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58db8d2b0717fd5360cdce2.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判断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①到②段B.②到③段C.③到④段D.④到⑤段2.五一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往南移动B.北半球,往北移动C.南半球,往南移动D.南半球,往北移动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据此完成3~5题。
3.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A.①B.②C.③D.④4.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A.B.C.D.5.我国国庆节那一天,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6~7题。
6.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7.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8.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9.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这一天是A.9月23日前后B.12月22日前后C.3月21日前后D.6月22日前后10.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界限是A.北回归线和赤道B.赤道和南回归线C.南、北纬66.5度的纬线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二、解答题12.读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最新整理】(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整理】(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cf41c35cc22bcd126ff0cdd.png)
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
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P37中的图 2.19 )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第 7 页 共 70 页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 、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 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P46中的图 3.6 )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 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 说
①2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 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 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 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 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 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 相近性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e4242beefdc8d376ee32da.png)
太 阳 光
66°34´S
太阳直射赤道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相等
66°34´S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微信刷票 / 微信刷票 ;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相等
66°34´S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66°34´ N 23°26´ N 23°26´ S
赤道 昼夜相等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66°34´S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极圈内极昼
66°34´ N 23°26´ N 23°26´ S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ຫໍສະໝຸດ 赤道 昼夜相等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极圈内极夜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太阳直射赤道
66°34´ N 23°26´ N 23°26´ S
个玄域空间背后の玄域空间,那里没有人去过."七彩神尼道:"位于神域の南部,距离那鸟仙所在の天门山都比较远,他就算发现也应该找不到咱们,那个地方只有咱去过.""恩,那不错."根汉想了想后说:"那咱们就去神域吧,最危险の地方也就是最安全の地方,真要是和那鸟仙战起来倒是壹件 挺有意思の事情.""呵呵
太阳直射点问题
![太阳直射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b4cccc0508763231121200.png)
太阳直射点问题资兴市第一中学李广军 423406一、能力目标:1、确定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
3、确定任何一天各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
二、知识体系:1、基本概念: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和变化;极昼和极夜。
2、基本关系:日期与季节的关系;日期与直射点的关系;极昼(极夜)区范围与直射点关系(等于90°减去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此地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和极夜区外,由南往北昼越长;直射南半球相反;直射赤道,全球等长。
)三、方法技能:理解和熟练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是达成本专题的基础。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作出下图: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
其中直射点在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
直射点在B、D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
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例如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初中地理知识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初中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0784f3e81c758f5f71f6784.png)
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知识点的认识】五带的划分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热带: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向南、北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渐增,但最长和最短的白昼时间仅差 2 小时 50 分.温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很大,到极圈增加到 24 小时.可见,在温带太阳高度比热带小,获得热量少于热带,温度低于热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非常显著,所以四季分明是温带的特点.寒带:本带太阳高度终年很小,在极圈上最大高度为 46°52′,在极地最大高度仅为 23°26′,且有负值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随纬度的增高愈加显著.极昼时期由于太阳高度很低,地面获得热量很少,极夜时期,地面没有太阳辐射.【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例:将地球上的五带、气候特征和地理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 ﹣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解答: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有阳光照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地球上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五带划分依据是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资料讲解
![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75f3aa28ea81c759f57875.png)
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之间的关系某一天:1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的关系A.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个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越高,出现的范围越大,最大达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eg: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越往北,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越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越往南,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越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B.几周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的关系首先,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再到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到赤道。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极夜现象逐渐向北缩小至无,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的极昼现象逐渐向南缩小至无。
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
北极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南极开始出现极夜现象并逐渐扩大到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其次,夏至日至秋分日再到冬至日: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极昼现象逐渐向北缩小至无,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的极夜现象逐渐向南缩小至无。
秋分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
北极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南极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并逐渐扩大到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 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90—太阳直射纬度(看图)eg: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为极圈),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中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分类与归纳
![中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分类与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56bb71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1.png)
中考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分类与归纳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
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
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极地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5f5f91ca770bf78a652954a8.png)
(学霸笔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预习复习必备】1.地球和地图2.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3.地球的形状:球体。
4.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1.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2.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1.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0O (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67c71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c.png)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
那你知道多少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点?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
(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
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探究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范围的关系
![探究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范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4c74a9ece2f0066f433220e.png)
6.比较四川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7.此时北半球属 于_______(冬或 夏)半年,北半球 昼夜长短状况及 变化趋势如何?
四川和北京昼长 比较______。
8.此时,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现 象,极昼的范围是90°—_______ °
(探究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范围的 关系)
北京时间14点28分
点是______。
2008年5月12日14点
18.当天,四 川的天气状 况如何?
在图中画出 四川的风向 ,与A处相 比,风力大 小如何?
图中虚线处 能形成锋面 的是哪几处 ?在图中画 出锋面,并 用阴影标出 雨区的大致 范围。
19.解释下列现象:
此时(5月),东北河流出现春汛,华 北出现春旱,甘肃陇南油菜则刚刚开 花(四川盆地油菜在3月初就全面盛开)
9.此时(为简便,取北京时间14点, 下同)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
10.此时(北京时间14点)时,地 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_______?在 图中描出该经线。
11.此时,地球上5月12日与5月11日 相比,哪个日期的范围更大?
12.同桌互助,在俯视图中绘出5月12 日北京时间14点时的地球光照图。
结语:5.12地震已经过去二周年, 尽管我们的伤痛仍然无法痊愈,尽 管又有新的自然灾害出现,但地球 还在转动,生活还在延续……
谢谢大家!
参考:北半球夏至 日的太阳光照图
步骤:(1)在图中标出经度;(2)画出太阳直 射光线(直射在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和平行光 线;(3)先用铅笔画出大致的晨昏线(晨昏线和 太阳平行光线垂直),明确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大 致区域;(4)画出此时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线 圈;(5)确定实际晨昏线(关键点:找到晨昏线 与上述纬线的切点),保证上述纬线圈内为极昼 现象;(6)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25f8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3.png)
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一、引言地球是一个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这种倾斜导致了地球上存在着太阳直射点和极昼极夜现象。
本文将探讨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二、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指的是太阳光直接垂直照射到地球的地点。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太阳直射点会在地球的赤道和两个回归线之间变动。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每年会在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摆动。
三、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是指地球极地区域在一段时间内经历持续的白天或黑夜。
极昼指的是极地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白天,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后不再落下,整个地区一直处于白天状态。
极夜则相反,指的是极地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黑夜,太阳从地平线上升后不再升起,整个地区一直处于黑夜状态。
四、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极昼极夜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时,赤道附近的地区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白天,而极地区域则会经历较长时间的黑夜,即出现极夜现象。
当太阳直射点靠近回归线时,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白天,而极地区域则会经历较长时间的黑夜。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纬23.5度时,南半球将经历较长时间的白天,而北半球则经历较长时间的黑夜,即出现极夜现象。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将经历较长时间的白天,而南半球则经历较长时间的黑夜。
五、太阳直射点与季节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还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时,北半球将迎来夏季,而南半球则迎来冬季。
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越靠近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大,所以北半球会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
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半球时,南半球将迎来夏季,而北半球则迎来冬季。
六、结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时,赤道附近的地区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白天,而极地区域则会经历较长时间的黑夜。
七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下册全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整理汇总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3de301dda38376bae1fae95.png)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3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4 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5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6 地球表面积 (5.1亿) 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 (4万) 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2 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
这根轴代表地轴。
地轴是人们(假象)的。
3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4 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它是地球最(北)点。
5 南极:与 ( 北极 ) 对应的点。
它是地球最 (南) 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1 纬线:所有与 (赤道) 平行的圆圈。
2 纬线特点: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 (赤道) 是最大的纬线圈。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3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4 赤道特点:赤道是(0º)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5 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º)。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6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 (N)”表示。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往 (南) 度数越大,用“(S)”表示。
重要地理规律太阳高度知识点
![重要地理规律太阳高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f93a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d.png)
重要地理规律太阳高度知识点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重要地理规律太阳高度知识点(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关于地理日出日落的笔记
![关于地理日出日落的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439ef3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6.png)
关于地理日出日落的笔记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不同的季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同,昼长、日出日落时间也会发生变化:①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昼长逐渐变长,日出变早、日落变晚;②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长逐渐变短,日出变晚、日落变早。
地方时和昼夜变化的规律:(1)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其昼长越接近12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时,日落地方时越接近18时。
(2)越接近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小,即越接近0;远离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大。
考点分析: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d100f6d360cba1aa911da1f.png)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极昼、极夜)考点详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者的纬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其中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规律,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例如位于同一半球:40°N-20°′N=20°;位于不同半球:40°N-20°S=40°+20°=60°。
图2 太阳高度角例题图3 例题答案:D、A精讲精析:(1)分析太阳高度角与光照面积。
①题干中所说的为“正午”,因此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正午太阳最“低”,即照进室内的光线最远,光照面积最大;②福建位于北半球,因此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高度角α=90°-|β-γ|,β与γ处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全]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直射点、气压带 风带)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直射点、气压带 风带)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353d940941ea76e59fa0467.png)
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考点详解•1、极昼、极夜极昼/极夜,指的是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黑夜。
极昼极夜的出现,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运动有关,即与季节有关,具体的规律如下:(1)二分二至①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没有极昼极夜;②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都是极昼,南极圈以南都是极夜;③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都是极夜,南极圈以南都是极昼。
(2)夏半年、冬半年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北极点及其附近出现极昼,范围逐渐向北极圈扩大,夏至时极昼范围达到北极圈,之后逐渐向北极点缩小;南极点及其附近出现极夜;范围逐渐扩大至南极圈,夏至后逐渐向南极点点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夜,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极昼/极夜范围逐渐向南/北极圈扩大,冬至后逐渐向南/北极点缩小。
图1 极昼极夜示意图•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乙地该鸟类数量变化的原因。
从题干中可知,该鸟类常常在沿海滩涂和河口觅食,因此如果沿海滩涂减少,则无法容纳太多的鸟类,且鸟类不得不集中到仅有的几块滩涂,造成鸟类分布的集中,因此选项A正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8a66fbd5bbfd0a79567380.png)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太阳视运动及日影专题整理
![太阳视运动及日影专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2b733067ec102de2bd8979.png)
日出方位
日影朝向
正午太阳方位
日影朝向
日落方位
日影朝向
赤道
正东
正西
天顶90°
无
正西
正东
南回归线
正东
正西
正北66°34′
正南
正西
正东
南极圈
正东
正西
正北23°26′
正南
正西
正东
南极点
正北
正北
正北0°
正北
正北
正北
(二)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解析】北半球极昼圈及其以北地区(极点除外),日最小太阳高度角朝向正北(出现在当地0时),日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朝向正南方向,并且两极值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此可推知该日阳光直射20°N。该地纬度等于该日极昼圈纬度70°(90°-20°)与日最小太阳高度之和,即75°N。当太阳处于正北方上空时,该地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而此时0°经线地方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通过时差经度计算可知该地经度为60°E。答案 B B C
4.关于该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的昼长为15小时,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一年中无太阳直射现象D.与北京的气候类型相同
日影
1.
2.规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影朝向总是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6fdfa4d2af90242a995e556.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
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其本身的密度又很大,不透明,所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只能有半个地球被照亮称昼半球,而另外半球末被照亮称夜半球。
假定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经线圈(共划分360个纬度)上,且都只跨180°纬度(实际上,由于太阳有16′的视半径,再加上地平光线有34′的折光差,使得昼半球任何时候都大于夜半球,但因差别不大,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两个半球各跨180个纬度),那么,离开太阳直射点90个纬度的两条纬线(与晨昏线相切)上太阳高度都是0°,其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在夜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等于0°,出现极夜),而与直射点所在经线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上则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于昼半球──子夜时太阳高度都等于大于0°,出现极昼)。
据以上道理不难明白:太阳直射点在哪个纬度,离开极点相当这个纬度数的纬线圈到极点就是此时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其中直射点所在半球,这个范围内为极昼;另外半球这个范围内则为极夜。
所以,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求极昼极夜范围的方法是:直接用90°减去直射点纬度数得到出现范围,再据与直射点位置关系确定哪里极昼哪里极夜。
例如:太阳直射5°N时,85°N以北为极昼,85°S以南为极夜;若直射点在20°S,则70°S以南为极昼,70°N以北为极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太阳直射点与极昼范围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其本身的密度又很大,不透明,所以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只能有半个地球被照亮称昼半球,而另外半球末被照亮称夜半球。
假定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经线圈(共划分360个纬度)上,且都只跨180纬度(实际上,由于太阳有16的视半径,再加上地平光线有34的折光差,使得昼半球任何时候都大于夜半球,但因差别不大,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两个半球各跨180个纬度),那么,离开太阳直射点90个纬度的两条纬线(与晨昏线相切)上太阳高度都是0,其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在夜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等于0,出现极夜),而与直射点所在经线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上则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即由此纬度到极点的各纬线圈全处于昼半球──子夜时太阳高度都等于大于0,出现极昼)。
据以上道理不难明白:太阳直射点在哪个纬度,离开极点相当这个纬度数的纬线圈到极点就是此时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其中直射点所在半球,这个范围内为极昼;另外半球这个范围内则为极夜。
所以,已知太阳直射点位置求极昼极夜范围的方法是:直接用90减去直射点纬度数得到出现范围,再据与直射点位置关系确定哪里极昼哪里极夜。
例如:太阳直射5N时,85N以北为极昼,85S以。