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78758知识讲解
2024年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通用
2024年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依据《防灾减灾教育指导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防护措施、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地震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遇到地震时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降低地震灾害损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的防护措施、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
难点: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知识PPT、地震防护手册、地震演练道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地震应急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地震灾害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引起他们对防震减灾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和地震防护手册,详细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的地震防护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正确做法,引导学生掌握地震防护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地震防护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地震演练(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技能。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知识2. 地震的防护措施3. 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的基本知识。
(2)列举三种地震防护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3)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2. 答案:(1)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质作用产生的震动现象,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2)三种地震防护措施: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能力;②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③普及地震知识,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
(3)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如桌子下、墙角等;保持冷静,不要盲目逃生;遇到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助。
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精选7篇)
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精选7篇)防震减灾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播放视频素材,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汇报、发表看法、模拟体验等构成教学活动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重过程、重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习得技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开展组内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对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类危险的关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自救意识。
3、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知识和技术,学会保护自己,为自己的建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1、地球的构造(播放视频课件)地球的内部好比一个煮熟的鸡蛋,最外层相当于蛋壳的部分叫做地壳,平均厚度为35.4千米,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的中间层相当于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成分复杂的岩浆物组成,温度高达1000-2000℃。
地球最内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径约为3470千米,由铁、镍等很“重”的物质构成,温度可达5000℃,压力高达几百万帕斯卡。
多数构造地震发生在地壳的岩石层内,也有的发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地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地动。
它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叫地震。
所以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运动的一种表现。
3、地震时刻都在发生(学生汇报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1500万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发生。
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能用灵敏的仪器才能观测到。
能够形成灾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几次。
4、几个常用的地震科学名词(播放视频课件)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2024年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教案(精选
2024年防震减灾主题教育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安全教育与防震减灾》教材第四章“地震的防护与自救”,详细内容包括:地震成因及地震带的分布,地震波的传播与影响,地震预警信号识别,家庭防震准备,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及紧急疏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震的成因,认识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2. 掌握地震预警信号的识别及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与紧急疏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震减灾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预警信号的识别,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与紧急疏散方法。
重点:地震的成因,家庭防震准备,防震减灾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成因示意图,地震预警信号卡片,家庭防震准备清单。
学具:笔记本,笔,防震减灾实践操作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引发他们对防震减灾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介绍地震的成因,让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2)讲解地震波的传播与影响,使学生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3)解读地震预警信号,教授学生如何识别。
(4)讲解家庭防震准备,引导学生做好日常防震工作。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预警信号识别练习。
(2)模拟地震发生,教授学生自我保护与紧急疏散方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地震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地震中保护自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防震减灾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成因及影响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3. 地震预警信号的识别4. 家庭防震准备5.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与紧急疏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的成因及影响。
(2)列举三种地震预警信号,并说明其识别方法。
(3)写出家庭防震准备清单。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第1点。
(2)见板书设计第3点。
(3)见板书设计第4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科普馆,深入了解地震知识。
2024年幼儿安全教育课《防震减灾》教案通用
2024年幼儿安全教育课《防震减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第三节《防震减灾》。
详细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增强幼儿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方法。
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震演示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演示模型,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讲解地震基本概念(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类型等基本知识。
3. 地震自我保护方法(5分钟)讲解并演示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如“低头、护头、弯腰、抱团”等。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地震自救互救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地震自救互救的实践演练,教师进行指导。
6. 防震减灾重要性讲解(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7. 创作防震减灾宣传画(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创作防震减灾宣传画。
六、板书设计1. 地震的基本概念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4.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防震减灾宣传画,要求包含地震自我保护方法、自救互救等内容。
2. 答案:见幼儿创作的宣传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地震纪念馆、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等,加深幼儿对地震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地震自我保护方法的讲解与演示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讲解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模拟地震的强度要适中,避免过于强烈造成幼儿恐慌。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的分类及震区分布等;2.了解地震的灾害性及对人们生活、财产带来的影响;3.掌握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正确自救措施和逃生技巧;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震减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分类及震区分布。
2.地震的灾害性及对人们生活、财产带来的影响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灾害,如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设施损坏等。
3.地震时应采取的正确自救措施和逃生技巧正确的措施包括趴下、保护头部、躲避窗户等;逃生技巧包括避免乘坐电梯、选择安全的路线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播放地震的相关视频或展示地震灾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2.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20分钟)介绍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分类及震区分布,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3.讲解地震的灾害性及对人们生活、财产带来的影响(20分钟)介绍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灾害,让学生了解地震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4.讲解地震时应采取的正确自救措施和逃生技巧(30分钟)详细介绍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正确自救措施和逃生技巧,通过演示、实操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5.实践活动(30分钟)分成小组进行演练,每组设计一个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方案,并进行实操演练。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随时准备应对地震发生。
四、教学组织本课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听取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评价学生在演练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自救和逃生技巧。
六、教学资源1.相关地震的视频、图片等;2.白板、黑板和书写工具;3.模拟地震时需要用到的相关道具,如护头器、防护手套等。
七、教学时长本次安全教育活动预计时长为90分钟。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的:1、使学生懂得地震防护知识及防其它灾害小常识。
2、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活动过程:一、地震知识介绍: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上一层恐惧地震的阴影,甚至谈震色变。
一次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房屋倒塌,通常仅有十几秒的时间。
在这十几秒的时间里,无论是跑出去还是就地躲避,都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会。
经验证明,震时就地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较好的办法。
避震时要重点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
二、介绍几种能够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三、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1、在家中或办公室,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容易构成三角区的地方,要注意保护头部,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震后20秒左右要立即跑出室外,到开阔地避免受余震的伤害。
2、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头;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
4、在百货商场或超市,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高大的货架或玻璃柜。
防地震安全知识教案5篇
防地震安全知识教案5篇教案不仅是课堂的规划,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案中的互动活动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防地震安全知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防地震安全知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产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预防。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过程:一、地震的由来我们的地球是个大大的圆球,(师实物演示)我们生活在这个球的表面,为什么人不掉下来呢?因为地球中心有很强的地心引力。
那么在这个球的中心有些什么呢?有岩石和岩浆有厚厚的地层。
这些东西一直都在运动一刻不停。
为了让他们正常运动不爆发出来引起地平面的一些才难,人类就想了个好办法,到处种树。
我们都知道树有很长很密的根须,这些根须就像许许多多的手一样把泥土岩石牢牢抓住。
这样就安全多了。
可是现在许多人因为要盖高楼大厦,为了要开采石油和矿产都把树拔了,把山开了。
这样地球表面就受伤了,所以就会产生了地震。
所以会发生地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二、地震的躲避方法地震时地面会晃动,严重时墙面会倒塌,但是我们也不要害怕,只要安静地听从大人的话,记住躲避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家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地晃动的厉害时我们不能朝外面跑,因该要先把门打开,然后找坚固的家具底下,并且要保护好头部。
怎么保护呢?用书包顶在头上,用被子坐垫盖上,实在没有软的东西保护时,可以用手护住脑后部。
然后蹲下紧缩身体,这样你的膝盖就能保护好肚子了。
如果地震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那就尽量跑到开阔的地方去,电线杆玻璃窗招牌等都是危险物品,一定要远离。
地震时不能做电梯,不能搭乘任何工具。
地震一般时间很短,震动时不能转移,要等地震过后才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学习地震自我保护姿势三、地震的预防我们要多留心广播电视,一旦有预报就要马上转移。
平时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多种树,不乱砍乱伐。
安全教育防震减灾知识教案7篇
安全教育防震减灾知识教案7篇安全教育防震减灾知识教案精选篇1【活动主题】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中特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
“防险之心不可无”。
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
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
二、地震知识知多少: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地震基本知识,感受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1、展示地震后的相关图片。
2、了解唐山大地震(播放视频),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护知多少: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2、补充: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A、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D、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地震无情人有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1、讨论:当地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生:(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地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
(2)时刻关注地震灾情,必要时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活动小结】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
防震减灾知识课教案(10篇)
防震减灾知识课教案(10篇)防震减灾知识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遇到突发事件时,学生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学生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明白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学生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学生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学生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学生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学生“实战演习”。
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
如学生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学生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防震减灾知识课教案【篇2】教学名称:地震来了教育目标:1、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知道地震来了的时候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2、演习:地震来了。
教学准备:1、资料准备。
①汶川地震的视频和图片。
②故事:地震来了。
2、教师准备:电视机、电脑、地震图片幻灯片。
3、幼儿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
4、……教学名称:地震来了教育目标:1、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知道地震来了的时候保护自己,学会自救。
2、演习:地震来了教学准备:1、资料准备①汶川地震的视频和图片②故事:地震来了2、教师准备:电视机、电脑、地震图片幻灯片3、幼儿准备:收集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4、环境布置: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图片布置成一个地震知识图片展。
地震减灾知识讲解教案
地震减灾知识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地震减灾知识讲解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和地震带的概念。
2. 掌握地震前、中、后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避险能力。
教学重点:1. 地震的定义、发生原因和地震带的概念。
2. 地震前、中、后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1. 地震前、中、后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的灵活运用。
2. 学生对地震减灾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2. 地震减灾知识的教学资料。
3. 模拟地震应急演练的道具和场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地震灾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你们对地震了解多少?有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请简单分享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地震的定义和发生原因: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简要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发2. 地震带的概念:解释地震带的概念,并通过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地震带分布情况。
三、地震前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20分钟)1. 室内地震的安全地点:指导学生选择室内的安全地点,如桌子下、墙角等,并解释其原因。
2. 室外地震的安全地点:介绍室外地震的安全地点,如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迅速找到安全地点。
3. 地震应急包的准备:讲解地震应急包的必备物品,如食物、水、急救药品等,并强调其重要性。
四、地震中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20分钟)1. 室内地震的自救互救:教授学生如何迅速躲避掩护、保护头部等自救措施,并强调互相帮助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室外地震的应对措施:指导学生如何迅速远离危险物体、保护头部等应对措施,并强调不慌张、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五、地震后的应对措施和减灾知识(15分钟)1. 安全撤离和避险点选择:教授学生如何安全撤离受损建筑物,并指导选择安全的避险点。
2. 搜索和救援:解释搜索和救援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地震后进行搜索和救援行动。
地震应急知识安全教育教案
地震应急知识安全教育教案地震应急知识安全教育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地震应急知识安全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应急知识安全教育教案 1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重难点: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认识、了解地震: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5、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教案范文(通用6篇)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教案防震减灾科普讲解教案范文(通用6篇)防震减灾科普讲解教案篇1活动时间:20xx年05月12日活动班级:小一班活动科目:健康活动名称:《防震减灾》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幼儿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二、活动准备: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视频。
三、活动过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
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通过学儿歌,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视频(地震预兆)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播放地质灾害视频)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四)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我们通过图片,儿歌,视频,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教案篇2活动目的: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
2.幼儿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演练突发地震有序逃生及自救技能及躲避伤害本领。
活动准备: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
2.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地震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
3. 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特点。
2. 地震逃生的正确方法:迅速躲避、有序疏散、高层建筑跳楼逃生禁忌。
3. 自救互救技能:寻找安全空间、正确使用救生器材、互救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逃生的正确方法、自救互救技能。
2. 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心理应对、自救互救方法的实战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方法。
2. 演示法:播放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的实战演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对我们的影响,引发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
2. 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介绍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的过程。
3. 教授地震逃生方法:讲解迅速躲避、有序疏散、高层建筑跳楼逃生禁忌等正确的地震逃生方法。
4. 教授自救互救技能:介绍寻找安全空间、正确使用救生器材、互救他人的方法。
5. 实战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的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战演练中的收获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地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的关键要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地震逃生路线图,加深对地震逃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战演练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地演练,检查学生对地震逃生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的运用能力。
3. 搜集学生作业(地震逃生路线图),分析其对地震逃生路线的设计和理解。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PPT,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地震逃生方法、自救互救技能等。
幼儿安全教育课《防震减灾》精品教案通用
幼儿安全教育课《防震减灾》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第三节《防震减灾》。
详细内容包括:1. 震灾的成因及危害2. 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3. 震时如何自我保护4. 震后如何自救与互救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生存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及震后自救与互救。
重点: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震成因图、地震防护知识挂图、地震自救互救演示视频。
2. 学具:地震应急包、三角区标识贴纸、模拟地震演练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地震自救互救演示视频,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防震减灾。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地震成因图和防护知识挂图,讲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地震案例为例,讲解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进行模拟演练。
六、板书设计1. 地震成因及危害2. 防震减灾基本知识3.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4. 震后自救与互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的成因及危害。
(2)如何进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3)震后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会导致房屋倒塌、地面破裂等危害。
(2)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迅速寻找三角区进行躲避,保护头部。
(3)震后,要检查自身安全,及时呼救,进行自救与互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地震纪念馆,了解地震的历史及危害。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防震减灾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威胁。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减灾措施、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
2.教学难点:地震发生时的心理调适、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3.安全教育手册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地震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地震基本知识1.教师通过PPT介绍地震的定义、成因、分类等基本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地震波的传播、地震的等级划分等。
3.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三环节:防震减灾措施1.教师通过PPT介绍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学生学习地震发生时的躲避方法、自救与互救技巧。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
第四环节:地震发生时的心理调适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反应。
2.学生学习如何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应对地震。
3.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应对地震的心态。
第五环节: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教师通过视频介绍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2.学生学习如何在地震后进行有效自救,如何帮助他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地震后自救与互救演练。
2.学生分享自己在地震安全教育方面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2.学生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六、教学反思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3.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持续进行地震安全教育,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地震基本知识1.教师通过PPT介绍地震的定义、成因、分类等基本知识。
防地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地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引言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增加应对地震的能力,开展地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教学目标-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原因、地震的预警和地震的危害等。
- 掌握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
-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的定义和原因- 地震的分类和震级等级- 地震对人与环境的危害2. 地震的预警和防护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的介绍- 预警信号的含义和应对策略- 防护措施和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3.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逃生技巧- 如何正确应对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决定是否待在原地或尽快逃生的判断方法- 如何正确躲避掉落物和选择逃生通道4. 地震后的应急救援和重建- 地震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和组织- 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准备- 地震重建和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地震的危害和应对地震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地震事件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具体影响和教训,以提高他们的地震防范意识。
3. 游戏体验法:通过模拟地震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时应该如何正确行动,增强他们应对地震的能力和自信心。
4. 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地震疏散演练和应急救援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2. 组织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地震相关话题,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演练:观察学生在地震疏散演练和应急救援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应对地震的能力和技巧。
参考资料- 防灾减灾法-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研究- 地震灾害及防灾减灾基础知识以上为《防地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增强应急响应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能够正确行动,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研究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小学生演练遇到地震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掌握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VCD、科普片和宣传画。
2、课件。
活动过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
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小学生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通过研究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PPT课件(地震预兆)。
2、研究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和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如“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等。
3、了解植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播放远教资源——地质灾害视频,并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具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进行个人防护?a.如果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在室外时,应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一)
活动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孩子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小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传画。
2、课件
活动过程: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
我们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小学生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PPT课件(地震预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4、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播放远教资源——地质灾害视频
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
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d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e.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
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f.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四、本课小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图片、儿歌、视频、实际演练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达到我们预期目的。
大家都是好样的。
五、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六、课外拓展: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朋友听,或者考考他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