心技术B.实现了国防现代化C.成为世界军事强国D.运用科技强化国防10.茫茫夜色中,查尔斯王子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之后,乘坐皇家游轮离开香港。

游轮的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登陆的地点。

“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是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B.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C.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D.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1.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12.新经济因素的出现,能促使原来旧制度的维护者转变为它的反对者。

下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力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新贵族B.农民阶级C.新兴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13.有学者在评价世界近代某国革命时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尽管在其之前发生,但此后美国建国的历程深深地受到该国革命原则的影响。

据此判断,该国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14.原棉是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1760年,英国进口了11.4万吨的原棉,至1787年,增至100万吨。

从1840年开始,英国每天进口原棉数量达到166万吨。

英国原棉进口量持续、飞速增长的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C.手工工场逐渐兴盛D.电力代替蒸汽动力15.俄国工业在农奴制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30年代已经有所发展。

到1861年,俄国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0%,90%的居民仍从事农业生产。

据此可知,俄国工业发展( )A.激化了城乡矛盾B.需要以农业为基础C.受到农奴制阻碍D.提供大量就业机会16.为推动改革深入进行,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对吵闹喧哗的2727人,乱行马车的206人,在不当场所小便的4495人,按相关条例进行了处罚。

这表明明治维新( )A.深入学习西方制度B.注重法律的公平C.努力发展近代教育D.厉行“文明开化”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中立。

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

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A.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B.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C.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D.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18.法国的一位学者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工人运动这水沸腾起来。

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B.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C.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D.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19.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下面属于救济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B.制定企业竞争法规C.调节农业生产D.采取社会保障措施20.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他”是( )A B C D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朝至清朝)(1)据材料,概括隋朝至清朝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分)(2)运用材料中的历史纪年表,写出北宋的起止时间。

(1分)(3)该历史纪年表的设计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什么特点?这种设计思路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示?(2分)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提出了“父教育,母实业”的主张。

南通纱厂需要棉花,他创办了垦牧公司,并随即创设了农科大学;为了提高纱厂的棉纱质量与数量,创立了纺织学校;由于来南通旅学和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为防止疾病,又开办了医科大学。

农科、纺织、医科三所大学合并后,演变为日后著名的南通学院。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人仿效西方民主政治形式,纷纷建党并竞相创办大学,以学校为基地,扩大影响,宣传并实现政纲与主张,培养建国人才。

民国初年,大学及具有大学性质的法政专门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著名的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在近代创办。

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海南大学在创办与发展中,都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资助。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学教育的目的。

他在南通发展实业的做法有何特色?(3分)(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大学教育兴起的原因。

写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分)(3)综上所述,谈谈大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分)23.(5分)请依据下面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示意图反映的信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842年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率先普及互联网。

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10年,谷歌宣布研制出首辆无人驾驶汽车。

据宝马公司统计,截至2015年,全球有8%的汽车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到互联网。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控制家庭的安防系统和电器,也可以享受智能停车方案、智能垃圾回收及智能照明等城市服务。

材料二纺锤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它走出欧洲、走向世界花了120年。

互联网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便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与10年前或15年前相比,今天创造单位财富所需的员工数量要少得多,许多供应“信息商品”的新型公司,其产品的存储、运输和复制成本也几乎是零。

(1)据材料一,人类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时代?人类的生活因此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优势。

(2分)(3)请联系实际,举一例说明互联网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1分)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逐渐放弃了侵略的发展方式,和平发展方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这些国家通过参与全球性或区域性组织来获取实现本国繁荣所需的各种资源。

这些国家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军事政治竞争转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

材料二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和平方式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如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规则,做到发展成果共享,确保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为只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是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根本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各国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并概括其影响。

(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今世界的不均衡发展。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世界的均衡发展?(3分)(3)请举出一个现代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事例。

(1分)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B卷)1.B 【解析】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它们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现。

故选B。

2.C 【解析】表中的人物既包含清朝官员,又涉及普通民众,事件都是反侵略斗争,因此,该表内容的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B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四类工业企业都是民用企业,由此可以排除A。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辅助军事工业,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B符合题意。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机器生产随着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就已开始了,排除D。

4.A 【解析】《天演论》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译著,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推动了维新派鼓吹变法图强;《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刊物。

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5.D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新旧的不同,其要点并不在枪炮工艺或政法制度等,而在于思想”可知,所选人物应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故选D。

6.B 【解析】“天寒地冻”“身穿单衣”“食不果腹”与“味好香”“金丝被儿盖身上”等形成极强的反差,反映了红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作战次数、消灭敌军数量及我军的阵亡人数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极大的牺牲为全面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